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 劇組的寫實
我翻拍真沒想超過原作啊 作者:諾蘭來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演員全鍾瑞試鏡女主角色海美通過後,在劇組的爭取下,全鍾瑞調出檔期,可以參加劉尚新電影的拍攝。
男女主確定,電影項目正式立項,也是這個時候,劇組正式公布這部由日本《燒倉房》改編而來的電影的名字:《燃燒》。
不過劇組主創並沒有透露為什麽電影取名《燃燒》,他們統一口徑對外宣稱,等大家看完電影就知道這部電影為什麽叫燃燒了。
相比較電影名,大家更加關注剛確定下來的女演員全鍾瑞。
全鍾瑞出道不久,不過實力有目共睹。
顏值中上,並不屬於一眼驚豔的程度,而是那種耐看的臉。
在媒體麵前,劉尚稍微解釋了一下為什麽選全鍾瑞,最大的原因就是角色貼合得比較好。
試鏡的時候,有那麽一瞬間,他覺得全鍾瑞就是海美。
劇組工作準備就緒,在九月中旬正式開機。
...
劉尚在片場收到老家那邊親戚的消息,是老媽的表弟,劉尚也給喊舅。
二舅說他家的兒子大學沒考上,又不想進廠打工,問他想做什麽,孩子說想跟劉尚學拍電影。
二舅這個兒子今年剛成年,稱唿起來,劉尚叫他表弟。
“二舅,讓表弟接電話。那個,表弟啊,你平時喜歡看電影嗎?都喜歡看什麽電影?”
“我喜歡看鋼鐵俠,還有雷神,漫威的好多電影我都喜歡。”那頭話說一半就被打斷,短暫的停頓後,表弟改口說:
“我喜歡看你的怪獸電影,《饕餮》又嚇人又好看,還有《三生貓》拍得很有美感,我夢想有一天,我也能拍出這樣的電影。”
劉尚大概猜到二舅那邊給表弟使眼色呢。
心裏想笑,喜歡漫威電影沒什麽可指摘的,現代很多頂級導演都是漫威的粉絲。
往前數十年,劉尚也非常喜歡看漫威電影。
即便到了現在,漫威出新電影,劉尚也非常樂意花幾十塊錢去電影院看。
腦子裏閃過這些念頭,劉尚想了一下,現在九月底了,考上大學的學生都去上學了。
表弟這種沒學上也不想打工的,一直賴在家裏也不是個事,他這個大表哥混得還算可以,理當幫襯一下。
劉尚在電話裏,語氣嚴肅地問表弟:
“不要光看影視圈好的一麵,也不要看你表哥賺大錢了,就覺得你也行,我給你打個預防針,你來我劇組,肯定要從劇組的雜活幹起來,就像九年義務教育首先得從一年級開始上。”
那頭表弟一個勁地保證自己到了劇組,一定聽劉尚的話,一定好好表現。
劉尚最後讓表弟看一部紀錄片,看完後,寫個觀後感發給他。
表弟有些不自信:
“紀錄片?什麽紀錄片?讓我寫影評嗎?表哥,我沒這方麵經驗啊。”
劉尚笑著說:
“不是考你專業能力,就是看看你決心,紀錄片的資源我待會發給你微信。”
這個紀錄片是劉尚圈子裏叫木占占的朋友拍的,記錄的是劇組裏員工的生活。
在普通人眼中,影視行業似乎總與光鮮亮麗的演藝圈綁定,那裏有如潮水般湧入的俊男靚女,日進鬥金的超級巨星,名利場上唿風喚雨的製片和導演……
可入行五年的木占占卻認為,這不過是因為,大眾的眼睛隻看到了那些“能被看見”的明星。
2017年至今,木占占一直在圈內拍攝宣傳劇照。
這些年,她跟拍過多個劇組,也合作了不少知名的演員。
但在這行幹得越久,木占占就越發感覺,劇組內外的鏡頭(包括自己的那枚)對準的,幾乎都是聚光燈下的主演,而在聚光燈之外暗淡的角落裏,那些實實在在用肩膀扛起整個行業、默默無聞、拿命幹活的工作人員,卻鮮少被人看見。
於是,木占占決定,這一次她要舉起相機,拍下劇組的燈光、攝像、場務、武行……當然,也包括她自己。
作為90%的大多數,木占占鏡頭裏記錄下的那些日常點滴,可能才是流光溢彩的霓虹燈背後,這個行業本來的模樣。
