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武當山上找奇遇
人在江湖:一個電力工程師的奇遇 作者:年三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81章 武當山上找奇遇
楊玉珍帶著李凡高一行人來到了武當山風景區,安頓了下來,李凡高又跟著楊玉珍和一個景區的工作人員登上武當山,拜見武當執事青如道長。
青如道長是武當山負責對外事務的執事,安裝光伏發電係統虛擬電站的事宜是他的管轄範圍。
青如道長常年在山上,平常也甚下山。聽吳亦恆說,郭成浩年輕時已經是認識青如道長,此次捐贈和鹽州之行也是由於兩人以前有交情,才得以順利進行。
青如道長身穿一身藍色道袍,頭戴法冠,手持拂塵,一雙眼睛特別有神。處在這山上,她比李凡高在鹽州第一次見麵之時更有高人風範。
她對李凡高提出的光伏發電微型虛擬電廠很讚賞,對其中的光儲充一體化的概念更是非常滿意。
大家客套了幾句,李凡高便向青如道長詳細講解光伏發電微型虛擬電站的細節,建設需求,以及對周邊環境的影響等等。青如道長聽了後滿意地點點頭,又問起李凡高幾人的住宿安排、工程安裝時間、以及吃飯地點等一些生活細節,又叮囑景區工作人員安排好李凡高一行人。又對李凡高說了一些注意的事項,還說了一些感謝的話語,便算是完成了這次見麵。
整個過程不到半個小時。李凡高知道自己這樣的小人物,人家接見自己已經是很給麵子了,說了幾句好聽的話便跟著楊玉珍告辭離去。
李凡高還沒有來遊覽過武當山,在登山和下山的途中,聽著楊玉珍和景區的工作人員一路的介紹,也大致有了一定的了解。
據楊玉珍介紹,武當山古建築群敕建於唐貞觀年間,明代達到鼎盛,曆代皇帝都把武當山作為皇室家廟來修建。明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大建武當山,曆時12年,建成9宮、8觀、36庵堂、72岩廟、39橋、12亭等33座建築群。
明嘉靖年間武當山古建築群又增修擴建,整個建築群嚴格按照真武修仙的故事統一布局,並采用皇家建築規製,形成了“五裏一庵十裏宮,丹牆翠瓦望玲瓏,樓台隱映金銀氣,林岫迴環畫鏡中”的“仙山瓊閣”的意境,綿延140裏,體現了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築成就的博物館”和“掛在懸崖峭壁上的故宮”。
楊玉珍講述,武當山古建築群的整體布局是以天柱峰金殿為中心,以官道和古神道為軸線向四周輻射,一共有太和宮、南岩宮、紫霄宮、遇真宮四座宮殿和玉虛宮、玉龍宮遺址以及大量庵堂、祠堂、岩廟等古建築200餘棟,古建築129處,建築麵積5萬平方米,占地麵積100多萬平方米。
此時,李凡高還沒有時間去遊覽這些名勝古跡,他雖然對武當山非常向往,但虛擬電站的建設要抓緊時間。他這個項目負責人要把方案跟施工人員作詳細的解釋,然後施工人員才可以開始施工。
他估算,完成這個電廠的建造起碼也要半個月左右,在這段時間裏,他還有大把的時間上山遊遊覽,現在也不急於一時。
李凡高景住在景區外圍的一個酒店。離施工的地方大約有1km左右。青如道長給了一張牌子給李凡高,拿著這個牌子李凡高可以自由出入景區,方便楊玉珍和青如道長溝通。
接下來的兩天裏,李凡高帶著於二貴和那位姓張的工程師每天在各個建築物上測量、繪圖。進一步優化實施方案。
“光—儲—充”是一個光伏電領域目前最先進,最前沿的技術,主要分成三大塊:第一大塊就是光伏發電設備,包括光伏發電六大係統;第二大塊是儲能設備。說白了其實就是大號的儲電池;第三大塊是中央控製係統,控製著電壓和電流;第四大塊是用電終端,也就是充電樁和辦公區域的電器。
