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誌——五國篇》載:前元七二零年。
大周五年,七月。天降流火,赤地千裏,五國始亂。
有周氏周顯,起於蘇陽郡,曆三十年一統四國,後攜甲近千萬與北玄國決戰於玄城郡,終慘勝。
前元七六零年。大周四十五年。
周顯稱帝,一統五國,始稱大周。
時五國總人口十不存一,鼎子易食者遍及鄉野,為祭奠玄城之戰,征夫役在闖河北口,建玄關。
楊二蛋曾經說過,人類發展的動力來源於一個“懶”字。
不管是創造出來的工具,還是豐富多彩的食物,都離不開一個“懶”字。
雖然何鋒會的東西不多,但也足以讓大周天崩地裂。
“奇貨可居、懷璧其罪”
他很清楚,在自身不具備強大實力的時候,一旦放出腦中的洪水猛獸,即便他能僥幸存活,但也足以招來一輪禍及五州,甚至整個世界的人禍。
到那時,血流成河、餓殍遍野、斷壁殘垣……
倒還不如,按照大周原有的軌跡去進行,起碼他還能活著、親人也能活著、認識的人也能活著。
這也是他不願多交朋友的原因之一,因為往往專情的人,真正的朋友並不會太多,他們太害怕失去了。
如今的他好像什麽都看透了,也看淡了,覺得一切都沒有意義,不知道自己活在這個世上到底是幹什麽來的?
後來他發現,活著,其實還可以為別人活著。
昏昏沉沉中讓他不由想起了玄門所說的思想境界。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然後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忽然他有所明悟。
不假思索地看透是第一境界也叫“真”;
越活越看不透,深陷其中,是第二境界也叫“較真”;
而既能看透,又活在紅塵之中,還活得自得的就是第三境界,也叫“失真”。
他不知道自己是什麽思想高度,但是他知道境界都是虛的。
別人打你一拳,你說你看透了,不還手!
何鋒做不到!
一個秋黃瓜而已,隻要自己收斂一些,應該不會有什麽大的危險。
況且,憑著人們對於“懶”的追求,他何鋒不想進步,可還有幾億人呢!
誰又能保證這些人當中沒有聰明的。
退一萬步說,他也不是一股腦地全拿出來,那樣隻會猝死!
大周的大司農,早在一百年前就在皇室的溫室中種過,後來被禦史大夫們攻訐。
說是什麽:“有傷天和,違背四季規律,是要受天譴滴!”。
陛下一聽,這可了不得“朕什麽都不怕,就怕老天下坷垃呀!”,於是就下令,嚴禁這麽幹昂!
可隨著大周的日子越來越平穩,日子越來越好,到了一百五十年左右,連聖人都出來了。
那些勳貴們、土豪們、鄉紳們……,便抱著死道友不死貧道的心態,出了事兒,“大司農”頂著,再不行還有王爺們呢?
於是就開始私底下,在家裏刨出一個密室,然後供上暖氣,開始了冬天也有新鮮蔬菜吃得沒羞沒臊的生活。
所以,市麵上才有了“冬菜”,所以才有了“冬菜抵數金”的說法。
關鍵是,還有人買。
這充分地說明了,大周的腐敗問題同樣嚴重,有錢人確實不少,他們有這個消費能力!
正所謂是:“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既然有買有賣,何鋒又不是獨家,充其量就是有點兒技術經驗而已。
一旦有人想用強,大不了賺一波之後就把技術傳播出去,反正他腦子裏的東西還多很!
終於,酒蟲上腦,何鋒伏在案幾上沉沉睡去!
北玄州,玄城郡。
千裏雄關連西東,百幢碉樓懾兩岸。
雪白的莽山山脈猶如一道橫亙在天際的屏障,既阻擋著來自極北的寒潮,又阻隔著人們好奇的視線。
然而,一條不屈不撓的河流,卻在莽山山脈的中部淌出了條縫隙,硬生生將高不可攀的神女峰給分成了兩半——神女東峰、神女西峰。
神女峰下。
一堵灰白色高牆,仿佛要讓相隔近百裏的神女峰恢複如初一般,正一層層地堆砌著,爬升著。
不過,可能在挺立的神女峰看來,這綿延近千裏的高牆,倒更是一圈鼻頭下擠出的皺紋,即便歲月再如何侵蝕,皺紋始終隻是皺紋罷了!
