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屠龍少年必成惡龍
我刷短視頻:朱棣快樂曲 作者:月下追愛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混賬東西竟敢說咱是暴君,咱驅除韃虜恢複中……”
朱元璋忽然收住了嘴,看了眼那個沒有否認自己功勞的評論,當即也就不再說下去,不過他怎麽可能會就此認輸?
這一句過去了,別的評論他都要一一反駁。
可看著看著他就沒有心思反駁了,實在是這幾句評論裏透露出太多爆炸性的信息,不僅他被震驚到了,洪武朝的百官也都被震驚到了。
尤其是那些被提到名字的人,一個個都是麵色大變。
藍玉、胡惟庸、郭桓。
六部尚書和左右侍郎之下幾乎都殺了還連帶誅族……
所有人都瑟瑟發抖,徐達湯和更是一顆心撲通撲通亂跳。
隨後他們看到若非朱元璋有驅除韃虜的功績,就跟桀紂楊廣是一類人的評語,心裏都下意識生出了讚同。
不過前提是那些評論都是真的,未來的朱元璋真的做了那些事。
朱標也一臉黑線,什麽叫我爹誅九族,我就誅三族所以我是仁君。
那幫人要是不做出找死的事我會無緣無故去誅族?
呃朱允炆?
看到自己有一個兒子名字被提及,朱標先是一怔,旋即恍然大悟。
原來自己死了之後,爹的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不過卻並非常氏所生的兒子,而是呂氏所生的,莫非這是爹的意思?
他最後選中了允炆,然後四弟就不服允炆開始起兵造反?
這麽一來事情就都對上了。
朱標也是天生的政治生物,又是被後人稱作讀過書的朱元璋,朱允炆這個名字出現他就能抽絲剝繭般理出這件事的很多細節。
就比如藍玉的死。
藍玉什麽身份,朱雄英若是沒死,自己若是也沒死,那他定然不會死。
可即皇帝位的若是朱允炆,那藍玉……
朱標揉了揉額頭,他知道這還是他爹為朱允炆鋪路,而這鋪路就要流血。
這一刻朱標也承認,朱元璋晚年的作風像極了漢武帝劉徹。
可這也不是他的本意,而是形勢所迫。
同一時刻,楊廣卻是在發笑,這是被氣笑的:“真是暴君?堪比桀紂?”
他掃了一眼下方的臣子,這些人都一個個低頭不語。
嗬嗬!
楊廣捏了捏自己的胡子,無所謂了,朕有世民,隻要他能接下這煌煌大隋江山,自己未來就是明君、聖君。
至於那朱元璋……嘖嘖晚年還真是殘暴,自己可自愧不如,他還是跟晚年的劉徹比去吧。
(我不明白,我們為什麽要同情封建暴君?)
迴複:封建暴君??這位可是一個百姓都沒有害過。
迴複:明吹都喜歡給自己帶濾鏡,你怎麽不看看朱元璋發的大明寶鈔做的那些事?明明可以明搶,偏偏還能一堆廢寶鈔出來合法搶劫。
迴複:那是老朱出身農民不懂經濟學,再說封建王朝有幾個皇帝懂這個?嬴政、劉徹搞經濟也不是弄得一地雞毛?
迴複:就朱元璋的那些操作,難怪百姓都恨大明,起義最多的就是洪武跟崇禎時期。
迴複:崇禎那時候是真沒辦法了,內憂外患,明朝已經病入膏肓救也救不了多久,而洪武時期朱元璋的那些政策確實貽害無窮。
迴複:沒錯一部《皇明祖訓》就搞得後世子孫頭疼不已,每每要做出一些變革,那些官員就拿出《皇明祖訓》來堵後世之君的嘴,搞得他們束手束腳,後來明朝的政治腐敗跟社會動蕩,就有這《皇明祖訓》的原因在裏麵。
迴複:朱元璋就是典型的封建家族裏的家長,規定兒子孫子要做什麽事,每件事都要按照他設定的去做,不然就不讓你好過。
迴複:所以後世之君看到那該死《皇明祖訓》時,估計都在心裏罵朱元璋,搞出這麽一個沒用的東西讓自己處於被動。
迴複:那隻不過是原因之一,明朝後期的問題多著呢,區區《皇明祖訓》還成為不了滅亡明朝的罪魁禍首。
(屠龍少年必成惡龍,這就是重八哥的一生嗎?)
