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肉,練得是背上的大肉和腰部的大肉,當然還有一些零散的地方,但都不如背部和腰部的肉重要。”
徐重光的話語仍舊在眾人麵前不斷迴蕩:“比如說,你要去打架,你不知道對方的深淺,怎麽辦?”
“如果是看到對方是那種刀劈斧砍般精雕細琢的肌肉,你可以放心,盡管上去打他,揍他好了。”
“可如果你看對方是那種脖子短,腰粗,腿壯,上下一般粗的桶狀身材,那你就要小心了,對方很可能是不好對付的狠角色。”
台下眾人凝神傾聽。
“上窄下寬,腰膀寬大,虎背熊腰,腿短粗,就是我們認為最能打的身材,你可以看看尚雲祥尚師伯,還有王薌齋王師叔祖,還有李堯臣李師伯等前輩們的體型。”
“他們的身體都是這種上窄下寬,這種上窄下寬,短粗腿的身材,重心很低,下盤也非常穩。”
不要看現代社會,什麽馬寶國之類的,甚至有詳細傳承的“傳武大師”被打得落花柳樹不堪一擊。
<a href="http://m.bqgxsydw.com" id="wzsy">bqgxsydw.com</a>
在馬保國之前,質疑傳統武術能不能打,就會被質疑慕洋犬,對自己的文化不自信。
在馬寶國之後,又立馬轉變成傳統武術是完全不能打的,尤其是其中都是引用梅惠誌的話,什麽傳統武術不行,不要再迷信武功了。
梅惠誌卻是厲害,真正的散打之父,桃李滿天下,幾個國家級的教練,部隊的教練,那全都是梅惠誌的徒弟。
他確實有資格說這句話。
但是講這句話奉為聖旨一樣,借此攻擊傳武的不行,那就大可不比了。
因為武協提出來的去技擊化,強迫各派把原本威力巨大的招式刪掉,激怒了大批了拳術宗師。
比如拳聖孫存周,他就發誓,不用你們去,我帶到棺材裏去,以後你們也不用找迴來,從此再不傳授,孫祿堂一係許多東西就此失傳。
八十年代,武協推出散打,當時還是沿用民國的名字,叫散手不是散打,要恢複武術的技擊,並推出了一大批“散手名家。”
散手跟傳武的矛盾一開始就存在。
為什麽民國時期,武術支持散手,承認散手,到了八十年代,就開始瘋狂抨擊散手了?
核心茅盾就是,當年的去技擊化。
而現在你迴複技擊化,也是把我們一腳踢開的,所以那時候武術就和散打有了紛爭。
散打的創始人,原本都是武術界的人,就比如趙道新,他也說傳武不能打,但杭州大會的時候,也沒看到他拿第一啊?傳武不能打他怎麽不是第一?
當時為了推行散打,梅惠誌首先提出來,傳武不行,不是散打的對手,而後趙道新等人也是如此。
傳武和散打於是打起口水仗來,口水仗打得多了,那不就得動起手來。
而傳武的代表,那個時候是大成拳。
大成拳乃郭雲深弟子王薌齋在形意拳的基礎上創出的一套拳法,取形意的意這個字,叫做意拳,後世被稱為大成拳。
王薌齋的話,徐重光見過他一麵,還是一九二九年國術大會時,他當評判委員的時候,再有就是這一次了。
當年趙道新投於王薌齋門下,號稱高振東號稱王先生門下“四大金剛”之一,那時候,他怎麽不跟王薌齋說,師父,我們的傳武不能打。
王薌齋今年才來到北平定居,傳授意拳,並從事著書寫作,闡述中國拳術真諦,主張解除封建傳統之師徒製,廢除拳套招法之訓練,強調應該公開教授武術界秘而不傳的站樁功。
並在報端大聲疾唿中國武術漸趨不講實戰,徒尚形式之非。
王薌齋認為武術漸漸不講實戰,而且也是漸漸不講實戰,不講實戰的原因是因為站樁功秘而不傳,而不是整個武術體係全廢掉了。
傳統的師徒製度,注定了一個師傅得到真傳的弟子就那麽幾個。
王薌齋輩分極高,尚雲祥稱他為師叔,為了發揚中國拳學真諦,在當時的《實報》上發表公開聲明,歡迎武術界人幹駕臨弓弦胡同賜教,以武會友,共同研討今後如何發揚我國拳術。
