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母親和姐姐都起得很早。
早飯都做好了,李春光還在**睡著。
村裏的一些孩子消息總是很靈通,他們不知從哪裏聽說李春光迴來了,陸續來到李春光家,或站在屋裏,或靠在門口,都不聲不響,像是在等待著什麽。
這裏有個約定俗成的規矩,在外麵工作的人迴到村裏來,都要給大人帶煙吸,給孩子們帶糖吃。
若不帶,就算違反了規矩,村裏大人孩子都會說你小氣,都會看不起你。
李春光小時候多歡吃過人家帶迴的糖,懂得這個規矩,他一準備迴家,馬上買了兩條煙和幾斤糖塊。
孩子們也知道這個規矩,並養成了習慣,一聽說有人從外麵迴來,就紛紛湧去了,等著吃糖。
吃不到糖,他們是不甘心的。
李春光的母親知道孩子們盼什麽,她把水果糖塊抓在手裏,一一給孩子們分發,每人一塊。
孩子們也不客氣,紛紛伸手接糖,有點爭先恐後。
孩子們得了糖,並不馬上就吃,也不馬上離開,拐起胳膊把硬糖虛攥在手裏,互相看著笑。
這個說,他有紅的,那個說,他有綠的。
說著紅的綠的時,把小手向對方展開,還沒等對方看清,就倏地把糖收走了,手攥得更緊些。
來的這些孩子們,有男孩兒也有女孩兒,他們的小手都很髒,手背上結著一層灰垢,灰垢裂開的地方像魚鱗的紋路。
有的小孩兒手在冬天被凍爛了,至今還結著疤,沒完全好。
他們耳朵後麵和脖子裏的灰垢也結了一層,是黑色的。
隻有等到夏天,他們才有機會到水塘裏洗去灰垢。
他們一冬天都不洗頭,頭發有些繡結,恐怕用梳子梳都梳不開。
這樣的頭發比較適合虱子生存,它們的環境一直很安定。
安居樂業的環境對於它們繁育後代也很適宜,它們把蟣子下進孩子的頭發叢裏還不算,還順著每根頭發,爬到頭發高處,把蟣子下在頭發梢處。
珍珠色的蟣子在孩子頭發上連成了串。
雖然天氣暖和些了,但孩子們還穿著棉衣。
棉衣穿了一冬,差不多都爛了,五叉子六門,露出棉花,也露出皮肉。
大多數孩子都把鞋甩掉了,露著黑黑的小腳丫子。
穿棉襖光腳丫子,這是初春時節農村孩子特有的景觀。
別看這些孩子在個人衛生上不太講究,但他們都很皮實,因皮實而顯得幹淨。
這種幹淨是內在的幹淨。
他們的小模樣也顯得純真,可愛。
孩子們得到的糖差不多暖化了,有些黏手了,嘴裏的口水也不知咽了多少迴了,有一個孩子終於忍不住,把糖紙剝開,把糖塊放進嘴裏。
別的孩子才下定了最後的決心似的,也開始剝糖紙,這時,糖紙已粘在糖上,不好剝了,一剝糖紙就爛了。
爛了的糖紙他們也舍不得扔,用舌頭尖舔。
舔了糖紙才開始吃糖呢!別以為孩子們饞糖,一把糖放進嘴裏就吐不出來,才不是呢,孩子們才舍不得一次性甜完,得甜好多次呢。
看吧,他們剛把糖放進嘴裏轉了幾個過兒,就毫不猶豫地吐出來了,吐到手裏,仍拐起胳膊在手心裏虛攥著,這個說,他還有呢,那個說,他還沒吃完呢。
有的孩子見別人剩的糖比他的大些,當別人向他炫耀時,一巴掌把人家手裏的糖打落在地上。
被打落糖的孩子顧不上報複對方,急切地低頭找糖,待找到了,也不管上麵粘得有土沒土,把失而複得的甜蜜趕緊捂進嘴裏。
李春光的母親讓孩子們迴去吧,說吃過糖了,該吃飯了,家裏的大人該找他們了。
有的孩子開始撤退,有的孩子還不走。
