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瑞雪是上午走的,李春光是傍晚時分迴到采石場的,陰差陽錯,他們錯過了在采石場碰麵的機會。
正巧和不巧,都掛著一個巧字,其實質也有共同之處,那就是都是一個偶然。
世界上的偶然是嚇人的,它讓人記住的差不多都是變故,都是從天而降的憂傷。
設想一下,如果董瑞雪晚一天接到爸爸的電話,晚一天收到夏季的信,晚一天離開采石場,她就會見到歸來的李春光。
而李春光呢,倘是早半天上車,早半天迴到采石場,也會見到董瑞雪的。
別後重逢的兩個人見了麵,肯定有一番話要說,有一番衷腸要訴。
也許他們一開始談話會遇到一些困難,會有陌生感和障礙感,但他們會克服困難跨過障礙,重新找迴以前的感覺。
他們也許會有一些誤會,比如夏季的信裏談到的一些內容。
通過交談,他們會把話說開的,會消除誤解的。
消除誤解後,他們彼此之間極有可能會獲得新的推動力,使他們各自向對方推進,再推進,以致取得曆史性的進展。
取得進展後,或許他們的人事就成了。
當然,這都是假設。
事實不承認假設。
事實是,李春光本來可以在上午迴到采石場,他在省會轉車時故意拖延了一些時間。
他轉了新華書店還不夠,還轉了一個大罷工紀念館,直到半下午,才買了路過采石場所在地的長途汽車票。
同迴老家時心情一樣,他迴采石場時的心情是矛盾的,既想趕快迴去,又有些心虛,害怕又有什麽意想不到的痛苦等著他去消受。
那時的事情可以說變化多端,一個人頭…天還好好的,說不定第二天就成了階級敵人,就要挨批鬥。
一個人被送進學習班學習,實際上等於被送進了班房,被監禁起來。
參加學習的人去吃飯,或去上廁所,都有人在後麵跟著。
有一條最高指示說,辦學習班是個好辦法,許多問題都可以在學習班得到解決。
學習班如辦在樓下,參加學習班的人趁看管人員眼一不留神,就從樓上跳下去了。
好多問題就是這樣徹底解決的。
人人都麵臨危險,心裏的弦都繃得緊緊的,又很脆弱,似乎一碰就斷。
李春光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他一迴到自己的宿舍,那個反革命分子就告訴他,那個勞改犯被拉到醫院去了,很可能不行了。
地洞冒了頂,把勞改犯埋進去了。
反革命分子在上麵等往上拉上的信號,等了個把鍾頭不見動靜。
他下到地洞裏喊,不見應聲。
到地洞盡頭一看,隻見落土不見人,勞改犯被活埋了。
他趕緊喊人把勞改犯扒出來,勞改犯脖子軟遝遝的,麵如白紙,嘴角還掛著稠血。
李春光一聽就想到他自己,他要不是迴家探親,冒頂砸到的可能是他。
他有些後怕,也有些慶幸自己沒攤上冒頂。
他問反革命分子那怎麽辦,防空洞還打不打。
反革命分子說,場裏領導沒讓繼續打,有可能不再打了。
反革命分子還說,本來就沒有必要打。
這時,李春光還不知道董瑞雪已經詞走了。
他沒有急著去見董瑞雪,壓抑著對自己說不要著急。
他先找場長銷假去了。
場長問他母親的病是不是好了。
他說好多了。
場長告訴他,防空洞暫不打了,讓他仍迴石坑上班,還是打石頭。
場長沒有告訴他董瑞雪調走的事。
場長也許以為,董瑞雪調走與否,和李春光無關。
那個反革命分子對年輕人李春光的心事似乎關注得更多一些,他問李春光:“場長沒告訴你嗎?”李春光以為反革命分子關心的是打地洞的事,說場長說了,地洞不打了,還讓他去打石頭。