所以在知道津門演武之後,因此親自前來。
跟散打打口水仗的,就是他的弟子,王選傑。
沒錯,就是很多人用來論證散打勝過傳武的那個人,王選傑。
傳說中被梅惠誌一招就打暈的王選傑。
可實際上,是梅惠誌主持散打比賽的時候,王選傑帶弟子參加,被梅惠誌以出拳犯規罰下,因為不準連擊和重拳打頭,王選傑大怒,跟梅惠誌吵起來了,就因這個結的怨。
但是兩個人並沒有交手,可從那之後,梅惠誌就自稱一招打昏王選傑。
然而有一個猛人,他是王選傑的同門師兄弟,大成拳高手崔有成,擔任散打對較量,而梅惠誌是領隊。
崔有成這個散打隊教練,可不像某些教練那樣是國家給的,是在散打比賽中,把散打選手全打了個遍,被破格錄取的。
他不僅打得梅惠誌沒有脾氣,而且聽說這件事情之後,還專門堵著梅惠誌對他說:“我們說王選傑行,你不行。”
梅惠誌後來再談此事,就隻以某內家拳大師代稱。
八十年代,是崔有成的時代,是意拳的時代,崔有成,高京利,夏成群,夏成祥,劉耀茂等人無人敢叫板。
那時候的散打不像現在看到的這樣輝煌,而是全部都是傳武的高手、大師去轉型的。
因為崔有成太能打,所以最後也是被迫離職,等他死後,武協歡喜的不得了,還專門放鞭炮慶祝,那些曾經被他打得很慘的人也開始吹噓起來。
崔有成有個視頻,內行人可以看出他已經到了運力如球的境界,各個方向都無間斷且飽滿。
當然啦,外行看起來隻是發瘋。
另外,普通練武的隻能用胯發出橫向的力量,而他能把胯立起來砸,單用胯就能發出縱向及橫向的力。
這也是徐重光要說的,筋骨力。
徐重光講到這裏,將音量提高了幾分:“為什麽要練出這種體型,就是為了下盤夠穩,下盤穩是你的跨發出力氣的基礎。”
“我們的武術是一環套著一環的,我們練力量,確實時練肉,但不能去練束縛住身體的那種硬塊的肌肉,力量越大身體通透度越高,才能發出整勁。有了整勁才能談明勁,暗勁。”
“故而我們隻練不影響身體的地方,那就是背部和腰部了,而肚子。”徐重光說到這裏笑了一下:“更是叫做將軍肚。”
將軍肚不知道從什麽時候,變成了一種醜陋、肥胖的象征,但在中華文化中,將軍肚是猛男,猛將,武人的象征,代表著武力值。
而受到西方文化的入侵以及洗腦,越來越多人覺得猛男應該是全身肌肉分明,隆起地一塊一塊,像施瓦辛格那樣。
實際上就是後世,被某些人常常拿來推崇,拿來和傳武比的MMA,拳擊,格鬥。
一樣是傳武的體型。
董海川的畫像像極了泰森。
薛顛、尚雲祥他們留下的照片,體型跟菲多差不多。
格鬥沙皇,菲多!
統治MMA整整漫長的八年。
薛顛就是那個體型,你說他不能打,那就有鬼了。
“但先賢們,對於練肉,其實有著非常清楚的認知。”
“除了背部和腰部的肌肉之外,剩下的肌肉,要求鬆。”
後世,無論是什麽流派的格鬥,都很清楚的知道,人體雖然有著六百三十九塊肌肉,但常用的隻有十幾塊,最常用的,有益於格鬥的隻有極快。
所以那些拳擊手,格鬥家們做的力量訓練,一樣是隻練那麽幾塊肌肉的。
相比於他們,傳武還針對其他不練的那些肌肉,有著專門針對的策略,叫做鬆。
傳武要求“鬆”,擺好一個固定的姿勢或動作,要的就是鬆下來,把最常用的肌肉完全放鬆,完全不用力。
此時支持身體運動的是其他不常用的惰性肌肉,把這些惰性肌肉,平時幾乎不用的肌肉全部調集起來,全部鍛煉到,這些肌肉協調、統一發力,力量就非常大了。
所以傳武煉皮肉,其中練肉其實是指鬆肉,,鬆的越徹底,練的越深入,越深入能夠整合的肌肉就越多,力量也就越大。
整合的肌肉多了,發出來的力量叫“整合勁”,簡稱“整勁”。
這都是符合科學的。
整勁,鬆肌肉?
