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藥友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談。
硝酸銨炸藥是建築或水利工程所用的,按規定不準私藏,更不能隨便使用。但是在農村有些管理都是一紙空文,因此弄到這些東西並不難。這種人是畢思言不屑為伍的,但其中一個的頸部有一道疤痕留下了印象。轉身朝林中走去,那些驚鳥把他當成肇事者,一哄而去。瓦汝卜拉山神喜歡他,又給了他一個三七窩。這時侯從密林裏來了一位比他稍大的青年人,背著藥簍朝這邊走來。
喂,這裏有三七窩嗎?
是的,瓦汝卜拉山神種的。
你的運氣真好,我轉了半天,怎麽也沒采到三七。
一起挖吧,今天恐怕挖不完。
留著你慢慢挖,我再去找。
何必講你我,都是為人治病嘛。
聽你口氣是外地人,怎麽沒帶采藥工具?
我是找人路過,看見了順便挖一點。你是本地人嗎?
我是麗江白沙的人,名字是和四雄,去年從部隊轉業迴來的。
我叫嚴司筆,是林業調查員。
那我不客氣了,沾你的光。這樣,我用小鋤挖,你隻負責采,分工合作。
兩人配合默契,互相都知道對方是行家。隻到太陽偏了西,才想起餓了半天。分別吃著對方的幹糧,越談越高興。和四雄很健談,把他的家裏情況一五一十說了,還說他家有一部《玉龍本草備要》,書中記錄了玉龍山所有的藥草及其用法。為了學習看病的知識,他走訪了一些巫醫和有名望的中醫,先從自己的病開始,詳細記錄了幾種病的來龍去脈,從中分析藥理。有了基礎後打算將來為鄉親們治病。
《玉龍本草備要》是石印本嗎?
不知道是什麽本,書中的藥名大多數本地都有。
是上輩傳下來還是偶然得到的?
據阿爸說,是一位老人臨終交給他的,說是一本寶書。
這是緣份,那位老人害怕失傳,想必你阿爸也是一位善人。
阿爸的確很善良,但是不識字。隻到我退伍迴鄉,才把這本埋藏的書給我。
那就更加難得了,堪稱雪山之寶。
我阿爸最喜歡講故事,當真有雪山本草的故事。
他老人家不識字?怎麽會知道很多故事呢?
還不是因為愛唱歌,歌裏的故事學也學不完。(..tw無彈窗廣告)
邊聊邊挖,一片野生三七都翻了出來。成果出來後和四雄用鋤頭把幾大堆子一分,明顯有多有少。他指著大堆示意分給畢思言,自顧從小堆中開始往藥簍裏裝。畢思言搶過鋤頭,從他的那部分劃出一部分到了和四雄的一邊,笑著讓他再裝。自已騰出背包也開始裝滿,剩下的又往藥簍裏裝。和四雄再三推讓無效,藥簍快裝滿了,樂得他哈哈大笑。當時也不再客氣,隻是從心裏讚賞挖藥的同伴。
和四雄分別的時侯,把他的住處詳細告訴了畢思言。坦誠的樣子好像一麵透明鏡,這也使畢思言看到心裏有一種憂慮。初次相交,不便打聽更多的事情,所以也隻是滿口答應。和四雄誠摯地邀請新朋友一定要去他那裏做客,簡單地介紹了白沙的特點,並說他準備了青娜曼安(刺青果酒)招待。
帶著一包藥材,行動起來多少有些負擔,不覺來到一戶人家。天色將晚,於是有了借宿的打算。接待他的是兩位老人,從那相濡以沫的神情看,不是金婚地也是銀婚,隻是子孫都不在身邊。借宿的要求還沒說出口,老人就拉他進了屋。木屋中擺設簡陋,卻有幾處納西文字的吊屏。滿屋的藥材散著各種氣味,真是地地道道的藥戶。也不等畢思言說話,老阿媽已經去準備飯菜了。
這裏叫南穀村,不遠處有幾戶人家。他的借宿夜聽濤聲,久久不能入眠。蒙蒙中聽見門外在有響聲,畢思言學當地腔問:哪個?
沒有迴答,響聲也停止了。摩梭人夜間較少活動,更沒在偷竊的習慣。那麽這就是不之客了。畢思言敏捷地翻身下床,借月亮光朝門逢望去,原來是一頭沒有銅環穿鼻的野犛牛,正在屋前轉動。不知怎麽夜闖民宅?畢思言又現它跛了一支腳,舉止有些不太自由,但是決無離開的意思。莫非有病痛來求醫?想到這裏自己覺得可笑,哪有野生動物會找人求醫呢?
