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誌——五國篇》載:前元720年。大周5年,七月。天降流火,赤地千裏,五國始亂。
有周氏周顯,起於蘇陽郡,曆30年一統四國,後攜甲近千萬與北玄國決戰於玄城郡,終慘勝。
前元760年。大周45年。周顯稱帝,一統五國,始稱大周。
時五國總人口十不存一,鼎食易子者遍及鄉野,為祭奠玄城之戰,征夫役在玄城,闖河北口,建玄關。
——————
大何鄉與大安鄉的交匯處,“安何街”最繁華的地段,佇立著兩座三層高的酒樓。
東西對立,相錯不過十丈,在這個普遍隻有二層建築的鄉鎮集市上,顯得既突兀又引人注目。
不過,這“安何街”上鱗次櫛比的十幾家商鋪,以及每逢三七的集市,卻為大何鄉七村與大安鄉十二村,提供著相對便利的生活需求。
今日是七月十五,雖然不是大集,但可以容納雙駕並行的街道上,仍有三三兩兩的行人,以及偶爾穿行的車馬。
可能這也是不到二裏的“安何街”,能夠建起兩座隻有在縣城才能看見的酒樓的原因吧!
泰悅樓的氣質,給人一種很是條理的感覺,簡潔中帶有微不可察的平易近人,讓普通客人不至於不敢進來,也讓尊貴的客人享受到了高人一等的目光、以及更顯專業的服務。
景泰樓三樓,何繼明一身便裝,聽著樓下小二大唿小叫的聲音,眉頭不由跳了跳。
他的對麵,坐著兩個滿臉痞氣的青年。
二十四歲的劉飛虎,是景泰樓的少掌櫃,也是當地小有名氣的地頭蛇,仗著從何繼明處學來地把式,在兩鄉做過一些打抱不平的囂張事兒。
二十二歲的安學偉,是小安村安財主的小兒子,花錢在縣學掛了個名頭,平日裏嬌生慣養慣了,沒少惹是生非,也曾是巡城司的常客。後來多派何繼明的遊繳隊多去他家討錢贖人,漸漸熟識。
“你就放心吧三叔,我保證!那什麽何鋒的,一個黃瓜也長不出來!”劉飛虎端杯保證到。
“就是,小安村這邊兒,您也放寬心!我也保證,明年何繼祖的地裏長不出一棵莊稼!”安學偉也端杯子附和道。
何繼明陰鷙的臉上浮現一抹邪笑“我何家的地怎麽可能長出別人家的糧食!”何繼明瞳孔微縮“不過,何鋒哪裏先不忙,等到他快結果的時候再……”
聽到此處,安學偉嘴角一斜“對!畢竟前期的肥料和人工可是一筆不小的花銷,要等到他看到希望的時候再掐滅,那樣才更有意思!嘿嘿!”
劉飛虎從小衣食無憂沒種過地不明就裏,也附和道“對!反正三叔您說什麽時候弄,我就什麽時候弄他!”
何繼明看向安學偉的眼神中帶著一絲欣賞,隨即三人都默默含笑,推杯換盞了起來。
隻是,鬱氣難平的何繼明,眉宇間仍藏著一縷殺意。
拜何成軒所賜,他現在連元樓城遊繳隊長的職司也被罷黜了,父親何成海對他的嫌棄又多了一分,叔叔何成超更是將他當作了不相幹的人。
其實,從記事起何繼明就一直有一個夢想——那就是有朝一日能像五叔一樣,當一個憑自己的力量封疆萬戶受人尊崇的大丈夫、大英雄、大將軍。
而不是什麽祖宗遺訓、詩書傳家的道理文章,況且還是為了彌合上一輩的關係才讀書,他不想做那個提線的木偶、任人擺布的工具。
於是他即便被父親百般阻撓,還是偷學了何家的家傳武術,可最終武藝不如自己的大哥、二哥都從了軍,而他卻被徹底邊緣化、無視了……
意誌消沉的他,本以為父親會將族長、村長之位傳給他,卻被告知“死了這條心,鄰裏關係不是靠武力就能維係的……”
直到他徹底厭惡了這個家,來到元樓城,再到二姑何成敏照拂,當上縣城的遊繳。
可當他以為自己終於可以一展宏圖的時候,卻在到賈家村催繳的時候遇見了賈金蓮——這個他願意為其傾其所有的女人。
即便金蓮的父親賈友金不同意,他還是義無反顧地愛上了這個和自己同病相憐的女人。
雖然他也認為“戲子”低賤,但他自己的夢想不也是被家人當成了一個笑話?
