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種極偶然的情況下,李春光當上了工人。董瑞雪迴城之後,李春光異常苦悶。他神情憂鬱,成天不說話,幾近病態。大隊讓他當了團支部副書記,他的精神仍不能好轉。他並不是不能過農村的苦日子,受不了的是農村的封閉。大串連時,他跑了好幾個城市,知道外麵的世界有多大。他是人迴來了,心還不斷在那些城市轉悠。要是沒出去過,他並不知道農村的封閉,站在外麵一看,才知道他們的村莊是能憋死人的。是呀,一茬又一茬的人,幾乎連幾十裏遠的地方都沒去過,守著這一塊彈丸之地,冬去春來,春去冬來,直到把小孩熬成老人,把黑發熬成白發,把活人熬成死人。人死了,還是埋在村了周圍,永遠固定在那裏。那些犬大小小的墳包標定的就是李營的人的人生目標和歸宿,李春光一看見那些墳包就感到恐懼,他決不甘心在土窩裏滾一輩子,決不甘心李營死李營埋,說什麽也要從李營逃離出去。李春光是愛看書的,凡是能看到的書他都看了。書中的世界更是廣大無垠,書中的人物更是浪漫多姿。在書中,他的神思已經走過中國及至世界許多地方了,那裏有大江大海,高山森林,還有小橋流水,亭台樓閣。他在書中結識的人物也多得數不清,有古代的俠客,也有現代的英雄,有書香之家的公子,也有出身寒門的女子。這些人無一例外,都是闖出去的,或者走出去的。反正他們沒有一個呆在一個村裏不動的。呆在一個地方老死的人就上不了書。他在一部長篇小說裏看到,一位十幾歲的年輕姑娘,就敢一個人乘火車到外麵去,而且一出去就故事連篇。那個姑娘的冒險精神和經曆讓他十分羨慕和向往,他想隻要有一點可能,他就馬上走出去。一個年輕姑娘尚敢於隻身闖世界,作為一個男子,他有什麽可怕的。最讓李春光心裏不能平衡的,是那些城裏來的下鄉知識青年,他們打著鍛煉和紮根的旗號來了,幹了還不到兩年,就紛紛迴到城裏去了,一迴到城市就可以當工人當幹部。仿佛城市天生就是屬於他們的,就該他們在那裏生活。而農村人天生就該在土地裏刨食,城市連一分錢的份兒都沒他們的,這不公平。李春光覺得,李自成的做法是對的,李自成帶了一幹人馬,不僅打進城裏,甚至把皇宮裏的皇帝都趕出去了。他沒生在李自成那個年代,要是生在那個年代,他也會投奔李自成李闖王,跟著李闖王幹的。李自成姓李,他也姓李,他想李自成不會拒絕他的、李春光就是整天這樣胡思亂想,思想已經到了危險的邊緣。他跟家裏人慪氣,動不動就不吃飯了。反正家裏的飯也沒什麽好吃的,他不好好在家裏睡,抱了被子到麥秸垛裏去睡。沒有人喜歡他,他就用這種辦法自我拋棄。流行的哲學他也學,但他用自己的觀點去理解。比如物質和精神的關係,他認為,物質就是吃不愁,穿不愁,花錢不愁,有了這些,才談得上精神,物質缺乏,淮也抬不起頭,打不起精神。他認為城裏人是配有精神的,閃為他們有物質。而農村人吃了上頓發愁下頓,成天價為生計奔忙,永遠也不會有什麽精神。他的理想仍然承認物質是第一他的,精神是第二性的。但他的理解不是反映論,而是生存論,這是他自己的哲學。他把他的哲學記在本子上了,結論是,要是有人給他發工資,讓他吃食堂,他比誰都會唱高調,他唱得一點也不比公社那些幹部差,起碼不比他二叔差。姐姐看了他寫在本子上的字,未免吃了一驚,這些話在當時就算反動了,讓別人看見可不得了。姐姐跟母親商量對策,得趕快想法子拉春光一把。