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轅黃帝遷都具茨山後,先召開了全國部落長合符大會,合了符,聽取了民意,又與民夜宴同樂,黃帝聲威大震;此後,黃帝又立刑法,以法治囯,黎民百姓安居樂業,國家政權進一步鞏固;在此基礎上,黃帝又順應民意,在全國重劃行政區域,調整各級領導,使國家政權鞏固,管理又走上了科學、快捷、方便的快車道,使國家在文明、發展的道路上,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真是天遂人願。黃帝遷都具茨山後,年年風調雨順,歲歲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看到國強民富,黃帝笑了;趁此機會,他決定把建國以來的思想理論整理一下,把伏羲帝研究《河圖》、《洛書》、太極、八卦等重溫一下,從思想理論上武裝一下自己,為以後的工作打下基礎。


    黃帝安排風後、倉頡,處理國家的日常事務,他迴到黃帝宮,隻留黃後嫘祖在身邊照顧自己的生活,閉門謝客,潛心研究學問。


    黃帝用了近半年時間,重溫了伏羲的思想理論,又將自己建國以來的思想加以總結提高,形成了比較係統的思想理論,即黃帝的哲學思想、黃帝的經濟思想、黃帝的法治思想、黃帝的軍事思想、黃帝的宗教思想等等。


    當時還沒出現哲學、經濟、宗教等名詞,這些名詞是後來出現的,但為了敘述方便,這裏先借用這些名詞一用。雖然“哲學”二字是後來出現的,但黃帝講的哲學與後來出現的哲學,內容基本一致。


    黃帝拜會了大仙大隗,將自己的研究心得與大隗交流,得到了大仙肯定,大仙高興地說:“黃帝,你的哲學思想在繼承伏羲帝的思想基礎上,還有創新,還有發展,可喜可賀!不過,我建議,你應將你的這些思想,整理成書,留傳後世,造福炎黃子孫;還有,你應開辦講堂,讓你的大臣、州長、師長們,也聽聽你的思想,今後,他們辦起事來,如虎添翼,事半功倍;這就叫一人執火,腳下明;人人執火,天下明呀!”


    黃帝謝了大隗,迴到愛鶴坪辦公處,發現風後和倉頡,把國家管理得井井有條,十分高興;黃帝在高興之餘,把自己的思想和大隗的建議,給大家講了,風後和倉頡聽了,急不可賴,要求黃帝明天就給全體大臣講,黃帝答應了。


    大臣們聽說黃帝要給他們講哲學,十分高興,第二天天還未亮,愛鶴坪的園形會議廳就坐滿了人;大臣們來了,副大臣和附近的州長、師長們也來了。


    黃帝講:“我們平時做事,要天、地、人、時合一,能合一者,事則成,不能合一者,事則敗。”


    黃帝的意思是,做一件事,要合天意,合地意,合人意,合時間實地情意,就能成功,否則就失敗;天意、地意就是道,就是客觀自然規律,人意就是民眾的需求,時即是時機、地點;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實事求是;做事能實事求是,就能成功,否則就失敗。


    黃帝又講:“道,高而不可測也,深而不可測也,顯明弗能為名,廣大弗能為形,獨立不偶,萬物莫能之令。天地陰陽,四時日月,星辰雲氣,蚑行蟯動,帶根之徒,皆取以生,道弗為少;皆反焉,道弗為益多;堅強而不潰,柔弱不可化,精微之所不能至,稽極之所不能過。”


    黃帝的意思是,客觀自然規律,像山高,像海深,高深莫測,它明顯地存在,你卻看不見它,叫不出它的名字;它寬大無比,你卻看不見它的形狀;它是唯一正確的理論,世上沒有第二個;世上的萬事萬物,都要遵循它的規律、按它的指令生存發展;天地間的陰陽正負,四季的日月氣候,天上的星辰、雲彩、大氣,地上的飛鳥爬蟲,草樹花木,都按照它的規律運行,就可以生存發展,不按照它的規律運行發展的,基本沒有;若不按客觀自然規律運行,客觀自然規律就不會給你好處,還會懲罰你;客觀自然規律是鐵一樣硬的規律,經過無數檢驗,不會被摧垮,它看起來軟弱無力,但不能被隨意改變,它雖然看起來又小又細,但是它無處不在,什麽地方都用得上,雖然客觀自然規律是真理,是正確的,但是在運用中超過了極限,過了度,同樣達不到目的。


    黃帝又講:“道者,天也!人者,順而不能逆!”