迴複:就曆史實錄來看他還真不算惡龍,唯一的黑點就是自家兒子禍害百姓基本不懲罰。
迴複:那請問洪武廢鈔誰花?明長城、南京故宮、鳳陽故宮誰建的?那時候沒有公路、鐵路,更沒有電腦、網絡。
迴複:所以可以說朱元璋很勵誌,出身寒微卻能定鼎天下開基肇始稱皇做祖,但有些人以為他是貧民出身就以為他當皇帝後也是個平民皇帝,和他共情那就大可不必,他對官員嚴苛也不是為了百姓,而是他以天下為私產,官員貪腐貪的是他的私產而已。明代南京城修的如此宏偉一磚一瓦無不是百姓的血汗。
迴複:勵誌就是為了搜刮民脂民膏嗎?
迴複:在一個封建社會,爬到人頭上搜刮民脂民膏,總比被人踩在腳下當牛馬搜刮民脂民膏要勵誌啊。 當然我說的是封建社會,所以我是無法那些和封建帝王共情的人。
迴複:如果重八哥能有漢唐那樣的成就,作威作福也可以理解。
迴複:封建帝王從來如此,一個平頭百姓與其共情那是沒有找到自己的立場,別說朱元璋就是李世民你要是影響他的統治,你也要死。
迴複:李世民讓你死你會不會感謝他我不知道,我就知道漢文帝讓你死你還得笑嗬嗬的感謝人家。
迴複:那可不,大漢白蓮花可是名不虛傳,他舅舅就領教過了。
迴複:領教了,然後掛了,他就是想給漢文帝一個腹黑的評論也給不了。
迴複:這個視頻不是在說朱八八嗎?怎麽扯到漢文帝身上,你們誰歪的樓?
迴複:提李世民那個人歪的樓唄。
(大明不妙曲?我看是朱棣快樂曲還差不多!)
迴複:朱棣表示,這死了爹的感覺就是爽!
迴複:胡說八道,明明是死了大哥跟他娘,還有一個他侄子。
迴複:朱棣也不見得快樂 他也中年喪妻 老朱和太子馬皇後對他也很好 還有被朱允炆害的慘死的幾個兄弟 我覺得他就算成了皇帝心裏也淒涼的不行。
迴複:快樂個錘子,不是朱允炆削藩他都不會造反,快樂那都是成功之後的事情。
迴複:朱棣基本上是被逼反的。
迴複:漢朝的諸侯王有話說。
迴複:說什麽?說劉啟削藩逼你們造反?
迴複:說得好像劉啟不削藩這些諸侯王不會反一樣。
迴複:就啟子哥下棋下不過吳國太子,一棋盤砸死吳國太子那件事,吳王不造他反都對不起這個父親這個身份。
…………
被天幕評論的網友提到的皇帝一個個臉色都是一黑,其中劉啟最是無語,吳國太子那件事都過去快兩千年了吧?
怎麽還揪著不放?
莫不是真要永遠被後人拿這件事陰陽自己?
還有自己父親怎麽成了白蓮花?
白色的蓮花?
是說他潔白無瑕?
還有什麽叫漢文帝讓你死,你還要謝謝他,這是什麽話?
當然如果沒有後麵那句“他舅舅領教過”的字在那,劉啟一時之間還想不明白,可自從這幾個字出現劉啟想裝糊塗也不可能了。
舅公薄昭怎麽死的,劉啟作為文帝的兒子怎麽可能不知道。
他不得不承認自己老爹逼死自己舅舅的手段確實高明,根本就無需親自動手,人家直接自殺了。
但你自己知道就行,幹嘛要說出來呢?
不過對於七國之亂這件事劉啟還是很認同那個後人的說法的,哪怕沒有自己當年砸死吳國太子之事,難道劉濞就不會起兵造反了?
還有那些諸侯王,自己又沒有砸死他們的兒子,還不是一個個都跟隨劉濞起兵造反。
所以有沒有那件事,隻要動了這些諸侯王的利益他們就一定會造反,所以劉啟希望後人別沒事就拿這個來陰陽自己,都幾千年過去了你們難道不會去陰陽後世那些皇帝老盯著自己用棋盤砸人這件事反複鞭屍過不過分啊!
