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安菲。19歲。


    苦難的高中畢業以後,我的樣子有了比較大的改變,現在是長頭發,波浪卷,及腰。我喜歡化一點妝。走在校園裏,經常有同學上來跟我用英語說話,我支吾幾句就會露底,那同學會說:“還以為你是外國人,想練練口語。”


    我說:“說日語吧,我會講日語。”


    “那你是哪個專業的?咱們認識一下吧,我是……”——大學裏如饑似渴的男生很多——不僅是對知識,更是對女同學。


    我算是校園裏樣子長得不錯的女生,但是這並不能充分解釋我在班裏所受的優待。


    優待如下:我在班裏是文藝委員,運動會時各班分列式,穿短裙子打牌的永遠是我;掃除我從來不掃,過節我永遠有花(含三八及母親節);我從來不用自己打開水,我每天晚上都有男生給打的兩壺開水,一用來喝,一用來洗腳;班裏大部分同學放假迴家都能給我帶點禮物什麽的,上次暑假後返校,西藏小孩給我帶了個一看就很厚重很值錢的銀飾,說:“你好好留著,這個很靈。”我說:“不是鬼臉嗎?”他一下子把我的嘴捂住:“藏巴大神,不可褻瀆。”


    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我說了,不是因為我好看的緣故。哦不對,不僅僅因為我好看的緣故。


    我是地質係連續兩屆唯一的女生,分母是56個男同學。


    他們在係內能看到另外兩個女性,一個是輔導員,32歲,人大哲學女博士(人民大學啊,哲學啊,女博士啊——我就不說她至今單身的事兒了);另一個是教大學語文課的老太,那天帶孫子來上課,上課中間離開教室去接電話,一著急,一吼,連坐在後排睡得那個香的西藏小孩都醒了。語文老太說:“我帶著他,誰也別想帶走。你媳婦要去美國,你讓她去qu qu qu u u u ……。”


    所以,也不奇怪了吧?不算我自戀吧?情有可原吧?


    我跟外語學院的女孩一個寢室,她們比較時髦,07年夏天開始有人剪去流行多年,不斷演變的長碎發,梳“沙宣頭”,就是後麵很短,兩鬢較長,很像大耳朵的那種發型;後來“bobo”,那是頭上蓬蓬,齊眉斬一圈橢圓形小劉海的短發,後來連鞋拔子臉型的姑娘都梳這個“bobo”了,同寢室的她們終於跟我談了:“安菲啊,我媽都不梳大波浪了,咱能換一個發型不?你不換也行,跟清華的友好寢室的聯誼的活動,你就迴避吧。”


    我很生氣,我很糾結。


    我捧著我的《海底兩萬裏》泡腳的時候想:我學習這個充滿了男兒氣概的專業,我留這個顯老20歲的發型,還不是,都是因為一個人。


    我12歲的時候因為數學成績好上了育才學校,就是各省都有的選拔特長兒童的那種畸形中學,說是一路六年念下來,別人考北大的時候,你能直接照量美國的常青藤,反正進去的時候誰也沒提後來分流的事兒;於是我14歲的時候就分流了,數學反正是挺好,就是語文總也不及格。分流的意思是我不能直升本部的高中,得參加中考,就是說,我從特長兒童又被打迴普通少年的行列裏了。


    我很生氣,我很糾結。


    中考前我也不看書了,不學習。


    自己賭氣遊泳。天天。


    也沒人管我。我爸爸是軍艦的艦長,一走幾個月,他行駛的海域經常連電話信號都沒有,我聯係不上他,隻能是他給我打電話。就上次通過軍用通訊係統給我打電話的時候還問我呢:“教你蝶泳,練得怎麽樣了?爸爸再迴去帶你去潛水。”


    我媽媽除了學習什麽都能管,尤其給我補鈣補得好,藍瓶的,雙鈣合一的,關鍵在吸收的,反正那個夏天我開始長大個子。我後來知道,也不能多要求她些別的什麽,她是個舞蹈家,三十多歲了,還在領銜《吉賽爾》。她很詫異我數學好,很詫異我考上了育才。我分流了,她反而覺得有其必然性。因而沒再管我。


    我遊啊遊的,有一天就遊抽筋了。


    嗆了一口水,昏迷之前還想:要是在淺水區該多好。


    醒過來,在自己的床上,看見我媽媽和另一張很好看,很年輕的男孩的臉。我趕快伸手護住胸前,還好有毛巾被。他們看我醒了,也鬆了一口氣。


    男孩說:“要不要喝一杯水?”


