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超繼引其師一瓢道人的話說道:
‘我看完以後,高興非常,看到這幾行字,就仿佛天涯遇故人一般。原來這位石上署款的百拙上人,就是我的老友,深得少林一指禪師絕藝。這種為少林頂門功夫,就是堅如鐵石,經他一指點處,立即洞穿,你想那座千仞峭山寫的一路大草,氣勢連綿到底不懈,比巧匠用斧鑽刻鑿還要爽利幾分,可想他的指上何等功夫?而且在下臨無地的峭壁中間,隨意揮指,非有絕頂功夫,也是辦不到的,但是我佩服他的地方,倒並不在此。
‘因為這位上人雖然悟澈真如,脫卻塵綱,對於故國之思,非常濃厚,時時物色英雄,抱恢複明室之想。試讀峭壁上的詩意,就可想見其胸襟抱負,我們兩人結識,也在這個上頭。那時我癡立崖畔,對著故人手跡,惘然遐想,不忍舍去。哪知身後,東跳西躍的千百隻猿猴霎時也肅靜無嘩,不禁迴頭一看,原來鴉雀無聲的跪了一地,而且一個個合掌當胸,瞪著一雙金睛圓眼,直注峭壁,嘴上還不住的牽動,似乎喃喃地默禱一般。
‘我看了這番情景,明白這群猴子,與百拙上人同處多年,已受感化,粗具人類性靈,隻差橫骨未化,不能人言罷了。此時我看百拙上人手跡,群猴也觸動靈機,感念上人功德,所以一齊跪地默禱。我當時對那一群猴子說明,我是上人朋友,叫它們在前領路下崖探看兩蟒,免得再生後患!那群猴子真也靈敏,居然領會我言語,一跳起來,爭先朝崖後鬆林裏麵奔去。
‘我跟著走進鬆林一看,密層層都是參天長鬆,五六丈以上,鬆針密布不見天日,隻一片綠沉沉的顏色,映得須眉俱碧,一陣陣鬆濤怒吼,猶如上空有龍爭虎鬥一般。走不到二三裏路,穿出鬆林,豁然開朗。原來在鬆林裏麵直走,並不覺得步步升高,此時四麵一看,已到了一條長嶺脊上,嶺上反麵濯濯不毛,變成一條坦道。嶺下左右盡是鬆林,都在腳底,鬆梢隨風俯仰,活象波濤起伏,一片綠海。東麵那座高岩,巍然在望,中間一條銀瀑,映著西山夕照,閃閃有光,直往鬆海。遠望過去,距離飛瀑大約還有好幾裏路,而且看清楚對麵兩蟒相鬥的那座山,也是一條長嶺,同這麵的嶺都是高岩的分支。嶺脈蜿蜒,好象二龍出水,並駕齊驅。中間千仞峭壁,下麵瀑布奔瀉,天然的畫為鴻溝,這種自然的創造,奇巧偉大,真不可思議。
‘我隻管獨立欣賞,那群猴子此時跑上嶺脊並不翻過嶺去,就從嶺脊上直向高岩跑去。人言頑皮不過猴子,果然不錯,此時猴子迴頭看我又自癡立貪看風景,故意四爪並用,連跳帶縱,快如疾箭,一路飛跑,飛行功夫差一點的,真還跟不上。我一時高興,一聲長嘯,接著用踏雪無痕的功夫,從一群猴頭上象蜻蜓點水一般,接連幾點已越猴群,趁勢飛縱到嶺下鬆林頂上,隱入鬆濤裏麵。偷眼一看那群飛跑的猴子,兀自埋頭直奔,毫不覺得我已從它們頭上接腳飛過。
‘我故意隱在鬆濤裏麵,乍然長嘯,引得那群猴子停住腿四麵亂找,不知我已在鬆濤底下。隱身飛行到一裏外,突然長身出來,仍舊縱到嶺脊上麵,又自一聲長嘯,隻引逗得那群猴子歡舞蹦跳,拔腿飛追過來。這樣幾程追趕,一霎時走盡長嶺。步入高岩一望,岩上盡是嵯峨絳石,岩腰瀑布中間架著一條飛梁,梁上石達岩頂,層層都是鏡麵峭壁,壁上鑿著莽歇山三個擘窠大字。石梁上下盡是玲瓏剔透大小不等的山洞,洞口高高低低立滿了無數猿猴,個個伸著頭望著瀑布下流,嘈七雜雜的唿噪著。一見我現身岩口,立時東藏西躲的鳥亂起來。
‘我知道它們突遇生人,有點害怕,且不過去。等到後邊那群猴子追到,揮手表意,先叫它們去通知同伴不要害怕。那群猴子果然跳躍前去,分頭向各洞吱吱亂叫了一陣,一忽兒大小洞口鑽出無數猴子,象螞蟻一般簇擁出來,一齊向我跪下膜拜,望過去,岩上岩下不下十餘萬隻猴子。忽然一眼看到石梁上麵,跪著與眾不同的兩個巨猿,長發披肩,形如狒狒,一身金毛燦爛,光華奪目。待我徐步過去,那兩隻巨猿首先立起身來,從石梁上麵飛奔下來,矯捷如風,一霎時到了麵前。細看兩猿一般金睛靛麵,長臂高身,形狀非常兇猛,腰下居然還圍著一塊豹皮。一到麵前,又雙雙俯伏在地,口中咿咿呀呀還學著一句半句的人言。我知道這一對巨猿,定是群猴之首,比別個猴子格外通靈。聽它人言半吐,時有百抽兩字的聲音,想必百拙上人對這兩猿特別垂青,所以學會了一句半句的人言,而且學著雲南邊界瑤人的樣子,圍著一塊豹皮。暗想到百抽上人已坐化,倘然這兩猿知道,不知如何嗥哭叫跳,還是不說為是。此地靈岩奇境,同這兩隻巨猿,將來也有用處,何妨在此勾留幾時,步一步百拙上人的後塵。
