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把從第一百四十六章到第一百五十六章進行了修改,從十二點改到六點,從叁萬八千改到了四萬四千,所以有一些章節的內容都像後延了一章。)
“裴慶之!”
千葉嘉一郎嗔目怒吼,雙手緊握武士刀,猛甩身軀,殺氣騰騰地緊緊跟隨在徐重光身後, 連刀帶人。猛然朝徐重光追來。
徐重光以腿為槍,將一個日本憲兵的屍體挑飛,在他的控製下,精確無誤地撞向怒不可當的千葉嘉一郎,令其眼前失去徐重光的視線。
<a id="wzsy" href="http://www.baimengshu.com">baimengshu.com</a>
刀光冷冽,殺意鋪天蓋地,席卷而來, 正好撞入千葉嘉一郎刀網之中的屍體,霎時間被一刀劈成兩截,當屍體落地,徐重光再一次出現在他眼前的時候,千葉嘉一郎卻再難前進。
因為徐重光正舉著從對方手中奪下的叁八大蓋對準了自己,千葉嘉一郎怒不可遏,卻不敢在向前,雙眸死死盯著徐重光,射出可以透人肺腑的冷寒電芒。
“你最好不要動。”
“裴慶之,你用槍,不怕勝之不武麽?”千葉嘉一郎雙手緊握。
“我不是來和你比武的,是來殺人的,戰爭還需要顧忌什麽?”徐重光步槍始終瞄準著千葉嘉一郎的頭顱,確保無論他如何動作, 都能第一時間將他擊斃。
千葉嘉一郎被徐重光拿槍指著,感覺到極度的危險,隻得站在原地,兩個人陷入了短暫地對峙之中。
每多久, 吳勤等人的戰鬥也趨於尾聲, 二百多人的憲兵隊在叁浦敏事被殺後, 麵對蜂擁而至、成千上萬的民眾圍攻,士氣滴落,反擊的攻勢被壓製下來,最後被徹底消滅。
憲兵隊的佐藤上校更是被人活生生打死。
而打死他的人,更令人吃驚,就是葉問本人。
不過佐藤上校霸占葉問老宅,可以說是讓葉問家破人亡,從富甲一方變成家徒四壁的罪魁禍首,葉問再怎麽懦弱,也不可能心中沒有怒氣,正好趁著吳勤等人製造的機會,發泄出來。
隨著戰鬥的結束,槍聲停歇,隨後是響徹佛山的歡唿聲、痛哭聲。
吳勤等人持著剛剛奪得槍械,將千葉嘉一郎團團圍住,大局已定,千葉嘉一郎心中絕望無比, 知道自己已然是在劫難逃了。
“哈哈哈。”吳勤喜悅地走到徐重光身邊,看著徐重光將槍對準千葉嘉一郎, 而對方一動不動站在原地的場景,奇怪道:“慶之?你這是?”
以他對徐重光的了解,這位會長在比武的時候,往往點到為止,絲毫不傷和氣,不像李書文那樣,但是在殺人的時候,也絲毫不會心慈手軟,死在他手下的漢劍走狗,鬼子可不在少數。
而且不拘泥於各種手段。
按理說早該一槍打死這日本鬼子了。
徐重光把手上的槍丟到地,看了眼千葉嘉一郎笑道:“我這槍裏哪有子彈,那個小鬼子之前在與你們對射,我殺他的時候,他估計剛剛射完一發,新的子彈還沒來得及上膛,要是這槍裏真有子彈,我肯定第一時間把他打死。”
叁八大蓋這種步槍,需要以手動的方式將子彈送入槍膛,每一次子彈上膛都是以手動的方式進行。
千葉嘉一郎隻感覺眼前一黑,尤其是再看到徐重光那好似正在嘲諷他的笑容,更是氣得渾身顫抖。
士可殺,不可辱!
他決定要切腹自盡,以免受辱。
“戰鬥結束了嗎?”徐重光問道。
“結束了,這一仗光複了佛山,更殺了叁浦敏事,定能夠令全國上下震動,鼓舞抗日前線的戰士們。”吳勤點點頭,欣喜不已。
得到了憲兵隊的裝備,吳勤所率隊伍的實力也將遠超原本曆史上的他,希望這一次,他能夠活下來,看到那五星出東方!
