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仁醫
愛惜生命是為人之本,蛇不受驚不會咬人。
耶曼戛拉說:我們有蛇總管、蛇滅門(也叫金花豹子,還有的喊它鳳凰花)、雄黃、再加上洗手果、白烏桕、全不換、靈仙和七葉一技花類,隻要先備下存著,方子很多,對症下藥沒有不好的。
這頭犛牛怎麽會找上門求醫呢?
有緣吧?就連狼都來過。兒子要打死它。
狼的確為了填飽肚子會傷人的。
我診治的還是一頭狼,後麵這山脊上有一群狼影。黑暗中隻見亮的眼睛。
狼嗥叫的聲音很尖嘯,而且此起彼複。
這群狼守在那裏不動也不叫,一直有乖乖地等待。
頭狼犯的什麽病?
開始我也不知道,它張著大口出懇求,我找來燈一照,最後把他喉嚨裏的剌骨弄出來了。
那它也應該知道謝恩?
別看都是畜類,還真知道感恩。當時在地上滾了兩圈,好像非常高興。
它們這之後又來過嗎?
從此沒有走近我家,卻為我種的地把守。我家種的地,野豬們從來不敢去遭罪呢。
什麽時侯開始這種對獸類的行醫?
有2o多年了,它們都是晚上來。白天怕有人加害。
你老人家的兒子呢?迴來兩趟好像不容易?
都成家立業了,被公家看中,到麗江去公幹去了,一年難得迴兩次,顧不上我們。
你們是摩梭人嗎?
不是,我是納西族,信東巴。摩梭也是納西人,他們信達巴。
愛惜生命是為人之本,蛇不受驚不會咬人。動物中獸類都有靈性,甚至爬蟲類也珍惜生命。不管壽長壽短,都想活得有聲有色。它們也會尋找治病的植物,這些畢思言早有所聞。但是耶曼戛拉老人的家成為獸醫站,這是萬萬想不到的奇跡。桃人與獸類和平共處,在普通人看來都匪夷所思。但那是建立在力量均衡的基礎上,獸類不因為與桃人友好而放鬆對人類的警惕或侵犯。
忽然報曉雞叫起來,耶曼戛拉說要去睡一會,他的背影有點老態。畢思言沒有睡意,迴屋點起燈,把耶曼戛拉的事和他說的幾種藥方都記在本子裏。正感覺有些饑餓,耶曼戛拉已經做好米粥,還有麗江粑粑和玉米饅頭。這也許是專門為畢思言做的。泡梨本來是摩梭人獨特的一種泡菜,做法簡單味道極好。當地瀘沽湖盛產多種麻梨,把這些浸泡的麻梨裝進陶壇中,灑上鹽、加點白酒、薑、蒜、花椒和,密封後過一段時間食用,其味酸、甜、脆還有濃鬱的醇香,可謂別具一格,浸泡時間長些,味道更加鮮美。
吃飯的中間耶曼戛拉讚賞著:一看你就是慈善人,我就願意與你交朋友。
畢思言獻出蛇藥,沒想到成了慈善人。當時隻是覺得順便幫忙,怕主家分不開身。這些藥也是一位老人送給他的,那是為了防止萬一。趕緊不好意思地說:我還擔心對牛不管用呢。
多用點和人一樣,他們皮厚,進藥慢。
這時侯有隻母雞在學公雞叫,畢思言納悶地看了一眼。耶曼戛拉立刻放下碗筷,迅把母雞捉住,把這隻母雞放在門檻上把頭砍掉了。畢思言大惑不解,還當了是為自己而殺雞做菜。於是問他為什麽?