反革命分子說,他指的不是這件事。
李春光問他是什麽事。
他告訴李春光,聽說董瑞雪調走了。
李春光心往上一提,不說話了。
停了一會兒,李春光才問,董瑞雪什麽時候調走的。
反革命分子說,好像是上午走的,他看見董瑞雪背著鋪蓋,提著提包,一個人走了。
李春光問董瑞雪調到哪裏去了。
反革命分子說不知道,大概是市裏吧。
李春光坐在床邊,心裏亂得很。
門外有一棵楊樹,楊花落了一地。
醬紅的花穗顫悠悠的,還在落。
每落下一朵,李春光的心事就重一層。
李春光不想讓反革命分子看出他像是受到了打擊,像是六神無主,覺得應該幹些什麽。
他站起來原地轉了一圈,卻不知幹什麽好。
其實現成的活兒就在跟前。
臨迴家時,他的鋪蓋是兜底折起來的,褥子包在被子上,上麵又蓋了兩張報紙。
因為勞改犯天天用煤火做飯又熬藥,屋裏的爐灰很多。
報紙上的落灰厚厚一層,有些毛絨絨的。
他需要馬上做的,應該是輕輕把報紙端開,把褥子鋪展。
可他像沒看見自己的被褥似的,又失神落魄地坐下了。
董瑞雪突然調走,對他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變故,他想不明白,董瑞雪怎麽說走就走了?他請假的天數董瑞雪是知道的,董瑞雪為什麽不等他迴來再走呢?難道半天都不能等嗎?這其中定是有原因的。
李春光想到,這原因不會發自董瑞雪本身,一定是外來的原因,外部的壓力。
這壓力有著裹挾的力量,為董瑞雪自身的力量所不可抗拒,就在他迴來的前幾個鍾頭,董瑞雪被裹挾走了。
至於外力來至何方,李春光一時是找不到目標了。
反革命分子建議李春光去找董瑞雪,他說董瑞雪可是一位優秀的姑娘,像董瑞雪這樣優秀的姑娘是不多的。
李春光聽出來,反革命分子說話是很講究修辭的,他強調董瑞雪是一位姑娘,又用優秀二字來修飾。
關於董瑞雪優秀的說法,李春光足第一次聽說,這個說法是獨特的。
他覺得,這個說法應由他來說出,一個反革命分子,沒有資格評價董瑞雪。
他接受的是社會的觀點,把反革命分子看成另外一個陣營的人,也就是階級敵人。
關於判斷是非的標準,他是很熟悉的,這就是: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
按照這個標準來套,反革命分子不反對董瑞雪,他就應該反對董瑞雪;反革命分子把董瑞雪說得一無是處,他愛起董瑞雪來才能理直氣壯。
而反革命分子誇獎董瑞雪,這讓他感到別扭,好像反革命分子玷汙了董瑞雪似的。
他站起來出去了。
李春光到董瑞雪住過的宿舍去了。
小王在宿舍裏。
小王告訴他,董瑞雪調走了。
李春光點點頭,表示知道了,小王正用紅綠炮線編小籃子,籃子如帽子大小,已有了初步的形狀。
小王是越來越巧了。
李春光到董瑞雪床前呆站著。
**褥子沒了,被子沒了,枕頭沒了,隻餘一張凳子支起的床板。
床板上光光的,連一個紙片都沒有。
床板是用一些窄木板拚釘而成,板與板之間裂開了縫隙,寬的地方比韭菜葉子還寬。
這樣裂著大縫隙的床板冬大是透風的。
床裏的牆壁上,董瑞雪從沒貼過什麽東西,原來是空的,現在當然也是空的。
經過長時間糊熏,石灰刷過的白牆壁已有些變黃。
一些不太平的地方,還粘了細微的灰塵。
李春光試圖在床板上找到董瑞雪的一根頭發,可床板連根頭發也沒有,是真正的人走床空。
