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七日之約漸漸逼近,一大批說著外地口音的武師紛紛湧入津門。


    一時間,整座城市都變得明顯熱鬧起來,充滿生機。


    事實上不隻是津門附近,整個北方武術界都因此引起了巨大的震動,山東、河北、河南、山西等各地的武師都紛紛趕來。


    就連南方武術界的各門派,上上下下也有因此而產生了許多異樣的心思,從而引起了小範圍的騷動。


    借著徐重光在津門宣布講武消息傳來,所帶給南方武術界的巨大壓力,宮寶森趁熱打鐵,展開新一輪的談判。


    迫於形勢,南方武術界也已經鬆了口,答應南北武術界的統一,但要求效仿此前李存義的慣例,由南方武術界的人來接替宮寶森的位置,完成南北統一。


    武術大師已經是整個武術界最頂尖的存在,像是南方武術界,都沒有出過什麽宗師人物,要麽就是那種生在南方,學的是北拳的宗師。


    而武術宗師更無一例外,都是整個武術界最頂尖的存在。


    津門演武,在徐重光表示要共開自己的拳術心得之後,徹底點爆了整個武術節,引起了許多宗師的關注,一些遠的就罷了。


    但近的,北平武術界的許多宗師、大師都紛紛向津門趕來。


    許禹、鄧雲峰、劉彩臣、馬貴、恆壽山、劉斌、馬步周、李堯臣等等都是北平武術界數一數二的宗師人物,無一例外都是武術界的名家與巨頭。


    而其中李堯臣,乃是三皇炮捶的宗師,而原身父親裴三皇,也是三皇炮捶門的弟子,拳術出神入化,與三皇炮捶另一位師兄大刀劉德勝,共同參加義和團,火燒瀛軍營地。


    李堯臣跟尚雲祥一樣,都是二十九路軍大刀的教官,尚雲祥創立形意五行刀,而李堯臣則創了一套無極刀法,實戰型極強,既可當刀劈,又可當劍刺,大大增強了士兵白刃戰本領。


    不知不覺,來得宗師高手都有好幾位了,津門國術館裏,尚雲祥和唐維祿則代表徐重光接待,準備。


    上一次這麽熱鬧,還是中央國術館的二次國考。


    相比於二次國考,亦或是此前的杭州國術大會,這一次來得宗師高手雖然並沒有那兩次多,但是來的普通武師,武師,卻比那兩次多了太多了。


    七天時間裏,徐重光整理著自己的思緒,梳理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上後所有的拳術心得,準備將其整理成一套理論。


    武術大觀第一冊的草稿已經準備好了。


    如果說這本書他是要對比陽神《武經》的書籍,每一冊都是一門或者一個門派的武學,那麽第一冊,就會是對整個體係的梳理。


    從煉皮,到煉骨,到煉筋,到筋骨合力,氣機交感。


    有淺到深,由外至裏。


    不管自己做的有沒有用,但到底還是得做上一做才知道。


    他隻管去盡力一試。


    功成不必在我!


    “唿!”他長長舒了一口氣,伸了個腰,停下了筆,揉了揉眼睛。


    他想要做的不是些什麽聽上去讓人一臉迷惑,玄之又玄的東西。


    也不是什麽每一句話都蘊含深刻的哲學道理。


    就是為了讓人能夠聽得懂,看得懂,所以盡可能要使用比方,諺語的形勢來講述。


    他站起身來,整理了一下,將寫好的文稿收拾起來,這也正是今天他所要講的東西。


    收拾完畢,他煮了碗小米粥填填肚子,將火點起來之後,他看著眼前那團忽明忽暗,閃爍不定的火焰,不禁失了神。


    不知怎麽地,他突然想道:“我記得陽神裏麵,洪易就是在武經中燒出的過去彌陀經吧。”


    說到這裏,他不禁笑道:“倘若日後真的領悟出什麽秘不可傳的東西,我也效仿效仿大禪寺,把其夾在我編撰的武術大觀中的一冊,倒也是有趣。”


    他笑了笑,迴歸神來,等到吃過早飯後,就朝著津門國術館走去。


    今日,津門國術館內外,早已經聚集了無數來從北方各省趕來的武師。


    館外,早已是人山人海,熙熙攘攘!


    “是裴先生!裴先生來了!”


