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通向鐵幕之路()
就在朱可夫想把“按兵不動”的思路報上去時,托爾布欣把一張電報紙遞給了他,“這是華西列夫斯基同誌發來的最新電報。”
電報寫的很清楚:斯大林同誌抽調西線30萬軍隊秘密向東部署,同時還會搞到可以武裝2個集團軍的重型裝備。
“這是哪兒的消息?抽調30萬軍隊,烏拉爾防線不要了?”看了這個電報,朱可夫忍不住了,幹脆直接要通電話找華西列夫斯基——雖然有些嗡嗡聲,但總算海參崴一線的通訊設施還不錯,不妨礙交流。
“是赫魯曉夫搞來的消息,弗拉索夫同情我們,說他也是俄羅斯的一份子,不忍心看我們被日本帝國主義欺負,決定幹點好事……當然他是不是有其他想法我不得而知,但斯大林同誌顯然是相信了。”
“但時間來不及了啊……”朱可夫急得跺腳,“現在都8月中旬了,烏拉爾山口的部隊要通過西伯利亞大鐵路運過來,沒有一半個月怎麽可能到位?等他們到位時,遠東已是大雪紛飛了,怎麽打仗?”
“所以斯大林同誌的意思是不要保留,全力突擊,後續防線由烏拉爾部隊接管。”
“不妥不妥,日本人來個登陸呢?海參崴雖然防禦不錯,飛機也比較多,但畢竟不是固若金湯的地方,堀悌吉難道不會來一下子?”
華西列夫斯基一陣沉默,最後道:“那勘察加就眼睜睜丟掉?”
“你?!”朱可夫知道這句話不是華西列夫斯基的原話,一定是赫魯曉夫或者斯大林擠兌的話,大家無言以對罷了。
“我的想法是,派遣得力的遊擊隊、工作組去勘察加和日本人搗亂,讓他們維持不下去……”
“說了,見效太慢!”
“唉,沒轍了。”朱可夫想了想,“軍隊可以進攻,但海參崴的力量不能削弱。”
“您和我想得一樣。”華西列夫斯基語氣低沉地問道,“您認為進攻滿洲有多少把握?”
“三成都沒有!”朱可夫搖頭道,“我看過前線的情況和飛機偵查的照片了,在任何可能讓大編隊通行的地方,日本都構築了嚴密的永備工事體係,甚至上次被我軍強行突破的地段得到了格外加強,這是其一;其二,日本的兵器裝備得到了提升,關東軍總數目前從100萬下降到80-90萬(實際隻有70萬),但技術兵器的密度不減反增,坦克、火炮尤其是重型火炮的配備率比三年前翻了一倍,比諾門罕戰役時增加了不止5倍,而且主力裝備還不錯,是我們熟悉的t-34和謝爾曼,雖然不如我們的t-44和is-2,但勝在數量眾多,我預計關東軍至少有1300-1500輛坦克(實際1100輛),而滿洲永備防線的列車炮密度是世界之最,情報戰線的同誌通報說有37門(實際44門,連最先進、最好用的k5都搞到了手,倒是古斯塔夫德國自己拿去當了戰爭事跡紀念而沒賣);其三,日本還有海上優勢,隨時隨地可以登陸,可以補充,可以側擊,我們沒有這個便利條件,處處挨打……”
“你的意思,打不了?”
“不,打還是要打一打的,不過希望托爾布欣同誌控製規模,不要陷入進去。”
“好吧,也隻有這樣了。”
朱可夫的願望是良好的,新任遠東方麵軍司令員的托爾布欣也理解他的難處,問題能指揮托爾布欣的不僅是朱可夫和總參謀部,還有共青城的政治局。迫於斯大林的壓力,托爾布欣以3個近衛坦克軍為矛頭,發起了對國境堡壘區的攻擊,甚至還特意派遣了一批輕型坦克和裝甲車從大興安嶺裏穿越,試圖仿造德國當初從阿登森林穿越的往事。
可惜大興安嶺比阿登森林濃密得多,更要緊的是,領教過紅軍三板斧的關東軍現在也對這種攻勢有了適應能力——法國人隻要堡壘被突破和分割包圍就會投降,可日本會死守到堡壘塌陷或全麵戰死為止,這一來一去時間差異就太多了。