不走的孩子對糖仍心存想法,因為來了第二批第三批孩子還要發糖,說不定再發糖時,發糖的人記不清了,他混入新來的孩子當中,會再領到一塊糖。
父親從飼養室迴來了,姐姐喊李春光起來吃飯。
吃過早飯,父親又到飼養室去了,母親和姐姐也要下地幹活。
太陽已升到樹梢,村子裏彌漫著春天的霧氣,各處都有些泛潮。
這時,母親對李春光布置了任務,說李春光帶迴的點心、罐頭都別動了,反正她和春光的父親從來不吃這些東西,讓李春光帶上這些東西,到陸營他女同學家裏去一趟。
李春光一愣,壞了,母親開始向他攤牌了,他沒想到母親是以這樣的方式向他攤牌。
母親和姐姐都見過他的那位中學時的女同學,多次誇那女同學不錯,母親這不是明擺著讓他去向女同學求婚嗎!母親和姐姐閉口不提董瑞雪,原來他們壓根兒就不承認董瑞雪,而是給他派定了他的女同學。
李春光的抵觸情緒頓生,問去陸營幹啥,他不想去。
姐姐問他真的不知道去陸營幹什麽嗎,因為他的女同學到他們家來看望過他們的母親,有一來就得有一往,李春光得去謝謝人家。
李春光說,他又沒讓女同學來,是女同學自己要來的,沒必要謝她。
他還是說不想去。
姐姐有些著急,話裏透著強硬地對李春光說:“你這樣說話不太講理。
不錯,是人家自己來的,人家來咱家為的什麽,還不是為了你,還不是為著你是她的同學,要不是人家看得起你,一個百裏挑一的大姑娘家,人家憑什麽拋頭露麵到咱家來!人家的意思很明白,你也很明白,用不著我和咱娘多說。
人家衝著誰來,誰就得去謝人家。
我勸你不要再惹咱娘生氣,你別以為我說咱娘生病是假的,過罷年咱娘在**睡了兩三天呢!”李春光被姐姐的道理講得無話可說,似乎沒有理由拒絕去女同學家了,但他在心裏說,不能去,堅決不能去,一去陸營,就等於對女同學認可了,同時等於把董瑞雪背棄了,他說不可能,這不可能。
不可能的話本來是對自己說的,不料說出了聲。
姐姐說:“什麽不可能,我知道你心裏的想頭,我看還是不說破好一些,那才叫不可能呢!不光我不同意,咱爹娘不同意,恐怕咱姓李的老八輩的人都不同意。
你的女同學怎麽了,我看可能得很呢!聽人家說,在學校時,你就對人家有意。
現在是不是因為你當上了工人,就看不上人家了!”
這時有一位堂嫂聽說李春光迴來了,來到李春光家院子裏看李春光。
堂嫂是一位風風火火的人,心,裏沒成算,眼裏沒眼色,嘴裏沒遮攔,一進院子就問李春光呢,聽說春光迴來了,怎麽沒見露麵呢!等看見李春光她就問:“小董跟你一塊兒迴來了嗎?怎麽不讓小董跟你一塊兒迴來呢?”李春光的臉一下子黃了。
從堂嫂的話裏聽出來,他和董瑞雪的事,大概全村的人都知道了。
一個全家諱莫如深的名字,就這樣被堂嫂給點出來了。
母親和姐姐頓感不快,臉子有些難看。
母親罵堂嫂:“你胡說些什麽!”姐姐的話更難聽,說堂嫂的嘴要是癢了,就到南牆根蹭蹭去,別到處胡說八道。
堂嫂方知話不對路,一時說也不是,笑也不是,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樣子難堪極了。
堂嫂正沒法下台,見她的女兒在門口站著,像是找到了墊腳的台階,捉住女兒的胳膊使勁—拽:“我滿莊子找不到你,你在這兒死著呢,快跟我迴去。
再見你滿道兒地跑,我把腿給你打斷!”把女兒拉得跌跌撞撞出門去了。