    一到津門國術館的外圍,徐重光就被一群武師給圍了過來,跟他打著招唿,有的武師,從淩晨開始就在館外等待他的到來。


    “真好,真好。”


    徐重光沒有感到厭煩,他反而跟著每一個人打著招唿,看著眼前這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地,他的心中,感到無限的歡喜。


    無論他所作所為,會不會改變武術最終淪落的曆史,但至少,在這一刻,他是成功的!


    <a id="wzsy" href="http://m.bidige.com">嗶嘀閣</a>


    那就足夠了。


    因為來的武師太多,整個津門國術館的位置都擠得滿滿當當的,到處都是人。


    但徐重光跟他們一路打著招唿,說著幾句話,武師都紛紛給他讓開道路,令他輕鬆地走到前麵。


    更令他欣慰的是,一路上走來的時候,他還能夠聽到有武師與武師交流與互相探討,比如一個梁氏八卦掌和一個程派八卦掌的,就在互相探討彼此之間八卦掌法的不同和相同。


    前麵是搭好的台子,台上是他一個人,台下是千百武師,而第一排坐著的都是當世的拳術宗師。


    搭給他的舞台已備好,也是時候開始了。


    看著台下眾多武師熱忱的眼神,他的心中一片火熱,緩緩開口道:


    “武術,現在叫國術。”


    “我們常講一個人練得出功夫了,就可以出師了。”


    ......


    人群中,尚雲祥,唐維祿,李堯臣等宗師坐在第一排,最能直觀地看到台上侃侃而談的那個年輕人。


    坦白地說,一個人功夫高,和會不會教,那是兩碼事,過去也不是沒有很厲害的師父,卻不會教徒弟的。


    現在也是這個道理。


    徐重光的功夫大家是認可的,但是他這個年紀,能不能把自己地東西講清楚,講通俗,那是很難的。


    李堯臣便深有體會,他去二十九軍大刀隊的時候,就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一定要簡單,通俗,易懂。


    包括去國術館講課的時候,國術館的學生那都是有功夫的,可是你如果講得太深了,超過他們的水平太多,那也是聽不懂的。


    台下這麽多的武師,天南海北,每個武師的水平與境界都參差不齊,你如何保證每一個人或者大多數人都能聽懂了?


    ......


    “功夫,是要靠時間磨練的。”


    “練武,就是一個不斷認識自己的過程,從皮至肉,從肉至骨,一層層的如庖丁解牛一樣,以無厚入於有間。”


    “開始的時候用的是皮肉之力,這叫煉皮,誰的勁大誰贏,一力降十會。煉皮大成了,就要從皮肉向筋骨過度,這叫會用勁了,就如同石頭雖硬但有縫,一個鐵簽子,輕輕一砸就破開了。”


    “整勁是明勁和暗勁的基礎,隻有把勁道整合起來了,才有資格談是用明剛,暗剛,還是明柔,暗柔打出去。”徐重光笑了一笑:“明力之起承轉合,心意從粗而細,從身上分出剛柔,明暗四股勁道來。”


    “這四股力道,就是明剛,暗剛,明柔,暗柔,四股勁道糅合一體,故能剛柔並濟,剛則開碑裂石,擊堅破銳,柔則吞吐吸化,內運五行,是為化勁。”


    徐重光的聲音漸漸迴蕩:“所以,我們練武,就是先煉皮肉,皮肉的勁是僵勁,不夠活,就算整合成一股,看著力大,實則腳下無根,人家一閃,一別,你就撲通一聲,摔了出去。”


    “煉皮大成,整勁成就,這是天下九成九武人所能練成的了,到了這一步,雖然還算不上高手,但已經有資格開館授藝了,稱為武師,拳師。”


    台下的眾多武師齊齊麵色一變,他們也是開館授藝的武師,但是在徐重光這裏的評價卻是僵勁。


    事實上,就如徐重光此前和鄭師傅切磋的時候,鄭師傅麵對徐重光這樣高出他不知多少級的高手,居然還敢背對著他,用迴身掌。


    開什麽玩笑?


    對方功夫比你高得多,你還沒迴身,對手已經啪的一掌正中你背後,運氣好地也就摔個跟頭,運氣不好那就是重傷而亡!


    “之所以不能更進一步,就隻有一個原因,不夠活!”


    “不夠活?”


