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生充滿試煉,大致不是常人可忍;人雖不知我的苦艱,我卻知道自己堅韌;我想我是丟棄自己,但我不忘自己經曆。
---------------------------------------------------------------------------------------------------------------------------------------------------------------------
252、
此時,郭蘭平的母親正在鍋邊彎著腰,吹著騰騰的熱氣,用筷子夾肉。一看孩子們迴來了,立馬就用長勺子從鍋裏往外扒排骨,一塊一塊的扒了出來。每塊排骨上的肉很多,又軟又香,一咬就是滿滿的一嘴,真解氣!就這樣,郭蘭平和姐姐們一氣吃了個肉飽!他們多想天天過這樣的日子啊!也從今天開始,他們每頓飯都能吃到幾片肉了。
年真的要來了。二踢腳已零零星星的在山間迴響。是那麽清脆,那麽響亮,又是那麽悅耳,令人心情舒暢。為即將到來的春節增添了喜慶氣氛。二十九日,郭懷義夫婦的勞動節奏依然是那麽緊張。郭蘭平的母親圍著圍腰,一會兒在屋裏忙碌,一會兒又匆匆趕往廚房,一會兒蹬梯上房,一會兒又健步如飛端著盆子走出大門。在她眼裏好像有永遠做不完的活兒。
郭懷義也一樣,一大早就起來,把菜刀磨的磳明瓦亮,把肉墩洗了又洗,刮了又刮,他要把一年來肉墩上淤積的灰塵和汙垢徹底清除。郭蘭平知道,父親要剁羊肉了。父親剁的很認真,很細致,刀剁肉墩,聲聲悅耳。邊剁邊加熱氣騰騰的花椒水。一會兒沒看,父親就剁好了一塊。羊肉被剁的軟軟的、細細的、粘糊糊的。就這樣剁完了羊肉剁白菜,直剁一個上午。請不要見笑,那時人們受屈,吃的都多,尤其是好飯,更要多準備些。更何況是小年晚上和大年初一早晨兩頓飯,並且是一個八口人的大家庭。
隔壁郭懷銀叔叔家的孩子們比郭蘭平他們吃的還多,所以平時分同樣多的糧食,郭懷義家比郭懷銀家的飯食好。明天就要過年了,孩子們已無心到山上鋤草了。他們開始幫大人拾掇家務,裏裏外外打掃衛生,一個個灰頭土臉,忙的不亦樂乎。
三十,小年到了。郭懷義一大早起來和麵,郭蘭平的母親準備早飯。之後,郭懷義夫婦和郭蘭平的兩個姐姐包餃子,郭懷義把張寅請到家來一起過年。張寅和郭蘭平清理衛生或者找些零碎活幹。隔壁郭爺爺看到孩子們瞎忙活,就說:
“幹活,無論在地裏還是在家,靠的是眼力,而不是指派。”說著,他開始做示範給他們看,給張寅和郭蘭平留下了終身難忘的印象。這句話對郭蘭平影響很大,以後每次幹活、學習或者在工作當中,郭蘭平常常想起這句話,並在這句話的指導下,有意識的去找活幹。因此,常常受到人們的好評。後來,郭蘭平也當上了教師,他在指導孩子們幹活時,也常說這句話。總之,他們那時就是靠眼力自己找活兒做的,誰也不閑著,眼裏都有活兒,都是匆匆忙忙的,一個個精神煥,笑容滿麵,笑口常開,真是熱情高漲,喜氣盈門啊!很好的配合了父母的勞動,減輕了父母的沉重負擔,全家人齊心協力,共創美好家園。
快到中午了,大年初一的餃子已經包完。三大牌牌兒,每張牌牌兒就像大鍋牌那麽大,並把這三牌牌兒餃子放在屋內懸空的木板上,貓和老鼠休想夠著!再細看餃子,全是白的,不大不小的,就像天邊彎彎的月亮,小巧玲瓏,非常美麗。是白麵和羊肉餡的味道,令我們垂涎欲滴。
午飯現成,燙些腥菜,捂熱饅頭包子和紅棗年糕等。下午,郭蘭英姐們和母親繼續包晚上的餃子,一半白的一半黑的。黑的是山藥麵和蕎麵。郭懷義則帶著孩子們張貼春聯和祖宗、天地等靈位的壁紙。春聯是郭懷義讓張寅寫的: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春聯一貼,壁紙一粘,紅字黑字,神采奕奕。平添十二分喜氣和年味,令人耳目一新。隔壁的郭懷銀看到張寅寫的春聯,很是羨慕,後悔自己沒有買些紅紙。最後,張寅和郭蘭平又把裏裏外外徹底清理一遍,幹幹淨淨,歡天喜地的迎接新春。
夜幕降臨了。一道美麗的風景呈現在人們麵前:屋裏不但點著煤油燈,而且每個屋裏還點著比煤油燈更亮的大蠟燭,屋裏屋外,星光閃爍,顯得格外明亮,格外柔和美麗,真是滿院生輝!人們完全陶醉在新春的快樂之中。
