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日當空, 疏影橫斜。
淡淡的桂香中,七弦琴的琴音清幽婉約,轉承之處,優雅輕靈的琵琶細若柔絲的依附過來,兩音相加,如細雨化春泥, 如曉風拂楊柳,如雙燕向南歸。
一隻鷓鴣停在了屋簷上,黑晶石般的眼睛轉了轉, 還看見一個身材修長, 容顏柔美的黃衫女子在音律下翩翩起舞,煞是好看。
魏嫂手捧著一封家書站在屋簷下,目光中正平和的看著她的小姐,少爺, 以及小小姐, 品味著浮生悠閑。
一曲終了, 彈七弦琴的李斐身心舒暢,左手提起一把紅寶石釉壺,左手翻過三隻杯子, 斟滿了三杯桂花釀, 舉起一杯就唇, 一飲而盡, 神情愜意。
著黃衫的林禾將水袖一折, 順走了一杯, 臥與美人榻上。
李月放下琵琶,魏嫂輕聲走近,遞上家書。
是樂氏寫於六月,通過驛站,傳遞了四個月才到達京城的書信,信中記敘了一些瑣碎的家事,有喜有憂,中間一個字寫得分外凝滯,然後徐徐說道,李老太太的眼睛這一年越發不好了,給李老太太治療眼疾的大夫說,老太太或許是年底,或許是明年初,會徹底失明。
樂氏又道,老太太心明,並不以為憂,隻是她揣摩老太太的心意,在失明之前,還是想看一看未見過麵的女婿和孫子。不過樂氏也說了,如今各人有各人的家業,孩子還小,不需要刻意南歸,但求一張惟妙惟肖的畫像,以慰心願。
李月閱過,李斐接了家書,坐在了美人榻旁邊的小杌子上,和林禾挨著頭一起看信,看到李老太太小心掩飾的思念,李斐輕蹙起了眉頭,深感有愧。
李月已經三年不歸家,若非她嫁了趙彥恆,李老太太也不至於小小的心願都要遮掩。
林禾一指撫平了李斐的眉心,淺淺一歎,道:“老太太老了,早晚有那麽一天的。”
老太太的眼睛早十幾年前就得了翳,當時的大夫還說老太太五六年就會看不見,如今過了十一二年,已經是子孫們盡心嗬護的結果,至於沒見過麵的女婿和孫子,老太太其實不是在意陳介祺和李邈,而是在失去光明之前不放心自己情路坎坷的女兒。
如今老太太還不知道陳介祺的真實身份,就已經夠不放心的了,小了八歲,安南王室後裔,落草為寇,這樣的一個人又怎麽可能永遠留在李家,做個贅婿!
李老太太是最尋常不過的老太太,她看重的不是如火如荼的情愛,而是年複一年,日複一日的悠悠歲月,一個貼心貼意的丈夫,一群孝順上進的兒孫,這才是一個女人的幸福。
隻是她的女兒,她的孫女,她們的幸福好像注定了,離她的期望越來越不同。
李月又懷抱了琵琶,玉容沉靜如水,對魏嫂道:“去尋一位善工人物的畫師吧。”
語罷,青蔥十指撥動,音聲宛如點滴雨珠落上樹葉,一片凋零。
午後,陳介祺是知道他要入畫了,好生打扮了一番,以玉冠束發,眉若刀裁,眼若朗星,抱了穿著蝠紋大紅衣的李邈坐在李月身邊,道:“我頗認得幾個好大夫,已經著人去請了,必請過去。”
給老太太調理身體的大夫是黔國公府供奉的大夫,其醫術在西南已經數一數二,所以老太太的眼睛已是到了藥石罔效的地步,不過李月沒有拒絕陳介祺的心意,道:“我也不說多謝了。”
陳介祺一手抱著胖兒子,一手握住李月的柔荑,笑容俊朗,道:“是我應當應分的。”
魏嫂引了一位年輕的畫師入內,此人雖是年輕,已經是翰林院畫待詔,這就好比太醫院的禦醫,其技藝自然已經純熟,尋常百姓都是請不起的,當然了,不用說女兒女婿,李月也是京都赫赫有名的人物兒,絕不是什麽尋常百姓。
畫師在庭院中擺了畫架,李月穿了一件淡藍色蘭草長裙,身披同色的水薄煙紗,低頭耐心的哄著李邈乖乖坐好,肌膚細膩如玉,氣質親和溫婉,充斥了人間煙火氣。陳介祺自知太過年輕,特意挑了一件玄色圓領長袍站在李月身後,微微折腰,把正臉麵對著前方,同時也給了妻兒一個環抱的姿勢。
小孩子屁股長角,一向是坐不住的,畫師抓緊著先把孩子的臉部特寫畫了,李邈在李月的膝上扭啊扭,拍拍手,身子向前傾奶聲奶起的叫:“姐姐,姐姐!”
