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妃,荊王妃,衛王妃,荊王妃,襄王妃。皇家的兒媳婦們,是第一次聚首在一起。
吳王妃長得纖細而瘦弱,她出自邯鄲邵氏,其祖父官至右都禦史,才達成了嫡長孫女和皇次子的婚約。不過邵氏一族乃至吳王府,就如同吳王妃的容顏一樣,已然是羸弱衰敗,內裏的風光早就不在了。
皇後安席就坐,瞧著弱不禁風的吳王妃還佇立在那裏,正要接過宮女手中的筷子布菜。
吳王妃淺笑道:“母後,兒媳有十餘年未曾伺候過您,今日就讓我盡一盡孝心吧。”
皇後是不在意這樣的禮節,示意吳王妃入席,道:“我這宮裏也不興外頭大戶人家的規矩,你雖有孝心,我也無須讓五個媳婦伺候著。”
吳王妃為長,她要站著立規矩,其他四位王妃都坐不下來了。
吳王妃向四位弟媳婦欠笑了一圈,施施然落坐。
荊王妃稟性怯弱溫馴,隻知奉承好了荊王殿下,在建昌的荊王府就是擺設一般的麵團人,俱由荊王擺布。現在身處妯娌之間,就像鋸了嘴的悶葫蘆,說站就站,說坐就坐,因著樣貌秀麗非常,混像個木頭美人兒。
孫玉燕顯然是樂意周旋在這樣的場合,這樣公平的召喚,似乎令她忘卻了她嫁的是一個傻子,一個幾等於軟禁的王爺。身在富麗堂皇的坤寧宮正殿,孫玉燕是偷得浮生半日閑,舉起了酒杯愉悅的說道:“二嫂,三嫂,先吃我一杯酒。兩位嫂嫂真是樂不思蜀,得有十年沒有入京了吧。”
可不是如此,若非指名道姓的傳召,吳王妃和荊王妃都不想上京來,而沒有封地的衛王妃,當然是羨慕吳王妃,荊王妃在封地的自在。
“迴迴我都想來,隻是這副身子骨不爭氣,得蒙王爺不棄。”說著吳王妃應景的幹咳了兩聲。久病之妻不下堂,吳王夫婦是有恩愛之名的。
荊王妃就嗬嗬的笑了笑,不置可否。
接著方佩儀敬兩位嫂嫂,李斐敬兩位嫂嫂。皇後慢騰騰的道:“慢慢吃,先說會兒話吧。這迴非得把你們招上來,是有好幾件事要和你們說。”
吳王妃和荊王妃目向著皇後,皆是有點忐忑的。
丈夫在前頭殺人放火,這兩位就算不是呐喊助威,也沒有做到勸誡之責。正所謂妻賢夫禍少。丈夫闖了禍事,也是為妻者不賢德的緣故。尤其是吳王府,吳王前腳離開封地,皇上就把吳王召集的方士鎖拿了,吳王妃坐鎮王府,也是擔著幹係的。
皇後倒不是要訓斥兩位王妃的,先和吳王妃道:“永安已經十五了,你們可有為她挑選相宜的郡馬?”