寒風唿嘯。
勁風夾雜著雪花,發出嘶嘶的刺耳聲。
十丈高的圍牆上,一位頭領模樣的青年,刀削般的下頜殘留著黑黑的胡茬,舉手投足間散發著正氣,此刻正給遠來視察的官長介紹著新式提升架的好處。
“其實這也不是我發明的,是我師父教的!”青年憨笑著撓了撓頭,很是自然地說道。
“哦!這世間竟還有如此能工巧匠?家師現在何方?姓甚名誰呀?”華服青年和煦笑道。
“就在勞工營,都叫他老木匠!”
“上官別聽他瞎說!他每次都這樣說,他是想給犯官之屬開脫而已!”將校模樣的魁梧男子,打斷青年的話,一副很清楚的樣子說道“您是不知道啊!那奇墨工可是重犯!他這是給奇墨工往臉上貼金呢!”
青年沒反駁將校,隻是退步說道“反正我師傅很了不起的……”
“奇墨工?”華服青年略有所思。
“正是西州長原下郡,顧陽樞下轄,匠門棄徒,大匠師奇墨工!”一微胖老者出言提醒道。
“嗬嗬!好!好啊!”華服青年輕笑一聲“不管怎麽說,你很不錯!我記住你了。哦!還有你的師傅。”說完華服青年繼續朝著前方的碉樓而去。
“你說你這一天天的,傻不傻?好不容易從雜役熬成頭領,這眼看明年你的服役期就到了,你不想著憑這點兒功勞在軍中謀個好前程,還總把功勞往你師傅身上推,你難道還想迴老家種地嗎?”
華服一行人走遠後,將校恨鐵不成鋼地拍著青年的後腦勺訓斥道。
“我知道王叔是為我好,我就是替師父抱屈而已!”
何文目眺西南,清澈的眸子中滿含真摯,西北風吹過發絲,澀澀的眼球忽然有些濕潤了起來。
高牆上最宏偉的碉樓中,華服青年麵朝北方落座,身後眾人詫異,未敢落座。
“四位王叔隨意,勿拘禮節!”說罷,青年挺直脊背,揮手示意眾人落座。
“朕,隻是喜歡看著雪山而已!雖然每年都來,但還是牽掛迴腸呐!”周元眼泛寒星,肅然道。
身後四位中年人依次落座,其餘三人侍立周元身後。
“丞相也坐吧!還有馮太常!”周元冷冷道。
“臣不敢!”丞相古井軒與太常馮亮躬身辭謝。
“今年的天氣似乎比往年更冷了!”遠眺著已經冰封的闖河,周元意味深長道。
“迴陛下!照往年記載,闖河的冰封期已經可以維持六個月了,尤其這五年,每年增加的天數是往年的數倍。若照如此速度,最晚三年,闖河的冰封期便可維持到七個月了!”太常馮亮躬身迴道。
聞聽此言,三王駭然,唯有北州王周慕雲表情淡然。
“看來,三王叔已經有了應對之策呀!不妨說來聽聽,好教侄兒以解燃眉之急!”周元微笑著衝周慕雲說道。
“不過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爾,寧臥沙場,絕不死於家中。”周慕雲雖然年近六旬,但說出的話卻擲地有聲。
“可我大周的兒郎們都準備好了嗎?”周元變得麵無表情起來,隻從話語中根本聽不出他的情緒。
“西州披甲二百,皆可赴死!”
“清州雖有疥癬之患,但隻要陛下一聲令下,靖國軍三百萬同願!”
“東州……”
“可——五州之甲雖近千萬,難道就能保證守得住玄關嗎?”周元打斷東州王的話,質問道。
言罷,見無人答話,周元虎步龍行,起身欲走“百年前我五國兵,二十換敵一,如今我大周兵比之五國悍卒如何?”
