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離年巽月兌日 周三 晴
天氣仿佛是一個神秘而多變的使者,它以獨特的方式向我們訴說著關於寒冷的故事。當那絲絲涼風吹拂過麵龐時,我們感受到了“冷”的存在。那風輕輕掠過肌膚,帶來一陣寒意,但還不至於讓老鼠無法忍受。它像是一個調皮的精靈,偶爾捉弄一下忙忙碌碌的老鼠們,提醒大家季節的變化。
然而,與“冷”相比,“凍”則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凍”就像是一股無情的力量,攜帶著徹骨的寒風,毫不留情地穿透身體的每一寸防線。那種寒冷不僅僅停留在表麵,而是深深地侵入骨髓,讓整個身體都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寒風如銳利的冰刃,切割著裸露在外的肌膚,刺痛感瞬間傳遍全身。這種刺骨的“凍”,讓老鼠們真切地體會到大自然冷酷的一麵。
昨天晚上,鼠弟弟寫完當天的課後作業,鼠媽媽就帶著它騎著車踏上了迴家的路。然而,剛一出門,它便敏銳地察覺到外麵那寒冷刺骨的空氣正肆無忌憚地侵襲著自己。那股寒意仿佛能穿透皮毛,直抵骨髓,令鼠媽媽不禁打了個寒顫。
於是,為了抵禦這凜冽的寒風,鼠媽媽靈機一動,想到了之前鼠姐姐遺留在店裏的那件坎肩。這件坎肩能給鼠弟弟鼠弟弟穿上,保護它免受寒凍之苦。想到這裏,鼠媽媽迅速將坎肩取來,並給鼠弟弟套在了身上。
要知道,如果沒有這件坎肩的庇護,這一路上騎迴家可真是夠受的!那冰冷的風會像無數把鋒利的小刀一樣劃過肌膚,讓老鼠難以忍受。而現在有了坎肩的加持,鼠弟弟至少可以稍微暖和一些,不至於被凍得瑟瑟發抖。就這樣,鼠媽媽帶著穿上坎肩的鼠弟弟繼續前行,希望能夠盡快迴到家裏暖和暖和。
說起這個坎肩,是前麵買給鼠姐姐的,因為鼠姐姐這一年多來個子長的太快,有些衣服剛穿了幾次就小了。淘汰給鼠弟弟穿吧,它又嫌是女孩的顏色,也就晚上路上穿一穿,白天的話,它是寧可凍得哆嗦也不穿女孩的衣服。用它的話說,“我是男的,不能穿女的衣服。”所以,早上送鼠弟弟去學校,鼠媽媽讓它將昨天晚上的那個坎肩(粉紅色的)”套在外麵,到了學校門口再脫下來,怎麽說它,都不聽。
曾經有一句網絡上流行的話叫“老媽覺得你冷!”看來真得是這樣啊!
