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08年和接下來的2009年,那是多事的年月。剛剛年初,受“罪魁禍首”“拉尼娜事件”和異常的大氣環流的肆虐,在我國南方出現了曆史上罕見的,長時間、大範圍的暴雨雪,交通中斷、電力中斷、大量的返鄉旅客滯留……。後來才發現,這原來是大自然為了給我們以警告和考驗,而“導演”的一場麵對突發性災難的“預演”,而真正的災難則發生在5月12日。


    公元2008年5月12日中午的14時28分,身體的一陣晃動把我從午睡中驚醒,起初我還以為是我常常發生的下肢抽搐,可連續不斷的“均勻”的身體晃動,讓我產生了疑惑。再看看我的床架也在隨著我的身體一起晃動,再看看我那吊在天花板上用來做頸椎牽引的滑輪、那櫃子上的花瓶都在搖晃,我一下子就明白了:是遠方發生地震了!


    多年以前也是在我午睡時,曾經感受過一次在雲南發生的地震,這次我同樣還是“見慣不驚”:沒有一絲恐慌,更沒有“逃生”(也沒法逃生)的意念,隻是平靜地躺在床上,唯一的思想是:“怎麽震了那麽長的時間還不結束?”。緊接著就聽見樓上傳來陣陣驚慌、零亂的腳步聲,那些聲音迅速地轉移到了戶外,並在驚駭中擴大。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我們全國同胞的心和視線,乃至全世界、整個地球人的心和視線,都聚焦到了“四川—汶川”。


    那些撕心裂肺的日日夜夜啊!麵對大自然的威力,人類是何等的“渺小”、又是何等的“不堪一擊”。人類在同大自然的鬥爭中,付出了相當的代價才走到了今天,可仍然不能“駕馭”,更不能“惹腦”了大自然。接踵而來的是餘震、垮塌、搶救、捐贈……大量的文字、圖片、視頻強烈地刺激著人們的神經,四川人民、中國人民麵對著空前的突發災難。


    這次汶川地震的地域,有我熟悉的地方:首先就是都江堰,年輕的時候由於工作的關係常路過都江堰,也還專程去參觀過這個自古以來就非常有名氣的“水利樞紐”——那集科學、古文化為一體的旅遊勝地。而綿陽在我們測繪大隊還歸屬四川省測繪局時,那裏曾經是航測內業的作業基地,外業內業沒少有業務往來,我也常去“出差”,那是一座美麗的城鎮。


    再就是映秀,我清楚地記得1966年我們上川西高原時,經過映秀時的情景:公路沿著大山深穀中的瑉江而行,在公路靠山的一側,成千上萬的工程兵正在開挖深深的隧洞,據說那是屬於“三線”建設的國防工程。當時那種火熱、戰鬥式的場景,令我在那以後的好多年都記憶猶新。後來又有一種說法:說是開挖的隧洞是為了引瑉江上遊的水來發電,修建的地下水電站。後來也就無從考證,也沒法考證,漸漸地也就淡忘了。


    再就是崇州,以前被叫做崇慶縣的崇洲,是我的祖籍老家所在地,那點點滴滴美好的童年記憶,就像是存儲在硬盤上的數據,不可磨滅。那田野、那小溪、那私孰課堂裏傳出的朗朗讀書聲;那竹林、那水牛、那趕場天乘坐被推著走的“雞公車”,發出歡快的“吱、吱”聲……“記憶猶新”。在後來的災後重建中,巧遇重慶對口支援崇州,更是勾起了我的家鄉情結。


    對於那曾經生我養我,那曾經與我休戚與共的那山、那水、那人,刹時間竟遭受如此的“滅頂之災”,我心慘然,但我知道這是大自然它那“威嚴”的“動怒”,是不可阻擋的自然規律。地震是迄今為止唯一無法預測,完全不知它何時、何地,在何等深度,又以多大威力、破壞性有多大的突發性致命災難。麵對地震災難,“逆來順受”不行,乞求“神明”更無濟於事,在漫長的人類發展史中,人類總結出來的是隻能是“痛苦”地“接受”,但我們又必須堅強地從廢墟中站立起來,拂去煙塵、檫拭血跡、以堅韌的“拚搏”把損失減到最小,爭取盡快的重建,來應答大自然的挑戰。


    人類社會的發展史不就是在“被破壞”(來自自然界的)、“破壞”(來自人類自己的)再“總結”、“修複”、“建設”、再“開拓”,再“創新”的“規律”中,人類不斷地與大自然、與人類自己“抗爭”,付出了巨大的“犧牲”,“輾轉”、“反複”地“新陳代謝”、“迴旋上升”而走到今天的。


    然而理智的認識終究代替不了情感,最讓我們肝膽欲裂的,是那些廢墟之下被掩埋的幼小生命,那些在黑暗中飽受恐懼、傷痛、饑渴而黯然逝去的花朵一般的幼小生命……在那以後的好多年裏,隻要一想起這件事,我那心中的傷口就會被再次撕裂、滲血。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號召下,在胡主席、溫總理和中央常委輪番親臨災區的鼓舞下,一場聲勢浩大的抗震救災浪潮“席卷”了整個災區。中國人民曆來就有打“人民戰爭”的優良傳統。在中國革命現代史中,從“星星之火”的點燃,到“長征”的“播種”,喚起全國人民,再到“八年抗戰”、“三年解放戰爭”,直至新中國的建立的整個曆程,就是“人民戰爭”的“經典”。在這次抗震救災中,人民解放軍首當其衝,全國人民齊動員,應用一句老話來形容:“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是最恰當不過的了;其首要目的是為了全力搶救“人”。


    “以人為本”,這是黨的十七大提出的“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中國共產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的根本宗旨的體現。堅持“以人為本”實際上是一種全民意識體現,更是國家富強的一種“表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截癱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禪並收藏截癱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