    其實我不渴。可是我聲音小小的說:“恩。”


    我媽媽去倒水,我看著他:他大約長我幾歲,白皮膚,眼睛又黑又亮,鼻子和嘴巴長得又端正,還厚嘟嘟的,像是《一吻定情》裏的柏原崇。


    我醒過來就沒有什麽事了。我媽媽開車帶著我們兩個去餐館吃飯。


    媽媽跟我說:“你就是胡鬧,要不是莫涼哥哥,你就……”


    “莫涼哥哥”?


    我覺得這個名字並不陌生,可是又實在想不起來是在哪裏聽過,不是有人這麽罵腦筋不好的人嗎:“你大腦進水了?”我就剛進過水。


    媽媽說:“你忘了莫涼哥哥?我們經常說起他的。莫叔的兒子,在日本上學,我不是跟你說了嗎?”


    哦我想起來了,這個才是個厲害的人物。


    莫叔是我爸爸的大副,他的孩子上了三年念完了別人六年的中學後,然後進了著名的大學,兩年念完了別人四年的大學,如今在日本做研究生。幾歲?十八九,差不多。


    我說:“莫涼哥哥,你在哪裏念書啊?”


    他欠身迴答我說:“東京國立大學。你知道嗎?”說話的時候,眼睛看著我,聲音又輕又有禮貌。


    “我知道。是日本最好的學校。”


    他微微笑笑,沒說不是。


    其實我也不太知道,但是哪所大學拿首都的名字命名,又耀武揚威的叫什麽“國立”,也都差不多了。


    那天吃飯不僅僅是我們,還有我媽媽的朋友劉叔。


    我們坐在私房菜館靠窗的位置上,窗外是梧桐樹,葉子在五月裏水潤潤的綠,投下影子來,投在英俊的莫涼的身上。


    我一直不停的向他提問題。


    “莫涼哥哥,你是博士嗎?”


    “還沒有,碩士才一年級呢。”


    “哦……那你學什麽的?”


    “海洋地理。”


    我當時聽了真的很敬仰:多麽聰明的人啊,多麽了不起的學問啊,他把海洋和土地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往一塊兒弄,怎樣的智商啊!


    莫涼看著我看著他,我後來想他從那個時候已經開始了解我在這方麵的理解能力的低下了,於是耐心的解釋道:“安菲,所謂海洋地理,不是把海洋和大地放到一起研究,不是去既研究太平洋又研究泰山。”


    “哦……”


    “是在研究海洋下麵的地理和地質現象。”


    “……”


    他想一想,換了一種方法來解釋:“海下麵不是平的,有山有穀有高原,知道嗎?”


    “嗯。”


    “我們就是要研究這些東西,發現它們活動和變化的規律。”


    原來如此,真是不能把什麽東西都給對號入座啊。


    但是我不能讓他知道我剛才不知道:“哦,跟我想的一樣。”


    我這越抹越黑一說完,連劉叔都笑了。他們都笑了。


    我媽媽說:“莫涼,你什麽時候迴日本去?”


    “假期很長時間,我大約七月份迴去。阿姨。”


    “菲菲要參加中考了,你有沒有時間?你能不能幫幫阿姨,給她上上課,補習一下?”


    莫涼略一沉吟:“阿姨,我有時間。”


    親媽媽啊。


    就是那個夏天,這個把我從深水區撈出來的男孩子,他把物理和化學公式編成順口溜幫我記憶;我背不下來《核舟記》的時候,他就用鋼筆敲敲我的頭;他把英語課文打印下來,裏麵的重點詞匯留空讓我填寫,又是語法練習,又是完形填空……


    學習其實就是一股子勁頭的事兒。


    從那年開始,我念書就有了勁頭。


    我有了一個想要學習的專業,我有了一所想要上的學校,我有了放在心裏麵的男孩子。他樣子英俊,態度可愛和藹,眼睛像是黑葡萄。


    中考結束,成績在20天以後公布。


    可是莫涼在之前就要迴日本了。


    臨走時,他送我一塊石頭。


    我當然把那塊石頭留到現在,手掌四分之一大小,黑色,分層,層間溝迴是褐色的,一眼看去,平淡無奇。可是仔細觀察,這塊石頭的表麵有暗暗的白色的紋理,那是一個女孩的側麵,低垂著頭,樣子幽怨。


    那天他指給我看了,我覺得很有趣。


    更有趣的是,這塊堅硬的石頭,卻可以浮在水麵上。


    我們把它放在我家花園裏裏養金魚和青蛙的大水缸裏,青蛙“卜”的一下從一片蓮葉上蹦過來棲在上麵。


    莫涼說:“這是一枚火山石,多層玄武岩的斷片。那是火山爆發後由火山玻璃、礦物與氣泡形成的非常珍貴的多孔形石頭,我在富士山下麵拾到的。送給你。”


    我收藏的很小心。留到現在。


    花有花語,石頭也有石頭的語言。


    能浮在水麵上的多層玄武岩在說:初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波塞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繆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繆娟並收藏我的波塞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