李凡高帶著李二貴和一位工程師足足勘察了2天,最終確定虛擬電站的各個設備的安裝之處。
又把設計圖交給景區聯係人和青如道長,終於確定了最終的施工方案。
李凡高不敢馬虎,帶著施工隊的隊長一個點一個點的跟他解釋,把細節都交代清楚。於是,在李凡高來到武當山景區的第4天,微型虛擬電站終於開始開工建設。
項目一開工,李凡高反而清閑了下來,現場的施工由張工程師和於二貴盯著就行,他這位領頭之人該做的工作基本上已經完成。剩下的就是監督工程的進展和質量。
接下來的時間,便是李凡高在武當山遊覽的時間。來到這個武林聖地,不好好遊覽一番,那就真的是太對不起自己了,再說了,說不定自己在遊覽時,真的會遇上一名老道士,拿出幾本武功秘訣,10塊錢一本,讓自己挑選呢。
最先去遊覽的當然是武當山古建築群的最出名的宮殿:太和宮。
太和宮在主峰天柱峰最高點,地處1612米武當山絕頂之上。李凡高登上了天柱峰,四處望去,體會到了當時明成帝朱棣利用武當山特殊的地貌形成的眾峰拱托、八方朝拜的景觀,渲染自己皇權的至高無上的氣概。
明永樂十年,明成祖朱棣下令在天柱峰敕建太和宮,建成後嘉封武當山為“大嶽太和山”,封這座建在絕頂上的道宮為“大嶽太和宮”,更多地表現出自己的一種前無古人的氣魄和征服者擁用天下的勝利昭示。
李凡高還沒到太和宮,雙眼就四處瞟,看看有沒有賣武林秘籍的道士,甚至放慢腳步,心裏期盼著有人追上來,說他骨格清奇。
他現在空有一身蠻力,卻不會運力、卸力、發力,心裏幻想著能有武林秘籍,練上幾門絕技,不期盼稱霸江湖,但也能裝裝逼不是。
可轉悠了好一會,什麽奇遇也沒有,他隻能繼續參觀。
太和宮現僅存正殿、朝拜殿、鍾鼓樓、金殿、皇經堂、銅殿。李凡最感興趣的是金殿。
看資料介紹,金殿坐西朝東,麵闊三間5.8米,進深三間4.2米,高5.54米,為仿木結構鎏金銅殿,重簷廡殿頂。
李凡高仔細地參觀,隻見金殿殿身為銅鑄隔扇,隔扇上鑄出大、小額枋,上簷作重翹重昂九踩鬥栱,承托簷椽。下簷施單翹重昂七踩鎏金鬥栱,簷際懸銅鑄鎏金豎匾,鐫“金殿”二字。金殿全部構件均采用分體鑄造,經過榫卯安裝,然後通體鎏金,結構嚴謹,連接緊密,無鑄鑿之痕。殿內供真武祖師像,左有金童捧冊,右有玉女執印,水火二將擎旗拔劍。看得李凡高津津有味。
花了一整天的時間,李凡高參觀了太和宮、紫霄宮、遇真宮宮殿三處大殿。迴到酒店,饒是他身體強悍,也覺得雙腿發麻,全身酸軟。
坐在酒店房間裏運起電能,在這十二正經循環流動了三遍,才把身上的疲倦和酸痛消去。
次日,李凡高在工地現場巡查了一圈之後,又上武當山上尋幽探秘去了。
他還不死心呢。
這一次,他想武當山的鎮山之寶:在峭壁上掛700年的桃木劍。
根據攻略的指點,李凡高背著一個簡單的背囊徒步登山。其實這背囊隻是做做樣子,他的儲物手環裏裝著各種各樣的生活物資,吃的喝的用的都有,就算是去到山裏迷失了方向,他也不怕。
一路觀景,時而坐景區車,時而徒步登山,走走停停。參觀了太子坡,看了“龍頭香”,再向上走遊覽了龍太子臥室。
登上了南天門,摸了一下南天門下的石雕,享受一下吉祥如意,步步登高的寓意,再經過碑亭和兩儀殿,走進了建在懸崖峭壁上的南岩宮。桃木劍就掛在南岩宮外麵,抬頭可見的懸崖峭壁之上。
今天的遊人很多,大家都仰頭看著那桃木劍,李凡高根本不用找,順著遊人抬頭的方向看過去,就看到了那柄傳說中的桃木劍。
那桃木劍孤零零地掛在岩壁上,旁邊有許多銅鏡和棋子,有一個旅遊團隊的導遊在解說,據說那是張三豐張真人布下的陣法,透了這陣法,就會獲得武當的絕世秘籍。