四王剛要迴答,卻聽周元繼續說道“丞相留下,再與四位王叔商議下今年的兵演。朕再去轉轉,馮太常就給朕介紹介紹此處可還有奇人呐?”
“兵演”二字讀音尤為加重。
馮亮當前引路,二人隨即下得樓去。
“丞相,陛下這是何意?”四人中最年輕的東州王周嚴鬆,問出了眾人心中的疑惑。
“陛下心思,豈是我一介書生能夠猜度!諸位王爺,我等還是商討一下今年的演戲吧!”古井軒滿臉堆笑,毫無破綻地說道。
“哼!古千秋不愧是伴君一甲子的老狐狸呀!他的那點兒本事,你是全都學去了,甚至還更上了一層樓!”北州周慕雲毫不客氣地說道。
“即便你父親,當年也會暗示一番,你總不能滴水不漏吧!”南州周嚴甫靠近道。
“莫不是,陛下要來真的?”西州周嚴序猜測道。
“所謂臨陣磨槍,眼看大戰將起,諸位的麾下若還不如當年的五國軍,難道要讓我大周易主嗎?”古井軒沉重地說完,隨後又笑嗬嗬地說道“這隻是我個人的想法,可未必就是陛下的意圖呀!”
“可一旦傷及百姓,失了民心,那不是一樣……”周嚴甫歎息道。
“雖說大戰一起,百姓終成負累,但……”周嚴序也擔憂道。
“哼!那也總好過讓敵人分而食之!”周慕雲義憤填膺道。
“即便如此!三年時間,五州兵又怎麽可能比得過當年曆經三十年惡戰的五國軍?”周嚴鬆說出了一個比較實際的問題。
“那就要靠,諸位王爺了!”古井軒笑了笑,隨後又說道“諸位王爺可知我大周年存糧多少?一旦開啟國戰,又能維持多少人溫飽?即便溫飽,又能維持幾日?而我大周又有多少老弱病殘?”
(本章完)
大周五年,七月。天降流火,赤地千裏,五國始亂。
有周氏周顯,起於蘇陽郡,曆三十年一統四國,後攜甲近千萬與北玄國決戰於玄城郡,終慘勝。
前元七六零年。大周四十五年。
周顯稱帝,一統五國,始稱大周。
時五國總人口十不存一,鼎子易食者遍及鄉野,為祭奠玄城之戰,征夫役在闖河北口,建玄關。
楊二蛋曾經說過,人類發展的動力來源於一個“懶”字。
不管是創造出來的工具,還是豐富多彩的食物,都離不開一個“懶”字。
雖然何鋒會的東西不多,但也足以讓大周天崩地裂。
“奇貨可居、懷璧其罪”
他很清楚,在自身不具備強大實力的時候,一旦放出腦中的洪水猛獸,即便他能僥幸存活,但也足以招來一輪禍及五州,甚至整個世界的人禍。
到那時,血流成河、餓殍遍野、斷壁殘垣……
倒還不如,按照大周原有的軌跡去進行,起碼他還能活著、親人也能活著、認識的人也能活著。
這也是他不願多交朋友的原因之一,因為往往專情的人,真正的朋友並不會太多,他們太害怕失去了。
如今的他好像什麽都看透了,也看淡了,覺得一切都沒有意義,不知道自己活在這個世上到底是幹什麽來的?
後來他發現,活著,其實還可以為別人活著。
昏昏沉沉中讓他不由想起了玄門所說的思想境界。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然後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忽然他有所明悟。
不假思索地看透是第一境界也叫“真”;
越活越看不透,深陷其中,是第二境界也叫“較真”;
而既能看透,又活在紅塵之中,還活得自得的就是第三境界,也叫“失真”。
他不知道自己是什麽思想高度,但是他知道境界都是虛的。
別人打你一拳,你說你看透了,不還手!
何鋒做不到!