再說明明聽的是那什麽“大明不妙曲”也是在談論他朱元璋的事,好端端的歪樓提起自己這個漢朝皇帝的事幹嘛?
漢文帝時空。
劉恆沒想到明明吃著老朱家的瓜,突然有後人蹦出來提了這麽一句。
白蓮花?
腹黑?
舅舅薄昭的事!
這些字單獨提出來稍稍聯係一下,劉恆就明白了後人是在內涵自己。
可他不太喜歡這樣的形容,舅舅做的事難道不該按國法處置?
自己若是因為他薄昭是親舅舅便放他一馬,那些諸侯王將來犯了死罪自己又該如何處置?
這是原則問題,劉恆知曉舅舅泉下有知定然會理解自己的苦衷。
不過那些諸侯王竟然真的還是造反了,啟兒未來真削藩了,他真的準備好了?
劉恆有些擔憂,劉啟是不是失敗了。
畢竟後世那個朱棣不就是以藩王之身硬是打垮了中央朝廷成了那明太宗了。
嗯也是明成祖。
就是不知道朱棣起兵時候自身國力如何,是否強過啟兒麵對的那些諸侯王?
但看天幕中後人的語氣,啟兒這次的平叛應該是贏了的,自己已經為他打下了很好的基石,隻要他正常發揮那些諸侯國定然成不了事。
而且後麵不是還有一個武帝嗎,他想必是啟兒的兒子,自己的孫子了。
由於已經破解了那種令他們這些古人看不懂的數字,劉恆看了一下武帝離自己的時間,還真的是近的離譜。
他定是劉啟的兒子無疑,就是不知是劉啟哪個妃嬪所生,竟然能武為諡號。
想起最開始天幕出現的那首百代成史的填詞,畫麵裏大漢的疆土竟然比自己在位時候大了那麽多,很多原來是匈奴的地方都成了大漢的天下,劉恆就對這個未見過麵的孫兒喜歡的不得了,太給自己解氣了。
想想匈奴人屢次入侵,甚至連烽火都燒到了甘泉宮,劉恆就恨極了匈奴。
漢文帝十四年(公元前 166年),匈奴單於率領十四萬騎兵入朝那蕭關,殺北地都尉卬,虜人民畜產甚多,遂至彭陽,還使奇兵入燒迴中宮,候騎至雍甘泉。
迴想起那一次老上單於親自帶隊入侵大漢疆土,自己不得不調騎兵十萬,戰車千乘來應敵,最後還在自己的地盤讓老上單於跑了,劉恆實在是鬱悶至極。
但一想到自己沒有報的仇讓自己孫子報了,劉恆的心裏一下子就舒服多了。
他將匈奴的那些事暫且拋之腦後,饒有興致看起後人對那明太祖朱元璋的評論。
怎麽說呢,信息還是得到了不少。
比如稱唿朱元璋是暴君,還說他不懂經濟,這個經濟想來就是國家的稅收跟商品流通的意思。
還有那《皇明祖訓》跟那什麽廢鈔。
前麵一個關看字就能理解意思,後麵的廢鈔是什麽意思?
廢掉不用叫鈔的東西?
隨後他又看到最上麵被自己忽視掉的大明寶鈔四個字,以及那句評論裏“明明可以明搶,偏偏還能一堆廢寶鈔出來合法搶劫”這種對朱元璋極其不滿的字樣,稍微一想就明白那廢鈔是什麽意思。
就是明朝可以交換貨物的錢幣。
隻不過看天幕裏後人那充滿惡意的評論,這大明寶鈔好像很不值錢,不然也不會被說成廢鈔以及合法搶劫。
可那東西究竟是用什麽製作的,竟然被後人說成一文不值?
若是銅的話,完全可以融掉製作別的可以賣錢或者以物換物的東西出來,怎麽會被如此貶低?
總之劉恆對這種信息完全處於空白階段,而使用交子交易的宋朝聰明人,倒是隱約猜到那大明寶鈔是怎麽迴事。
那東西竟然被朱元璋搞成了廢鈔,這位明太祖也太……
宋朝那些懂經濟的人都不知該怎麽評價後麵這個明朝開國之君。
“這個朱元璋也不過如此!”劉徹對於朱元璋給自己後人立下那《皇明祖訓》那叫一個無語,難道你不懂什麽叫與時俱進?
