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陌生的時空,天齊的境況和前世的古代曆朝曆代有些相似,地大人口多,邊疆接壤的小國多的數不勝數,這些小國、部落雖然不敢跟天齊硬碰硬,但是騷擾搶劫是長有的事,西北本就是苦寒之地,朝廷的兵馬鞭長莫及,就這麽亂了百年,邊關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西北之地民眾為躲戰禍向中原遷徙,長此以往,天齊疆土被侵占不少,這種殺亂終止於老睿王辰靖。
老睿王是天齊的傳奇人物,熟讀兵書、英勇無敵,率兵將西北之地的蠻夷全部趕迴沙漠以北,主張以戰養兵,愣是將那些姿勢擾亂的小國殺的不敢再南下,最後各國使者都和天齊簽訂了停戰朝貢協議,保了西北幾十年的安定,老睿王在民間聲望極高,所以就算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原主對他的大名也如雷貫耳。
老睿王死後西北也曾亂過一陣子,後來年僅十六歲的小睿王披馬上陣,在現在安溪縣的地方一夜之間屠殺了幾萬蠻兵,震懾八方,扼殺了那些蠢蠢欲動的野心,聽說當時涇河河邊死屍無數,鮮血染紅幾十裏,隻那一戰殺神之名威震四方,所以流民到了這個傳說中的地界都不敢造次,誰敢在這裏起義造反估計剛舉起鋤頭屍體就被拋在涇河裏了。
這位年輕的睿王雖然也奮勇殺敵,名聲卻不如老睿王好,傳言是個殺人如麻、冷酷無情的主,所有人提到現任睿王那都一副噤若寒蟬的模樣。文天佑對這些都無感,他隻想衣食無憂、平平淡淡度過這來之不易的重生,他前世就是個謹小慎微的人,說好聽了是腳踏實地、認真安穩,說不好聽的就是胸無大誌、膽小怕事,女生都不想找這麽不求上進的人,所以前世都快奔三的人還沒有談過戀愛更別提什麽結婚。
當然文天佑也沒覺得自己性格有什麽不好,世間人有千萬種,有人喜歡轟轟烈烈,有人更喜歡默默無聞,他就是屬於後者,但是不管怎麽活前提是得解決眼前的困難,他都可以看到高大的城門卻被攔在百米之外,前麵人群堵在城門外圍了裏三層外三層,不知道是出了什麽事。
文天佑不是個愛看熱鬧的人,但是現在人群擋住了去路隻能跟著他大哥向裏麵擠。倆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來到人群裏側,偌大的空地上搭了三個簡易的帳篷,帳篷裏的板床上躺著十幾個正唉唉叫痛的人,看那破爛的裝束和枯瘦的身體,應該是城外的流民,不知道犯了什麽病疼的滿地打滾,旁邊幾個衣著周正的大夫正在號脈,時而低語時而沉思。
這不由得勾起了文天佑的幾分好奇心,他的中醫是師傅手把手傳授的,因為沒有取得從業證書沒法到大醫院坐診,所以除了師傅很少看到別的中醫看診,更遑論中醫在古代才是全盛時期,有了尊崇的心思看的時候便十分認真。
要說文天佑穿過來上天對他還是挺照顧的,因為這具身體的五覺敏銳於常人,不知道是原主生來就五感超人還是他穿過來的緣故,原主的記憶裏無跡可尋,怕惹的文家人懷疑他也沒問,也許敏感的感官會給普通人帶來一些不方便,畢竟看自己洗幹淨的手心肌理中殘留些處理不掉的汙漬還有夜深人靜時候別人聽起來正常在他耳朵裏跟打雷一樣的唿嚕聲這些都不是什麽美好的經曆。好在他天生心大,經過幾天的適應和心理暗示習慣不少,現在折磨他好多天的困擾總算有了點迴報,那就是他現在幾十米以外能看到那些病人的症狀。
這些流民無一例外全都是四肢浮腫,有兩個抱著肚子在地上打滾,看上去很痛苦,這些人的浮腫可比他爹身上的厲害,腿腫大了兩三倍比腰還粗,看上去.十分瘮人。
文天賜著急買藥,但看眼前的架勢一時半會恐怕沒法過去,想要跟弟弟迴去卻發現他看的出神,隻得站在一邊護著他,倆人都瘦的跟竹竿一般,但他比弟弟強壯有力的多,獨自把文天佑留在這估計等會就得被人群擠趴下。
相對於外麵看熱鬧不怕事大的流民,安溪縣縣令武良才心裏可急的要死,聽說城外突然多了很多病重的人他便急衝衝趕來,結果請來的幾個縣內大夫對這病人浮腫診斷不一,都拿不定主意沒法下藥,眼看這病人哀嚎聲越來越大,剛才又搬來十多個同樣病症的流民,這怎麽能不讓他著急上火?倒不是他真的愛民如子心係流民安危,而是現在雍州來了個殺人不眨眼的主,他可不敢觸那人的黴頭,眼看流民就要分派到各片荒地,沒想到這個節骨眼上出了這事,而且他聽其中一名大夫的言外之意這病症可能會帶來瘟疫,差點沒把他嚇死,幾十萬流民真要爆發瘟疫這不是要他老命了嗎!
