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第一天上學就有出格表現
最牛重生,人生迴檔在牙牙學語 作者:三寸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9月3號星期一,二興這一世的學生生涯正式開始了。
由於他的名氣太大了,所以第一天上學,就被班主任任命為了班長。
隨著動畫片電影《葫蘆兄弟》的上映,以及電視劇版的《葫蘆娃》在電視裏的熱播,他的大名可不僅是在春城而是全國性的知名度。
在機車第二小學,他的名氣更堪比孩子們眼裏的大明星,走到哪裏都受到關注已是必然。
但今天的二興內心激動卻無法用語言言表,因為他再一次見到了上一世那一張張熟悉的麵孔。
從去今年開始恢複了小學六年製,但上四年級的大興剛好躲開了,是從他的下一級學生開始的。
這就讓本該隻高二興三個年級的差距,一下子變成了四個年級。
上一世的大興小學成績就一直很好,這一世在二興的帶動下,更是連年取得級部的前三名,未來考上重點中學的可能性大增。
實際上,燕京的董娟已經屢次試圖說服王美芬,讓二興去她們那裏上小學。
這件事王美芬是同意的,但反對意見來自於二興本人,因為他的計劃裏是不會這麽早走出去的。
眼望著三十幾位往日同學,大部分還知道未來二三十年的發展狀況,此時他的心情真的是百感交集,也是他堅持留在春城上小學的原因。
按照計劃,從這一天起,二興又要有驚人表現了,而且還是跟林吉省電視台的首次合作。
他是在電視劇版《葫蘆娃》上播後,跟當時還叫做春城電視台的這家媒體平台結識的。
借用老媽王美芬之口,跟電視台約定了一個名人紀錄片的拍攝,借以真實地記錄一個“小神童”的成長曆程。
而且,這部紀錄片會跨越至少三年的時間,之前已經從他去機車第二小學報名的那一天起,就有了初次拍攝。
小學生入學是有簡單的智力檢測的,起碼從1數到100,自我介紹家庭成員等等,就是最基本的測試內容。
第一段拍攝就是這點內容,這一天的正式開學就涉及得多了。
從二興起床刷牙開始,一直到第一次背著書包進入學校,坐在分配的班級,以及完成第一堂課。
這裏要提一句,僅僅是錄製二興的上學過程,就讓跟拍的記者兩眼都冒出了小星星,事後都稱“沒想到這麽小的年紀,就這麽有鏡頭感”。
那就是他居然是一路顛著球去的小學,用他那早已黑白兩色變得不再那麽清晰的成人足球,竟是沒怎麽失誤地一路顛到了學校門口。
這可是足球的基本功,在真正的足球還沒開始在民間普及的七十年代,僅僅是這個場麵,就足以讓跟拍的記者大唿過癮了。
盡管這個年代還沒有綜藝節目的概念,但這個拍攝任務製定出來的同時,電視台上下充滿了不理解。
有人認為,為一個孩子拍紀錄片顯得太草率了,跨越三年的拍攝曆程更是沒有任何意義可言;
還有的認為,“神童”的成長曆程是要用成績來檢驗的,而不是記錄生活中的瑣碎;
更有的認為,明顯看不到經濟效益的拍攝計劃,既無實際意義,拍攝難度還出奇的大,明顯的得不償失.....
但該紀錄片的得以立項,幕後有春城市宣傳部門和教育部門的推動。
他們似乎認定了二興的未來並不在春城甚至東北,而是勢必要走進燕京,進入華清、燕大這樣的華國最頂級院校的。
如果他的家鄉城市,能拍下一部分他的成長經曆的真實畫麵,說不定將來就會變成第一手的珍貴曆史資料。
總而言之吧,應該是二興的189智商才是這件事的主因,並且這個數據的本身就擁有著巨大的噱頭和賣點。
因為有很多人都在關注著,這個擁有超級智商的孩子,在接下來的成長裏,是真的學有所成,還是逐漸淪為了平庸。
同時,若他真的成了才,就能夠當做城市名片來宣傳自己的城市,在這個角度看待這個拍攝項目,就顯得彌足珍貴了。
所以說,紀錄片的拍攝創意並非來自二興,而是他後來的借用。
至於為什麽他會選擇以顛球的方式上學,博人眼球的考慮不能說沒有,但更主要的原因還是他原有的學習計劃之一。
但無論如何,今天的上學首日,聽他就給尚處於沒怎麽“開化”的內地電視台好好地上了一課,讓他們見識到了居然還有這樣行為出格的孩子。
對於二興來說,既然頂著個“神童”的招牌,他的任何乖張行為就沒有必要藏著掖著了,處處體現出自己的與眾不同來,才能讓他今後越發誇張的成長經曆越顯得不那麽聳人聽聞,習慣成自然嘛!
