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
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心懷天下,致力於建立穩定繁榮的大明王朝,對國家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民生等事務有著高瞻遠矚的規劃和決策。
李善長:雖已致仕,但仍在朝堂有一定影響力,足智多謀,對國家事務有著深刻理解,常為朱元璋提供建議。
汪廣洋:中書右丞相,負責協助朱元璋處理政務,對朝廷各項事務的協調和執行起著關鍵作用。
胡惟庸:中書左丞,精明能幹,渴望在朝堂上施展抱負,積極參與各項事務的決策和討論。
耿忠:大同衛都指揮使,熟悉大同邊地情況,深知當地軍事後勤和民生的艱難,為解決問題向朝廷建言。
曹興:晉王相,為晉王府的建設和相關事務出謀劃策,關注王府的發展和地方的穩定。
劉惟謙:新任刑部尚書,肩負著司法公正和維護國家法律秩序的重任,聆聽朱元璋的教誨,力求做好本職工作。
禮部尚書:掌管國家禮儀製度,對祭祀、朝會等禮儀活動的安排和規範負責,參與製定和執行相關禮儀規定。
吏部尚書:負責官員的選拔、任免、考核等事務,對朝廷官員的任用和管理有著重要決策權。
戶部尚書:主管國家財政和經濟事務,對稅收、物資調配、鹽政等方麵有著深入了解和管理職責。
工部尚書:負責工程建設,包括宮殿修建、水利設施、農具采購等,執行朝廷的工程建設任務。
地方官員代表:來自各地的地方官員,如大同、金華、慈利縣等地,他們了解當地實際情況,向朝廷匯報問題並接受朝廷的政策指令。
董遵:故元遼陽行省平章劉益的右丞,代表劉益前來投降,表達對明朝的歸附之意。
第一幕:禮儀定製,規範朝堂
時間:洪武四年二月乙卯朔
地點:應天,奉天殿
旁白:奉天殿內,氣氛莊重,大臣們整齊排列。侍儀司官員出列,向朱元璋奏請侍儀舍人等的服飾定製。
侍儀司官員(跪地,恭敬地說):陛下,如今文武百官朝服已有定製,然侍儀舍人、引班、執事等尚無統一規製,懇請陛下定奪。
朱元璋(微微點頭,看向中書省官員):中書省有何建議?
汪廣洋(出列,拱手行禮):陛下,臣等商議,擬定侍儀舍人等冠進賢冠無梁,服絳色衣,蔽膝及履襪、革帶、大帶、槐笏與九品同,不用中單,如此既符合禮儀規範,又能彰顯其職責身份。
朱元璋(思考片刻,說道):準奏。禮儀乃國家之顏麵,不可有絲毫馬虎。務必確保服飾製作規範,讓朝堂禮儀更加莊重有序。
禮部尚書(出列,領命道):臣遵旨,定會嚴格監督服飾製作,保證符合規製。
第二幕:軍事後勤,保障邊地
時間:丙辰日
地點:應天,奉天殿
耿忠(出列,跪地,神色憂慮):陛下,大同邊地因多年戰亂,城荒糧缺,運糧極為困難。臣懇請朝廷撥太原、北平、保安稅糧至大同,同時請蔚、忻、崞民丁與軍士一同修浚大同城塹,以解燃眉之急。
朱元璋(眉頭微皺,關切地問):諸位愛卿,有何良策?
胡惟庸(上前一步,拱手說道):陛下,臣以為可從山東運糧十萬石至平定州,再經山西行省轉運至大同。同時,撥附近州縣稅糧,以補充大同糧草。至於民丁助修城塹,可激勵地方百姓參與,增強邊地防禦。
朱元璋(點頭讚同):此計可行。戶部尚書,糧草轉運之事,你務必安排妥當,不可延誤。工部尚書,協調好民丁與軍士修浚城塹,確保工程順利進行。
戶部尚書、工部尚書(齊聲跪地):臣遵旨!
