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條計謀,是不是看著很眼熟?
沒錯,在《三國演義》第五十七迴中,周瑜也想到了,利用假死的消息,欺騙我們英明的、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諸葛亮來到江東,打算一鼓作氣把他幹掉。(..tw)
我們英明的、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諸葛亮怎會被這種小兒科瞞騙?不僅帶著悼文,還帶著絕世高手趙雲在身邊,輕描淡寫的就來到了江東。這出戲,羅貫中老師可謂安排的煞費苦心、陰陽怪氣。結果我們知道了,諸葛亮除了念幾句悼文和掉幾滴眼淚外,就收工走人了。
在現實世界中,此次的孫策假死,隻有周瑜,沒有諸葛亮。
換句話說,笮融上當了。
聽到孫策的死亡消息,笮融立即命手下於茲率領一幹人馬,應戰正在逼近的孫策部隊。
看來,死亡驗屍報告無論於古還是於今,都挺重要。
尤其是對於軍人。
關於這一點,如今的某超級強國做得相當好:總統大人在得知恐怖分子被梟首後,依舊感到忐忑不安,一直到情報局的兄弟們,將恐怖分子的驗屍報告呈遞上去,總統大人才召開新聞發布會,向外界發布這條消息。
小心駛得萬年船,這句話,無論置於何時、何地、何國,永遠都有它的市場。
於茲興奮的開足馬力,前去殲滅孫策的步兵。
來到陣前,於茲很高興,因為孫策的步兵滿打滿算隻有幾百人。
落水狗是要打的,是不打白不打的。
很高興的於茲很高興的發出了進攻的命令,結果沒有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孫策步兵不堪一擊,一觸即潰。
很高興的於茲很高興的發出了追擊的命令,結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孫策的步兵不跑了,轉身迎戰。
笑容僵硬的於茲雖然不明白咋迴事,但知道一條鐵律:凡是違反兵家常態之事,於此時隻需大喊一聲“中計啦”!保證你敗的也有尊嚴。
於茲深知這一點,可還沒喊,腦袋就搬家了。
大概,於茲是沒學過算數的。
孫策的主力是騎兵,其次是步兵。跟於茲對戰的隻有步兵,沒有騎兵。那騎兵去哪了?
很簡單,去搞埋伏了。
孫策率領埋伏已久,早就憤怒的騎兵,衝著於茲就去了。
過程很殘忍:斬殺千餘人。結果很簡單:來到了笮融的軍寨前。
通過此事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義務教育是多麽的重要啊!尤其是對於手握權力的人來說,不會算數不僅影響生活,還有可能影響生命。(..tw無彈窗廣告)
笮融看到活蹦亂跳的孫策,心中及其憤怒。憤慨是有道理的,畢竟,孫策欺騙了自己的感情,斬殺了自己的軍隊,讓自己差點成為光杆司令。
可隻是憤怒是不行的,因為孫策已經率軍來到了寨前。雖然進攻不咋地,可笮融也不是白給的,他之所以橫行軍界許多年,也是有看家本領的――防守。
多少年來,人們永遠在稱頌進攻的軍人,認為他們是英雄。事實上,防守對於軍人而言,同等重要,甚至要比進攻還要重要。理由很簡單:“打不過就跑”是流行軍界的真理,可你跑,敵人就傻乎乎的不追嗎?敵人追你,你跑哪去?總不能率領一幹人馬到處轉悠吧?隻能跑到城裏等敵人。所以,會了防守的手藝,保命是沒問題的。一邊看敵軍攻城的表演,一邊等待援軍,如何不好?