木占占紀錄片的講述——
我朋友圈裏的熟人,一連走了兩個
2017年入行之後,我一直在各個劇組拍攝劇照。
劇照一般用於後期宣傳,好的劇照要能抓住整場戲的核心,呈現人物、事件、環境、情緒之間的關係。
通常來說,一部戲的劇照,基本都是在演員拍戲的過程中抓取的。
這就要求劇照師在現場,得有見縫插針的能力,一方麵不能幹擾正常的拍攝,另一方麵又得在有限的空間內,抓拍到決定性的瞬間。
在拍攝現場,比較好抓拍的位置,一般都是攝影機的角度。
我得拜托攝像、燈光,幫我預留點拍攝空間,於是常跑去和他們聊天,一來二去大家熟絡了,自然也就打成了一片。
我那時每天陷在片場十幾二十個小時,一天要拍攝幾百張照片。
其中,絕大多數都是主演的群像或特寫。
後來照片拍多了,我就想啊,主演從來不缺人拍,可他們身邊那些忙來忙去的工作人員,好像很少有人,去記錄他們的工作狀態。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萌生了給工作人員拍照的想法。
一部廣告電影的片場角落,因為製作周期短,整個工作強度大,現場的工作人員連續熬了60多個小時後,倒頭就睡。
在雨中堅持拍攝也是常態。
在劇組幹活的人,大都沒有固定的收入,更不用談所謂的五險一金。
絕大多數的人其實就是影視“民工”,跟著自己工種的“包工頭”四處打工,幹完一部戲,賺一份的錢。
所以,外界看來等級森嚴的劇組,其實是個非常鬆散的組織。
製片組、導演組、攝影組、美工組……
各組都有自己的帶頭大哥,百來號人聚在一起,共同幹完這兩三個月,然後就又各奔東西了。
某種程度上,正是因為組織結構鬆散,需要“人製”,劇組才會給外界留下等級森嚴的印象。
雖然沒有五險一金,但劇組還是會為每個進組的工作人員,買一份保險,畢竟在片場,很多工作都存在著潛在的風險。
就像有一年,我朋友圈裏的熟人,一連走了兩個。
其中一個,就是一位在片場離開的武行。
我記得他30歲出頭的樣子,剛剛當上父親。
據說出事那天,他在片場試威亞,好像設備出了問題,人當場就沒了。
這樣的事故,在我們圈內隔三差五就會傳出,但每次隻有當有名氣的演員發生意外,媒體爭相報道,外界的人才會知道。
明星出事是新聞,但普通的劇組人員出事,一般隻是按較低檔的保險標準賠點錢,然後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威亞一般也由武行人工控製,演員在空中做帥氣的動作,後麵需要一群武行兄弟跟著節奏拉威亞繩。
能控製威亞方向、不讓自己打轉的人,可以采用單人上下拉繩的方式。
但經驗不足的人被吊起來,會左右搖晃,所以需要再加兩根牽引繩來固定位置。
我曾跟一個武術指導聊過這份工作,他當時說,武行負責的,其實主要就是兩塊內容:
一塊是如果有打戲,他們得保證動作看起來利落又漂亮;
另一塊就是,得避免危險發生。
因為要避免危險發生,火燒人這類高難度的動作,一般也交會給專業的武行做。
完成動作前,他們通常會先穿一件防火的石棉衣,然後再在外層衣服上塗抹凝固的汽油,最後才會點火,燃燒。
盡管石棉衣隔熱,但如果火勢越燒越大,熱氣湧動,難免會有灼傷人的地方。
況且,拍火燒人的戲,如果一次不通過,武行還得再拍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據我所知,一天之內,有一位武行兄弟就被燒過八次。
至於武行燒一次全身能拿到的報酬,也因為劇組規格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比較好的劇組開過6000元一次的價格,但那迴,現場的武行,也有人受了傷。