一個秋黃瓜而已,隻要自己收斂一些,應該不會有什麽大的危險。
況且,憑著人們對於“懶”的追求,他何鋒不想進步,可還有幾億人呢!
誰又能保證這些人當中沒有聰明的。
退一萬步說,他也不是一股腦地全拿出來,那樣隻會猝死!
大周的大司農,早在一百年前就在皇室的溫室中種過,後來被禦史大夫們攻訐。
說是什麽:“有傷天和,違背四季規律,是要受天譴滴!”。
陛下一聽,這可了不得“朕什麽都不怕,就怕老天下坷垃呀!”,於是就下令,嚴禁這麽幹昂!
可隨著大周的日子越來越平穩,日子越來越好,到了一百五十年左右,連聖人都出來了。
那些勳貴們、土豪們、鄉紳們……,便抱著死道友不死貧道的心態,出了事兒,“大司農”頂著,再不行還有王爺們呢?
於是就開始私底下,在家裏刨出一個密室,然後供上暖氣,開始了冬天也有新鮮蔬菜吃得沒羞沒臊的生活。
所以,市麵上才有了“冬菜”,所以才有了“冬菜抵數金”的說法。
關鍵是,還有人買。
這充分地說明了,大周的腐敗問題同樣嚴重,有錢人確實不少,他們有這個消費能力!
正所謂是:“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既然有買有賣,何鋒又不是獨家,充其量就是有點兒技術經驗而已。
一旦有人想用強,大不了賺一波之後就把技術傳播出去,反正他腦子裏的東西還多很!
終於,酒蟲上腦,何鋒伏在案幾上沉沉睡去!
北玄州,玄城郡。
千裏雄關連西東,百幢碉樓懾兩岸。
雪白的莽山山脈猶如一道橫亙在天際的屏障,既阻擋著來自極北的寒潮,又阻隔著人們好奇的視線。
然而,一條不屈不撓的河流,卻在莽山山脈的中部淌出了條縫隙,硬生生將高不可攀的神女峰給分成了兩半——神女東峰、神女西峰。
神女峰下。
一堵灰白色高牆,仿佛要讓相隔近百裏的神女峰恢複如初一般,正一層層地堆砌著,爬升著。
不過,可能在挺立的神女峰看來,這綿延近千裏的高牆,倒更是一圈鼻頭下擠出的皺紋,即便歲月再如何侵蝕,皺紋始終隻是皺紋罷了!
寒風唿嘯。
勁風夾雜著雪花,發出嘶嘶的刺耳聲。
十丈高的圍牆上,一位頭領模樣的青年,刀削般的下頜殘留著黑黑的胡茬,舉手投足間散發著正氣,此刻正給遠來視察的官長介紹著新式提升架的好處。
“其實這也不是我發明的,是我師父教的!”青年憨笑著撓了撓頭,很是自然地說道。
“哦!這世間竟還有如此能工巧匠?家師現在何方?姓甚名誰呀?”華服青年和煦笑道。
“就在勞工營,都叫他老木匠!”
“上官別聽他瞎說!他每次都這樣說,他是想給犯官之屬開脫而已!”將校模樣的魁梧男子,打斷青年的話,一副很清楚的樣子說道“您是不知道啊!那奇墨工可是重犯!他這是給奇墨工往臉上貼金呢!”
青年沒反駁將校,隻是退步說道“反正我師傅很了不起的……”
“奇墨工?”華服青年略有所思。
“正是西州長原下郡,顧陽樞下轄,匠門棄徒,大匠師奇墨工!”一微胖老者出言提醒道。
“嗬嗬!好!好啊!”華服青年輕笑一聲“不管怎麽說,你很不錯!我記住你了。哦!還有你的師傅。”說完華服青年繼續朝著前方的碉樓而去。
“你說你這一天天的,傻不傻?好不容易從雜役熬成頭領,這眼看明年你的服役期就到了,你不想著憑這點兒功勞在軍中謀個好前程,還總把功勞往你師傅身上推,你難道還想迴老家種地嗎?”
華服一行人走遠後,將校恨鐵不成鋼地拍著青年的後腦勺訓斥道。
“我知道王叔是為我好,我就是替師父抱屈而已!”