母雞學公雞叫是有鬼附身,不斬下頭來很快就會死人。這雞還不能吃,要燒掉埋在很遠的地方。
可憐這隻母雞禍從口出,也許是鬧著玩,或者在對公雞打情罵俏。總之決無害人之心,怎麽就惹了殺身之禍?明知這是迷信,畢思言不好說破。風俗習慣也許有很多弊端,約定俗成後就根深蒂固。這時候如果橫加幹涉,恐怕會惹惱當事人。於是還跟著去埋燒成灰的殘骸,仁醫的行為不能有錯,這雞遲早也會被宰,但不是這種背了惡名而死。
耶曼戛拉在路上又講了許多禁忌:比如在林子中行走,有鳥糞拉到頭上而沒現是哪隻鳥,這是一種不祥之兆。就得立即迴家去燒驅邪火。林子中不宜生火,這是古訓。瀘沽湖的山水保護如此之好,是生在這裏的共同營造的結果。火是文明的象征,也因此帶來不少災難。許多地方有送葬後迴來跨火的習俗,卻不知道鳥糞也帶有諸多穢氣。不過這些知識對他後來幫助很大,也成為在麗江和瀘沽湖站住腳的原因之一。
原始宗教崇尚的巫與醫後來逐漸演變,成為兩種職業,但還是緊密地結合一起。多數人以代天為職責,但是在傳承中逐漸為利所誘而變質。耶曼戛拉並非傳人,而是半道出家,卻能精神迴歸,實在難得。也讓打著金字招牌的人自覺汗顏。想在厄運時得到援助,就應在平日待人以寬。耶曼戛拉不圖別人的援助,對野獸尚且有仁心,由此可見那個仁字的大。深山高原湖邊,這道風景更美更感人。
畢思言在這人煙稀少的仙境之中,感受到大自然與人的純潔。不知不覺間也淨化他的思維,比起在桃人屋的收益更加深了一層。如果有機會再來重遊,那才是人生的一大快事。
再次出沿湖尋找米氏姐妹的暗記,遇到有可能放暗記的地方都要仔細觀察,但是毫無收獲,因為米氏姐妹還沒有先他而設。來到大草灘之前賣掉了第一批藥材,行動輕鬆更好地欣賞山水的妙意。一路風光漪麗,確實眼福不淺。亮海和草灘是瀘沽湖的重要景點,迷人之處滿眼皆是。
世上的人分兩種,善和惡界線交錯。人自己也分善惡,有時侯隻是瞬間的變化。英姑和英嬋在沿湖多處都暗記後已經迴去,她們在和瀘沽鎮的暗號做在了畢思言的前麵。那是草海邊找到一棵單獨的蘇鐵樹,寫了一個小落水村東的紙條,用油皮紙包好放在樹心,在許多分開的枝葉上掛了紅布條,按七枝的間隔,這是約好的暗號。畢思言換了幾次視角,終於現了這株“蘇鐵信箱”。
愛惜生命是為人之本,蛇不受驚不會咬人。
耶曼戛拉說:我們有蛇總管、蛇滅門(也叫金花豹子,還有的喊它鳳凰花)、雄黃、再加上洗手果、白烏桕、全不換、靈仙和七葉一技花類,隻要先備下存著,方子很多,對症下藥沒有不好的。
這頭犛牛怎麽會找上門求醫呢?
有緣吧?就連狼都來過。兒子要打死它。
狼的確為了填飽肚子會傷人的。
我診治的還是一頭狼,後麵這山脊上有一群狼影。黑暗中隻見亮的眼睛。
狼嗥叫的聲音很尖嘯,而且此起彼複。
這群狼守在那裏不動也不叫,一直有乖乖地等待。
頭狼犯的什麽病?
開始我也不知道,它張著大口出懇求,我找來燈一照,最後把他喉嚨裏的剌骨弄出來了。
那它也應該知道謝恩?
別看都是畜類,還真知道感恩。當時在地上滾了兩圈,好像非常高興。
它們這之後又來過嗎?
從此沒有走近我家,卻為我種的地把守。我家種的地,野豬們從來不敢去遭罪呢。
什麽時侯開始這種對獸類的行醫?
有2o多年了,它們都是晚上來。白天怕有人加害。
你老人家的兒子呢?迴來兩趟好像不容易?
都成家立業了,被公家看中,到麗江去公幹去了,一年難得迴兩次,顧不上我們。
你們是摩梭人嗎?