‘主意打定,我就對著兩猿宣布我的來意。又問它當年百拙上人在何處存身?那兩隻巨猿聽我說完,立起身來高興非常,掀起巨唇,咿呀了一陣,伸出巨靈般的毛手,向瀑布下流一指,又指向石梁上麵,比劃了一陣。我就照它所指,先向瀑布下麵走了過去,兩猿也跟了過來。一看岩上瀑布的源頭,就從石梁底下順著峭壁凹進地方,一條條象匹練似的直掛下來,掛到岩腳,不下百丈。又從岩腳曲折的溪澗,分出百道細流,瀅洄到百餘步外,到了溪口又匯成巨流,與溪口矗立怪石,衝激噴礴,簇起萬朵雪花,發出訇訇的雷音,然後衝瀉麵下,直注兩嶺夾峙的峭壁下麵。從溪口直望出去,遠遠看見溪中,象中流砥柱一般矗立著一枝枝劍戟似的石柱,石柱中間夾著光華燦爛的兩個蟒頭,兩個蟒頭軟軟的垂在下麵,好象錦球上絡著的穗子,被灩灩的溪水反映,倒影流彩,格外奇麗。細察兩蟒似已毫無生氣。大約內傷外震,均已死掉,想到頭先那般猴子遠望鼓噪,就是為此。兩隻巨猿看得互相擁抱,歡舞起來,想是這幾天猴子猴孫,被兩蟒吞得不少。
‘此時斜陽漸漸沒落,一時想不出處置兩蟒的法子,好在兩蟒已死,明天設法不遲,就迴頭又叫兩猿領路去探百拙上人的洞府。兩猿領命,反身沿溪向岩上走去。一路跟著,經過許多猴洞,那般猴子始終靜悄悄的俯伏在地,等我走過以後,迴頭一看,才一個個跳身而起,自在遊行。前頭兩猿已從岩側仄徑盤旋而上,我也跟縱上去。一忽兒走上石梁,俯看下而二層層猴洞,象蜂房一般,石梁上麵,又是幾層直上直下的峭壁。跟著兩猿渡過石梁,盤旋峭壁之上,然後攀藤扶葛,直達岩嶺。
‘不料岩嶺又是一番境界,四周盡是綠蔭如幄的千年梓楠,中間一片廣場,琪花瑤草,觸鼻幽香。廣場盡處,蓋著幾間結構離奇的屋子,屋後矗起十餘丈長晶瑩如玉的一座白屏,兩猿渡過廣場跑近屋門,分立兩旁,居然躬身肅客。我一看那幾間矮屋,全用梓楠枝幹湊搭而成,不加修飾,別有古趣。走進屋內,門窗四壁,地皮屋頂,滿用豹皮張布,一排三間,也用豹皮隔開。中間設了一個石製蒲團,蒙著一張極大豹皮,左間設一具整塊玉石鑿成的巨爐,爐上火光融融,正烤著幾隻獸腿,旁邊擺著幾件鐵器,右間地上大小獸皮五光十色層疊得尺許厚,屋角還倚著兩柄雪亮的大斧。
‘我四麵一看,就明白這間屋子就是百拙上人隱居之所。那座玉石爐定是鑄劍所用,想不到如此高岩,還留著這幾間又富麗、又古雅的隱士之廬,而且兩猿居然不忘故主,保守此廬,還能革掉茹毛飲血的遺傳,把獸肉烤炙而食,想又是百拙上人一番陶冶的功德。此時屋外斜陽沒落,四麵業已黑暗,就在蒲團上而盤膝略坐。那兩猿躬身進來,朝我指口示意,大略問我是否饑餓的意思?我說早已避穀,明天略尋本山鬆仁榛果之類,就可充饑。兩猿聽罷,一猿迴身出屋,很尖銳的幾聲長叫,叫聲過去,似乎遠遠聽得岩下,也有幾聲猿叫遙遙應和。屋內一猿把右首豹皮幔拉開一旁,爐內添了許多枯木立刻必必剝剝冒起火光,照耀一室,而且爐內發出一陣陣的清芳幽馥出來,想必所燒木料定是檀桂之類。
“正想借此閉目靜坐,領略清香。忽然門外猿影幢幢,巨猿在先,後邊跟著五六個小猴,手內都捧著鬆仁榛實,黃精白苓之類,一齊進來,跪在蒲團下,雙手獻上果實。我看到這般比人還要靈活的猿猴實在可愛,就隨意吃了一些,揮手令退。這幾隻猴子退出以後,兩猿在爐上各各取了一隻烤熟獸腿,坐在我蒲團下麵大嚼起來。我就連比帶說,探問百拙上人當年情形,又問兩猿怎麽比群猴高大許多。
“那兩猿雖然語言難懂,可是它東指西劃,也可明白了一點大概。兩猿比劃了半天,一猿突然走進右間屋內,扛出兩柄大斧,叫我細看。一看這兩柄大斧,連柄帶斧全是純鋼鑄就,每柄足有二百餘斤,斧柄上都刻著字。細看字上所說,才知兩猿並非莽歇崖所產,還是百拙上人從前遊曆安南交趾,迴到雲南經過蒙自風魔嶺,無意中遇到兩隻巨猿,把它們收伏帶到此地,叫它們管領群猴同看守這幾間屋子。後來知道兩猿實係風魔嶺洞猺同猩猩一類的野獸交合而生,性質也在人猿之間,所以格外通靈,而且力大無窮,真有伏獅擒虎的力量。
‘百拙上人愛惜兩猿,還傳授好些武藝。鑄成八劍的時候,恰恰爐內尚有不少餘鐵,順手打成兩柄大門分賜兩猿,教會了三十六招天罡斧的招數,又代兩猿起了名字,一名神荼,一名鬱壘,就把兩猿名字分鐫在兩門之上。我從斧上的字得到兩猿來曆頗為高興,而兩猿也象具有夙緣,依侍身邊恭順非凡。當晚我就在中間蒲團上打坐休息,兩猿堵住門口,枕斧橫臥度過一宵。
‘第二天清晨睜眼一看兩猿早已出去,步出屋外一看,四周山內,白雲擁絮,一片迷漫,立在岩頂,好象飄浮雲海一般。半晌,一輪紅日,湧出雲堆,陽光四射,四麵景物漸漸清晰起來。幾百裏內山脈起伏,溪流細布,一覽無遺,偶然望前一看,不覺吃了一驚!因為昨天兩蟒糾結一團,滾下峭壁,被溪中衝天柱夾住所在,直對岩頂!此時留神一看,偌大的蟒團,蹤影全無。
‘昨天滿以為兩蟒業已死掉,不妨留待今天處置,照現在這個情形,定是兩蟒死後複活,掙命逃去。正在懊悔不迭,忽然對麵嶺下鬆林裏麵,猿聲大起,鑽出無數猴子,進力牽著幾條粗長藤拉上嶺脊。那兩隻巨猿,手上斧光霍霍,也在那兒東指西揮,忙得手足不停。起初看不出那般猴子幹什麽把戲,後來嶺下猴子象潮水般湧上嶺來,才看清楚那般猴子牽拉的東西,不禁又驚又喜!驚的是神荼、鬱壘兩猿,把這般猴子訓練得好象一支精練軍隊,指揮如意,喜的是昨天我難以立時解決的問題,兩猿已經代為解決,兩蟒並未逃去。