她們知道春光的病根,他就是心野,不想在農村呆著,光想出去。後來還是姐姐提議,不妨求一求二叔。知青們一批又一批走了,都是通過二叔發話。城裏人再來招知青當工人時,不可以把春光捎帶上嗎,春光的化水平並不比城裏那些知青低呀。母親也覺得,這是個門路。於是她們跟春光的父親說了,讓他出麵去求二叔,親弟兄總是好說話一些。父親說,那不行,人家原來就是城裏人,人家迴去就是迴家。咱原來就是農村人,一輩子隻能呆在農村。母親讓他隻管說一下試試,不行就算沒說,說句話又不會累掉舌頭。父親哼哼嘰嘰,承認是不會累掉舌頭,但還是不想去。後來母親急了,埋怨了父親,說他不為兒子操心,說他三錐子紮不出一個屁來。甚至罵了他,說他成天價跟牛在一塊兒,連一頭牛都不如,牛還知道護犢子呢,他連犢子都不知道護。父親這才說好好好,去找老二說一下試試。他們家存了幾斤芝麻,原計劃過年時換油用的。母親把芝麻拿出來了,簸得幹幹淨淨,一粒是一粒,讓父親給二叔家送去。兒子的事當緊,過年吃油不吃油都過得去。父親找到二叔,費了好大勁才把春光想當工人的意思說出來了。二叔埋怨父親一通,問他早幹啥呢,為啥這會兒才說,知青眼看快走完了,再往裏搭人恐怕不容易了。二叔說這跟賣糧食一個道理,大批賣糧食時,往裏摻點沙子啦土啦都不顯眼,糧食少時,就不好摻雜使假。父親迴家把二叔的話轉達了,一家人都很失望。幾天之後,城裏人來招範明宇迴城,二叔順便把李春光的事說了,二叔沒說李春光是他侄子,隻說有一個迴鄉知青,是大隊的團支部副書記,表現不錯,是否也可以進城當工人。二叔拿李春光和範明宇作比,說李春光出身沒一點問題。從哪方麵比,都比範明宇強。二叔的言外之意,如果不捎帶上李春光,範明宇能否放迴城還值得考慮。不料招工的人痛快得很,說可以可以。就把範明宇和李春光一塊兒招走了。到了城裏,範明宇分到了礦山機械廠,李春光分到了鐵路局下麵的采石場。剛聽說鐵路局時,李春光激動得臉都紅了,心想,他一下子就變成了鐵路工人了。到了采石場才知道,雖然也在鐵路係統,他的工作離鐵路還很遠。鐵路的路基要鋪很多石子,他是為路基采石子的。盡管如此,李春光還是興致勃勃,憧憬滿懷,他畢竟從農村走出來了,他畢竟成了吃國家飯的正式工人。


    李春光像是獲得了新生,幹起活兒來格外賣力。原來他不知道自己的力氣有多大,精力有多充沛,現在到了盼望已久的新的工作崗位,他才知道自己的力氣和精力都是用不完的,都是有很強的再生能力的。他幹了八小時的活,到了籃球場還跑得生龍活虎一般。在上中學時,他很喜歡打籃球。迴村後,再沒摸過籃球。沒想到來采石場又可以打籃球了。他幹嗎不玩呢,上班有工作服,睡覺有宿舍,吃飯有食堂,他一個月四十多斤的糧食標堆,上班第一個月就領到將近三十塊錢的工資。這些都使他覺得自己一下子變得很富有,成了擁有物質的人。既然有了物質,精神也可以考慮了,可以排上日程了。那時廣泛的精神活動是搞大批判,大批判是作為精神活動的武器使用的。別人搞大批判,他也拿起了大批判的武器。應該說他的化底子足不錯的,也善於模仿,善於從報紙上尋章摘句,他念過一次大批判的稿子後,場裏再開大批判會都少不了他的發了。這還在其次,另外一件事使他顯露了才華。鐵路局要召開一次先進民兵表彰會,分給采石場一個指標。這個指標當然要落實在采石場的黨支部書記頭上,因為采石場是一個民兵連,黨支部書記同時兼著民兵連的指導員。