徐重光道:“也好,既然戰鬥已經結束了,能否讓我處理下我的私事。”
吳勤愣了一下,沉吟道:“當然可以,不過我們還是要盡快撤離佛山,第二十一旅團趕到佛山要不了多久。”
“很快的。”
徐重光迴答道,接著他看向原本比武的擂台兩邊擺放著的兵器架,而後走過去隨手挑了一把長劍,走了迴來,便讓眾人紛紛向後退去,給他和千葉嘉一郎留下足夠寬敞的空間。
他手持長劍,左手對著劍身屈指一彈,劍身頓時一陣顫抖,似有龍吟之聲。
“當年郝師叔被你所敗,終身蒙羞,他不敢再見師父,師兄弟。雖然大家從未怪過他,但在心中,都將這件事情視為恥辱,是形意門,是中華武士會的一塊心病。”
“我是形意門的人,也是中華武士會的會長。”徐重光長劍直指:“這塊心病與恥辱,就由我今日討迴。”
“你,假裝華裔,利用師叔信任,竊取劍術,該殺!你,隨日軍侵略,踏我山河,該殺!”
“為門派私仇,為國家大義,你都該殺!”
“我會用郝師叔的純陽劍法,來為他洗刷恥辱!”
“好,我倒要看看,你們的劍法來什麽和我們的劍道相比!”千葉嘉一郎當即迴應道。
眼下的這個局勢,已經非常明顯了,他就算贏了徐重光,一樣會死,但與其直接被亂槍打死,還不如跟徐重光一戰,即便死了,死於對手的刀劍之下,那也是武士的歸宿。
“劍道?”徐重光大聲道:“什麽是劍道?一個連刀劍都不分的國家也配妄談劍道?”
刀劍的區別,在中華,始終分得清清楚楚,後世很多人說什麽我們漢唐時代也是刀劍不分的,以此來幫日本說話,證明不是日本人的問題,是我們在自己的問題,日本人才是學到了中華正統。
放屁。
老祖宗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商朝的刀子,簡單粗暴,就直接畫把刀就完了,刀和劍的區分,不單單是刀身的弧度,還包括刃口是怎麽樣的,刀為一側有刃,劍為兩側有刃。
後來的《劍道》叁十八篇、《相寶劍刀》二十卷、《手博》六篇、《雜家兵法》五十七篇,裏麵劍和刀都是分開的。
“刀劍不分,是你們自己隻學到了皮毛,中國文字沒有一個是胡亂寫的,劍寧直不彎,筆直中正,更何況單刃為刀,雙刃為劍,一向內對準自己,一向外對準敵人。”
“士大夫佩劍而不佩刀,一是取得劍的那份正直,二是取其兩刃,一刃向外對敵,一刃向內,表明可文可武,對內下馬治國,對外上馬殺敵。”
這才是劍被賦予神聖價值的原因,必須正直才可以稱為劍,必須雙刃才可以稱為劍。
像是孔子、漢儒,那都是文武雙全,你要是聽我講道理,那我就以理服人,最好不過,你不聽話,那我就以力服人。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這就是古往今來所有儒家士人所追求的完美標準,即便到了明朝,仍然存在這樣的儒士。
而軍隊之中,配刀的原因,除了劍的殺傷力不如刀,同樣也有刀乃單刃的原因,單刃,才可以放心地握在手中,就是希望軍隊隻管對外殺敵,而不是用於對內,參與政變,以下克上。
軍隊倘若對內,那就是董卓進京,唐末五代十國那樣以下克上的亂世。
日本之所以走上現在的道路,不也正是因為軍隊下克上嗎?
