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晨曦微露,那柔和而溫暖的陽光透過窗欞,輕輕地灑在了朱標的身上,宛如給他披上了一件璀璨奪目的金色華服。此刻的他顯得格外精神抖擻,雙目炯炯有神,整個人散發出一種自信與從容的氣質。隻見他手持一份早已精心擬定好的文化革新計劃書,步履堅定地朝著國子監走去。


    一路上,朱標心情愉悅,腦海中不斷浮現出之前軍事改製取得巨大成功時的情景。那次改革不僅增強了國家的軍事實力,更使得軍隊紀律嚴明、士氣高昂。如今,麵對國子監的文化教育領域,朱標堅信自己同樣能夠有所作為,為大明開創一個文化昌盛的新紀元。


    當朱標踏入國子監的那一刻,原本安靜祥和的校園瞬間變得熱鬧起來。學子們聽到消息後紛紛停下手中的書卷和筆墨,好奇地湧向道路兩旁,目光齊刷刷地聚焦在這位年輕的太子身上。他們都知道太子自幼身體孱弱,平日裏深居簡出,鮮少涉足此地。然而今天,他卻突然現身於國子監,眾人不禁暗自揣測其中緣由。


    朱標麵帶微笑,步伐穩健地走進了議事廳。他環顧四周,看著那些或熟悉或陌生的麵孔,心中感慨萬千。稍作停頓之後,他緩緩開口說道:“諸位先生、同窗們,今日孤前來此處,乃是為了革新國子監現行的教學體係,以期能讓我大明的文化得以蓬勃發展,日益繁榮昌盛。”他的聲音清脆響亮,迴蕩在整個議事廳內,令在場之人無不為之動容。


    朱標麵帶微笑,緩緩起身,雙手將那一份精心籌備許久的計劃書遞到了在座諸位官員麵前。待眾人傳閱完畢後,他清了清嗓子,再次開口說道:“諸位大人,孤今日在此提議,欲在原有的傳統學科基礎之上,再增添一些實用性極強的學科,例如算學、格物以及農學等等。如此一來,可以讓眾多莘莘學子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從而為我們大明王朝的繁榮昌盛貢獻出自己應有的力量。”


    朱標的話音剛剛落下,隻聽得一陣桌椅挪動之聲響起,緊接著便見一位須發皆已雪白的老者霍然站起身來。這位老者不是別人,正是國子監祭酒宋祭酒。隻見他右手輕輕捋著下巴處那長長的胡須,麵色凝重且一臉嚴肅地高聲說道:“太子殿下啊,此事……此事恐怕有所不妥呐!想我大明自從開國以來,向來都是將儒家經典奉為至上之尊,而您所提及的這些所謂新學科,無非隻是些不入流的旁門左道罷了,又豈能與古聖先賢留下的至理名言相提並論呢?”


    麵對宋祭酒的質疑和反對,朱標卻是絲毫不見慌亂之色。他依舊保持著那份從容不迫的氣度,先是微微頷首表示理解對方的擔憂,然後才語重心長地耐心解釋道:“宋祭酒,您所言不無道理,但請您細想一下,如今時代已然在不斷向前發展演進,我們的國家也正處於蒸蒸日上的進步之中。若是一味地因循守舊、墨守成規,那麽最終隻能導致我們停滯不前甚至是逐漸落後於他人。至於這些新增設的實用學科,它們絕非是什麽旁門左道,恰恰相反,它們皆是能夠實實在在地給黎民百姓帶來福祉,使得我們的國家愈發強大興盛的大學問啊!”


    宋祭酒緊緊皺著眉頭,滿臉怒容地說道:“太子殿下啊,老夫在這國子監可是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地工作了許多年呐!對於那聖人之學,老夫自認為已參透其中精髓。可如今您要推行這些所謂的新學科,簡直就是胡鬧嘛!它們隻會攪亂那些莘莘學子原本純淨的心靈和思想,讓他們分心於旁門左道之事,從而荒廢學業,變得不務正業啊!”


    一時間,整個國子監的議事廳裏彌漫著一股令人窒息的緊張氛圍。舊有的傳統觀念與新興的思潮在此刻正麵交鋒,猶如兩股洶湧澎湃的洪流相互衝擊,激起無數浪花。


    坐在首位的朱標卻依舊麵帶微笑,他緩緩轉過頭去,目光落在身旁那位年輕的學者身上。這位學者便是由朱標親自挑選出來的革新派代表——陳夫子。隻見朱標輕輕抬手示意道:“陳夫子,既然宋祭酒對此持有異議,那麽就煩請你來給大家講講,這些新學科究竟有著怎樣重大的意義吧。”


    得到太子的指示後,陳夫子從容不迫地站起身來。他先是向眾人微微躬身行禮,然後才開始有條不紊地發表自己的見解。隻見他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言辭之間更是引經據典、旁征博引。從國家未來的長遠發展,一直談到尋常百姓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從天文學的奧秘探索,再到地理學的廣袤無垠;甚至連農業耕種以及水利工程等方麵也都一一涉及,並詳細闡述了這些新學科將會如何推動社會進步、改善民生福祉等等諸多好處。其論述之精彩絕倫,令在場之人無不瞠目結舌、心悅誠服。


    一些年輕的學子和官員開始沉思,他們從未想過,除了聖人之言,還有其他學問能夠如此實用,如此重要。


    宋祭酒見此情形,臉色愈發難看,心中怒火中燒。朱標卻始終保持著從容的姿態,他深知,這場文化革新之路,注定不會一帆風順。


    “宋祭酒,”朱標的聲音再次響起,“孤知道,你一時難以接受,但……”他頓了頓,目光落在宋祭酒那張寫滿憤怒的臉龐上,“有些事,總要有人去做……”


    朱標在國子監的書房內來迴踱步,日光透過窗欞在地麵上投下斑駁的光影,如同他此刻紛亂的心緒。


    革新,勢在必行!大明要強盛,就必須打破舊的桎梏,擁抱新的知識。可宋祭酒這些老臣,浸淫儒學數十年,豈會輕易接受新學?