於是他用了近十年的奮發圖強,在三十三歲時終於當上了遊繳隊長。
又憑自己的鍥而不舍換來了賈友金臨終的許諾“想娶我的女兒,除非你能當上何家莊村長!”
可就當他要向父親提出自己的想法時,卻隻看到了香消玉殞,等來了一具慢慢褪色的屍體!
有時候他甚至在想,殺了何鋒一家,然後自我了斷去陪金蓮,反正他也是個無用之人。
然而,或許是心底的那一絲僥幸、期盼,或是對於死亡的畏懼,讓他沒有那樣做。
隻能任憑撕心裂肺的痛楚和對於親情的渴望、家人的認可,種種糾結的情緒整日激蕩心田。
直到在大姑家的酒樓買醉時,聽到了何鋒租地種胡瓜之事……
————
北玄州,玄城郡。
千裏雄關連西東,百幢碉樓懾兩岸。
雪白的莽山山脈猶如一道橫亙在天際的屏障,既阻擋著來自極北的寒潮,又阻隔著人們好奇的視線。
然而,一條不屈不撓的河流,卻在莽山山脈的中部淌出了條縫隙,硬生生將高不可攀的神女峰給分成了兩半——神女東峰、神女西峰。
神女峰下,一堵灰白色高牆,仿佛要讓相隔近百裏的神女峰恢複如初一般,正一層層地堆砌著,爬升著。
不過,可能在挺立的神女峰看來,這綿延近千裏的高牆,倒更是一圈鼻頭下擠出的皺紋,即便歲月再如何侵蝕,皺紋始終隻是皺紋罷了!
高牆上,一位頭領模樣的青年,稍顯靦腆地,正給遠來視察的官長介紹著新式提升架的好處。
“其實這也不是我發明的,是我家修房頂時候,我弟弟嫌一趟趟爬梯子太費勁,才鼓搗出來的,我隻是把它放大了而已!”青年憨笑著撓了撓頭,很是自然地說道。
“哦!這世間竟還有如此能工巧匠?你家住何方?你弟弟又姓甚名誰呀?”華裝青年和煦笑道。
“我們家住在元樓城,我弟弟叫何鋒……”
“上官別聽他瞎說!他每次都這樣說,他是想給他弟弟謀個好名聲罷了!”將校模樣的魁梧男子,打斷青年的話,一副很清楚的樣子說道“您是不知道啊!他弟弟是個讀書人,這年頭讀書要沒個關係背景的,讀了也就能當個教書先生罷了!他這是給他弟弟貼金呢!”