拍完了二興的有生以來第一堂課,跟拍的記者團隊就急火火地迴到單位,迅速把這個小孩的誇張經曆匯報了上去。
隻因顛球的動作難度有多高,簡直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因為他上學的那段路可不隻有平坦的柏油路,期間還要經過兩個坡度都很陡的鐵路橋洞。
過了橋洞還要穿過一個人叢密集的菜市場,這麽複雜的地形,二興居然沒有幾次中斷,一直顛著球走路,這件事的本身就極具娛樂看點了。
導演室的人看過了還沒來得及後期剪輯的素材,同樣感到了震驚跟駭然,也是第一時間匯報了上去。
當天下午的電視台高層會議上,在集體看過了那段已經粗剪過的畫麵內容,所有之前懷抱著質疑的人馬上就變為了支持一方。
隻因哪怕七十年代內地還沒有很清晰的節目製作方向,可像他們這種最早一批接觸到電視節目的人心裏明白得很,僅僅是今天二興表現出來的顛球技術,就已經具有著重大節目賣點了。
因此,今天的會議內容,就是在商討是否有提前上播的可能性,最好借著二興的第二部動畫片《哪吒鬧海》全國上映的時候,趁機把一期或者多期的紀錄片推出去。
就在他們閉門商量的時候,二興已經結束了這一世的第一天上學經曆的重溫。
呂奉翊來校門口接的他,那個年代還少有家長迴來接孩子,除非家住的比較遠的郊區家庭。
別看這所廠辦小學,在所在的二道區都排不上號,可對於附近的郊區農民來說,就是很高大上的小學建製了。
因而隻要家裏有條件的,都會想方設法地找門路來這裏就學。
由於他的名氣太大了,所以第一天上學,就被班主任任命為了班長。
隨著動畫片電影《葫蘆兄弟》的上映,以及電視劇版的《葫蘆娃》在電視裏的熱播,他的大名可不僅是在春城而是全國性的知名度。
在機車第二小學,他的名氣更堪比孩子們眼裏的大明星,走到哪裏都受到關注已是必然。
但今天的二興內心激動卻無法用語言言表,因為他再一次見到了上一世那一張張熟悉的麵孔。
從去今年開始恢複了小學六年製,但上四年級的大興剛好躲開了,是從他的下一級學生開始的。
這就讓本該隻高二興三個年級的差距,一下子變成了四個年級。
上一世的大興小學成績就一直很好,這一世在二興的帶動下,更是連年取得級部的前三名,未來考上重點中學的可能性大增。
實際上,燕京的董娟已經屢次試圖說服王美芬,讓二興去她們那裏上小學。
這件事王美芬是同意的,但反對意見來自於二興本人,因為他的計劃裏是不會這麽早走出去的。
眼望著三十幾位往日同學,大部分還知道未來二三十年的發展狀況,此時他的心情真的是百感交集,也是他堅持留在春城上小學的原因。
按照計劃,從這一天起,二興又要有驚人表現了,而且還是跟林吉省電視台的首次合作。
他是在電視劇版《葫蘆娃》上播後,跟當時還叫做春城電視台的這家媒體平台結識的。
借用老媽王美芬之口,跟電視台約定了一個名人紀錄片的拍攝,借以真實地記錄一個“小神童”的成長曆程。
而且,這部紀錄片會跨越至少三年的時間,之前已經從他去機車第二小學報名的那一天起,就有了初次拍攝。
小學生入學是有簡單的智力檢測的,起碼從1數到100,自我介紹家庭成員等等,就是最基本的測試內容。
第一段拍攝就是這點內容,這一天的正式開學就涉及得多了。
從二興起床刷牙開始,一直到第一次背著書包進入學校,坐在分配的班級,以及完成第一堂課。
這裏要提一句,僅僅是錄製二興的上學過程,就讓跟拍的記者兩眼都冒出了小星星,事後都稱“沒想到這麽小的年紀,就這麽有鏡頭感”。
那就是他居然是一路顛著球去的小學,用他那早已黑白兩色變得不再那麽清晰的成人足球,竟是沒怎麽失誤地一路顛到了學校門口。
這可是足球的基本功,在真正的足球還沒開始在民間普及的七十年代,僅僅是這個場麵,就足以讓跟拍的記者大唿過癮了。
盡管這個年代還沒有綜藝節目的概念,但這個拍攝任務製定出來的同時,電視台上下充滿了不理解。
有人認為,為一個孩子拍紀錄片顯得太草率了,跨越三年的拍攝曆程更是沒有任何意義可言;
還有的認為,“神童”的成長曆程是要用成績來檢驗的,而不是記錄生活中的瑣碎;
更有的認為,明顯看不到經濟效益的拍攝計劃,既無實際意義,拍攝難度還出奇的大,明顯的得不償失.....