刀劍之辯,衍生下去,就是曲直之分,內外之別,文武之別,所以劍是禮器,而刀是殺器,禮器可以對外,但殺器絕對不能對內。
其實日本人一開始和中華一樣認為劍是比刀更加神聖的,更加高貴的,所以他們就把刀稱之為劍,刀術稱之為劍術,而且把代表劍的神聖價值賦予到刀身上,以此將其提升為劍道。
但實際上,所謂的劍道,還是以劈砍為主,通俗的講就是擊麵,切手腕,斜切胴,至於刺擊的比重並不高,這些都是刀的攻擊方式。
故而無論從劍術、刀術的層次上說,還是從刀劍背後的神聖價值來說,日本人所謂的劍道都是不成立的。
而巧的是,自從日本人刀劍不分開始,正好就是戰國時代,下克上的起始點。
自己刀劍不分,學中華隻學了個皮毛,其實錯了也無妨,你認為刀是劍本來沒什麽,但非要冠之以“道”名,還反過來說什麽刀劍不分才是中華正統,是你自己自己弄丟了老祖宗的東西。
“刀劍不分,也敢妄談劍道!”說完,徐重光氣勢陡然之間攀上了頂點,徐重光赫然出劍,一連數十劍暴風驟雨般連綿不絕,劍身摩擦,震蕩空氣,令每一劍刺出時,都發出“嗤嗤嗤”地劇烈的尖嘯聲,破空而不絕。
這柄劍不過是武館街平日裏一柄普通的長劍。
但落在徐重光的手中,隨著他的劍術施展出來,劍身映照太陽落下的光芒,令人隻感覺眼前光亮雪白,彷佛真的有劍氣騰空,遊走不絕。
但身處劍勢正中心的千葉嘉一郎卻不是這麽想的,他感受到了空前的壓力,徐重光施展的劍術雖然每一招每一式都是他所熟悉的純陽劍法,但卻令他感受截然不同。
這個不同點就在於其中的神意。
純陽劍法雖然是形意門劍法,但其實是從道家手上得到的劍法,故而其神意也是符合道家那出塵逍遙,無為清淨的神意。
但在徐重光手上,所施展出來確實殺氣騰騰,出劍之間,彷佛有千軍萬馬崩騰唿嘯,一起殺來。
如果說要與道家靠上關係的話,更像是那傳說中掃蕩群魔的真武大帝,方有此肅殺之意。
鐺鐺鐺鐺鐺!
僅僅隻是在一瞬間,他便感到自己處於極端的下方,被劍雨籠罩其中,閃爍騰挪,揮刀格擋,如同被千軍萬馬圍住,左支右絀,勉力支撐。
千葉嘉一郎雙目通紅,身軀搖晃,做困獸之博,在徐重光的壓迫之下,他感到自己似乎已經突破極限,到達一個全新的層次。
同樣的劍法招式,徐重光卻選擇以快打快的戰法,將純陽劍法四十七路式全部打亂,各自施展,或崩、或撩、或點、或掛、或穿、或掃、或截、或抽、或格、或洗、或架、或壓。
這才配稱之為劍道!
不過是劈砍,切手腕,斜切胴,又怎麽比?
千葉嘉一郎的刀光被徐重光的劍雨籠罩其中,無論他如何左衝右突,閃爍騰挪,仍然被劍雨逐步壓縮,刀光愈來愈黯,劍雨越來越熾。
突然之間,徐重光將長劍迴收,然後再次出劍,劍過鼻尖,徐重光陡然張口怒喝,聲音如一枚炸彈當空炸開,發出轟隆隆之聲,若雷音滾滾。
隨著怒吼如雷,這一劍就以不可思議之速度,不可度量之兇猛,伴隨著徐重光整個人的向前一撲,人與劍俱同時向前,劍光熾烈,如一團烈日。
撲哧!
怒吼聲結束的同時,劍光也瞬間消失,徐重光鬆開手,向後退了數步。
長劍已然將千葉嘉一郎徹底貫穿,深深陷在他的血肉之中,留下了一個黑紅的窟窿。
“好劍法......”千葉嘉一郎的嘴蠕動了一下:“但這不是純陽劍法。”
“寧失傳,不外傳。”徐重光沒有看他,帶著無限的惆悵,轉身離去,隨著這句話從他口中吐出,而後便是噗通一聲,千葉嘉一郎的身體轟然倒地。
論招式,他所使的每一招都是純陽劍法。
但這並非其原本的神意。
這就是千葉嘉一郎想要表達的,他就是最後一個掌握純陽劍法神意的人,這門劍法就隻剩下招式了。
徐重光的迴答簡單明了。
寧失傳,不外傳。
一切終究告一段落。
但戰爭還僅僅隻是開了個頭。
吳勤不願離開佛山,因為這裏是他的家,他要繼續在這裏與日本人殊死搏鬥,戰至最後,徐重光向他抱拳行禮,而後帶著中華武士會的成員們,離開了佛山,朝著西北走去。
一路上眾人跋山涉水,倒也不是十分順利,曲折頗多,但最終終歸是得以迴歸了這裏,從長安兵變之後,自己暫且辭去了自己全軍武術總教官,他按照離開前的約定,給赤色同盟會帶來了更多的武術人才。
而如今的赤色同盟會,也不再是當年剛剛結束長征時的模樣,那是全軍不到十萬人,現在,已然大為不同。
許久未見,徐重光給他們的帶來了禮物。
那就是叁浦敏事的人頭。
“裴慶之!”