吳王妃鬆了一口氣,笑道:“王爺冷眼選了一兩年,親親的閨女給了哪家都舍不得。”
皇後恍若未聞,和緩的說道:“挑個好人家吧,挑個知冷知熱的丈夫。陛下頭一個孫輩,起頭的婚嫁,要開個好頭。”
吳王妃稱是,恭敬的領會了。
皇後轉移到了荊王妃身上,想想皇上說的那話兒,在座的五位王妃也算是多災多難的,就感慨道:“龍生九子,到了孫子這一輩,卻還沒有開枝散葉起來。不過王爺們都還年輕,往後誰知道呢。”
吳王妃想起養到十歲出頭還夭折的兒子,差點落下了眼淚。荊王妃是木木的。李斐必須要有愧色。已經有子傍身的孫玉燕和方佩儀就從容了許多,孫玉燕還笑道:“本想說再過幾日,由長史稟告好消息的。府裏的侍妾石氏,已經懷有身孕了,一月有餘,才摸出脈來。”
是阿芳懷了衛王的子嗣。
李斐輕輕的放下碗筷。阿芳去了衛王府之後,她就由著趙彥恆和壽春公主扶植去了。她隻是王妃,許多事情一動不如一靜,皇家的兒媳婦還是少出風頭的好。再說了,縣官不如縣管,方佩儀還是拿著金印寶冊的衛王妃。
吳王妃等紛紛舉杯,祝賀方佩儀添子。
好像姬妾有子真是一件大喜事似了,不用自己辛苦的懷胎十月,痛苦的臨盆生產,就白撿一個孩子。
皇後得了這樣的好消息還是要表示一下的。當即讚了方佩儀賢德,賞了她一套紅寶石頭麵,又著人去封賞石氏,讓她好好養胎,誕育一個健康的皇嗣。
把皇上吩咐的事繼續下去,皇後開誠布公的說道:“前些天老三說想過繼兒子。這事兒陛下細細思量過了,說這事倒也可行,隻是如今不行,如今他們兄弟幾個都還年輕著,誰也不能勻出一個兒子給老三不是。等將來吧,等將來子嗣綿延,等將來荊王府實在無所出,再過繼老三一個皇子。”
皇子!
在場的王妃都驚著了,皇上連太子都沒有確立,就把後頭繼承者的兒子都安排好了,幼子出繼荊王!
荊王妃是喜極而泣了。荊王無子,那麽荊王去世之後,無子國除。若荊王妃死在荊王前頭倒也罷了,若荊王妃還健在,無夫無子無封地的王妃,多麽尷尬的人。
“三弟妹,真是恭喜你了!”
吳王妃朝荊王妃點頭含笑,和先前的衛王妃一比,這聲恭喜就說得實誠多了。
孫玉燕大膽的目向方佩儀和李斐,將來的皇子,無非是這二人膝下所出。而這二人縱然內心驚濤拍岸,麵子上也得莞爾一笑,因為太子都沒有定呢,誰知道,誰有資格把子嗣出繼給荊王。
第三件事,皇上更改了先前定下的藩王世係派字,就是重新為子孫後輩製定了取名命字的原則和方法。五個封王的兒子,和宮裏的八皇子和九九皇子,依次是振舉希兼達,剛毅循超卓,崇禮原谘訪,邁倫敷惠潤,啟齡蒙頌體,應疇頒胄選,若依純一行。
按著這樣的順序,吳王妃已經夭折的兒子,更名為趙振泳。孫玉燕所生的兒子,取名為趙崇鴻。方佩儀所生的兒子,取名為趙邁淜。
有兒子的王妃都遙謝父皇賜名。
一時飯畢,能公開來說的話都說完了,皇後笑語向孫玉燕等三人,道:“你們今兒就迴吧。我是有十來年沒有和老二老三媳婦說說話了,確實存了幾句私房話。”
兒子取了名字,上了宗譜。孫玉燕心懸的大石落地,笑起來舒心暢快,道:“兩位嫂嫂可得給我下帖子,我在衛王府恭候呢。或者兩位嫂嫂蒞臨,我掃榻以待。”
“一定……”吳王妃輕聲的應道。再看著皇後心慌得很,這會兒留下來總沒有好事了。
“一定!”荊王妃爽快的應道,子嗣大事已經解決,其他都是小節。
就在孫玉燕等三人退出正殿的時候,有內監火燒眉毛似的往皇後跟前迴話。
李斐垂下眼簾,依然從容的退出來。
“能有什麽事呢?”孫玉燕也就是隨口一說,睇向李斐道:“七弟妹,石氏已經懷孕了。你什麽時候抽個空兒也見見。你是舊主,你去看看,我這個新主子這兩年可沒有虧待過她。”
誠邀王妃去探望一個姬妾。這話怎麽聽都有冷嘲熱諷之嫌,可是孫玉燕偏偏說得真切,因為石氏阿芳有襄王府護著,是她動彈不得的姬妾。
李斐溫和的說道:“我明天就去看看。”
孫玉燕嘲諷完了,自己反而堵得慌,加快了腳步獨自離去。