在場眾人齊齊精神一振,過去人們練武,常常是不知其所以然,隻知道這是師父這麽吩咐下來的。
這怎麽行了?
所以這個時代,除了武術界在提倡科學地把武術的理論解釋清楚,道教也在做這個工作。
做這個工作的是陳攖寧,陳攖寧雖然是道學巨子,但卻越是精通化學,他試圖把道家的點石成金以化學的理論闡述清楚,並做了數次實驗。
最終雖然沒能點石成金,但也成功地把石頭變成了金屬。
王薌齋深有同感,連連點頭。
他也是一直提倡廢除傳統的師徒製度,改用學生與老師的製度,並且不能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甚至還有弟子不要問老師,老師怎麽教,你就怎麽練就是了。
他與台下的尚雲祥、李堯臣等人也是交流起來:“過去我們總是叫弟子,手把手地叫,雖然弟子能交出來,但是弟子也不知道為什麽這麽做能練出勁來,為什麽要這麽練不能那麽練。”
“此前我唿籲廢除師徒製,但是廢除了卻會有一個問題,就是因為大家都不知其所以然,那之前手把手地教弟子,好歹還能教出東西了。”
“可如果大家都不手把手地教弟子,卻反而很難跟學生講清楚了。”
“是這個道理。”
台上,徐重光聽到他們的交流,認可道:“過去西人教學生,辦學堂,都是有教材的,後來我們辦新學,也是這樣的道理。”
“我們不能在沒有教材,沒有理論的時候,就急於跟過去的師徒製度做切割,要明白,沒有成熟的理論,就不能像西人那樣成批成批地教學生,反而還不如過去師徒製,多的甚至能教出幾十個武術大師來。”
比如李存義就是如此。
不是說不能向西方人學習,而是學習之前也要先看自己,自己的環境成不成熟,具不具備,不然就是所謂的“洋房子先生”。
“我們的訓練更加注重於整體,因為我們是農耕文明,光靠自身的力量,沒有辦法與吃牛羊肉的遊牧他們去抗衡。”
徐重光繼續描述道:“所以我們追求皮肉筋骨一起練,我一項不如你,難道四項加在一起還不如你嗎?”
“事實正是如此,我們煉皮大成的武師們,約莫有三百斤的力氣,單論皮肉的力量,吃五穀雜糧的我們,就是能他整合成一股,也不是那些天天吃著牛肉,羊肉,遊牧比較。”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薛顛,尚雲祥那樣,尚雲祥練肉,是頓頓吃著雞蛋,這時代,雞蛋可不像後世那麽便宜。
“所以我們有皮肉,還有筋骨,皮肉筋骨一起成就了,加在一起,就要遠勝他們了。”
徐重光說到這裏,麵色肅穆,充滿了對先賢的尊重:“中華武術的精髓,就是在有限的條件下,創造出對自己最有利的條件,戰勝強敵!”
“皮肉是一齊練的,皮各派有各派的,鐵砂掌是用鹽去磨,鐵布衫是讓別人用棍棒去打,我們形意拳就沒有那麽猛,是用藥來完成的,所以我們的抗擊打,就不如練鐵布衫等硬功夫的人。”
煉皮、煉骨、煉筋,這都是現實中切實存在的,徐重光要做的就是把其中的理論講透徹,想要學西人那些搞學生製,必須得有一套完整且能講得清楚的理論才行。
煉皮肉,煉的是皮膜抗擊打能力和肌肉的力量。
煉筋,那些體操運動員,跳舞的人,一樣也要拉筋,他們大筋的柔韌,絲毫不比練武之人差,甚至還要更強。
而煉骨的方法有很多種,綜合來看,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外家的方法,通過與硬物的碰撞,讓骨骼產生裂痕,當這個裂痕長好以後,我們的骨密度就會增加。
徐重光的話語仍舊在眾人麵前不斷迴蕩:“比如說,你要去打架,你不知道對方的深淺,怎麽辦?”