‘原來當我看清楚那般猴子,你拉我挽的從鬆林內拉上兩條十餘丈長的巨蟒來時,兩蟒骨肉,似已剔去,隻剩二條整身蟒,被那般猴子運到嶺上,象賽會迎龍燈一般,拉了過來。我就飛身下岩,跑到那邊嶺上,尋著神荼、鬱壘,同到峭壁下麵溪邊一看。溪水被蟒血所染,變成赤色,溪岸上連骨帶肉的蟒肉,堆成小丘一般。問起情形,兩猿連比帶說的說了一番,才知神荼、鬱壘一早率領全山猴子猴孫,把夾在石柱上的蟒團拉下來,用兩柄巨斧從蟒肚切開,取出骨肉。因兩蟒背上堅鱗,試了幾斧毫無損傷,改斫蟒肚,才始得手。幸而兩斧也是緬鐵百煉麵成,兩蟒又是死的,肚內鼓不起氣來,肚皮又比較薄嫩所以容易進刃。但是換了尋常的兵刃,雖然如此,也休想動得分毫!我聽明後,又把兩斧取過來仔細鑒賞,端的犀利異常,不同凡品。
‘忽然因這兩柄大斧,想起那邊峭壁上麵百拙上人題跋內的話,從前鑄劍時候,隻取一半藏鐵,想必還有餘鐵在澗內。這種緬鐵,世間稀有,又是多年藏在澗底,晝夜泉流潺潺,不斷的衝刷,業已精純無比,何妨花點功夫,也鑄成幾柄寶劍,不枉到此一番。主意打定,就從那天起,尋到藏鐵所在,命神荼、鬱壘悉數運到岩頂。在百拙上人所遺劍爐內,一半參照古時歐冶子的成法,一半別出心裁,足足兩年工夫,先鑄成了這柄剛柔互用的白虹劍。
‘這柄白虹劍運用起來,到了神化不測的功候,隻見白虹一道圍繞全身,周身一丈以內,非但點水潑不進去,劍光所及,敵人無論用何種軍器,略一進招,就會被削斷,除非也是相同的寶劍,方能招架。但是這柄劍長有七尺,剛柔隨意,運用得法,就是敵人也使相同寶劍,也須退避三舍!因有這種好處,所以叫做白虹劍。又利用那兩張蟒皮,配成一具軟劍匣,隻可惜白虹劍鑄成以後,有事下山,沒有工夫再鑄第二柄寶劍。直到現在,莽歇崖的幾間屋子,還存著許多精鐵,仍由神荼、鬱壘守著,每年總去看望一次。’
“以上一番話,是我們師父講明白虹劍的來曆。(以上所說乃是王元超在宿店內對高潛蛟講的前因後果)講明白虹劍來曆以後,就把這柄劍賜與三師兄,叫他斬太湖的鐵臂神鼇。三師兄就拜別同門佩帶下山,到太湖創立事業。我們師父等三師兄走後,暗地跟蹤下去。不到兩月工夫,師父很高興的迴到山上,對我四師兄龍湫僧說,鐵未神鼇常傑已被三師兄除掉,被太湖幫推為首領,從新訂立幫規,極力整頓起來。這是以前的話。直到三師兄分別兩年以後,就是今年春初,我才學藝粗成,那時四師兄龍湫僧業已迴到靈岩寺,隻有我一人侍奉師父,不敢輕意下山。到了春末,師父想出門雲遊,叫我迴家候命,我方才迴到寶幢家內。
“我的家中,雙親早已亡故,弟兄三人惟我最小,雖有不少家產,可是我們弟兄三人友愛異常從未想到分家上頭。兩位嫂子又非常賢德,時時勸我成家娶妻,我總是婉言迴絕。後來索性浪遊四方,才遇到我們師父,收留學藝,一瞬過了四五個年頭。此番突然迴轉家中,兄嫂歡喜得象天上掉下寶貝似的,看我光采煥發,神態異昔,不住的問長問短,我就把遇到師父的情形詳細告訴。
“我們原是武學世家,我的大兄、二兄中過武舉,對於武學原有門徑,聽見我得到世外仙人為師,也是非常歡喜。一連在家中住了兩個多月,想起三師兄久未謀麵,又記掛著鐵佛寺那部內家秘笈,愈想早點會著三師兄,商量找法子以償夙願。正想收拾行裝,向太湖進發,哪知三師兄已經得到師父通知,知道我已迴家,就從太湖動身,尋到寶幢。彼此幾年不見,自然格外親熱!問起太湖情形,才知經三師兄整頓了幾年,已是規模一新,威名遠播。江浙兩省幾路有名的綠林豪俠,都慕名聯絡,奉三師兄為盟主,願聽他的號令。
“我們三師兄本來姓名是黃九龍三字,到了太湖以後,人人都叫他太湖黃,名頭愈叫愈大,後來因黃王同音,幹脆尊為太湖王。提起太湖王,江浙兩省的人沒有不知道的,提起黃九龍,反而沒有人知道了。此番到來,一半是師兄弟幾年不見,敘敘契闊,一半也是不謀而合,為著那冊秘笈,可是其中還有一段別情。
“師父從天台下來,先到太湖查看三師兄布置是否得法,無意中也提到那冊秘笈。我們師父內視反聽的時候,原有知微查隱的本領,大約我們兩人的私約,師父早已洞燭無遺。而且知道這冊秘笈,確係藏在鐵佛寺內,還說蕪湖駐軍統領單天爵,也是想得秘笈的一人,叫我們不要大意。三師兄被師父這麽一說,就向師父打聽單統領的來曆。
“據師父說,這位單軍門確是單公思南的後裔,幼年因為家中衰落,六親無靠,已在嵩山少林寺落發為僧。單天爵自幼歡喜弄拳舞棒,少林又是武術出名地方,寺中上至方丈,下至挑水弄火的僧眾,都會幾手拳腳。單天爵天生一副銅筋鐵骨,又極年輕,經潛移默化,數年工夫,居然被他學了一身功夫。那時恰巧一貫禪師的弟子百拙上人駐錫少林,偶然看見一個小沙彌虎頭燕頷,生得不凡,是個可造之材,就叫過來探來曆,知是單公思南的子孫,不覺暗暗點頭,存了造就他的意思,叫他侍候方丈,列入門牆。單天爵福至心靈,諸事謹慎小心的服侍,上人愛他伶俐,也就把少林種種的功夫,早晚指點。
“這樣又幾個年頭下來,單天爵的功夫已是出人頭地。後來百拙上人雲遊募化,單天爵倚恃一身功夫,雄心頓起,不甘苦守蒲團,也自假雲遊為名,到處顯露能耐。因此江湖上代他起了一個綽號,叫作鐵鑄韋陀。因他練成一身金鍾罩功夫,周身刀槍不入,又善使一條純鋼九節軟鞭,所以起了這個綽號。
