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林聽說傅劍秋來了,也是立即起身出去迎接他,“傅兄,真是辛苦你了,快快請坐。”


    將傅劍秋師徒二人引進房間,傅劍秋先坐下來,喝了口茶水,潤潤喉,然後便將自己上武當山,隨後與徐本善演練武藝,最終拜他為師的一係列事情一氣說出來。


    李景林又驚又喜,驚的是傅劍秋竟然不惜自降身份,拜徐本善為師。喜的是,武當拳的到來,不由慚道:“哎,這一趟,真是令傅兄太吃虧了。”


    “哪有,哪有,徐道總武功高強,遠勝於我,更兼品德高尚,能拜他為師,何來吃虧之說了。”


    傅劍秋與李景林說了沒幾句話,李景林便搓了搓手,熱切的看著傅劍秋:“傅兄,你看這武當拳能否先演示一番,讓我過過眼癮?”


    傅劍秋知道李景林對各種武術都是非常的癡迷,也不見怪,便站起身來:“好罷,請了景林為我帶路,找一處空地展示一下武當拳。”


    李景林答應下來,走在前麵帶路,帶著兩人一路行走,途中還遇到一些國術館的學生,見到李景林都朝他招唿,走了百步左右,到了一處演練武藝的場地。


    這裏較為安靜偏僻,而且沒有其他人在這裏練習,不怕被人看到。


    場地的左右兩側皆是擺放著一排排兵器架,有刀槍劍戟,斧鉞鉤叉等各般兵器。


    徐重光跟著走進來,看到這個場景,第一時間就想到臥虎藏龍裏玉嬌龍和俞秀蓮在鏢局那裏比武的場景。


    傅劍秋走到中間,便擺開武當拳的架勢,他雙腿微屈,雙手畫圓,如在水裏攪動,摸魚捉蝦一般,又仿佛抱著個大球。


    依次將武當拳從第一式的仙人放劍到最後一式的真氣煉丹,從頭到尾打了一遍。


    “武當拳果然與太極拳有不少的相似之處啊,據說武當拳有八門五手十三勢......”李景林尋思著武當拳的招式,在加上自己也會太極拳劍,互相比較了一番。


    傅劍秋點點頭,他也曾與孫祿堂搭過手,對太極拳有一些了解,迴道:“不錯,所謂十三勢,指的是掤、捋、擠、按、采、挒、肘、靠,進、退、顧、盼、定。


    而掤、捋、擠、按,這四勢即坎、離、震、兌四正方也。采、挒、肘、靠,這四勢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此乃八門。


    進、退、顧、盼、定,即金、木、水、火、土,此乃五行也。統而論之,成為八門五手十三勢。”


    “傅兄,這拳法恐怕不是我一個人能鑽研出來的,我決定遍發請帖,邀請各位同仁一齊參詳這門拳法。”李景林心知以自己一人之力,難以鑽研出太多東西,心中決定要邀請一眾武術名家,一起來參詳。


    “合該如此。”


    “當也是邀請各位一同總結出來十三勢劍術,這劍術十三勢,也是從武當對劍中衍生出來的,或許也可以與武當拳的十三勢互相對照參考一番。”


    李景林迴憶起當年的情景,自一九二九年以後他下野之後,無所事事,便以重金禮聘當世的各位武林名家,彼此間相互參學,共同切磋劍術技藝。


    <a href="http://m.lingdiankanshu.com" id="wzsy">lingdiankanshu.com</a>


    根據幾人多次的切磋,最終以武當對劍等諸多劍術為基礎,眾多武術名家一齊總結出了劍術十三勢,分別時抽、帶、格、擊、刺、點、崩、攪、洗、壓、劈等。”


    說著,傅劍秋想起一事:“你說起劍法,我倒是想起來,這次除了武當拳之外,還另外習得了武當劍。


    不過我學過之後,發現與令師當年公開刊印的武當劍術相比,雖然不能說是截然不同,但頂多隻有一二分相似,難道這兩套武當劍並非一套劍術嗎?”


    “徐道總連武當劍法也一並傳下了麽?”李景林先是詫異了一下,隨後馬上轉為喜悅之情。


    “我與宋師的劍法是武當山下乘丹派劍法,宋師在武當劍譜中說,我們這一派是三豐祖師傳下。


    趙宋時徽宗詔之,因北方多匪,道路陰梗而不能進,三豐祖師以劍飛擊之,將群盜盡數殲滅。


    至元順帝時,三豐祖師乃在武當山收弟子八名。嘉靖時,遊四明山,續傳張鬆溪一名,前後共九人,成為三乘九派焉。


    張鬆溪祖師列下乘第九丹派之一也,所以我們下乘丹派的第一代傳人便是張鬆溪祖師。此後代代相傳,連續九代,第九代便是宋師唯一,而到我這裏則是第十代。


    徐道總他們的武當劍術,是龍門派的劍術,是從龍門派始祖丘處機那裏傳下來的。


    雖然丘祖與三豐祖師都是全真丹道一派,雖然二者都名為武當劍術,但其實卻是兩套劍術了。”


    說完,李景林按耐不住心中躍躍欲試之心,手癢難耐,“傅兄既然學到了武當龍門派的劍術,能不能跟我切磋試手,自宋師唯一,我實在是想要以武當下乘丹派劍術會一會武當龍門派的劍術。”


    他本就對武術癡迷,不然也不會身為軍閥,還從不忘修練武術,更以武術訓練出號稱“疾行軍”的精銳部隊。


    若是拳腳還罷了,但是對於劍術,那是更加的癡迷,常常跟人鬥劍,所以劍術修為增進得很快。


    這也是為何他會有劍仙之名,若隻是閉門造車,不與人交手,是練不出什麽東西的。


    後世的傳武圈子,就算傳下來了些真東西,可是從來沒有與人交過手,一旦被人一拳打將過來,腦海裏一片空白,什麽精妙招式都不記得了,隻是掄拳亂打。


    “哈哈......”傅劍秋打了個哈哈,幹笑兩聲道:“你也知道,你也知道,正所謂術業有專攻。兵器一道,我主要練得是形意大槍,六合大槍,雖然說劍乃小槍,可是所學的時間也太短了。


    正所謂月棍年刀一輩子槍,寶劍隨身藏,劍乃百兵之君,劍法的修練,又豈是短短數月就能有所成就的了。”


    要知道一個人學東西最好的時間,便是少年時期,過了少年,錯過了這個最佳時期,再練起來,往往是比旁人要付出加倍的努力與堅信。


    李景林一想也是這個道理,於是道:“是啊,傅兄說得很對,是我嗜好劍術,一時心急了。”


    傅劍秋思量了一下,轉頭將目光轉向一直沒有說話,如同空氣一般隱身的徐重光,看了他一眼,又迴轉李景林身前,沉吟了一下。


    “若是景林真想以武當丹派劍術與武當龍門派的劍術切磋試手,我倒也有一個人選,隻是怕景林誤以為我傅劍秋自重身份,小看於你。”


    李景林聽聞,奇道:“傅兄為何會這般想,傅兄為人,我向來敬重,否則也不會將拜訪道總之事托付於你,但說無妨。”


    傅劍秋道,“那好。”隨即轉身一指徐重光。


    “我徒慶之,有劍仙之資,可與景林切磋試手!”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天重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陽木四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陽木四火並收藏諸天重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