青年沒敢反駁將校,隻是退步說道“反正我弟弟很聰明的……”
“元樓城?”華服青年略有所思。
“正是……,正是西州長原下郡,顧陽樞下轄……”一微胖老者出言提醒道。
“嗬嗬!好!好啊!”華服青年輕笑一聲“不管怎麽說,你很不錯!我記住你了。嗬嗬……哦!還有你的那個弟弟。”說完華服青年繼續朝著前方的碉樓而去。
“你說你這一天天的,傻不傻?好不容易從搬磚的混成頭領,這眼看明年你的服役期就到了,你不想著憑這點兒功勞在軍中謀個好前程,還總把功勞往你弟弟身上推,你難道還想迴老家種地嗎?”華服一行人走遠後,將校恨鐵不成鋼地拍著青年的後腦勺訓斥道。
“我知道王叔是為我好,我就是有點兒想家了而已!”何文雙眼中滿含真摯,西北風吹過發絲,澀澀的眼球忽然有些濕潤了起來。
高牆上最宏偉的碉樓中,華服青年麵朝北方落座末位,身後眾人詫異,未敢落座。
“四位王叔隨意,勿拘禮節!”說罷,青年揮手示意眾人落座。
“朕,隻是喜歡看著雪山而已!雖然每年都來,但還是牽掛迴腸呐!”周元眼泛寒星,一副上位者的口吻。
身後四位中年人依次落座,其餘三人侍立周元身後。
“丞相也坐吧!還有馮太常!”周元隨意說道。
“臣不敢!”丞相古井軒與太常馮亮躬身辭謝。
“今年的天氣似乎比往年更冷了!”周元遠眺著已經冰封的闖河,意味深長地說道。
“迴陛下!照往年記載,闖河的冰封期已經可以維持六個月了,尤其這五年,每年增加的天數是往年的數倍,若照如此速度,最晚三年,闖河的冰封期便可維持到七個月了!”太常馮亮躬身迴道。
聞聽此言,三王駭然,唯有北州王周慕雲表情淡然。
“看來,三王叔已經有了應對之策呀!不妨說來聽聽,好教侄兒以解燃眉之急!”周元微笑著衝周慕雲說道。
“不過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爾,寧臥沙場,絕不死於家中。”周慕雲雖然年近六旬,但說出的話卻擲地有聲,讓人無法產生質疑的想法。
“可我大周的兒郎們都準備好了嗎?”周元變得麵無表情起來,隻從話語中根本聽不出他的情緒。
“西州披甲二百,皆可赴死!”
“南清州雖有疥癬之患,但隻要陛下一聲令下,靖國軍三百萬同願!”
“東州……”
“可——五州之甲雖近千萬,難道就能保證守住玄關嗎?”周元打斷東州王的話,質問道。
言罷,見無人答話,周元起身欲走“百年前我五國兵,二十換敵一,如今我大周兵比之五國悍卒如何?”
四王剛要迴答,卻聽周元繼續說道“丞相留下,再與四位王叔商議下今年的兵演。朕再去轉轉,馮太常就給朕介紹介紹此處可還有奇人呐?”
馮亮當前引路,二人隨即下得樓去。
“丞相,陛下這是何意?”四人中最年輕的東州王,周嚴鬆,問出了眾人心中的疑惑。
“陛下心思,豈是我一介書生能夠猜度!諸位王爺,我等還是商討一下今年的演戲吧!”古井軒滿臉堆笑,毫無破綻地說道。
“哼!古千秋不愧是伴君一甲子的老狐狸呀!他的那點兒本事,你是全都學去了,甚至還更上了一層樓!”北州周慕雲毫不客氣地說道。
“即便你父親,當年也會暗示一番,你總不能滴水不漏吧!”南州周嚴甫靠近道。
“莫不是,陛下要來真的?”西州周嚴序猜測到。
“所謂臨陣磨槍,眼看大戰將起,諸位的麾下若還不如當年的五國軍,難道要讓我大周易主嗎?”古井軒沉重地說完,隨後又笑嗬嗬地說道“這隻是我個人的想法,可未必就是陛下的意圖呀!”
“可一旦傷及百姓,失了民心,那不是一樣……”周嚴鬆歎息道。
“雖說大戰一起,百姓終成負累,但……”周嚴甫也擔憂道。
“哼!那也總好過讓敵人分而食之!”周慕雲義憤填膺道。
“即便如此!三年時間,五州兵又怎麽可能比得過當年曆經三十年惡戰的五國軍?”周嚴序說出了一個比較實際的問題。
“那就要靠,諸位王爺了!”古井軒笑了笑,隨後又說道“諸位王爺可知我大周年存多少糧?一旦開啟國戰,又能維持多少人溫飽?即便溫飽,又能維持幾日?而我大周又有多少老弱病殘?”