“他在內地混了幾年,江湖上也有點名望。但是百拙上人那時還未圓寂,恨他不守清規,想按照戒律懲罰,他聽得這個消息,一溜煙逃到青海躲避,恰值大將軍嶽鍾琪,正在青海用兵之際,他就脫掉僧衣,蓄起頭發,投效軍營。照他這身本領,效命疆場,自然出色,接連幾場大戰,卻也博得不少奇功。等到嶽大將軍奏凱迴朝,把他高列保案,居然紅頂花翎,也是一個統兵大員。那時河南地方不靖,就命他率領標營,坐鎮汴洛,近來又調到蕪湖,控衛南方要衝,自以為一帆風順聲勢煊赫,野心勃勃妄作威福起來。
“不要說百拙上人已登極樂國土,就是尚在人世,他兵權在握,頂連榮身,還怕一個老和尚怎甚?早已把造就他的恩師置諸腦後哩。最可笑一個遊方和尚,搖身一變,變成一個統兵大員,也算得為光頭吐氣,菩薩有靈。可是他從前草履布衲到各寺掛單的時候,結識了不少佛門僧侶,也受過人家許多好處,此時各寺舊侶打聽得他飛黃騰達,一個個尋到蕪湖,想沾他一點光。哪知道他反麵無情,官氣十足,隻看到他一雙白眼,抹一鼻子灰迴去,有的麵都見不著,就轟出來了。
“有一天他的衙門口,來了一個魁梧奇偉的紅麵和尚,穿著一件嶄新綢裏布麵的僧袍,足上雲鞋素襪,整潔異常,手上還拄著一枝朱漆點金的龍頭禪杖。一到門口,就掏出一麵海紅全帖,寫著少林醉菩提拜幾個字,朝著衙門口幾個衛兵,連連合十,說道:‘有勞將爺,代小僧迴一聲,說有少林醉菩提有要事叩見。’那幾個兵先不接帖,把他從頭到腳打量一番,然後昂著頭說道:‘我們大人從前什麽人都見,現在凡是光頭的一概不見,你何苦叫我們白跑一趟腿呢?’
“那醉菩提笑嘻嘻道:‘阿彌陀佛,將爺的吩咐,小僧理會得。但是光頭也有好幾等,象小僧的光頭,大人絕不至於拒絕不見的。’邊說邊向大袖裏邊不知摸出一點什麽,把紅帖遮在上麵,一齊送到衛兵手內,輕輕道:‘將爺多費神吧。’那接帖的衛兵,被他將爺長將爺短?徽蠊維,似乎板不起麵孔來,顯出一種無可奈何的神氣,道:‘嘿,你真河以,也罷,看在你出家人份上,代你去碰一碰吧。,說罷揚著帖走了進去,16諗員叩募父鑫辣,互相擠眉弄眼的說笑了一陣w砥刑崍稱と縑,反而陪著笑臉,同門口衛兵們有一搭沒一搭的,挨延時光?br />
“原來醉菩提幼年也是少林寺出身,同單天爵最為莫逆,因為守不住少林的嚴規投到別寺寄身。為人圓滑異常,善於交際,武功頗也了得,慣使一條純鋼點漆的龍頭禪仗,各處綠林響馬,結交的也是不少,江湖上頗也有名。單天爵看到他的名帖,仰著頭思索了一會,對衛兵道:‘叫他進來。’這一來倒出衛兵意料之外,心想這個光頭也許真有點來曆,怎麽輕輕易易就也見呢?
“哪知單天爵肚內自有一番作用。因為他駐紮在蕪湖幾年,雖然管的是緝私剿匪,可是他倚仗著汗馬功勞,有嶽大將軍作靠山,就是安徽的督撫也要讓他幾分,就放開手無所不為。象私運糧食,包庇梟鹽,已是家常便飯,近來又暗暗聯絡會匪,同各處水陸劇道幹了許多鬼鬼祟祟的事情,所以營內進進出出都是豎眉橫目的人物。象醉菩提這種人去投奔他,正可以利用,代他四處奔走,自然格外垂青,何況醉菩提原是個光頭篾片。兩人一見之後,醉菩提幾句米湯一灌,自己一吹,就把他引入為心腹,留在衙門。
“有一天醉菩提吃得酒醉飯飽,閑得無事可做。忽然想起在少林時候,聽得百拙上人講究戒律,以單天爵熏心利祿,敗壞清規,為戒律中最不可恕之罪!順口提起他的祖先單思南,從單思南又說到王公征南著有一冊內家秘笈,是學武的正法典藏,可惜密藏在鐵佛寺內,到現在還沒有遇著有緣的人。那時醉菩提從旁聽得,就留了意,獨自偷偷的趕到寶幢尋找幾次,無奈千方百計,找不出一點蹤跡來,隻好暫時息了這個念頭。此時在單天爵衙門住了幾天,觸景生情,勾起前事,想在單天爵麵前討好,把百拙上人的話一五一十說了出來,隻把自己尋過幾次的事瞞過。
“單天爵是個陰險狠鷙的角色,在官場中混了幾年,何等奸滑,聽了這番話,胸中早己雪亮,料得醉菩提定已設法尋找過。隻把一雙鷹眼骨碌碌的轉了幾轉,鼻子裏冷笑一聲,說道:‘這冊書何嚐是王征南著的,無非從我們遠祖思南公學藝的時候,把先祖的著作抄了下來竊為己有罷了。而且思南公因為武學無敵,到老童身不破,並不娶妻生子,死後,生前著作也被王征南統統拿去。他知道思南公族中式微,學武的不多,就大言不慚的據為己有了。但是年代不遠,還恐年老的有見過思南著作的,不敢把這冊內家秘笈,立時炫耀出來,故意密藏在鐵佛寺內,讓這冊書過了幾十年再出世,就沒有人能夠戳破其中把戲,可以博一個千古傳名了。萬不料單氏子孫還有我這個單天爵看透機關,這也是思南公在天之靈,使我揚眉吐氣闡揚先德。前幾年我就想迴到家鄉,把鐵佛寺搜查一番,預備搜出幾件先人傳家之寶,重新校正珍藏起來,不讓他人霸占去,無奈公事羈身,沒有分身的機會,現在被你一提,大約外邊還有知道的人。這樁事己不容耽誤,真還得趕快去搜尋才好,萬一被他人捷足得去,我姓單的就與他不共戴天。’”