既然話都挑明了,也不必遮遮蓋蓋了,母親看著李春光,問小董真的和他在一個場嗎。
李春光說是的。
李春光覺得,他不能不說話了。
他上來就替董瑞雪辯解,說他非常了解董瑞雪,而好多人都不了解,都是道聽途說,都是誤解,都是聽信謠言。
董瑞雪根本就沒有人們瞎說的那些事。
隻是因為董瑞雪長得出眾一些,有人就編出謠言,往董瑞雪身上潑汙水。
他不知道自己怎麽就編出這一套謊話,事先他沒想過這樣說謊,為了維護董瑞雪,為欺騙母親和姐姐,也為了欺騙自己那顆已經很脆弱的心,他不知不覺就編出這麽一套謊言。
他說得很激動,也很肯定,像是生怕別人插嘴打斷了他。
他見母親臉上出現了疑問的表情,就趁熱打鐵,滔滔不絕地說下去,說的都是董瑞雪的好處。
他說出的董瑞雪的每一樣好處都舉有實例,不是空泛的,概念化的,有些不容置疑。
比如說到董瑞雪心眼好,他舉例說,董瑞雪有一次在火車站看見一個要飯的老大娘,就把老大娘領到飯館,給大娘買了熱麵條,看著人家吃飽,臨走還送給人家錢和糧票。
比如說到董瑞雪心靈手巧,他說董瑞雪什麽樣的毛線活都能打,無論什麽複雜的花樣兒,董瑞雪過目不忘,一看就會打。
說著,他有些豁出來似地掀開自己的外衣,讓母親和姐姐看他穿在裏麵的線坎肩兒,說這件線坎肩兒就是董瑞雪拆了手套線為他織的。
他說董瑞雪雖生在城星,長在城裏,一點也不嬌氣,最能吃苦耐勞。
在采石場幹活,哪塊石頭大就揀哪塊搬,手指頭磨流血了,也不喊疼,連歇一會兒都不歇。
采石場的領導經常表揚她,還準備讓她當先進呢。
李春光見姐姐想插話反駁他,他不容姐姐插話,更不容姐姐反駁,他的話還沒說完呢。
他不無誇張地又說了董瑞雪許多好處。
他仿佛成了董瑞雪的辯護律師,把所有的聰明才智發揮得淋漓盡致,都用來為董瑞雪辯護了。
他相信他能說服任何人,讓人相信他說的都是實話,要人承認他的選擇,而他的選擇是惟一正確的選擇。
為了讓母親和姐姐更相信他的雄辯,他調動自己的學問,不惜使用了普遍流行的唯物辯證的法則,指出了董瑞雪的一個缺點,那就是董瑞雪比較單純,心裏沒有那麽多彎彎,總是把世界想得太好,把人想得太好,以致對複雜的社會缺少應有的警惕。
大概他不願讓人把董瑞雪這個缺點往深裏想,說到這裏,他很快就把董瑞雪這個缺點否認了,說董瑞雪這個缺點按說也不算什麽缺點。
接下去他的邏輯變得有點混亂,又說誰能沒一點缺點呢,世界上從來就沒有十全十美的人。
最後李春光勇敢地、不可避免地提到了二叔,說二叔之所以犯罪,是跟別的村的女知青有關係。
二叔知道他對董瑞雪好,就對董瑞雪比較疏遠。
姐姐對李春光長篇大套地為董瑞雪辯白和擺好,有些不可容忍似的,說,她看董瑞雪沒有那麽好。
姐姐提出了幾個連珠炮似的問題:“她那麽好,那次到咱家哭什麽?別人不能入黨,她為什麽能人黨?她在廣播站幹得好好的,人家為什麽要把她下放到采石場?這些問題你怎麽解釋?你根本解釋不清。
我看你是讓鬼迷了心了。”
李春光不甘心敗下陣來,說怎麽解釋不清,依他看很好解釋。
董瑞雪那次哭,是因為人家下雪天想家;能入黨說明人家表現好,符合入黨的標準;從廣播站到采石場,那是因為董瑞雪嗓子壞了,不適合當播音員了,是她自己主動要求到艱苦的地方去的。
李春光就這樣瞞天過海般地欺騙若親人和自己,他難免心虛和害怕一心上顫抖得很厲害。
他咬緊牙關堅持著,臉白得像一張紙。