    黃帝的意思是,客觀自然規律,就是天;所以出現了一係列有關天的語匯:“天道”、“天德”、“天時”、“天功”、“天常”、“天理”、“天刑”、“天殺”、“天誅”;作為人類,隻能順天,不能逆天,就是隻能順應客觀自然規律,不能違背客觀自律,所以出現了一係列有關順天的語匯:“順天”、“應天”、“則天”、“得天”、“用天”。


    黃帝又講:“人,要畏天,用天,弗逆天,弗違天。明天地之道,而順天,應天。”


    黃帝再三強調的意思是,作為人類,要敬畏天地,敬畏客觀自然規律,隻能應用客觀自然規律,不能倒行逆施,不能違背客觀自然規律。要學習和掌握客觀自然規律,這樣就能按客觀規律辦事,就能順應天時,掌握和應用客觀自然規律,為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服務。


    在哲學原理上,黃帝講:“亙先之初,道同太虛,虛同為一,亙一而止,芒芒昧昧,未有明晦。神微周盈,精靜必熙,故未有以,萬物莫以。故無有形,大同無名,小以成小,大以成大,盈四海之內,又包其外,在陰不腐,在陽不焦。一度不變,能適蚑蟯,鳥得而飛,魚得而遊,獸得而走,萬物得之以生,百事得之以成。人皆以之,莫見其形。一者,其名也,虛其舎也。”


    在哲學原理上,黃帝認為,在宇宙形成初期,這個時候的道,就是這個時候的客觀自然規律,就是太虛,就是太極原理,這就是事物規律性運動與變化的認識論,它與物質共生,一直到終止,由開初的不明確,逐漸明確起來。小的事物逐漸積累,最後充滿世界,小的聲音逐漸放大,必然響徹世界,看起來似有似無,但世界的萬事萬物,都在按這個客觀自然規律運行。它無始無終,卻無處不在,又無影無形,可它是不杇的、永恆的,不論人們認識與否、反對與否,它都存在,都在起作用,都在推動自然與社會發展。萬事萬物按規律辦就能生存發展,做任何事情就能成功,事物雖生也不會減少,它永遠是可大可小、有形無形的“一”;世上萬事萬物雖千變萬化,但變化的機理各不相同,但唯一相同的就是,都必須按客觀自然規律辦;就是爬蟲飛鳥按規律辦了,鳥兒就能飛上天,魚兒就能四海遊,虎豹犲狼就能跑;你若用這個理去研究宇宙,它就是宇宙;你若用這個理去研究國家大事,它就是國家大事;你若用這個理去研究螻蟻,它就是螻蟻,這就是道的“一元論”,這就是哲學的基本原理。


    在黃帝開講後,有很多人在後麵旁聽,其中包括大仙大隗。大家聽得津津有味,黃帝講得頭頭是道。


    講完後,黃帝見大仙在後麵聽,急步向大仙走來,說道:“請大仙提出寶貴意見,下次講時糾正!”


    大隗說:“黃帝論道,吸先祖伏羲太極、陰陽八卦之精髄,又創先祖伏羲未論之道,有繼承,有新意,有創造,有發展,佩服!”


    大臣們聽了,個個伸出大拇指,連一向不喜學習的王亥也說:“聽黃帝講了,心中明了,今後幹事按客觀自然規律辦,再也不能魯莾了!”


    倉頡說:“黃帝,下次講什麽?我想聽呀!”


    大家齊說:“是呀,我們等著聽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軒轅黃帝傳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巴山秀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巴山秀才並收藏軒轅黃帝傳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