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正辰時分,上朝的官員匯集於廣場。
他們都非常詫異,金台上的禦座不見了,大漢將軍一個沒有。
連內閣、六部、司禮監、錦衣衛諸臣,全都不知所蹤。
僅有鴻臚寺官員,在廣場引導百官維持秩序。
啥情況?搞什麽東東?
文武們不禁交頭接耳。
“肅靜!肅靜!”
鴻臚寺官員大聲嗬斥。
不多時,王承恩、侍讀學士兼太常寺卿蔣德璟出現在金台。
見蔣德璟手裏捧著聖旨,看來皇帝有旨意。
一般比較重要的聖旨,才會讓翰林院的人宣讀,朝臣更加狐疑。
王承恩高聲道:
“皇上有旨!”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奉陛下口諭,今日起罷朝五日,諸卿接旨後迴值房各司其職!”
什麽?又要罷朝?上一天歇七天,這下又是歇五天。
聖上要跟萬曆爺學啊?
不待他們多想,蔣德璟攤開聖旨,朗聲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自登基以來,重整早朝舊製,然朕勵精圖治國事仍頹廢糜爛。
早朝成百官互誹之地,決理國事甚少,朝堂諸卿,可汗顏耳?
為嚴正朝綱,朕意終止禦門議政,改遷皇極殿朝會,人數限定一百。
文官三品者、司禮監秉筆級、武官正副都督、錦衣衛同知級,務必上朝。
餘者諸臣勳爵,按舊製提前一日登記,人滿不納,欽此!”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很多大臣極不情願地領旨,有的則長跪不起。
口中直唿:
“陛下如此,大明危矣!”
這個雷太大了。
昨日那些事兒都能忍受,上朝改成這樣,許多人無法適從。
“聖上乃限製言路,有違祖製,本官不服!”
一些大臣非常憤怒。
“不行,本官要勸諫陛下收迴旨意,本官要上書!”
“......”
有些人就差罵娘,有的則認為,陛下此般無比英明。
廣場上亂成一團,七嘴八舌不絕於耳。
鴻臚寺官員出言嗬斥,朝臣才悉數退出。
王承恩將諸臣反應看在眼裏,冷哼一聲,與蔣翰林一道欣然離去。
參考消息:
曆代聖旨,一般由翰林院、或皇帝指派的專人傳旨。
明朝自朱瞻基起,開始重用太監,宦官有了讀書識字機會。
普通聖旨才變由太監宣讀。
但比較重要的聖旨,仍按規製不變。
曆代王朝限製宦官涉政,太監基本都目不識丁,根本無法宣旨。
電視劇上來不來聖旨一攤,太監開始字正腔圓宣讀。
除明代電視劇符合事實外,其餘朝代純屬扯淡。
......
坤寧宮。
懿安皇後張嫣、貴妃田秀英等,正編撰著華夏日報。
幾人眼圈微紅,昨晚熬到醜時方入睡,今早不到辰時就起床。
昨天皇後叫上她們,說了聖上旨意,幾人甚感不可思議,弄清楚後又都無比興奮。
她們都飽讀詩書,做起來並不生分。
按經廠送來的活字模塊預估,兩張紙排版完畢後,尚有部分空餘。
一時沒想好該編寫何種內容。
美人們正挖空心思皺眉間,皇帝駕到。
一番後宮禮儀,崇禎拿起底稿。
邊看邊點頭稱讚,誇得美人們喜滋滋。
還順手提筆,寫了幾個醒目標題,讓眾人目瞪口呆。
當皇後說出尚餘有版麵,暫未想好何種內容時。
崇禎尋思一陣,列出兩條啟事。
第一則,募兵信息,近日禁衛軍(原四大營)於城中招兵,歡迎百姓踴躍報名,還列出相關要求及待遇。
第二則,招納莊戶啟事,西苑及各皇室官地,大量招納百姓,闡述了田租標準,官地未來發展趨勢等等。
如此,版麵就齊了。
崇禎大手一揮,兩則信息,由內帑支付八錢銀子廣告費。
這還要收錢?
美人們有些不解,經皇帝解釋後全都喜笑顏開。
將底稿讓太監送去經廠,第一期刊印5000份,明日一早便可發行。
......
