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孝成王端坐殿堂,文臣武士肅立。(..tw無彈窗廣告)
趙孝成王:今韓獻上黨之地與秦,上黨乃攻守要地也。據有上黨,西可威懾秦之心腹,東可拱衛我之中山、太行防線。上黨如若落入秦人之手,則趙國無寧日矣。
今上黨戮力抗秦,急遣信使求助我國。諸位臣子有何建議?
趙孝成王的舅舅--平陽君趙豹趨前:臣聞未有無故之利,聖人常說無故而得利就是災禍啊!
趙孝成王不悅:上黨之民懷歸趙之心,何言禍患?
平陽君趙豹:秦國攻擊韓國,何以韓國割讓上黨就可罷兵議和?就是為了切斷韓國與趙國的溝通連接以削弱韓國,上黨正是這樣的地方。韓國獻上黨於趙國,無非是挑動兩國大戰,以圖自保。此時,秦人未必敢圖謀趙國。可是秦國勞師動眾,長期苦戰就要得手的上黨,卻輕易為趙國所得,就是小國也未必能忍受如此羞辱,何況強秦乎?兵者,國之大事。大王不可不察!
趙孝成王怒: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似爾等積年征戰,未為趙國打下一座城池。今上黨自願歸附我趙國,爾等卻畏戰阻攔,這是臣子對君王的所為嗎?上黨太守寧願戰死,不降秦人。一名卑**使,帶傷疾行,千裏來趙國求援,竟累死於我王庭之下,尤思盡忠報國,壯哉斯人!我趙國空有雄兵百萬,難道就找不到不懼強秦,護衛疆土的勇士嗎?
聽聞趙孝成王一番話,堂下諸臣盡皆跪伏告罪。
趙括驀然大步出列,朗聲高唿:臣請出戰,解上黨之圍。
又一員大將挺身而出:廉頗雖老,願討王詔,征伐上黨,以振國威!
看到趙括、廉頗主動請戰,又有幾員戰將站出來:“臣田單請出征上黨!”、“臣趙茄願往!”
趙孝成王讚許地看著他們,“擇將之事,事關重大!爾等退下,稍後再議”
趙孝成王急招上卿藺相如、相國田單、中書令郭開等人商議。
趙孝成王:“田老將軍年事已高,且未有與秦軍交戰的經驗。你就留下來輔助本王處理後方軍務吧!”田單低頭不語。
趙孝成王問:趙括、廉頗孰可為將?
藺相如:臣請以廉頗為將!廉頗忠心為國,驍勇善戰,必不辱王命!趙括雖為馬服君趙奢之子,名聲顯赫,兵法純熟,但少年放縱,輕言戰事。趙奢嚐對其母言:兵家之戰,死生之事,趙括卻把兵法運用看得非常簡單,必不可使為將,使之為將則趙國危矣!以此觀之,王若使趙括為將,就像把琴弦用膠粘住再彈奏樂曲,如何可為?
趙孝成王沉默不語,稍後,“田單,你意何如?”
田單:臣素知廉頗忠勇,上卿之言亦為實情。老臣心中佩服老將軍,也與之絕無罅隙。以臣之見:上黨之役,絕非易事,前者趙豹堂上所言甚善!這很可能發展成一場關係國運的對決!那麽,廉頗有此能為否?
兵者,以強擊弱,揚長避短。兵者,詭道奇正,散若流水,聚為堅石。小規模的戰鬥,一般威武力戰的將領就足以應對。大規模的戰役,非運籌帷幄、目觀全局者不能為之!軍令如山,士卒爭先,非治軍嚴厲者不可為之!
廉頗所擅長的是平原野戰,其與秦軍交手鮮有勝績,已敗7陣有餘,而上黨更是他不熟悉的山地。廉頗治軍,過於仁厚,少見罰責,而其所提拔的將領,多力戰少謀之士,惟知勇力殺敵,往往不遵從號令。這是臣所以憂心者也!
