在內政上,趙徽也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


    一個郡,他可以治理的非常好。


    但是一個州,以趙徽現在的水平,一些地方就能看到趙徽的薄弱之處了。想的還是太簡單了一點。


    雖然有很多好的政策,但是推行起來的難度很大,有的也不適合現在的情況。


    很多東西,看著是好,但是執行起來難度很大。


    將地分給百姓?


    那些士家根本就不會同意。


    即使他們迫於趙徽的壓力,嘴上同意了。


    但是在執行的時候,不會有人將自己的地分出去。


    如以前的王莽,被推舉為天子後,發布的各種政策聽起來非常好,可是結果卻是弄得天下大亂。


    將士族手裏的土地收迴來,現在並不是一個好的機會。


    大漢不愁沒有土地開墾,隻是這些土地,幾乎都在世家大族手裏。


    普通百姓手中根本就沒有屬於他們自己的田地。隻能成為士族的佃農和附庸。


    士家擁有兩天萬頃,附庸於他的農戶有千戶。


    這些人不需要給朝廷交稅。


    最終獲利的是士家,受損的官府。


    想要改變這種狀態,真的非常困難。


    趙徽現在還沒有強大到,讓那些士家不敢反抗。


    真的強行收迴世家大族手中的田地,馬上就會有人暗中聯合袁紹,奪取幽州。


    這些世家大族,要是鐵了心和趙徽作對,趙徽很難守住幽州。


    世家大族靠不住,普通百姓現在同樣也靠不住,他們的力量相對士族來說,太弱小了。


    當初在上穀郡的時候,趙徽有土地分給數萬流民。


    那是因為上穀郡的地理位置,一直深受草原部落的困擾,相對其他地方,有更多的空閑土地。


    但是現在不同了。


    幽州大部分土地都是有主的了,而且幾乎都屬於豪門大族。


    而這些土地,基本都是這些士族通過正常手段,從普通百姓手買來的,隻是出的價錢比較低。


    有太多的百姓,因為很多不得已的原因,做出了殺雞取卵的事情。


    趙徽其實也沒有這方麵的經驗,雖然知道有利國利民的政策,但是現在也隻能一邊走,一邊摸索。


    經過幾次的內部討論,遼東的太守,終於定下了。


    將州牧之位讓給趙徽的劉虞,成為了遼東新的太守。


    很多人反對,但是趙徽相信劉虞的為人。


    遼東需要穩定,劉虞非常適合。


    當然周倉管亥,短時間內也不會迴來,會配合劉虞在遼東行事。


    劉虞主政,周倉管亥管軍,將遼東的軍政分開。


    原本劉虞是想迴老家的,但是在趙徽的再三懇求下,還是同意去遼東。


    另外徐庶被趙徽調了迴來。


    趙徽從沒想過,讓徐庶一直當個太守。徐庶的才華,如果隻是用在太守之位上,太浪費了。


    之前將上穀郡太守之位,讓給趙徽的徐寬,成為漁陽郡新任太守。


    不管是劉虞還是徐寬,趙徽對他們基本都沒有防備。


    除了因為趙徽相信這兩人,不會給自己帶來威脅外。


    趙徽任用兩人,也是給其他人表明自己的態度。


    他絕對不會做過河拆橋的事情。


    讓那些近段時間,因為趙徽退出的法規政策,而心中不安的士家,把心放迴去。


    讓他們明白,隻要是真心跟著趙徽幹,趙徽就不會虧待他們。


    劉虞有一州之才,讓他擔任一個太守,其實還是有些屈才了。


    徐寬在擔任上穀郡太守的時候,如果不是趙徽暗中出手,他其實也算是一個比較合格的太守。


    雖然對士家低頭,但是也沒有主動去損害普通百姓的利益。


    不過徐寬心中的享樂主義,之前已經被趙徽完全激發出來。


    現在讓他擔任漁陽郡太守,徐寬能不能有所表現,就看他自己了。


    這個機會,趙徽是給他了。


    如果徐寬還是什麽都不管,趙徽還是會將從這個太守之位拉下來。


    他如果不想幹活,但是有的是人想成為漁陽郡太守。


    太行山南部。


    張燕終究還是堅持不下去了。


    這段時間來,他手中的實力,又縮水了三分之一。


    一直窩在太行山中,沒有屬於自己的地盤,糧草的問題,就會一直困擾張燕。


    黑山軍的前途,早已經注定。


    不管是袁紹,還是曹操,都想收服黑山軍。他們不會讓張燕好過。


    終究,張燕心中還是選擇了距離更遠的趙徽。


    當初他向趙徽求援過,希望趙徽能夠借他一點糧草。


    但是趙徽拒絕了。


    張燕並沒有因此懷恨趙徽。


    如果雙方對調,張燕同樣也會拒絕。


    雖然前身都是黃巾軍,可雙方並非盟友。


    趙徽沒有落井下石,就已經很仁義了。


    太行山脈,從冀州南部到幽州北部,綿延數千裏。


    張燕帶著十萬黑山軍,當中還有一些老弱婦孺,走的並不快。


    在出發前,張燕就先給趙徽送去了書信。


    其實張燕還是有些後悔,他應該在公孫瓚攻打幽州的時候,就去投奔趙徽的。


    隻是當時,以張燕的判斷,趙徽兩頭作戰,形勢非常不好。


    張燕不認為趙徽能夠守住幽州。


    當時如果張燕果決一點,他對趙徽來說,就是雪中送炭了。


    他現在投奔,雖然不能說晚,可是也不會被趙徽太看重。


    這畢竟是十萬人口,趙徽不可能會拒絕。


    袁紹曹操可是都想收服這支黑山軍。


    袁紹也不會放張燕去幽州。


    隻是袁紹現在,把軍隊都派去堵截公孫瓚了。


    張燕這邊突然要北上,袁紹一時間,沒能調來足夠的兵力。


    一支一心一意要跑的軍隊,想要追上,還是比較困難。


    即使袁紹在前麵設了關卡,公孫瓚也可以選擇另外一條道路。


    他現在手裏隻有五千人,很多輜重也都已經丟了。


    就算前麵無路,公孫瓚也可以選擇翻山越嶺。


    公孫瓚現在就像是一隻泥鰍,一會向東,一會向西,路線完全沒有一個固定。


    袁紹派了很多路兵馬,有的在後麵追擊,有的在前麵堵截,可是一直沒能攔住公孫瓚。


    在袁紹大軍的前堵後追中,公孫瓚越來越接近青州。


    而另一邊,張燕率領的黑山軍,也在不斷靠近幽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黃巾神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舞並收藏三國之黃巾神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