第三幕:祭祀任命,各安其職
時間:丁巳日
地點:應天,奉天殿
朱元璋:今日遣官祭三皇並釋奠孔子,此乃國之大事,禮部尚書,你要確保祭祀儀式莊重肅穆。
禮部尚書(跪地,恭敬地說):陛下放心,臣已精心籌備,祭祀儀式定能圓滿完成。
(接著,宣布官員任命)
朱元璋:以福建按察司副使吳庸為金華府知府,望其能在新崗位上,造福一方百姓。
(官員領命謝恩)
時間:戊午日
地點:應天,奉天殿
曹興(出列,跪地奏道):陛下,臣為晉王相,現建議建晉王府兵民參建,選漢軍充王府鼓手,朔蔚等州召商納米中鹽充邊餉,如此可加快王府建設,充實邊地軍餉。
朱元璋:兵民參建可行,可加快工程進度。至於選漢軍充王府鼓手,就依你所言。召商納米中鹽充邊餉,戶部尚書,你覺得如何?
戶部尚書(出列,拱手說道):陛下,此計可調動商人積極性,充實邊餉,臣以為可行。
朱元璋:好,此事就這麽定了。各部門要協同合作,確保各項事務順利推進。
第四幕:外交文化,人才凋零
時間:數日後
地點:應天,奉天殿
太監(高聲通報):翰林侍讀學士張以寧等自安南使還!
(張以寧的隨從神色悲痛,跪地稟報)
隨從:陛下,張大人卒於歸途中。此次自安南歸來,安南王陳日熞遣臣上表謝恩貢方物,然張大人未能親見陛下,實在遺憾。
朱元璋(神色凝重,惋惜道):張以寧少貧苦好學,文學造詣極高。洪武元年起用為翰林侍讀學士,奉使安南,朕還禦製詩送之。如今他卒於道,實乃朝廷損失。詔有司還柩致祭,厚待其家人。
汪廣洋:陛下仁厚,張大人泉下有知,也會感激陛下的恩遇。其《翠屏集》流傳於世,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財富。
第五幕:司法理念,公正為本
時間:又一日
地點:應天,奉天殿
朱元璋:朕任命刑部郎中劉惟謙為尚書。劉惟謙,你可知司法之重?
劉惟謙(跪地,恭敬地說):陛下,臣深知司法關乎百姓福祉,國家安寧。
朱元璋:仁義是養民膏粱,刑罰是懲惡藥石。為政不能舍仁義專務刑罰,你用法時要體古人欽恤之意,像張釋之、於定國那般公正斷案,不可冤枉一個好人,也不能放過一個壞人。
劉惟謙:陛下教誨,臣銘記於心。臣定當公正司法,維護國家法律秩序。
第六幕:機構事務,各有安排
時間:同日
地點:應天,奉天殿
光祿寺官員(出列,跪地奏道):陛下,臣建議設內酒坊造酒,供禦賜、燕享及其他祭祀,依宋“法酒庫”例,如此可保障朝廷用酒需求。
朱元璋:準奏。務必保證酒的品質,不得有絲毫懈怠。
(接著,吏部尚書奏宣使、奏差考滿任用事宜)
吏部尚書:陛下,有文學才能的宣使,可任有司之職;有幹辦之才的,宜於巡檢內用;通儒吏的奏差,升令史、書吏;不通者,用為巡檢、驛官。如此可讓官員各展其長。
朱元璋:好,就依此執行。吏部要嚴格考核,確保官員任用得當。
第七幕:官員追封,彰顯恩寵
時間:壬戌日
地點:應天,奉天殿
太監(神色悲痛,高聲通報):湖廣行省參知政事戴德卒於京師!