整理指導員的事跡材料時,場辦公室的主任把這件事交給李春光廠。李春光是否能完成任務,主任也沒把握,因為這個材料要報上去,上麵說了行才算通過。這個事情該李春光走運。他寫了一夜,場裏派人送上去了。過了一段時間,上麵發下話來,材料通過了,書記的先進民兵指導員當上了。送上去的是手寫稿,返迴采石場時成了打印稿。黨支部書記姓陳,陳書記對李春光有些另眼相看,說這個小夥子行,有前途。五月一日國際勞動節那天,市裏要召開一個慶祝大會,要采石場出兩個工人代表,去了一個老工人,去了一個青年工人,青年工人就是李春光。去參加大會時,場裏沒讓他們走著去,而是派了場裏惟一的一輛卡車,把他們拉到市裏去了。李春光和那個老工人都沒坐在駕駛樓裏,那裏有別人先坐進去了,一個是采石場的場長,一個是司機的老婆。李春光和老工人站在駕駛樓後麵的車鬥子裏,他們很滿意,覺得很風光,精神有些抖擻。


    采石場八十多號人,老工人多,男工人多,女工很少。女工有的在食堂當炊事員,有的在醫務所當醫生,加起也不過十幾個人。這些女工年輕的很少,大多在三四十歲以上。另外,采石場裏還有一些低頭耷腦、麵貌灰色的人,其中有右派分子,有勞教人員,還有勞改犯,他們是一些隻許老老實實幹活不許亂說亂動的人。好在和李春光同時進采石場的有十幾個新招收的青年工人,才使采石場的人員構成顯得有生氣一些。李春光很快有了三幾個年輕的朋友,他們差不多都是一九人六年的初中畢業生,都到處串連過,共同的經曆使他們很有話說。一下班,他們就湊到一塊兒去了,或在宿舍裏聊天,或一塊兒到附近的田野、山溝去轉悠,或每人抱一隻口琴,到僻靜的地方去獨奏、去合奏。李春光對自己的生活相當滿足,他在心裏對自己說,在城裏真好,當工人真好。他每天過得都很愉快,對每個工友都很友好。他對自己的生活費是很控製的,每個月光吃飯不過隻花七八塊錢。可由於夥食比在農村時大大改善,他吃得頭發放光,臉上放光,差不多成了一個漂亮小夥子了。他有時想到許許多多還在農村勞動的青年人,很同情他們,更加感到自己是幸運的。


    李春光知道董瑞雪是在市委廣播站工作,他沒去找過董瑞雪。自己雖然當了工人,和董瑞雪的地位還是很懸殊,他擔心董瑞雪會冷淡他。他懷疑自己對董瑞雪的感情是單方麵的,按農村的說法,是剃頭挑子一頭熱。他的懷疑不能說沒根據,他給董瑞雪寫了那麽熱情的信,說了那麽多掏心窩子的話,爸瑞雪連一個字都沒給他迴。母親說,她送董瑞雪走時,也安排過要她迴到家來封信,可她一走就成了斷線的風箏,給誰都沒有寫過信。母親和姐姐念叨過多次,小董也不知怎麽樣了,怎麽連一點信兒也沒有呢。後來姐姐向二叔打聽,才知道董瑞雪了不得了,到廣播站當播音員去了,成了人上之人。李春光不去找董瑞雪,也沒找張山、王建和範明宇。李春光知道他們所在的單位,要是想找,恐怕不是很難。可是,二叔對他特別交待過,要他進城後記住一條,不要和任何一位在李營下過鄉的知青取得聯係。因李春光當工人走的不是正規渠道,說得不好聽一點,是走後門參加工作的,倘是讓那些知青知道了,多一張嘴,就多一些事,有哪個告發上去,李春光的工人就可能當不成了。李春光掂量過二叔的話,覺得二叔是真心為他好,他真的不敢有半點大意。他一要把活兒幹好,讓人對他有好印象。二是處處小心謹慎,夾起尾巴做人。從前一段的情況看,這兩條他都做到了。他準備這樣幹個三年五年,把基礎打實,就好一些了。