‘我看完以後,高興非常,看到這幾行字,就仿佛天涯遇故人一般。原來這位石上署款的百拙上人,就是我的老友,深得少林一指禪師絕藝。這種為少林頂門功夫,就是堅如鐵石,經他一指點處,立即洞穿,你想那座千仞峭山寫的一路大草,氣勢連綿到底不懈,比巧匠用斧鑽刻鑿還要爽利幾分,可想他的指上何等功夫?而且在下臨無地的峭壁中間,隨意揮指,非有絕頂功夫,也是辦不到的,但是我佩服他的地方,倒並不在此。
‘因為這位上人雖然悟澈真如,脫卻塵綱,對於故國之思,非常濃厚,時時物色英雄,抱恢複明室之想。試讀峭壁上的詩意,就可想見其胸襟抱負,我們兩人結識,也在這個上頭。那時我癡立崖畔,對著故人手跡,惘然遐想,不忍舍去。哪知身後,東跳西躍的千百隻猿猴霎時也肅靜無嘩,不禁迴頭一看,原來鴉雀無聲的跪了一地,而且一個個合掌當胸,瞪著一雙金睛圓眼,直注峭壁,嘴上還不住的牽動,似乎喃喃地默禱一般。
‘我看了這番情景,明白這群猴子,與百拙上人同處多年,已受感化,粗具人類性靈,隻差橫骨未化,不能人言罷了。此時我看百拙上人手跡,群猴也觸動靈機,感念上人功德,所以一齊跪地默禱。我當時對那一群猴子說明,我是上人朋友,叫它們在前領路下崖探看兩蟒,免得再生後患!那群猴子真也靈敏,居然領會我言語,一跳起來,爭先朝崖後鬆林裏麵奔去。
‘我跟著走進鬆林一看,密層層都是參天長鬆,五六丈以上,鬆針密布不見天日,隻一片綠沉沉的顏色,映得須眉俱碧,一陣陣鬆濤怒吼,猶如上空有龍爭虎鬥一般。走不到二三裏路,穿出鬆林,豁然開朗。原來在鬆林裏麵直走,並不覺得步步升高,此時四麵一看,已到了一條長嶺脊上,嶺上反麵濯濯不毛,變成一條坦道。嶺下左右盡是鬆林,都在腳底,鬆梢隨風俯仰,活象波濤起伏,一片綠海。東麵那座高岩,巍然在望,中間一條銀瀑,映著西山夕照,閃閃有光,直往鬆海。遠望過去,距離飛瀑大約還有好幾裏路,而且看清楚對麵兩蟒相鬥的那座山,也是一條長嶺,同這麵的嶺都是高岩的分支。嶺脈蜿蜒,好象二龍出水,並駕齊驅。中間千仞峭壁,下麵瀑布奔瀉,天然的畫為鴻溝,這種自然的創造,奇巧偉大,真不可思議。
‘我隻管獨立欣賞,那群猴子此時跑上嶺脊並不翻過嶺去,就從嶺脊上直向高岩跑去。人言頑皮不過猴子,果然不錯,此時猴子迴頭看我又自癡立貪看風景,故意四爪並用,連跳帶縱,快如疾箭,一路飛跑,飛行功夫差一點的,真還跟不上。我一時高興,一聲長嘯,接著用踏雪無痕的功夫,從一群猴頭上象蜻蜓點水一般,接連幾點已越猴群,趁勢飛縱到嶺下鬆林頂上,隱入鬆濤裏麵。偷眼一看那群飛跑的猴子,兀自埋頭直奔,毫不覺得我已從它們頭上接腳飛過。
‘我故意隱在鬆濤裏麵,乍然長嘯,引得那群猴子停住腿四麵亂找,不知我已在鬆濤底下。隱身飛行到一裏外,突然長身出來,仍舊縱到嶺脊上麵,又自一聲長嘯,隻引逗得那群猴子歡舞蹦跳,拔腿飛追過來。這樣幾程追趕,一霎時走盡長嶺。步入高岩一望,岩上盡是嵯峨絳石,岩腰瀑布中間架著一條飛梁,梁上石達岩頂,層層都是鏡麵峭壁,壁上鑿著莽歇山三個擘窠大字。石梁上下盡是玲瓏剔透大小不等的山洞,洞口高高低低立滿了無數猿猴,個個伸著頭望著瀑布下流,嘈七雜雜的唿噪著。一見我現身岩口,立時東藏西躲的鳥亂起來。
‘我知道它們突遇生人,有點害怕,且不過去。等到後邊那群猴子追到,揮手表意,先叫它們去通知同伴不要害怕。那群猴子果然跳躍前去,分頭向各洞吱吱亂叫了一陣,一忽兒大小洞口鑽出無數猴子,象螞蟻一般簇擁出來,一齊向我跪下膜拜,望過去,岩上岩下不下十餘萬隻猴子。忽然一眼看到石梁上麵,跪著與眾不同的兩個巨猿,長發披肩,形如狒狒,一身金毛燦爛,光華奪目。待我徐步過去,那兩隻巨猿首先立起身來,從石梁上麵飛奔下來,矯捷如風,一霎時到了麵前。細看兩猿一般金睛靛麵,長臂高身,形狀非常兇猛,腰下居然還圍著一塊豹皮。一到麵前,又雙雙俯伏在地,口中咿咿呀呀還學著一句半句的人言。我知道這一對巨猿,定是群猴之首,比別個猴子格外通靈。聽它人言半吐,時有百抽兩字的聲音,想必百拙上人對這兩猿特別垂青,所以學會了一句半句的人言,而且學著雲南邊界瑤人的樣子,圍著一塊豹皮。暗想到百抽上人已坐化,倘然這兩猿知道,不知如何嗥哭叫跳,還是不說為是。此地靈岩奇境,同這兩隻巨猿,將來也有用處,何妨在此勾留幾時,步一步百拙上人的後塵。
‘主意打定,我就對著兩猿宣布我的來意。又問它當年百拙上人在何處存身?那兩隻巨猿聽我說完,立起身來高興非常,掀起巨唇,咿呀了一陣,伸出巨靈般的毛手,向瀑布下流一指,又指向石梁上麵,比劃了一陣。我就照它所指,先向瀑布下麵走了過去,兩猿也跟了過來。一看岩上瀑布的源頭,就從石梁底下順著峭壁凹進地方,一條條象匹練似的直掛下來,掛到岩腳,不下百丈。又從岩腳曲折的溪澗,分出百道細流,瀅洄到百餘步外,到了溪口又匯成巨流,與溪口矗立怪石,衝激噴礴,簇起萬朵雪花,發出訇訇的雷音,然後衝瀉麵下,直注兩嶺夾峙的峭壁下麵。從溪口直望出去,遠遠看見溪中,象中流砥柱一般矗立著一枝枝劍戟似的石柱,石柱中間夾著光華燦爛的兩個蟒頭,兩個蟒頭軟軟的垂在下麵,好象錦球上絡著的穗子,被灩灩的溪水反映,倒影流彩,格外奇麗。細察兩蟒似已毫無生氣。大約內傷外震,均已死掉,想到頭先那般猴子遠望鼓噪,就是為此。兩隻巨猿看得互相擁抱,歡舞起來,想是這幾天猴子猴孫,被兩蟒吞得不少。