如果說武行的危險,外界還多少有些耳聞,那燈光師的意外,可能就更加無聲了。
因為要在棚頂布燈,搭建桁架,所以燈光師常常需要在高空作業。
在拍一部古裝戲的劇照時,我曾爬上過大殿棚頂的馬道。
加上,燈光師總是劇組裏到場最早、離場最晚的一批人(燈光必須得在演員到場前把光源布置好,拍攝結束後,他們還得留下來裝卸沉重的照明設備)。
所以,比起劇組的其他工作人員,他們的休息時間,也是相對比較少的。
據說全國80%的燈光師,都來自hen省鄢陵縣的張北村。
劇組裏的照明、布光設備
記得有一次,一個古裝劇劇組,要在橫店的秦王宮大殿白天拍夜戲。
為了營造出夜晚的效果,燈光師拿了釘槍,準備把一大塊黑布釘在大殿的房簷上,因為太過疲勞,沒有休息好,他直接從三五米的高空摔了下來,雖然沒有生命危險,但還是被場工緊急送去了醫院。
每天工作十多二十小時的過勞狀態,加上高空作業的工作內容,都讓燈光師成了劇組的一大高危職業。
一個大功率攝影燈有時能重達十多二十斤
一個劇組,更像是一個浩大的車隊。
除了劇照、武行、燈光,劇組還有很多其他的工種,大家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創建一個共生的場域。
所以,在劇組工作,你必須得適應集體生活。
吃一起,住一起,這些都是最基本的。
就拿住宿來說,同一個劇組的工作人員,一般都住同一家酒店。
在圈內,我們常把這種大部隊駐紮的地方,叫作“大隊酒店”。
“大隊酒店”的房間,多為標準的雙人間,住起來有種升級版宿舍的味道。
初來乍到時,我總有不習慣的地方,但住久了,混熟了,逐漸也就適應了。
“大隊酒店”樓下的代拍,一般來說,主演會住更高級別的酒店,但在拍攝前,他們會到“大隊酒店”的劇組化妝間化妝,代拍蹲在酒店門口,等著抓拍演員下樓出裝的照片,然後再把它們高價賣給粉絲。
難得早收工時,大家會在“宿舍”聚餐,東拚西湊點些外賣,一起改善夥食。
出行方麵,整個劇組也是整齊劃一的。
哪怕隻用三五分鍾就能步行抵達片場,所有的工作人員也必須得乘大巴,統一行動。
每次去片場,一個劇組就會化身成一個浩大的車隊。
除了接送工作人員的大巴,各個部門還會設置自己的專屬車輛,服裝車、攝影車、燈光車……
在攝影棚,每一個車廂,都是一間便攜式的移動倉庫。
發電車的接線處,劇組很多大功率的燈光設備,民用電是帶不動的,所以需要有一台專門的發電車為劇組供電。
空調車的巨型管道,口徑是家用機的數倍。
一般情況下,劇組至少會準備一台空調車供主演使用,有條件的組,才會多增加幾台給導演和現場工作人員使用。
拍人造雨的戲,劇組會用管子接在儲水車上放水
裝馬的車,馬匹是動物演員
劇組的工作環境複雜,拍戲地點也時有不同。
現代戲的轉場節奏特別快,集中拍外景時,一天要城東城西地跑很多個地方;
古裝戲的拍攝環境就相對單純多了,大部分時間都會駐紮在影視城,或者是已經搭好景的攝影棚。
仙俠劇的很多場景都需要現搭。
在山林裏拍戲,最大的困擾是蛇蟻蚊蟲,我到這種地方工作,多半會戴帽子,即便很潮熱,也會把褲腿紮在襪子裏,上衣紮進褲子裏,防曬袖套藏進袖口裏,總之,得盡量避免皮膚有裸露的地方。
某部戲片場,上一次廁途經的迂迴路,如果在野外拍戲,條件好的劇組會準備專用的公廁車,條件不好的劇組,會拿黑布或藍布,圈一塊地,然後直接在地上挖一個大坑,用來當廁所。
劇組的女生少,片場扛機器的女生更少
其實,我不是一畢業,就入了這行的。
記得剛進劇組的時候,很多人看我是女生,都很好奇:
你為什麽幹這個?