早在看過他爹的症狀時文天佑就了解個大概,現在看過這些重症病人的表現後更是確定了心中所想,隻是他很疑惑,為什麽那些診治的大夫還不開藥,那些人有的已經痛的失去理智抓傷了腫脹之處,再不及時治療就怕是要感染了。
“武大人,西北風寒露重,流民一路奔波又風餐露宿感染風寒,這關節之處才會腫脹至斯,應開驅寒之藥。”一個留著山羊胡的老大夫搖頭晃腦得開口道。
“武大人,小人剛替這些病人把過脈,並無不妥,應該隻是普通的水土不服,隻是因為長期吃不飽所以才如此厲害,不需用藥,隻要好生養著便可。”大夫裏最年輕的王青山開口說道,說完瞥了一眼剛才說話的人,“梁大夫,上次被你差點醫死的孩童家裏人最近沒來找了吧,怪不得還能這麽悠閑的出城看病!”語氣相當的不屑。
“你,你個黃口小兒……”梁大夫被他這麽不留情麵的當場揭開傷口,氣的差點跳腳,但是這人是武大人的遠房親戚,自己得罪不得,隻能吞下這口氣。
武縣令現在沒心思追究他倆之間那點事,將求救的目光投向一直沒怎麽開口的赫大夫,赫大夫家裏經營著草藥生意同時他還是安溪縣有名的大夫,現在眾口不一,他隻能盼望赫大夫給個定奪。
已到花甲之年的赫大夫皺著眉頭,半天開口道:“浮腫之症並不少見,引發的病因也有很多種,老夫一時也不能確定。”
武縣令一聽就泄了氣,略帶不安的低聲問道:“這是否會傳染?”瘟疫這倆字那就是催命符,他不會看病卻知道這東西的厲害,曾經柳州就發生過一場瘟疫,死了幾十萬人,那真是人間慘劇,他怕這些流民死在城外更怕會傳染給縣城裏麵的人,一直提心吊膽的。
赫大夫行醫多年,自然明白他的顧慮,開口道:“如若不然先將有此症狀的病人先安置到一起?”
言外之意就是要隔離,這可是相當大的工程,畢竟城外流民眾多而且還不固定,但是想想那可怕的災難,武縣令咬咬牙,“事到如今,隻能這麽著了。”
文天佑講他們的談話聽的一清二楚,十分心驚,這麽多人都沒看出來這隻是小小的中毒,怎麽就能引發這麽大的波動,看武縣令就要下令顧不上考慮其他趕緊上前一步,斟酌著口氣開口道:“大人,學生倒是有個方子可以試試。”
中醫傳承到現代可以說是走了下坡路,客觀上講土壤和種子的變化讓中藥的藥性減弱,主觀上西藥吃著方便見效快所以壓製了中醫的發展,中醫的精髓在古代才體現的淋漓盡致,所以文天佑雖行醫多年但穿過來以後對自己的醫術卻妄自菲薄,的確,他一個嘴上沒毛的大夫跑到古代當著這麽多老大夫的麵說要治病有點班門弄斧的嫌疑,隻是看他們將這麽簡單的病複雜化,實在忍不住,何況他爹也有這症狀,要是被隔離指不定受什麽罪呢,所以他才硬著頭皮跳出來。
“你是說你能治這病?你可不要信口胡說,欺騙朝廷命官可是殺頭的大罪。”文天佑被穿著盔甲的官兵引到帳篷內,武縣令急不可待的開口問道,他做官久了,倒是有一些官威,即使此時心急火燎,還是沒忘記敲打來人一下。
這個時代根本沒有人權可言,真的像電視那樣動不動就殺頭滅九族,看來以後堅決不能出頭,他在心中腹誹麵上卻帶著恭敬,“是,學生不敢妄言,對醫術略懂皮毛,也聽師傅提過這種病症的醫治辦法,所以才敢鬥膽直言。”他前世確實醫治過相似病人,但是他現在是個流亡的書生,不能表現的過於怪異。
“你且寫出來看看。”武縣令現在心急如焚,也沒在意文天佑的穿著和談吐。
“呃,”盯著桌子上的筆墨,文天佑熄火了,他隻用鋼筆開過方子,這毛筆怎麽寫?原主留給他的隻是記憶可沒有寫字的技能啊,難道自己前世身為一個大學生現在的秀才身份就要成為一個盲流了嗎?