朱元璋(神色哀傷,歎息道):戴德為朝廷效力多年,如今溘然長逝,實乃可惜。詔贈開國翊運宣力武臣等,追封譙郡伯,子孫世襲指揮僉事,遣官護喪,給明器,葬盱眙,祭以少牢,給其家布、米,以彰顯朝廷對他的恩寵。
眾大臣:陛下仁厚,戴大人泉下有知,定會感恩陛下。
第八幕:祭祀製度,錢幣調整
時間:甲子至丁卯日
地點:應天,奉天殿
朱元璋:甲子日,遣官祭馬祖、先牧、馬社、馬步之神,禮部尚書,祭祀之事要用心。
禮部尚書:臣遵旨,定會按照禮儀規範,完成祭祀。
(乙醜日,詔太常司祭配享之位不用祝文、不別奏樂,丙寅日,祭太歲、風雲雷雨等諸神,禮部尚書一一領命)
時間:丁卯日
地點:應天,奉天殿
戶部尚書(出列,跪地奏道):陛下,因寶源局新錢部分無“京”字,致民間不用,影響市場流通。
朱元璋:命鑄“大中洪武通寶”大錢為小錢,務必保證錢幣質量,讓百姓放心使用。工部尚書,此事你負責落實。
工部尚書:臣遵旨,即刻安排鑄錢事宜。
第九幕:免稅賞賜,惠及百姓
時間:戊辰至壬申日
地點:應天,奉天殿
朱元璋:戊辰日,詔免太平、鎮江今年田租,壬申日,詔免寧國府今年田租。百姓乃國家之本,如今減免田租,讓百姓休養生息。
地方官員代表(跪地,感激地說):陛下聖恩,百姓定會感恩戴德。
(己巳日朝日,辛未日,賜在京軍士四萬三千二百餘人錢各三千六百文,犒勞軍士,鼓舞士氣)
地方官員代表:陛下,湖廣澧州慈利縣因蠻賊剽掠,致戶口流亡、田多荒蕪,懇請朝廷減免賦稅。
朱元璋:詔免洪武三年田租千四百七十餘石,地方官員要安撫百姓,組織百姓恢複生產。
第十幕:王府建設,軍事安排
時間:某朝會
地點:應天,奉天殿
禮部尚書(出列,跪地奏道):陛下,奉先殿成,建於宮門內東南向,正殿五間,前軒五間。臣已擬定奉先殿祭祀儀物及祝文,每日朝晡皇帝及皇太子、諸王二朝,皇後率妃嬪進膳羞,每月朔薦新有具體品物,各節日祝文也有規定,請陛下審閱。
朱元璋(仔細審閱,點頭說道):準奏。祭祀祖先乃大事,務必嚴格按照規定執行。
(接著,宣布軍事任命)
朱元璋:以燕府左相淮安侯華雲龍兼北平行省參政,左傳高顯兼大興左衛指揮使,並給兼官之俸,望你們能盡職盡責,保一方平安。
華雲龍、高顯(跪地,領命道):臣遵旨,定當不負陛下重托。
第十一幕:經濟民生,科舉教育
時間:又一次朝會
地點:應天,奉天殿
朱元璋:命工部遣官往廣東買耕牛,以給中原屯種之民。百姓以農為本,耕牛關乎農業生產,務必盡快落實。
工部尚書:臣遵旨,馬上安排人員前往廣東采購耕牛。
(河州衛指揮同知何鎖南普等辭歸,朱元璋下詔賞賜,後又因他們識達天命,加賜物品,以示恩寵)
時間:同日
地點:應天,奉天殿
中書省官員(出列,跪地奏道):陛下,中書省奏會試中式舉人俞友仁等一百二十名。
朱元璋:科舉乃選拔人才之重要途徑,這些舉人都是國家未來的棟梁。禮部尚書,安排好後續的殿試等事宜,選拔出真正的人才。
禮部尚書:臣遵旨,定會精心籌備殿試。
第十二幕:神主龕製,司法鹽政
時間:某日
地點:應天,奉天殿
朱元璋:朕將幸臨濠,諭中書省臣製奉先殿四代帝後神主及龕要精致。禮部尚書,你有何建議?
禮部尚書(出列,跪地奏道):陛下,臣奏神主高一尺二寸等,龕高二尺等,飾以金鏤、朱漆鏤金龍鳳花板等,如此可彰顯皇家威嚴和對祖先的敬重。
朱元璋:準奏。務必保證製作精良,不得有絲毫差錯。
(接著,中書省奏各處都指揮使司設斷事司理軍官、軍人詞訟,朱元璋批準,明確斷事和副斷事的品級)
時間:同日
地點:應天,奉天殿
戶部尚書(出列,跪地奏道):陛下,臣已定淮、浙、山東中鹽之例,商人輸米不同倉,淮、浙、山東鹽對應不同數量,如此可規範鹽政,充實國庫。
朱元璋:好,鹽政關乎國計民生,要嚴格執行,不得出現徇私舞弊之事。
第十三幕:行政區劃,行程變故
時間:又一次朝會
地點:應天,奉天殿
朱元璋:臨濠乃興王之地,朕欲置中都,應將傍近州縣通水路漕運者隸之。省臣有何建議?
