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休所的環境遠比在大隊禮堂裏好得多。在大隊的禮堂裏,我就像生活在孤島上似的,基本上處於與世隔絕的狀態。在幹休所就不一樣了。首先是衛生所的醫生護士每天都要見麵,由於衛生所的工作比較清閑,我們能有更多的時間進行交談。既是醫院又是家庭式的生活方式,也讓人感到幾分溫馨。再加上幾個做勤務的小戰士不時來串門,又常從隔壁的傳達室拿些報刊雜誌給我看,所以除了不能自由行動外,我基本上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當然,截癱人首先必須學會“享受”孤獨和寂寞,要習慣“禁錮”和“封閉”的環境。但是他還必須得善於改變,善於衝破“與世隔絕”;這就是所謂的“認命不服”!
我接受針灸治療是在上午,所長按他的經驗給我紮針。所長是個和藹的老頭,每次紮上針後,他就和我家長裏短,天南地北地吹牛。針灸是幾千年中華傳統醫學的瑰寶,熟悉經絡,找準穴位是它的關鍵。準確地進針,加上相應手法:進針的深淺,針體提插撚轉的刺激,以激活人體自身的抗病治病能力;小小一根銀針能避免病人因攝入藥物而可能產生的所有副作用,而治好病人,真乃神奇。難怪它頗受老外的青睞。但針灸用於治療脊髓損傷,卻是個難題。我一直在想,武俠電影裏那種兩人盤坐,治病者以雙掌對傷者背脊發功,瞬時傷者頭冒煙霧,口噴淤血而愈的神奇治療方法,要不是神話的話,就是失傳了。
對於用針灸方法治療截癱病人,國內很多醫療機構和學院都在進行研究。我就得到過一本某醫學院有關這方麵的小冊子,其方法叫作“九針療法”。由於該冊子僅僅是該學院的宣傳手冊,它不可能詳細地介紹其原理和操作方法(電話諮詢也隻能得到委婉的答複)。我們就隻能摸索著借鑒該方法,進行治療。手冊上說的是“於脊髓受傷部位的上,中,下脊柱兩側和正中,各下三針”。於是,我便俯臥在床上,以頸7胸1椎為中心,上,下各隔一個椎體,於脊柱兩側和中央,共下九針,同時還輔以紅外燈照射,每次半小時。這個部位位於我的截癱平麵之上,恰好是感覺敏感區域。那尖銳地痛,那沉重地脹和強烈地灼,常人是難以想象的。時間長了,又不見成效,倒是後頸皮膚紅腫疼痛難忍。後來又聽人說方法不對,應該“上”是指受傷部位上方,“下”是指尾椎部位,“中”則應該是指“上下”部位間的中段,按我的情況,這個“中”應該位於腰1椎。
一天一天“死馬當活馬醫”地用針灸也治了,一天一天地病情也未見緩解。直到近年來我在網上查到資料,才知道所謂“九針療法”不是專門針對截癱的治療,而是針灸療法的統稱。“九針”是因為針灸治療用的針,一共有九種大小長短不同的規格而得名。所以針灸療法在傳統上也叫“九針療法”。我們之所以產生誤解,皆因“九針”二字巧合之謬也。一天一天地針灸,按摩,鍛煉。打針,吃藥,常規治療。加上自己當心理醫生,給自己做心理理療……這就是截癱人的生活,這就是截癱人的“康複護理治療”,這也就是截癱人的生存。
這期間我妻子聯係上了一所部隊醫大所屬的野戰外科研究所,他們那裏有一間脊髓損傷研究室,那應該是一個具有相當專業水平的科研機構了。主持研究室工作的劉教授對我很感興趣,這首先是出於科研人員對難得的研究對象的渴求,其次是更難得有我這樣具有高學曆的研究對象,能很方便地進行溝通和交流。研究所在一座四層樓房裏,脊髓損傷研究室在二樓,沒想到他們那兒還有電梯,這是我成為截癱人這麽多年來,凡是出行都渴望能有的升降“通道”。研究室有一部先進的“體表誘發電位檢測儀”,用以檢測脊髓損傷程度。我躺在一間巨大的隔離罩裏的檢測床上,渾身上下接滿了電極。我靜靜地躺在那兒,維持平和的心態,任由他們進行檢測。前前後後進行的兩次檢測,其結果都是一樣“頸7胸1椎脊髓不完全損傷”。就是這要命的“不完全損傷”,毀了我的一切,直到永遠。麵對這種狀況,劉教授很想給我做手術,我也想打開脊椎體看一看,我的脊髓到底是怎麽個損傷的。到目前為止,人體上的所有組織和器官,它們的成分,結構,組成以及它們的功能和生存的原理,醫學上都能清楚地進行解釋。唯獨脊髓,甚至於不知道它的組織成分和結構,更不用說再生了。人的器官可以摘除,可以置換。神經,血管,骨格可以連接,可以替代。皮膚,肌肉可以再生。人之所以還不能換頭,就是因為對脊髓研究還沒有突破。但是研究所沒有手術室,劉教授沒法給我做手術。他曾試圖聯係醫大住院部,希望能借用他們的手術室給我做手術,但終因種種原因,我的手術沒能做成。相處了一段時間,研究室給我的希望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有望植入電腦芯片,激發神經產生運動。或是采用上下搭橋,繞過脊髓受損部位,將大腦的指揮信息傳達下去的方法,給截癱人以健全人一樣的自理生活。