李斐住了些日子,到底是有所收獲的,李邈終於是會叫姐姐了,而且整天姐姐,姐姐的不離嘴。李斐含笑著依言走過去,進入了畫師的視線,那位畫師一愣,此乃舊相識,千裏迢迢來京城學畫的曾波臣是也。
作畫繼續,要畫三個人的全身像,且要把人物畫得神形具備,秋毫畢現,不是一時半刻可以畫成了,曾波臣更多的是觀察布局,領會畫中人物夫妻恩愛,母子慈愛的情態。
陳介祺是個氣質出眾的人,他的身上,早褪去了偽裝成山匪的痞氣,也蛻去了俊臉書生的稚氣,而展現出了自幼身居佛寺的謙和與王族血統的高貴,他十分鄭重的對曾波臣道:“請你竭盡全力,我希望這是一幅可以傳世的畫作。”
曾波臣頷首,畫筆不輟。
李月微微側頭,看到陳介祺俊逸的側顏,李月想她也不是靠著男人存活於世間,所以在男女情|事上,她沒有自守,甚至可以說,她是過得恣意了,但是朱欽之後,也隻有陳介祺,讓她想和他生一個孩子,而且還很順利的懷上了,生下了一個兒子。
李斐站在外圍,看到了母親的目光中,有一種掩不住柔和的溫情。
李斐的手上,還抱著敦實的李邈,這不是一個女兒,這是一個兒子,是可以繼承家業,乃至可以繼承王位的兒子。
想象到朱妙華那種,可以說是自私自利的女人,為了兒子的前程,哪怕是忍受了母子分離之苦,也把兒子留給了範家,李斐就可以感覺到,她的這個弟弟,會成為她的一個威脅。
是夜,李月和李斐擁被而眠。
和壽春公主說過的話自然是對景王的諷刺,李斐之所以不迴襄王府,理由再簡單不過,她就是想在娘家小住而已。隻是這樣的人之常情,對於出嫁女來說,總是顯得不合規矩,何況她貴為襄王妃,在這種事情上就更加沒有自由了。但是李斐也顧及不了這麽多了,她和趙彥恆,有一輩子的時間相守,她和母親,是見一次少一次了。
“怎地還不睡?”李月枕臂,也是全無睡意。
李斐側著身,睜著眼,雙眸一動不動,待到眼睛酸澀了,才眨了眨道:“這幾年,兄弟姐妹們各自成家,親人成為了親戚,走動得少了,也與我生分了。”
李月淺笑道:“枝芽伸了出去,大家有了小家,這也是難免的,存乎一心即可。”
李斐並沒有得到安慰,道:“就算是母親,也和我生分了。”
李月垮了笑容,在被子底下握住了女兒柔軟的掌心,道:“你長大了。”
“是因為我嫁了趙彥恆,嫁入皇族的緣故。”李斐和李月錯開了視線,傷感的說道:“所以有好多事情,沒人告訴我,也不願意讓我摻和。過去的事情就不提了,就說現在你們籌謀著給祖父和三伯平反的事,明明是我應該盡心盡力的事,因為身在皇族,身為王妃,就沒有了立場。”
“想當年,魏國公被太|祖皇帝賜死,魏國公的兩個女兒先後做了王妃,前者是國事,後者是家事,國事家事不能混為一談,所以你不必有所自責。”李月低頭凝視李斐的眼睛道。
“魏國公的兩個女兒,也僅僅是王妃就做到頭了。”李斐知道趙彥恆要當上皇帝,還有一道坎,而她就是那一道坎。念及此,李斐頗有些焦慮的做起來,道:“便是不提及先人,此事也是涉及了……彥恆與我的身家性命!”