將近一年的幾百個日日夜夜,董瑞雪就住在這間宿舍裏,就睡在這張**。
這張床幾乎等於是她的家。
她在**看書,在**寫字,在**做夢。
做好夢,也做不好的夢。
春節期間那兩天,他和董瑞雪就坐在這張**聊天。
他們的話沒有準稿子,一會兒跳到這兒,一會兒跳到那兒。
不管他說什麽,董瑞雪都喜歡聽,都聽得很專注,聽完了還笑。
他受到鼓勵,話越說越多,把自己小時候幹的偷瓜摸豆的調皮搗蛋的事也說出來了,惹得董瑞雪笑得直拍床鋪。
其中有一天早上,他來早了,董瑞雪還沒起床,但董瑞雪說:“進來!”董瑞雪隻穿著緊身毛衣和秋褲就跳下床,趿拉著鞋,給他開門。
開了門,董瑞雪吸哈著,仿佛很冷的樣子,又縮迴被窩裏去了。
他站在門口沒有進去,說等一會兒再來。
董瑞雪說她穿著衣服呢,怕什麽。
讓他快進屋關上門,不然的話,寒氣就進到屋裏來了。
他進了屋,在煤火爐邊站著,一隻腳蹬在爐台上,在小火孔,七麵烤手。
董瑞雪從被子裏伸出一隻手拍拍床邊,讓他坐在**。
他遲疑了一下,過去在床邊坐下了,他隻坐了一點點床幫。
董瑞雪讓他講個故事聽聽。
他一時想不起講什麽。
董瑞雪在**躺著,他看了董瑞雪一眼就不敢看了,董瑞雪的小臉兒睡得紅紅的,連耳朵垂兒都紅了。
董瑞雪的嘴唇更紅,比五月裏熟透的草莓果兒都紅。
而且董瑞雪的嘴唇又飽又嫩,似乎稍微一碰,就會有甜汁子溢出來。
董瑞雪的頭發睡得有些鬆脫,有些發毛,呈現的是自然的形態。
在董瑞雪烏黑頭發的襯托下,董瑞雪的脖頸粉白粉白,玉白玉白,美得簡直有些嚇人。
更讓李春光覺得唿吸急促的是董瑞雪的氣息。
氣息無形無色,當然不可形容。
但他分明感到,董瑞雪的氣息是溫煦的,濃鬱的,有質量的,那是一種深入骨髓、醉入骨髓的氣息。
他忘了講了一個什麽故事,反正講得很不連貫,很不精彩,甚至思維有些混亂,講得前言不搭後語。
那次沒有好故事,他李春光就很難再有什麽好故事了。
現在董瑞雪走了,他的故事還往哪裏發展呢?還有什麽發展前途呢?
李春光眼睛一亮,終於在董瑞雪床頭的地上發現一個小紙團,紙團是被揉皺後團成團的。
他相信紙團裏一定有字,有蕈瑞雪寫下的話,他一下子把希顰寄托在紙團裏了。
他把紙團拾起來,滿懷希望地輕輕展開了,皺皺巴巴的紙上有字是不錯,是“社會主義”四個字。
看了這麵再看那麵,還對著窗口的亮光照了照,別的什麽字都沒有了。
筆跡是董瑞雪的筆跡,字是董瑞雪的字,這不會有錯。
筆跡是圓珠筆的筆跡。
董瑞雪一般不用鋼筆寫字,因為她很少寫字,鋼筆吸了墨水一段時間不用就幹了,幹結的墨水就把鋼筆舌頭堵住了,急用時還得臨時刷筆,還得到處找墨水。
而圓珠筆就省事多了,不用吸墨水,短時間也不全幹。
董瑞雪的字他也算熟悉了。
董瑞雪的字不算好,一看就可知是女性的字體,裏麵透出的是娟秀。
他對那僅有的四個字反複地看,越看越莫名其妙,不知這四個字代表的是什麽意思。
他想,董瑞雪也許是試一試筆哩還有沒有油兒,不假思索隨手就寫下了這幾個字。
這幾個字有著不可逃避的籠罩性,整個國家都是以這四個字命名的。
盡管他有些失望,還是沒舍得把字紙扔掉,他把紙的皺折撫平些,折疊起來,放進口袋裏去了。
李春光還在董瑞雪的床下找到一雙膠靴,頓感親切,彎腰把膠靴從床板下麵拿出來了。
膠靴的表麵光亮全無,已老化的發硬,變白,還有一道道細碎的裂紋。
