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妙真的眼前陣陣發黑,國咬兒的話聲在她耳邊響起,但她全然聽不清。


    過了會兒,好像劉全也在說話,她依然聽不清。


    她的腦海中,隻想起她和楊安兒兄妹倆,早年在益都城裏作鞍材生意的場景。


    他們的鋪子破舊,充斥著腐敗皮革的臭氣,而楊安兒每隔幾天去山裏伐木,迴來作些鞍材,總是灰頭土臉,兩手不停地割破流血,饒是如此,也還難得一頓飽飯。最艱難的時候家徒四壁,連幹淨的單衣也隻有一件,楊安兒自家在大冷天光著膀子,讓楊妙真把單衣披在身上,再疊一層。


    而城裏那些大金國的顯宦貴胄們,一出生就含著金調羹,成日裏養尊處優,錦衣玉食。楊安兒兄妹兩個甚至遇見他們的家奴,也得跪在地上行禮。


    家奴稍有不滿,就鞭打腳踹,下手狠得像是要人命,動不動就打得楊安兒鮮血淋漓。而楊安兒總是把年幼的楊妙真藏在鞍具鋪子身處,還讓她往臉上抹灰,無論如何不要出來。


    後來時局變幻,楊安兒漸漸從小販做到大豪,再從大豪到反賊。而楊妙真也不再是當年那個懵懂的女娃娃。


    兄妹之間,好像不似當年那麽親密,但情誼一如往日。


    楊妙真記得,前些日子,她還向兄長抱怨,說兄長不該在磨旗山下,說什麽要與定海軍郭寧結親,鬧得人盡皆知,使自家全沒了女兒家的顏麵。


    楊安兒卻道,那件事他盤算了很久。初時,是因為被定海軍的強橫武力所懾,想用聯姻來拉攏。到現在想來,那件事唯一的好處,便是能給妹子留一條退路。這次起兵造反,聲勢震天動地,可不像上次還能指望招安,萬一有什麽行差踏錯,敵軍知道楊妙真和定海軍節度使有婚約,或許會手下留情。


    說到這裏,楊安兒還半開玩笑地提了句,真到那時候,那郭寧年輕英武,也確實是良配。


    楊妙真隻能抿嘴笑著說,我們有十數萬人馬在手,縱然一時勝敗,怎麽就會到那種程度?


    現在想想,或許楊安兒在與完顏合達的往複廝殺中,已經看明白了紅襖軍鬆散不堪的本質,已經有了失敗的預感,但時局所迫,他沒有時間去調整,去彌補了。


    他隻沒有料到,自己竟會遭到金軍伏擊,死得如此輕易吧。


    正如楊妙真也沒有料到,自己竟有一天會看到義軍將士們如此慘狀。


    泰和年間楊安兒起兵時,也曾有大敗,但何曾如此一敗塗地?


    此時聚集在楊妙真身邊的,大概隻有百十來人,至少上萬將士逃散,大概還有上萬人受了重傷,被拋棄在淮上諸州。能想象到,他們的唯一下場,就是被殺死,腦袋被砍掉,被女真人用來耀武揚威。還有其它各地的紅襖軍,也都要麵臨著慘烈的戰鬥和屠殺了。


    兄長已經死了,再沒有辦法指揮他們,接下去隻有血流成河。


    楊妙真覺得心裏陣陣抽痛,而這種痛楚,使她猛然自昏沉中驚醒。


    她聽到劉全在旁絮絮叨叨:“東平府那邊,去不得了,我們得想辦法繞過邳州,到海州,然後迴磨旗山去!”


    邊上國咬兒幫腔道:“咱們要快!四娘子,我聽人說,楊友這兩天也在沿途招攬人手,他若是搶先到了磨旗山,憑著楊元帥從子的身份接替號令部屬,咱們大家可都要聽他的啦!”


    原來如此。


    出身鐵瓦敢戰軍的楊安兒舊部,大都不喜歡楊友急躁驕狂的作派。尤其在楊友自稱“九大王”,隱約自居於諸將之上以後,更是如此。


    劉全和國咬兒此來,未必真是為了接應我楊妙真。更多的,是想保住一麵與楊友對抗的大旗。


    有點可笑,兄長既然身死,原本就臨時捏合起來的紅襖軍,自然隻有分崩離析的一條路走。就算我願意站在前頭,這大旗還能招攬多少人?