李月挑眉往上望道:“你站著的位置,你不言不語,有人也能領會出千言萬語。”
二十年前,當朝首輔李泰卷入太子謀逆案而被賜死。試問李泰當時已經位列首輔五載,位極人臣,協助太子謀反能有什麽好處?所以明麵上是那麽一件案子,實際上,絕不是那麽簡單。
“好,莫談國事,隻論家事。”李斐低頭,眼中含淚道:“此事之後,母親會和陳叔離開嗎?”
李月望著窗外空寂的夜幕,說出了她的悲憤:“位極人臣,權傾天下,也會有家破人亡的一日,蓋因為率土之濱莫非王土,率土之臣莫非王臣……”
拋開離家的感傷,李月並沒有留戀這片王土,甚至可以說是受夠了做這片王土上的王臣。而和陳介祺去了阿瑜陀耶,國小也是國,一個完全獨立的王國,李月會成為阿瑜陀耶的王後。
不論男女私情,這也是李月的野心。
何況,還有李邈。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當初的李斐,是李月被迫,甚至是狼狽的離開,她沒有辦法迴頭,隻能帶著李斐遠避南疆,而現在,選擇權掌握在她的手裏,她可以選擇給兒子一個更好的未來,所以,待這一切塵埃落定,她會和陳介祺,前往阿瑜陀耶。
當然,這一個理由,就不好對女兒說了。
不說李斐也懂得,眼淚輕悄悄的從她的臉上劃過,她盡量的表現出了接受,道:“母親,也給我留一幅畫吧。”
淡淡的桂香中,七弦琴的琴音清幽婉約,轉承之處,優雅輕靈的琵琶細若柔絲的依附過來,兩音相加,如細雨化春泥, 如曉風拂楊柳,如雙燕向南歸。
一隻鷓鴣停在了屋簷上,黑晶石般的眼睛轉了轉, 還看見一個身材修長, 容顏柔美的黃衫女子在音律下翩翩起舞,煞是好看。
魏嫂手捧著一封家書站在屋簷下,目光中正平和的看著她的小姐,少爺, 以及小小姐, 品味著浮生悠閑。
一曲終了, 彈七弦琴的李斐身心舒暢,左手提起一把紅寶石釉壺,左手翻過三隻杯子, 斟滿了三杯桂花釀, 舉起一杯就唇, 一飲而盡, 神情愜意。
著黃衫的林禾將水袖一折, 順走了一杯, 臥與美人榻上。
李月放下琵琶,魏嫂輕聲走近,遞上家書。
是樂氏寫於六月,通過驛站,傳遞了四個月才到達京城的書信,信中記敘了一些瑣碎的家事,有喜有憂,中間一個字寫得分外凝滯,然後徐徐說道,李老太太的眼睛這一年越發不好了,給李老太太治療眼疾的大夫說,老太太或許是年底,或許是明年初,會徹底失明。
樂氏又道,老太太心明,並不以為憂,隻是她揣摩老太太的心意,在失明之前,還是想看一看未見過麵的女婿和孫子。不過樂氏也說了,如今各人有各人的家業,孩子還小,不需要刻意南歸,但求一張惟妙惟肖的畫像,以慰心願。
李月閱過,李斐接了家書,坐在了美人榻旁邊的小杌子上,和林禾挨著頭一起看信,看到李老太太小心掩飾的思念,李斐輕蹙起了眉頭,深感有愧。
李月已經三年不歸家,若非她嫁了趙彥恆,李老太太也不至於小小的心願都要遮掩。
林禾一指撫平了李斐的眉心,淺淺一歎,道:“老太太老了,早晚有那麽一天的。”
老太太的眼睛早十幾年前就得了翳,當時的大夫還說老太太五六年就會看不見,如今過了十一二年,已經是子孫們盡心嗬護的結果,至於沒見過麵的女婿和孫子,老太太其實不是在意陳介祺和李邈,而是在失去光明之前不放心自己情路坎坷的女兒。
如今老太太還不知道陳介祺的真實身份,就已經夠不放心的了,小了八歲,安南王室後裔,落草為寇,這樣的一個人又怎麽可能永遠留在李家,做個贅婿!