劇組的女生少,大概也就十個人裏麵有兩三個。
而且,這僅有的兩三個,還大都做服裝或化妝。也就是說,片場扛機器的女生,更是少之又少。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和體能差異有關?
拿我日常工作使用的單反來說,塞上電池的機身,再加上一枚長焦鏡頭,少說也有三幾公斤重。
每天在片場,我得抬著它工作十幾個小時,來迴走動拍照。期間,抬相機的手還不能抖,因為一抖,片就花了。
很早之前我在微博發的一張圖,在片場熬夜,我會在化妝間找個角落睡一會兒,有的劇組沒這條件,如果困了,男生就直接躺在地上,女生不好意思躺,就找個位置坐著或者蹲會兒。
所以最開始,我媽很不理解我:
為什麽想幹這個?為什麽不能去國企、事業單位找一份穩定的工作,或者考考公務員?大學四年,上下加起來一共八個學期,其中有六個學期,她都在跟我發生爭吵。
可她不知道啊,我小學就很愛看電影了,初高中參與的課本劇拿了名次,上大學雖然順了他們的意,去重慶的一所大學念了四年會計,但我同學在備考會計師資格證、a的時候,我卻一直在外麵拍微電影、寫腳本。
臨近畢業,我甚至拎著箱子去bj,跑過大型影視公司的校招,也給現場的hr遞過簡曆,還進過麵試,但碰上北影、中傳,甚至海外藝術類高校的專業型選手,我很遺憾沒能走到最後。
即便這樣,我也沒想過放棄。
後來,不知道是不是我和我媽通過吵架,達成了某種和解,又或者她開始看到,我確實有在這個方向付出努力,總之,我麵試失敗後,她反而盡她所能,幫我找了一個教攝影的老師,讓我跟著他學了一年。
我也是因為這個契機,才有機會進到現在的行業。
雖然這個行業的確很苦,但當我拍攝的第一個項目被用作宣傳封麵,放在騰訊視頻的首頁,微博上也有很多人轉發那組照片時,能收獲的成就感也是巨大的!
而且,片場就是一個實戰場,不管是技術還是統籌,能學到很多,也能看到很多。
就像我們這行的從業者,其實兩極分化挺嚴重的,家境殷實、接受過係統藝術教育的人,與年紀輕輕就輟學,在劇組做幫工成長起來的人,都可以在同一個劇組工作,他們之間就會產生很多有趣的碰撞。
在劇組待久了,真的很容易脫節。
每天睜眼、閉眼都是喊“哢”。
一部戲拍完,接著就是下一部。在這種封閉的環境,其實很容易看不見真實的世界是什麽樣子。
但我們的觀眾,恰恰就在真實的世界生活啊,他們可能996加班,可能會為自己掉頭發哭,也可能是在下雨天出門,沒注意就被路邊的車濺了一身泥。
我們不是要拍東西給他們看嗎?