更要命的是,雙方空軍交戰出現了不利的情況:紅軍飛行員雖然比日本飛行員更經受過實戰的考驗,但日本陸航飛行員的基本功是非常紮實的,同時現在裝備上有優勢,關東軍有一個聯隊,共100多架me-262噴氣戰鬥機,而曆史上俄國這時候接近仿造成功的米格-9因為根本沒法拿到德國樣機參照而步履維艱,偏偏架勢262的噴氣戰鬥機飛行員又是日軍中最好的飛行員,所以紅軍仰仗的空地合擊在空中首先就碰了壁,而關東軍手裏的bf-319(陸基)、疾風甚至紫電改在性能上壓倒了以-7,雅克-9位主力的紅軍戰鬥機群,而更先進的-9還在流水線上沒能大規模生產,同時紅軍又失去了大量的英美飛機、鋁錠補充,各方麵都相形見絀。
因此雙方交換比穩定在1:14左右的指標上,不過由於紅軍是主動進攻,且交戰大多數發生在日控區上方,因此飛行員的損失是1:4,紅軍失去4個飛行員才能導致日本損失一個飛行員(不論戰死、被俘還是受傷),偏偏日本國內飛機現在堆積如山,要什麽又什麽,甚至還有從美國搞來的f4u,p-47,然後這些飛機也投入了戰爭,形成了難得一見的美係與俄係飛機較量的局麵。
8月28日,大規模戰爭已持續了將近一周,紅軍隻在主要地段推進了10-25公裏,自己的損失卻高達7萬。
托爾布欣向共青城訴苦,卻被勒令繼續堅持,援兵正源源不斷地調遣過來。
基於這樣的保證,托爾布欣從海參崴抽走了2個坦克軍,又從伊爾庫茨克等地抽調了4個步兵軍、1個騎兵軍投入增援——至此,滿洲一線紅軍的進攻兵力已突破45萬人。
關東軍承受的代價也不小,梅津美治郎不但把朝鮮軍直接選拔為預備隊,而且還唿叫聯合艦隊發起側翼進攻減緩當麵壓力。
9月1日,聯合艦隊趕到……16艘航母雙線展開,開始了千機大轟炸!
日本海航的實力可比關東軍的陸航強得多,海參崴那可憐的4個航空團迅速被掃平,港口所有超過1000噸的船隻悉數被炸平。
9月2日深夜,6艘戰列艦——2艘金剛、長門、3艘長門號帶著10艘重巡洋艦抵近炮擊,海參崴遭到前所未有的攻擊,引以為傲的岸防工事群迅速土崩瓦解。
“諸君,太子殿下和我堀悌吉就在大和號上!為了勝利,進攻!”
當這個消息傳出,特別是繡有皇室徽章的菊紋旗在大和號上升起後,日軍登陸部隊瘋狂了……
ps:這個月看樣子正文還寫不完,必須拖到下個月,抱歉,下個月1號起我會在新平台發布,敬請留意……
(本章完)
就在朱可夫想把“按兵不動”的思路報上去時,托爾布欣把一張電報紙遞給了他,“這是華西列夫斯基同誌發來的最新電報。”
電報寫的很清楚:斯大林同誌抽調西線30萬軍隊秘密向東部署,同時還會搞到可以武裝2個集團軍的重型裝備。
“這是哪兒的消息?抽調30萬軍隊,烏拉爾防線不要了?”看了這個電報,朱可夫忍不住了,幹脆直接要通電話找華西列夫斯基——雖然有些嗡嗡聲,但總算海參崴一線的通訊設施還不錯,不妨礙交流。
“是赫魯曉夫搞來的消息,弗拉索夫同情我們,說他也是俄羅斯的一份子,不忍心看我們被日本帝國主義欺負,決定幹點好事……當然他是不是有其他想法我不得而知,但斯大林同誌顯然是相信了。”
“但時間來不及了啊……”朱可夫急得跺腳,“現在都8月中旬了,烏拉爾山口的部隊要通過西伯利亞大鐵路運過來,沒有一半個月怎麽可能到位?等他們到位時,遠東已是大雪紛飛了,怎麽打仗?”
“所以斯大林同誌的意思是不要保留,全力突擊,後續防線由烏拉爾部隊接管。”
“不妥不妥,日本人來個登陸呢?海參崴雖然防禦不錯,飛機也比較多,但畢竟不是固若金湯的地方,堀悌吉難道不會來一下子?”
華西列夫斯基一陣沉默,最後道:“那勘察加就眼睜睜丟掉?”
“你?!”朱可夫知道這句話不是華西列夫斯基的原話,一定是赫魯曉夫或者斯大林擠兌的話,大家無言以對罷了。
“我的想法是,派遣得力的遊擊隊、工作組去勘察加和日本人搗亂,讓他們維持不下去……”
“說了,見效太慢!”
“唉,沒轍了。”朱可夫想了想,“軍隊可以進攻,但海參崴的力量不能削弱。”
“您和我想得一樣。”華西列夫斯基語氣低沉地問道,“您認為進攻滿洲有多少把握?”