我和劉教授的友誼延續了幾年,他教給了我很多截癱方麵的知識,他提醒我要加強功能鍛煉,特別是無依靠地坐,使我受益終身。不幸的是後來聽說,在出席一次在深圳舉辦的科研會議期間,他們夫妻倆雙雙因車禍去世。真乃可惜。
我接受針灸治療是在上午,所長按他的經驗給我紮針。所長是個和藹的老頭,每次紮上針後,他就和我家長裏短,天南地北地吹牛。針灸是幾千年中華傳統醫學的瑰寶,熟悉經絡,找準穴位是它的關鍵。準確地進針,加上相應手法:進針的深淺,針體提插撚轉的刺激,以激活人體自身的抗病治病能力;小小一根銀針能避免病人因攝入藥物而可能產生的所有副作用,而治好病人,真乃神奇。難怪它頗受老外的青睞。但針灸用於治療脊髓損傷,卻是個難題。我一直在想,武俠電影裏那種兩人盤坐,治病者以雙掌對傷者背脊發功,瞬時傷者頭冒煙霧,口噴淤血而愈的神奇治療方法,要不是神話的話,就是失傳了。
對於用針灸方法治療截癱病人,國內很多醫療機構和學院都在進行研究。我就得到過一本某醫學院有關這方麵的小冊子,其方法叫作“九針療法”。由於該冊子僅僅是該學院的宣傳手冊,它不可能詳細地介紹其原理和操作方法(電話諮詢也隻能得到委婉的答複)。我們就隻能摸索著借鑒該方法,進行治療。手冊上說的是“於脊髓受傷部位的上,中,下脊柱兩側和正中,各下三針”。於是,我便俯臥在床上,以頸7胸1椎為中心,上,下各隔一個椎體,於脊柱兩側和中央,共下九針,同時還輔以紅外燈照射,每次半小時。這個部位位於我的截癱平麵之上,恰好是感覺敏感區域。那尖銳地痛,那沉重地脹和強烈地灼,常人是難以想象的。時間長了,又不見成效,倒是後頸皮膚紅腫疼痛難忍。後來又聽人說方法不對,應該“上”是指受傷部位上方,“下”是指尾椎部位,“中”則應該是指“上下”部位間的中段,按我的情況,這個“中”應該位於腰1椎。
一天一天“死馬當活馬醫”地用針灸也治了,一天一天地病情也未見緩解。直到近年來我在網上查到資料,才知道所謂“九針療法”不是專門針對截癱的治療,而是針灸療法的統稱。“九針”是因為針灸治療用的針,一共有九種大小長短不同的規格而得名。所以針灸療法在傳統上也叫“九針療法”。我們之所以產生誤解,皆因“九針”二字巧合之謬也。一天一天地針灸,按摩,鍛煉。打針,吃藥,常規治療。加上自己當心理醫生,給自己做心理理療……這就是截癱人的生活,這就是截癱人的“康複護理治療”,這也就是截癱人的生存。
這期間我妻子聯係上了一所部隊醫大所屬的野戰外科研究所,他們那裏有一間脊髓損傷研究室,那應該是一個具有相當專業水平的科研機構了。主持研究室工作的劉教授對我很感興趣,這首先是出於科研人員對難得的研究對象的渴求,其次是更難得有我這樣具有高學曆的研究對象,能很方便地進行溝通和交流。研究所在一座四層樓房裏,脊髓損傷研究室在二樓,沒想到他們那兒還有電梯,這是我成為截癱人這麽多年來,凡是出行都渴望能有的升降“通道”。研究室有一部先進的“體表誘發電位檢測儀”,用以檢測脊髓損傷程度。我躺在一間巨大的隔離罩裏的檢測床上,渾身上下接滿了電極。我靜靜地躺在那兒,維持平和的心態,任由他們進行檢測。前前後後進行的兩次檢測,其結果都是一樣“頸7胸1椎脊髓不完全損傷”。就是這要命的“不完全損傷”,毀了我的一切,直到永遠。麵對這種狀況,劉教授很想給我做手術,我也想打開脊椎體看一看,我的脊髓到底是怎麽個損傷的。到目前為止,人體上的所有組織和器官,它們的成分,結構,組成以及它們的功能和生存的原理,醫學上都能清楚地進行解釋。唯獨脊髓,甚至於不知道它的組織成分和結構,更不用說再生了。人的器官可以摘除,可以置換。神經,血管,骨格可以連接,可以替代。皮膚,肌肉可以再生。人之所以還不能換頭,就是因為對脊髓研究還沒有突破。但是研究所沒有手術室,劉教授沒法給我做手術。他曾試圖聯係醫大住院部,希望能借用他們的手術室給我做手術,但終因種種原因,我的手術沒能做成。相處了一段時間,研究室給我的希望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有望植入電腦芯片,激發神經產生運動。或是采用上下搭橋,繞過脊髓受損部位,將大腦的指揮信息傳達下去的方法,給截癱人以健全人一樣的自理生活。
我和劉教授的友誼延續了幾年,他教給了我很多截癱方麵的知識,他提醒我要加強功能鍛煉,特別是無依靠地坐,使我受益終身。不幸的是後來聽說,在出席一次在深圳舉辦的科研會議期間,他們夫妻倆雙雙因車禍去世。真乃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