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沙,我走這幾天係裏有什麽事嗎?”剛從省城開會迴來的葛書記一見到沙飛就問道。
沙飛說:“葛書記,前天下午,我在學校參加了一個有關獻血的會議,這次市裏共給我們學校一千個獻血指標。學校把任務分解到了各個部門,根據教職工人數我們係分到了三百個。”
葛書記又問:“一共一千個指標,我們係就分到三百個,這可不是個小數目。係裏還有二百個畢業生在外地實習吧,他們趕得迴來嗎?”
沙飛說:“恐怕是等不及了,市二院下周二就要到我們學校來。”
葛書記問:“那去年我們有多少學生獻了血?”
沙飛思索片刻道:“大約有一百五十多個,今年的任務量似乎大了一些。不光我們學校,今年市裏其它單位都大幅度增加了指標,據說是因為血庫的血太緊張了。”
葛書記皺起了眉頭:“你看這個數字能完成嗎?”
沙飛答道:“比較困難,獻血對人的健康條件有許多要求,不是人人都可以獻的。而且,還有一些學生,特別是一年級的學生,對獻血還不是很了解,還有些疑慮。不光學生有顧慮,許多家長也同樣有此顧慮呢。如今都是獨生子女,把孩子看得金貴著呢,這兩天就有一些家長為這事專門跑到學校來了。”
葛書記眉頭擰成了一個結,說:“有這種事情?”
沙飛說:“有些學生想獻血,跟家裏一說,家長不同意,心裏也放不下,所以就來了,大約有十來個呢!我上中學的時候也碰到過類似問題。記得有一次,學校準備給我們打疾病預防針。當時正是全國上下大抓計劃生育的時候,我小哥受父母之命,專門跑到學校要我千萬不要打,說是打了這一針,將來就不能生育了。當時這種謠傳還真厲害,學校裏都擠滿了前來勸阻孩子打針的家長,有的幹脆把孩子領迴去了!”
葛書記問:“怎麽?現在獻血也有什麽謠傳嗎?”
沙飛搖了搖頭說:“謠傳倒是沒有,但不少同學和家長還是有顧慮,怕對身體有影響。”
葛書記說:“看來應當在趕到獻血之前對他們來一次大規模的義務獻血宣傳活動,盡可能消除他們的疑慮,否則這項工作很難完成啊。”
沙飛說:“是的,我已叫幾個輔導員準備好了宣傳板,明天一早就可與學生見麵。另外我們還邀請了市二院的一位專家明天下午給同學們作一場有關獻血知識的講座。”
葛書記滿意地點點頭:“很好,宣傳工作要盡可能做得細一些,我們工作越細致,報名獻血的人就越多。哦,對了,我們係裏可以給獻血的同學一些補助,對於那些表現突出的還要予以表彰,除了上麵你講的外,還有其它什麽措施沒有?”
沙飛說:“獻血那天,我準備給同學們放一場電影。”
葛書記有些不解:“放電影幹什麽?”
沙飛說:“宣傳啊,最近有一部叫《血緣》的片子內容講得是某醫院在搶救一位生命垂危的小姑娘過程中所發生的種種感人故事。我想學生看了這部影片,對於積極參加獻血活動可能會起到一定作用。”作為過來人,沙飛知道大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是最容易被感動的。
葛書記用欣賞的目光看了看沙飛,說:“小沙啊,想不到你還真會出點子呢!這次獻血,我看不能光發動學生,教師也要發動發動呢。為人師表,為人師表,這個時候不積極,我們怎麽能要求學生積極呢?我看每一個教師都應該參加這場活動,至少要在中文係造成一種獻血氛圍。”
這是一個難得的豔陽天,校園裏陽光燦爛,與往常相比麵貌也有了很大的不同,一場義務獻血活動把太湖大學幾乎變成了一個紅十字醫院,宣傳欄旁、噴水池邊一幅幅獻血宣傳畫前人頭攢動,圖書館前一長排獻血諮詢桌也被前來諮詢的人圍得滿滿的,學校的高音喇叭裏播音員伴隨著流水般舒緩的音樂介紹著有關獻血知識。大禮堂上方一條大幅標語更是把人們的心烘得暖暖的:
雖然我不認識你,但是我要謝謝你!
上午九點,一部名為《血緣》的電影在大禮堂準時上影了。該影片講述的是社會各界為救治因車禍失血過多而生命垂危的小燕子所發起的一場尋找罕見血型rh2的故事。該影片由當紅大導演李之同執導,大影星潘傑、張煒的加盟把這個故事演繹得生動感人。當影幕上出現美麗可愛的小燕子那張因失血過多而蒼白的臉龐以及小燕子親人那盼血的焦急神情時,同學們的心都被懸得緊緊的,他們為小燕子的生命而擔憂。當社會各界經過種種努力並通過互聯網最終在祖國寶島台灣找到了與小燕子血型相同的一位青年時,同學們那顆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當看到台灣青年的血一滴一滴地流入小燕子的身體內,看到小燕子那蒼白的臉色一點點紅潤起來時,整個禮堂都歡唿起來……。
當同學們和著歡唿聲走出禮堂時,隻見七輛白色的采血車整齊地排列在噴水池邊,車上方還有一條醒目的大橫幅:
獻出你的愛 還有9999個小燕子盼著你……
沉浸在電影故事中的同學們看到這條橫幅沒有不動心的,更使他們感動的是中文係的全體教師在葛書記帶領下早已在車邊排起了長隊。此時此刻,任何語言也是多餘的,同學們一個個挽起了袖子,一條曲折蜿蜒的長龍成了今日校園一道最美麗的風景。
“這是心靈的唿喚,這是愛的奉獻,隻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 從廣播裏傳出歌星韋唯那富有磁性般的噪音在校園的上空迴蕩,在師生們的心中迴蕩……。
“同誌們,早上沒吃飯,大家的肚子恐怕早已唱起空城計了吧?下麵請各位到格林頓酒家去坐坐,我已讓老馬和小田為大家準備了補身子的雞湯。至於學生那裏,學校在食堂已有安排。”獻血結束後,葛書記看了看已升到半空的太陽說道。
“萬歲!”在一片歡唿聲中,大家擁著葛書記朝格林頓酒家走去。
還沒進屋,一股濃濃的香味便撲麵而來,大家禁不住“唿哧”“唿哧”地吸起來:“好香啊!好香!”