“三成都沒有!”朱可夫搖頭道,“我看過前線的情況和飛機偵查的照片了,在任何可能讓大編隊通行的地方,日本都構築了嚴密的永備工事體係,甚至上次被我軍強行突破的地段得到了格外加強,這是其一;其二,日本的兵器裝備得到了提升,關東軍總數目前從100萬下降到80-90萬(實際隻有70萬),但技術兵器的密度不減反增,坦克、火炮尤其是重型火炮的配備率比三年前翻了一倍,比諾門罕戰役時增加了不止5倍,而且主力裝備還不錯,是我們熟悉的t-34和謝爾曼,雖然不如我們的t-44和is-2,但勝在數量眾多,我預計關東軍至少有1300-1500輛坦克(實際1100輛),而滿洲永備防線的列車炮密度是世界之最,情報戰線的同誌通報說有37門(實際44門,連最先進、最好用的k5都搞到了手,倒是古斯塔夫德國自己拿去當了戰爭事跡紀念而沒賣);其三,日本還有海上優勢,隨時隨地可以登陸,可以補充,可以側擊,我們沒有這個便利條件,處處挨打……”
“你的意思,打不了?”
“不,打還是要打一打的,不過希望托爾布欣同誌控製規模,不要陷入進去。”
“好吧,也隻有這樣了。”
朱可夫的願望是良好的,新任遠東方麵軍司令員的托爾布欣也理解他的難處,問題能指揮托爾布欣的不僅是朱可夫和總參謀部,還有共青城的政治局。迫於斯大林的壓力,托爾布欣以3個近衛坦克軍為矛頭,發起了對國境堡壘區的攻擊,甚至還特意派遣了一批輕型坦克和裝甲車從大興安嶺裏穿越,試圖仿造德國當初從阿登森林穿越的往事。
可惜大興安嶺比阿登森林濃密得多,更要緊的是,領教過紅軍三板斧的關東軍現在也對這種攻勢有了適應能力——法國人隻要堡壘被突破和分割包圍就會投降,可日本會死守到堡壘塌陷或全麵戰死為止,這一來一去時間差異就太多了。
更要命的是,雙方空軍交戰出現了不利的情況:紅軍飛行員雖然比日本飛行員更經受過實戰的考驗,但日本陸航飛行員的基本功是非常紮實的,同時現在裝備上有優勢,關東軍有一個聯隊,共100多架me-262噴氣戰鬥機,而曆史上俄國這時候接近仿造成功的米格-9因為根本沒法拿到德國樣機參照而步履維艱,偏偏架勢262的噴氣戰鬥機飛行員又是日軍中最好的飛行員,所以紅軍仰仗的空地合擊在空中首先就碰了壁,而關東軍手裏的bf-319(陸基)、疾風甚至紫電改在性能上壓倒了以-7,雅克-9位主力的紅軍戰鬥機群,而更先進的-9還在流水線上沒能大規模生產,同時紅軍又失去了大量的英美飛機、鋁錠補充,各方麵都相形見絀。
因此雙方交換比穩定在1:14左右的指標上,不過由於紅軍是主動進攻,且交戰大多數發生在日控區上方,因此飛行員的損失是1:4,紅軍失去4個飛行員才能導致日本損失一個飛行員(不論戰死、被俘還是受傷),偏偏日本國內飛機現在堆積如山,要什麽又什麽,甚至還有從美國搞來的f4u,p-47,然後這些飛機也投入了戰爭,形成了難得一見的美係與俄係飛機較量的局麵。
8月28日,大規模戰爭已持續了將近一周,紅軍隻在主要地段推進了10-25公裏,自己的損失卻高達7萬。
托爾布欣向共青城訴苦,卻被勒令繼續堅持,援兵正源源不斷地調遣過來。
基於這樣的保證,托爾布欣從海參崴抽走了2個坦克軍,又從伊爾庫茨克等地抽調了4個步兵軍、1個騎兵軍投入增援——至此,滿洲一線紅軍的進攻兵力已突破45萬人。
關東軍承受的代價也不小,梅津美治郎不但把朝鮮軍直接選拔為預備隊,而且還唿叫聯合艦隊發起側翼進攻減緩當麵壓力。
9月1日,聯合艦隊趕到……16艘航母雙線展開,開始了千機大轟炸!
日本海航的實力可比關東軍的陸航強得多,海參崴那可憐的4個航空團迅速被掃平,港口所有超過1000噸的船隻悉數被炸平。
9月2日深夜,6艘戰列艦——2艘金剛、長門、3艘長門號帶著10艘重巡洋艦抵近炮擊,海參崴遭到前所未有的攻擊,引以為傲的岸防工事群迅速土崩瓦解。
“諸君,太子殿下和我堀悌吉就在大和號上!為了勝利,進攻!”
當這個消息傳出,特別是繡有皇室徽章的菊紋旗在大和號上升起後,日軍登陸部隊瘋狂了……
ps:這個月看樣子正文還寫不完,必須拖到下個月,抱歉,下個月1號起我會在新平台發布,敬請留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