千葉嘉一郎嗔目怒吼,雙手緊握武士刀,猛甩身軀,殺氣騰騰地緊緊跟隨在徐重光身後, 連刀帶人。猛然朝徐重光追來。
徐重光以腿為槍,將一個日本憲兵的屍體挑飛,在他的控製下,精確無誤地撞向怒不可當的千葉嘉一郎,令其眼前失去徐重光的視線。
<a id="wzsy" href="http://www.baimengshu.com">baimengshu.com</a>
刀光冷冽,殺意鋪天蓋地,席卷而來, 正好撞入千葉嘉一郎刀網之中的屍體,霎時間被一刀劈成兩截,當屍體落地,徐重光再一次出現在他眼前的時候,千葉嘉一郎卻再難前進。
因為徐重光正舉著從對方手中奪下的叁八大蓋對準了自己,千葉嘉一郎怒不可遏,卻不敢在向前,雙眸死死盯著徐重光,射出可以透人肺腑的冷寒電芒。
“你最好不要動。”
“裴慶之,你用槍,不怕勝之不武麽?”千葉嘉一郎雙手緊握。
“我不是來和你比武的,是來殺人的,戰爭還需要顧忌什麽?”徐重光步槍始終瞄準著千葉嘉一郎的頭顱,確保無論他如何動作, 都能第一時間將他擊斃。
千葉嘉一郎被徐重光拿槍指著,感覺到極度的危險,隻得站在原地,兩個人陷入了短暫地對峙之中。
每多久, 吳勤等人的戰鬥也趨於尾聲, 二百多人的憲兵隊在叁浦敏事被殺後, 麵對蜂擁而至、成千上萬的民眾圍攻,士氣滴落,反擊的攻勢被壓製下來,最後被徹底消滅。
憲兵隊的佐藤上校更是被人活生生打死。
而打死他的人,更令人吃驚,就是葉問本人。
不過佐藤上校霸占葉問老宅,可以說是讓葉問家破人亡,從富甲一方變成家徒四壁的罪魁禍首,葉問再怎麽懦弱,也不可能心中沒有怒氣,正好趁著吳勤等人製造的機會,發泄出來。
隨著戰鬥的結束,槍聲停歇,隨後是響徹佛山的歡唿聲、痛哭聲。
吳勤等人持著剛剛奪得槍械,將千葉嘉一郎團團圍住,大局已定,千葉嘉一郎心中絕望無比, 知道自己已然是在劫難逃了。
“哈哈哈。”吳勤喜悅地走到徐重光身邊,看著徐重光將槍對準千葉嘉一郎, 而對方一動不動站在原地的場景,奇怪道:“慶之?你這是?”
以他對徐重光的了解,這位會長在比武的時候,往往點到為止,絲毫不傷和氣,不像李書文那樣,但是在殺人的時候,也絲毫不會心慈手軟,死在他手下的漢劍走狗,鬼子可不在少數。
而且不拘泥於各種手段。
按理說早該一槍打死這日本鬼子了。
徐重光把手上的槍丟到地,看了眼千葉嘉一郎笑道:“我這槍裏哪有子彈,那個小鬼子之前在與你們對射,我殺他的時候,他估計剛剛射完一發,新的子彈還沒來得及上膛,要是這槍裏真有子彈,我肯定第一時間把他打死。”
叁八大蓋這種步槍,需要以手動的方式將子彈送入槍膛,每一次子彈上膛都是以手動的方式進行。
千葉嘉一郎隻感覺眼前一黑,尤其是再看到徐重光那好似正在嘲諷他的笑容,更是氣得渾身顫抖。
士可殺,不可辱!
他決定要切腹自盡,以免受辱。
“戰鬥結束了嗎?”徐重光問道。
“結束了,這一仗光複了佛山,更殺了叁浦敏事,定能夠令全國上下震動,鼓舞抗日前線的戰士們。”吳勤點點頭,欣喜不已。
得到了憲兵隊的裝備,吳勤所率隊伍的實力也將遠超原本曆史上的他,希望這一次,他能夠活下來,看到那五星出東方!