    忽知二叔被槍斃了,他震驚不小。迴想二叔和董瑞雪那些女知青的來往,李春光相信二叔的確是犯下大罪了。這件事情是他姐姐寫信告訴他的。看了信,他感到受的打擊非常非常沉重。有那麽一會兒,他渾身冰涼,幾乎失去了知覺。他們李家在李營祖祖輩輩已生活了幾百年,光老墳地裏的墳包就埋了一大片。前麵的一代又一代人,都是靠種地而生的農民,雖說沒人發跡,倒是個個行得正,立得端,沒什麽汙點。二叔是他們李家第一個犯下死罪的人,第一個被槍斃的人。從此以後,他們李家的曆史就不清白了,就有反革命了,有壞分子了。剛參加工作時,人家發給他一張登記表,在社會關係一欄裏,他特別填了二叔是**員,公社幹部。他以二叔為驕傲。以後再填此類表格,他就得填上二叔是反革命分子了。二叔作為直係親屬,肯定會影響到他的前程,他以後別打算入黨了,別打算政治上有所進步了。更可怕的是,二叔的罪行有可能波及到他。人家一旦知道他是被那個反革命分子硬塞進工人階級隊伍裏去的,把他退迴去簡直是一句話的事。說退迴去還是好聽的,全國上下都在清理階級隊伍,如果把他打成階級異己分子,而後把他清理出階級隊伍,恐怕他也沒什麽話說。李春光的情緒一下子變得低沉起來,他縮著肩膀,表現得跟那些在采石場勞動改造的五類分子一樣,隻管埋頭幹活,不敢多說一句話,甚至連人都不敢看。每天上工,他都是第一個先到,比班長到得還早。每天收工,他都是最後一個走。他的耳朵張著,警醒得像一隻驚弓之鳥,像是隨時聽候別人的發落。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場領導沒跟他談他關於他二叔李河敏的事,沒有流露出清退他的意思,而班長差不多在每個班後會上都表揚他,說他遵守紀律好,幹活踏實,並要全班的人都向他學習,他心裏才稍微放鬆一些。


    李春光對董瑞雪很痛惜。人家抱著美好的願望下鄉去接受再教育,二叔就趁機把人家欺辱了,而人家那年才十**歲啊!李春光這時才理解了董瑞雪為什麽一直跟他保持著距離,為什麽一個人在大雪封門的小屋裏哭得眼睛紅腫著,當姐姐把董瑞雪拉到他們家裏,董瑞雪為什麽淚流滿麵,那時董瑞雪心裏一定很苦啊!在那種情況下,他,李河敏的侄子李春光,卻在暗暗戀著董瑞雪,戀得神魂顛倒。迴頭想想,他的想法和行為真是呆到家了,傻到家了,荒唐到家了。當然,二叔的行徑是可恥的,是罪有應得。可他李春光也好不到哪裏去,雖說他的想法和二叔的行為不可同日而語,他對人家董瑞雪也是懷有覬覦之心的。應該說,對董瑞雪犯下罪行不光是二叔一個人,他們全家人都對不起董瑞雪。再擴大一點說,他們全李營的人對遠道而來的姑娘董瑞雪都問心有愧。二叔的罪惡暴露之後,李春光更沒有臉麵見董瑞雪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落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劉慶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劉慶邦並收藏落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