趙括雖然年輕,但與其父常年征戰,功勳卓著。尤其是上次在上黨地區閼與之戰中,父子倆大敗秦軍,殺其將胡陽,蓋用趙括之策也。其知上黨山川地理,這也是一個長處啊!趙括治軍嚴厲,擅自出營及入營號令不合者皆立斬之。王上是否還記得前次王庭宴樂,吾王遣使請之,使者車馬直入營門而伏誅之事否?
臣記得,那還是藺相如大人求情,王上才沒有懲罰趙括的呀!
綜合這些情況,我覺得出征上黨趙括勝於廉頗。
藺相如:田將軍所言有理。此次上黨之爭,我們可以出戰的軍隊有60餘萬,上黨太守馮亭也有10萬守軍、加上還有百萬不願事秦之民,而馮亭通報:侵入上黨秦軍僅有20餘萬人,其將為王齕,秦軍數量不占優勢,必退避息兵,而且秦國後方還遭到北狄的襲擾。以臣估計,此役會速見分曉,勝利屬於趙國。趙豹、田老將軍擔心的事情屬於過慮了。
趙括雖良將,但還年輕需要曆練,使其輕易建功,容易助長其驕氣。更重要的是:目前秦趙相持對峙的形勢並未改變,兩國還未到攤牌的時候。若趙括統帥如此雄兵出征,定然不會滿足隻是驅逐上黨秦軍,必反掠秦地,到那個時候,秦趙的對決就要開始了。而秦國一時又滅亡不了,彼時其他諸國坐視秦趙相鬥、兩敗俱傷,焉知禍福哉!
田單激動得站起來,走到中堂叩首道:上卿輕言戰矣!上黨之地,秦近我遙,韓國人順風行船,逆風則避,尤其不可依靠。(..tw無彈窗廣告)一旦廉頗失利,必將畏戰收縮困守,到那時候,攻守易勢,整個戰場的主動權就盡付秦人矣!既然是這樣,兵發上黨,還不如不去!
藺相如:出兵上黨,是君王的命令,如何可以隨意更改?大軍未動,你就說這樣不祥的話,真是讓人氣惱!廉頗軍之後,我們還可以有大批軍隊援助接應。就是上黨不能取,也必定能全身而退。現在如果不敢去救援上黨,豈非讓天下諸國恥笑嗎?
趙孝成王也說:上卿所言,本王心有戚戚焉。郭開,你意下如何?
郭開:上黨之戰,事關重大。吾王可派遣平原君趙勝,出使魏國、齊國、楚國等,以修盟好。大軍出征,如何做好糧草供應也是艱巨的任務。臣請以趙括為統帥決戰秦軍,廉頗為後援保障糧草供應,這也是巨大的功勞。如此,可以打破目前選將用人方麵的僵局。
藺相如:決死陣前,不用刀刃而用刀背,這是什麽道理?如果反之,我倒願意表示同意!
田單:臣讚同郭開之議!不敢苟同上卿之言。
趙孝成王無奈地說:眾臣之言皆有道理,同心戮力方可抗敵。我看就定下來由廉頗領軍,趙括為後援吧!
田單待要多言,卻一陣眩暈,麵色蒼白,滿頭大汗,昏厥過去。
原來,來自齊國的田單雖然擔任了趙國的相國,但因為是外來人,真正的實權還在趙孝成王的叔叔---平原君趙勝手中,可趙勝三辭相國,德高望重的上卿藺相如就實際主持朝政了。
趙孝成王的叔父--平原君趙勝及舅舅平陽君趙豹,都曾在趙惠文王期間擔任趙國相國,但因為秦國的威脅、被迫去職。《戰國策》中曾詳細記載了這件事情:秦昭王對趙國使者諒毅說:“趙豹和平原君,數度欺騙秦國。趙國殺了他們則可,不殺,我現在就帶領諸侯打到邯鄲城下去!”,諒毅努力勸說一番,秦昭王才壓下怒火,但秦王說:“諾。勿使從政。”梁毅曰:“敝邑之君有母弟,不能教誨,以惡大國,請黜之,勿使與政事,以稱大國。”秦王乃喜。
對於田單,史載前265年,高度信任田單的齊襄王死後,由其子田建即位,其母後輔政。這時候,趙國用三個大城市加上一些小村城鎮共57個送給齊國換來田單,田單為趙國攻下燕國3座小城。《史記》記載:趙孝成王二年(公元前265年),田單為相。
且說趙孝成王定下來廉頗領軍出兵上黨之事,方要迴宮休息,平原君趙勝領著將軍龐煖、扈輒、李牧、慶舍以及大臣虞卿、樓吾等人求見,趙王隻好準他們入見。
平原君趙勝:“大王,聽說出兵上黨的事情已經定下來了?”