    李全那個機靈人,早前聽了些風言風語,說郭寧向楊安兒要他的腦袋,所以這幾個月寸步不離自家在濱州等地經營的地盤,早就形同自立。


    論實力和號召力,劉二祖其實僅次於楊安兒。但他不愧是公認沒有野心的樸實之人,一看局麵不對,想到的便是往深山裏奔逃,這已經很給情麵了。


    反倒是時青等人素有雄心壯誌,想的約莫是招攬一批逃兵,先做滕州、兗州的土皇帝,然後再乘勢而起吧。


    至於方郭三和展徽兩個,一為新貴,一為舊部,本就處不來。正因為他們處不來,楊安兒才留他們駐守東平府,正好互相製衡。卻不曾想他們聽說了楊安兒的死訊,立時就動手廝拚。


    還有其他的人,想必這時候也……


    仿佛一道電光劃過沉沉夜幕,楊妙真忽然想到了什麽。


    她舉起手,厲聲道:“你們等等!”


    劉全和國咬兒止住言語,愕然對視。


    過了會兒,楊妙真問道:“兄長是前日離世的,對麽?”


    “沒錯。”


    “咱們在淮上轉戰,戰場距離濟州四百裏,距離東平府六百五十裏,距離滕縣五百五十裏,距離濱州千裏。路途上,還有兵戈不休。我尚且剛知道兄長的死訊,濟州的劉二祖、東平府的方郭三和展徽、滕州的時青、濱州的李鐵槍,怎麽就能知道了?”


    楊妙真驀然提高聲調,喝問道:“咬兒叔,你是從邳州來的,對麽?他們作亂的消息,何時傳到邳州?”


    “時青的動作是在兩天前,濟州、東平府、濱州那邊的消息,就是昨日淩晨傳到……”說到這裏,國咬兒猛地揮拳,捶了捶自己的大腿:“這裏頭有鬼!”


    國咬兒帶著少許部下,連夜從邳州趕到宿州,又撞上楊安兒身死,神智一時昏亂,但楊妙真說到這裏,他也反應過來了。


    那幾方,根本在楊安兒死前,就已經開始動蕩了!這其中一定有鬼,是有人製造出了這動蕩局麵!紅襖軍的鬆散,導致了其內部有太多可供別人施展謀劃的空間,紅襖軍這一次,是完完整整的,落入他人算計,哪怕楊安兒尚在,也要輸個徹底!


    “是誰?是誰?”國咬兒咬牙問道。


    眼下自然是不知道的。但他很清楚,接下去隻消看著,誰在紅襖軍動蕩的時候,最早插手山東,攫取利益,誰就是配合著南京路的遂王完顏守緒一夥兒,施展謀劃之人。


    有這個能力,有這個意願的,無非兩家:河北宣撫使仆散安貞,還有定海軍郭寧。


    “是得盡快迴磨旗山去,但咱們沿途要盡量招攬人手,否則,迴了山上,也是坐守等死。”


    黑洞洞的岩崖和林木,映出楊妙真慘白的麵龐和滿是血絲的眼睛。


    她的語氣變得冰冷,仿佛山間寒泉忽然冒了出來:“咬兒叔,金軍夜間大隊紮營,野地裏必然空曠。你帶二三十人,現在出去搜尋人手。若有戰馬,也全都帶了迴來。動作要快,也要狠心,傷員什麽的,一概不要。”


    “四娘子,咱們……”


    國咬兒說到這裏,麵對著楊妙真兇狠的眼神,竟然有些害怕,連忙拱手道:“我這就去辦。”


    “舅舅,伱去傳令,讓峽穀內外的將士全都集合。”


    劉全撐著膝蓋起身:“我這就去!”


    劉全在峽穀外頭兜圈傳令集合的時候,楊妙真已經把他和國咬兒帶來的近百甲士完全打散,混合著附近的潰兵編成一隊。


    楊妙真自家擔任了鈐轄,之下都將、中尉、隊正和什長、伍長等種種名色,因材授職,層層節製,井井有條。


    劉全帶迴的潰兵們,也被她編成了一隊,她又當著眾人的麵,任命劉全為臨時的鈐轄。隨即眾人按照新的編製,就地休息。


    淩晨時分,國咬兒帶著數十匹馬和若幹騎士迴來,楊妙真立即醒轉。她向每一名返迴的騎士探問外界消息,慰問他們的艱苦,也同樣將他們編成一隊,由國咬兒擔任臨時鈐轄。


    當她發號施令的時候,帶著異常的果決,又因為她對將士們本來就熟悉,故而每一條任命都讓人心悅誠服,哪怕比起老練的將軍也不遜色。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扼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蟹的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蟹的心並收藏扼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