但該紀錄片的得以立項,幕後有春城市宣傳部門和教育部門的推動。
他們似乎認定了二興的未來並不在春城甚至東北,而是勢必要走進燕京,進入華清、燕大這樣的華國最頂級院校的。
如果他的家鄉城市,能拍下一部分他的成長經曆的真實畫麵,說不定將來就會變成第一手的珍貴曆史資料。
總而言之吧,應該是二興的189智商才是這件事的主因,並且這個數據的本身就擁有著巨大的噱頭和賣點。
因為有很多人都在關注著,這個擁有超級智商的孩子,在接下來的成長裏,是真的學有所成,還是逐漸淪為了平庸。
同時,若他真的成了才,就能夠當做城市名片來宣傳自己的城市,在這個角度看待這個拍攝項目,就顯得彌足珍貴了。
所以說,紀錄片的拍攝創意並非來自二興,而是他後來的借用。
至於為什麽他會選擇以顛球的方式上學,博人眼球的考慮不能說沒有,但更主要的原因還是他原有的學習計劃之一。
但無論如何,今天的上學首日,聽他就給尚處於沒怎麽“開化”的內地電視台好好地上了一課,讓他們見識到了居然還有這樣行為出格的孩子。
對於二興來說,既然頂著個“神童”的招牌,他的任何乖張行為就沒有必要藏著掖著了,處處體現出自己的與眾不同來,才能讓他今後越發誇張的成長經曆越顯得不那麽聳人聽聞,習慣成自然嘛!
拍完了二興的有生以來第一堂課,跟拍的記者團隊就急火火地迴到單位,迅速把這個小孩的誇張經曆匯報了上去。
隻因顛球的動作難度有多高,簡直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因為他上學的那段路可不隻有平坦的柏油路,期間還要經過兩個坡度都很陡的鐵路橋洞。
過了橋洞還要穿過一個人叢密集的菜市場,這麽複雜的地形,二興居然沒有幾次中斷,一直顛著球走路,這件事的本身就極具娛樂看點了。
導演室的人看過了還沒來得及後期剪輯的素材,同樣感到了震驚跟駭然,也是第一時間匯報了上去。
當天下午的電視台高層會議上,在集體看過了那段已經粗剪過的畫麵內容,所有之前懷抱著質疑的人馬上就變為了支持一方。
隻因哪怕七十年代內地還沒有很清晰的節目製作方向,可像他們這種最早一批接觸到電視節目的人心裏明白得很,僅僅是今天二興表現出來的顛球技術,就已經具有著重大節目賣點了。
因此,今天的會議內容,就是在商討是否有提前上播的可能性,最好借著二興的第二部動畫片《哪吒鬧海》全國上映的時候,趁機把一期或者多期的紀錄片推出去。
就在他們閉門商量的時候,二興已經結束了這一世的第一天上學經曆的重溫。
呂奉翊來校門口接的他,那個年代還少有家長迴來接孩子,除非家住的比較遠的郊區家庭。
別看這所廠辦小學,在所在的二道區都排不上號,可對於附近的郊區農民來說,就是很高大上的小學建製了。
因而隻要家裏有條件的,都會想方設法地找門路來這裏就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