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要想把這件事辦成,必須找到奏章,然後將奏章撕毀。(..tw)


    這是一個危險的工作。


    其危險就危險在,把奏章毀了,就會得罪人。具體來說,會得罪省長。一個小小的在編公務員,得罪省長,自己可以揣摩後果。


    那時候,太史慈的年齡是二十一歲。


    可似乎,太史慈並沒有意識到這種危險,於是快馬加鞭,日夜兼程來到了洛陽。


    時間趕得很巧,州吏還沒來得及上奏朝廷。


    還沒上奏,這事兒就好辦了。


    前麵說了,太史慈不僅長得帥,還很壞。


    他開始忽悠州吏:“兄弟,你這是打算上奏朝廷嗎?”


    州吏見太史慈有奏曹史的官銜,有權利過問這種事,於是如實迴答道:“是的,奉命上奏朝廷。”


    太史慈點點頭:“這上奏朝廷,可是要顧及全麵啊!你去把奏章拿來,我看看署名是否正確。”


    州吏也不加以懷疑,取出奏章,讓太史慈查看。


    沒想到,太史慈卻看也未看,拿出刀指著奏章道:“給你一個選擇題,一:我把奏章撕了。二:把你殺了。三:先把你殺了,然後再撕毀奏章。(..tw無彈窗廣告)三道選擇,給你喝掉一杯酒的時間,你選吧。”


    州吏哪見過一上來就要命的主兒?大喊道:“我滴媽呀...”


    太史慈眼睛一橫:“喊?喊也算時間!”


    毀掉奏章後,太史慈對著州吏拜道:“兄弟我此番來此,所做之事,隻是替上級解憂,非是衝著你來。你不必感到害怕,也別留下後遺症。”說完,欲轉身騎馬離去。


    州吏痛哭道:“我滴媽呀!這可叫人咋活啊!你倒是痛快了,我還上有八十老母,下有八歲孩童,沒了這份工作,怎麽養他們?”


    太史慈見其悲傷如此,心中一軟:“兄弟,你現在還有兩個選擇,一個是跟我浪跡天涯、策馬奔騰,享受美好年華。一是迴去領罪,家破人亡。”


    州吏咦了一聲,奇怪道:“你都完成任務了,怎麽不迴去領功,卻要浪跡天涯?”


    前麵說了,似乎太史慈並沒有意識到這份工作的危險度。


    似乎,也就是沒有。


    換句話說,太史慈無比清醒的知道這份工作的危險度。


    聽到州吏的疑問,太史慈幹脆和盤托出自己的想法:“兄弟我這件事辦成跟辦不成,都會受到譴責。辦成了,得罪州府,州府能讓我有好日子過?辦不成,得罪郡縣,郡縣能讓我有好日子過?這份工作,說白了,就是兩頭不討好的工作,而且還沒有三險一金、帶薪休假的製度。成與不成,皆受責難。兄弟我並非不知,然而,既已受人之托,當定人之事,否則,大丈夫生於世間,又有何立身之本?”


    這番解說,可謂絕妙,可以說,二十一歲的太史慈,已經把官場文化看透了。不禁想到,聞風(也就是鄙人)今齡虛長於太史慈,竟然連官場還未踏入,更別說摸清官場文化了,慚愧,慚愧。


    為了避免讓家庭(還有母親)受到州府的摧殘,太史慈決定,去遼東。


    在古人看來,一人做事一人當,既然是我太史慈得罪你了,有什麽事就找我太史慈,別想著禍害家人。


    果然,州府拿他沒辦法,也就慢慢的不再想著報複。


    公元193年(初平四年),一個人聽說了太史慈的事跡,並認同了太史慈的做法。


    這個人,就是孔融。


    為了獲得太史慈這個人才,孔融不僅僅逢人便說太史慈的好話,更是煞費苦心的讓人給太史慈的母親送錢、送吃的、送喝的。


    就這樣,孔融的良苦用心感動了太史慈的母親。


    在一次探親假的時間中,太史慈的母親拉住兒子的手,情真意切的對他說道:“孔北海與你雖未曾相識,然,卻欣賞你的為人。自你出走之後,阿母之所以過得尚可,就是因為孔北海的救濟。大丈夫立於天地間,應當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如今,北海為惡人所困,你當前去解救,以報北海恩情之萬一。”


    我一直覺得,一個人的三觀正確與否,跟家庭因素有著莫大的關係。


    淺顯的道理之所以淺顯,不是因為所有人都明白,而是因為大部分人隻會去說,不會去做。


    太史慈有一個合格的母親,他支持兒子所有的行為,隻要在道德、法律允許之內。


    在家待了三天,太史慈便再一次告別母親,騎馬前去解圍孔融。


    此時的孔融被圍困於都昌,黃巾軍的軍隊還未大規模集合。因此,太史慈憑借這個時間差,左衝右突,來到了都昌城內。


    孔融見到太史慈大感意外,興奮難耐的說道:“以為此生見不到英雄了!”


    太史慈沒有廢話,直接問道:“北海為何不突圍?”


    孔融聽言,打著哈哈:“突圍什麽的,最無聊了。我們還是安心等待外援吧。”


    孔融口中的外援,大概是沒有的――很簡單,因為他是北海相。


    關係捋一下是這樣的:孔融就是本地的最高指揮官,要想有外援,必須求朝廷。可朝廷會給他外援嗎?自然不會,因為他幾乎把朝廷裏的大小官員全都得罪完了。


    那麽,他口中的“外援”又是誰?


    是我們的劉備先生。


    如果你還記得,此時的劉備正處於人生的昏暗期(還沒到黑暗期),他十分需要一個名人的認可。


    可要想讓劉備前來解圍,大概也是不可能的――不消說劉備主動不主動的問題,單單黃巾軍的軍隊,信使能不能突圍出去,也是很難說的。更關鍵的是,這種九死一生基本等同於十死無生的活兒,大概也是沒人肯幹的。


    所以,孔融內心很著急。


    剛剛突圍進來的太史慈還沒喘口氣,就說道:“北海如有此難,我太史慈必然竭盡全力為北海分憂解難!黎明之時,戰馬喂飽,鎧甲洗淨,我太史慈便突圍請援!”


    孔融聽聞,也很是激動,但畢竟沒見識過太史慈的本事,加上人家剛來,便做這麽危險的活兒,顯得不地道,就說道:“子義不要多說,我孔北海如何能做出如此不義之事?”


    太史慈跪拜道:“家母為北海照顧,讓我這個不孝子安身在外。如今北海有難,眾人皆說不可突圍,我若也認同這一觀點,試問,北海留我何用?倘若用我一命而換北海全民,當為然也。事情緊急,望北海休在拖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風雲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聞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聞風並收藏三國風雲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