他一眼就看見了一隻膠靴的前臉處爛了一個口子,知道那是董瑞雪的腳受傷時砸爛的。
董瑞雪寫給他的信裏提到了腳受傷的事,把受傷的事看得很重。
從信上看,董瑞雪不光腳受了傷,好像心也受了傷。
又好像她心上先受了傷,身體別處就再也受不起傷,一受傷就和心上的傷聯係起來,董瑞雪受傷期間最需要安慰的時候,他卻不在場,董瑞雪心裏不知多麽苦呢!小王見李春光翻看董瑞雪遺留下來的膠靴,讓李春光拿走吧,說補補還可以穿。
李春光有心想把膠靴拿走,小王這麽一說,他倒不好意思拿了。
他知道,小王對膠靴的看法與他不一樣,他把董瑞雪留下的任何東西都看成是紀念品,都是一種符號。
而小王把膠靴看成是物品,看到的是殘餘的使用價值。
他把膠靴又放迴床下去了。
李春光剛要走,張國良來了。
張國良見李春光在這裏,表情窘了一下。
他告訴李春光,董瑞雪調走了。
其實這個話是不必說的,但他不知對李春光說什麽。
李春光說知道。
他又對李春光說,董瑞雪的腳受傷了。
李春光也說知道。
李春光不知道張國良到這裏幹什麽,自己先走了。
他迴到自己宿舍剛要整理床鋪,張國良跟來了,張國良手裏提著董瑞雪的那雙膠靴,給李春光送膠靴來了。
張國良的說法跟小王是一樣的,說膠靴雖然砸爛一點,補補還可以穿。
張國良沒有自行把膠靴拿走,沒有送給小王,也沒有送給其他人,這說明張國良承認李春光跟董瑞雪的關係非同一般,董瑞雪沒帶走的物品理應由李春光收藏。
張國良這種做法是明智的,懂事的,是值得讚許的。
但李春光沒有感謝張國良,李春光犯了有化的人和**的人常犯的毛病,他對所有的鞋都是敏惑的,他想到別的地方去了。
張國良提著破了的膠靴,穿過宿舍區,招搖過市般地把膠靴送到他的宿舍,使他產生了一種受辱的感覺。
他相信張國良是出於好心,絕沒有羞辱他的意思,可他管不住橫行的化和思想,不由地就那麽想了。
他裝作沒想那麽多,一點也沒有發作。
倘若發作了,顯得自己輕薄了,於董瑞雪也太不尊重。
他把心放平,把氣放和,讓張國良把膠靴拿走吧。
張國良的思想當然不如李春光的思想複雜,不是在一個水平線上,他大概對李春光心懷愧疚,成心在李春光麵前賣乖,成心表現自己不貪財似的,蹲下身子,自作主張地把膠靴往李春光的床底下放。
李春光問張國良幹什麽,讓張國良馬上把膠靴拿走,不然的話,他馬上把膠靴燒掉。
李春光不知不覺就流露出反感和不耐煩的口氣,聽見自己的口氣後,他立即意識到不該這樣,看著有些不知所措的張國良,他口氣恢複了緩和,說真的,他有一雙新膠靴還沒穿,穿不著舊的,讓張國良拿走。
張國良有一套粘補膠靴的家夥兒,時常為工友們粘補膠靴,什麽廢品到他手裏都不廢,都可以修舊利廢,變廢為寶。
他是想把膠靴拿走,因李春光到董瑞雪住過的宿舍看過,想必看到了膠靴,他就不好意思拿走。
聽李春光這麽一說,覺得把膠靴拿走就沒有什麽不好意思了。
張國良手上提著膠靴的腰子,沒有馬上就走。
得了實惠的人都是這樣,都同報似地再呆一會兒。
他問李春光母親的病好了沒有。
李春光說好了。
李春光把褥子鋪展時,**騰起一些灰塵。
停了一會兒,張國良又問,什麽時候吃李春光和董瑞雪的喜糖。
李春光覺得張國良的話有些多了,反問什麽喜糖。
張國良變得有些神秘,趨得離李春光近一些,問:“怎麽,你和董瑞雪的事兒家裏人不同意呀?”李春光扭過臉看著張國良:“你問這些下什麽?”張國良說沒什麽,隨便問問。