老馬說:“葛書記,這是用地道的土雞做的湯,當然香了,不比市場上賣的,都是激素催肥的。”
沙飛奇怪地問:“你從哪兒搞來的這些土雞?”
老馬嘿嘿一笑說:“為了招待大夥,這幾天我和小田特地到附近農家收購的,比市場價每斤高出三塊錢兩毛錢呢!”
葛書記故作驚訝狀:“高出三塊兩毛錢?老馬,你今個兒不是要敲我們的竹杠吧?”
老馬連忙說:“敲你的竹杠?哎呀,葛書記,要是靠你的生意,我和小田早就餓死了。今天這頓飯,我和小田已商量好了,我們作東。”
葛書記擺了擺手:“哪怎麽行?我們這五十來號人,可是個不小的數目,你便宜點就行了。”
“葛書記,老馬和小田是我們係的大戶,這點還不是小意思,請客還不是應該的。老馬,你說是不是?哎,葛書記,別隻顧說了,你看大夥都餓得快成烙燒餅了,快上湯呀!”沒有早餐那幾個饅頭墊底,老顧早已餓的不行了。
“老顧,吃得時候得節製點,別撐死了。聽說當年紅軍到達陝北時,老鄉們拿出最好的大米麵來慰勞,結果有些個多少天沒進米的餓慌了的戰士一碗接一碗最後硬是給撐死了,真可惜啊!所以呀,我在這裏把醜話說在前頭,如果有誰撐死在我這兒,本店概不負責。”
老馬一席話引得眾人哈哈大笑。
“哎,大家別笑,老馬說得不是沒有道理,久餓飲食當有節製,我有個親戚……”葛書記正要為老馬“添證”,一盆熱氣騰騰的雞湯上了桌。
老顧見狀一聲大叫:“葛書記,你帶個頭!”話音沒落,自個兒便迫不急待地把勺子伸進了盆裏。
張混混笑道:“老顧,這究竟是誰帶頭呢?”
葛書記用勺敲了敲盆說:“管它誰帶頭呢,來、來、來,大家一起來!”
“來、來、來、大家一起來!”十隻明晃晃的勺子齊刷刷地伸進了盆裏。
“哧溜!”“哧溜!”“哧溜溜!”
店堂裏頓時泥鰍逆水般響成一片。
“讚比亞盧薩卡墨西哥加拿大薩爾瓦多巴拿馬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西班牙……”
正當大家喝得興高采烈時,隻聽得門外傳來一陣裏嘰裏呱啦的聲音。抬頭一看,隻見一個蓬頭垢麵,渾身上下掛滿布條的人正站在門前嘴裏振振有詞地念著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名字,大家的心頓時沉了下來,剛才那種輕鬆的氣氛一下子變得沉甸甸的。
“老胡,裏麵坐,我也給你來一碗。”老馬立即招唿道,隨後又對大夥說:“這老胡,每隔一二天就要到我這裏來一次,不論括風下雨,雷打不動的。唉,真是可憐啊可憐!好端端一個人給弄成這樣。”
其實那個被稱為老胡的並不老,今年也不過才五十來歲。他原來是地理係的一個副教授,九二年下海辦了一個商貿公司,據說賺了不少錢。他也是太湖大學第一個擁有私家小汽車的教師,家裏老婆兒子一共三口人,日子過得比誰都滋潤。但天有不測風雲,九四年那年,他帶著全家去省城玩,半夜迴來,轎車拋錨停在路邊修理,不料被一輛斜衝過來大貨車撞上,妻兒身受重傷,小車也被撞得不成模樣,老胡當時因恰好在不遠處撒尿方撿得一命。妻兒在被送到醫院後昏迷三個月後,終告不治,雙雙赴了黃泉。老胡為救治妻兒賣了房產,花光了所有的積蓄,最終還是落得個家破人亡。痛失愛妻愛子的老胡那裏經受得起這般打擊,幾乎不到一個月滿頭黑發便被痛苦染成了花白,更令老胡感到寒心的是有關部門在處理這件交通事故時,認定老胡修車時沒有設置路障標誌是導致這一事故的根本原因,判定老胡對事故負完全責任。老胡不服,從此便開始了漫長的上訪之路,從市裏到省,從省裏到北京,一年又一年,一春又一春,但卻渺無結果。三年後,老胡終因經受不住長時間的精神壓抑,瘋了。
“老馬,他那案子現在怎麽樣了?”葛書記問道。
“還能怎麽樣?不了了之唄!據說那位大貨車的車主是省裏某位廳長的親侄兒。老胡瘋了以後,他的一個堂叔還在為這件事奔波,說是這輩子官司打不贏,子子孫孫也要接著打下去,聽說鈔票花得沒撈撈。”
“哎,這年頭!老百姓要是碰上這種事,那真算是倒老黴了。”看著老胡一個人坐在那裏大口大口地喝著雞湯,一副麻木的樣子,大家心裏堵得厲害,食欲也大為減弱。
“哎,大家怎麽不動勺子呀?”老馬見狀急得哇哇直叫。但大家目光依然聚焦在老胡身上,老胡並不理會大家的目光,依然故我地喝著雞湯,完事後又用那隻髒兮兮、油光發亮的袖子使勁地在嘴上抹了幾下便旁若無人、大搖大擺地走出了門……。為了改善大家的情緒,老馬又盡量以輕鬆的口氣把大家的注意力從老胡身上引開:“大家呢,也不要太悲觀,我看這事最終總會有一個說法的。好不容易聚在一塊,大家別這麽不開心。哎,老季,你是我們係的大作家,最近有什麽新聞沒有?”
“沒有什麽大的新聞。不過,不知大家看了昨天的報紙沒有,中國有一部影片獲得了奧斯卡獎了。”老馬這一招果然有效,老季首先擺脫了“老胡”,爬到老馬的話竿上了。向來自稱什麽事都能“拿得起放得下”的老顧緊隨其後,說:“老季,你這算哪門子新聞,和狗咬人差不多,你能不能談點人咬狗之類的事。”
老季笑道:“好啊,老顧,聽說你昨天把鄰居家的狗咬了,有沒有這迴事?”