汪廣洋(出列,拱手說道):陛下,臣等商議,以壽、邳、徐等九州及五河、懷遠等十八縣悉隸中都,如此可加強中都的建設和管理。
朱元璋:準奏。相關部門要做好行政區劃調整的各項工作,確保平穩過渡。
(甲戌日,朱元璋前往臨濠,壬午日還京師。然而,京師發生火災,焚毀軍民廬舍,地方官員緊急匯報)
地方官員(神色慌張,跪地奏道):陛下,京師突發火災,焚毀眾多軍民廬舍,懇請陛下指示。
朱元璋:工部尚書,即刻安排人員幫助百姓重建家園,戶部尚書,撥發物資,安撫受災百姓。
工部尚書、戶部尚書:臣遵旨!
第十四幕:歸降叛亂,不同處置
時間:朝會
地點:應天,奉天殿
董遵(出列,跪地,獻上降表):陛下,故元遼陽行省平章劉益以遼東州郡地圖並兵馬錢糧數遣臣等奉表來降。
朱元璋(龍顏大悅,說道):劉益識時務,朕嘉其誠。詔置遼東衛指揮使司,以劉益為指揮同知,望你們能為大明效力。
董遵:臣等定當忠心耿耿,為大明守好遼東。
(然而,潞州卒李海舍等結眾謀叛,事覺被捕斬,刑部尚書匯報此事)
劉惟謙:陛下,潞州卒李海舍等結眾謀叛,現已被捕斬,臣已依法處置。
朱元璋:對於叛亂之人,不可姑息。各地官員要加強防範,確保地方穩定。
眾大臣:臣等遵旨!
第十五幕:朝堂總結,展望未來
時間:朝會結束前
地點:應天,奉天殿
朱元璋:諸位愛卿,本月朝堂所議之事,關乎我大明的方方麵麵。從禮儀定製到軍事後勤,從祭祀文化到司法鹽政,從經濟民生到行政區劃,每一項決策都關係到國家的興衰。朕希望諸位愛卿,能夠齊心協力,將各項政策落到實處,為我大明開創萬世基業。
眾大臣(齊聲跪地,高唿):臣等定當竭盡全力,輔佐陛下,共創大明盛世!
朱元璋:退朝!
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心懷天下,致力於建立穩定繁榮的大明王朝,對國家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民生等事務有著高瞻遠矚的規劃和決策。
李善長:雖已致仕,但仍在朝堂有一定影響力,足智多謀,對國家事務有著深刻理解,常為朱元璋提供建議。
汪廣洋:中書右丞相,負責協助朱元璋處理政務,對朝廷各項事務的協調和執行起著關鍵作用。
胡惟庸:中書左丞,精明能幹,渴望在朝堂上施展抱負,積極參與各項事務的決策和討論。
耿忠:大同衛都指揮使,熟悉大同邊地情況,深知當地軍事後勤和民生的艱難,為解決問題向朝廷建言。
曹興:晉王相,為晉王府的建設和相關事務出謀劃策,關注王府的發展和地方的穩定。
劉惟謙:新任刑部尚書,肩負著司法公正和維護國家法律秩序的重任,聆聽朱元璋的教誨,力求做好本職工作。
禮部尚書:掌管國家禮儀製度,對祭祀、朝會等禮儀活動的安排和規範負責,參與製定和執行相關禮儀規定。
吏部尚書:負責官員的選拔、任免、考核等事務,對朝廷官員的任用和管理有著重要決策權。
戶部尚書:主管國家財政和經濟事務,對稅收、物資調配、鹽政等方麵有著深入了解和管理職責。
工部尚書:負責工程建設,包括宮殿修建、水利設施、農具采購等,執行朝廷的工程建設任務。
地方官員代表:來自各地的地方官員,如大同、金華、慈利縣等地,他們了解當地實際情況,向朝廷匯報問題並接受朝廷的政策指令。
董遵:故元遼陽行省平章劉益的右丞,代表劉益前來投降,表達對明朝的歸附之意。
第一幕:禮儀定製,規範朝堂
時間:洪武四年二月乙卯朔
地點:應天,奉天殿
旁白:奉天殿內,氣氛莊重,大臣們整齊排列。侍儀司官員出列,向朱元璋奏請侍儀舍人等的服飾定製。
侍儀司官員(跪地,恭敬地說):陛下,如今文武百官朝服已有定製,然侍儀舍人、引班、執事等尚無統一規製,懇請陛下定奪。
朱元璋(微微點頭,看向中書省官員):中書省有何建議?
