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它的殉葬者麽......”徐重光看著本善師祖,內心深處被一種莫名的情感包裹著,他感到深深地震撼。
所謂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這三種完全不同的心境,其實指的是人的自我、小我、大我。
見自己的人,眼裏隻有自己的利益,隻要利益足夠,他連自己摯愛親朋、至親骨肉都可以輕易拋棄。
見天地的人眼中,已經不再局限於自己,而是自己這一方天地,比如軍閥眼中是,是自己這一方勢力的天地,武術家眼中,是各個門派的天地,常凱申眼中,是自己嫡係的天地。
而見眾生者,必將為眾生所見。
他們可以為了眾生犧牲自己的利益,犧牲整個團體的利益。
所以他們也必將被眾生所銘記。
徐本善這大半輩子都在做一件事情,振興武當,保住傳承,他接手武當山的時候,道場混亂,道眾良莠不齊,兵匪騷擾,官霸掠奪,武當衰頹敗落。
他親自參與製訂了眾多教規榜條,獎有所依,罰有所據,賞罰嚴明。倘有疏虞,有罰不恕。同時在賞罰上不是一人說了算,而是交由公議、公審,若是譽為叢林棟梁、大眾領袖的監院的失職行為,還要罪加一等而加倍罰齋。
經過徐本善的不懈努力,武當道風大有改觀,武當外出道人逐漸返迴各宮觀。其時武當全山有道眾1014人,武當道業呈中興之勢。
那時的他,費盡心血,終於將武當山從衰頹的邊緣拉了迴來。
可如今,他卻能說出,神洲山河已然殘破難全,我們區區武當山門又何足掛齒的話語,這不是在否定他自己的畢生所為嗎?
而如今的他,已經可以為了眾生而犧牲掉曾視為一切的武當山門。
在這之前,徐重光一直在很迷惘,因為他來這個世界的目標,就是學到內家拳,內家拳既然已經到手,他甚至都不想要參與劇情,難道要去金樓,敗葉問。殺馬三,泡宮二嗎?
拿到了內家拳補足主世界的不足就可以一走了之了,何必在這種普武的世界浪費時間?根本沒有半點武學價值。
所以他才會有著直接一躍而下,就此迴歸主世界的想法。
但自己所學到的內家拳,都是師父和師祖所辛苦栽培傳授,自己又怎能就此離去了。
前路無路我來開,收集百家吐納法,未必不能再辟修行路!
於是,他向徐本善說道:
“那麽,師祖,你去保眾生,我來保傳承。”
“若有一日,武當傳承斷絕,弟子一定會將師祖傳授的功夫,重新傳迴武當!保得武當傳承不失。”
<a href="http://m.fantuantanshu.com" id="wzsy">fantuantanshu.com</a>
徐本善笑道:“好啊,那到時候,說不定你就會是新的武當道總了。”
說罷他擺擺手,離開了。
那次交談之後,徐重光與傅劍秋又呆了半個月,在此期間,武當劍法更是勇猛精進,雖然徐重光自己心中知道,都是因著自己所練全真劍法之緣故,但在外人看來,卻是天賦卓絕,劍術進步神速無比。
傅劍秋也對他說道:“慶之,想不到你在劍術的造詣上竟然進步這麽快,比起你在拳腳上的天賦要高出不止一籌啊。”
徐重光隻能幹笑兩聲。
半個月多時間過去後,二人看著已經在武當山待了數月,也該是時候迴去了,於是第二天便向徐本善辭行,徐本善勸了一勸,便沒說什麽了,隻留二人吃一頓中飯再走。
分別之際,傅劍秋提筆一揮,寫下四首七絕詩,留下筆墨,徐本善亦哈哈大笑,隨即也是迴贈了一首。
互贈墨寶之後,二人笑著齊齊看著徐重光,徐重光向後退了一步,擺了擺手,心道:奈何本人沒文化,一句......行天下啊。別人可以抄唐詩宋詞,可到了民國,我還能抄誰的詩?沁園春?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還是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
這要是敢寫出來,我就可以蹲大牢了,也別想著開什麽前路了。
二人皆是一笑,徐本善卻轉過身取出一柄寶劍道:“既然贈了一幅筆墨,總不能什麽都不贈送予你,古來說寶劍贈英雄,一把好劍應該有一位不錯的主人。”
接著,在徐重光還錯愕不已的時候,將寶劍放入他的手中,長歎道:當年我已成就內家之境,自覺已是天下第一,然而卻發現一身本領,在槍炮麵前不過爾爾,遂封劍不用。今日將他叫給你,總好過將寶劍從此封存。”
“師祖。”
徐重光接過這把劍,寶劍並不沉重,但他卻感覺沉甸甸的,接到手裏的仿佛不是寶劍,而是傳承。
“行了,你們走吧。”徐本善擺手,二人走出一截路,迴過頭來,徐本善還站在紫霄宮門口望著二人,二人再次行了一禮,然後踩鞍上馬,往山下趕去,一路伏腰嘞韁,兩匹棗騮馬八蹄翻飛,奔將起來。
李景林如今已經不在杭州,而是在國術館裏,所以二人也是直接往首府去了。
過了幾天,下了火車,叫了黃包車,拉著兩人往國術館走,國術館位於首府西華門韓家巷,當年國術館建立,記者提問:為什麽叫國術館?