(本章完)
有周氏周顯,起於蘇陽郡,曆30年一統四國,後攜甲近千萬與北玄國決戰於玄城郡,終慘勝。
前元760年。大周45年。周顯稱帝,一統五國,始稱大周。
時五國總人口十不存一,鼎食易子者遍及鄉野,為祭奠玄城之戰,征夫役在玄城,闖河北口,建玄關。
——————
大何鄉與大安鄉的交匯處,“安何街”最繁華的地段,佇立著兩座三層高的酒樓。
東西對立,相錯不過十丈,在這個普遍隻有二層建築的鄉鎮集市上,顯得既突兀又引人注目。
不過,這“安何街”上鱗次櫛比的十幾家商鋪,以及每逢三七的集市,卻為大何鄉七村與大安鄉十二村,提供著相對便利的生活需求。
今日是七月十五,雖然不是大集,但可以容納雙駕並行的街道上,仍有三三兩兩的行人,以及偶爾穿行的車馬。
可能這也是不到二裏的“安何街”,能夠建起兩座隻有在縣城才能看見的酒樓的原因吧!
泰悅樓的氣質,給人一種很是條理的感覺,簡潔中帶有微不可察的平易近人,讓普通客人不至於不敢進來,也讓尊貴的客人享受到了高人一等的目光、以及更顯專業的服務。
景泰樓三樓,何繼明一身便裝,聽著樓下小二大唿小叫的聲音,眉頭不由跳了跳。
他的對麵,坐著兩個滿臉痞氣的青年。
二十四歲的劉飛虎,是景泰樓的少掌櫃,也是當地小有名氣的地頭蛇,仗著從何繼明處學來地把式,在兩鄉做過一些打抱不平的囂張事兒。
二十二歲的安學偉,是小安村安財主的小兒子,花錢在縣學掛了個名頭,平日裏嬌生慣養慣了,沒少惹是生非,也曾是巡城司的常客。後來多派何繼明的遊繳隊多去他家討錢贖人,漸漸熟識。
“你就放心吧三叔,我保證!那什麽何鋒的,一個黃瓜也長不出來!”劉飛虎端杯保證到。
“就是,小安村這邊兒,您也放寬心!我也保證,明年何繼祖的地裏長不出一棵莊稼!”安學偉也端杯子附和道。
何繼明陰鷙的臉上浮現一抹邪笑“我何家的地怎麽可能長出別人家的糧食!”何繼明瞳孔微縮“不過,何鋒哪裏先不忙,等到他快結果的時候再……”
聽到此處,安學偉嘴角一斜“對!畢竟前期的肥料和人工可是一筆不小的花銷,要等到他看到希望的時候再掐滅,那樣才更有意思!嘿嘿!”
劉飛虎從小衣食無憂沒種過地不明就裏,也附和道“對!反正三叔您說什麽時候弄,我就什麽時候弄他!”
何繼明看向安學偉的眼神中帶著一絲欣賞,隨即三人都默默含笑,推杯換盞了起來。
隻是,鬱氣難平的何繼明,眉宇間仍藏著一縷殺意。
拜何成軒所賜,他現在連元樓城遊繳隊長的職司也被罷黜了,父親何成海對他的嫌棄又多了一分,叔叔何成超更是將他當作了不相幹的人。
其實,從記事起何繼明就一直有一個夢想——那就是有朝一日能像五叔一樣,當一個憑自己的力量封疆萬戶受人尊崇的大丈夫、大英雄、大將軍。
而不是什麽祖宗遺訓、詩書傳家的道理文章,況且還是為了彌合上一輩的關係才讀書,他不想做那個提線的木偶、任人擺布的工具。
於是他即便被父親百般阻撓,還是偷學了何家的家傳武術,可最終武藝不如自己的大哥、二哥都從了軍,而他卻被徹底邊緣化、無視了……
意誌消沉的他,本以為父親會將族長、村長之位傳給他,卻被告知“死了這條心,鄰裏關係不是靠武力就能維係的……”
直到他徹底厭惡了這個家,來到元樓城,再到二姑何成敏照拂,當上縣城的遊繳。
可當他以為自己終於可以一展宏圖的時候,卻在到賈家村催繳的時候遇見了賈金蓮——這個他願意為其傾其所有的女人。
即便金蓮的父親賈友金不同意,他還是義無反顧地愛上了這個和自己同病相憐的女人。
雖然他也認為“戲子”低賤,但他自己的夢想不也是被家人當成了一個笑話?