你想自己立下的那些規矩幾百年都不變?
瘋了吧你。
真要是一套規矩可以千年不變,現在恐怕還處在夏商時期,又哪裏來的春秋戰國,列國變法?
劉徹可是被黃老之術給弄得多少年喘不過氣來,最討厭的就是這種過時的國策還有那些迂腐之人遵守,害得他為了改變這一麵耗費大量心血才打掉這令他厭惡的黃老之所,用上來大複仇的公羊學說。
這還是在那沒有什麽勞什子祖訓的情況下艱難的改革成功,要是頭上也被這所謂的祖訓壓著,自己一有什麽動作就被大臣用這祖訓堵迴來,這真的會把人逼瘋的。
朱元璋就是典型的封建家族裏的家長,規定兒子孫子要做什麽事,每件事都要按照他設定的去做,不然就不讓你好過。
這個評論劉徹認為直擊朱元璋的要害。
他雖然不知道後世之人說的封建是否是封分建國的意思,可家族跟家長劉徹還是可以毫無阻礙的理解字裏的意思。
這些信息足夠讓劉徹對朱元璋的了解度到達百分之九十,此時此刻劉徹腦海裏已經能夠浮現出朱元璋是一個怎樣的人。
還有那朱棣為什麽會在朱元璋死後起兵的原因劉徹也找到了,罪魁禍首就是削藩導致,那個朱允炆應該是朱標的兒子,天幕上那能動的小人已經告訴他朱標死了,朱標又是太子,那麽太子死了換一個朱標兄弟上去估計其他兄弟都不服,所以就讓朱標的兒子坐上那位子。
這也就導致了一個問題。
叔伯們都想要那個位置,老大不在了自己竟然還做不了,讓一個乳臭未幹的小子去做那個位置,心裏肯定不能夠平衡。
劉徹不知道朱元璋有多少兒子,可那些兒子若是外出就藩,那將是一股很強的藩王勢力,朱允炆在沒有足夠實力就要削藩自然會遭受藩王的反噬。
由於信息的不完整,劉徹對朱允炆的了解僅限於這個名字,連他是不是朱標的兒子都是猜測的,更別說朱允炆是什麽樣的性格,坐上皇位時年齡多大,朱元璋給他留下的忠臣跟名將又有多少等等。
朱元璋忽然收住了嘴,看了眼那個沒有否認自己功勞的評論,當即也就不再說下去,不過他怎麽可能會就此認輸?
這一句過去了,別的評論他都要一一反駁。
可看著看著他就沒有心思反駁了,實在是這幾句評論裏透露出太多爆炸性的信息,不僅他被震驚到了,洪武朝的百官也都被震驚到了。
尤其是那些被提到名字的人,一個個都是麵色大變。
藍玉、胡惟庸、郭桓。
六部尚書和左右侍郎之下幾乎都殺了還連帶誅族……
所有人都瑟瑟發抖,徐達湯和更是一顆心撲通撲通亂跳。
隨後他們看到若非朱元璋有驅除韃虜的功績,就跟桀紂楊廣是一類人的評語,心裏都下意識生出了讚同。
不過前提是那些評論都是真的,未來的朱元璋真的做了那些事。
朱標也一臉黑線,什麽叫我爹誅九族,我就誅三族所以我是仁君。
那幫人要是不做出找死的事我會無緣無故去誅族?
呃朱允炆?
看到自己有一個兒子名字被提及,朱標先是一怔,旋即恍然大悟。
原來自己死了之後,爹的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不過卻並非常氏所生的兒子,而是呂氏所生的,莫非這是爹的意思?
他最後選中了允炆,然後四弟就不服允炆開始起兵造反?
這麽一來事情就都對上了。
朱標也是天生的政治生物,又是被後人稱作讀過書的朱元璋,朱允炆這個名字出現他就能抽絲剝繭般理出這件事的很多細節。
就比如藍玉的死。
藍玉什麽身份,朱雄英若是沒死,自己若是也沒死,那他定然不會死。
可即皇帝位的若是朱允炆,那藍玉……
朱標揉了揉額頭,他知道這還是他爹為朱允炆鋪路,而這鋪路就要流血。
這一刻朱標也承認,朱元璋晚年的作風像極了漢武帝劉徹。
可這也不是他的本意,而是形勢所迫。
同一時刻,楊廣卻是在發笑,這是被氣笑的:“真是暴君?堪比桀紂?”