趙王:“是,本王已經與相國和上卿商議過,確定由廉頗引軍出征。”
平原君趙勝歎一口氣:“這兩個人恐怕都不是最佳人選啊!可惜啊,兩年前馬服君趙奢去世了。”
虞卿:“馬服君趙奢不打準備不周全的戰爭,他力主每戰必以優勢兵力殲滅敵人。趙括將軍將門虎子,承其父教誨多年,固然也是難得的將才,但父子兩個當年彼此爭議就頗多。趙括善出奇兵製敵,以少勝多,適合打遭遇戰、殲滅戰,不善於打陣地防禦戰。而廉頗將軍戰法兇悍,善打平原硬仗,卻少有山地作戰的經驗。上黨地形複雜,山高林密,曆來就是易守不易攻之地,否則韓國馮亭也不會憑險與秦軍纏鬥月餘!臣以為,應當派遣熟悉當地作戰環境的人去!當然,最好是不去---據報,韓國已經將上黨割讓給秦國,上黨太守靳鍾原是個主戰派,被韓王撤換,新太守馮亭前去換任,按照常理,這個人應當是去執行韓王獻地的旨意的。可他如何竟要將上黨轉手給我們,這是叛逆啊?其宗族家眷都在新鄭,他就不怕被韓國滿門抄斬?--此中必有玄機呀!”
趙王未置可否,淡淡地說:“無論韓國方麵如何,首先要確保上黨不落入秦人之手。”
樓吾:“龐煖、扈輒、李牧、慶舍等諸將,都是當年馬服君麾下的部將,多年征戰於太行山麓、晉北一帶,龐煖、扈輒論資曆、年紀、經驗也要勝過趙括,李牧、慶舍與其年齡相仿,也毫不遜色。所以,趙括太年輕了,不能貿然讓他去挑如此重擔!廉頗將軍去,微臣沒有什麽意見,可是把趙括和深孚眾望的老將廉頗放在一起比較,怎麽也是別扭。秦軍詭詐多端,還是派廉頗將軍去可靠一些。”
眾將七嘴八舌發言,龐煖、扈輒、李牧、慶舍卻是均支持趙括領軍出征。
趙王:“李牧、慶舍,汝等盯緊燕國方麵、防範燕軍趁機南下,也是在配合上黨作戰。龐煖將軍引軍駐防晉北至濁漳河沿線,可以隨時南下支援以為策應。扈輒將軍扼守皮牢,可以隨時出擊,保護汾城至上黨的通道。有廉頗老將軍坐鎮,諸將同心,沒有什麽可擔心的。”
平原君趙勝:“前些日子,我去了趟魏國,與魏相魏齊見了麵,談了一些趙魏停戰休兵的話題。當前,秦國攻勢咄咄逼人、風頭正盛,關東諸國必須合縱自保啊!對於齊、韓、楚、燕方麵,還是要主動示好,止戰休兵。”
趙王:“平原君憂勞國政,出訪勞苦,本王心知啊!上黨之戰,不得不打。正是因為困難,我國將出動60萬軍馬,將秦軍一舉趕出汾水以東,挫其銳氣!”