眾人頓時爆發出一陣開懷大笑,沉悶多時的空氣裏頓時漲滿了活躍的氣氛。倒是老顧被老季的玩笑弄得老大不快,正要開口說什麽,卻被張混混搶了個先:“老季,你不要無聊了,還是接著談談奧斯卡吧,中國是哪部片子獲這個獎了?”
老季說:“《臥虎藏龍》,最佳外語片獎,是台灣導演李安導的,最近媒體炒得可熱鬧了。”
“是武打片吧,沒啥稀奇!我不是反對武打片,但靠這個獲獎,那也說明我們中國電影的檔次也太低了。我看這事,媒體壓根兒就不應該報道,簡直無聊透頂!”平時最不喜歡看武打片的包爾萊一副怒氣衝衝的樣子。
張混混深有同感:“中國人最容易走極端,在政治上容易犯極‘左’或極右的錯誤,在藝術上則易犯“兩個凡是”,要麽凡是外國的都是藝術的,凡是中國的都是平庸的,要麽相反。前些日子,人們為老舍在文革中錯過諾貝爾文學獎而惋惜。其實,我覺得,飯隻要自已吃的香就行了,沒有必要為了捧迴個奧斯卡就去迎合外國人,仿佛不獲這個獎,中國的電影就一團黑似的,我看有些奧斯卡片也就那麽個水平罷了。有一句話說得好,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張藝謀的片子之所以能在國際上屢屢獲獎,我看靠得就是這一條。”
“別提老謀子的片子,那純粹是在作踐我們的列祖列宗。上次,我到美國講學,學生都問,你們中國人是不是都娶小老婆,留長辮子呀?弄得我費了好半天口舌,他們才搞了個一知半解。難怪我們那些個留學生提到老謀子個個都是咬牙切齒的。”提到張藝謀,陸子豐氣便不打一處來。倒是老季對老謀子心存好感:“不過,我倒覺得張藝謀拍的片子,其它的不說,看後總能給人留下點印象,不象有些片子,無聊且平庸。僅憑這一點,說他是目前中國最出色的導演也毫不過份。小譚,你說我說得對不對?”
譚新說:“你們啊,看問題都有些片麵。藝術是世界的,哪有什麽國不國的?無論是外國的還是中國的,在藝術上都是平等的。中國現在為什麽沒有出現大師級的藝術作品,其原因也就在心胸不夠開闊,幹什麽事情都講一個國字,不能包容其它國家的藝術,更談不上去學習吸收了,整天在自已的小圈圈裏麵打轉,你想這副德性能走出國門,衝向世界嗎?為什麽在五四時期,中國在文化上還能出現一些象魯迅胡適那樣的大師級人才,重要的一條,他們既有中國文化的底子,又能吸收西洋文化的長處。”
“哎,小譚啊,你這種看法可是有問題的啊!你說藝術沒有國界,那藝術家不都是世界公民了,藝術不但有國界,而且還有階級性呢。你這樣下去,那是會犯資產階級自由化錯誤的!”包爾萊一本正經道。
“包老師,藝術沒有國界不等於藝術家沒有自已的祖國啊。”譚新補充道。
葛書記說:“小譚說得不是沒有道理,不過中國之所以不能出大家,我看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中國人太急功近利了。就拿搞研究的來說吧,大凡沒有出名時還能坐得住冷板凳,一旦有了一點成績便坐不住了,整天到處簽名做報告,還要謀個一官半職的,至少也得搞個名譽主席或副主席什麽的。你說這樣一來,那研究還能深入下去嗎?不說別的,你看看我們學校就知道了。凡在學術上有些成就的,到什麽地方去了?都跑到機關去了!哪怕是個芝麻大的官,竟然也有副教授願意去撿。結果,沒學問的不用說,有學問的到了機關後再也不見發表一篇文章,都成了半拉子專家。你說,學校領導也真是,抽人怎麽都從係裏學術骨幹隊伍中抽?現在倒好,有的係都被抽空了,長此以往,這學校還怎麽上檔次啊?真是令人心痛啊!這不僅是學校的損失,對個人來說也是得不償失啊。你看宣傳部的鄒部長,當年在係裏的時候,那學問搞得簡直沒法說,不到25歲就破格提拔為副教授,國外權威雜誌《科學》還發表了他的兩篇關於電磁學方麵的論文呢,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可是自從到了機關後,就再也不見一篇象樣的論文,
全然沒了當初那種才氣勃發的勁兒,到現在快要退休了還在副教授的位置上掙紮。今年評職稱時他交的幾篇論文,哎呀,專家那個評語簡直讓人臉紅,說那論文還達不到本科生的水平。唉,要是他一直在係裏搞自已的學問,不要說教授,院士早就當上了,真是可惜啊!唉,下麵如此,上麵又何嚐不是如此呢?就拿科研立項來說吧,立個項目,就非得規定你在多長時間內拿出成果來。於是乎,下麵一拿到科研項目,就馬上想方設法出書,在雜誌上發論文,然後就結題,然後就拿著這點成果忙著跑職稱,職稱跑到了,便再也不求上進了,要他去寫個一二篇文章比登天還難。你想有些項目豈止是短時間內能搞出來的?它需要經曆無數次失敗,花費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的努力才能成功,憑這種急功近利的思想能成嗎?凡事,尤其是科學研究,要紮紮實實才行,是來不得半點浮躁和虛假的……”
“葛書記,說時容易,做時難哪!”葛書記話還沒說完,便被老顧給堵住了。這老顧平時最不喜歡、也最不關心的就是娛樂界那些個亂七八糟的事,每當大家談到這些話題的時候,他總是無話可說,隻好呆在一旁等待著轉機,看到這娛樂界的話題終於經過葛書記的嘴變成了名利問題時,他便迫不急待地插了進去,“葛書記,你說不這樣,那人就沒法活下去了。現在什麽都和職稱掛鉤,沒有職稱,票子、房子就上不去,沒有結婚的找對象就難,結了婚的老婆就整天和你嘮個沒完。在咱們中國做人還得講究一個實惠,這是沒辦法的事。葛書記,就拿您來說吧,假如你現在不當書記,還是個科級什麽的,保險崔老師早就和你拜拜了。既便不拜拜了,您過得能有現在這般舒心?”