於是他用了近十年的奮發圖強,在三十三歲時終於當上了遊繳隊長。
又憑自己的鍥而不舍換來了賈友金臨終的許諾“想娶我的女兒,除非你能當上何家莊村長!”
可就當他要向父親提出自己的想法時,卻隻看到了香消玉殞,等來了一具慢慢褪色的屍體!
有時候他甚至在想,殺了何鋒一家,然後自我了斷去陪金蓮,反正他也是個無用之人。
然而,或許是心底的那一絲僥幸、期盼,或是對於死亡的畏懼,讓他沒有那樣做。
隻能任憑撕心裂肺的痛楚和對於親情的渴望、家人的認可,種種糾結的情緒整日激蕩心田。
直到在大姑家的酒樓買醉時,聽到了何鋒租地種胡瓜之事……
————
北玄州,玄城郡。
千裏雄關連西東,百幢碉樓懾兩岸。
雪白的莽山山脈猶如一道橫亙在天際的屏障,既阻擋著來自極北的寒潮,又阻隔著人們好奇的視線。
然而,一條不屈不撓的河流,卻在莽山山脈的中部淌出了條縫隙,硬生生將高不可攀的神女峰給分成了兩半——神女東峰、神女西峰。
神女峰下,一堵灰白色高牆,仿佛要讓相隔近百裏的神女峰恢複如初一般,正一層層地堆砌著,爬升著。
不過,可能在挺立的神女峰看來,這綿延近千裏的高牆,倒更是一圈鼻頭下擠出的皺紋,即便歲月再如何侵蝕,皺紋始終隻是皺紋罷了!
高牆上,一位頭領模樣的青年,稍顯靦腆地,正給遠來視察的官長介紹著新式提升架的好處。
“其實這也不是我發明的,是我家修房頂時候,我弟弟嫌一趟趟爬梯子太費勁,才鼓搗出來的,我隻是把它放大了而已!”青年憨笑著撓了撓頭,很是自然地說道。
“哦!這世間竟還有如此能工巧匠?你家住何方?你弟弟又姓甚名誰呀?”華裝青年和煦笑道。
“我們家住在元樓城,我弟弟叫何鋒……”
“上官別聽他瞎說!他每次都這樣說,他是想給他弟弟謀個好名聲罷了!”將校模樣的魁梧男子,打斷青年的話,一副很清楚的樣子說道“您是不知道啊!他弟弟是個讀書人,這年頭讀書要沒個關係背景的,讀了也就能當個教書先生罷了!他這是給他弟弟貼金呢!”