虞卿:“既然王意已決,臣民自當聽命。可臣有一言稟告陛下--此番與強秦爭奪上黨,必須傾盡國力以赴啊!60萬軍出征,日耗夜費、人吃馬喂、輜重物資,前線需索巨大。這兩年,天旱少雨,稼穡收成不好,百姓饑饉、府庫無多,後勤方麵需要應對的困難還是很大的。”
趙孝成王:“很難盡如人意,惟願前線戰事順利,能夠早日罷戰息兵。”
平原君趙勝:“萬不得已,大王可派出使臣,去往魏楚和齊國借糧。”
趙王:還是等等看吧!
趙國大軍赫赫出征,兵車轔轔,塵土飛揚,爺娘妻子簞食壺漿,奔走相送。趙國兵進上黨,秦軍見趙國軍隊來勢兇猛,自知不敵,草草撤圍退軍。
平原君趙勝奉命派人去告訴韓國上黨太守馮亭說:“趙勝傳達趙王之命,封賞給太守萬戶的城邑三座,封賜各縣縣令千戶的城邑三座,全都世代為侯,官吏百姓全部晉爵三級,官吏百姓能平安相處,都賞賜黃金六鎰。
可是,秦軍走了、趙軍來了,韓國上黨太守馮亭卻翻臉不認人,不肯接見趙國代表平原君趙勝,也不肯接受趙國的封賞和爵位。
他派人給趙國方麵傳話:“我馮亭不能處於三不義的境地:為我國君主守衛國土,不能拚死固守,這是一不義;韓王本來把上黨歸屬給了秦國,我不聽君主的命令,這是二不義;出賣君主的土地而得到封賞,這是三不義。”
廉頗發怒,立即起兵占領了上黨的十七座城邑,趙國軍隊把統帥部駐紮在長平一帶。
韓國上黨太守馮亭,此時傳令各地放棄抵抗趙國軍隊,引兵退迴韓國都城,和韓王一起彈冠相慶,悠閑地等待觀賞由他一手導演的虎豹戰爭劇目開演。
果不其然,上黨之地眼看唾手可得,卻被趙國撿了便宜,秦軍被趙國狼狽驅逐迴家。自感受了奇恥大辱而惱羞成怒的秦昭王,盡發全國精銳之師--50萬軍馬,殺氣騰騰直撲上黨,要與趙國拚死見個高下!
趙孝成王:今韓獻上黨之地與秦,上黨乃攻守要地也。據有上黨,西可威懾秦之心腹,東可拱衛我之中山、太行防線。上黨如若落入秦人之手,則趙國無寧日矣。
今上黨戮力抗秦,急遣信使求助我國。諸位臣子有何建議?
趙孝成王的舅舅--平陽君趙豹趨前:臣聞未有無故之利,聖人常說無故而得利就是災禍啊!
趙孝成王不悅:上黨之民懷歸趙之心,何言禍患?
平陽君趙豹:秦國攻擊韓國,何以韓國割讓上黨就可罷兵議和?就是為了切斷韓國與趙國的溝通連接以削弱韓國,上黨正是這樣的地方。韓國獻上黨於趙國,無非是挑動兩國大戰,以圖自保。此時,秦人未必敢圖謀趙國。可是秦國勞師動眾,長期苦戰就要得手的上黨,卻輕易為趙國所得,就是小國也未必能忍受如此羞辱,何況強秦乎?兵者,國之大事。大王不可不察!
趙孝成王怒: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似爾等積年征戰,未為趙國打下一座城池。今上黨自願歸附我趙國,爾等卻畏戰阻攔,這是臣子對君王的所為嗎?上黨太守寧願戰死,不降秦人。一名卑**使,帶傷疾行,千裏來趙國求援,竟累死於我王庭之下,尤思盡忠報國,壯哉斯人!我趙國空有雄兵百萬,難道就找不到不懼強秦,護衛疆土的勇士嗎?
聽聞趙孝成王一番話,堂下諸臣盡皆跪伏告罪。
趙括驀然大步出列,朗聲高唿:臣請出戰,解上黨之圍。
又一員大將挺身而出:廉頗雖老,願討王詔,征伐上黨,以振國威!
看到趙括、廉頗主動請戰,又有幾員戰將站出來:“臣田單請出征上黨!”、“臣趙茄願往!”