煮餃子也是一個亮點。添多半大鍋水。郭蘭平的母親咚噠咚噠的拉著風匣,胳膊粗的幹柴在灶裏熊熊燃燒。房頂的煙囪裏噴著火舌。灶內的火也從灶口噴出一尺來高,好像倒掛的火苗瀑布,唿唿作響。郭蘭平的母親常說:“燒開一鍋水,點煙的功夫。”的確如此啊!鍋開之後,鍋內如大海的波濤翻騰著,騰騰熱氣直衝屋頂。然後大家一起動手,往鍋裏煮的煮,從屋裏往外端的端,幾乎一次就煮兩三牌牌兒,轉眼就開了。一鍋元寶在驚濤中出沒。煮餃子的效果相當好,一個破的都沒有。許多年過去了,這樣的大火煮的大鍋餃子,郭蘭平幾乎再沒吃過。
今晚的餃子黑白各半。餃子煮好後,郭蘭平的母親先撈一碗純白餃子遞給郭蘭平說:
“把這碗端給祖宗。”
郭蘭平端著餃子恭恭敬敬的來到祖宗的靈位前說:“祖宗,吃餃子吧,過年哩,多吃點,這碗不夠就到鍋裏去盛。”然後,郭蘭平母親才給大家一一去盛。她的勺子好像長著眼,給孩子們盛的時候,白餃子多一些。給張寅盛的全是白的,而她和郭懷義的碗裏,黑餃子多一些。以後誰盛誰的。說實話,郭蘭平不想吃黑的,光想撈一碗白的,但他卻沒有,張寅、郭蘭英和郭蘭香也都沒有。他們都很自覺,互相謙讓著,誰也不忍心光吃白餃子。就這樣,孩子們們吃的飽飽的。他們感覺好像生活在天堂,過著神仙般的幸福生活。
之後,郭懷義夫婦拾掇,張寅和孩子們則點著香或者煙開始放鞭炮,一會兒在院裏,一會兒又跑到門外,心情之好自不必說。當時炮少,舍不得一掛一掛的放,而是一個一個的放,每個小炮的聲音都要聽的真真的,每個炮響之後炸開的火花都要看的清清的。他們抓住一點一滴的美去享受人間多彩生活。一會兒,郭懷義來了,要放二踢腳了。郭懷義告誡孩子們要注意安全,並示範給他們點炮方法。“嘣—叭”他們仰視著二踢腳在夜空打響,梨花點點,響聲清脆,令人心潮澎湃,激動不已。
-----------------------------------------------------------------------------------------------------------------------------------------------------------------------
環山笑容正在招我安歇,我漸脫離累贅;我的捆綁好像都在溶解,我歸,我要即歸。
---------------------------------------------------------------------------------------------------------------------------------------------------------------------
252、
此時,郭蘭平的母親正在鍋邊彎著腰,吹著騰騰的熱氣,用筷子夾肉。一看孩子們迴來了,立馬就用長勺子從鍋裏往外扒排骨,一塊一塊的扒了出來。每塊排骨上的肉很多,又軟又香,一咬就是滿滿的一嘴,真解氣!就這樣,郭蘭平和姐姐們一氣吃了個肉飽!他們多想天天過這樣的日子啊!也從今天開始,他們每頓飯都能吃到幾片肉了。
年真的要來了。二踢腳已零零星星的在山間迴響。是那麽清脆,那麽響亮,又是那麽悅耳,令人心情舒暢。為即將到來的春節增添了喜慶氣氛。二十九日,郭懷義夫婦的勞動節奏依然是那麽緊張。郭蘭平的母親圍著圍腰,一會兒在屋裏忙碌,一會兒又匆匆趕往廚房,一會兒蹬梯上房,一會兒又健步如飛端著盆子走出大門。在她眼裏好像有永遠做不完的活兒。
郭懷義也一樣,一大早就起來,把菜刀磨的磳明瓦亮,把肉墩洗了又洗,刮了又刮,他要把一年來肉墩上淤積的灰塵和汙垢徹底清除。郭蘭平知道,父親要剁羊肉了。父親剁的很認真,很細致,刀剁肉墩,聲聲悅耳。邊剁邊加熱氣騰騰的花椒水。一會兒沒看,父親就剁好了一塊。羊肉被剁的軟軟的、細細的、粘糊糊的。就這樣剁完了羊肉剁白菜,直剁一個上午。請不要見笑,那時人們受屈,吃的都多,尤其是好飯,更要多準備些。更何況是小年晚上和大年初一早晨兩頓飯,並且是一個八口人的大家庭。
隔壁郭懷銀叔叔家的孩子們比郭蘭平他們吃的還多,所以平時分同樣多的糧食,郭懷義家比郭懷銀家的飯食好。明天就要過年了,孩子們已無心到山上鋤草了。他們開始幫大人拾掇家務,裏裏外外打掃衛生,一個個灰頭土臉,忙的不亦樂乎。
三十,小年到了。郭懷義一大早起來和麵,郭蘭平的母親準備早飯。之後,郭懷義夫婦和郭蘭平的兩個姐姐包餃子,郭懷義把張寅請到家來一起過年。張寅和郭蘭平清理衛生或者找些零碎活幹。隔壁郭爺爺看到孩子們瞎忙活,就說:
