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滄海桑田。


    幾個五百年過去了,在盤古當年大戰廣海龍,血沃蒿萊的地方,也就是現在的四川省遂寧市這片土地上,在後來的一個天下大亂,劫國叢生的時期,建立起了一個興林國。


    其實,這興林國並非當地土產。它來自一個遙遠的地方。


    帕米爾高原上,有一條東西綿延六七千公裏的阿拉善套山脈。阿拉善套山脈東段的神鷹山麓,月亮河穀,古代有一個劫國——興林國。早年,神鷹山雖高,但林茂,林裏百獸出沒;月亮河雖深,但水美,兩岸牧草豐茂,牛羊成群。興林國的百姓,夏牧冬獵,盡管非常辛苦,饑餐牛羊肉,渴飲山泉水,夏葛冬裘,衣食無慮。自從共工撞斷天柱,西北隆起,那神鷹山竟象一棵樹一樣,越長越高。伸到了天裏。


    一天,一個興林國勇士爬到神鷹山頂,竟然看到了玉帝在靈霄殿後的禦花園裏調戲嫦娥。當時是朝會散後,玉帝卸了朝裝,在花園裏賞花,要嫦娥侍酒。酒半酣,興正濃,玉帝春心浮動,伸手去摟嫦娥。嫦娥又羞又急,閃身躲過。玉帝心不甘,起身追去。嫦娥慌了,忙去花叢躲藏。一個小小的園子,嫦娥如何躲藏得過,到底被玉帝給抓著了。玉帝摟著嫦娥,正欲行非禮時,那個站在神鷹山頭的興林國勇士,不認識玉帝,便吼了一聲,說“都說神仙高雅,神仙裏竟然也這等齷齪。”


    玉帝一驚,放了嫦娥,迴頭看見興林國勇士,一拂長袖,狂風大作;再拂長袖,沙塵滾滾;玉帝見嫦娥已乘機溜了,興林國勇士還兀立在山頭,禁不住暴怒,三拂長袖,頓時天搖地動,山崩石摧。神鷹山坍塌了。興林國勇士摔到了月亮河穀,粉身碎骨。


    從此以後,神鷹山麓,月亮河穀成了四季狂風,半年暴雪,半年沙塵的地方。更可怕的是,經常發生地震。老百姓食不裹腹,衣不蔽體,居無寧日,生活越來越困難。妙莊王執政後,接受了王後寶應的意見,與丞相慕容能合計,帶著舉國臣民,走下神鷹山,走出月亮河,穿過戈壁,跨越沙漠,曆時十八個月,行程九千多裏,東遷到涪江中遊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


    當然,妙莊王要把興林國從神鷹山麓遷移到涪江中遊也非容易。一路上,萬裏跋涉猶在其次;諸侯林立,劫國攔路,興林國軍民萬眾一心,才殺出一條血路,也不待言;單是到了涪江邊,同當地土著赤丘螺人之間的鬥爭就夠驚心動魄。


    一天中午,妙莊王帶著隊伍,穿過一片樹林,到了一處向陽山坡。妙莊王見這裏坡勢平緩,地麵開闊,下令埋鍋造飯,準備填飽肚子,再往前走。在他的心裏,再過一兩天,就到了定居立國的目的地。飯剛熟時,四麵八方突然響起了雄壯的牛角號,赤丘螺人在他們的首領劉黑虎的帶領下,向妙莊王的部隊發起了攻擊。陣勢雖大,妙莊王一路上早已見慣不驚。他當即命令慕容能帶領精兵保護好糧草輜重,王後寶應和妹妹西茅帶領女兵負責非作戰人員安全,自己和大將軍駱旦各帶精兵三千,分路迎敵。


    一群赤丘螺人衝到妙莊王麵前。妙莊王連忙上馬,揮動屠龍刀,衝上前去。妙莊王騎的是汗血馬,跨高山如履平地;手裏的屠龍刀有六十斤重,砍頑石如切西瓜。他把赤丘螺人衝得七零八落,一轉眼間,早有十幾個不走運的螺人作了刀下冤魂。妙莊王愈鬥愈勇,乘勝追擊。丞相慕容能拍馬來諫,說“此地山巒起伏,中間沼澤密布,窮寇毋追,不宜戀戰,可見好收兵。”妙莊王正殺得興頭上,聽不進慕容能的意見,大聲說道“我們今後將在這裏開國建業,如果不抖擺出一點威風,怎麽能使土人臣服?丞相努力保護糧草輜重安全無事,看我前去,斬了敵酋。”慕容能勸阻不住,又怕糧草有失,隻好返身退下。