李老太太是最尋常不過的老太太,她看重的不是如火如荼的情愛,而是年複一年,日複一日的悠悠歲月,一個貼心貼意的丈夫,一群孝順上進的兒孫,這才是一個女人的幸福。
隻是她的女兒,她的孫女,她們的幸福好像注定了,離她的期望越來越不同。
李月又懷抱了琵琶,玉容沉靜如水,對魏嫂道:“去尋一位善工人物的畫師吧。”
語罷,青蔥十指撥動,音聲宛如點滴雨珠落上樹葉,一片凋零。
午後,陳介祺是知道他要入畫了,好生打扮了一番,以玉冠束發,眉若刀裁,眼若朗星,抱了穿著蝠紋大紅衣的李邈坐在李月身邊,道:“我頗認得幾個好大夫,已經著人去請了,必請過去。”
給老太太調理身體的大夫是黔國公府供奉的大夫,其醫術在西南已經數一數二,所以老太太的眼睛已是到了藥石罔效的地步,不過李月沒有拒絕陳介祺的心意,道:“我也不說多謝了。”
陳介祺一手抱著胖兒子,一手握住李月的柔荑,笑容俊朗,道:“是我應當應分的。”
魏嫂引了一位年輕的畫師入內,此人雖是年輕,已經是翰林院畫待詔,這就好比太醫院的禦醫,其技藝自然已經純熟,尋常百姓都是請不起的,當然了,不用說女兒女婿,李月也是京都赫赫有名的人物兒,絕不是什麽尋常百姓。
畫師在庭院中擺了畫架,李月穿了一件淡藍色蘭草長裙,身披同色的水薄煙紗,低頭耐心的哄著李邈乖乖坐好,肌膚細膩如玉,氣質親和溫婉,充斥了人間煙火氣。陳介祺自知太過年輕,特意挑了一件玄色圓領長袍站在李月身後,微微折腰,把正臉麵對著前方,同時也給了妻兒一個環抱的姿勢。
小孩子屁股長角,一向是坐不住的,畫師抓緊著先把孩子的臉部特寫畫了,李邈在李月的膝上扭啊扭,拍拍手,身子向前傾奶聲奶起的叫:“姐姐,姐姐!”