‘此時斜陽漸漸沒落,一時想不出處置兩蟒的法子,好在兩蟒已死,明天設法不遲,就迴頭又叫兩猿領路去探百拙上人的洞府。兩猿領命,反身沿溪向岩上走去。一路跟著,經過許多猴洞,那般猴子始終靜悄悄的俯伏在地,等我走過以後,迴頭一看,才一個個跳身而起,自在遊行。前頭兩猿已從岩側仄徑盤旋而上,我也跟縱上去。一忽兒走上石梁,俯看下而二層層猴洞,象蜂房一般,石梁上麵,又是幾層直上直下的峭壁。跟著兩猿渡過石梁,盤旋峭壁之上,然後攀藤扶葛,直達岩嶺。
‘不料岩嶺又是一番境界,四周盡是綠蔭如幄的千年梓楠,中間一片廣場,琪花瑤草,觸鼻幽香。廣場盡處,蓋著幾間結構離奇的屋子,屋後矗起十餘丈長晶瑩如玉的一座白屏,兩猿渡過廣場跑近屋門,分立兩旁,居然躬身肅客。我一看那幾間矮屋,全用梓楠枝幹湊搭而成,不加修飾,別有古趣。走進屋內,門窗四壁,地皮屋頂,滿用豹皮張布,一排三間,也用豹皮隔開。中間設了一個石製蒲團,蒙著一張極大豹皮,左間設一具整塊玉石鑿成的巨爐,爐上火光融融,正烤著幾隻獸腿,旁邊擺著幾件鐵器,右間地上大小獸皮五光十色層疊得尺許厚,屋角還倚著兩柄雪亮的大斧。
‘我四麵一看,就明白這間屋子就是百拙上人隱居之所。那座玉石爐定是鑄劍所用,想不到如此高岩,還留著這幾間又富麗、又古雅的隱士之廬,而且兩猿居然不忘故主,保守此廬,還能革掉茹毛飲血的遺傳,把獸肉烤炙而食,想又是百拙上人一番陶冶的功德。此時屋外斜陽沒落,四麵業已黑暗,就在蒲團上而盤膝略坐。那兩猿躬身進來,朝我指口示意,大略問我是否饑餓的意思?我說早已避穀,明天略尋本山鬆仁榛果之類,就可充饑。兩猿聽罷,一猿迴身出屋,很尖銳的幾聲長叫,叫聲過去,似乎遠遠聽得岩下,也有幾聲猿叫遙遙應和。屋內一猿把右首豹皮幔拉開一旁,爐內添了許多枯木立刻必必剝剝冒起火光,照耀一室,而且爐內發出一陣陣的清芳幽馥出來,想必所燒木料定是檀桂之類。
“正想借此閉目靜坐,領略清香。忽然門外猿影幢幢,巨猿在先,後邊跟著五六個小猴,手內都捧著鬆仁榛實,黃精白苓之類,一齊進來,跪在蒲團下,雙手獻上果實。我看到這般比人還要靈活的猿猴實在可愛,就隨意吃了一些,揮手令退。這幾隻猴子退出以後,兩猿在爐上各各取了一隻烤熟獸腿,坐在我蒲團下麵大嚼起來。我就連比帶說,探問百拙上人當年情形,又問兩猿怎麽比群猴高大許多。
“那兩猿雖然語言難懂,可是它東指西劃,也可明白了一點大概。兩猿比劃了半天,一猿突然走進右間屋內,扛出兩柄大斧,叫我細看。一看這兩柄大斧,連柄帶斧全是純鋼鑄就,每柄足有二百餘斤,斧柄上都刻著字。細看字上所說,才知兩猿並非莽歇崖所產,還是百拙上人從前遊曆安南交趾,迴到雲南經過蒙自風魔嶺,無意中遇到兩隻巨猿,把它們收伏帶到此地,叫它們管領群猴同看守這幾間屋子。後來知道兩猿實係風魔嶺洞猺同猩猩一類的野獸交合而生,性質也在人猿之間,所以格外通靈,而且力大無窮,真有伏獅擒虎的力量。
‘百拙上人愛惜兩猿,還傳授好些武藝。鑄成八劍的時候,恰恰爐內尚有不少餘鐵,順手打成兩柄大門分賜兩猿,教會了三十六招天罡斧的招數,又代兩猿起了名字,一名神荼,一名鬱壘,就把兩猿名字分鐫在兩門之上。我從斧上的字得到兩猿來曆頗為高興,而兩猿也象具有夙緣,依侍身邊恭順非凡。當晚我就在中間蒲團上打坐休息,兩猿堵住門口,枕斧橫臥度過一宵。
‘第二天清晨睜眼一看兩猿早已出去,步出屋外一看,四周山內,白雲擁絮,一片迷漫,立在岩頂,好象飄浮雲海一般。半晌,一輪紅日,湧出雲堆,陽光四射,四麵景物漸漸清晰起來。幾百裏內山脈起伏,溪流細布,一覽無遺,偶然望前一看,不覺吃了一驚!因為昨天兩蟒糾結一團,滾下峭壁,被溪中衝天柱夾住所在,直對岩頂!此時留神一看,偌大的蟒團,蹤影全無。
‘昨天滿以為兩蟒業已死掉,不妨留待今天處置,照現在這個情形,定是兩蟒死後複活,掙命逃去。正在懊悔不迭,忽然對麵嶺下鬆林裏麵,猿聲大起,鑽出無數猴子,進力牽著幾條粗長藤拉上嶺脊。那兩隻巨猿,手上斧光霍霍,也在那兒東指西揮,忙得手足不停。起初看不出那般猴子幹什麽把戲,後來嶺下猴子象潮水般湧上嶺來,才看清楚那般猴子牽拉的東西,不禁又驚又喜!驚的是神荼、鬱壘兩猿,把這般猴子訓練得好象一支精練軍隊,指揮如意,喜的是昨天我難以立時解決的問題,兩猿已經代為解決,兩蟒並未逃去。