“如果是看到對方是那種刀劈斧砍般精雕細琢的肌肉,你可以放心,盡管上去打他,揍他好了。”
“可如果你看對方是那種脖子短,腰粗,腿壯,上下一般粗的桶狀身材,那你就要小心了,對方很可能是不好對付的狠角色。”
台下眾人凝神傾聽。
“上窄下寬,腰膀寬大,虎背熊腰,腿短粗,就是我們認為最能打的身材,你可以看看尚雲祥尚師伯,還有王薌齋王師叔祖,還有李堯臣李師伯等前輩們的體型。”
“他們的身體都是這種上窄下寬,這種上窄下寬,短粗腿的身材,重心很低,下盤也非常穩。”
不要看現代社會,什麽馬寶國之類的,甚至有詳細傳承的“傳武大師”被打得落花柳樹不堪一擊。
<a href="http://m.bqgxsydw.com" id="wzsy">bqgxsydw.com</a>
在馬保國之前,質疑傳統武術能不能打,就會被質疑慕洋犬,對自己的文化不自信。
在馬寶國之後,又立馬轉變成傳統武術是完全不能打的,尤其是其中都是引用梅惠誌的話,什麽傳統武術不行,不要再迷信武功了。
梅惠誌卻是厲害,真正的散打之父,桃李滿天下,幾個國家級的教練,部隊的教練,那全都是梅惠誌的徒弟。
他確實有資格說這句話。
但是講這句話奉為聖旨一樣,借此攻擊傳武的不行,那就大可不比了。
因為武協提出來的去技擊化,強迫各派把原本威力巨大的招式刪掉,激怒了大批了拳術宗師。
比如拳聖孫存周,他就發誓,不用你們去,我帶到棺材裏去,以後你們也不用找迴來,從此再不傳授,孫祿堂一係許多東西就此失傳。
八十年代,武協推出散打,當時還是沿用民國的名字,叫散手不是散打,要恢複武術的技擊,並推出了一大批“散手名家。”
散手跟傳武的矛盾一開始就存在。
為什麽民國時期,武術支持散手,承認散手,到了八十年代,就開始瘋狂抨擊散手了?
核心茅盾就是,當年的去技擊化。
而現在你迴複技擊化,也是把我們一腳踢開的,所以那時候武術就和散打有了紛爭。
散打的創始人,原本都是武術界的人,就比如趙道新,他也說傳武不能打,但杭州大會的時候,也沒看到他拿第一啊?傳武不能打他怎麽不是第一?
當時為了推行散打,梅惠誌首先提出來,傳武不行,不是散打的對手,而後趙道新等人也是如此。
傳武和散打於是打起口水仗來,口水仗打得多了,那不就得動起手來。
而傳武的代表,那個時候是大成拳。
大成拳乃郭雲深弟子王薌齋在形意拳的基礎上創出的一套拳法,取形意的意這個字,叫做意拳,後世被稱為大成拳。
王薌齋的話,徐重光見過他一麵,還是一九二九年國術大會時,他當評判委員的時候,再有就是這一次了。
當年趙道新投於王薌齋門下,號稱高振東號稱王先生門下“四大金剛”之一,那時候,他怎麽不跟王薌齋說,師父,我們的傳武不能打。
王薌齋今年才來到北平定居,傳授意拳,並從事著書寫作,闡述中國拳術真諦,主張解除封建傳統之師徒製,廢除拳套招法之訓練,強調應該公開教授武術界秘而不傳的站樁功。
並在報端大聲疾唿中國武術漸趨不講實戰,徒尚形式之非。
王薌齋認為武術漸漸不講實戰,而且也是漸漸不講實戰,不講實戰的原因是因為站樁功秘而不傳,而不是整個武術體係全廢掉了。
傳統的師徒製度,注定了一個師傅得到真傳的弟子就那麽幾個。
王薌齋輩分極高,尚雲祥稱他為師叔,為了發揚中國拳學真諦,在當時的《實報》上發表公開聲明,歡迎武術界人幹駕臨弓弦胡同賜教,以武會友,共同研討今後如何發揚我國拳術。
所以在知道津門演武之後,因此親自前來。
跟散打打口水仗的,就是他的弟子,王選傑。