笮融就是一個出色的防守型將領,而且,為了徹底杜絕孫策可能實施的一切攻城行動,這位仁兄很實誠的辦了以下兩件事:挖溝,阻擋孫策的騎兵。構築堡壘,阻擋孫策騎兵。
兩件事完工後,笮融笑嘻嘻的看著無可奈何的孫策,意思很明顯:你來啊,你來嘛,人家喜歡讓你來嘛。
無可奈何的孫策,不是無可奈何的。
據科學家研究,我們人類的眼睛裏,存在一個視覺盲點。因為,在視網膜上,那個地方沒有感光細胞。以小見大,我們人類的思維上也有一個“視覺盲點”,具體表現為:二杆子、死腦筋、一做到底。
這種思維上的“視覺盲點”通俗來說,是因為思維固化的緣故。擴散性思維,就是用來解決這種盲點而存在的。
很顯然,孫策不存在這種盲點,因為他知道,於茲不重要,笮融也不重要,能擊敗他們最好,擊不敗,也無所謂。因為對於孫策而言,最重要的是這一切的幕後發起人――劉繇。
也就是說,你笮融愛怎麽折騰怎麽折騰吧,爺不陪你玩了。
當然了,笮融的防守技術,也是孫策決定繞開他的一大原因。
孫策一路高歌猛進,先擊敗梅菱劉繇別將,繼而轉戰湖孰、江乘。江湖上再次流傳“瘋子”孫策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神話,劉繇顯得十分緊張。
不緊張不行啊,孫策就要打過來了。
然後,上天出手了――給劉繇安排了一個十分重要的人。
這個人在曆史上赫赫有名,叫太史慈。
太史慈,生於公元166年,位列孫氏家族最重要名將之一。
太史慈年輕時候,便名鎮家鄉,為人稱道。
其身高七尺七寸,換算成今日之身高,大概是兩米左右――你沒有看錯,我也沒有寫錯,加上太史慈胡須很漂亮(這是古代人審美之一),因此,太史慈是個不折不扣的帥哥。
我們應該明白,帥,在今日容易泡妹子,在古代,容易混官職(畢竟要體現朝廷威嚴嘛)。
而且,太史慈不僅帥,還很壞。
具體來說,他辦成了一件事。
東漢是個十分奇特的朝代,奇特在,州與郡之間可以互相可以互相議事。
比如,州上有人說:郡辦事不力,應當對其罷官免職。郡不服氣,可以對州的判決不加理會。
換成今天的說法,就是省長對市長做出了懲罰決定,市長可以無條件拒絕。
太史慈就遇到了這種情況。
具體來說,就是州郡之間有隔閡,信息不通暢,而太史慈當時肩負奏曹史(就是議論事情,上奏朝廷的官吏)。既然州郡之間有隔閡,那麽,就是太史慈的事情了。
太史慈很幹脆,對郡說,這事交給我吧。
沒錯,在《三國演義》第五十七迴中,周瑜也想到了,利用假死的消息,欺騙我們英明的、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諸葛亮來到江東,打算一鼓作氣把他幹掉。(..tw)
我們英明的、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諸葛亮怎會被這種小兒科瞞騙?不僅帶著悼文,還帶著絕世高手趙雲在身邊,輕描淡寫的就來到了江東。這出戲,羅貫中老師可謂安排的煞費苦心、陰陽怪氣。結果我們知道了,諸葛亮除了念幾句悼文和掉幾滴眼淚外,就收工走人了。
在現實世界中,此次的孫策假死,隻有周瑜,沒有諸葛亮。
換句話說,笮融上當了。
聽到孫策的死亡消息,笮融立即命手下於茲率領一幹人馬,應戰正在逼近的孫策部隊。
看來,死亡驗屍報告無論於古還是於今,都挺重要。
尤其是對於軍人。
關於這一點,如今的某超級強國做得相當好:總統大人在得知恐怖分子被梟首後,依舊感到忐忑不安,一直到情報局的兄弟們,將恐怖分子的驗屍報告呈遞上去,總統大人才召開新聞發布會,向外界發布這條消息。
小心駛得萬年船,這句話,無論置於何時、何地、何國,永遠都有它的市場。
於茲興奮的開足馬力,前去殲滅孫策的步兵。
來到陣前,於茲很高興,因為孫策的步兵滿打滿算隻有幾百人。
落水狗是要打的,是不打白不打的。
很高興的於茲很高興的發出了進攻的命令,結果沒有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孫策步兵不堪一擊,一觸即潰。
很高興的於茲很高興的發出了追擊的命令,結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孫策的步兵不跑了,轉身迎戰。
笑容僵硬的於茲雖然不明白咋迴事,但知道一條鐵律:凡是違反兵家常態之事,於此時隻需大喊一聲“中計啦”!保證你敗的也有尊嚴。
於茲深知這一點,可還沒喊,腦袋就搬家了。
大概,於茲是沒學過算數的。
孫策的主力是騎兵,其次是步兵。跟於茲對戰的隻有步兵,沒有騎兵。那騎兵去哪了?