趙孝成王讚許地看著他們,“擇將之事,事關重大!爾等退下,稍後再議”
趙孝成王急招上卿藺相如、相國田單、中書令郭開等人商議。
趙孝成王:“田老將軍年事已高,且未有與秦軍交戰的經驗。你就留下來輔助本王處理後方軍務吧!”田單低頭不語。
趙孝成王問:趙括、廉頗孰可為將?
藺相如:臣請以廉頗為將!廉頗忠心為國,驍勇善戰,必不辱王命!趙括雖為馬服君趙奢之子,名聲顯赫,兵法純熟,但少年放縱,輕言戰事。趙奢嚐對其母言:兵家之戰,死生之事,趙括卻把兵法運用看得非常簡單,必不可使為將,使之為將則趙國危矣!以此觀之,王若使趙括為將,就像把琴弦用膠粘住再彈奏樂曲,如何可為?
趙孝成王沉默不語,稍後,“田單,你意何如?”
田單:臣素知廉頗忠勇,上卿之言亦為實情。老臣心中佩服老將軍,也與之絕無罅隙。以臣之見:上黨之役,絕非易事,前者趙豹堂上所言甚善!這很可能發展成一場關係國運的對決!那麽,廉頗有此能為否?
兵者,以強擊弱,揚長避短。兵者,詭道奇正,散若流水,聚為堅石。小規模的戰鬥,一般威武力戰的將領就足以應對。大規模的戰役,非運籌帷幄、目觀全局者不能為之!軍令如山,士卒爭先,非治軍嚴厲者不可為之!
廉頗所擅長的是平原野戰,其與秦軍交手鮮有勝績,已敗7陣有餘,而上黨更是他不熟悉的山地。廉頗治軍,過於仁厚,少見罰責,而其所提拔的將領,多力戰少謀之士,惟知勇力殺敵,往往不遵從號令。這是臣所以憂心者也!
趙括雖然年輕,但與其父常年征戰,功勳卓著。尤其是上次在上黨地區閼與之戰中,父子倆大敗秦軍,殺其將胡陽,蓋用趙括之策也。其知上黨山川地理,這也是一個長處啊!趙括治軍嚴厲,擅自出營及入營號令不合者皆立斬之。王上是否還記得前次王庭宴樂,吾王遣使請之,使者車馬直入營門而伏誅之事否?
臣記得,那還是藺相如大人求情,王上才沒有懲罰趙括的呀!
綜合這些情況,我覺得出征上黨趙括勝於廉頗。
藺相如:田將軍所言有理。此次上黨之爭,我們可以出戰的軍隊有60餘萬,上黨太守馮亭也有10萬守軍、加上還有百萬不願事秦之民,而馮亭通報:侵入上黨秦軍僅有20餘萬人,其將為王齕,秦軍數量不占優勢,必退避息兵,而且秦國後方還遭到北狄的襲擾。以臣估計,此役會速見分曉,勝利屬於趙國。趙豹、田老將軍擔心的事情屬於過慮了。
趙括雖良將,但還年輕需要曆練,使其輕易建功,容易助長其驕氣。更重要的是:目前秦趙相持對峙的形勢並未改變,兩國還未到攤牌的時候。若趙括統帥如此雄兵出征,定然不會滿足隻是驅逐上黨秦軍,必反掠秦地,到那個時候,秦趙的對決就要開始了。而秦國一時又滅亡不了,彼時其他諸國坐視秦趙相鬥、兩敗俱傷,焉知禍福哉!
田單激動得站起來,走到中堂叩首道:上卿輕言戰矣!上黨之地,秦近我遙,韓國人順風行船,逆風則避,尤其不可依靠。(..tw無彈窗廣告)一旦廉頗失利,必將畏戰收縮困守,到那時候,攻守易勢,整個戰場的主動權就盡付秦人矣!既然是這樣,兵發上黨,還不如不去!
藺相如:出兵上黨,是君王的命令,如何可以隨意更改?大軍未動,你就說這樣不祥的話,真是讓人氣惱!廉頗軍之後,我們還可以有大批軍隊援助接應。就是上黨不能取,也必定能全身而退。現在如果不敢去救援上黨,豈非讓天下諸國恥笑嗎?