鼠媽媽讓鼠弟弟在裏麵再穿一件小襖,否則,隻穿一件絨衣加校服,雖然校服是冬季款的,但也隻有兩層,這樣穿肯定冷。鼠弟弟硬是耿著頭說不冷。好吧,馬上要遲到了,鼠媽媽沒有再在穿衣服的問題上爭執。“誰冷誰知道!”鼠媽媽扔給鼠弟弟這樣一句話。到底冷不冷,讓它自己感覺吧。
鼠媽媽小心翼翼地駕駛著那輛略顯破舊的電動車,車後座上坐著鼠弟弟,它上半身緊緊地靠在鼠媽媽背上取暖。它們剛剛騎出鼠鼠小區那扇鏽跡斑斑的大門,目光便不由自主地被前方不遠處的一個身影吸引住了。
那是一隻體型稍大一些的小老鼠,身上穿著熟悉的校服,看樣子應該是一名初中生。然而,令人驚訝的是,這隻小老鼠在如此寒冷的天氣裏竟然穿得極為單薄,仿佛完全不顧及冬日的嚴寒。它上身僅僅套著一件薄薄的絨衣,外麵則隨意披著一件夏季的校服,拉鏈都沒有認真地拉好,寒風像頑皮的孩子般肆意穿梭於衣服的縫隙間,侵襲著它的身體。
隻見這隻小老鼠步履蹣跚地走在路上,身形因為寒冷而不斷蜷縮著,原本挺直的脊背也微微彎曲起來,仿佛想要將自己緊緊包裹在那有限的溫暖之中。它的步伐顯得有些沉重,每一步都像是在與冰冷的地麵做抗爭。
鼠媽媽不禁搖了搖頭,心中暗自歎息:“唉,這肯定又是一個不聽話的孩子,把父母的嘮叨當作耳旁風。”它太了解這種情況了,這些年輕氣盛的小家夥們總是覺得自己能夠抵禦一切寒冷,直到真正被凍傷了才會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誰冷誰知道啊!”鼠媽媽喃喃自語道,“要是不讓它們多凍幾次,它們永遠也不會明白‘冬天的零下多少度’到底意味著什麽。隻有親身經曆過那種刺骨的寒意,才能懂得保暖的。
勸不住的!送到校門口,看著鼠弟弟的有點哆嗦地拿起車筐裏的書包,跺著腳跑進學校大門。周邊的小老鼠,有幾個聽家長勸的,穿著厚厚的羽絨服,帶著毛絨絨的帽子,絕大部分的小老鼠,都是穿著校服縮著脖子,帶著校服上的薄款帽子,低著頭往教室奔去。
“老媽覺得你冷!”沒有用。不被凍幾次透心兒涼,不吃上幾次感冒藥,它們根本不拿家長的話當迴事兒,它們以為你在說著玩兒呢!鼠弟弟是這樣,大部分的小老鼠也是這樣。
“算了,不為它幹著急了!”鼠媽媽在心裏說。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固執”和“挑戰”,勸不住的。就像曾經的自己,一次又一次不顧父母的勸告,做著自己“認為對或好”的事情。結果呢,結果告訴我們,父母的經驗也是這麽來的。所以說自己的經驗隻對自己有用。沒有幾個會將你說的“經驗”當迴事兒,就像現在,你的孩子也是這樣。
沒必要嘮叨。說一遍不聽,那就不說了。等著它迴來問一句“你剛才說得什麽?你再說一遍。”的時候,你再說,它才可能聽進去一點兒。聽不進去的話就說一遍,說得遍數多了,它更聽不進去。
中午放學後,鼠弟弟飛快地跑進店裏,“凍死我了,媽媽,我記得店裏是不是還有我的一件小襖?你幫我拿出來。”鼠弟弟帶著顫抖的聲音對鼠媽媽說,“我下午穿襖去學校。”