“老顧,職稱不職稱有什麽關係?你看,你沒有職稱,你老婆不是照樣愛煞你,還給你配了一個招小姐的手機嗎?你這種待遇連咱們葛書記都享受不到的。”老季的話把大家逗得哄堂大笑。老顧到現在還是個老講師,不過他也不指望能評上個副教授什麽的。別看他平時嘴沒個閑,但一拿起筆杆子,頭腦裏便一片空白。“搞不上副教授,象葛書記那樣弄個官當當也行啊!你呢,整個一個熊包,找你這種人真是倒八輩子黴了!”老婆這話都說得老顧耳朵起了老繭,但還得聽,看來這輩子要一直聽到棺材裏去了。別看老顧平時在外麵一副誰也惹不起的樣子,但隻要一迴到家裏,整個一個熊樣。老婆說東,他不敢道西。和當初談戀愛時完全判若兩人。弄得他不住地感歎:女人哪,真是一個奇怪的東西,想嫁你時柔骨似水、千媚百態,令你不能不動心。一旦和你結婚生了孩子,便立即變得兇神惡煞般了,令你不能不心悸。有一次,老顧被罵得實在忍不住說了一句說:“你再這樣,幹脆我們倆離婚算了!”不料老婆一聽到離婚兩個字,便如河東獅子般吼著:“你要是敢和我離婚,我就用刀宰了你!”說完還真得操起了一把刀殺將過來,把個老顧嚇得和老婆在家裏上演了一場東北“二人轉”。 還有一次,老顧陪一個遠道而來的朋友遊玩周莊迴來,老婆問:“周莊好不好玩呀?”老顧說:“周莊小街很多很漂亮,怎麽玩也玩不夠的。”沒想到老婆聽了又河東獅子般吼起來:“好啊,你這個死不了的,竟敢到周莊找小姐玩,看我怎麽收拾你!”說完,便四處找家夥,弄得老顧哭笑不得,敢情老婆把“小街”聽成“小姐”了。這事雖屬誤會,但老婆卻從此又對老顧多了一個心眼。有一天,老婆從報紙上看到一篇“‘絕頂’果真聰明”的文章,並因老顧屬“絕頂”之人而深刻印象。那文中說禿頂雖然外觀不雅,但卻由於雄性激素分泌旺盛之原因具有聰明、不易患癌症、長壽等五大生理優勢。老婆於是想,難怪“禿頂”的老顧要提出“離婚”,原是這雄性激素在作祟,於是便想方設法降低老顧身體裏的妖素。又想到那廟裏的和尚一生不婚姻,不近女人,想必是與雄性激素低有關,於是便又開始研究起和尚的衣食住行來。研究結果表明,和尚雄性激素低最大原因乃在吃素不吃暈。於是,便依法行事,大幅度削減老顧的肉量,把老顧這個食肉狂弄得叫哭不迭。但既是老婆的科學研究成果,老顧也無可奈何,隻好講究“科學”,調節生活,並以“肉食者鄙”“素食者善”來聊以自慰,這後一句是老顧自已的科研成果。除了想方降低老顧的雄性激素之外,老婆還特地給老顧配了個手機,以便隨時掌握老顧的行蹤,引得局外人大發感慨,誇老顧老婆真好,給老顧配個招小姐的手機。老顧對此大有一種有苦說不出的滋味,恨不得把那手機給砸了,但又恐因此引起老婆的猜疑。他不願用手機,但還不敢不整天把它開著,真是一個累贅。這手機呢也好象和他專門作對似的,常常在最不該響時響起了。這不,老季話音剛落,老顧腰間便“笛笛”地響了起來。
“老顧,我說怎麽樣?又有應酬了吧?”老季為自已的話有了事實依據而興奮不已。倒是知根知底的田赫插話道:“你們啊,統統地不明白,顧老師的手機啊,隻有師母一個人打!”
張混混吃驚地叫道:“老顧,是這樣嗎?”
老顧並沒有理會張混混的問話,他知道這手機是老婆打來的,這手機除了老婆外從來就沒第二人打過。他知道老婆這會兒打手機準是問獻血後的感覺。他生怕老婆的聲音會傳到別人耳朵裏去,便趕緊起身跑到門邊,對著手機大聲叫道:“喂,你是誰呀?聲音大一點,我聽不見。哦,是老方啊,好久不見了,我正在和葛書記他們吃飯呢,你老婆還在住院嗎?身體好些沒有,等吃完飯我再打給你吧!”說完“啪”的一聲把手機關上,別在了腰間,弄得田赫把個鼠眼瞪得老大:“顧老師,剛才不是師母打來的手機?”
老季說:“什麽師母不師母的,我說了那是招小姐的手機,你還不信?”
“老季,這迴你失算了吧!老方啊,你老婆還在住院嗎?身體好些沒有?等吃完飯我再打給你吧!”小羅把手卷成握機狀將老顧剛才的話學了一遍,引得眾人哈哈大笑。
張混混說:“顧老師,你實話實說,剛才究竟是誰打的手機?”
老顧理直氣壯地:“是我的老朋友老方,我剛才迴話的聲音那麽大,難道你就沒聽見嗎?”
倒是譚新從老顧後麵這句話裏看出了問題,說:“顧老師,你把手機借給我用一下。”
老顧不知是計,慷慨地把手機從腰間卸下,遞了過去。
譚新在手機上拔弄了兩下,道:“剛才打來手機的話碼是……”
老顧聞言大驚,臉頓時紅得象下了油鍋的蝦,他壓根兒沒想到這手機還有這麽個記號功能,隻好幹等著更難堪時機的到來。看到老顧那副窘態,譚新突然動了惻隱之心,忙用嘴把顯示屏上老顧家的電話號碼從“6743581”改成了 “6745882”。
老顧感激地看了譚新一眼,大大地鬆了一口氣。不料這口氣還沒鬆完,田赫的一句話把老顧剛放下的心又懸了起來:“小譚,你沒看錯吧,把手機給我瞧瞧。”說完便把手朝譚新伸了過來,幸好在這緊要關頭葛書記出麵把這個這個話題給滅了:“行了,行了,大家抓緊時間吃。吃完了,迴去休息一下,學校招待所這兩天對獻血的教師免費開放。另外呢,大家如果有什麽地方不舒服,也及時到醫務室去看一看,要注意休息。”說完自個兒便大口大口地喝起湯來。
“哧溜!”“哧溜!” “哧溜溜!”店堂裏又響起泥鰍逆水般的聲響。
沙飛說:“葛書記,前天下午,我在學校參加了一個有關獻血的會議,這次市裏共給我們學校一千個獻血指標。學校把任務分解到了各個部門,根據教職工人數我們係分到了三百個。”
葛書記又問:“一共一千個指標,我們係就分到三百個,這可不是個小數目。係裏還有二百個畢業生在外地實習吧,他們趕得迴來嗎?”