汪廣洋(出列,拱手行禮):陛下,臣等商議,擬定侍儀舍人等冠進賢冠無梁,服絳色衣,蔽膝及履襪、革帶、大帶、槐笏與九品同,不用中單,如此既符合禮儀規範,又能彰顯其職責身份。
朱元璋(思考片刻,說道):準奏。禮儀乃國家之顏麵,不可有絲毫馬虎。務必確保服飾製作規範,讓朝堂禮儀更加莊重有序。
禮部尚書(出列,領命道):臣遵旨,定會嚴格監督服飾製作,保證符合規製。
第二幕:軍事後勤,保障邊地
時間:丙辰日
地點:應天,奉天殿
耿忠(出列,跪地,神色憂慮):陛下,大同邊地因多年戰亂,城荒糧缺,運糧極為困難。臣懇請朝廷撥太原、北平、保安稅糧至大同,同時請蔚、忻、崞民丁與軍士一同修浚大同城塹,以解燃眉之急。
朱元璋(眉頭微皺,關切地問):諸位愛卿,有何良策?
胡惟庸(上前一步,拱手說道):陛下,臣以為可從山東運糧十萬石至平定州,再經山西行省轉運至大同。同時,撥附近州縣稅糧,以補充大同糧草。至於民丁助修城塹,可激勵地方百姓參與,增強邊地防禦。
朱元璋(點頭讚同):此計可行。戶部尚書,糧草轉運之事,你務必安排妥當,不可延誤。工部尚書,協調好民丁與軍士修浚城塹,確保工程順利進行。
戶部尚書、工部尚書(齊聲跪地):臣遵旨!
第三幕:祭祀任命,各安其職
時間:丁巳日
地點:應天,奉天殿
朱元璋:今日遣官祭三皇並釋奠孔子,此乃國之大事,禮部尚書,你要確保祭祀儀式莊重肅穆。
禮部尚書(跪地,恭敬地說):陛下放心,臣已精心籌備,祭祀儀式定能圓滿完成。
(接著,宣布官員任命)
朱元璋:以福建按察司副使吳庸為金華府知府,望其能在新崗位上,造福一方百姓。
(官員領命謝恩)
時間:戊午日
地點:應天,奉天殿
曹興(出列,跪地奏道):陛下,臣為晉王相,現建議建晉王府兵民參建,選漢軍充王府鼓手,朔蔚等州召商納米中鹽充邊餉,如此可加快王府建設,充實邊地軍餉。
朱元璋:兵民參建可行,可加快工程進度。至於選漢軍充王府鼓手,就依你所言。召商納米中鹽充邊餉,戶部尚書,你覺得如何?
戶部尚書(出列,拱手說道):陛下,此計可調動商人積極性,充實邊餉,臣以為可行。
朱元璋:好,此事就這麽定了。各部門要協同合作,確保各項事務順利推進。
第四幕:外交文化,人才凋零
時間:數日後
地點:應天,奉天殿
太監(高聲通報):翰林侍讀學士張以寧等自安南使還!
(張以寧的隨從神色悲痛,跪地稟報)
隨從:陛下,張大人卒於歸途中。此次自安南歸來,安南王陳日熞遣臣上表謝恩貢方物,然張大人未能親見陛下,實在遺憾。
朱元璋(神色凝重,惋惜道):張以寧少貧苦好學,文學造詣極高。洪武元年起用為翰林侍讀學士,奉使安南,朕還禦製詩送之。如今他卒於道,實乃朝廷損失。詔有司還柩致祭,厚待其家人。
汪廣洋:陛下仁厚,張大人泉下有知,也會感激陛下的恩遇。其《翠屏集》流傳於世,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財富。
第五幕:司法理念,公正為本
時間:又一日
地點:應天,奉天殿
朱元璋:朕任命刑部郎中劉惟謙為尚書。劉惟謙,你可知司法之重?