他掃了一眼下方的臣子,這些人都一個個低頭不語。
嗬嗬!
楊廣捏了捏自己的胡子,無所謂了,朕有世民,隻要他能接下這煌煌大隋江山,自己未來就是明君、聖君。
至於那朱元璋……嘖嘖晚年還真是殘暴,自己可自愧不如,他還是跟晚年的劉徹比去吧。
(我不明白,我們為什麽要同情封建暴君?)
迴複:封建暴君??這位可是一個百姓都沒有害過。
迴複:明吹都喜歡給自己帶濾鏡,你怎麽不看看朱元璋發的大明寶鈔做的那些事?明明可以明搶,偏偏還能一堆廢寶鈔出來合法搶劫。
迴複:那是老朱出身農民不懂經濟學,再說封建王朝有幾個皇帝懂這個?嬴政、劉徹搞經濟也不是弄得一地雞毛?
迴複:就朱元璋的那些操作,難怪百姓都恨大明,起義最多的就是洪武跟崇禎時期。
迴複:崇禎那時候是真沒辦法了,內憂外患,明朝已經病入膏肓救也救不了多久,而洪武時期朱元璋的那些政策確實貽害無窮。
迴複:沒錯一部《皇明祖訓》就搞得後世子孫頭疼不已,每每要做出一些變革,那些官員就拿出《皇明祖訓》來堵後世之君的嘴,搞得他們束手束腳,後來明朝的政治腐敗跟社會動蕩,就有這《皇明祖訓》的原因在裏麵。
迴複:朱元璋就是典型的封建家族裏的家長,規定兒子孫子要做什麽事,每件事都要按照他設定的去做,不然就不讓你好過。
迴複:所以後世之君看到那該死《皇明祖訓》時,估計都在心裏罵朱元璋,搞出這麽一個沒用的東西讓自己處於被動。
迴複:那隻不過是原因之一,明朝後期的問題多著呢,區區《皇明祖訓》還成為不了滅亡明朝的罪魁禍首。
(屠龍少年必成惡龍,這就是重八哥的一生嗎?)
迴複:就曆史實錄來看他還真不算惡龍,唯一的黑點就是自家兒子禍害百姓基本不懲罰。
迴複:那請問洪武廢鈔誰花?明長城、南京故宮、鳳陽故宮誰建的?那時候沒有公路、鐵路,更沒有電腦、網絡。
迴複:所以可以說朱元璋很勵誌,出身寒微卻能定鼎天下開基肇始稱皇做祖,但有些人以為他是貧民出身就以為他當皇帝後也是個平民皇帝,和他共情那就大可不必,他對官員嚴苛也不是為了百姓,而是他以天下為私產,官員貪腐貪的是他的私產而已。明代南京城修的如此宏偉一磚一瓦無不是百姓的血汗。
迴複:勵誌就是為了搜刮民脂民膏嗎?
迴複:在一個封建社會,爬到人頭上搜刮民脂民膏,總比被人踩在腳下當牛馬搜刮民脂民膏要勵誌啊。 當然我說的是封建社會,所以我是無法那些和封建帝王共情的人。
迴複:如果重八哥能有漢唐那樣的成就,作威作福也可以理解。
迴複:封建帝王從來如此,一個平頭百姓與其共情那是沒有找到自己的立場,別說朱元璋就是李世民你要是影響他的統治,你也要死。
迴複:李世民讓你死你會不會感謝他我不知道,我就知道漢文帝讓你死你還得笑嗬嗬的感謝人家。
迴複:那可不,大漢白蓮花可是名不虛傳,他舅舅就領教過了。
迴複:領教了,然後掛了,他就是想給漢文帝一個腹黑的評論也給不了。
迴複:這個視頻不是在說朱八八嗎?怎麽扯到漢文帝身上,你們誰歪的樓?
迴複:提李世民那個人歪的樓唄。
(大明不妙曲?我看是朱棣快樂曲還差不多!)
迴複:朱棣表示,這死了爹的感覺就是爽!