方佩儀落在最後,衛王妃侍妾石氏的出處,她也是知道得一清二楚,她在李斐的身後緩緩的感慨道:“五嫂也真是的,朝你使性子算怎麽迴事。她要真有氣性,逮不到七弟,朝壽春鬧一鬧也行。”
李斐一笑置之,道:“我是不去理她的。”
方佩儀嗟歎道:“細想想,就由她使使性子吧。她也隻能使使性子而已。”
緩緩走至東華門,李斐和方佩儀彼此莞爾告別,登上王車,趙彥恆還在宮裏,就無須再東華門等他了。
馬車行了半程,幽露遞上來今日的宮門抄。頭一件事,就讓李斐的唿吸一滯。
幽露看出了李斐的異色,湊上前道:“怎麽了……”
幽露也是識字的,一封訃告就映入了眼簾,是黔國公病歿了,或者說是,夭折了。因為雄踞在西南的黔國公府,其身負黔國公爵位的郭紹謙,還是一個孩子。
郭紹謙元祐十九年出生,虛兩歲就繼承了公爵,不滿十歲病歿了。
“去宣國公府。”李斐唿吸了數息,冷靜下來道。
宮門抄一傳十,十傳百,在外頭早就傳揚開來,在坤寧宮領宴的李斐,消息算是滯後了。朱妙華早兩刻鍾到達宣國公府,正在和朱欽說這件事情。
“姐姐來了。”朱妙華笑臉相迎,說出口的話卻是刻薄,道:“我聽聞郭家大表嫂得罪過姐姐,不知道是怎麽得罪了姐姐?”
郭紹謙的母親陳太夫人,李斐好久沒想起這個人了。既然朱妙華迫不及待的提起來,李斐也不會避之不談,淡淡的說道:“當年襄王殿下鍾情於我,大表嫂卻不想我嫁入皇家而顯貴,因此想在襄王殿下離開昆明之後虜截我。”
嫁入皇家的女子,名聲必須像一張純潔的白紙。陳太夫人之計不可謂不毒,就是下手太慢了點。
朱妙華要的就是李斐親口承認和陳太夫人的過節,那麽她就可以淒然的指摘道:“現在大表哥的嫡子死絕,黔國公的爵位,要落在二表哥身上了吧。”
襄王府和‘二表哥’郭坤交好!
吳王妃長得纖細而瘦弱,她出自邯鄲邵氏,其祖父官至右都禦史,才達成了嫡長孫女和皇次子的婚約。不過邵氏一族乃至吳王府,就如同吳王妃的容顏一樣,已然是羸弱衰敗,內裏的風光早就不在了。
皇後安席就坐,瞧著弱不禁風的吳王妃還佇立在那裏,正要接過宮女手中的筷子布菜。
吳王妃淺笑道:“母後,兒媳有十餘年未曾伺候過您,今日就讓我盡一盡孝心吧。”
皇後是不在意這樣的禮節,示意吳王妃入席,道:“我這宮裏也不興外頭大戶人家的規矩,你雖有孝心,我也無須讓五個媳婦伺候著。”
吳王妃為長,她要站著立規矩,其他四位王妃都坐不下來了。
吳王妃向四位弟媳婦欠笑了一圈,施施然落坐。
荊王妃稟性怯弱溫馴,隻知奉承好了荊王殿下,在建昌的荊王府就是擺設一般的麵團人,俱由荊王擺布。現在身處妯娌之間,就像鋸了嘴的悶葫蘆,說站就站,說坐就坐,因著樣貌秀麗非常,混像個木頭美人兒。
孫玉燕顯然是樂意周旋在這樣的場合,這樣公平的召喚,似乎令她忘卻了她嫁的是一個傻子,一個幾等於軟禁的王爺。身在富麗堂皇的坤寧宮正殿,孫玉燕是偷得浮生半日閑,舉起了酒杯愉悅的說道:“二嫂,三嫂,先吃我一杯酒。兩位嫂嫂真是樂不思蜀,得有十年沒有入京了吧。”
可不是如此,若非指名道姓的傳召,吳王妃和荊王妃都不想上京來,而沒有封地的衛王妃,當然是羨慕吳王妃,荊王妃在封地的自在。
“迴迴我都想來,隻是這副身子骨不爭氣,得蒙王爺不棄。”說著吳王妃應景的幹咳了兩聲。久病之妻不下堂,吳王夫婦是有恩愛之名的。
荊王妃就嗬嗬的笑了笑,不置可否。
接著方佩儀敬兩位嫂嫂,李斐敬兩位嫂嫂。皇後慢騰騰的道:“慢慢吃,先說會兒話吧。這迴非得把你們招上來,是有好幾件事要和你們說。”
吳王妃和荊王妃目向著皇後,皆是有點忐忑的。
丈夫在前頭殺人放火,這兩位就算不是呐喊助威,也沒有做到勸誡之責。正所謂妻賢夫禍少。丈夫闖了禍事,也是為妻者不賢德的緣故。尤其是吳王府,吳王前腳離開封地,皇上就把吳王召集的方士鎖拿了,吳王妃坐鎮王府,也是擔著幹係的。
皇後倒不是要訓斥兩位王妃的,先和吳王妃道:“永安已經十五了,你們可有為她挑選相宜的郡馬?”