    妙莊王見劉黑虎和他的部下田泥鰍在前麵樹林邊集合,一個個張牙舞爪,揮舞著刀劍,準備反攻,想趁著這個機會殺過去,割下劉黑虎的人頭,一戰而定。妙莊王拍了拍汗血馬,汗血馬騰空而起,連赤丘螺人見了,也齊聲喝彩。待汗血馬落地,妙莊王再拍馬時,那馬卻動彈不得。原來,馬落在了一處沼澤裏,被淤泥陷著了。赤丘螺人見了,立即群起用弓箭和石塊攻擊,要殺死妙莊王。幸好赤丘螺人的武器不夠精良,大多數箭頭夠不著,落在了妙莊王馬前,少數能夠著妙莊王的,又被妙莊王揮動屠龍刀打落在地。


    寶應見妙莊王被困,連忙叫西茅負責保衛非作戰人員,自己帶了一隊女兵,前來救援。恰好駱旦擊退了另一路赤丘螺人,返身迴來。姐弟倆合兵一處,來救妙莊王。可是,眼前一片沼澤,幾個試圖靠近妙莊王的士兵都被陷著了。駱旦見赤丘螺人正抱柴草,堆在淤泥上,一步步接近妙莊王,準備放火,便帶著弓箭手,射殺赤丘螺人,阻止他們靠近,同時叫寶應帶著女兵,割草填淤,搶救妙莊王。


    駱旦所帶部隊,是興林國的精銳,一路上逢山開路,遇水造僑,不僅人人身懷絕技,而且裝備精良;弓箭手們所發射的箭,不僅射程遠,而且射得準,早有十幾個赤丘螺人被撂倒在地。赤丘螺人見勢不妙,不等柴草接近妙莊王,便放起火來。一時間,濃煙滾滾,烈火熊熊。寶應和駱旦擔心妙莊王安危,盡皆失色,不知所措。正慌亂間,聽得汗血馬一聲嘶鳴,大家舉眼望去,那馬竟然馱著妙莊王騰空而起,直落敵陣。妙莊王手起刀落,早割下田泥鰍的人頭。寶應和駱旦也帶著兵馬掩殺過去,赤丘螺人四散奔走,劉黑虎隱入叢林,妙莊王大獲全勝。


    這一場戰爭發生在涪江的一條支流郪江上。經曆了這場戰鬥後,妙莊王算是對沼澤有了深刻認識。每到一處地勢低窪,水草豐茂的地方,他就格外小心。郪江之戰結束後,妙莊王帶著部隊繼續東進,兩天以後,到了涪江邊。他見距離江邊不遠,有一處台地,也就是現在的龍鳳壩這個地方,背靠高山茂林,麵對滔滔大江,天空雲霞爛漫,心裏歡喜,忙叫過國師尚玄。尚玄看了以後,又占了一卦,恭喜妙莊王道“這裏三星照耀,百物豐茂,正可立國。”妙莊王前幾天派出的探子也紛紛迴來報告說,向東有巴國,向南有蠻國,北麵有郪國,都十分強大。妙莊王找來丞相慕容能和大將軍駱旦商議,就在這台地上建立王城,定都立國。


    就這樣,原來在西北帕米爾高原上的劫國——興林國就在現在四川盆地涪江中遊的遂寧市一帶建立起來了。當地的土著赤丘螺人不服,把這個從西北遷來的政權叫著北厥。興林國這個外來的強勢政權同當地的土著經曆了三年征服,十年安撫,二十年融合的漫長曆程。在最初的幾年裏,妙莊王同丞相慕容能,大將軍駱石各帶著一支三百人的精銳,四下出擊,為了鎮壓赤丘螺人的反抗疲於奔命。他們把從戰場上抓來的赤丘螺人殺去老弱,留下精壯,押送去修建王宮,建築城牆,幹一些苦差事。他們以為通過暴力能夠使赤丘螺人停止反抗,但是事與願違,螺人的反抗仍然此起彼伏,弄得妙莊王焦頭爛額,寶應也深以為憂。