    朱標深知,操之過急隻會激起更強烈的反彈,甚至引發朝堂動蕩。他閉上眼,仿佛又看到了前世那積貧積弱的大明,山河破碎,百姓流離……不,這一世,他絕不允許這樣的悲劇重演!


    朱標猛地睜開雙眼,心中有了決斷。強硬推行,隻會兩敗俱傷,不如迂迴包抄,徐徐圖之。


    朱標喚來心腹,吩咐道:“去將皇宮藏書閣中,孤先前挑出的那些孤本典籍,送來國子監。”這些典籍,都是他精心挑選的,其中不乏上古奇書,以及一些早已失傳的農耕、算學著作,足以證明新學的價值和淵源。


    典籍很快送到了國子監,那些原本反對的官員,看到這些泛黃的書卷,這些典籍,有些連他們都聞所未聞,更遑論見過了。其中記載的許多知識,與他們固有的認知大相徑庭,卻又有其獨特的邏輯和道理。


    一些官員的態度開始鬆動,他們開始意識到,或許太子並非異想天開,這些新學,或許真的有其可取之處。


    朱標趁熱打鐵,提議先在小範圍開展新學科的試點,挑選一些對新學感興趣的學子進行授課。


    宋祭酒雖然心中不滿,但麵對這些珍貴的典籍,以及太子溫和而堅定的態度,也不好再出言反對。一些好奇心重的學子,抱著嚐試的心態選擇了新學科。


    他們接觸到全新的知識,如同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看到新學科的試點順利開展,朱標心中稍感欣慰。這隻是第一步,卻至關重要的一步。


    朱標望著窗外初升的朝陽,嘴角露出一絲笑意。“看來,事情比預想的要順利一些……”他輕聲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輕鬆。


    然而,他話音未落,門外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緊接著,一個慌張的聲音響起,“殿下!不好了!……”


    朱標正凝視著窗外初升的朝陽,心中盤算著下一步如何鞏固新學科的成果,突然,門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緊接著,一個慌張的聲音打破了議事廳的寧靜:“殿下!不好了!……”


    朱標的眉頭微微皺起,他迅速轉身,臉上閃過一絲嚴肅。他的心猛地一緊,預感到事情恐怕並不簡單。


    果然,來人匆匆停下,氣喘籲籲地稟報道:“殿下,國子監內的一些學子突然罷課了,他們在課堂上故意搗亂,情況十分混亂!”


    朱標的臉色轉瞬變得凝重,他的他迅速整理思緒,沉聲道:“帶本宮去看看。”說罷,他大步流星地向國子監的課堂走去,每一步都顯得堅定有力。


    國子監內,學子們的情緒已經到了臨界點。一些人 或許是受到宋祭酒的暗示,故意在課堂上製造混亂。他們大聲喧嘩,隨意走動,甚至有的直接離開了座位,聚在一起高聲議論。陳夫子試圖維持秩序,但顯得力不從心,他的聲音在這片喧鬧中幾乎被淹沒。


    朱標步入課堂,寧靜的氣氛瞬間凝固。他環視四周,那些原本搗亂的學子們紛紛收斂了動作,沉默地看著他。


    朱標的目光如鷹一般銳利,他緩緩開口:“諸位,孤明白你們的困惑和不安,但請相信,這些新學科並非異端邪說,而是能夠真正造福百姓、強盛大明的學問。”


    他的話語堅定而有力,仿佛能夠穿透人心。然而,宋祭酒的影子始終在暗處若隱若現,他那頑固的態度像一把無形的刀,不斷割裂著新舊觀念的交鋒。


    朱標深吸一口氣更大的挑戰還在後麵,他必須找到一個更加巧妙的方法,來化解這場危機。


    就在這時,一個年輕學子突然站了出來,麵色蒼白,卻語氣堅定:“殿下,我們並不是反對新學科,隻是……我們對這些新知識感到陌生,害怕會背離聖人的教誨。“


    朱標微微一笑,嘴角微微上揚,眼神中透露出一絲自信與從容,心中已然有了幾分應對當前局麵的良策。他緩緩轉頭,目光如炬般看向那名憂心忡忡的學子,語氣溫和而又堅定地說道:“你們內心的擔憂,孤全然明白。然而,請諸位務必堅信,唯有持續不斷地學習嶄新的知識,方能促使我大明王朝愈發繁榮昌盛、長治久安。孤定當親力親為,傳授這全新的學科,引領你們一同領略這些知識所蘊含的真正價值所在。”


    朱標的話語猶如春風拂麵,令人心生溫暖,但其中蘊含的決心卻又如磐石一般堅定不移。正當眾人沉浸於這番言辭之中時,突然間,門外傳來一陣震耳欲聾的嘈雜之聲,瞬間打破了室內原本的寧靜氛圍。緊接著,隻見一名朱標的心腹神色慌張、腳步匆匆地闖進屋內,其麵龐緊繃,滿是緊張之色,甚至來不及行禮便壓低聲音向朱標稟報:“殿下,大事不妙啊!此刻已有眾多學子選擇罷課抗議,國子監內的秩序已然徹底失控,場麵一片混亂不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朱標重生改寫大明曆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黃書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黃書翰並收藏朱標重生改寫大明曆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