早飯都做好了,李春光還在**睡著。
村裏的一些孩子消息總是很靈通,他們不知從哪裏聽說李春光迴來了,陸續來到李春光家,或站在屋裏,或靠在門口,都不聲不響,像是在等待著什麽。
這裏有個約定俗成的規矩,在外麵工作的人迴到村裏來,都要給大人帶煙吸,給孩子們帶糖吃。
若不帶,就算違反了規矩,村裏大人孩子都會說你小氣,都會看不起你。
李春光小時候多歡吃過人家帶迴的糖,懂得這個規矩,他一準備迴家,馬上買了兩條煙和幾斤糖塊。
孩子們也知道這個規矩,並養成了習慣,一聽說有人從外麵迴來,就紛紛湧去了,等著吃糖。
吃不到糖,他們是不甘心的。
李春光的母親知道孩子們盼什麽,她把水果糖塊抓在手裏,一一給孩子們分發,每人一塊。
孩子們也不客氣,紛紛伸手接糖,有點爭先恐後。
孩子們得了糖,並不馬上就吃,也不馬上離開,拐起胳膊把硬糖虛攥在手裏,互相看著笑。
這個說,他有紅的,那個說,他有綠的。
說著紅的綠的時,把小手向對方展開,還沒等對方看清,就倏地把糖收走了,手攥得更緊些。
來的這些孩子們,有男孩兒也有女孩兒,他們的小手都很髒,手背上結著一層灰垢,灰垢裂開的地方像魚鱗的紋路。
有的小孩兒手在冬天被凍爛了,至今還結著疤,沒完全好。
他們耳朵後麵和脖子裏的灰垢也結了一層,是黑色的。
隻有等到夏天,他們才有機會到水塘裏洗去灰垢。
他們一冬天都不洗頭,頭發有些繡結,恐怕用梳子梳都梳不開。
這樣的頭發比較適合虱子生存,它們的環境一直很安定。
安居樂業的環境對於它們繁育後代也很適宜,它們把蟣子下進孩子的頭發叢裏還不算,還順著每根頭發,爬到頭發高處,把蟣子下在頭發梢處。
珍珠色的蟣子在孩子頭發上連成了串。
雖然天氣暖和些了,但孩子們還穿著棉衣。
棉衣穿了一冬,差不多都爛了,五叉子六門,露出棉花,也露出皮肉。
大多數孩子都把鞋甩掉了,露著黑黑的小腳丫子。
穿棉襖光腳丫子,這是初春時節農村孩子特有的景觀。
別看這些孩子在個人衛生上不太講究,但他們都很皮實,因皮實而顯得幹淨。
這種幹淨是內在的幹淨。
他們的小模樣也顯得純真,可愛。
孩子們得到的糖差不多暖化了,有些黏手了,嘴裏的口水也不知咽了多少迴了,有一個孩子終於忍不住,把糖紙剝開,把糖塊放進嘴裏。
別的孩子才下定了最後的決心似的,也開始剝糖紙,這時,糖紙已粘在糖上,不好剝了,一剝糖紙就爛了。
爛了的糖紙他們也舍不得扔,用舌頭尖舔。
舔了糖紙才開始吃糖呢!別以為孩子們饞糖,一把糖放進嘴裏就吐不出來,才不是呢,孩子們才舍不得一次性甜完,得甜好多次呢。
看吧,他們剛把糖放進嘴裏轉了幾個過兒,就毫不猶豫地吐出來了,吐到手裏,仍拐起胳膊在手心裏虛攥著,這個說,他還有呢,那個說,他還沒吃完呢。
有的孩子見別人剩的糖比他的大些,當別人向他炫耀時,一巴掌把人家手裏的糖打落在地上。
被打落糖的孩子顧不上報複對方,急切地低頭找糖,待找到了,也不管上麵粘得有土沒土,把失而複得的甜蜜趕緊捂進嘴裏。
李春光的母親讓孩子們迴去吧,說吃過糖了,該吃飯了,家裏的大人該找他們了。
有的孩子開始撤退,有的孩子還不走。
不走的孩子對糖仍心存想法,因為來了第二批第三批孩子還要發糖,說不定再發糖時,發糖的人記不清了,他混入新來的孩子當中,會再領到一塊糖。