吳王妃鬆了一口氣,笑道:“王爺冷眼選了一兩年,親親的閨女給了哪家都舍不得。”
皇後恍若未聞,和緩的說道:“挑個好人家吧,挑個知冷知熱的丈夫。陛下頭一個孫輩,起頭的婚嫁,要開個好頭。”
吳王妃稱是,恭敬的領會了。
皇後轉移到了荊王妃身上,想想皇上說的那話兒,在座的五位王妃也算是多災多難的,就感慨道:“龍生九子,到了孫子這一輩,卻還沒有開枝散葉起來。不過王爺們都還年輕,往後誰知道呢。”
吳王妃想起養到十歲出頭還夭折的兒子,差點落下了眼淚。荊王妃是木木的。李斐必須要有愧色。已經有子傍身的孫玉燕和方佩儀就從容了許多,孫玉燕還笑道:“本想說再過幾日,由長史稟告好消息的。府裏的侍妾石氏,已經懷有身孕了,一月有餘,才摸出脈來。”
是阿芳懷了衛王的子嗣。
李斐輕輕的放下碗筷。阿芳去了衛王府之後,她就由著趙彥恆和壽春公主扶植去了。她隻是王妃,許多事情一動不如一靜,皇家的兒媳婦還是少出風頭的好。再說了,縣官不如縣管,方佩儀還是拿著金印寶冊的衛王妃。
吳王妃等紛紛舉杯,祝賀方佩儀添子。
好像姬妾有子真是一件大喜事似了,不用自己辛苦的懷胎十月,痛苦的臨盆生產,就白撿一個孩子。
皇後得了這樣的好消息還是要表示一下的。當即讚了方佩儀賢德,賞了她一套紅寶石頭麵,又著人去封賞石氏,讓她好好養胎,誕育一個健康的皇嗣。
把皇上吩咐的事繼續下去,皇後開誠布公的說道:“前些天老三說想過繼兒子。這事兒陛下細細思量過了,說這事倒也可行,隻是如今不行,如今他們兄弟幾個都還年輕著,誰也不能勻出一個兒子給老三不是。等將來吧,等將來子嗣綿延,等將來荊王府實在無所出,再過繼老三一個皇子。”
皇子!
在場的王妃都驚著了,皇上連太子都沒有確立,就把後頭繼承者的兒子都安排好了,幼子出繼荊王!
荊王妃是喜極而泣了。荊王無子,那麽荊王去世之後,無子國除。若荊王妃死在荊王前頭倒也罷了,若荊王妃還健在,無夫無子無封地的王妃,多麽尷尬的人。
“三弟妹,真是恭喜你了!”