答:因為我們練得是國術。
記者聽到一個新名詞,立即興致大增,追問道:何謂武術、何謂國術。
答:武術,強身健體,國術,保家衛國。
所以國術館的口號便是“強種救國,禦侮圖存。”
這口號徐重光一進大門便看到了,二人在一個守衛的帶領下,去尋李景林。
李景林看到傅劍秋的到來,立即起身來迎:“傅兄,真實辛苦你了,快快請坐。”
傅劍秋坐下來,於是將自己上武當山,隨後與徐本善演練武藝,最終拜他為師的一係列事情道出,李景林又驚又喜,驚的是傅劍秋竟然不惜自降身份,拜徐本善為師,喜的是,武當拳的到來,不由慚道:“哎,這一趟,真是令傅兄太吃虧了。”
傅劍秋笑笑:“哪有,哪有,徐道總武功高強,遠勝於我,更兼品德高尚,能拜他為師,何來吃虧之說了。”
所謂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這三種完全不同的心境,其實指的是人的自我、小我、大我。
見自己的人,眼裏隻有自己的利益,隻要利益足夠,他連自己摯愛親朋、至親骨肉都可以輕易拋棄。
見天地的人眼中,已經不再局限於自己,而是自己這一方天地,比如軍閥眼中是,是自己這一方勢力的天地,武術家眼中,是各個門派的天地,常凱申眼中,是自己嫡係的天地。
而見眾生者,必將為眾生所見。
他們可以為了眾生犧牲自己的利益,犧牲整個團體的利益。
所以他們也必將被眾生所銘記。
徐本善這大半輩子都在做一件事情,振興武當,保住傳承,他接手武當山的時候,道場混亂,道眾良莠不齊,兵匪騷擾,官霸掠奪,武當衰頹敗落。
他親自參與製訂了眾多教規榜條,獎有所依,罰有所據,賞罰嚴明。倘有疏虞,有罰不恕。同時在賞罰上不是一人說了算,而是交由公議、公審,若是譽為叢林棟梁、大眾領袖的監院的失職行為,還要罪加一等而加倍罰齋。
經過徐本善的不懈努力,武當道風大有改觀,武當外出道人逐漸返迴各宮觀。其時武當全山有道眾1014人,武當道業呈中興之勢。
那時的他,費盡心血,終於將武當山從衰頹的邊緣拉了迴來。
可如今,他卻能說出,神洲山河已然殘破難全,我們區區武當山門又何足掛齒的話語,這不是在否定他自己的畢生所為嗎?
而如今的他,已經可以為了眾生而犧牲掉曾視為一切的武當山門。
在這之前,徐重光一直在很迷惘,因為他來這個世界的目標,就是學到內家拳,內家拳既然已經到手,他甚至都不想要參與劇情,難道要去金樓,敗葉問。殺馬三,泡宮二嗎?