正巧和不巧,都掛著一個巧字,其實質也有共同之處,那就是都是一個偶然。
世界上的偶然是嚇人的,它讓人記住的差不多都是變故,都是從天而降的憂傷。
設想一下,如果董瑞雪晚一天接到爸爸的電話,晚一天收到夏季的信,晚一天離開采石場,她就會見到歸來的李春光。
而李春光呢,倘是早半天上車,早半天迴到采石場,也會見到董瑞雪的。
別後重逢的兩個人見了麵,肯定有一番話要說,有一番衷腸要訴。
也許他們一開始談話會遇到一些困難,會有陌生感和障礙感,但他們會克服困難跨過障礙,重新找迴以前的感覺。
他們也許會有一些誤會,比如夏季的信裏談到的一些內容。
通過交談,他們會把話說開的,會消除誤解的。
消除誤解後,他們彼此之間極有可能會獲得新的推動力,使他們各自向對方推進,再推進,以致取得曆史性的進展。
取得進展後,或許他們的人事就成了。
當然,這都是假設。
事實不承認假設。
事實是,李春光本來可以在上午迴到采石場,他在省會轉車時故意拖延了一些時間。
他轉了新華書店還不夠,還轉了一個大罷工紀念館,直到半下午,才買了路過采石場所在地的長途汽車票。
同迴老家時心情一樣,他迴采石場時的心情是矛盾的,既想趕快迴去,又有些心虛,害怕又有什麽意想不到的痛苦等著他去消受。
那時的事情可以說變化多端,一個人頭…天還好好的,說不定第二天就成了階級敵人,就要挨批鬥。
一個人被送進學習班學習,實際上等於被送進了班房,被監禁起來。
參加學習的人去吃飯,或去上廁所,都有人在後麵跟著。
有一條最高指示說,辦學習班是個好辦法,許多問題都可以在學習班得到解決。
學習班如辦在樓下,參加學習班的人趁看管人員眼一不留神,就從樓上跳下去了。
好多問題就是這樣徹底解決的。
人人都麵臨危險,心裏的弦都繃得緊緊的,又很脆弱,似乎一碰就斷。
李春光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他一迴到自己的宿舍,那個反革命分子就告訴他,那個勞改犯被拉到醫院去了,很可能不行了。
地洞冒了頂,把勞改犯埋進去了。
反革命分子在上麵等往上拉上的信號,等了個把鍾頭不見動靜。
他下到地洞裏喊,不見應聲。
到地洞盡頭一看,隻見落土不見人,勞改犯被活埋了。
他趕緊喊人把勞改犯扒出來,勞改犯脖子軟遝遝的,麵如白紙,嘴角還掛著稠血。
李春光一聽就想到他自己,他要不是迴家探親,冒頂砸到的可能是他。
他有些後怕,也有些慶幸自己沒攤上冒頂。
他問反革命分子那怎麽辦,防空洞還打不打。
反革命分子說,場裏領導沒讓繼續打,有可能不再打了。
反革命分子還說,本來就沒有必要打。
這時,李春光還不知道董瑞雪已經詞走了。
他沒有急著去見董瑞雪,壓抑著對自己說不要著急。
他先找場長銷假去了。
場長問他母親的病是不是好了。
他說好多了。
場長告訴他,防空洞暫不打了,讓他仍迴石坑上班,還是打石頭。
場長沒有告訴他董瑞雪調走的事。
場長也許以為,董瑞雪調走與否,和李春光無關。
那個反革命分子對年輕人李春光的心事似乎關注得更多一些,他問李春光:“場長沒告訴你嗎?”李春光以為反革命分子關心的是打地洞的事,說場長說了,地洞不打了,還讓他去打石頭。
反革命分子說,他指的不是這件事。
李春光問他是什麽事。
他告訴李春光,聽說董瑞雪調走了。