徐重光道:“也好,既然戰鬥已經結束了,能否讓我處理下我的私事。”
吳勤愣了一下,沉吟道:“當然可以,不過我們還是要盡快撤離佛山,第二十一旅團趕到佛山要不了多久。”
“很快的。”
徐重光迴答道,接著他看向原本比武的擂台兩邊擺放著的兵器架,而後走過去隨手挑了一把長劍,走了迴來,便讓眾人紛紛向後退去,給他和千葉嘉一郎留下足夠寬敞的空間。
他手持長劍,左手對著劍身屈指一彈,劍身頓時一陣顫抖,似有龍吟之聲。
“當年郝師叔被你所敗,終身蒙羞,他不敢再見師父,師兄弟。雖然大家從未怪過他,但在心中,都將這件事情視為恥辱,是形意門,是中華武士會的一塊心病。”
“我是形意門的人,也是中華武士會的會長。”徐重光長劍直指:“這塊心病與恥辱,就由我今日討迴。”
“你,假裝華裔,利用師叔信任,竊取劍術,該殺!你,隨日軍侵略,踏我山河,該殺!”
“為門派私仇,為國家大義,你都該殺!”
“我會用郝師叔的純陽劍法,來為他洗刷恥辱!”
“好,我倒要看看,你們的劍法來什麽和我們的劍道相比!”千葉嘉一郎當即迴應道。
眼下的這個局勢,已經非常明顯了,他就算贏了徐重光,一樣會死,但與其直接被亂槍打死,還不如跟徐重光一戰,即便死了,死於對手的刀劍之下,那也是武士的歸宿。
“劍道?”徐重光大聲道:“什麽是劍道?一個連刀劍都不分的國家也配妄談劍道?”
刀劍的區別,在中華,始終分得清清楚楚,後世很多人說什麽我們漢唐時代也是刀劍不分的,以此來幫日本說話,證明不是日本人的問題,是我們在自己的問題,日本人才是學到了中華正統。
放屁。
老祖宗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商朝的刀子,簡單粗暴,就直接畫把刀就完了,刀和劍的區分,不單單是刀身的弧度,還包括刃口是怎麽樣的,刀為一側有刃,劍為兩側有刃。
後來的《劍道》叁十八篇、《相寶劍刀》二十卷、《手博》六篇、《雜家兵法》五十七篇,裏麵劍和刀都是分開的。
“刀劍不分,是你們自己隻學到了皮毛,中國文字沒有一個是胡亂寫的,劍寧直不彎,筆直中正,更何況單刃為刀,雙刃為劍,一向內對準自己,一向外對準敵人。”
“士大夫佩劍而不佩刀,一是取得劍的那份正直,二是取其兩刃,一刃向外對敵,一刃向內,表明可文可武,對內下馬治國,對外上馬殺敵。”
這才是劍被賦予神聖價值的原因,必須正直才可以稱為劍,必須雙刃才可以稱為劍。
像是孔子、漢儒,那都是文武雙全,你要是聽我講道理,那我就以理服人,最好不過,你不聽話,那我就以力服人。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這就是古往今來所有儒家士人所追求的完美標準,即便到了明朝,仍然存在這樣的儒士。
而軍隊之中,配刀的原因,除了劍的殺傷力不如刀,同樣也有刀乃單刃的原因,單刃,才可以放心地握在手中,就是希望軍隊隻管對外殺敵,而不是用於對內,參與政變,以下克上。
軍隊倘若對內,那就是董卓進京,唐末五代十國那樣以下克上的亂世。
日本之所以走上現在的道路,不也正是因為軍隊下克上嗎?