    一天,在平息三津口螺人叛亂時,駱旦抓獲了三十多個俘虜,中有一人是劉黑虎的妻弟猛蟲子。妙莊王大喜,賞賜了駱旦,命令將猛蟲子推出斬首,將其餘叛亂者送到北城工地作苦力。寶應聽說後,連忙趕到刑場,在刀口下救出猛蟲子,又趕到王政殿,見妙莊王正和丞相慕容能、國師尚玄一道商量國是,寶應對他們說道“猛蟲子宜放不宜殺。”妙莊王不理解,笑道“一日縱敵,千古之恨。哪裏有放虎歸山的道理!”寶應說道“我們在這裏立國以後,殺戮甚重,與螺人結怨太深,不利於國家的長治久安。”妙莊王說道“我欲示之以威,誰敢作亂,就殺掉誰,一直殺得他們服服帖帖,不再作亂。”寶應說道“大王如此,威則威矣,卻難以使螺人心服口服。國家要強盛,國內一定要安定。大王應該恩威並用,籠絡人心,對螺人結之以恩義,曉之以事理,方能是他們心悅誠服。”妙莊


    王笑道“別人拿著武器對付我們,我們怎能心慈手軟?”寶應道“對那些手裏拿著武器的人,我們當然不能手軟,但是,一經捕獲,失去了反抗能力,則可不再追究。願意留下的,可以留下,好好安排他們的生活;不願意留下的,可以放他們迴去。”妙莊王問道“他們迴去以後,又拿起武器作亂,怎麽辦?”寶應說道“又鎮壓。”妙莊王笑道“這不是沒事找事嗎?”


    慕容能聽了二人爭議,說話道“王後的話,很有道理。表麵上看,的確是沒事找事,多此一舉,但反複幾次以後,螺人首領可能被感化。首領臣服了,部下就不再作亂了,整個國家就安定了。”國師尚玄也說“中原各國,都是這樣做的。大王不妨試一試。”妙莊王見丞相和國師都附和王後的意見,也不再堅持,便下令赦免了猛蟲子。寶應親自到刑場為猛蟲子鬆了綁,還與駱旦同猛蟲子共同吃了一餐飯,說了一些部落和解,共同建國的話。猛蟲子並不那麽輕易交心,一直悶著頭喝酒吃飯,始終不說一句話。飯後,寶應又叫駱旦帶著猛蟲子去城北工地苦力群中找到全部下屬,放他們迴去。寶應還和駱旦把他們送出了城。


    這寶應為什麽能有如此見識?原來,寶應本是渭水邊的人,和駱旦是一母所生的親姐弟。說起來,寶應駱旦也是黃帝後裔。黃帝二十五子中有一人叫駱明。駱明生白馬,白馬就是鯀。鯀生大禹,大禹生啟。啟上台後,廢除禪讓製,建立了夏朝。早先,人們都隻稱名,沒有姓。後來,人丁繁衍,開始講求姓氏,黃帝的這一支,便以駱為姓。駱氏在夏為王室,在商周為諸侯。寶應雖然是一個女子,但從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然見識不同一般。


    寶應十五歲的時候,出脫得如花似玉。一天,她和弟弟在渭河邊采薇,山林裏竄出一群土匪,抓走了姐弟倆。這一批土匪是流竄作案的波衣人,由於正被官府通緝,準備竄迴國去。他們見寶應貌美,便想帶迴去獻給波衣王,邀功請賞。匪徒們覺得十二歲的駱旦是個負擔,想殺了他。寶應知道匪徒的意圖後,便威脅說,如果一天見不到弟弟的麵,就自殺。匪徒門便隻好留著駱旦。一路上,姐弟倆忍辱負重,尋找逃生的機會。路過月亮河穀時,匪徒們又作案,殺了一家七口,搶了十幾隻羊,幾匹馬,被妙莊王擋獲。妙莊王處死了全部匪徒,解救了姐弟倆。


    這年,妙莊王的父親剛死,十九歲的妙莊王才登基。他見寶應貌如天仙,心下喜歡,便把寶應姐弟交給母親代管。太後知道兒子的心事,對寶應姐弟百般疼愛。妙莊王散朝後,經常借口給母親請安,去找寶應姐弟說話。時間久了,互相生出愛慕之情。妙莊王覺得寶應不僅外表美麗,而且內藏錦繡。寶應也覺得妙莊王不僅年輕英俊,而且體貼人。在妙莊王母親的撮合下,兩人結合成了夫妻。