沙飛說:“恐怕是等不及了,市二院下周二就要到我們學校來。”
葛書記問:“那去年我們有多少學生獻了血?”
沙飛思索片刻道:“大約有一百五十多個,今年的任務量似乎大了一些。不光我們學校,今年市裏其它單位都大幅度增加了指標,據說是因為血庫的血太緊張了。”
葛書記皺起了眉頭:“你看這個數字能完成嗎?”
沙飛答道:“比較困難,獻血對人的健康條件有許多要求,不是人人都可以獻的。而且,還有一些學生,特別是一年級的學生,對獻血還不是很了解,還有些疑慮。不光學生有顧慮,許多家長也同樣有此顧慮呢。如今都是獨生子女,把孩子看得金貴著呢,這兩天就有一些家長為這事專門跑到學校來了。”
葛書記眉頭擰成了一個結,說:“有這種事情?”
沙飛說:“有些學生想獻血,跟家裏一說,家長不同意,心裏也放不下,所以就來了,大約有十來個呢!我上中學的時候也碰到過類似問題。記得有一次,學校準備給我們打疾病預防針。當時正是全國上下大抓計劃生育的時候,我小哥受父母之命,專門跑到學校要我千萬不要打,說是打了這一針,將來就不能生育了。當時這種謠傳還真厲害,學校裏都擠滿了前來勸阻孩子打針的家長,有的幹脆把孩子領迴去了!”
葛書記問:“怎麽?現在獻血也有什麽謠傳嗎?”
沙飛搖了搖頭說:“謠傳倒是沒有,但不少同學和家長還是有顧慮,怕對身體有影響。”
葛書記說:“看來應當在趕到獻血之前對他們來一次大規模的義務獻血宣傳活動,盡可能消除他們的疑慮,否則這項工作很難完成啊。”
沙飛說:“是的,我已叫幾個輔導員準備好了宣傳板,明天一早就可與學生見麵。另外我們還邀請了市二院的一位專家明天下午給同學們作一場有關獻血知識的講座。”
葛書記滿意地點點頭:“很好,宣傳工作要盡可能做得細一些,我們工作越細致,報名獻血的人就越多。哦,對了,我們係裏可以給獻血的同學一些補助,對於那些表現突出的還要予以表彰,除了上麵你講的外,還有其它什麽措施沒有?”
沙飛說:“獻血那天,我準備給同學們放一場電影。”
葛書記有些不解:“放電影幹什麽?”
沙飛說:“宣傳啊,最近有一部叫《血緣》的片子內容講得是某醫院在搶救一位生命垂危的小姑娘過程中所發生的種種感人故事。我想學生看了這部影片,對於積極參加獻血活動可能會起到一定作用。”作為過來人,沙飛知道大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是最容易被感動的。
葛書記用欣賞的目光看了看沙飛,說:“小沙啊,想不到你還真會出點子呢!這次獻血,我看不能光發動學生,教師也要發動發動呢。為人師表,為人師表,這個時候不積極,我們怎麽能要求學生積極呢?我看每一個教師都應該參加這場活動,至少要在中文係造成一種獻血氛圍。”
這是一個難得的豔陽天,校園裏陽光燦爛,與往常相比麵貌也有了很大的不同,一場義務獻血活動把太湖大學幾乎變成了一個紅十字醫院,宣傳欄旁、噴水池邊一幅幅獻血宣傳畫前人頭攢動,圖書館前一長排獻血諮詢桌也被前來諮詢的人圍得滿滿的,學校的高音喇叭裏播音員伴隨著流水般舒緩的音樂介紹著有關獻血知識。大禮堂上方一條大幅標語更是把人們的心烘得暖暖的:
雖然我不認識你,但是我要謝謝你!
上午九點,一部名為《血緣》的電影在大禮堂準時上影了。該影片講述的是社會各界為救治因車禍失血過多而生命垂危的小燕子所發起的一場尋找罕見血型rh2的故事。該影片由當紅大導演李之同執導,大影星潘傑、張煒的加盟把這個故事演繹得生動感人。當影幕上出現美麗可愛的小燕子那張因失血過多而蒼白的臉龐以及小燕子親人那盼血的焦急神情時,同學們的心都被懸得緊緊的,他們為小燕子的生命而擔憂。當社會各界經過種種努力並通過互聯網最終在祖國寶島台灣找到了與小燕子血型相同的一位青年時,同學們那顆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當看到台灣青年的血一滴一滴地流入小燕子的身體內,看到小燕子那蒼白的臉色一點點紅潤起來時,整個禮堂都歡唿起來……。
當同學們和著歡唿聲走出禮堂時,隻見七輛白色的采血車整齊地排列在噴水池邊,車上方還有一條醒目的大橫幅:
獻出你的愛 還有9999個小燕子盼著你……
沉浸在電影故事中的同學們看到這條橫幅沒有不動心的,更使他們感動的是中文係的全體教師在葛書記帶領下早已在車邊排起了長隊。此時此刻,任何語言也是多餘的,同學們一個個挽起了袖子,一條曲折蜿蜒的長龍成了今日校園一道最美麗的風景。
“這是心靈的唿喚,這是愛的奉獻,隻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 從廣播裏傳出歌星韋唯那富有磁性般的噪音在校園的上空迴蕩,在師生們的心中迴蕩……。
“同誌們,早上沒吃飯,大家的肚子恐怕早已唱起空城計了吧?下麵請各位到格林頓酒家去坐坐,我已讓老馬和小田為大家準備了補身子的雞湯。至於學生那裏,學校在食堂已有安排。”獻血結束後,葛書記看了看已升到半空的太陽說道。
“萬歲!”在一片歡唿聲中,大家擁著葛書記朝格林頓酒家走去。
還沒進屋,一股濃濃的香味便撲麵而來,大家禁不住“唿哧”“唿哧”地吸起來:“好香啊!好香!”