主人家住屋的門吱嘎打開,原來主人家真是菩薩心腸的醫者。犛牛一見主人開門,跛腳急忙貼了過去。人和牛似乎不用交流,很快就進入醫患的程序。隻見主人圍著犛牛轉了一圈,停在那條受傷的腿子前麵,仔細地檢查起來。那種極端認真的態度,不是親眼所見實在很難相信。假如是有人來求夜診,那也正常不過。一頭犛牛自己撞入,沒有語言交流,也不見任何表示,簡直如童話一般。
畢思言開門來到主人家身邊,耶曼拉戛個頭不高,7o歲出頭,略帶白。按麻衣相法說“疏光潤具天聰,秉性仁慈亦渾融”。對野犛牛尚且如此,何況對人?昨日傍黑,來到此處借宿,耶曼戛拉從拒中拿出洗淨的被褥,在一間空屋設鋪,殷勤接待。畢思言給錢他不要,抓一把三七給他,卻僅收下兩顆,而且備了簡單的晚餐。本來是兒孫滿堂,卻都不在家。不過滿屋子都涼著藥材,擺設卻十分不太協調。
犛牛的一條腿上尺餘的地方,有毒蛇咬傷的痕跡,已經腫起來。耶曼戛拉用勁在為犛牛擠汙血,還用小刀劃大傷口。畢思言立刻去包裹中取來蛇藥,耶曼戛拉放在鼻下聞了一下,朝他點頭一笑,就敷在牛腿上,接著紮了布條。犛牛始終乖乖地任他擺弄,不時出輕輕的哼聲。弄好之後在犛牛屁股上一拍,表示處理完必。犛牛走幾步一迴頭,意思是感謝或者示好。納西人不準吃水牛肉,這犛牛也是沾光的。耶曼戛拉打了一個哈欠說:你的這藥是兩湖的百腫消,比我們玉龍雪山的蛇藥還要好。
玉龍雪山沒有這藥?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談。
硝酸銨炸藥是建築或水利工程所用的,按規定不準私藏,更不能隨便使用。但是在農村有些管理都是一紙空文,因此弄到這些東西並不難。這種人是畢思言不屑為伍的,但其中一個的頸部有一道疤痕留下了印象。轉身朝林中走去,那些驚鳥把他當成肇事者,一哄而去。瓦汝卜拉山神喜歡他,又給了他一個三七窩。這時侯從密林裏來了一位比他稍大的青年人,背著藥簍朝這邊走來。
喂,這裏有三七窩嗎?
是的,瓦汝卜拉山神種的。
你的運氣真好,我轉了半天,怎麽也沒采到三七。
一起挖吧,今天恐怕挖不完。
留著你慢慢挖,我再去找。
何必講你我,都是為人治病嘛。
聽你口氣是外地人,怎麽沒帶采藥工具?
我是找人路過,看見了順便挖一點。你是本地人嗎?
我是麗江白沙的人,名字是和四雄,去年從部隊轉業迴來的。
我叫嚴司筆,是林業調查員。
那我不客氣了,沾你的光。這樣,我用小鋤挖,你隻負責采,分工合作。
兩人配合默契,互相都知道對方是行家。隻到太陽偏了西,才想起餓了半天。分別吃著對方的幹糧,越談越高興。和四雄很健談,把他的家裏情況一五一十說了,還說他家有一部《玉龍本草備要》,書中記錄了玉龍山所有的藥草及其用法。為了學習看病的知識,他走訪了一些巫醫和有名望的中醫,先從自己的病開始,詳細記錄了幾種病的來龍去脈,從中分析藥理。有了基礎後打算將來為鄉親們治病。
《玉龍本草備要》是石印本嗎?
不知道是什麽本,書中的藥名大多數本地都有。
是上輩傳下來還是偶然得到的?
據阿爸說,是一位老人臨終交給他的,說是一本寶書。
這是緣份,那位老人害怕失傳,想必你阿爸也是一位善人。
阿爸的確很善良,但是不識字。隻到我退伍迴鄉,才把這本埋藏的書給我。
那就更加難得了,堪稱雪山之寶。
我阿爸最喜歡講故事,當真有雪山本草的故事。
他老人家不識字?怎麽會知道很多故事呢?