所以,現在我每拍完一部戲,都會迴老家待一段時間,和父母朋友在一起生活,聽他們說說自己的事,也讓自己有一段完整的時間充充電。
未來,我可能不會一直做劇照的工作。
現在,我在努力存錢,希望能去更專業的院校進修。
我一直有一個長遠的目標,就是想朝著導演的方向前進,以後能有機會拍自己的作品,而不隻是拍服務於宣傳的劇照。
但我不會強求自己一定要做到多好,因為我已經想明白了,反正我就朝那個方向走,能走多遠走多遠,隻要走到最後開心、不留遺憾,那就可以了。
男女主確定,電影項目正式立項,也是這個時候,劇組正式公布這部由日本《燒倉房》改編而來的電影的名字:《燃燒》。
不過劇組主創並沒有透露為什麽電影取名《燃燒》,他們統一口徑對外宣稱,等大家看完電影就知道這部電影為什麽叫燃燒了。
相比較電影名,大家更加關注剛確定下來的女演員全鍾瑞。
全鍾瑞出道不久,不過實力有目共睹。
顏值中上,並不屬於一眼驚豔的程度,而是那種耐看的臉。
在媒體麵前,劉尚稍微解釋了一下為什麽選全鍾瑞,最大的原因就是角色貼合得比較好。
試鏡的時候,有那麽一瞬間,他覺得全鍾瑞就是海美。
劇組工作準備就緒,在九月中旬正式開機。
...
劉尚在片場收到老家那邊親戚的消息,是老媽的表弟,劉尚也給喊舅。
二舅說他家的兒子大學沒考上,又不想進廠打工,問他想做什麽,孩子說想跟劉尚學拍電影。
二舅這個兒子今年剛成年,稱唿起來,劉尚叫他表弟。
“二舅,讓表弟接電話。那個,表弟啊,你平時喜歡看電影嗎?都喜歡看什麽電影?”
“我喜歡看鋼鐵俠,還有雷神,漫威的好多電影我都喜歡。”那頭話說一半就被打斷,短暫的停頓後,表弟改口說:
“我喜歡看你的怪獸電影,《饕餮》又嚇人又好看,還有《三生貓》拍得很有美感,我夢想有一天,我也能拍出這樣的電影。”
劉尚大概猜到二舅那邊給表弟使眼色呢。
心裏想笑,喜歡漫威電影沒什麽可指摘的,現代很多頂級導演都是漫威的粉絲。
往前數十年,劉尚也非常喜歡看漫威電影。
即便到了現在,漫威出新電影,劉尚也非常樂意花幾十塊錢去電影院看。
腦子裏閃過這些念頭,劉尚想了一下,現在九月底了,考上大學的學生都去上學了。
表弟這種沒學上也不想打工的,一直賴在家裏也不是個事,他這個大表哥混得還算可以,理當幫襯一下。
劉尚在電話裏,語氣嚴肅地問表弟:
“不要光看影視圈好的一麵,也不要看你表哥賺大錢了,就覺得你也行,我給你打個預防針,你來我劇組,肯定要從劇組的雜活幹起來,就像九年義務教育首先得從一年級開始上。”
那頭表弟一個勁地保證自己到了劇組,一定聽劉尚的話,一定好好表現。
劉尚最後讓表弟看一部紀錄片,看完後,寫個觀後感發給他。
表弟有些不自信:
“紀錄片?什麽紀錄片?讓我寫影評嗎?表哥,我沒這方麵經驗啊。”
劉尚笑著說:
“不是考你專業能力,就是看看你決心,紀錄片的資源我待會發給你微信。”
這個紀錄片是劉尚圈子裏叫木占占的朋友拍的,記錄的是劇組裏員工的生活。
在普通人眼中,影視行業似乎總與光鮮亮麗的演藝圈綁定,那裏有如潮水般湧入的俊男靚女,日進鬥金的超級巨星,名利場上唿風喚雨的製片和導演……
可入行五年的木占占卻認為,這不過是因為,大眾的眼睛隻看到了那些“能被看見”的明星。
2017年至今,木占占一直在圈內拍攝宣傳劇照。
這些年,她跟拍過多個劇組,也合作了不少知名的演員。
但在這行幹得越久,木占占就越發感覺,劇組內外的鏡頭(包括自己的那枚)對準的,幾乎都是聚光燈下的主演,而在聚光燈之外暗淡的角落裏,那些實實在在用肩膀扛起整個行業、默默無聞、拿命幹活的工作人員,卻鮮少被人看見。
於是,木占占決定,這一次她要舉起相機,拍下劇組的燈光、攝像、場務、武行……當然,也包括她自己。