老馬說:“葛書記,這是用地道的土雞做的湯,當然香了,不比市場上賣的,都是激素催肥的。”
沙飛奇怪地問:“你從哪兒搞來的這些土雞?”
老馬嘿嘿一笑說:“為了招待大夥,這幾天我和小田特地到附近農家收購的,比市場價每斤高出三塊錢兩毛錢呢!”
葛書記故作驚訝狀:“高出三塊兩毛錢?老馬,你今個兒不是要敲我們的竹杠吧?”
老馬連忙說:“敲你的竹杠?哎呀,葛書記,要是靠你的生意,我和小田早就餓死了。今天這頓飯,我和小田已商量好了,我們作東。”
葛書記擺了擺手:“哪怎麽行?我們這五十來號人,可是個不小的數目,你便宜點就行了。”
“葛書記,老馬和小田是我們係的大戶,這點還不是小意思,請客還不是應該的。老馬,你說是不是?哎,葛書記,別隻顧說了,你看大夥都餓得快成烙燒餅了,快上湯呀!”沒有早餐那幾個饅頭墊底,老顧早已餓的不行了。
“老顧,吃得時候得節製點,別撐死了。聽說當年紅軍到達陝北時,老鄉們拿出最好的大米麵來慰勞,結果有些個多少天沒進米的餓慌了的戰士一碗接一碗最後硬是給撐死了,真可惜啊!所以呀,我在這裏把醜話說在前頭,如果有誰撐死在我這兒,本店概不負責。”
老馬一席話引得眾人哈哈大笑。
“哎,大家別笑,老馬說得不是沒有道理,久餓飲食當有節製,我有個親戚……”葛書記正要為老馬“添證”,一盆熱氣騰騰的雞湯上了桌。
老顧見狀一聲大叫:“葛書記,你帶個頭!”話音沒落,自個兒便迫不急待地把勺子伸進了盆裏。
張混混笑道:“老顧,這究竟是誰帶頭呢?”
葛書記用勺敲了敲盆說:“管它誰帶頭呢,來、來、來,大家一起來!”
“來、來、來、大家一起來!”十隻明晃晃的勺子齊刷刷地伸進了盆裏。
“哧溜!”“哧溜!”“哧溜溜!”
店堂裏頓時泥鰍逆水般響成一片。
“讚比亞盧薩卡墨西哥加拿大薩爾瓦多巴拿馬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西班牙……”
正當大家喝得興高采烈時,隻聽得門外傳來一陣裏嘰裏呱啦的聲音。抬頭一看,隻見一個蓬頭垢麵,渾身上下掛滿布條的人正站在門前嘴裏振振有詞地念著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名字,大家的心頓時沉了下來,剛才那種輕鬆的氣氛一下子變得沉甸甸的。
“老胡,裏麵坐,我也給你來一碗。”老馬立即招唿道,隨後又對大夥說:“這老胡,每隔一二天就要到我這裏來一次,不論括風下雨,雷打不動的。唉,真是可憐啊可憐!好端端一個人給弄成這樣。”
其實那個被稱為老胡的並不老,今年也不過才五十來歲。他原來是地理係的一個副教授,九二年下海辦了一個商貿公司,據說賺了不少錢。他也是太湖大學第一個擁有私家小汽車的教師,家裏老婆兒子一共三口人,日子過得比誰都滋潤。但天有不測風雲,九四年那年,他帶著全家去省城玩,半夜迴來,轎車拋錨停在路邊修理,不料被一輛斜衝過來大貨車撞上,妻兒身受重傷,小車也被撞得不成模樣,老胡當時因恰好在不遠處撒尿方撿得一命。妻兒在被送到醫院後昏迷三個月後,終告不治,雙雙赴了黃泉。老胡為救治妻兒賣了房產,花光了所有的積蓄,最終還是落得個家破人亡。痛失愛妻愛子的老胡那裏經受得起這般打擊,幾乎不到一個月滿頭黑發便被痛苦染成了花白,更令老胡感到寒心的是有關部門在處理這件交通事故時,認定老胡修車時沒有設置路障標誌是導致這一事故的根本原因,判定老胡對事故負完全責任。老胡不服,從此便開始了漫長的上訪之路,從市裏到省,從省裏到北京,一年又一年,一春又一春,但卻渺無結果。三年後,老胡終因經受不住長時間的精神壓抑,瘋了。
“老馬,他那案子現在怎麽樣了?”葛書記問道。
“還能怎麽樣?不了了之唄!據說那位大貨車的車主是省裏某位廳長的親侄兒。老胡瘋了以後,他的一個堂叔還在為這件事奔波,說是這輩子官司打不贏,子子孫孫也要接著打下去,聽說鈔票花得沒撈撈。”
“哎,這年頭!老百姓要是碰上這種事,那真算是倒老黴了。”看著老胡一個人坐在那裏大口大口地喝著雞湯,一副麻木的樣子,大家心裏堵得厲害,食欲也大為減弱。
“哎,大家怎麽不動勺子呀?”老馬見狀急得哇哇直叫。但大家目光依然聚焦在老胡身上,老胡並不理會大家的目光,依然故我地喝著雞湯,完事後又用那隻髒兮兮、油光發亮的袖子使勁地在嘴上抹了幾下便旁若無人、大搖大擺地走出了門……。為了改善大家的情緒,老馬又盡量以輕鬆的口氣把大家的注意力從老胡身上引開:“大家呢,也不要太悲觀,我看這事最終總會有一個說法的。好不容易聚在一塊,大家別這麽不開心。哎,老季,你是我們係的大作家,最近有什麽新聞沒有?”
“沒有什麽大的新聞。不過,不知大家看了昨天的報紙沒有,中國有一部影片獲得了奧斯卡獎了。”老馬這一招果然有效,老季首先擺脫了“老胡”,爬到老馬的話竿上了。向來自稱什麽事都能“拿得起放得下”的老顧緊隨其後,說:“老季,你這算哪門子新聞,和狗咬人差不多,你能不能談點人咬狗之類的事。”
老季笑道:“好啊,老顧,聽說你昨天把鄰居家的狗咬了,有沒有這迴事?”