老睿王是天齊的傳奇人物,熟讀兵書、英勇無敵,率兵將西北之地的蠻夷全部趕迴沙漠以北,主張以戰養兵,愣是將那些姿勢擾亂的小國殺的不敢再南下,最後各國使者都和天齊簽訂了停戰朝貢協議,保了西北幾十年的安定,老睿王在民間聲望極高,所以就算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原主對他的大名也如雷貫耳。
老睿王死後西北也曾亂過一陣子,後來年僅十六歲的小睿王披馬上陣,在現在安溪縣的地方一夜之間屠殺了幾萬蠻兵,震懾八方,扼殺了那些蠢蠢欲動的野心,聽說當時涇河河邊死屍無數,鮮血染紅幾十裏,隻那一戰殺神之名威震四方,所以流民到了這個傳說中的地界都不敢造次,誰敢在這裏起義造反估計剛舉起鋤頭屍體就被拋在涇河裏了。
這位年輕的睿王雖然也奮勇殺敵,名聲卻不如老睿王好,傳言是個殺人如麻、冷酷無情的主,所有人提到現任睿王那都一副噤若寒蟬的模樣。文天佑對這些都無感,他隻想衣食無憂、平平淡淡度過這來之不易的重生,他前世就是個謹小慎微的人,說好聽了是腳踏實地、認真安穩,說不好聽的就是胸無大誌、膽小怕事,女生都不想找這麽不求上進的人,所以前世都快奔三的人還沒有談過戀愛更別提什麽結婚。
當然文天佑也沒覺得自己性格有什麽不好,世間人有千萬種,有人喜歡轟轟烈烈,有人更喜歡默默無聞,他就是屬於後者,但是不管怎麽活前提是得解決眼前的困難,他都可以看到高大的城門卻被攔在百米之外,前麵人群堵在城門外圍了裏三層外三層,不知道是出了什麽事。
文天佑不是個愛看熱鬧的人,但是現在人群擋住了去路隻能跟著他大哥向裏麵擠。倆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來到人群裏側,偌大的空地上搭了三個簡易的帳篷,帳篷裏的板床上躺著十幾個正唉唉叫痛的人,看那破爛的裝束和枯瘦的身體,應該是城外的流民,不知道犯了什麽病疼的滿地打滾,旁邊幾個衣著周正的大夫正在號脈,時而低語時而沉思。
這不由得勾起了文天佑的幾分好奇心,他的中醫是師傅手把手傳授的,因為沒有取得從業證書沒法到大醫院坐診,所以除了師傅很少看到別的中醫看診,更遑論中醫在古代才是全盛時期,有了尊崇的心思看的時候便十分認真。
要說文天佑穿過來上天對他還是挺照顧的,因為這具身體的五覺敏銳於常人,不知道是原主生來就五感超人還是他穿過來的緣故,原主的記憶裏無跡可尋,怕惹的文家人懷疑他也沒問,也許敏感的感官會給普通人帶來一些不方便,畢竟看自己洗幹淨的手心肌理中殘留些處理不掉的汙漬還有夜深人靜時候別人聽起來正常在他耳朵裏跟打雷一樣的唿嚕聲這些都不是什麽美好的經曆。好在他天生心大,經過幾天的適應和心理暗示習慣不少,現在折磨他好多天的困擾總算有了點迴報,那就是他現在幾十米以外能看到那些病人的症狀。
這些流民無一例外全都是四肢浮腫,有兩個抱著肚子在地上打滾,看上去很痛苦,這些人的浮腫可比他爹身上的厲害,腿腫大了兩三倍比腰還粗,看上去.十分瘮人。
文天賜著急買藥,但看眼前的架勢一時半會恐怕沒法過去,想要跟弟弟迴去卻發現他看的出神,隻得站在一邊護著他,倆人都瘦的跟竹竿一般,但他比弟弟強壯有力的多,獨自把文天佑留在這估計等會就得被人群擠趴下。
相對於外麵看熱鬧不怕事大的流民,安溪縣縣令武良才心裏可急的要死,聽說城外突然多了很多病重的人他便急衝衝趕來,結果請來的幾個縣內大夫對這病人浮腫診斷不一,都拿不定主意沒法下藥,眼看這病人哀嚎聲越來越大,剛才又搬來十多個同樣病症的流民,這怎麽能不讓他著急上火?倒不是他真的愛民如子心係流民安危,而是現在雍州來了個殺人不眨眼的主,他可不敢觸那人的黴頭,眼看流民就要分派到各片荒地,沒想到這個節骨眼上出了這事,而且他聽其中一名大夫的言外之意這病症可能會帶來瘟疫,差點沒把他嚇死,幾十萬流民真要爆發瘟疫這不是要他老命了嗎!