劉惟謙(跪地,恭敬地說):陛下,臣深知司法關乎百姓福祉,國家安寧。
朱元璋:仁義是養民膏粱,刑罰是懲惡藥石。為政不能舍仁義專務刑罰,你用法時要體古人欽恤之意,像張釋之、於定國那般公正斷案,不可冤枉一個好人,也不能放過一個壞人。
劉惟謙:陛下教誨,臣銘記於心。臣定當公正司法,維護國家法律秩序。
第六幕:機構事務,各有安排
時間:同日
地點:應天,奉天殿
光祿寺官員(出列,跪地奏道):陛下,臣建議設內酒坊造酒,供禦賜、燕享及其他祭祀,依宋“法酒庫”例,如此可保障朝廷用酒需求。
朱元璋:準奏。務必保證酒的品質,不得有絲毫懈怠。
(接著,吏部尚書奏宣使、奏差考滿任用事宜)
吏部尚書:陛下,有文學才能的宣使,可任有司之職;有幹辦之才的,宜於巡檢內用;通儒吏的奏差,升令史、書吏;不通者,用為巡檢、驛官。如此可讓官員各展其長。
朱元璋:好,就依此執行。吏部要嚴格考核,確保官員任用得當。
第七幕:官員追封,彰顯恩寵
時間:壬戌日
地點:應天,奉天殿
太監(神色悲痛,高聲通報):湖廣行省參知政事戴德卒於京師!
朱元璋(神色哀傷,歎息道):戴德為朝廷效力多年,如今溘然長逝,實乃可惜。詔贈開國翊運宣力武臣等,追封譙郡伯,子孫世襲指揮僉事,遣官護喪,給明器,葬盱眙,祭以少牢,給其家布、米,以彰顯朝廷對他的恩寵。
眾大臣:陛下仁厚,戴大人泉下有知,定會感恩陛下。
第八幕:祭祀製度,錢幣調整
時間:甲子至丁卯日
地點:應天,奉天殿
朱元璋:甲子日,遣官祭馬祖、先牧、馬社、馬步之神,禮部尚書,祭祀之事要用心。
禮部尚書:臣遵旨,定會按照禮儀規範,完成祭祀。
(乙醜日,詔太常司祭配享之位不用祝文、不別奏樂,丙寅日,祭太歲、風雲雷雨等諸神,禮部尚書一一領命)
時間:丁卯日
地點:應天,奉天殿
戶部尚書(出列,跪地奏道):陛下,因寶源局新錢部分無“京”字,致民間不用,影響市場流通。
朱元璋:命鑄“大中洪武通寶”大錢為小錢,務必保證錢幣質量,讓百姓放心使用。工部尚書,此事你負責落實。
工部尚書:臣遵旨,即刻安排鑄錢事宜。
第九幕:免稅賞賜,惠及百姓
時間:戊辰至壬申日
地點:應天,奉天殿
朱元璋:戊辰日,詔免太平、鎮江今年田租,壬申日,詔免寧國府今年田租。百姓乃國家之本,如今減免田租,讓百姓休養生息。
地方官員代表(跪地,感激地說):陛下聖恩,百姓定會感恩戴德。
(己巳日朝日,辛未日,賜在京軍士四萬三千二百餘人錢各三千六百文,犒勞軍士,鼓舞士氣)
地方官員代表:陛下,湖廣澧州慈利縣因蠻賊剽掠,致戶口流亡、田多荒蕪,懇請朝廷減免賦稅。
朱元璋:詔免洪武三年田租千四百七十餘石,地方官員要安撫百姓,組織百姓恢複生產。
第十幕:王府建設,軍事安排
時間:某朝會
地點:應天,奉天殿
禮部尚書(出列,跪地奏道):陛下,奉先殿成,建於宮門內東南向,正殿五間,前軒五間。臣已擬定奉先殿祭祀儀物及祝文,每日朝晡皇帝及皇太子、諸王二朝,皇後率妃嬪進膳羞,每月朔薦新有具體品物,各節日祝文也有規定,請陛下審閱。
朱元璋(仔細審閱,點頭說道):準奏。祭祀祖先乃大事,務必嚴格按照規定執行。
(接著,宣布軍事任命)
朱元璋:以燕府左相淮安侯華雲龍兼北平行省參政,左傳高顯兼大興左衛指揮使,並給兼官之俸,望你們能盡職盡責,保一方平安。
華雲龍、高顯(跪地,領命道):臣遵旨,定當不負陛下重托。
第十一幕:經濟民生,科舉教育
時間:又一次朝會
地點:應天,奉天殿
朱元璋:命工部遣官往廣東買耕牛,以給中原屯種之民。百姓以農為本,耕牛關乎農業生產,務必盡快落實。
工部尚書:臣遵旨,馬上安排人員前往廣東采購耕牛。
(河州衛指揮同知何鎖南普等辭歸,朱元璋下詔賞賜,後又因他們識達天命,加賜物品,以示恩寵)
時間:同日
地點:應天,奉天殿
中書省官員(出列,跪地奏道):陛下,中書省奏會試中式舉人俞友仁等一百二十名。
朱元璋:科舉乃選拔人才之重要途徑,這些舉人都是國家未來的棟梁。禮部尚書,安排好後續的殿試等事宜,選拔出真正的人才。
禮部尚書:臣遵旨,定會精心籌備殿試。
第十二幕:神主龕製,司法鹽政
時間:某日
地點:應天,奉天殿
朱元璋:朕將幸臨濠,諭中書省臣製奉先殿四代帝後神主及龕要精致。禮部尚書,你有何建議?