何文目眺西南,清澈的眸子中滿含真摯,西北風吹過發絲,澀澀的眼球忽然有些濕潤了起來。
高牆上最宏偉的碉樓中,華服青年麵朝北方落座,身後眾人詫異,未敢落座。
“四位王叔隨意,勿拘禮節!”說罷,青年挺直脊背,揮手示意眾人落座。
“朕,隻是喜歡看著雪山而已!雖然每年都來,但還是牽掛迴腸呐!”周元眼泛寒星,肅然道。
身後四位中年人依次落座,其餘三人侍立周元身後。
“丞相也坐吧!還有馮太常!”周元冷冷道。
“臣不敢!”丞相古井軒與太常馮亮躬身辭謝。
“今年的天氣似乎比往年更冷了!”遠眺著已經冰封的闖河,周元意味深長道。
“迴陛下!照往年記載,闖河的冰封期已經可以維持六個月了,尤其這五年,每年增加的天數是往年的數倍。若照如此速度,最晚三年,闖河的冰封期便可維持到七個月了!”太常馮亮躬身迴道。
聞聽此言,三王駭然,唯有北州王周慕雲表情淡然。
“看來,三王叔已經有了應對之策呀!不妨說來聽聽,好教侄兒以解燃眉之急!”周元微笑著衝周慕雲說道。
“不過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爾,寧臥沙場,絕不死於家中。”周慕雲雖然年近六旬,但說出的話卻擲地有聲。
“可我大周的兒郎們都準備好了嗎?”周元變得麵無表情起來,隻從話語中根本聽不出他的情緒。
“西州披甲二百,皆可赴死!”
“清州雖有疥癬之患,但隻要陛下一聲令下,靖國軍三百萬同願!”
“東州……”
“可——五州之甲雖近千萬,難道就能保證守得住玄關嗎?”周元打斷東州王的話,質問道。
言罷,見無人答話,周元虎步龍行,起身欲走“百年前我五國兵,二十換敵一,如今我大周兵比之五國悍卒如何?”
四王剛要迴答,卻聽周元繼續說道“丞相留下,再與四位王叔商議下今年的兵演。朕再去轉轉,馮太常就給朕介紹介紹此處可還有奇人呐?”
“兵演”二字讀音尤為加重。
馮亮當前引路,二人隨即下得樓去。
“丞相,陛下這是何意?”四人中最年輕的東州王周嚴鬆,問出了眾人心中的疑惑。
“陛下心思,豈是我一介書生能夠猜度!諸位王爺,我等還是商討一下今年的演戲吧!”古井軒滿臉堆笑,毫無破綻地說道。
“哼!古千秋不愧是伴君一甲子的老狐狸呀!他的那點兒本事,你是全都學去了,甚至還更上了一層樓!”北州周慕雲毫不客氣地說道。
“即便你父親,當年也會暗示一番,你總不能滴水不漏吧!”南州周嚴甫靠近道。
“莫不是,陛下要來真的?”西州周嚴序猜測道。
“所謂臨陣磨槍,眼看大戰將起,諸位的麾下若還不如當年的五國軍,難道要讓我大周易主嗎?”古井軒沉重地說完,隨後又笑嗬嗬地說道“這隻是我個人的想法,可未必就是陛下的意圖呀!”
“可一旦傷及百姓,失了民心,那不是一樣……”周嚴甫歎息道。
“雖說大戰一起,百姓終成負累,但……”周嚴序也擔憂道。
“哼!那也總好過讓敵人分而食之!”周慕雲義憤填膺道。
“即便如此!三年時間,五州兵又怎麽可能比得過當年曆經三十年惡戰的五國軍?”周嚴鬆說出了一個比較實際的問題。
“那就要靠,諸位王爺了!”古井軒笑了笑,隨後又說道“諸位王爺可知我大周年存糧多少?一旦開啟國戰,又能維持多少人溫飽?即便溫飽,又能維持幾日?而我大周又有多少老弱病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