迴複:胡說八道,明明是死了大哥跟他娘,還有一個他侄子。
迴複:朱棣也不見得快樂 他也中年喪妻 老朱和太子馬皇後對他也很好 還有被朱允炆害的慘死的幾個兄弟 我覺得他就算成了皇帝心裏也淒涼的不行。
迴複:快樂個錘子,不是朱允炆削藩他都不會造反,快樂那都是成功之後的事情。
迴複:朱棣基本上是被逼反的。
迴複:漢朝的諸侯王有話說。
迴複:說什麽?說劉啟削藩逼你們造反?
迴複:說得好像劉啟不削藩這些諸侯王不會反一樣。
迴複:就啟子哥下棋下不過吳國太子,一棋盤砸死吳國太子那件事,吳王不造他反都對不起這個父親這個身份。
…………
被天幕評論的網友提到的皇帝一個個臉色都是一黑,其中劉啟最是無語,吳國太子那件事都過去快兩千年了吧?
怎麽還揪著不放?
莫不是真要永遠被後人拿這件事陰陽自己?
還有自己父親怎麽成了白蓮花?
白色的蓮花?
是說他潔白無瑕?
還有什麽叫漢文帝讓你死,你還要謝謝他,這是什麽話?
當然如果沒有後麵那句“他舅舅領教過”的字在那,劉啟一時之間還想不明白,可自從這幾個字出現劉啟想裝糊塗也不可能了。
舅公薄昭怎麽死的,劉啟作為文帝的兒子怎麽可能不知道。
他不得不承認自己老爹逼死自己舅舅的手段確實高明,根本就無需親自動手,人家直接自殺了。
但你自己知道就行,幹嘛要說出來呢?
不過對於七國之亂這件事劉啟還是很認同那個後人的說法的,哪怕沒有自己當年砸死吳國太子之事,難道劉濞就不會起兵造反了?
還有那些諸侯王,自己又沒有砸死他們的兒子,還不是一個個都跟隨劉濞起兵造反。
所以有沒有那件事,隻要動了這些諸侯王的利益他們就一定會造反,所以劉啟希望後人別沒事就拿這個來陰陽自己,都幾千年過去了你們難道不會去陰陽後世那些皇帝老盯著自己用棋盤砸人這件事反複鞭屍過不過分啊!
再說明明聽的是那什麽“大明不妙曲”也是在談論他朱元璋的事,好端端的歪樓提起自己這個漢朝皇帝的事幹嘛?
漢文帝時空。
劉恆沒想到明明吃著老朱家的瓜,突然有後人蹦出來提了這麽一句。
白蓮花?
腹黑?
舅舅薄昭的事!
這些字單獨提出來稍稍聯係一下,劉恆就明白了後人是在內涵自己。
可他不太喜歡這樣的形容,舅舅做的事難道不該按國法處置?
自己若是因為他薄昭是親舅舅便放他一馬,那些諸侯王將來犯了死罪自己又該如何處置?
這是原則問題,劉恆知曉舅舅泉下有知定然會理解自己的苦衷。
不過那些諸侯王竟然真的還是造反了,啟兒未來真削藩了,他真的準備好了?
劉恆有些擔憂,劉啟是不是失敗了。
畢竟後世那個朱棣不就是以藩王之身硬是打垮了中央朝廷成了那明太宗了。
嗯也是明成祖。
就是不知道朱棣起兵時候自身國力如何,是否強過啟兒麵對的那些諸侯王?
但看天幕中後人的語氣,啟兒這次的平叛應該是贏了的,自己已經為他打下了很好的基石,隻要他正常發揮那些諸侯國定然成不了事。
而且後麵不是還有一個武帝嗎,他想必是啟兒的兒子,自己的孫子了。
由於已經破解了那種令他們這些古人看不懂的數字,劉恆看了一下武帝離自己的時間,還真的是近的離譜。
他定是劉啟的兒子無疑,就是不知是劉啟哪個妃嬪所生,竟然能武為諡號。
想起最開始天幕出現的那首百代成史的填詞,畫麵裏大漢的疆土竟然比自己在位時候大了那麽多,很多原來是匈奴的地方都成了大漢的天下,劉恆就對這個未見過麵的孫兒喜歡的不得了,太給自己解氣了。
想想匈奴人屢次入侵,甚至連烽火都燒到了甘泉宮,劉恆就恨極了匈奴。
漢文帝十四年(公元前 166年),匈奴單於率領十四萬騎兵入朝那蕭關,殺北地都尉卬,虜人民畜產甚多,遂至彭陽,還使奇兵入燒迴中宮,候騎至雍甘泉。
迴想起那一次老上單於親自帶隊入侵大漢疆土,自己不得不調騎兵十萬,戰車千乘來應敵,最後還在自己的地盤讓老上單於跑了,劉恆實在是鬱悶至極。
但一想到自己沒有報的仇讓自己孫子報了,劉恆的心裏一下子就舒服多了。
他將匈奴的那些事暫且拋之腦後,饒有興致看起後人對那明太祖朱元璋的評論。
怎麽說呢,信息還是得到了不少。
比如稱唿朱元璋是暴君,還說他不懂經濟,這個經濟想來就是國家的稅收跟商品流通的意思。
還有那《皇明祖訓》跟那什麽廢鈔。
前麵一個關看字就能理解意思,後麵的廢鈔是什麽意思?