內閣值房中。
若幹份邸報、聖旨簽署蓋印完畢,數個內閣行走與通政使司的人正清點交接。
關於近日內閣、六部官員調整、總督任命、朝臣勳貴被查、新設軍機處等事宜,都將通過邸報傳達各地,相應聖旨也要立即發出。
三個新任閣臣於值房與侯恂、孫傳庭,交涉相關事務。
這次二人赴任,既要代傳聖旨,還要順道押送欠餉及賑災銀,瑣事繁多。
“大真,遼東諸事,聖上已有交待,你去後務必穩住陣腳,空間換時間,為我等籌劃剿賊,至少支撐一年光景!”
孫承宗望著候恂,很嚴肅地說道。
“下官遵命!”
大真乃侯恂的字,侯恂趕忙作揖。
“這次抽3萬遼東鐵騎,按聖意調3000去陝西,交予孫伯雅節製,使其初到地方有現成騎兵可用。
劃歸曹文詔、洪承疇、丁魁楚各領5000,1萬歸盧象升,剩餘2000去禁衛軍!”
說完將各種文書聖旨,一一遞給他。
“謹遵閣老鈞令!”
孫承宗點頭,轉向孫傳庭:
“伯雅,聖上於內帑另行撥65萬剿賊銀,今早便送至兵部。
你自留15萬,其餘50萬交予盧象升,盧總督知道如何安排。”
“遵命!”
孫傳庭點頭受教。
“陝西同步要清整衛所屯田,分給軍戶及平民,以戰養戰。
流寇該剿則剿,能安則安,為滅賊大業穩住後方。
聖上提醒,若是遇到有三人,切不可招安,你可還記得?”
“陛下口諭,下官至死難忘!”
“如此甚好,這裏還有給你以及兩位總督之密旨,你一同帶往!”
“是!”孫傳庭雙手接過。
昨日傍晚,崇禎就將一些事項作出安排,讓孫承宗轉告。
並從京營抽人,孫傳庭帶2000,侯恂帶1000,作為二人直屬衛隊,同時護送銀兩。
還讓孫傳庭帶一個人同路,那就是自己的表弟,京營千戶劉文耀。
此人送過去,乃借給盧象升用。
借了人家三個,還人家一個,買賣不算太虧。
大明需要年輕人接力,有些話也給劉文耀作了吩咐。
都交待清楚了,孫承宗站起身,向兩人作揖:
“就有勞二位賢弟了!”
“首輔大人言重,下官定不辱使命!”
兩人異口同聲迴答,語氣中滿是堅定。
他們都非常詫異,金台上的禦座不見了,大漢將軍一個沒有。
連內閣、六部、司禮監、錦衣衛諸臣,全都不知所蹤。
僅有鴻臚寺官員,在廣場引導百官維持秩序。
啥情況?搞什麽東東?
文武們不禁交頭接耳。
“肅靜!肅靜!”
鴻臚寺官員大聲嗬斥。
不多時,王承恩、侍讀學士兼太常寺卿蔣德璟出現在金台。
見蔣德璟手裏捧著聖旨,看來皇帝有旨意。
一般比較重要的聖旨,才會讓翰林院的人宣讀,朝臣更加狐疑。
王承恩高聲道:
“皇上有旨!”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奉陛下口諭,今日起罷朝五日,諸卿接旨後迴值房各司其職!”
什麽?又要罷朝?上一天歇七天,這下又是歇五天。
聖上要跟萬曆爺學啊?
不待他們多想,蔣德璟攤開聖旨,朗聲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自登基以來,重整早朝舊製,然朕勵精圖治國事仍頹廢糜爛。
早朝成百官互誹之地,決理國事甚少,朝堂諸卿,可汗顏耳?
為嚴正朝綱,朕意終止禦門議政,改遷皇極殿朝會,人數限定一百。
文官三品者、司禮監秉筆級、武官正副都督、錦衣衛同知級,務必上朝。
餘者諸臣勳爵,按舊製提前一日登記,人滿不納,欽此!”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很多大臣極不情願地領旨,有的則長跪不起。
口中直唿:
“陛下如此,大明危矣!”
這個雷太大了。
昨日那些事兒都能忍受,上朝改成這樣,許多人無法適從。
“聖上乃限製言路,有違祖製,本官不服!”
一些大臣非常憤怒。
“不行,本官要勸諫陛下收迴旨意,本官要上書!”
“......”