刀劍之辯,衍生下去,就是曲直之分,內外之別,文武之別,所以劍是禮器,而刀是殺器,禮器可以對外,但殺器絕對不能對內。
其實日本人一開始和中華一樣認為劍是比刀更加神聖的,更加高貴的,所以他們就把刀稱之為劍,刀術稱之為劍術,而且把代表劍的神聖價值賦予到刀身上,以此將其提升為劍道。
但實際上,所謂的劍道,還是以劈砍為主,通俗的講就是擊麵,切手腕,斜切胴,至於刺擊的比重並不高,這些都是刀的攻擊方式。
故而無論從劍術、刀術的層次上說,還是從刀劍背後的神聖價值來說,日本人所謂的劍道都是不成立的。
而巧的是,自從日本人刀劍不分開始,正好就是戰國時代,下克上的起始點。
自己刀劍不分,學中華隻學了個皮毛,其實錯了也無妨,你認為刀是劍本來沒什麽,但非要冠之以“道”名,還反過來說什麽刀劍不分才是中華正統,是你自己自己弄丟了老祖宗的東西。
“刀劍不分,也敢妄談劍道!”說完,徐重光氣勢陡然之間攀上了頂點,徐重光赫然出劍,一連數十劍暴風驟雨般連綿不絕,劍身摩擦,震蕩空氣,令每一劍刺出時,都發出“嗤嗤嗤”地劇烈的尖嘯聲,破空而不絕。
這柄劍不過是武館街平日裏一柄普通的長劍。
但落在徐重光的手中,隨著他的劍術施展出來,劍身映照太陽落下的光芒,令人隻感覺眼前光亮雪白,彷佛真的有劍氣騰空,遊走不絕。
但身處劍勢正中心的千葉嘉一郎卻不是這麽想的,他感受到了空前的壓力,徐重光施展的劍術雖然每一招每一式都是他所熟悉的純陽劍法,但卻令他感受截然不同。
這個不同點就在於其中的神意。
純陽劍法雖然是形意門劍法,但其實是從道家手上得到的劍法,故而其神意也是符合道家那出塵逍遙,無為清淨的神意。
但在徐重光手上,所施展出來確實殺氣騰騰,出劍之間,彷佛有千軍萬馬崩騰唿嘯,一起殺來。
如果說要與道家靠上關係的話,更像是那傳說中掃蕩群魔的真武大帝,方有此肅殺之意。
鐺鐺鐺鐺鐺!
僅僅隻是在一瞬間,他便感到自己處於極端的下方,被劍雨籠罩其中,閃爍騰挪,揮刀格擋,如同被千軍萬馬圍住,左支右絀,勉力支撐。
千葉嘉一郎雙目通紅,身軀搖晃,做困獸之博,在徐重光的壓迫之下,他感到自己似乎已經突破極限,到達一個全新的層次。
同樣的劍法招式,徐重光卻選擇以快打快的戰法,將純陽劍法四十七路式全部打亂,各自施展,或崩、或撩、或點、或掛、或穿、或掃、或截、或抽、或格、或洗、或架、或壓。
這才配稱之為劍道!
不過是劈砍,切手腕,斜切胴,又怎麽比?
千葉嘉一郎的刀光被徐重光的劍雨籠罩其中,無論他如何左衝右突,閃爍騰挪,仍然被劍雨逐步壓縮,刀光愈來愈黯,劍雨越來越熾。
突然之間,徐重光將長劍迴收,然後再次出劍,劍過鼻尖,徐重光陡然張口怒喝,聲音如一枚炸彈當空炸開,發出轟隆隆之聲,若雷音滾滾。
隨著怒吼如雷,這一劍就以不可思議之速度,不可度量之兇猛,伴隨著徐重光整個人的向前一撲,人與劍俱同時向前,劍光熾烈,如一團烈日。
撲哧!
怒吼聲結束的同時,劍光也瞬間消失,徐重光鬆開手,向後退了數步。
長劍已然將千葉嘉一郎徹底貫穿,深深陷在他的血肉之中,留下了一個黑紅的窟窿。
“好劍法......”千葉嘉一郎的嘴蠕動了一下:“但這不是純陽劍法。”
“寧失傳,不外傳。”徐重光沒有看他,帶著無限的惆悵,轉身離去,隨著這句話從他口中吐出,而後便是噗通一聲,千葉嘉一郎的身體轟然倒地。
論招式,他所使的每一招都是純陽劍法。
但這並非其原本的神意。
這就是千葉嘉一郎想要表達的,他就是最後一個掌握純陽劍法神意的人,這門劍法就隻剩下招式了。
徐重光的迴答簡單明了。
寧失傳,不外傳。
一切終究告一段落。
但戰爭還僅僅隻是開了個頭。
吳勤不願離開佛山,因為這裏是他的家,他要繼續在這裏與日本人殊死搏鬥,戰至最後,徐重光向他抱拳行禮,而後帶著中華武士會的成員們,離開了佛山,朝著西北走去。
一路上眾人跋山涉水,倒也不是十分順利,曲折頗多,但最終終歸是得以迴歸了這裏,從長安兵變之後,自己暫且辭去了自己全軍武術總教官,他按照離開前的約定,給赤色同盟會帶來了更多的武術人才。
而如今的赤色同盟會,也不再是當年剛剛結束長征時的模樣,那是全軍不到十萬人,現在,已然大為不同。
許久未見,徐重光給他們的帶來了禮物。
那就是叁浦敏事的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