眾人頓時爆發出一陣開懷大笑,沉悶多時的空氣裏頓時漲滿了活躍的氣氛。倒是老顧被老季的玩笑弄得老大不快,正要開口說什麽,卻被張混混搶了個先:“老季,你不要無聊了,還是接著談談奧斯卡吧,中國是哪部片子獲這個獎了?”
老季說:“《臥虎藏龍》,最佳外語片獎,是台灣導演李安導的,最近媒體炒得可熱鬧了。”
“是武打片吧,沒啥稀奇!我不是反對武打片,但靠這個獲獎,那也說明我們中國電影的檔次也太低了。我看這事,媒體壓根兒就不應該報道,簡直無聊透頂!”平時最不喜歡看武打片的包爾萊一副怒氣衝衝的樣子。
張混混深有同感:“中國人最容易走極端,在政治上容易犯極‘左’或極右的錯誤,在藝術上則易犯“兩個凡是”,要麽凡是外國的都是藝術的,凡是中國的都是平庸的,要麽相反。前些日子,人們為老舍在文革中錯過諾貝爾文學獎而惋惜。其實,我覺得,飯隻要自已吃的香就行了,沒有必要為了捧迴個奧斯卡就去迎合外國人,仿佛不獲這個獎,中國的電影就一團黑似的,我看有些奧斯卡片也就那麽個水平罷了。有一句話說得好,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張藝謀的片子之所以能在國際上屢屢獲獎,我看靠得就是這一條。”
“別提老謀子的片子,那純粹是在作踐我們的列祖列宗。上次,我到美國講學,學生都問,你們中國人是不是都娶小老婆,留長辮子呀?弄得我費了好半天口舌,他們才搞了個一知半解。難怪我們那些個留學生提到老謀子個個都是咬牙切齒的。”提到張藝謀,陸子豐氣便不打一處來。倒是老季對老謀子心存好感:“不過,我倒覺得張藝謀拍的片子,其它的不說,看後總能給人留下點印象,不象有些片子,無聊且平庸。僅憑這一點,說他是目前中國最出色的導演也毫不過份。小譚,你說我說得對不對?”
譚新說:“你們啊,看問題都有些片麵。藝術是世界的,哪有什麽國不國的?無論是外國的還是中國的,在藝術上都是平等的。中國現在為什麽沒有出現大師級的藝術作品,其原因也就在心胸不夠開闊,幹什麽事情都講一個國字,不能包容其它國家的藝術,更談不上去學習吸收了,整天在自已的小圈圈裏麵打轉,你想這副德性能走出國門,衝向世界嗎?為什麽在五四時期,中國在文化上還能出現一些象魯迅胡適那樣的大師級人才,重要的一條,他們既有中國文化的底子,又能吸收西洋文化的長處。”
“哎,小譚啊,你這種看法可是有問題的啊!你說藝術沒有國界,那藝術家不都是世界公民了,藝術不但有國界,而且還有階級性呢。你這樣下去,那是會犯資產階級自由化錯誤的!”包爾萊一本正經道。
“包老師,藝術沒有國界不等於藝術家沒有自已的祖國啊。”譚新補充道。
葛書記說:“小譚說得不是沒有道理,不過中國之所以不能出大家,我看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中國人太急功近利了。就拿搞研究的來說吧,大凡沒有出名時還能坐得住冷板凳,一旦有了一點成績便坐不住了,整天到處簽名做報告,還要謀個一官半職的,至少也得搞個名譽主席或副主席什麽的。你說這樣一來,那研究還能深入下去嗎?不說別的,你看看我們學校就知道了。凡在學術上有些成就的,到什麽地方去了?都跑到機關去了!哪怕是個芝麻大的官,竟然也有副教授願意去撿。結果,沒學問的不用說,有學問的到了機關後再也不見發表一篇文章,都成了半拉子專家。你說,學校領導也真是,抽人怎麽都從係裏學術骨幹隊伍中抽?現在倒好,有的係都被抽空了,長此以往,這學校還怎麽上檔次啊?真是令人心痛啊!這不僅是學校的損失,對個人來說也是得不償失啊。你看宣傳部的鄒部長,當年在係裏的時候,那學問搞得簡直沒法說,不到25歲就破格提拔為副教授,國外權威雜誌《科學》還發表了他的兩篇關於電磁學方麵的論文呢,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可是自從到了機關後,就再也不見一篇象樣的論文,
全然沒了當初那種才氣勃發的勁兒,到現在快要退休了還在副教授的位置上掙紮。今年評職稱時他交的幾篇論文,哎呀,專家那個評語簡直讓人臉紅,說那論文還達不到本科生的水平。唉,要是他一直在係裏搞自已的學問,不要說教授,院士早就當上了,真是可惜啊!唉,下麵如此,上麵又何嚐不是如此呢?就拿科研立項來說吧,立個項目,就非得規定你在多長時間內拿出成果來。於是乎,下麵一拿到科研項目,就馬上想方設法出書,在雜誌上發論文,然後就結題,然後就拿著這點成果忙著跑職稱,職稱跑到了,便再也不求上進了,要他去寫個一二篇文章比登天還難。你想有些項目豈止是短時間內能搞出來的?它需要經曆無數次失敗,花費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的努力才能成功,憑這種急功近利的思想能成嗎?凡事,尤其是科學研究,要紮紮實實才行,是來不得半點浮躁和虛假的……”
“葛書記,說時容易,做時難哪!”葛書記話還沒說完,便被老顧給堵住了。這老顧平時最不喜歡、也最不關心的就是娛樂界那些個亂七八糟的事,每當大家談到這些話題的時候,他總是無話可說,隻好呆在一旁等待著轉機,看到這娛樂界的話題終於經過葛書記的嘴變成了名利問題時,他便迫不急待地插了進去,“葛書記,你說不這樣,那人就沒法活下去了。現在什麽都和職稱掛鉤,沒有職稱,票子、房子就上不去,沒有結婚的找對象就難,結了婚的老婆就整天和你嘮個沒完。在咱們中國做人還得講究一個實惠,這是沒辦法的事。葛書記,就拿您來說吧,假如你現在不當書記,還是個科級什麽的,保險崔老師早就和你拜拜了。既便不拜拜了,您過得能有現在這般舒心?”