有些人就差罵娘,有的則認為,陛下此般無比英明。
廣場上亂成一團,七嘴八舌不絕於耳。
鴻臚寺官員出言嗬斥,朝臣才悉數退出。
王承恩將諸臣反應看在眼裏,冷哼一聲,與蔣翰林一道欣然離去。
參考消息:
曆代聖旨,一般由翰林院、或皇帝指派的專人傳旨。
明朝自朱瞻基起,開始重用太監,宦官有了讀書識字機會。
普通聖旨才變由太監宣讀。
但比較重要的聖旨,仍按規製不變。
曆代王朝限製宦官涉政,太監基本都目不識丁,根本無法宣旨。
電視劇上來不來聖旨一攤,太監開始字正腔圓宣讀。
除明代電視劇符合事實外,其餘朝代純屬扯淡。
......
坤寧宮。
懿安皇後張嫣、貴妃田秀英等,正編撰著華夏日報。
幾人眼圈微紅,昨晚熬到醜時方入睡,今早不到辰時就起床。
昨天皇後叫上她們,說了聖上旨意,幾人甚感不可思議,弄清楚後又都無比興奮。
她們都飽讀詩書,做起來並不生分。
按經廠送來的活字模塊預估,兩張紙排版完畢後,尚有部分空餘。
一時沒想好該編寫何種內容。
美人們正挖空心思皺眉間,皇帝駕到。
一番後宮禮儀,崇禎拿起底稿。
邊看邊點頭稱讚,誇得美人們喜滋滋。
還順手提筆,寫了幾個醒目標題,讓眾人目瞪口呆。
當皇後說出尚餘有版麵,暫未想好何種內容時。
崇禎尋思一陣,列出兩條啟事。
第一則,募兵信息,近日禁衛軍(原四大營)於城中招兵,歡迎百姓踴躍報名,還列出相關要求及待遇。
第二則,招納莊戶啟事,西苑及各皇室官地,大量招納百姓,闡述了田租標準,官地未來發展趨勢等等。
如此,版麵就齊了。
崇禎大手一揮,兩則信息,由內帑支付八錢銀子廣告費。
這還要收錢?
美人們有些不解,經皇帝解釋後全都喜笑顏開。
將底稿讓太監送去經廠,第一期刊印5000份,明日一早便可發行。
......
內閣值房中。
若幹份邸報、聖旨簽署蓋印完畢,數個內閣行走與通政使司的人正清點交接。
關於近日內閣、六部官員調整、總督任命、朝臣勳貴被查、新設軍機處等事宜,都將通過邸報傳達各地,相應聖旨也要立即發出。
三個新任閣臣於值房與侯恂、孫傳庭,交涉相關事務。
這次二人赴任,既要代傳聖旨,還要順道押送欠餉及賑災銀,瑣事繁多。
“大真,遼東諸事,聖上已有交待,你去後務必穩住陣腳,空間換時間,為我等籌劃剿賊,至少支撐一年光景!”
孫承宗望著候恂,很嚴肅地說道。
“下官遵命!”
大真乃侯恂的字,侯恂趕忙作揖。
“這次抽3萬遼東鐵騎,按聖意調3000去陝西,交予孫伯雅節製,使其初到地方有現成騎兵可用。
劃歸曹文詔、洪承疇、丁魁楚各領5000,1萬歸盧象升,剩餘2000去禁衛軍!”
說完將各種文書聖旨,一一遞給他。
“謹遵閣老鈞令!”
孫承宗點頭,轉向孫傳庭:
“伯雅,聖上於內帑另行撥65萬剿賊銀,今早便送至兵部。
你自留15萬,其餘50萬交予盧象升,盧總督知道如何安排。”
“遵命!”
孫傳庭點頭受教。
“陝西同步要清整衛所屯田,分給軍戶及平民,以戰養戰。
流寇該剿則剿,能安則安,為滅賊大業穩住後方。
聖上提醒,若是遇到有三人,切不可招安,你可還記得?”
“陛下口諭,下官至死難忘!”
“如此甚好,這裏還有給你以及兩位總督之密旨,你一同帶往!”
“是!”孫傳庭雙手接過。
昨日傍晚,崇禎就將一些事項作出安排,讓孫承宗轉告。
並從京營抽人,孫傳庭帶2000,侯恂帶1000,作為二人直屬衛隊,同時護送銀兩。
還讓孫傳庭帶一個人同路,那就是自己的表弟,京營千戶劉文耀。
此人送過去,乃借給盧象升用。
借了人家三個,還人家一個,買賣不算太虧。
大明需要年輕人接力,有些話也給劉文耀作了吩咐。
都交待清楚了,孫承宗站起身,向兩人作揖:
“就有勞二位賢弟了!”
“首輔大人言重,下官定不辱使命!”
兩人異口同聲迴答,語氣中滿是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