李春光心往上一提,不說話了。
停了一會兒,李春光才問,董瑞雪什麽時候調走的。
反革命分子說,好像是上午走的,他看見董瑞雪背著鋪蓋,提著提包,一個人走了。
李春光問董瑞雪調到哪裏去了。
反革命分子說不知道,大概是市裏吧。
李春光坐在床邊,心裏亂得很。
門外有一棵楊樹,楊花落了一地。
醬紅的花穗顫悠悠的,還在落。
每落下一朵,李春光的心事就重一層。
李春光不想讓反革命分子看出他像是受到了打擊,像是六神無主,覺得應該幹些什麽。
他站起來原地轉了一圈,卻不知幹什麽好。
其實現成的活兒就在跟前。
臨迴家時,他的鋪蓋是兜底折起來的,褥子包在被子上,上麵又蓋了兩張報紙。
因為勞改犯天天用煤火做飯又熬藥,屋裏的爐灰很多。
報紙上的落灰厚厚一層,有些毛絨絨的。
他需要馬上做的,應該是輕輕把報紙端開,把褥子鋪展。
可他像沒看見自己的被褥似的,又失神落魄地坐下了。
董瑞雪突然調走,對他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變故,他想不明白,董瑞雪怎麽說走就走了?他請假的天數董瑞雪是知道的,董瑞雪為什麽不等他迴來再走呢?難道半天都不能等嗎?這其中定是有原因的。
李春光想到,這原因不會發自董瑞雪本身,一定是外來的原因,外部的壓力。
這壓力有著裹挾的力量,為董瑞雪自身的力量所不可抗拒,就在他迴來的前幾個鍾頭,董瑞雪被裹挾走了。
至於外力來至何方,李春光一時是找不到目標了。
反革命分子建議李春光去找董瑞雪,他說董瑞雪可是一位優秀的姑娘,像董瑞雪這樣優秀的姑娘是不多的。
李春光聽出來,反革命分子說話是很講究修辭的,他強調董瑞雪是一位姑娘,又用優秀二字來修飾。
關於董瑞雪優秀的說法,李春光足第一次聽說,這個說法是獨特的。
他覺得,這個說法應由他來說出,一個反革命分子,沒有資格評價董瑞雪。
他接受的是社會的觀點,把反革命分子看成另外一個陣營的人,也就是階級敵人。
關於判斷是非的標準,他是很熟悉的,這就是: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
按照這個標準來套,反革命分子不反對董瑞雪,他就應該反對董瑞雪;反革命分子把董瑞雪說得一無是處,他愛起董瑞雪來才能理直氣壯。
而反革命分子誇獎董瑞雪,這讓他感到別扭,好像反革命分子玷汙了董瑞雪似的。
他站起來出去了。
李春光到董瑞雪住過的宿舍去了。
小王在宿舍裏。
小王告訴他,董瑞雪調走了。
李春光點點頭,表示知道了,小王正用紅綠炮線編小籃子,籃子如帽子大小,已有了初步的形狀。
小王是越來越巧了。
李春光到董瑞雪床前呆站著。
**褥子沒了,被子沒了,枕頭沒了,隻餘一張凳子支起的床板。
床板上光光的,連一個紙片都沒有。
床板是用一些窄木板拚釘而成,板與板之間裂開了縫隙,寬的地方比韭菜葉子還寬。
這樣裂著大縫隙的床板冬大是透風的。
床裏的牆壁上,董瑞雪從沒貼過什麽東西,原來是空的,現在當然也是空的。
經過長時間糊熏,石灰刷過的白牆壁已有些變黃。
一些不太平的地方,還粘了細微的灰塵。
李春光試圖在床板上找到董瑞雪的一根頭發,可床板連根頭發也沒有,是真正的人走床空。
將近一年的幾百個日日夜夜,董瑞雪就住在這間宿舍裏,就睡在這張**。
這張床幾乎等於是她的家。