沒錯,就是很多人用來論證散打勝過傳武的那個人,王選傑。
傳說中被梅惠誌一招就打暈的王選傑。
可實際上,是梅惠誌主持散打比賽的時候,王選傑帶弟子參加,被梅惠誌以出拳犯規罰下,因為不準連擊和重拳打頭,王選傑大怒,跟梅惠誌吵起來了,就因這個結的怨。
但是兩個人並沒有交手,可從那之後,梅惠誌就自稱一招打昏王選傑。
然而有一個猛人,他是王選傑的同門師兄弟,大成拳高手崔有成,擔任散打對較量,而梅惠誌是領隊。
崔有成這個散打隊教練,可不像某些教練那樣是國家給的,是在散打比賽中,把散打選手全打了個遍,被破格錄取的。
他不僅打得梅惠誌沒有脾氣,而且聽說這件事情之後,還專門堵著梅惠誌對他說:“我們說王選傑行,你不行。”
梅惠誌後來再談此事,就隻以某內家拳大師代稱。
八十年代,是崔有成的時代,是意拳的時代,崔有成,高京利,夏成群,夏成祥,劉耀茂等人無人敢叫板。
那時候的散打不像現在看到的這樣輝煌,而是全部都是傳武的高手、大師去轉型的。
因為崔有成太能打,所以最後也是被迫離職,等他死後,武協歡喜的不得了,還專門放鞭炮慶祝,那些曾經被他打得很慘的人也開始吹噓起來。
崔有成有個視頻,內行人可以看出他已經到了運力如球的境界,各個方向都無間斷且飽滿。
當然啦,外行看起來隻是發瘋。
另外,普通練武的隻能用胯發出橫向的力量,而他能把胯立起來砸,單用胯就能發出縱向及橫向的力。
這也是徐重光要說的,筋骨力。
徐重光講到這裏,將音量提高了幾分:“為什麽要練出這種體型,就是為了下盤夠穩,下盤穩是你的跨發出力氣的基礎。”
“我們的武術是一環套著一環的,我們練力量,確實時練肉,但不能去練束縛住身體的那種硬塊的肌肉,力量越大身體通透度越高,才能發出整勁。有了整勁才能談明勁,暗勁。”
“故而我們隻練不影響身體的地方,那就是背部和腰部了,而肚子。”徐重光說到這裏笑了一下:“更是叫做將軍肚。”
將軍肚不知道從什麽時候,變成了一種醜陋、肥胖的象征,但在中華文化中,將軍肚是猛男,猛將,武人的象征,代表著武力值。
而受到西方文化的入侵以及洗腦,越來越多人覺得猛男應該是全身肌肉分明,隆起地一塊一塊,像施瓦辛格那樣。
實際上就是後世,被某些人常常拿來推崇,拿來和傳武比的MMA,拳擊,格鬥。
一樣是傳武的體型。
董海川的畫像像極了泰森。
薛顛、尚雲祥他們留下的照片,體型跟菲多差不多。
格鬥沙皇,菲多!
統治MMA整整漫長的八年。
薛顛就是那個體型,你說他不能打,那就有鬼了。
“但先賢們,對於練肉,其實有著非常清楚的認知。”
“除了背部和腰部的肌肉之外,剩下的肌肉,要求鬆。”
後世,無論是什麽流派的格鬥,都很清楚的知道,人體雖然有著六百三十九塊肌肉,但常用的隻有十幾塊,最常用的,有益於格鬥的隻有極快。
所以那些拳擊手,格鬥家們做的力量訓練,一樣是隻練那麽幾塊肌肉的。
相比於他們,傳武還針對其他不練的那些肌肉,有著專門針對的策略,叫做鬆。
傳武要求“鬆”,擺好一個固定的姿勢或動作,要的就是鬆下來,把最常用的肌肉完全放鬆,完全不用力。
此時支持身體運動的是其他不常用的惰性肌肉,把這些惰性肌肉,平時幾乎不用的肌肉全部調集起來,全部鍛煉到,這些肌肉協調、統一發力,力量就非常大了。
所以傳武煉皮肉,其中練肉其實是指鬆肉,,鬆的越徹底,練的越深入,越深入能夠整合的肌肉就越多,力量也就越大。
整合的肌肉多了,發出來的力量叫“整合勁”,簡稱“整勁”。
這都是符合科學的。
整勁,鬆肌肉?