趙孝成王也說:上卿所言,本王心有戚戚焉。郭開,你意下如何?
郭開:上黨之戰,事關重大。吾王可派遣平原君趙勝,出使魏國、齊國、楚國等,以修盟好。大軍出征,如何做好糧草供應也是艱巨的任務。臣請以趙括為統帥決戰秦軍,廉頗為後援保障糧草供應,這也是巨大的功勞。如此,可以打破目前選將用人方麵的僵局。
藺相如:決死陣前,不用刀刃而用刀背,這是什麽道理?如果反之,我倒願意表示同意!
田單:臣讚同郭開之議!不敢苟同上卿之言。
趙孝成王無奈地說:眾臣之言皆有道理,同心戮力方可抗敵。我看就定下來由廉頗領軍,趙括為後援吧!
田單待要多言,卻一陣眩暈,麵色蒼白,滿頭大汗,昏厥過去。
原來,來自齊國的田單雖然擔任了趙國的相國,但因為是外來人,真正的實權還在趙孝成王的叔叔---平原君趙勝手中,可趙勝三辭相國,德高望重的上卿藺相如就實際主持朝政了。
趙孝成王的叔父--平原君趙勝及舅舅平陽君趙豹,都曾在趙惠文王期間擔任趙國相國,但因為秦國的威脅、被迫去職。《戰國策》中曾詳細記載了這件事情:秦昭王對趙國使者諒毅說:“趙豹和平原君,數度欺騙秦國。趙國殺了他們則可,不殺,我現在就帶領諸侯打到邯鄲城下去!”,諒毅努力勸說一番,秦昭王才壓下怒火,但秦王說:“諾。勿使從政。”梁毅曰:“敝邑之君有母弟,不能教誨,以惡大國,請黜之,勿使與政事,以稱大國。”秦王乃喜。
對於田單,史載前265年,高度信任田單的齊襄王死後,由其子田建即位,其母後輔政。這時候,趙國用三個大城市加上一些小村城鎮共57個送給齊國換來田單,田單為趙國攻下燕國3座小城。《史記》記載:趙孝成王二年(公元前265年),田單為相。
且說趙孝成王定下來廉頗領軍出兵上黨之事,方要迴宮休息,平原君趙勝領著將軍龐煖、扈輒、李牧、慶舍以及大臣虞卿、樓吾等人求見,趙王隻好準他們入見。
平原君趙勝:“大王,聽說出兵上黨的事情已經定下來了?”
趙王:“是,本王已經與相國和上卿商議過,確定由廉頗引軍出征。”
平原君趙勝歎一口氣:“這兩個人恐怕都不是最佳人選啊!可惜啊,兩年前馬服君趙奢去世了。”
虞卿:“馬服君趙奢不打準備不周全的戰爭,他力主每戰必以優勢兵力殲滅敵人。趙括將軍將門虎子,承其父教誨多年,固然也是難得的將才,但父子兩個當年彼此爭議就頗多。趙括善出奇兵製敵,以少勝多,適合打遭遇戰、殲滅戰,不善於打陣地防禦戰。而廉頗將軍戰法兇悍,善打平原硬仗,卻少有山地作戰的經驗。上黨地形複雜,山高林密,曆來就是易守不易攻之地,否則韓國馮亭也不會憑險與秦軍纏鬥月餘!臣以為,應當派遣熟悉當地作戰環境的人去!當然,最好是不去---據報,韓國已經將上黨割讓給秦國,上黨太守靳鍾原是個主戰派,被韓王撤換,新太守馮亭前去換任,按照常理,這個人應當是去執行韓王獻地的旨意的。可他如何竟要將上黨轉手給我們,這是叛逆啊?其宗族家眷都在新鄭,他就不怕被韓國滿門抄斬?--此中必有玄機呀!”