“老顧,職稱不職稱有什麽關係?你看,你沒有職稱,你老婆不是照樣愛煞你,還給你配了一個招小姐的手機嗎?你這種待遇連咱們葛書記都享受不到的。”老季的話把大家逗得哄堂大笑。老顧到現在還是個老講師,不過他也不指望能評上個副教授什麽的。別看他平時嘴沒個閑,但一拿起筆杆子,頭腦裏便一片空白。“搞不上副教授,象葛書記那樣弄個官當當也行啊!你呢,整個一個熊包,找你這種人真是倒八輩子黴了!”老婆這話都說得老顧耳朵起了老繭,但還得聽,看來這輩子要一直聽到棺材裏去了。別看老顧平時在外麵一副誰也惹不起的樣子,但隻要一迴到家裏,整個一個熊樣。老婆說東,他不敢道西。和當初談戀愛時完全判若兩人。弄得他不住地感歎:女人哪,真是一個奇怪的東西,想嫁你時柔骨似水、千媚百態,令你不能不動心。一旦和你結婚生了孩子,便立即變得兇神惡煞般了,令你不能不心悸。有一次,老顧被罵得實在忍不住說了一句說:“你再這樣,幹脆我們倆離婚算了!”不料老婆一聽到離婚兩個字,便如河東獅子般吼著:“你要是敢和我離婚,我就用刀宰了你!”說完還真得操起了一把刀殺將過來,把個老顧嚇得和老婆在家裏上演了一場東北“二人轉”。 還有一次,老顧陪一個遠道而來的朋友遊玩周莊迴來,老婆問:“周莊好不好玩呀?”老顧說:“周莊小街很多很漂亮,怎麽玩也玩不夠的。”沒想到老婆聽了又河東獅子般吼起來:“好啊,你這個死不了的,竟敢到周莊找小姐玩,看我怎麽收拾你!”說完,便四處找家夥,弄得老顧哭笑不得,敢情老婆把“小街”聽成“小姐”了。這事雖屬誤會,但老婆卻從此又對老顧多了一個心眼。有一天,老婆從報紙上看到一篇“‘絕頂’果真聰明”的文章,並因老顧屬“絕頂”之人而深刻印象。那文中說禿頂雖然外觀不雅,但卻由於雄性激素分泌旺盛之原因具有聰明、不易患癌症、長壽等五大生理優勢。老婆於是想,難怪“禿頂”的老顧要提出“離婚”,原是這雄性激素在作祟,於是便想方設法降低老顧身體裏的妖素。又想到那廟裏的和尚一生不婚姻,不近女人,想必是與雄性激素低有關,於是便又開始研究起和尚的衣食住行來。研究結果表明,和尚雄性激素低最大原因乃在吃素不吃暈。於是,便依法行事,大幅度削減老顧的肉量,把老顧這個食肉狂弄得叫哭不迭。但既是老婆的科學研究成果,老顧也無可奈何,隻好講究“科學”,調節生活,並以“肉食者鄙”“素食者善”來聊以自慰,這後一句是老顧自已的科研成果。除了想方降低老顧的雄性激素之外,老婆還特地給老顧配了個手機,以便隨時掌握老顧的行蹤,引得局外人大發感慨,誇老顧老婆真好,給老顧配個招小姐的手機。老顧對此大有一種有苦說不出的滋味,恨不得把那手機給砸了,但又恐因此引起老婆的猜疑。他不願用手機,但還不敢不整天把它開著,真是一個累贅。這手機呢也好象和他專門作對似的,常常在最不該響時響起了。這不,老季話音剛落,老顧腰間便“笛笛”地響了起來。
“老顧,我說怎麽樣?又有應酬了吧?”老季為自已的話有了事實依據而興奮不已。倒是知根知底的田赫插話道:“你們啊,統統地不明白,顧老師的手機啊,隻有師母一個人打!”
張混混吃驚地叫道:“老顧,是這樣嗎?”
老顧並沒有理會張混混的問話,他知道這手機是老婆打來的,這手機除了老婆外從來就沒第二人打過。他知道老婆這會兒打手機準是問獻血後的感覺。他生怕老婆的聲音會傳到別人耳朵裏去,便趕緊起身跑到門邊,對著手機大聲叫道:“喂,你是誰呀?聲音大一點,我聽不見。哦,是老方啊,好久不見了,我正在和葛書記他們吃飯呢,你老婆還在住院嗎?身體好些沒有,等吃完飯我再打給你吧!”說完“啪”的一聲把手機關上,別在了腰間,弄得田赫把個鼠眼瞪得老大:“顧老師,剛才不是師母打來的手機?”
老季說:“什麽師母不師母的,我說了那是招小姐的手機,你還不信?”
“老季,這迴你失算了吧!老方啊,你老婆還在住院嗎?身體好些沒有?等吃完飯我再打給你吧!”小羅把手卷成握機狀將老顧剛才的話學了一遍,引得眾人哈哈大笑。
張混混說:“顧老師,你實話實說,剛才究竟是誰打的手機?”
老顧理直氣壯地:“是我的老朋友老方,我剛才迴話的聲音那麽大,難道你就沒聽見嗎?”
倒是譚新從老顧後麵這句話裏看出了問題,說:“顧老師,你把手機借給我用一下。”
老顧不知是計,慷慨地把手機從腰間卸下,遞了過去。
譚新在手機上拔弄了兩下,道:“剛才打來手機的話碼是……”
老顧聞言大驚,臉頓時紅得象下了油鍋的蝦,他壓根兒沒想到這手機還有這麽個記號功能,隻好幹等著更難堪時機的到來。看到老顧那副窘態,譚新突然動了惻隱之心,忙用嘴把顯示屏上老顧家的電話號碼從“6743581”改成了 “6745882”。
老顧感激地看了譚新一眼,大大地鬆了一口氣。不料這口氣還沒鬆完,田赫的一句話把老顧剛放下的心又懸了起來:“小譚,你沒看錯吧,把手機給我瞧瞧。”說完便把手朝譚新伸了過來,幸好在這緊要關頭葛書記出麵把這個這個話題給滅了:“行了,行了,大家抓緊時間吃。吃完了,迴去休息一下,學校招待所這兩天對獻血的教師免費開放。另外呢,大家如果有什麽地方不舒服,也及時到醫務室去看一看,要注意休息。”說完自個兒便大口大口地喝起湯來。
“哧溜!”“哧溜!” “哧溜溜!”店堂裏又響起泥鰍逆水般的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