早在看過他爹的症狀時文天佑就了解個大概,現在看過這些重症病人的表現後更是確定了心中所想,隻是他很疑惑,為什麽那些診治的大夫還不開藥,那些人有的已經痛的失去理智抓傷了腫脹之處,再不及時治療就怕是要感染了。
“武大人,西北風寒露重,流民一路奔波又風餐露宿感染風寒,這關節之處才會腫脹至斯,應開驅寒之藥。”一個留著山羊胡的老大夫搖頭晃腦得開口道。
“武大人,小人剛替這些病人把過脈,並無不妥,應該隻是普通的水土不服,隻是因為長期吃不飽所以才如此厲害,不需用藥,隻要好生養著便可。”大夫裏最年輕的王青山開口說道,說完瞥了一眼剛才說話的人,“梁大夫,上次被你差點醫死的孩童家裏人最近沒來找了吧,怪不得還能這麽悠閑的出城看病!”語氣相當的不屑。
“你,你個黃口小兒……”梁大夫被他這麽不留情麵的當場揭開傷口,氣的差點跳腳,但是這人是武大人的遠房親戚,自己得罪不得,隻能吞下這口氣。
武縣令現在沒心思追究他倆之間那點事,將求救的目光投向一直沒怎麽開口的赫大夫,赫大夫家裏經營著草藥生意同時他還是安溪縣有名的大夫,現在眾口不一,他隻能盼望赫大夫給個定奪。
已到花甲之年的赫大夫皺著眉頭,半天開口道:“浮腫之症並不少見,引發的病因也有很多種,老夫一時也不能確定。”
武縣令一聽就泄了氣,略帶不安的低聲問道:“這是否會傳染?”瘟疫這倆字那就是催命符,他不會看病卻知道這東西的厲害,曾經柳州就發生過一場瘟疫,死了幾十萬人,那真是人間慘劇,他怕這些流民死在城外更怕會傳染給縣城裏麵的人,一直提心吊膽的。
赫大夫行醫多年,自然明白他的顧慮,開口道:“如若不然先將有此症狀的病人先安置到一起?”
言外之意就是要隔離,這可是相當大的工程,畢竟城外流民眾多而且還不固定,但是想想那可怕的災難,武縣令咬咬牙,“事到如今,隻能這麽著了。”
文天佑講他們的談話聽的一清二楚,十分心驚,這麽多人都沒看出來這隻是小小的中毒,怎麽就能引發這麽大的波動,看武縣令就要下令顧不上考慮其他趕緊上前一步,斟酌著口氣開口道:“大人,學生倒是有個方子可以試試。”
中醫傳承到現代可以說是走了下坡路,客觀上講土壤和種子的變化讓中藥的藥性減弱,主觀上西藥吃著方便見效快所以壓製了中醫的發展,中醫的精髓在古代才體現的淋漓盡致,所以文天佑雖行醫多年但穿過來以後對自己的醫術卻妄自菲薄,的確,他一個嘴上沒毛的大夫跑到古代當著這麽多老大夫的麵說要治病有點班門弄斧的嫌疑,隻是看他們將這麽簡單的病複雜化,實在忍不住,何況他爹也有這症狀,要是被隔離指不定受什麽罪呢,所以他才硬著頭皮跳出來。
“你是說你能治這病?你可不要信口胡說,欺騙朝廷命官可是殺頭的大罪。”文天佑被穿著盔甲的官兵引到帳篷內,武縣令急不可待的開口問道,他做官久了,倒是有一些官威,即使此時心急火燎,還是沒忘記敲打來人一下。
這個時代根本沒有人權可言,真的像電視那樣動不動就殺頭滅九族,看來以後堅決不能出頭,他在心中腹誹麵上卻帶著恭敬,“是,學生不敢妄言,對醫術略懂皮毛,也聽師傅提過這種病症的醫治辦法,所以才敢鬥膽直言。”他前世確實醫治過相似病人,但是他現在是個流亡的書生,不能表現的過於怪異。
“你且寫出來看看。”武縣令現在心急如焚,也沒在意文天佑的穿著和談吐。
“呃,”盯著桌子上的筆墨,文天佑熄火了,他隻用鋼筆開過方子,這毛筆怎麽寫?原主留給他的隻是記憶可沒有寫字的技能啊,難道自己前世身為一個大學生現在的秀才身份就要成為一個盲流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