作為90%的大多數,木占占鏡頭裏記錄下的那些日常點滴,可能才是流光溢彩的霓虹燈背後,這個行業本來的模樣。
木占占紀錄片的講述——
我朋友圈裏的熟人,一連走了兩個
2017年入行之後,我一直在各個劇組拍攝劇照。
劇照一般用於後期宣傳,好的劇照要能抓住整場戲的核心,呈現人物、事件、環境、情緒之間的關係。
通常來說,一部戲的劇照,基本都是在演員拍戲的過程中抓取的。
這就要求劇照師在現場,得有見縫插針的能力,一方麵不能幹擾正常的拍攝,另一方麵又得在有限的空間內,抓拍到決定性的瞬間。
在拍攝現場,比較好抓拍的位置,一般都是攝影機的角度。
我得拜托攝像、燈光,幫我預留點拍攝空間,於是常跑去和他們聊天,一來二去大家熟絡了,自然也就打成了一片。
我那時每天陷在片場十幾二十個小時,一天要拍攝幾百張照片。
其中,絕大多數都是主演的群像或特寫。
後來照片拍多了,我就想啊,主演從來不缺人拍,可他們身邊那些忙來忙去的工作人員,好像很少有人,去記錄他們的工作狀態。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萌生了給工作人員拍照的想法。
一部廣告電影的片場角落,因為製作周期短,整個工作強度大,現場的工作人員連續熬了60多個小時後,倒頭就睡。
在雨中堅持拍攝也是常態。
在劇組幹活的人,大都沒有固定的收入,更不用談所謂的五險一金。
絕大多數的人其實就是影視“民工”,跟著自己工種的“包工頭”四處打工,幹完一部戲,賺一份的錢。
所以,外界看來等級森嚴的劇組,其實是個非常鬆散的組織。
製片組、導演組、攝影組、美工組……
各組都有自己的帶頭大哥,百來號人聚在一起,共同幹完這兩三個月,然後就又各奔東西了。
某種程度上,正是因為組織結構鬆散,需要“人製”,劇組才會給外界留下等級森嚴的印象。
雖然沒有五險一金,但劇組還是會為每個進組的工作人員,買一份保險,畢竟在片場,很多工作都存在著潛在的風險。
就像有一年,我朋友圈裏的熟人,一連走了兩個。
其中一個,就是一位在片場離開的武行。
我記得他30歲出頭的樣子,剛剛當上父親。
據說出事那天,他在片場試威亞,好像設備出了問題,人當場就沒了。
這樣的事故,在我們圈內隔三差五就會傳出,但每次隻有當有名氣的演員發生意外,媒體爭相報道,外界的人才會知道。
明星出事是新聞,但普通的劇組人員出事,一般隻是按較低檔的保險標準賠點錢,然後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威亞一般也由武行人工控製,演員在空中做帥氣的動作,後麵需要一群武行兄弟跟著節奏拉威亞繩。
能控製威亞方向、不讓自己打轉的人,可以采用單人上下拉繩的方式。
但經驗不足的人被吊起來,會左右搖晃,所以需要再加兩根牽引繩來固定位置。
我曾跟一個武術指導聊過這份工作,他當時說,武行負責的,其實主要就是兩塊內容:
一塊是如果有打戲,他們得保證動作看起來利落又漂亮;
另一塊就是,得避免危險發生。
因為要避免危險發生,火燒人這類高難度的動作,一般也交會給專業的武行做。
完成動作前,他們通常會先穿一件防火的石棉衣,然後再在外層衣服上塗抹凝固的汽油,最後才會點火,燃燒。
盡管石棉衣隔熱,但如果火勢越燒越大,熱氣湧動,難免會有灼傷人的地方。
況且,拍火燒人的戲,如果一次不通過,武行還得再拍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據我所知,一天之內,有一位武行兄弟就被燒過八次。
至於武行燒一次全身能拿到的報酬,也因為劇組規格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比較好的劇組開過6000元一次的價格,但那迴,現場的武行,也有人受了傷。