不是,我是納西族,信東巴。摩梭也是納西人,他們信達巴。
愛惜生命是為人之本,蛇不受驚不會咬人。動物中獸類都有靈性,甚至爬蟲類也珍惜生命。不管壽長壽短,都想活得有聲有色。它們也會尋找治病的植物,這些畢思言早有所聞。但是耶曼戛拉老人的家成為獸醫站,這是萬萬想不到的奇跡。桃人與獸類和平共處,在普通人看來都匪夷所思。但那是建立在力量均衡的基礎上,獸類不因為與桃人友好而放鬆對人類的警惕或侵犯。
忽然報曉雞叫起來,耶曼戛拉說要去睡一會,他的背影有點老態。畢思言沒有睡意,迴屋點起燈,把耶曼戛拉的事和他說的幾種藥方都記在本子裏。正感覺有些饑餓,耶曼戛拉已經做好米粥,還有麗江粑粑和玉米饅頭。這也許是專門為畢思言做的。泡梨本來是摩梭人獨特的一種泡菜,做法簡單味道極好。當地瀘沽湖盛產多種麻梨,把這些浸泡的麻梨裝進陶壇中,灑上鹽、加點白酒、薑、蒜、花椒和,密封後過一段時間食用,其味酸、甜、脆還有濃鬱的醇香,可謂別具一格,浸泡時間長些,味道更加鮮美。
吃飯的中間耶曼戛拉讚賞著:一看你就是慈善人,我就願意與你交朋友。
畢思言獻出蛇藥,沒想到成了慈善人。當時隻是覺得順便幫忙,怕主家分不開身。這些藥也是一位老人送給他的,那是為了防止萬一。趕緊不好意思地說:我還擔心對牛不管用呢。
多用點和人一樣,他們皮厚,進藥慢。
這時侯有隻母雞在學公雞叫,畢思言納悶地看了一眼。耶曼戛拉立刻放下碗筷,迅把母雞捉住,把這隻母雞放在門檻上把頭砍掉了。畢思言大惑不解,還當了是為自己而殺雞做菜。於是問他為什麽?
母雞學公雞叫是有鬼附身,不斬下頭來很快就會死人。這雞還不能吃,要燒掉埋在很遠的地方。
可憐這隻母雞禍從口出,也許是鬧著玩,或者在對公雞打情罵俏。總之決無害人之心,怎麽就惹了殺身之禍?明知這是迷信,畢思言不好說破。風俗習慣也許有很多弊端,約定俗成後就根深蒂固。這時候如果橫加幹涉,恐怕會惹惱當事人。於是還跟著去埋燒成灰的殘骸,仁醫的行為不能有錯,這雞遲早也會被宰,但不是這種背了惡名而死。
耶曼戛拉在路上又講了許多禁忌:比如在林子中行走,有鳥糞拉到頭上而沒現是哪隻鳥,這是一種不祥之兆。就得立即迴家去燒驅邪火。林子中不宜生火,這是古訓。瀘沽湖的山水保護如此之好,是生在這裏的共同營造的結果。火是文明的象征,也因此帶來不少災難。許多地方有送葬後迴來跨火的習俗,卻不知道鳥糞也帶有諸多穢氣。不過這些知識對他後來幫助很大,也成為在麗江和瀘沽湖站住腳的原因之一。
原始宗教崇尚的巫與醫後來逐漸演變,成為兩種職業,但還是緊密地結合一起。多數人以代天為職責,但是在傳承中逐漸為利所誘而變質。耶曼戛拉並非傳人,而是半道出家,卻能精神迴歸,實在難得。也讓打著金字招牌的人自覺汗顏。想在厄運時得到援助,就應在平日待人以寬。耶曼戛拉不圖別人的援助,對野獸尚且有仁心,由此可見那個仁字的大。深山高原湖邊,這道風景更美更感人。
畢思言在這人煙稀少的仙境之中,感受到大自然與人的純潔。不知不覺間也淨化他的思維,比起在桃人屋的收益更加深了一層。如果有機會再來重遊,那才是人生的一大快事。
再次出沿湖尋找米氏姐妹的暗記,遇到有可能放暗記的地方都要仔細觀察,但是毫無收獲,因為米氏姐妹還沒有先他而設。來到大草灘之前賣掉了第一批藥材,行動輕鬆更好地欣賞山水的妙意。一路風光漪麗,確實眼福不淺。亮海和草灘是瀘沽湖的重要景點,迷人之處滿眼皆是。
世上的人分兩種,善和惡界線交錯。人自己也分善惡,有時侯隻是瞬間的變化。英姑和英嬋在沿湖多處都暗記後已經迴去,她們在和瀘沽鎮的暗號做在了畢思言的前麵。那是草海邊找到一棵單獨的蘇鐵樹,寫了一個小落水村東的紙條,用油皮紙包好放在樹心,在許多分開的枝葉上掛了紅布條,按七枝的間隔,這是約好的暗號。畢思言換了幾次視角,終於現了這株“蘇鐵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