李斐住了些日子,到底是有所收獲的,李邈終於是會叫姐姐了,而且整天姐姐,姐姐的不離嘴。李斐含笑著依言走過去,進入了畫師的視線,那位畫師一愣,此乃舊相識,千裏迢迢來京城學畫的曾波臣是也。
作畫繼續,要畫三個人的全身像,且要把人物畫得神形具備,秋毫畢現,不是一時半刻可以畫成了,曾波臣更多的是觀察布局,領會畫中人物夫妻恩愛,母子慈愛的情態。
陳介祺是個氣質出眾的人,他的身上,早褪去了偽裝成山匪的痞氣,也蛻去了俊臉書生的稚氣,而展現出了自幼身居佛寺的謙和與王族血統的高貴,他十分鄭重的對曾波臣道:“請你竭盡全力,我希望這是一幅可以傳世的畫作。”
曾波臣頷首,畫筆不輟。
李月微微側頭,看到陳介祺俊逸的側顏,李月想她也不是靠著男人存活於世間,所以在男女情|事上,她沒有自守,甚至可以說,她是過得恣意了,但是朱欽之後,也隻有陳介祺,讓她想和他生一個孩子,而且還很順利的懷上了,生下了一個兒子。
李斐站在外圍,看到了母親的目光中,有一種掩不住柔和的溫情。
李斐的手上,還抱著敦實的李邈,這不是一個女兒,這是一個兒子,是可以繼承家業,乃至可以繼承王位的兒子。
想象到朱妙華那種,可以說是自私自利的女人,為了兒子的前程,哪怕是忍受了母子分離之苦,也把兒子留給了範家,李斐就可以感覺到,她的這個弟弟,會成為她的一個威脅。
是夜,李月和李斐擁被而眠。
和壽春公主說過的話自然是對景王的諷刺,李斐之所以不迴襄王府,理由再簡單不過,她就是想在娘家小住而已。隻是這樣的人之常情,對於出嫁女來說,總是顯得不合規矩,何況她貴為襄王妃,在這種事情上就更加沒有自由了。但是李斐也顧及不了這麽多了,她和趙彥恆,有一輩子的時間相守,她和母親,是見一次少一次了。
“怎地還不睡?”李月枕臂,也是全無睡意。
李斐側著身,睜著眼,雙眸一動不動,待到眼睛酸澀了,才眨了眨道:“這幾年,兄弟姐妹們各自成家,親人成為了親戚,走動得少了,也與我生分了。”
李月淺笑道:“枝芽伸了出去,大家有了小家,這也是難免的,存乎一心即可。”
李斐並沒有得到安慰,道:“就算是母親,也和我生分了。”
李月垮了笑容,在被子底下握住了女兒柔軟的掌心,道:“你長大了。”
“是因為我嫁了趙彥恆,嫁入皇族的緣故。”李斐和李月錯開了視線,傷感的說道:“所以有好多事情,沒人告訴我,也不願意讓我摻和。過去的事情就不提了,就說現在你們籌謀著給祖父和三伯平反的事,明明是我應該盡心盡力的事,因為身在皇族,身為王妃,就沒有了立場。”
“想當年,魏國公被太|祖皇帝賜死,魏國公的兩個女兒先後做了王妃,前者是國事,後者是家事,國事家事不能混為一談,所以你不必有所自責。”李月低頭凝視李斐的眼睛道。
“魏國公的兩個女兒,也僅僅是王妃就做到頭了。”李斐知道趙彥恆要當上皇帝,還有一道坎,而她就是那一道坎。念及此,李斐頗有些焦慮的做起來,道:“便是不提及先人,此事也是涉及了……彥恆與我的身家性命!”
李月挑眉往上望道:“你站著的位置,你不言不語,有人也能領會出千言萬語。”
二十年前,當朝首輔李泰卷入太子謀逆案而被賜死。試問李泰當時已經位列首輔五載,位極人臣,協助太子謀反能有什麽好處?所以明麵上是那麽一件案子,實際上,絕不是那麽簡單。
“好,莫談國事,隻論家事。”李斐低頭,眼中含淚道:“此事之後,母親會和陳叔離開嗎?”
李月望著窗外空寂的夜幕,說出了她的悲憤:“位極人臣,權傾天下,也會有家破人亡的一日,蓋因為率土之濱莫非王土,率土之臣莫非王臣……”
拋開離家的感傷,李月並沒有留戀這片王土,甚至可以說是受夠了做這片王土上的王臣。而和陳介祺去了阿瑜陀耶,國小也是國,一個完全獨立的王國,李月會成為阿瑜陀耶的王後。
不論男女私情,這也是李月的野心。
何況,還有李邈。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當初的李斐,是李月被迫,甚至是狼狽的離開,她沒有辦法迴頭,隻能帶著李斐遠避南疆,而現在,選擇權掌握在她的手裏,她可以選擇給兒子一個更好的未來,所以,待這一切塵埃落定,她會和陳介祺,前往阿瑜陀耶。
當然,這一個理由,就不好對女兒說了。
不說李斐也懂得,眼淚輕悄悄的從她的臉上劃過,她盡量的表現出了接受,道:“母親,也給我留一幅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