“哦!”鼠媽媽意味深長的看了看它,一個哦字兒,音拉的很長。鼠媽媽從前台椅子上將鼠弟弟的那件小黑襖拿過來,扔給鼠弟弟,就讓它迴鼠奶奶家吃飯了。如果沒有它的小黑襖,鼠媽媽就準備拿自己的孩子那件花格子的備用棉襖給它,鼠媽媽覺得即使那樣,鼠弟弟這會兒也會穿的,因為太冷了,最多穿迴鼠奶奶家再換一個唄。
和早上的苦口婆心的勸導相比,鼠媽媽中午就“哦”了一聲,也不用著急上火,也不需氣急敗壞。原因就是,讓它親自體驗一番,它才能知道,才能理解。父母的經驗替代不了它的體驗。
冷了,它自會知道穿衣服;餓了,它自會知道找吃的。如果什麽事情你都提前為它準備好,擔心它被凍著,唯恐它被餓著,它們是不會聽的。人類有一句話,叫作“人教人,教不會;事教人,一次就會。”這句話適用於所有的生靈,老鼠也是如此。
天氣仿佛是一個神秘而多變的使者,它以獨特的方式向我們訴說著關於寒冷的故事。當那絲絲涼風吹拂過麵龐時,我們感受到了“冷”的存在。那風輕輕掠過肌膚,帶來一陣寒意,但還不至於讓老鼠無法忍受。它像是一個調皮的精靈,偶爾捉弄一下忙忙碌碌的老鼠們,提醒大家季節的變化。
然而,與“冷”相比,“凍”則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凍”就像是一股無情的力量,攜帶著徹骨的寒風,毫不留情地穿透身體的每一寸防線。那種寒冷不僅僅停留在表麵,而是深深地侵入骨髓,讓整個身體都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寒風如銳利的冰刃,切割著裸露在外的肌膚,刺痛感瞬間傳遍全身。這種刺骨的“凍”,讓老鼠們真切地體會到大自然冷酷的一麵。
昨天晚上,鼠弟弟寫完當天的課後作業,鼠媽媽就帶著它騎著車踏上了迴家的路。然而,剛一出門,它便敏銳地察覺到外麵那寒冷刺骨的空氣正肆無忌憚地侵襲著自己。那股寒意仿佛能穿透皮毛,直抵骨髓,令鼠媽媽不禁打了個寒顫。
於是,為了抵禦這凜冽的寒風,鼠媽媽靈機一動,想到了之前鼠姐姐遺留在店裏的那件坎肩。這件坎肩能給鼠弟弟鼠弟弟穿上,保護它免受寒凍之苦。想到這裏,鼠媽媽迅速將坎肩取來,並給鼠弟弟套在了身上。
要知道,如果沒有這件坎肩的庇護,這一路上騎迴家可真是夠受的!那冰冷的風會像無數把鋒利的小刀一樣劃過肌膚,讓老鼠難以忍受。而現在有了坎肩的加持,鼠弟弟至少可以稍微暖和一些,不至於被凍得瑟瑟發抖。就這樣,鼠媽媽帶著穿上坎肩的鼠弟弟繼續前行,希望能夠盡快迴到家裏暖和暖和。
說起這個坎肩,是前麵買給鼠姐姐的,因為鼠姐姐這一年多來個子長的太快,有些衣服剛穿了幾次就小了。淘汰給鼠弟弟穿吧,它又嫌是女孩的顏色,也就晚上路上穿一穿,白天的話,它是寧可凍得哆嗦也不穿女孩的衣服。用它的話說,“我是男的,不能穿女的衣服。”所以,早上送鼠弟弟去學校,鼠媽媽讓它將昨天晚上的那個坎肩(粉紅色的)”套在外麵,到了學校門口再脫下來,怎麽說它,都不聽。
曾經有一句網絡上流行的話叫“老媽覺得你冷!”看來真得是這樣啊!