(小說的虛構,大家不要對號入座。)
楊玉珍帶著李凡高一行人來到了武當山風景區,安頓了下來,李凡高又跟著楊玉珍和一個景區的工作人員登上武當山,拜見武當執事青如道長。
青如道長是武當山負責對外事務的執事,安裝光伏發電係統虛擬電站的事宜是他的管轄範圍。
青如道長常年在山上,平常也甚下山。聽吳亦恆說,郭成浩年輕時已經是認識青如道長,此次捐贈和鹽州之行也是由於兩人以前有交情,才得以順利進行。
青如道長身穿一身藍色道袍,頭戴法冠,手持拂塵,一雙眼睛特別有神。處在這山上,她比李凡高在鹽州第一次見麵之時更有高人風範。
她對李凡高提出的光伏發電微型虛擬電廠很讚賞,對其中的光儲充一體化的概念更是非常滿意。
大家客套了幾句,李凡高便向青如道長詳細講解光伏發電微型虛擬電站的細節,建設需求,以及對周邊環境的影響等等。青如道長聽了後滿意地點點頭,又問起李凡高幾人的住宿安排、工程安裝時間、以及吃飯地點等一些生活細節,又叮囑景區工作人員安排好李凡高一行人。又對李凡高說了一些注意的事項,還說了一些感謝的話語,便算是完成了這次見麵。
整個過程不到半個小時。李凡高知道自己這樣的小人物,人家接見自己已經是很給麵子了,說了幾句好聽的話便跟著楊玉珍告辭離去。
李凡高還沒有來遊覽過武當山,在登山和下山的途中,聽著楊玉珍和景區的工作人員一路的介紹,也大致有了一定的了解。
據楊玉珍介紹,武當山古建築群敕建於唐貞觀年間,明代達到鼎盛,曆代皇帝都把武當山作為皇室家廟來修建。明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大建武當山,曆時12年,建成9宮、8觀、36庵堂、72岩廟、39橋、12亭等33座建築群。
明嘉靖年間武當山古建築群又增修擴建,整個建築群嚴格按照真武修仙的故事統一布局,並采用皇家建築規製,形成了“五裏一庵十裏宮,丹牆翠瓦望玲瓏,樓台隱映金銀氣,林岫迴環畫鏡中”的“仙山瓊閣”的意境,綿延140裏,體現了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築成就的博物館”和“掛在懸崖峭壁上的故宮”。
楊玉珍講述,武當山古建築群的整體布局是以天柱峰金殿為中心,以官道和古神道為軸線向四周輻射,一共有太和宮、南岩宮、紫霄宮、遇真宮四座宮殿和玉虛宮、玉龍宮遺址以及大量庵堂、祠堂、岩廟等古建築200餘棟,古建築129處,建築麵積5萬平方米,占地麵積100多萬平方米。
此時,李凡高還沒有時間去遊覽這些名勝古跡,他雖然對武當山非常向往,但虛擬電站的建設要抓緊時間。他這個項目負責人要把方案跟施工人員作詳細的解釋,然後施工人員才可以開始施工。
他估算,完成這個電廠的建造起碼也要半個月左右,在這段時間裏,他還有大把的時間上山遊遊覽,現在也不急於一時。
李凡高景住在景區外圍的一個酒店。離施工的地方大約有1km左右。青如道長給了一張牌子給李凡高,拿著這個牌子李凡高可以自由出入景區,方便楊玉珍和青如道長溝通。
接下來的兩天裏,李凡高帶著於二貴和那位姓張的工程師每天在各個建築物上測量、繪圖。進一步優化實施方案。
“光—儲—充”是一個光伏電領域目前最先進,最前沿的技術,主要分成三大塊:第一大塊就是光伏發電設備,包括光伏發電六大係統;第二大塊是儲能設備。說白了其實就是大號的儲電池;第三大塊是中央控製係統,控製著電壓和電流;第四大塊是用電終端,也就是充電樁和辦公區域的電器。
李凡高帶著李二貴和一位工程師足足勘察了2天,最終確定虛擬電站的各個設備的安裝之處。