父親從飼養室迴來了,姐姐喊李春光起來吃飯。
吃過早飯,父親又到飼養室去了,母親和姐姐也要下地幹活。
太陽已升到樹梢,村子裏彌漫著春天的霧氣,各處都有些泛潮。
這時,母親對李春光布置了任務,說李春光帶迴的點心、罐頭都別動了,反正她和春光的父親從來不吃這些東西,讓李春光帶上這些東西,到陸營他女同學家裏去一趟。
李春光一愣,壞了,母親開始向他攤牌了,他沒想到母親是以這樣的方式向他攤牌。
母親和姐姐都見過他的那位中學時的女同學,多次誇那女同學不錯,母親這不是明擺著讓他去向女同學求婚嗎!母親和姐姐閉口不提董瑞雪,原來他們壓根兒就不承認董瑞雪,而是給他派定了他的女同學。
李春光的抵觸情緒頓生,問去陸營幹啥,他不想去。
姐姐問他真的不知道去陸營幹什麽嗎,因為他的女同學到他們家來看望過他們的母親,有一來就得有一往,李春光得去謝謝人家。
李春光說,他又沒讓女同學來,是女同學自己要來的,沒必要謝她。
他還是說不想去。
姐姐有些著急,話裏透著強硬地對李春光說:“你這樣說話不太講理。
不錯,是人家自己來的,人家來咱家為的什麽,還不是為了你,還不是為著你是她的同學,要不是人家看得起你,一個百裏挑一的大姑娘家,人家憑什麽拋頭露麵到咱家來!人家的意思很明白,你也很明白,用不著我和咱娘多說。
人家衝著誰來,誰就得去謝人家。
我勸你不要再惹咱娘生氣,你別以為我說咱娘生病是假的,過罷年咱娘在**睡了兩三天呢!”李春光被姐姐的道理講得無話可說,似乎沒有理由拒絕去女同學家了,但他在心裏說,不能去,堅決不能去,一去陸營,就等於對女同學認可了,同時等於把董瑞雪背棄了,他說不可能,這不可能。
不可能的話本來是對自己說的,不料說出了聲。
姐姐說:“什麽不可能,我知道你心裏的想頭,我看還是不說破好一些,那才叫不可能呢!不光我不同意,咱爹娘不同意,恐怕咱姓李的老八輩的人都不同意。
你的女同學怎麽了,我看可能得很呢!聽人家說,在學校時,你就對人家有意。
現在是不是因為你當上了工人,就看不上人家了!”
這時有一位堂嫂聽說李春光迴來了,來到李春光家院子裏看李春光。
堂嫂是一位風風火火的人,心,裏沒成算,眼裏沒眼色,嘴裏沒遮攔,一進院子就問李春光呢,聽說春光迴來了,怎麽沒見露麵呢!等看見李春光她就問:“小董跟你一塊兒迴來了嗎?怎麽不讓小董跟你一塊兒迴來呢?”李春光的臉一下子黃了。
從堂嫂的話裏聽出來,他和董瑞雪的事,大概全村的人都知道了。
一個全家諱莫如深的名字,就這樣被堂嫂給點出來了。
母親和姐姐頓感不快,臉子有些難看。
母親罵堂嫂:“你胡說些什麽!”姐姐的話更難聽,說堂嫂的嘴要是癢了,就到南牆根蹭蹭去,別到處胡說八道。
堂嫂方知話不對路,一時說也不是,笑也不是,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樣子難堪極了。
堂嫂正沒法下台,見她的女兒在門口站著,像是找到了墊腳的台階,捉住女兒的胳膊使勁—拽:“我滿莊子找不到你,你在這兒死著呢,快跟我迴去。
再見你滿道兒地跑,我把腿給你打斷!”把女兒拉得跌跌撞撞出門去了。
既然話都挑明了,也不必遮遮蓋蓋了,母親看著李春光,問小董真的和他在一個場嗎。
李春光說是的。
李春光覺得,他不能不說話了。