鼠媽媽讓鼠弟弟在裏麵再穿一件小襖,否則,隻穿一件絨衣加校服,雖然校服是冬季款的,但也隻有兩層,這樣穿肯定冷。鼠弟弟硬是耿著頭說不冷。好吧,馬上要遲到了,鼠媽媽沒有再在穿衣服的問題上爭執。“誰冷誰知道!”鼠媽媽扔給鼠弟弟這樣一句話。到底冷不冷,讓它自己感覺吧。
鼠媽媽小心翼翼地駕駛著那輛略顯破舊的電動車,車後座上坐著鼠弟弟,它上半身緊緊地靠在鼠媽媽背上取暖。它們剛剛騎出鼠鼠小區那扇鏽跡斑斑的大門,目光便不由自主地被前方不遠處的一個身影吸引住了。
那是一隻體型稍大一些的小老鼠,身上穿著熟悉的校服,看樣子應該是一名初中生。然而,令人驚訝的是,這隻小老鼠在如此寒冷的天氣裏竟然穿得極為單薄,仿佛完全不顧及冬日的嚴寒。它上身僅僅套著一件薄薄的絨衣,外麵則隨意披著一件夏季的校服,拉鏈都沒有認真地拉好,寒風像頑皮的孩子般肆意穿梭於衣服的縫隙間,侵襲著它的身體。
隻見這隻小老鼠步履蹣跚地走在路上,身形因為寒冷而不斷蜷縮著,原本挺直的脊背也微微彎曲起來,仿佛想要將自己緊緊包裹在那有限的溫暖之中。它的步伐顯得有些沉重,每一步都像是在與冰冷的地麵做抗爭。
鼠媽媽不禁搖了搖頭,心中暗自歎息:“唉,這肯定又是一個不聽話的孩子,把父母的嘮叨當作耳旁風。”它太了解這種情況了,這些年輕氣盛的小家夥們總是覺得自己能夠抵禦一切寒冷,直到真正被凍傷了才會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誰冷誰知道啊!”鼠媽媽喃喃自語道,“要是不讓它們多凍幾次,它們永遠也不會明白‘冬天的零下多少度’到底意味著什麽。隻有親身經曆過那種刺骨的寒意,才能懂得保暖的。
勸不住的!送到校門口,看著鼠弟弟的有點哆嗦地拿起車筐裏的書包,跺著腳跑進學校大門。周邊的小老鼠,有幾個聽家長勸的,穿著厚厚的羽絨服,帶著毛絨絨的帽子,絕大部分的小老鼠,都是穿著校服縮著脖子,帶著校服上的薄款帽子,低著頭往教室奔去。
“老媽覺得你冷!”沒有用。不被凍幾次透心兒涼,不吃上幾次感冒藥,它們根本不拿家長的話當迴事兒,它們以為你在說著玩兒呢!鼠弟弟是這樣,大部分的小老鼠也是這樣。
“算了,不為它幹著急了!”鼠媽媽在心裏說。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固執”和“挑戰”,勸不住的。就像曾經的自己,一次又一次不顧父母的勸告,做著自己“認為對或好”的事情。結果呢,結果告訴我們,父母的經驗也是這麽來的。所以說自己的經驗隻對自己有用。沒有幾個會將你說的“經驗”當迴事兒,就像現在,你的孩子也是這樣。
沒必要嘮叨。說一遍不聽,那就不說了。等著它迴來問一句“你剛才說得什麽?你再說一遍。”的時候,你再說,它才可能聽進去一點兒。聽不進去的話就說一遍,說得遍數多了,它更聽不進去。
中午放學後,鼠弟弟飛快地跑進店裏,“凍死我了,媽媽,我記得店裏是不是還有我的一件小襖?你幫我拿出來。”鼠弟弟帶著顫抖的聲音對鼠媽媽說,“我下午穿襖去學校。”
“哦!”鼠媽媽意味深長的看了看它,一個哦字兒,音拉的很長。鼠媽媽從前台椅子上將鼠弟弟的那件小黑襖拿過來,扔給鼠弟弟,就讓它迴鼠奶奶家吃飯了。如果沒有它的小黑襖,鼠媽媽就準備拿自己的孩子那件花格子的備用棉襖給它,鼠媽媽覺得即使那樣,鼠弟弟這會兒也會穿的,因為太冷了,最多穿迴鼠奶奶家再換一個唄。
和早上的苦口婆心的勸導相比,鼠媽媽中午就“哦”了一聲,也不用著急上火,也不需氣急敗壞。原因就是,讓它親自體驗一番,它才能知道,才能理解。父母的經驗替代不了它的體驗。
冷了,它自會知道穿衣服;餓了,它自會知道找吃的。如果什麽事情你都提前為它準備好,擔心它被凍著,唯恐它被餓著,它們是不會聽的。人類有一句話,叫作“人教人,教不會;事教人,一次就會。”這句話適用於所有的生靈,老鼠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