還不是因為愛唱歌,歌裏的故事學也學不完。(..tw無彈窗廣告)
邊聊邊挖,一片野生三七都翻了出來。成果出來後和四雄用鋤頭把幾大堆子一分,明顯有多有少。他指著大堆示意分給畢思言,自顧從小堆中開始往藥簍裏裝。畢思言搶過鋤頭,從他的那部分劃出一部分到了和四雄的一邊,笑著讓他再裝。自已騰出背包也開始裝滿,剩下的又往藥簍裏裝。和四雄再三推讓無效,藥簍快裝滿了,樂得他哈哈大笑。當時也不再客氣,隻是從心裏讚賞挖藥的同伴。
和四雄分別的時侯,把他的住處詳細告訴了畢思言。坦誠的樣子好像一麵透明鏡,這也使畢思言看到心裏有一種憂慮。初次相交,不便打聽更多的事情,所以也隻是滿口答應。和四雄誠摯地邀請新朋友一定要去他那裏做客,簡單地介紹了白沙的特點,並說他準備了青娜曼安(刺青果酒)招待。
帶著一包藥材,行動起來多少有些負擔,不覺來到一戶人家。天色將晚,於是有了借宿的打算。接待他的是兩位老人,從那相濡以沫的神情看,不是金婚地也是銀婚,隻是子孫都不在身邊。借宿的要求還沒說出口,老人就拉他進了屋。木屋中擺設簡陋,卻有幾處納西文字的吊屏。滿屋的藥材散著各種氣味,真是地地道道的藥戶。也不等畢思言說話,老阿媽已經去準備飯菜了。
這裏叫南穀村,不遠處有幾戶人家。他的借宿夜聽濤聲,久久不能入眠。蒙蒙中聽見門外在有響聲,畢思言學當地腔問:哪個?
沒有迴答,響聲也停止了。摩梭人夜間較少活動,更沒在偷竊的習慣。那麽這就是不之客了。畢思言敏捷地翻身下床,借月亮光朝門逢望去,原來是一頭沒有銅環穿鼻的野犛牛,正在屋前轉動。不知怎麽夜闖民宅?畢思言又現它跛了一支腳,舉止有些不太自由,但是決無離開的意思。莫非有病痛來求醫?想到這裏自己覺得可笑,哪有野生動物會找人求醫呢?
主人家住屋的門吱嘎打開,原來主人家真是菩薩心腸的醫者。犛牛一見主人開門,跛腳急忙貼了過去。人和牛似乎不用交流,很快就進入醫患的程序。隻見主人圍著犛牛轉了一圈,停在那條受傷的腿子前麵,仔細地檢查起來。那種極端認真的態度,不是親眼所見實在很難相信。假如是有人來求夜診,那也正常不過。一頭犛牛自己撞入,沒有語言交流,也不見任何表示,簡直如童話一般。
畢思言開門來到主人家身邊,耶曼拉戛個頭不高,7o歲出頭,略帶白。按麻衣相法說“疏光潤具天聰,秉性仁慈亦渾融”。對野犛牛尚且如此,何況對人?昨日傍黑,來到此處借宿,耶曼戛拉從拒中拿出洗淨的被褥,在一間空屋設鋪,殷勤接待。畢思言給錢他不要,抓一把三七給他,卻僅收下兩顆,而且備了簡單的晚餐。本來是兒孫滿堂,卻都不在家。不過滿屋子都涼著藥材,擺設卻十分不太協調。
犛牛的一條腿上尺餘的地方,有毒蛇咬傷的痕跡,已經腫起來。耶曼戛拉用勁在為犛牛擠汙血,還用小刀劃大傷口。畢思言立刻去包裹中取來蛇藥,耶曼戛拉放在鼻下聞了一下,朝他點頭一笑,就敷在牛腿上,接著紮了布條。犛牛始終乖乖地任他擺弄,不時出輕輕的哼聲。弄好之後在犛牛屁股上一拍,表示處理完必。犛牛走幾步一迴頭,意思是感謝或者示好。納西人不準吃水牛肉,這犛牛也是沾光的。耶曼戛拉打了一個哈欠說:你的這藥是兩湖的百腫消,比我們玉龍雪山的蛇藥還要好。
玉龍雪山沒有這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