    妙莊王有個妹妹,名叫西茅,比駱旦小兩歲,長年住在母親身邊。妙莊王經常帶著駱石練習武功。西茅好動,時常舞槍弄棍。大家常在一起。幾年過去,都已長大。駱旦和西茅也生出愛慕之情。在妙莊王的撮合下,西茅嫁給了駱旦。兩家親上加親,妙莊王對寶應姐弟也就格外信任。正因為如此,在神鷹山遭受風雪、沙塵、地震肆虐,準備遷國時,既沒有向西,也沒有向南,更沒有向北,而是采納寶應的意見,向東而來,尋找水肥土美的地方安身立國。


    誠如妙莊王所說的那樣,猛蟲子被釋放以後,並沒有停止反抗。一天,妙莊王出巡,猛蟲子奉劉黑虎的命令,在楊柳河設伏,襲擊妙莊王。由於妙莊王早有防範,猛蟲子的部下又多是沒有經過嚴格訓練的百姓。一場戰鬥下來,猛蟲子又被駱旦生擒。妙莊王對寶應說道“我早就說過,要感化這種蠻子,談何容易,不如一刀殺了省事。”駱旦聽說,舉起了刀,就要殺猛蟲子。寶應連忙止住“且慢動手。”駱旦問道“聽你的,還是聽大王的?”說著拿眼看著妙莊王,隻要妙莊王說殺,就會手起刀落,殺了猛蟲子。寶應也緊緊地盯住妙莊王。妙莊王覺得姐弟二人很有意思,便對駱旦說道“先聽她說吧。”駱旦才放下手裏的刀。


    寶應叫駱旦把猛蟲子押到一邊迴避,然後說道“單靠殺戮是不能鞏固政權的。殷紂王殺戮諸侯終亡其國,周武王恩威並用,終有天下。中原人講究行王道,認為行王道者,多助,會有天下。失王道者,寡助,失天下。”妙莊王問“什麽叫王道?”寶應說“象周武王那樣,能恩威並用,就是王道。”妙莊王雖然聽得不太明白,但他一向認為王後有見識,就聽從了寶應的意見,再次放了猛蟲子。


    猛蟲子第二次被放以後,心存感激,勸說姐夫劉黑虎放下武器,安分守己,當個老實本分的百姓。劉黑虎自然不會答應。猛蟲子見劉黑虎對自己有了疑心,便帶著自己的部下,紮了十幾隻竹筏,渡過了涪江,到東北深山丘裏,耕田而食,鑿井而飲,過著隱居生活。妙莊王聽說螺人內部分裂,非常感慨,說“還是王後有見識。”寶應勸妙莊王派人去請猛蟲子出來作官,希望借此和螺人交好,平息他們的怨憤。猛蟲子卻躲著不見妙莊王派來的人。不過,他帶話給妙莊王說,這一輩子,隻想作一個安分的百姓,不敢再有別的妄想。寶應和妙莊王怕他為難,也就罷了。


    劉黑虎仍然堅持反抗。不過,沒有了猛蟲子,劉黑虎的力量嚴重削弱,元氣大傷。劉黑虎也曾過江去找過猛蟲子,要他東山再起。猛蟲子卻勸劉黑虎審時度事,放棄反抗,讓部下過上安寧和諧的生活。劉黑虎則聽不進去,兩人不歡而散。之後,劉黑虎在郪江與瓊江之間的山林沼澤裏活動。一次,妙莊王打聽到劉黑虎帶著他的兩百多名部下隱藏在雲峰山,當即派駱旦帶領一百多名騎兵火速包圍了雲峰山,自己則帶著一千精兵,隨後趕到,把劉黑虎包圍得水泄不通。一千多官兵,鼓噪呐喊,向雲峰山頭發起總攻。劉黑虎指揮部下在山頂打下滾木擂石。一時間,妙莊王的部隊傷亡嚴重,一連兩天都沒能攻下山頭。正一籌莫展時,一位白發老人深夜來見妙莊王,說林中有一條小路,可直通山頂,老人願意給妙莊王帶路。妙莊王見老人是當地土著,不甚放心,問道“你為什麽不幫助劉黑虎卻來幫助我們?”老人說“跟著劉黑虎,我們過不上好日子;大王雖然是厥人,卻能一視同仁地待我們螺人。跟著大王,我們能夠過上好日子。”老人見妙莊王對自己還不放心,叫來老婆、兒子、兒媳,孫子共五人,要妙莊王拘為人質。妙莊王見老人如此,非常感動,叫駱旦精選三十個勇士,跟隨老人抄小路上山,自己帶著大隊人馬在山下呐喊攻擊,掩護駱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觀音傳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蜀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蜀風並收藏觀音傳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