很簡單,去搞埋伏了。
孫策率領埋伏已久,早就憤怒的騎兵,衝著於茲就去了。
過程很殘忍:斬殺千餘人。結果很簡單:來到了笮融的軍寨前。
通過此事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義務教育是多麽的重要啊!尤其是對於手握權力的人來說,不會算數不僅影響生活,還有可能影響生命。(..tw無彈窗廣告)
笮融看到活蹦亂跳的孫策,心中及其憤怒。憤慨是有道理的,畢竟,孫策欺騙了自己的感情,斬殺了自己的軍隊,讓自己差點成為光杆司令。
可隻是憤怒是不行的,因為孫策已經率軍來到了寨前。雖然進攻不咋地,可笮融也不是白給的,他之所以橫行軍界許多年,也是有看家本領的――防守。
多少年來,人們永遠在稱頌進攻的軍人,認為他們是英雄。事實上,防守對於軍人而言,同等重要,甚至要比進攻還要重要。理由很簡單:“打不過就跑”是流行軍界的真理,可你跑,敵人就傻乎乎的不追嗎?敵人追你,你跑哪去?總不能率領一幹人馬到處轉悠吧?隻能跑到城裏等敵人。所以,會了防守的手藝,保命是沒問題的。一邊看敵軍攻城的表演,一邊等待援軍,如何不好?
笮融就是一個出色的防守型將領,而且,為了徹底杜絕孫策可能實施的一切攻城行動,這位仁兄很實誠的辦了以下兩件事:挖溝,阻擋孫策的騎兵。構築堡壘,阻擋孫策騎兵。
兩件事完工後,笮融笑嘻嘻的看著無可奈何的孫策,意思很明顯:你來啊,你來嘛,人家喜歡讓你來嘛。
無可奈何的孫策,不是無可奈何的。
據科學家研究,我們人類的眼睛裏,存在一個視覺盲點。因為,在視網膜上,那個地方沒有感光細胞。以小見大,我們人類的思維上也有一個“視覺盲點”,具體表現為:二杆子、死腦筋、一做到底。
這種思維上的“視覺盲點”通俗來說,是因為思維固化的緣故。擴散性思維,就是用來解決這種盲點而存在的。
很顯然,孫策不存在這種盲點,因為他知道,於茲不重要,笮融也不重要,能擊敗他們最好,擊不敗,也無所謂。因為對於孫策而言,最重要的是這一切的幕後發起人――劉繇。
也就是說,你笮融愛怎麽折騰怎麽折騰吧,爺不陪你玩了。
當然了,笮融的防守技術,也是孫策決定繞開他的一大原因。
孫策一路高歌猛進,先擊敗梅菱劉繇別將,繼而轉戰湖孰、江乘。江湖上再次流傳“瘋子”孫策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神話,劉繇顯得十分緊張。
不緊張不行啊,孫策就要打過來了。
然後,上天出手了――給劉繇安排了一個十分重要的人。
這個人在曆史上赫赫有名,叫太史慈。
太史慈,生於公元166年,位列孫氏家族最重要名將之一。
太史慈年輕時候,便名鎮家鄉,為人稱道。
其身高七尺七寸,換算成今日之身高,大概是兩米左右――你沒有看錯,我也沒有寫錯,加上太史慈胡須很漂亮(這是古代人審美之一),因此,太史慈是個不折不扣的帥哥。
我們應該明白,帥,在今日容易泡妹子,在古代,容易混官職(畢竟要體現朝廷威嚴嘛)。
而且,太史慈不僅帥,還很壞。
具體來說,他辦成了一件事。
東漢是個十分奇特的朝代,奇特在,州與郡之間可以互相可以互相議事。
比如,州上有人說:郡辦事不力,應當對其罷官免職。郡不服氣,可以對州的判決不加理會。
換成今天的說法,就是省長對市長做出了懲罰決定,市長可以無條件拒絕。
太史慈就遇到了這種情況。
具體來說,就是州郡之間有隔閡,信息不通暢,而太史慈當時肩負奏曹史(就是議論事情,上奏朝廷的官吏)。既然州郡之間有隔閡,那麽,就是太史慈的事情了。
太史慈很幹脆,對郡說,這事交給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