他上來就替董瑞雪辯解,說他非常了解董瑞雪,而好多人都不了解,都是道聽途說,都是誤解,都是聽信謠言。
董瑞雪根本就沒有人們瞎說的那些事。
隻是因為董瑞雪長得出眾一些,有人就編出謠言,往董瑞雪身上潑汙水。
他不知道自己怎麽就編出這一套謊話,事先他沒想過這樣說謊,為了維護董瑞雪,為欺騙母親和姐姐,也為了欺騙自己那顆已經很脆弱的心,他不知不覺就編出這麽一套謊言。
他說得很激動,也很肯定,像是生怕別人插嘴打斷了他。
他見母親臉上出現了疑問的表情,就趁熱打鐵,滔滔不絕地說下去,說的都是董瑞雪的好處。
他說出的董瑞雪的每一樣好處都舉有實例,不是空泛的,概念化的,有些不容置疑。
比如說到董瑞雪心眼好,他舉例說,董瑞雪有一次在火車站看見一個要飯的老大娘,就把老大娘領到飯館,給大娘買了熱麵條,看著人家吃飽,臨走還送給人家錢和糧票。
比如說到董瑞雪心靈手巧,他說董瑞雪什麽樣的毛線活都能打,無論什麽複雜的花樣兒,董瑞雪過目不忘,一看就會打。
說著,他有些豁出來似地掀開自己的外衣,讓母親和姐姐看他穿在裏麵的線坎肩兒,說這件線坎肩兒就是董瑞雪拆了手套線為他織的。
他說董瑞雪雖生在城星,長在城裏,一點也不嬌氣,最能吃苦耐勞。
在采石場幹活,哪塊石頭大就揀哪塊搬,手指頭磨流血了,也不喊疼,連歇一會兒都不歇。
采石場的領導經常表揚她,還準備讓她當先進呢。
李春光見姐姐想插話反駁他,他不容姐姐插話,更不容姐姐反駁,他的話還沒說完呢。
他不無誇張地又說了董瑞雪許多好處。
他仿佛成了董瑞雪的辯護律師,把所有的聰明才智發揮得淋漓盡致,都用來為董瑞雪辯護了。
他相信他能說服任何人,讓人相信他說的都是實話,要人承認他的選擇,而他的選擇是惟一正確的選擇。
為了讓母親和姐姐更相信他的雄辯,他調動自己的學問,不惜使用了普遍流行的唯物辯證的法則,指出了董瑞雪的一個缺點,那就是董瑞雪比較單純,心裏沒有那麽多彎彎,總是把世界想得太好,把人想得太好,以致對複雜的社會缺少應有的警惕。
大概他不願讓人把董瑞雪這個缺點往深裏想,說到這裏,他很快就把董瑞雪這個缺點否認了,說董瑞雪這個缺點按說也不算什麽缺點。
接下去他的邏輯變得有點混亂,又說誰能沒一點缺點呢,世界上從來就沒有十全十美的人。
最後李春光勇敢地、不可避免地提到了二叔,說二叔之所以犯罪,是跟別的村的女知青有關係。
二叔知道他對董瑞雪好,就對董瑞雪比較疏遠。
姐姐對李春光長篇大套地為董瑞雪辯白和擺好,有些不可容忍似的,說,她看董瑞雪沒有那麽好。
姐姐提出了幾個連珠炮似的問題:“她那麽好,那次到咱家哭什麽?別人不能入黨,她為什麽能人黨?她在廣播站幹得好好的,人家為什麽要把她下放到采石場?這些問題你怎麽解釋?你根本解釋不清。
我看你是讓鬼迷了心了。”
李春光不甘心敗下陣來,說怎麽解釋不清,依他看很好解釋。
董瑞雪那次哭,是因為人家下雪天想家;能入黨說明人家表現好,符合入黨的標準;從廣播站到采石場,那是因為董瑞雪嗓子壞了,不適合當播音員了,是她自己主動要求到艱苦的地方去的。
李春光就這樣瞞天過海般地欺騙若親人和自己,他難免心虛和害怕一心上顫抖得很厲害。
他咬緊牙關堅持著,臉白得像一張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