趙王未置可否,淡淡地說:“無論韓國方麵如何,首先要確保上黨不落入秦人之手。”
樓吾:“龐煖、扈輒、李牧、慶舍等諸將,都是當年馬服君麾下的部將,多年征戰於太行山麓、晉北一帶,龐煖、扈輒論資曆、年紀、經驗也要勝過趙括,李牧、慶舍與其年齡相仿,也毫不遜色。所以,趙括太年輕了,不能貿然讓他去挑如此重擔!廉頗將軍去,微臣沒有什麽意見,可是把趙括和深孚眾望的老將廉頗放在一起比較,怎麽也是別扭。秦軍詭詐多端,還是派廉頗將軍去可靠一些。”
眾將七嘴八舌發言,龐煖、扈輒、李牧、慶舍卻是均支持趙括領軍出征。
趙王:“李牧、慶舍,汝等盯緊燕國方麵、防範燕軍趁機南下,也是在配合上黨作戰。龐煖將軍引軍駐防晉北至濁漳河沿線,可以隨時南下支援以為策應。扈輒將軍扼守皮牢,可以隨時出擊,保護汾城至上黨的通道。有廉頗老將軍坐鎮,諸將同心,沒有什麽可擔心的。”
平原君趙勝:“前些日子,我去了趟魏國,與魏相魏齊見了麵,談了一些趙魏停戰休兵的話題。當前,秦國攻勢咄咄逼人、風頭正盛,關東諸國必須合縱自保啊!對於齊、韓、楚、燕方麵,還是要主動示好,止戰休兵。”
趙王:“平原君憂勞國政,出訪勞苦,本王心知啊!上黨之戰,不得不打。正是因為困難,我國將出動60萬軍馬,將秦軍一舉趕出汾水以東,挫其銳氣!”
虞卿:“既然王意已決,臣民自當聽命。可臣有一言稟告陛下--此番與強秦爭奪上黨,必須傾盡國力以赴啊!60萬軍出征,日耗夜費、人吃馬喂、輜重物資,前線需索巨大。這兩年,天旱少雨,稼穡收成不好,百姓饑饉、府庫無多,後勤方麵需要應對的困難還是很大的。”
趙孝成王:“很難盡如人意,惟願前線戰事順利,能夠早日罷戰息兵。”
平原君趙勝:“萬不得已,大王可派出使臣,去往魏楚和齊國借糧。”
趙王:還是等等看吧!
趙國大軍赫赫出征,兵車轔轔,塵土飛揚,爺娘妻子簞食壺漿,奔走相送。趙國兵進上黨,秦軍見趙國軍隊來勢兇猛,自知不敵,草草撤圍退軍。
平原君趙勝奉命派人去告訴韓國上黨太守馮亭說:“趙勝傳達趙王之命,封賞給太守萬戶的城邑三座,封賜各縣縣令千戶的城邑三座,全都世代為侯,官吏百姓全部晉爵三級,官吏百姓能平安相處,都賞賜黃金六鎰。
可是,秦軍走了、趙軍來了,韓國上黨太守馮亭卻翻臉不認人,不肯接見趙國代表平原君趙勝,也不肯接受趙國的封賞和爵位。
他派人給趙國方麵傳話:“我馮亭不能處於三不義的境地:為我國君主守衛國土,不能拚死固守,這是一不義;韓王本來把上黨歸屬給了秦國,我不聽君主的命令,這是二不義;出賣君主的土地而得到封賞,這是三不義。”
廉頗發怒,立即起兵占領了上黨的十七座城邑,趙國軍隊把統帥部駐紮在長平一帶。
韓國上黨太守馮亭,此時傳令各地放棄抵抗趙國軍隊,引兵退迴韓國都城,和韓王一起彈冠相慶,悠閑地等待觀賞由他一手導演的虎豹戰爭劇目開演。
果不其然,上黨之地眼看唾手可得,卻被趙國撿了便宜,秦軍被趙國狼狽驅逐迴家。自感受了奇恥大辱而惱羞成怒的秦昭王,盡發全國精銳之師--50萬軍馬,殺氣騰騰直撲上黨,要與趙國拚死見個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