她在**看書,在**寫字,在**做夢。
做好夢,也做不好的夢。
春節期間那兩天,他和董瑞雪就坐在這張**聊天。
他們的話沒有準稿子,一會兒跳到這兒,一會兒跳到那兒。
不管他說什麽,董瑞雪都喜歡聽,都聽得很專注,聽完了還笑。
他受到鼓勵,話越說越多,把自己小時候幹的偷瓜摸豆的調皮搗蛋的事也說出來了,惹得董瑞雪笑得直拍床鋪。
其中有一天早上,他來早了,董瑞雪還沒起床,但董瑞雪說:“進來!”董瑞雪隻穿著緊身毛衣和秋褲就跳下床,趿拉著鞋,給他開門。
開了門,董瑞雪吸哈著,仿佛很冷的樣子,又縮迴被窩裏去了。
他站在門口沒有進去,說等一會兒再來。
董瑞雪說她穿著衣服呢,怕什麽。
讓他快進屋關上門,不然的話,寒氣就進到屋裏來了。
他進了屋,在煤火爐邊站著,一隻腳蹬在爐台上,在小火孔,七麵烤手。
董瑞雪從被子裏伸出一隻手拍拍床邊,讓他坐在**。
他遲疑了一下,過去在床邊坐下了,他隻坐了一點點床幫。
董瑞雪讓他講個故事聽聽。
他一時想不起講什麽。
董瑞雪在**躺著,他看了董瑞雪一眼就不敢看了,董瑞雪的小臉兒睡得紅紅的,連耳朵垂兒都紅了。
董瑞雪的嘴唇更紅,比五月裏熟透的草莓果兒都紅。
而且董瑞雪的嘴唇又飽又嫩,似乎稍微一碰,就會有甜汁子溢出來。
董瑞雪的頭發睡得有些鬆脫,有些發毛,呈現的是自然的形態。
在董瑞雪烏黑頭發的襯托下,董瑞雪的脖頸粉白粉白,玉白玉白,美得簡直有些嚇人。
更讓李春光覺得唿吸急促的是董瑞雪的氣息。
氣息無形無色,當然不可形容。
但他分明感到,董瑞雪的氣息是溫煦的,濃鬱的,有質量的,那是一種深入骨髓、醉入骨髓的氣息。
他忘了講了一個什麽故事,反正講得很不連貫,很不精彩,甚至思維有些混亂,講得前言不搭後語。
那次沒有好故事,他李春光就很難再有什麽好故事了。
現在董瑞雪走了,他的故事還往哪裏發展呢?還有什麽發展前途呢?
李春光眼睛一亮,終於在董瑞雪床頭的地上發現一個小紙團,紙團是被揉皺後團成團的。
他相信紙團裏一定有字,有蕈瑞雪寫下的話,他一下子把希顰寄托在紙團裏了。
他把紙團拾起來,滿懷希望地輕輕展開了,皺皺巴巴的紙上有字是不錯,是“社會主義”四個字。
看了這麵再看那麵,還對著窗口的亮光照了照,別的什麽字都沒有了。
筆跡是董瑞雪的筆跡,字是董瑞雪的字,這不會有錯。
筆跡是圓珠筆的筆跡。
董瑞雪一般不用鋼筆寫字,因為她很少寫字,鋼筆吸了墨水一段時間不用就幹了,幹結的墨水就把鋼筆舌頭堵住了,急用時還得臨時刷筆,還得到處找墨水。
而圓珠筆就省事多了,不用吸墨水,短時間也不全幹。
董瑞雪的字他也算熟悉了。
董瑞雪的字不算好,一看就可知是女性的字體,裏麵透出的是娟秀。
他對那僅有的四個字反複地看,越看越莫名其妙,不知這四個字代表的是什麽意思。
他想,董瑞雪也許是試一試筆哩還有沒有油兒,不假思索隨手就寫下了這幾個字。
這幾個字有著不可逃避的籠罩性,整個國家都是以這四個字命名的。
盡管他有些失望,還是沒舍得把字紙扔掉,他把紙的皺折撫平些,折疊起來,放進口袋裏去了。
李春光還在董瑞雪的床下找到一雙膠靴,頓感親切,彎腰把膠靴從床板下麵拿出來了。
膠靴的表麵光亮全無,已老化的發硬,變白,還有一道道細碎的裂紋。
他一眼就看見了一隻膠靴的前臉處爛了一個口子,知道那是董瑞雪的腳受傷時砸爛的。
董瑞雪寫給他的信裏提到了腳受傷的事,把受傷的事看得很重。