廢掉不用叫鈔的東西?
隨後他又看到最上麵被自己忽視掉的大明寶鈔四個字,以及那句評論裏“明明可以明搶,偏偏還能一堆廢寶鈔出來合法搶劫”這種對朱元璋極其不滿的字樣,稍微一想就明白那廢鈔是什麽意思。
就是明朝可以交換貨物的錢幣。
隻不過看天幕裏後人那充滿惡意的評論,這大明寶鈔好像很不值錢,不然也不會被說成廢鈔以及合法搶劫。
可那東西究竟是用什麽製作的,竟然被後人說成一文不值?
若是銅的話,完全可以融掉製作別的可以賣錢或者以物換物的東西出來,怎麽會被如此貶低?
總之劉恆對這種信息完全處於空白階段,而使用交子交易的宋朝聰明人,倒是隱約猜到那大明寶鈔是怎麽迴事。
那東西竟然被朱元璋搞成了廢鈔,這位明太祖也太……
宋朝那些懂經濟的人都不知該怎麽評價後麵這個明朝開國之君。
“這個朱元璋也不過如此!”劉徹對於朱元璋給自己後人立下那《皇明祖訓》那叫一個無語,難道你不懂什麽叫與時俱進?
你想自己立下的那些規矩幾百年都不變?
瘋了吧你。
真要是一套規矩可以千年不變,現在恐怕還處在夏商時期,又哪裏來的春秋戰國,列國變法?
劉徹可是被黃老之術給弄得多少年喘不過氣來,最討厭的就是這種過時的國策還有那些迂腐之人遵守,害得他為了改變這一麵耗費大量心血才打掉這令他厭惡的黃老之所,用上來大複仇的公羊學說。
這還是在那沒有什麽勞什子祖訓的情況下艱難的改革成功,要是頭上也被這所謂的祖訓壓著,自己一有什麽動作就被大臣用這祖訓堵迴來,這真的會把人逼瘋的。
朱元璋就是典型的封建家族裏的家長,規定兒子孫子要做什麽事,每件事都要按照他設定的去做,不然就不讓你好過。
這個評論劉徹認為直擊朱元璋的要害。
他雖然不知道後世之人說的封建是否是封分建國的意思,可家族跟家長劉徹還是可以毫無阻礙的理解字裏的意思。
這些信息足夠讓劉徹對朱元璋的了解度到達百分之九十,此時此刻劉徹腦海裏已經能夠浮現出朱元璋是一個怎樣的人。
還有那朱棣為什麽會在朱元璋死後起兵的原因劉徹也找到了,罪魁禍首就是削藩導致,那個朱允炆應該是朱標的兒子,天幕上那能動的小人已經告訴他朱標死了,朱標又是太子,那麽太子死了換一個朱標兄弟上去估計其他兄弟都不服,所以就讓朱標的兒子坐上那位子。
這也就導致了一個問題。
叔伯們都想要那個位置,老大不在了自己竟然還做不了,讓一個乳臭未幹的小子去做那個位置,心裏肯定不能夠平衡。
劉徹不知道朱元璋有多少兒子,可那些兒子若是外出就藩,那將是一股很強的藩王勢力,朱允炆在沒有足夠實力就要削藩自然會遭受藩王的反噬。
由於信息的不完整,劉徹對朱允炆的了解僅限於這個名字,連他是不是朱標的兒子都是猜測的,更別說朱允炆是什麽樣的性格,坐上皇位時年齡多大,朱元璋給他留下的忠臣跟名將又有多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