如果說武行的危險,外界還多少有些耳聞,那燈光師的意外,可能就更加無聲了。
因為要在棚頂布燈,搭建桁架,所以燈光師常常需要在高空作業。
在拍一部古裝戲的劇照時,我曾爬上過大殿棚頂的馬道。
加上,燈光師總是劇組裏到場最早、離場最晚的一批人(燈光必須得在演員到場前把光源布置好,拍攝結束後,他們還得留下來裝卸沉重的照明設備)。
所以,比起劇組的其他工作人員,他們的休息時間,也是相對比較少的。
據說全國80%的燈光師,都來自hen省鄢陵縣的張北村。
劇組裏的照明、布光設備
記得有一次,一個古裝劇劇組,要在橫店的秦王宮大殿白天拍夜戲。
為了營造出夜晚的效果,燈光師拿了釘槍,準備把一大塊黑布釘在大殿的房簷上,因為太過疲勞,沒有休息好,他直接從三五米的高空摔了下來,雖然沒有生命危險,但還是被場工緊急送去了醫院。
每天工作十多二十小時的過勞狀態,加上高空作業的工作內容,都讓燈光師成了劇組的一大高危職業。
一個大功率攝影燈有時能重達十多二十斤
一個劇組,更像是一個浩大的車隊。
除了劇照、武行、燈光,劇組還有很多其他的工種,大家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創建一個共生的場域。
所以,在劇組工作,你必須得適應集體生活。
吃一起,住一起,這些都是最基本的。
就拿住宿來說,同一個劇組的工作人員,一般都住同一家酒店。
在圈內,我們常把這種大部隊駐紮的地方,叫作“大隊酒店”。
“大隊酒店”的房間,多為標準的雙人間,住起來有種升級版宿舍的味道。
初來乍到時,我總有不習慣的地方,但住久了,混熟了,逐漸也就適應了。
“大隊酒店”樓下的代拍,一般來說,主演會住更高級別的酒店,但在拍攝前,他們會到“大隊酒店”的劇組化妝間化妝,代拍蹲在酒店門口,等著抓拍演員下樓出裝的照片,然後再把它們高價賣給粉絲。
難得早收工時,大家會在“宿舍”聚餐,東拚西湊點些外賣,一起改善夥食。
出行方麵,整個劇組也是整齊劃一的。
哪怕隻用三五分鍾就能步行抵達片場,所有的工作人員也必須得乘大巴,統一行動。
每次去片場,一個劇組就會化身成一個浩大的車隊。
除了接送工作人員的大巴,各個部門還會設置自己的專屬車輛,服裝車、攝影車、燈光車……
在攝影棚,每一個車廂,都是一間便攜式的移動倉庫。
發電車的接線處,劇組很多大功率的燈光設備,民用電是帶不動的,所以需要有一台專門的發電車為劇組供電。
空調車的巨型管道,口徑是家用機的數倍。
一般情況下,劇組至少會準備一台空調車供主演使用,有條件的組,才會多增加幾台給導演和現場工作人員使用。
拍人造雨的戲,劇組會用管子接在儲水車上放水
裝馬的車,馬匹是動物演員
劇組的工作環境複雜,拍戲地點也時有不同。
現代戲的轉場節奏特別快,集中拍外景時,一天要城東城西地跑很多個地方;
古裝戲的拍攝環境就相對單純多了,大部分時間都會駐紮在影視城,或者是已經搭好景的攝影棚。
仙俠劇的很多場景都需要現搭。
在山林裏拍戲,最大的困擾是蛇蟻蚊蟲,我到這種地方工作,多半會戴帽子,即便很潮熱,也會把褲腿紮在襪子裏,上衣紮進褲子裏,防曬袖套藏進袖口裏,總之,得盡量避免皮膚有裸露的地方。
某部戲片場,上一次廁途經的迂迴路,如果在野外拍戲,條件好的劇組會準備專用的公廁車,條件不好的劇組,會拿黑布或藍布,圈一塊地,然後直接在地上挖一個大坑,用來當廁所。
劇組的女生少,片場扛機器的女生更少
其實,我不是一畢業,就入了這行的。
記得剛進劇組的時候,很多人看我是女生,都很好奇:
你為什麽幹這個?