從信上看,董瑞雪不光腳受了傷,好像心也受了傷。
又好像她心上先受了傷,身體別處就再也受不起傷,一受傷就和心上的傷聯係起來,董瑞雪受傷期間最需要安慰的時候,他卻不在場,董瑞雪心裏不知多麽苦呢!小王見李春光翻看董瑞雪遺留下來的膠靴,讓李春光拿走吧,說補補還可以穿。
李春光有心想把膠靴拿走,小王這麽一說,他倒不好意思拿了。
他知道,小王對膠靴的看法與他不一樣,他把董瑞雪留下的任何東西都看成是紀念品,都是一種符號。
而小王把膠靴看成是物品,看到的是殘餘的使用價值。
他把膠靴又放迴床下去了。
李春光剛要走,張國良來了。
張國良見李春光在這裏,表情窘了一下。
他告訴李春光,董瑞雪調走了。
其實這個話是不必說的,但他不知對李春光說什麽。
李春光說知道。
他又對李春光說,董瑞雪的腳受傷了。
李春光也說知道。
李春光不知道張國良到這裏幹什麽,自己先走了。
他迴到自己宿舍剛要整理床鋪,張國良跟來了,張國良手裏提著董瑞雪的那雙膠靴,給李春光送膠靴來了。
張國良的說法跟小王是一樣的,說膠靴雖然砸爛一點,補補還可以穿。
張國良沒有自行把膠靴拿走,沒有送給小王,也沒有送給其他人,這說明張國良承認李春光跟董瑞雪的關係非同一般,董瑞雪沒帶走的物品理應由李春光收藏。
張國良這種做法是明智的,懂事的,是值得讚許的。
但李春光沒有感謝張國良,李春光犯了有化的人和**的人常犯的毛病,他對所有的鞋都是敏惑的,他想到別的地方去了。
張國良提著破了的膠靴,穿過宿舍區,招搖過市般地把膠靴送到他的宿舍,使他產生了一種受辱的感覺。
他相信張國良是出於好心,絕沒有羞辱他的意思,可他管不住橫行的化和思想,不由地就那麽想了。
他裝作沒想那麽多,一點也沒有發作。
倘若發作了,顯得自己輕薄了,於董瑞雪也太不尊重。
他把心放平,把氣放和,讓張國良把膠靴拿走吧。
張國良的思想當然不如李春光的思想複雜,不是在一個水平線上,他大概對李春光心懷愧疚,成心在李春光麵前賣乖,成心表現自己不貪財似的,蹲下身子,自作主張地把膠靴往李春光的床底下放。
李春光問張國良幹什麽,讓張國良馬上把膠靴拿走,不然的話,他馬上把膠靴燒掉。
李春光不知不覺就流露出反感和不耐煩的口氣,聽見自己的口氣後,他立即意識到不該這樣,看著有些不知所措的張國良,他口氣恢複了緩和,說真的,他有一雙新膠靴還沒穿,穿不著舊的,讓張國良拿走。
張國良有一套粘補膠靴的家夥兒,時常為工友們粘補膠靴,什麽廢品到他手裏都不廢,都可以修舊利廢,變廢為寶。
他是想把膠靴拿走,因李春光到董瑞雪住過的宿舍看過,想必看到了膠靴,他就不好意思拿走。
聽李春光這麽一說,覺得把膠靴拿走就沒有什麽不好意思了。
張國良手上提著膠靴的腰子,沒有馬上就走。
得了實惠的人都是這樣,都同報似地再呆一會兒。
他問李春光母親的病好了沒有。
李春光說好了。
李春光把褥子鋪展時,**騰起一些灰塵。
停了一會兒,張國良又問,什麽時候吃李春光和董瑞雪的喜糖。
李春光覺得張國良的話有些多了,反問什麽喜糖。
張國良變得有些神秘,趨得離李春光近一些,問:“怎麽,你和董瑞雪的事兒家裏人不同意呀?”李春光扭過臉看著張國良:“你問這些下什麽?”張國良說沒什麽,隨便問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