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龍”一詞,源於17世紀末葉和18世紀初的法國巴黎,意指文人雅士的清談場所。到了21世紀,引申、擴充、變化為“吧”。什麽“酒吧”、“網吧”“水吧”、“茶吧”,甚至“陶吧”、“美女吧”、“圖片吧”、“考試吧”、“搜車吧”等等等等。打開百度搜索,單從類型上來看,能見到成百上千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吧”。這也不過就是現代商業性的專題消費場所,和在網上相互發貼的專題網頁而已,皆冠以“xx吧”。可見“吧”是一個相當時髦的雅號


    想要工作、想要與人交往、想要尋求自我、想要體現價值,作為一個截癱人來說等是等不來的,靠別人施舍更不可能;隻有靠自己。我想到了一個切合我實際的事,那就是做時裝。


    早在那動亂年代裏,我“休閑”在家,不安分的我趁機練就了一手做時裝的好本領。我有我的優勢:在測繪學院我學過“畫法幾何”,有堅實的識圖基礎,和豐富的推斷、連聯想能力。再加上我自小喜愛美術,還有頗為深厚的審美能力。我認定的是:一個人隻要他能識圖,又有審美能力,再加上認真和細心,就能自學成為一個好裁縫。當時我是買了一本時裝製作的書,依葫蘆畫瓢來自學的。當然學起來肯定不是一帆風順,記得第一件給我妻子裁的襯衣,就鬧了把應該在腋下的袖縫,裁到了肩臂上的笑話。


    慢慢地我邊學、邊做、邊總結,終於熟練了手藝。起先是給妻子女兒做,慢慢地名聲傳開了,親朋好友門、妻子醫院的同事們紛至遝來,我也因此而倍受鼓舞,更是愈做愈學愈來勁。無論是單的、夾的還是棉的;無論是布的、纖維的、混紡的還是全毛的,我都做。至於式樣,先做簡單的,後做複雜的,最後隻做時裝。式樣越複雜、越新穎做起來越來勁。那個時候主要為了學習和練手藝,純粹是幫忙製作,根本沒有想到獲取報酬什麽的,還要倒貼針線。


    自打受傷以後,搬出了與醫療有關的機構,迴到家裏,居住在民生路“空中樓閣”時。為了康複鍛煉,我又操起了“舊業”。我用一台電動縫紉機,試著縫製服裝,以求既能鍛煉截癱身體的平衡能力,又能訓練雙手特別是手指的靈巧。為了操作電動縫紉機,我著實是花費了一番心思、下了很大功夫。我麵對電動縫紉機把輪椅固定好,把原本是用腳掌操縱的踏板式開關放在桌麵上,我的左手肘擱在開關踏板上,用對它的輕重壓力,來控製縫紉機的速度,這是截癱人操作電動縫紉機的關鍵,必須練習到掌握快慢能隨心所欲的程度才行。其他的操作,就和健全人操作一般腳踏縫紉機一樣了:用雙手掌握送布料的方向和速度,右手操縱縫紉機各功能的變換。對於截癱人來說,關鍵是要維持身體的平衡、訓練手指的靈活。


    就這樣,我慢慢地拾起了舊日的記憶,再加上頑強而艱辛地鍛煉,基本上能夠在電動縫紉機上縫縫補補,製作簡單的衣服了。“三天不練手藝生”,這無形之中為我後來對工作的追求,鋪墊了有力的基礎。所以,當我跨進了截癱人生第一個轉折:身體狀況已適應了截癱人的生活,居住條件大大改善,能方便地步入社會、接觸人們,我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時,首先想到的就是縫紉、做時裝。


    所謂時裝“沙龍”,隻不過是當時我打算從事時裝工作時,對操作環境、對交流氛圍和工作方式的一種設想、一種定位而已。其實開始的時後,我也想過打出“什麽什麽店”、“什麽什麽鋪”的招牌的。諸如“為你美”、“靚麗”之類,甚至於還想到過利用自身的特點,用“嬋姬”命名,但我終歸覺得那樣未免俗氣,到底還是沒有打出什麽招牌來。


    我覺得,我從事時裝製作的目的,是要找迴自我、體現價值、為社會多多少少作點貢獻,給自己一點社會地位。因此,擴大與縱深我與健全人的接觸和交流,是我的目的;少而精地製作高檔時裝,則是我的宗旨。為此,我必須打破傳統服裝行業的櫃台格式,采用坐下來大家相互交流、相互溝通、達成共識。能製作出讓擁有者、製作者都滿意的“作品”來。所以我就想到了“沙龍”;那種恬靜、高雅、娓語的場所。我不是倡導複古,更不會盲目追求“現代”。我覺得我時裝“沙龍”的定位,是非常準確的。


    我一直以來常對人們說,我每每做一件服裝,都好像是在製作一件藝術品。像是一幅畫、像是一尊雕塑、更像是一曲美妙動聽的樂曲。由於我的身體狀況,我不可能大量地去“粗製濫造”。憑我的品位、我的藝術鑒賞水平,理應做出最時髦、最美妙的服裝,去裝扮姑娘們,讓她們更美。為此,我和姑娘們深入地交流,我觀察,了解她們的意圖、氣質,她們的興趣愛好、更重要的還有她們的身段。我專門設計了一種表格,全麵準確地記錄著量身尺寸,身材狀況、氣質度的描述。這樣,當再次要製作服裝時,我將不再測量尺寸,根據式樣我就能確定其“肥、瘦、長、短”。我耐心地聽取她們的意見,合理地向她們提出建議。每當她們試衣時,看著合體的服裝,映襯出姑娘們美妙的身段,給人一種以前所沒有過的新穎感時,我陶醉在我的藝術作品之中,更是從中獲得了心靈上的最大滿足。對於我認為製作不理想的“作品”,我會毫不猶豫地堅決舍棄。我更熱衷於接受新穎、另類式樣的挑戰。


    作為我截癱人生道路上的第一個轉折點,時裝“沙龍”為我打開了一扇開放的窗口,它使我能結識很多的朋友。在我們的交往之中,我感受到了截癱人與健全人的平等相處,在一定的意義上,我還能幫助人們。記得曾經有一位服裝批發市場的老板,拿著幾件樣品,來征求過我的改進、更新意見(據說後來他還小賺了一把)。這一切讓我在重新找迴自我、鞏固自信,實現自身價值的體現,嚐試著為社會做出貢獻,嚐試著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上,腳踏實地地跨出了現實、堅信的一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截癱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禪並收藏截癱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