劇組的女生少,大概也就十個人裏麵有兩三個。
而且,這僅有的兩三個,還大都做服裝或化妝。也就是說,片場扛機器的女生,更是少之又少。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和體能差異有關?
拿我日常工作使用的單反來說,塞上電池的機身,再加上一枚長焦鏡頭,少說也有三幾公斤重。
每天在片場,我得抬著它工作十幾個小時,來迴走動拍照。期間,抬相機的手還不能抖,因為一抖,片就花了。
很早之前我在微博發的一張圖,在片場熬夜,我會在化妝間找個角落睡一會兒,有的劇組沒這條件,如果困了,男生就直接躺在地上,女生不好意思躺,就找個位置坐著或者蹲會兒。
所以最開始,我媽很不理解我:
為什麽想幹這個?為什麽不能去國企、事業單位找一份穩定的工作,或者考考公務員?大學四年,上下加起來一共八個學期,其中有六個學期,她都在跟我發生爭吵。
可她不知道啊,我小學就很愛看電影了,初高中參與的課本劇拿了名次,上大學雖然順了他們的意,去重慶的一所大學念了四年會計,但我同學在備考會計師資格證、a的時候,我卻一直在外麵拍微電影、寫腳本。
臨近畢業,我甚至拎著箱子去bj,跑過大型影視公司的校招,也給現場的hr遞過簡曆,還進過麵試,但碰上北影、中傳,甚至海外藝術類高校的專業型選手,我很遺憾沒能走到最後。
即便這樣,我也沒想過放棄。
後來,不知道是不是我和我媽通過吵架,達成了某種和解,又或者她開始看到,我確實有在這個方向付出努力,總之,我麵試失敗後,她反而盡她所能,幫我找了一個教攝影的老師,讓我跟著他學了一年。
我也是因為這個契機,才有機會進到現在的行業。
雖然這個行業的確很苦,但當我拍攝的第一個項目被用作宣傳封麵,放在騰訊視頻的首頁,微博上也有很多人轉發那組照片時,能收獲的成就感也是巨大的!
而且,片場就是一個實戰場,不管是技術還是統籌,能學到很多,也能看到很多。
就像我們這行的從業者,其實兩極分化挺嚴重的,家境殷實、接受過係統藝術教育的人,與年紀輕輕就輟學,在劇組做幫工成長起來的人,都可以在同一個劇組工作,他們之間就會產生很多有趣的碰撞。
在劇組待久了,真的很容易脫節。
每天睜眼、閉眼都是喊“哢”。
一部戲拍完,接著就是下一部。在這種封閉的環境,其實很容易看不見真實的世界是什麽樣子。
但我們的觀眾,恰恰就在真實的世界生活啊,他們可能996加班,可能會為自己掉頭發哭,也可能是在下雨天出門,沒注意就被路邊的車濺了一身泥。
我們不是要拍東西給他們看嗎?
所以,現在我每拍完一部戲,都會迴老家待一段時間,和父母朋友在一起生活,聽他們說說自己的事,也讓自己有一段完整的時間充充電。
未來,我可能不會一直做劇照的工作。
現在,我在努力存錢,希望能去更專業的院校進修。
我一直有一個長遠的目標,就是想朝著導演的方向前進,以後能有機會拍自己的作品,而不隻是拍服務於宣傳的劇照。
但我不會強求自己一定要做到多好,因為我已經想明白了,反正我就朝那個方向走,能走多遠走多遠,隻要走到最後開心、不留遺憾,那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