又把設計圖交給景區聯係人和青如道長,終於確定了最終的施工方案。
李凡高不敢馬虎,帶著施工隊的隊長一個點一個點的跟他解釋,把細節都交代清楚。於是,在李凡高來到武當山景區的第4天,微型虛擬電站終於開始開工建設。
項目一開工,李凡高反而清閑了下來,現場的施工由張工程師和於二貴盯著就行,他這位領頭之人該做的工作基本上已經完成。剩下的就是監督工程的進展和質量。
接下來的時間,便是李凡高在武當山遊覽的時間。來到這個武林聖地,不好好遊覽一番,那就真的是太對不起自己了,再說了,說不定自己在遊覽時,真的會遇上一名老道士,拿出幾本武功秘訣,10塊錢一本,讓自己挑選呢。
最先去遊覽的當然是武當山古建築群的最出名的宮殿:太和宮。
太和宮在主峰天柱峰最高點,地處1612米武當山絕頂之上。李凡高登上了天柱峰,四處望去,體會到了當時明成帝朱棣利用武當山特殊的地貌形成的眾峰拱托、八方朝拜的景觀,渲染自己皇權的至高無上的氣概。
明永樂十年,明成祖朱棣下令在天柱峰敕建太和宮,建成後嘉封武當山為“大嶽太和山”,封這座建在絕頂上的道宮為“大嶽太和宮”,更多地表現出自己的一種前無古人的氣魄和征服者擁用天下的勝利昭示。
李凡高還沒到太和宮,雙眼就四處瞟,看看有沒有賣武林秘籍的道士,甚至放慢腳步,心裏期盼著有人追上來,說他骨格清奇。
他現在空有一身蠻力,卻不會運力、卸力、發力,心裏幻想著能有武林秘籍,練上幾門絕技,不期盼稱霸江湖,但也能裝裝逼不是。
可轉悠了好一會,什麽奇遇也沒有,他隻能繼續參觀。
太和宮現僅存正殿、朝拜殿、鍾鼓樓、金殿、皇經堂、銅殿。李凡最感興趣的是金殿。
看資料介紹,金殿坐西朝東,麵闊三間5.8米,進深三間4.2米,高5.54米,為仿木結構鎏金銅殿,重簷廡殿頂。
李凡高仔細地參觀,隻見金殿殿身為銅鑄隔扇,隔扇上鑄出大、小額枋,上簷作重翹重昂九踩鬥栱,承托簷椽。下簷施單翹重昂七踩鎏金鬥栱,簷際懸銅鑄鎏金豎匾,鐫“金殿”二字。金殿全部構件均采用分體鑄造,經過榫卯安裝,然後通體鎏金,結構嚴謹,連接緊密,無鑄鑿之痕。殿內供真武祖師像,左有金童捧冊,右有玉女執印,水火二將擎旗拔劍。看得李凡高津津有味。
花了一整天的時間,李凡高參觀了太和宮、紫霄宮、遇真宮宮殿三處大殿。迴到酒店,饒是他身體強悍,也覺得雙腿發麻,全身酸軟。
坐在酒店房間裏運起電能,在這十二正經循環流動了三遍,才把身上的疲倦和酸痛消去。
次日,李凡高在工地現場巡查了一圈之後,又上武當山上尋幽探秘去了。
他還不死心呢。
這一次,他想武當山的鎮山之寶:在峭壁上掛700年的桃木劍。
根據攻略的指點,李凡高背著一個簡單的背囊徒步登山。其實這背囊隻是做做樣子,他的儲物手環裏裝著各種各樣的生活物資,吃的喝的用的都有,就算是去到山裏迷失了方向,他也不怕。
一路觀景,時而坐景區車,時而徒步登山,走走停停。參觀了太子坡,看了“龍頭香”,再向上走遊覽了龍太子臥室。
登上了南天門,摸了一下南天門下的石雕,享受一下吉祥如意,步步登高的寓意,再經過碑亭和兩儀殿,走進了建在懸崖峭壁上的南岩宮。桃木劍就掛在南岩宮外麵,抬頭可見的懸崖峭壁之上。
今天的遊人很多,大家都仰頭看著那桃木劍,李凡高根本不用找,順著遊人抬頭的方向看過去,就看到了那柄傳說中的桃木劍。
那桃木劍孤零零地掛在岩壁上,旁邊有許多銅鏡和棋子,有一個旅遊團隊的導遊在解說,據說那是張三豐張真人布下的陣法,透了這陣法,就會獲得武當的絕世秘籍。
(小說的虛構,大家不要對號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