青年沒敢反駁將校,隻是退步說道“反正我弟弟很聰明的……”
“元樓城?”華服青年略有所思。
“正是……,正是西州長原下郡,顧陽樞下轄……”一微胖老者出言提醒道。
“嗬嗬!好!好啊!”華服青年輕笑一聲“不管怎麽說,你很不錯!我記住你了。嗬嗬……哦!還有你的那個弟弟。”說完華服青年繼續朝著前方的碉樓而去。
“你說你這一天天的,傻不傻?好不容易從搬磚的混成頭領,這眼看明年你的服役期就到了,你不想著憑這點兒功勞在軍中謀個好前程,還總把功勞往你弟弟身上推,你難道還想迴老家種地嗎?”華服一行人走遠後,將校恨鐵不成鋼地拍著青年的後腦勺訓斥道。
“我知道王叔是為我好,我就是有點兒想家了而已!”何文雙眼中滿含真摯,西北風吹過發絲,澀澀的眼球忽然有些濕潤了起來。
高牆上最宏偉的碉樓中,華服青年麵朝北方落座末位,身後眾人詫異,未敢落座。
“四位王叔隨意,勿拘禮節!”說罷,青年揮手示意眾人落座。
“朕,隻是喜歡看著雪山而已!雖然每年都來,但還是牽掛迴腸呐!”周元眼泛寒星,一副上位者的口吻。
身後四位中年人依次落座,其餘三人侍立周元身後。
“丞相也坐吧!還有馮太常!”周元隨意說道。
“臣不敢!”丞相古井軒與太常馮亮躬身辭謝。
“今年的天氣似乎比往年更冷了!”周元遠眺著已經冰封的闖河,意味深長地說道。
“迴陛下!照往年記載,闖河的冰封期已經可以維持六個月了,尤其這五年,每年增加的天數是往年的數倍,若照如此速度,最晚三年,闖河的冰封期便可維持到七個月了!”太常馮亮躬身迴道。
聞聽此言,三王駭然,唯有北州王周慕雲表情淡然。
“看來,三王叔已經有了應對之策呀!不妨說來聽聽,好教侄兒以解燃眉之急!”周元微笑著衝周慕雲說道。
“不過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爾,寧臥沙場,絕不死於家中。”周慕雲雖然年近六旬,但說出的話卻擲地有聲,讓人無法產生質疑的想法。
“可我大周的兒郎們都準備好了嗎?”周元變得麵無表情起來,隻從話語中根本聽不出他的情緒。
“西州披甲二百,皆可赴死!”
“南清州雖有疥癬之患,但隻要陛下一聲令下,靖國軍三百萬同願!”
“東州……”
“可——五州之甲雖近千萬,難道就能保證守住玄關嗎?”周元打斷東州王的話,質問道。
言罷,見無人答話,周元起身欲走“百年前我五國兵,二十換敵一,如今我大周兵比之五國悍卒如何?”
四王剛要迴答,卻聽周元繼續說道“丞相留下,再與四位王叔商議下今年的兵演。朕再去轉轉,馮太常就給朕介紹介紹此處可還有奇人呐?”
馮亮當前引路,二人隨即下得樓去。
“丞相,陛下這是何意?”四人中最年輕的東州王,周嚴鬆,問出了眾人心中的疑惑。
“陛下心思,豈是我一介書生能夠猜度!諸位王爺,我等還是商討一下今年的演戲吧!”古井軒滿臉堆笑,毫無破綻地說道。
“哼!古千秋不愧是伴君一甲子的老狐狸呀!他的那點兒本事,你是全都學去了,甚至還更上了一層樓!”北州周慕雲毫不客氣地說道。
“即便你父親,當年也會暗示一番,你總不能滴水不漏吧!”南州周嚴甫靠近道。
“莫不是,陛下要來真的?”西州周嚴序猜測到。
“所謂臨陣磨槍,眼看大戰將起,諸位的麾下若還不如當年的五國軍,難道要讓我大周易主嗎?”古井軒沉重地說完,隨後又笑嗬嗬地說道“這隻是我個人的想法,可未必就是陛下的意圖呀!”
“可一旦傷及百姓,失了民心,那不是一樣……”周嚴鬆歎息道。
“雖說大戰一起,百姓終成負累,但……”周嚴甫也擔憂道。
“哼!那也總好過讓敵人分而食之!”周慕雲義憤填膺道。
“即便如此!三年時間,五州兵又怎麽可能比得過當年曆經三十年惡戰的五國軍?”周嚴序說出了一個比較實際的問題。
“那就要靠,諸位王爺了!”古井軒笑了笑,隨後又說道“諸位王爺可知我大周年存多少糧?一旦開啟國戰,又能維持多少人溫飽?即便溫飽,又能維持幾日?而我大周又有多少老弱病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