在場眾人齊齊精神一振,過去人們練武,常常是不知其所以然,隻知道這是師父這麽吩咐下來的。
這怎麽行了?
所以這個時代,除了武術界在提倡科學地把武術的理論解釋清楚,道教也在做這個工作。
做這個工作的是陳攖寧,陳攖寧雖然是道學巨子,但卻越是精通化學,他試圖把道家的點石成金以化學的理論闡述清楚,並做了數次實驗。
最終雖然沒能點石成金,但也成功地把石頭變成了金屬。
王薌齋深有同感,連連點頭。
他也是一直提倡廢除傳統的師徒製度,改用學生與老師的製度,並且不能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甚至還有弟子不要問老師,老師怎麽教,你就怎麽練就是了。
他與台下的尚雲祥、李堯臣等人也是交流起來:“過去我們總是叫弟子,手把手地叫,雖然弟子能交出來,但是弟子也不知道為什麽這麽做能練出勁來,為什麽要這麽練不能那麽練。”
“此前我唿籲廢除師徒製,但是廢除了卻會有一個問題,就是因為大家都不知其所以然,那之前手把手地教弟子,好歹還能教出東西了。”
“可如果大家都不手把手地教弟子,卻反而很難跟學生講清楚了。”
“是這個道理。”
台上,徐重光聽到他們的交流,認可道:“過去西人教學生,辦學堂,都是有教材的,後來我們辦新學,也是這樣的道理。”
“我們不能在沒有教材,沒有理論的時候,就急於跟過去的師徒製度做切割,要明白,沒有成熟的理論,就不能像西人那樣成批成批地教學生,反而還不如過去師徒製,多的甚至能教出幾十個武術大師來。”
比如李存義就是如此。
不是說不能向西方人學習,而是學習之前也要先看自己,自己的環境成不成熟,具不具備,不然就是所謂的“洋房子先生”。
“我們的訓練更加注重於整體,因為我們是農耕文明,光靠自身的力量,沒有辦法與吃牛羊肉的遊牧他們去抗衡。”
徐重光繼續描述道:“所以我們追求皮肉筋骨一起練,我一項不如你,難道四項加在一起還不如你嗎?”
“事實正是如此,我們煉皮大成的武師們,約莫有三百斤的力氣,單論皮肉的力量,吃五穀雜糧的我們,就是能他整合成一股,也不是那些天天吃著牛肉,羊肉,遊牧比較。”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薛顛,尚雲祥那樣,尚雲祥練肉,是頓頓吃著雞蛋,這時代,雞蛋可不像後世那麽便宜。
“所以我們有皮肉,還有筋骨,皮肉筋骨一起成就了,加在一起,就要遠勝他們了。”
徐重光說到這裏,麵色肅穆,充滿了對先賢的尊重:“中華武術的精髓,就是在有限的條件下,創造出對自己最有利的條件,戰勝強敵!”
“皮肉是一齊練的,皮各派有各派的,鐵砂掌是用鹽去磨,鐵布衫是讓別人用棍棒去打,我們形意拳就沒有那麽猛,是用藥來完成的,所以我們的抗擊打,就不如練鐵布衫等硬功夫的人。”
煉皮、煉骨、煉筋,這都是現實中切實存在的,徐重光要做的就是把其中的理論講透徹,想要學西人那些搞學生製,必須得有一套完整且能講得清楚的理論才行。
煉皮肉,煉的是皮膜抗擊打能力和肌肉的力量。
煉筋,那些體操運動員,跳舞的人,一樣也要拉筋,他們大筋的柔韌,絲毫不比練武之人差,甚至還要更強。
而煉骨的方法有很多種,綜合來看,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外家的方法,通過與硬物的碰撞,讓骨骼產生裂痕,當這個裂痕長好以後,我們的骨密度就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