“幹活,無論在地裏還是在家,靠的是眼力,而不是指派。”說著,他開始做示範給他們看,給張寅和郭蘭平留下了終身難忘的印象。這句話對郭蘭平影響很大,以後每次幹活、學習或者在工作當中,郭蘭平常常想起這句話,並在這句話的指導下,有意識的去找活幹。因此,常常受到人們的好評。後來,郭蘭平也當上了教師,他在指導孩子們幹活時,也常說這句話。總之,他們那時就是靠眼力自己找活兒做的,誰也不閑著,眼裏都有活兒,都是匆匆忙忙的,一個個精神煥,笑容滿麵,笑口常開,真是熱情高漲,喜氣盈門啊!很好的配合了父母的勞動,減輕了父母的沉重負擔,全家人齊心協力,共創美好家園。
快到中午了,大年初一的餃子已經包完。三大牌牌兒,每張牌牌兒就像大鍋牌那麽大,並把這三牌牌兒餃子放在屋內懸空的木板上,貓和老鼠休想夠著!再細看餃子,全是白的,不大不小的,就像天邊彎彎的月亮,小巧玲瓏,非常美麗。是白麵和羊肉餡的味道,令我們垂涎欲滴。
午飯現成,燙些腥菜,捂熱饅頭包子和紅棗年糕等。下午,郭蘭英姐們和母親繼續包晚上的餃子,一半白的一半黑的。黑的是山藥麵和蕎麵。郭懷義則帶著孩子們張貼春聯和祖宗、天地等靈位的壁紙。春聯是郭懷義讓張寅寫的: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春聯一貼,壁紙一粘,紅字黑字,神采奕奕。平添十二分喜氣和年味,令人耳目一新。隔壁的郭懷銀看到張寅寫的春聯,很是羨慕,後悔自己沒有買些紅紙。最後,張寅和郭蘭平又把裏裏外外徹底清理一遍,幹幹淨淨,歡天喜地的迎接新春。
夜幕降臨了。一道美麗的風景呈現在人們麵前:屋裏不但點著煤油燈,而且每個屋裏還點著比煤油燈更亮的大蠟燭,屋裏屋外,星光閃爍,顯得格外明亮,格外柔和美麗,真是滿院生輝!人們完全陶醉在新春的快樂之中。
煮餃子也是一個亮點。添多半大鍋水。郭蘭平的母親咚噠咚噠的拉著風匣,胳膊粗的幹柴在灶裏熊熊燃燒。房頂的煙囪裏噴著火舌。灶內的火也從灶口噴出一尺來高,好像倒掛的火苗瀑布,唿唿作響。郭蘭平的母親常說:“燒開一鍋水,點煙的功夫。”的確如此啊!鍋開之後,鍋內如大海的波濤翻騰著,騰騰熱氣直衝屋頂。然後大家一起動手,往鍋裏煮的煮,從屋裏往外端的端,幾乎一次就煮兩三牌牌兒,轉眼就開了。一鍋元寶在驚濤中出沒。煮餃子的效果相當好,一個破的都沒有。許多年過去了,這樣的大火煮的大鍋餃子,郭蘭平幾乎再沒吃過。
今晚的餃子黑白各半。餃子煮好後,郭蘭平的母親先撈一碗純白餃子遞給郭蘭平說:
“把這碗端給祖宗。”
郭蘭平端著餃子恭恭敬敬的來到祖宗的靈位前說:“祖宗,吃餃子吧,過年哩,多吃點,這碗不夠就到鍋裏去盛。”然後,郭蘭平母親才給大家一一去盛。她的勺子好像長著眼,給孩子們盛的時候,白餃子多一些。給張寅盛的全是白的,而她和郭懷義的碗裏,黑餃子多一些。以後誰盛誰的。說實話,郭蘭平不想吃黑的,光想撈一碗白的,但他卻沒有,張寅、郭蘭英和郭蘭香也都沒有。他們都很自覺,互相謙讓著,誰也不忍心光吃白餃子。就這樣,孩子們們吃的飽飽的。他們感覺好像生活在天堂,過著神仙般的幸福生活。
之後,郭懷義夫婦拾掇,張寅和孩子們則點著香或者煙開始放鞭炮,一會兒在院裏,一會兒又跑到門外,心情之好自不必說。當時炮少,舍不得一掛一掛的放,而是一個一個的放,每個小炮的聲音都要聽的真真的,每個炮響之後炸開的火花都要看的清清的。他們抓住一點一滴的美去享受人間多彩生活。一會兒,郭懷義來了,要放二踢腳了。郭懷義告誡孩子們要注意安全,並示範給他們點炮方法。“嘣—叭”他們仰視著二踢腳在夜空打響,梨花點點,響聲清脆,令人心潮澎湃,激動不已。
-----------------------------------------------------------------------------------------------------------------------------------------------------------------------
環山笑容正在招我安歇,我漸脫離累贅;我的捆綁好像都在溶解,我歸,我要即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