‘原來當我看清楚那般猴子,你拉我挽的從鬆林內拉上兩條十餘丈長的巨蟒來時,兩蟒骨肉,似已剔去,隻剩二條整身蟒,被那般猴子運到嶺上,象賽會迎龍燈一般,拉了過來。我就飛身下岩,跑到那邊嶺上,尋著神荼、鬱壘,同到峭壁下麵溪邊一看。溪水被蟒血所染,變成赤色,溪岸上連骨帶肉的蟒肉,堆成小丘一般。問起情形,兩猿連比帶說的說了一番,才知神荼、鬱壘一早率領全山猴子猴孫,把夾在石柱上的蟒團拉下來,用兩柄巨斧從蟒肚切開,取出骨肉。因兩蟒背上堅鱗,試了幾斧毫無損傷,改斫蟒肚,才始得手。幸而兩斧也是緬鐵百煉麵成,兩蟒又是死的,肚內鼓不起氣來,肚皮又比較薄嫩所以容易進刃。但是換了尋常的兵刃,雖然如此,也休想動得分毫!我聽明後,又把兩斧取過來仔細鑒賞,端的犀利異常,不同凡品。
‘忽然因這兩柄大斧,想起那邊峭壁上麵百拙上人題跋內的話,從前鑄劍時候,隻取一半藏鐵,想必還有餘鐵在澗內。這種緬鐵,世間稀有,又是多年藏在澗底,晝夜泉流潺潺,不斷的衝刷,業已精純無比,何妨花點功夫,也鑄成幾柄寶劍,不枉到此一番。主意打定,就從那天起,尋到藏鐵所在,命神荼、鬱壘悉數運到岩頂。在百拙上人所遺劍爐內,一半參照古時歐冶子的成法,一半別出心裁,足足兩年工夫,先鑄成了這柄剛柔互用的白虹劍。
‘這柄白虹劍運用起來,到了神化不測的功候,隻見白虹一道圍繞全身,周身一丈以內,非但點水潑不進去,劍光所及,敵人無論用何種軍器,略一進招,就會被削斷,除非也是相同的寶劍,方能招架。但是這柄劍長有七尺,剛柔隨意,運用得法,就是敵人也使相同寶劍,也須退避三舍!因有這種好處,所以叫做白虹劍。又利用那兩張蟒皮,配成一具軟劍匣,隻可惜白虹劍鑄成以後,有事下山,沒有工夫再鑄第二柄寶劍。直到現在,莽歇崖的幾間屋子,還存著許多精鐵,仍由神荼、鬱壘守著,每年總去看望一次。’
“以上一番話,是我們師父講明白虹劍的來曆。(以上所說乃是王元超在宿店內對高潛蛟講的前因後果)講明白虹劍來曆以後,就把這柄劍賜與三師兄,叫他斬太湖的鐵臂神鼇。三師兄就拜別同門佩帶下山,到太湖創立事業。我們師父等三師兄走後,暗地跟蹤下去。不到兩月工夫,師父很高興的迴到山上,對我四師兄龍湫僧說,鐵未神鼇常傑已被三師兄除掉,被太湖幫推為首領,從新訂立幫規,極力整頓起來。這是以前的話。直到三師兄分別兩年以後,就是今年春初,我才學藝粗成,那時四師兄龍湫僧業已迴到靈岩寺,隻有我一人侍奉師父,不敢輕意下山。到了春末,師父想出門雲遊,叫我迴家候命,我方才迴到寶幢家內。
“我的家中,雙親早已亡故,弟兄三人惟我最小,雖有不少家產,可是我們弟兄三人友愛異常從未想到分家上頭。兩位嫂子又非常賢德,時時勸我成家娶妻,我總是婉言迴絕。後來索性浪遊四方,才遇到我們師父,收留學藝,一瞬過了四五個年頭。此番突然迴轉家中,兄嫂歡喜得象天上掉下寶貝似的,看我光采煥發,神態異昔,不住的問長問短,我就把遇到師父的情形詳細告訴。
“我們原是武學世家,我的大兄、二兄中過武舉,對於武學原有門徑,聽見我得到世外仙人為師,也是非常歡喜。一連在家中住了兩個多月,想起三師兄久未謀麵,又記掛著鐵佛寺那部內家秘笈,愈想早點會著三師兄,商量找法子以償夙願。正想收拾行裝,向太湖進發,哪知三師兄已經得到師父通知,知道我已迴家,就從太湖動身,尋到寶幢。彼此幾年不見,自然格外親熱!問起太湖情形,才知經三師兄整頓了幾年,已是規模一新,威名遠播。江浙兩省幾路有名的綠林豪俠,都慕名聯絡,奉三師兄為盟主,願聽他的號令。
“我們三師兄本來姓名是黃九龍三字,到了太湖以後,人人都叫他太湖黃,名頭愈叫愈大,後來因黃王同音,幹脆尊為太湖王。提起太湖王,江浙兩省的人沒有不知道的,提起黃九龍,反而沒有人知道了。此番到來,一半是師兄弟幾年不見,敘敘契闊,一半也是不謀而合,為著那冊秘笈,可是其中還有一段別情。
“師父從天台下來,先到太湖查看三師兄布置是否得法,無意中也提到那冊秘笈。我們師父內視反聽的時候,原有知微查隱的本領,大約我們兩人的私約,師父早已洞燭無遺。而且知道這冊秘笈,確係藏在鐵佛寺內,還說蕪湖駐軍統領單天爵,也是想得秘笈的一人,叫我們不要大意。三師兄被師父這麽一說,就向師父打聽單統領的來曆。
“據師父說,這位單軍門確是單公思南的後裔,幼年因為家中衰落,六親無靠,已在嵩山少林寺落發為僧。單天爵自幼歡喜弄拳舞棒,少林又是武術出名地方,寺中上至方丈,下至挑水弄火的僧眾,都會幾手拳腳。單天爵天生一副銅筋鐵骨,又極年輕,經潛移默化,數年工夫,居然被他學了一身功夫。那時恰巧一貫禪師的弟子百拙上人駐錫少林,偶然看見一個小沙彌虎頭燕頷,生得不凡,是個可造之材,就叫過來探來曆,知是單公思南的子孫,不覺暗暗點頭,存了造就他的意思,叫他侍候方丈,列入門牆。單天爵福至心靈,諸事謹慎小心的服侍,上人愛他伶俐,也就把少林種種的功夫,早晚指點。
“這樣又幾個年頭下來,單天爵的功夫已是出人頭地。後來百拙上人雲遊募化,單天爵倚恃一身功夫,雄心頓起,不甘苦守蒲團,也自假雲遊為名,到處顯露能耐。因此江湖上代他起了一個綽號,叫作鐵鑄韋陀。因他練成一身金鍾罩功夫,周身刀槍不入,又善使一條純鋼九節軟鞭,所以起了這個綽號。