拿到了內家拳補足主世界的不足就可以一走了之了,何必在這種普武的世界浪費時間?根本沒有半點武學價值。
所以他才會有著直接一躍而下,就此迴歸主世界的想法。
但自己所學到的內家拳,都是師父和師祖所辛苦栽培傳授,自己又怎能就此離去了。
前路無路我來開,收集百家吐納法,未必不能再辟修行路!
於是,他向徐本善說道:
“那麽,師祖,你去保眾生,我來保傳承。”
“若有一日,武當傳承斷絕,弟子一定會將師祖傳授的功夫,重新傳迴武當!保得武當傳承不失。”
<a href="http://m.fantuantanshu.com" id="wzsy">fantuantanshu.com</a>
徐本善笑道:“好啊,那到時候,說不定你就會是新的武當道總了。”
說罷他擺擺手,離開了。
那次交談之後,徐重光與傅劍秋又呆了半個月,在此期間,武當劍法更是勇猛精進,雖然徐重光自己心中知道,都是因著自己所練全真劍法之緣故,但在外人看來,卻是天賦卓絕,劍術進步神速無比。
傅劍秋也對他說道:“慶之,想不到你在劍術的造詣上竟然進步這麽快,比起你在拳腳上的天賦要高出不止一籌啊。”
徐重光隻能幹笑兩聲。
半個月多時間過去後,二人看著已經在武當山待了數月,也該是時候迴去了,於是第二天便向徐本善辭行,徐本善勸了一勸,便沒說什麽了,隻留二人吃一頓中飯再走。
分別之際,傅劍秋提筆一揮,寫下四首七絕詩,留下筆墨,徐本善亦哈哈大笑,隨即也是迴贈了一首。
互贈墨寶之後,二人笑著齊齊看著徐重光,徐重光向後退了一步,擺了擺手,心道:奈何本人沒文化,一句......行天下啊。別人可以抄唐詩宋詞,可到了民國,我還能抄誰的詩?沁園春?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還是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
這要是敢寫出來,我就可以蹲大牢了,也別想著開什麽前路了。
二人皆是一笑,徐本善卻轉過身取出一柄寶劍道:“既然贈了一幅筆墨,總不能什麽都不贈送予你,古來說寶劍贈英雄,一把好劍應該有一位不錯的主人。”
接著,在徐重光還錯愕不已的時候,將寶劍放入他的手中,長歎道:當年我已成就內家之境,自覺已是天下第一,然而卻發現一身本領,在槍炮麵前不過爾爾,遂封劍不用。今日將他叫給你,總好過將寶劍從此封存。”
“師祖。”
徐重光接過這把劍,寶劍並不沉重,但他卻感覺沉甸甸的,接到手裏的仿佛不是寶劍,而是傳承。
“行了,你們走吧。”徐本善擺手,二人走出一截路,迴過頭來,徐本善還站在紫霄宮門口望著二人,二人再次行了一禮,然後踩鞍上馬,往山下趕去,一路伏腰嘞韁,兩匹棗騮馬八蹄翻飛,奔將起來。
李景林如今已經不在杭州,而是在國術館裏,所以二人也是直接往首府去了。
過了幾天,下了火車,叫了黃包車,拉著兩人往國術館走,國術館位於首府西華門韓家巷,當年國術館建立,記者提問:為什麽叫國術館?
答:因為我們練得是國術。
記者聽到一個新名詞,立即興致大增,追問道:何謂武術、何謂國術。
答:武術,強身健體,國術,保家衛國。
所以國術館的口號便是“強種救國,禦侮圖存。”
這口號徐重光一進大門便看到了,二人在一個守衛的帶領下,去尋李景林。
李景林看到傅劍秋的到來,立即起身來迎:“傅兄,真實辛苦你了,快快請坐。”
傅劍秋坐下來,於是將自己上武當山,隨後與徐本善演練武藝,最終拜他為師的一係列事情道出,李景林又驚又喜,驚的是傅劍秋竟然不惜自降身份,拜徐本善為師,喜的是,武當拳的到來,不由慚道:“哎,這一趟,真是令傅兄太吃虧了。”
傅劍秋笑笑:“哪有,哪有,徐道總武功高強,遠勝於我,更兼品德高尚,能拜他為師,何來吃虧之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