禮部尚書(出列,跪地奏道):陛下,臣奏神主高一尺二寸等,龕高二尺等,飾以金鏤、朱漆鏤金龍鳳花板等,如此可彰顯皇家威嚴和對祖先的敬重。
朱元璋:準奏。務必保證製作精良,不得有絲毫差錯。
(接著,中書省奏各處都指揮使司設斷事司理軍官、軍人詞訟,朱元璋批準,明確斷事和副斷事的品級)
時間:同日
地點:應天,奉天殿
戶部尚書(出列,跪地奏道):陛下,臣已定淮、浙、山東中鹽之例,商人輸米不同倉,淮、浙、山東鹽對應不同數量,如此可規範鹽政,充實國庫。
朱元璋:好,鹽政關乎國計民生,要嚴格執行,不得出現徇私舞弊之事。
第十三幕:行政區劃,行程變故
時間:又一次朝會
地點:應天,奉天殿
朱元璋:臨濠乃興王之地,朕欲置中都,應將傍近州縣通水路漕運者隸之。省臣有何建議?
汪廣洋(出列,拱手說道):陛下,臣等商議,以壽、邳、徐等九州及五河、懷遠等十八縣悉隸中都,如此可加強中都的建設和管理。
朱元璋:準奏。相關部門要做好行政區劃調整的各項工作,確保平穩過渡。
(甲戌日,朱元璋前往臨濠,壬午日還京師。然而,京師發生火災,焚毀軍民廬舍,地方官員緊急匯報)
地方官員(神色慌張,跪地奏道):陛下,京師突發火災,焚毀眾多軍民廬舍,懇請陛下指示。
朱元璋:工部尚書,即刻安排人員幫助百姓重建家園,戶部尚書,撥發物資,安撫受災百姓。
工部尚書、戶部尚書:臣遵旨!
第十四幕:歸降叛亂,不同處置
時間:朝會
地點:應天,奉天殿
董遵(出列,跪地,獻上降表):陛下,故元遼陽行省平章劉益以遼東州郡地圖並兵馬錢糧數遣臣等奉表來降。
朱元璋(龍顏大悅,說道):劉益識時務,朕嘉其誠。詔置遼東衛指揮使司,以劉益為指揮同知,望你們能為大明效力。
董遵:臣等定當忠心耿耿,為大明守好遼東。
(然而,潞州卒李海舍等結眾謀叛,事覺被捕斬,刑部尚書匯報此事)
劉惟謙:陛下,潞州卒李海舍等結眾謀叛,現已被捕斬,臣已依法處置。
朱元璋:對於叛亂之人,不可姑息。各地官員要加強防範,確保地方穩定。
眾大臣:臣等遵旨!
第十五幕:朝堂總結,展望未來
時間:朝會結束前
地點:應天,奉天殿
朱元璋:諸位愛卿,本月朝堂所議之事,關乎我大明的方方麵麵。從禮儀定製到軍事後勤,從祭祀文化到司法鹽政,從經濟民生到行政區劃,每一項決策都關係到國家的興衰。朕希望諸位愛卿,能夠齊心協力,將各項政策落到實處,為我大明開創萬世基業。
眾大臣(齊聲跪地,高唿):臣等定當竭盡全力,輔佐陛下,共創大明盛世!
朱元璋: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