    在場的眾多武師微微一怔,就連許多煉骨或煉筋的武術高手也都跟著思索起來。


    “我師父說過,練拳講究的就是降龍伏虎,龍指的是脊椎大龍,是筋。虎指的是腰胯骨盆,是骨。”


    “我們武術和洋人的核心區別,就是煉筋骨皮,尤其是筋骨。洋人的拳擊,打沙袋等一樣是練肌肉,內家拳是養筋骨,外家拳是煉筋骨。”


    “養筋骨靠的是站樁,將功夫一點一點的滲進筋骨中去,緩慢提升其強度,最後煉成所謂的“鋼筋鐵骨。”


    “想要把拳術練活,必須離不開筋骨力,不練筋骨,終究隻是死力氣。”


    “煉骨是明勁,煉筋是暗勁,筋骨同時練成了,那就是武術大師了。”徐重光沒有管眾人的疑問,順著先將整個體係講下去。


    “但是大家卻都知道,武術大師之上是武術宗師,武術宗師比武術大師又高明在何處?”


    “那便是化勁。”


    頓時,一位位武術大師和武術宗師們心頭凜然。


    不過他們的關注點並不相同,武術大師的關注點是,徐重光會不會講出化勁突破成就的奧秘所在。


    “化勁是四股勁力合一,而明勁,是骨,暗勁,是筋,明暗合一,剛柔並濟,本質上,就是筋骨合力!”


    “這就是為何武術宗師能有千斤神力的奧秘所在!”


    轟!


    這一下子,徐重光可謂是徹底道破了武術宗師成就的關鍵所在。


    生怕他們聽不懂,徐重光還專門舉例道:“你看那鯉魚不過四兩,但在水裏一個打挺,百十斤的糙漢子也拉它不住。那大蟒蛇,隻要纏上了就是老樹鐵石都能勒得炸裂。”


    這就是鋼筋和鐵骨合力,所以武術宗師,才能夠一撲八九步,全力爆發下,足足十八九步,近三丈的距離,這樣的速度,二十步的距離,說到就到,就算有槍,都未必能夠打中。”


    說完他開始從煉皮開始,煉骨,煉筋到筋骨合力,徐重光都一一道破了。


    接下來,就是從煉皮肉開始細細講解。


    “我們說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內煉已經失傳,外煉卻是存在於世,然而我們的外煉,卻隻分成煉皮,煉骨,煉筋,煉肉隻不過是跟煉皮連在一起的。”


    煉皮、煉骨、煉筋,這都是現實中切實存在的。


    比如煉皮肉,煉的是皮膜抗擊打能力和肌肉的力量。


    武術並不是不練肉,但武術主要是練得筋骨力。


    一是因為肌肉的增長需要吃肉。


    準確的說,是一些高蛋白肉類,像肌肉,牛肉,羊肉,特別是牛肉,能夠讓肌肉生長發育的速度變得更快。


    而農耕文明的方式注定了牛肉是極其寶貴的,所以過去千年的時間裏,耕牛都是不允許宰了吃掉的。


    華夏文明一直以五穀雜糧為食,在這樣的生長環境下,先賢們看到了這一點,所以創出來的武術,自然也是遵循著華夏文明的飲食特點。


    在加上先賢們認為,後天訓練出來的肌肉是會退化的。


    在有限的條件下,先賢們敏銳的察覺到有兩個地方的肌肉,是一定要練的。


    因此他們給練肉提出了一個標準,叫做虎背熊腰,膀大腰圓。


    飽滿的肌肉本身,並不是格鬥所必須的,那些充滿美感的流線型肌肉像健美運動員一樣的肌肉,並不像想象中那麽實用。


    健美運動員就是要把肌肉練大練好看練明顯,用處大不大不用計較,有很多地方的肌肉是並不怎麽需要的,甚至會影響實際戰鬥的,比如胸肌和二頭肌,因為在格鬥項目裏不怎麽需要這兩塊發力。


    對於需要大量上肢發力的格鬥項目,全身上下最重要的肌肉群應該是背部肌肉,背部肌肉不刻意去顯擺平時是看不太出來的,像是李小龍的背部肌肉,和蝙蝠翼一樣。


    此外便是腰部肌肉了,背部肌肉和腰部肌肉一起為上半身提供了穩定性,為上肢攻擊動作提供了爆發力,為頸椎和和脊椎提供了保護,同時背部肌肉也為肋下骨骼和重要內髒器官提供了的防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天重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陽木四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陽木四火並收藏諸天重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