吳王妃朝荊王妃點頭含笑,和先前的衛王妃一比,這聲恭喜就說得實誠多了。
孫玉燕大膽的目向方佩儀和李斐,將來的皇子,無非是這二人膝下所出。而這二人縱然內心驚濤拍岸,麵子上也得莞爾一笑,因為太子都沒有定呢,誰知道,誰有資格把子嗣出繼給荊王。
第三件事,皇上更改了先前定下的藩王世係派字,就是重新為子孫後輩製定了取名命字的原則和方法。五個封王的兒子,和宮裏的八皇子和九九皇子,依次是振舉希兼達,剛毅循超卓,崇禮原谘訪,邁倫敷惠潤,啟齡蒙頌體,應疇頒胄選,若依純一行。
按著這樣的順序,吳王妃已經夭折的兒子,更名為趙振泳。孫玉燕所生的兒子,取名為趙崇鴻。方佩儀所生的兒子,取名為趙邁淜。
有兒子的王妃都遙謝父皇賜名。
一時飯畢,能公開來說的話都說完了,皇後笑語向孫玉燕等三人,道:“你們今兒就迴吧。我是有十來年沒有和老二老三媳婦說說話了,確實存了幾句私房話。”
兒子取了名字,上了宗譜。孫玉燕心懸的大石落地,笑起來舒心暢快,道:“兩位嫂嫂可得給我下帖子,我在衛王府恭候呢。或者兩位嫂嫂蒞臨,我掃榻以待。”
“一定……”吳王妃輕聲的應道。再看著皇後心慌得很,這會兒留下來總沒有好事了。
“一定!”荊王妃爽快的應道,子嗣大事已經解決,其他都是小節。
就在孫玉燕等三人退出正殿的時候,有內監火燒眉毛似的往皇後跟前迴話。
李斐垂下眼簾,依然從容的退出來。
“能有什麽事呢?”孫玉燕也就是隨口一說,睇向李斐道:“七弟妹,石氏已經懷孕了。你什麽時候抽個空兒也見見。你是舊主,你去看看,我這個新主子這兩年可沒有虧待過她。”
誠邀王妃去探望一個姬妾。這話怎麽聽都有冷嘲熱諷之嫌,可是孫玉燕偏偏說得真切,因為石氏阿芳有襄王府護著,是她動彈不得的姬妾。
李斐溫和的說道:“我明天就去看看。”
孫玉燕嘲諷完了,自己反而堵得慌,加快了腳步獨自離去。
方佩儀落在最後,衛王妃侍妾石氏的出處,她也是知道得一清二楚,她在李斐的身後緩緩的感慨道:“五嫂也真是的,朝你使性子算怎麽迴事。她要真有氣性,逮不到七弟,朝壽春鬧一鬧也行。”
李斐一笑置之,道:“我是不去理她的。”
方佩儀嗟歎道:“細想想,就由她使使性子吧。她也隻能使使性子而已。”
緩緩走至東華門,李斐和方佩儀彼此莞爾告別,登上王車,趙彥恆還在宮裏,就無須再東華門等他了。
馬車行了半程,幽露遞上來今日的宮門抄。頭一件事,就讓李斐的唿吸一滯。
幽露看出了李斐的異色,湊上前道:“怎麽了……”
幽露也是識字的,一封訃告就映入了眼簾,是黔國公病歿了,或者說是,夭折了。因為雄踞在西南的黔國公府,其身負黔國公爵位的郭紹謙,還是一個孩子。
郭紹謙元祐十九年出生,虛兩歲就繼承了公爵,不滿十歲病歿了。
“去宣國公府。”李斐唿吸了數息,冷靜下來道。
宮門抄一傳十,十傳百,在外頭早就傳揚開來,在坤寧宮領宴的李斐,消息算是滯後了。朱妙華早兩刻鍾到達宣國公府,正在和朱欽說這件事情。
“姐姐來了。”朱妙華笑臉相迎,說出口的話卻是刻薄,道:“我聽聞郭家大表嫂得罪過姐姐,不知道是怎麽得罪了姐姐?”
郭紹謙的母親陳太夫人,李斐好久沒想起這個人了。既然朱妙華迫不及待的提起來,李斐也不會避之不談,淡淡的說道:“當年襄王殿下鍾情於我,大表嫂卻不想我嫁入皇家而顯貴,因此想在襄王殿下離開昆明之後虜截我。”
嫁入皇家的女子,名聲必須像一張純潔的白紙。陳太夫人之計不可謂不毒,就是下手太慢了點。
朱妙華要的就是李斐親口承認和陳太夫人的過節,那麽她就可以淒然的指摘道:“現在大表哥的嫡子死絕,黔國公的爵位,要落在二表哥身上了吧。”
襄王府和‘二表哥’郭坤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