“他在內地混了幾年,江湖上也有點名望。但是百拙上人那時還未圓寂,恨他不守清規,想按照戒律懲罰,他聽得這個消息,一溜煙逃到青海躲避,恰值大將軍嶽鍾琪,正在青海用兵之際,他就脫掉僧衣,蓄起頭發,投效軍營。照他這身本領,效命疆場,自然出色,接連幾場大戰,卻也博得不少奇功。等到嶽大將軍奏凱迴朝,把他高列保案,居然紅頂花翎,也是一個統兵大員。那時河南地方不靖,就命他率領標營,坐鎮汴洛,近來又調到蕪湖,控衛南方要衝,自以為一帆風順聲勢煊赫,野心勃勃妄作威福起來。
“不要說百拙上人已登極樂國土,就是尚在人世,他兵權在握,頂連榮身,還怕一個老和尚怎甚?早已把造就他的恩師置諸腦後哩。最可笑一個遊方和尚,搖身一變,變成一個統兵大員,也算得為光頭吐氣,菩薩有靈。可是他從前草履布衲到各寺掛單的時候,結識了不少佛門僧侶,也受過人家許多好處,此時各寺舊侶打聽得他飛黃騰達,一個個尋到蕪湖,想沾他一點光。哪知道他反麵無情,官氣十足,隻看到他一雙白眼,抹一鼻子灰迴去,有的麵都見不著,就轟出來了。
“有一天他的衙門口,來了一個魁梧奇偉的紅麵和尚,穿著一件嶄新綢裏布麵的僧袍,足上雲鞋素襪,整潔異常,手上還拄著一枝朱漆點金的龍頭禪杖。一到門口,就掏出一麵海紅全帖,寫著少林醉菩提拜幾個字,朝著衙門口幾個衛兵,連連合十,說道:‘有勞將爺,代小僧迴一聲,說有少林醉菩提有要事叩見。’那幾個兵先不接帖,把他從頭到腳打量一番,然後昂著頭說道:‘我們大人從前什麽人都見,現在凡是光頭的一概不見,你何苦叫我們白跑一趟腿呢?’
“那醉菩提笑嘻嘻道:‘阿彌陀佛,將爺的吩咐,小僧理會得。但是光頭也有好幾等,象小僧的光頭,大人絕不至於拒絕不見的。’邊說邊向大袖裏邊不知摸出一點什麽,把紅帖遮在上麵,一齊送到衛兵手內,輕輕道:‘將爺多費神吧。’那接帖的衛兵,被他將爺長將爺短?徽蠊維,似乎板不起麵孔來,顯出一種無可奈何的神氣,道:‘嘿,你真河以,也罷,看在你出家人份上,代你去碰一碰吧。,說罷揚著帖走了進去,16諗員叩募父鑫辣,互相擠眉弄眼的說笑了一陣w砥刑崍稱と縑,反而陪著笑臉,同門口衛兵們有一搭沒一搭的,挨延時光?br />
“原來醉菩提幼年也是少林寺出身,同單天爵最為莫逆,因為守不住少林的嚴規投到別寺寄身。為人圓滑異常,善於交際,武功頗也了得,慣使一條純鋼點漆的龍頭禪仗,各處綠林響馬,結交的也是不少,江湖上頗也有名。單天爵看到他的名帖,仰著頭思索了一會,對衛兵道:‘叫他進來。’這一來倒出衛兵意料之外,心想這個光頭也許真有點來曆,怎麽輕輕易易就也見呢?
“哪知單天爵肚內自有一番作用。因為他駐紮在蕪湖幾年,雖然管的是緝私剿匪,可是他倚仗著汗馬功勞,有嶽大將軍作靠山,就是安徽的督撫也要讓他幾分,就放開手無所不為。象私運糧食,包庇梟鹽,已是家常便飯,近來又暗暗聯絡會匪,同各處水陸劇道幹了許多鬼鬼祟祟的事情,所以營內進進出出都是豎眉橫目的人物。象醉菩提這種人去投奔他,正可以利用,代他四處奔走,自然格外垂青,何況醉菩提原是個光頭篾片。兩人一見之後,醉菩提幾句米湯一灌,自己一吹,就把他引入為心腹,留在衙門。
“有一天醉菩提吃得酒醉飯飽,閑得無事可做。忽然想起在少林時候,聽得百拙上人講究戒律,以單天爵熏心利祿,敗壞清規,為戒律中最不可恕之罪!順口提起他的祖先單思南,從單思南又說到王公征南著有一冊內家秘笈,是學武的正法典藏,可惜密藏在鐵佛寺內,到現在還沒有遇著有緣的人。那時醉菩提從旁聽得,就留了意,獨自偷偷的趕到寶幢尋找幾次,無奈千方百計,找不出一點蹤跡來,隻好暫時息了這個念頭。此時在單天爵衙門住了幾天,觸景生情,勾起前事,想在單天爵麵前討好,把百拙上人的話一五一十說了出來,隻把自己尋過幾次的事瞞過。
“單天爵是個陰險狠鷙的角色,在官場中混了幾年,何等奸滑,聽了這番話,胸中早己雪亮,料得醉菩提定已設法尋找過。隻把一雙鷹眼骨碌碌的轉了幾轉,鼻子裏冷笑一聲,說道:‘這冊書何嚐是王征南著的,無非從我們遠祖思南公學藝的時候,把先祖的著作抄了下來竊為己有罷了。而且思南公因為武學無敵,到老童身不破,並不娶妻生子,死後,生前著作也被王征南統統拿去。他知道思南公族中式微,學武的不多,就大言不慚的據為己有了。但是年代不遠,還恐年老的有見過思南著作的,不敢把這冊內家秘笈,立時炫耀出來,故意密藏在鐵佛寺內,讓這冊書過了幾十年再出世,就沒有人能夠戳破其中把戲,可以博一個千古傳名了。萬不料單氏子孫還有我這個單天爵看透機關,這也是思南公在天之靈,使我揚眉吐氣闡揚先德。前幾年我就想迴到家鄉,把鐵佛寺搜查一番,預備搜出幾件先人傳家之寶,重新校正珍藏起來,不讓他人霸占去,無奈公事羈身,沒有分身的機會,現在被你一提,大約外邊還有知道的人。這樁事己不容耽誤,真還得趕快去搜尋才好,萬一被他人捷足得去,我姓單的就與他不共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