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意想不到的任務
人在江湖:一個電力工程師的奇遇 作者:年三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80章 意想不到的任務
喝了口茶,郭成浩又道:“青如道長光臨本公司,讓這裏蓬蓽生輝呀。武當山光伏發電項目的事已經在董事會通過了,下來就是實施的階段。這位李總工是我們公司最出色的電力工程師,這個項目我打算交給他去主持,想必定會令青如道長滿意。”
青如道長點點頭說道:“郭老板樂善好施,為武當山捐贈光伏發電整套設備,貧道在這裏要道聲感謝了。”她向郭成浩行了個稽首禮,然後又到道:“我們山上及周邊的建築物比較特殊,光伏發電的設計,恐怕要費點周章,下來之事就要麻煩郭老板和李總工了。”
直到此時,李凡高才明白郭成浩把自己留下來的原因。原來是集團公司捐贈了一批光伏發電設備給武當山,並且指派自己主持安裝的工作。
又聽了郭長說道:“青如道長,有沒有把武當山建築物的相關資料帶來?”
青如道長旁邊的楊玉珍從背包取出一疊資料遞給郭成浩,郭成浩順手把資料遞給李凡高道:“李總工,這些資料你拿迴去認真研究,計算好相關的材料和設備,一個星期後由你組建安裝團隊,到武當山建造一套完整的光伏發電設備。有沒有問題?”
李凡高接過資料,沒有當場翻開來看,而是先應答下來:“沒問題,我定會全力以赴。”表決心的言語和行為,在大學時已練得很熟,更不要說現在了。
“那好,你先去研究這些資料吧,有什麽事情多多與這位楊女士溝通,盡早拿出方案,確保不要錯漏。”
李凡高起身向青如道長告辭,轉身離開了董事長辦公室。
楊玉珍也跟著走了出來。兩人一起來到李凡高的辦公室。
楊玉珍不是一個出家的弟子,她在蘇省打理著是武當派的產業,這一次青如道長鹽州之行,就由她陪同。
其實李凡高心中很是疑惑,這武當山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按規定不允許在附近建造這種光伏發電項目,現在怎麽會有這個光伏發電項目在武當山落地呢?
當他打開手上的資料看了一遍,又聽楊玉珍的解說,才明白其中的道理。
原來,此次捐助的光伏發電係統,並不是在武當山上古建築群內進行建設,而是在武當山下的服務區內,是幾個公眾場所,員工宿舍,停車場、路燈等既有建築上加裝光伏發電係統。
這樣一來就解釋清楚了。
根據相關資料,李凡高知道,國家在1985年已經把武當山古建築群列入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到了2017年地方又出台了《武當山古建築群保護條例》,條例規定在保護區的範圍內嚴禁進行工程建設及相關作業。
東五能源集團捐贈的這一批光伏發電設備,是在景區外圍進行安裝。
李凡高一邊聽著楊玉珍的解釋,一邊翻閱著手頭上的資料,想起自己的畢業論文,一個計劃心中慢慢的形成。
景區外圍的員工宿舍、辦公場所、停車棚等建築物大約有建築麵積6000平米。他大約估算了一下,可安裝一兆瓦的光伏發電裝機容量,每年的發電量大約100萬度電。
這樣一來可以供應景區的辦公和生活使用,剩餘的電量可以儲存起來,用於新能源汽車的充電使用。
現在國家鼓勵群眾和單位購買新能源電動汽車,電動汽車已經越來越普及,景區的充電樁建設已勢在必行。
李凡高的畢業論文是有關微型虛擬電站的,他現在就計劃在武當山下建立一個“光-儲-充”一體的微型虛擬電站。
通過這個先進的微型虛擬電站,每年可以為2萬輛新能源汽車進行充電。
所謂的虛擬電廠是一種通過先進信息通信技術係統,實現分布式能源資源(der)的聚合和協調優化,以作為一個特殊電廠參與電力市場和電網運行的電源協調管理係統?。
虛擬電廠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實體發電廠,而是一種“智慧能源管理平台”,通過能源互聯網技術將分布式電源、儲能、電動汽車等零散資源整合起來,其核心在於“通信”和“聚合”。
這些都是李凡高讀書時學習的東西,對於武當山這個項目,其實簡單一句話就可總結:把一些分散的光伏發電電源集中起來,通過一個電腦係統進行控製,給新能源汽車、員工辦公、生活使用,用不完的電量就先儲存。
這樣一來,既解決了武當山景區的工作人員用電,也方便了外來新能源汽車充電使用,又為東五集團能源集團公司打出了優質的品牌。
隻不過這樣一來,投資的金額可不小,粗略估算要到1200到1500萬之間,也不知郭董事長會不會同意。
但若這件事做成了,就會交好武當派,以郭成浩的精明和魄力,估計定會讚同。
次日,李凡高在集團內的一份通信上看到一篇報道“武當山青如道長蒞臨東五能源集團參觀”,寫得花團錦簇,妙筆生花,其實核心就一句話,東五能源集團和武當山合作建設光伏發電項目。
然後又過了一天,就看見吳亦恆整天掛著個笑臉。
一打聽,原來鹽州附近鎮的幾個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順利的推進了,那些混混都消失不見,連滄海集團公司的人也不見了蹤影。
直到此時,李凡高才徹底明白郭成浩這一招的精妙。
他通過捐贈一批光伏發電設備給武當山,然後邀請青如道長和武當山負責蘇省產業的代理人楊玉珍,一同到集團公司商談,又大張旗鼓地對外宣傳。
滄海集團那牛天明一看這架勢,立即撤迴暗地裏使陰招的人。
郭成浩這一招叫扯虎皮拉大旗,既避免了與滄海集團的正麵衝突,又交好武當派,玩的可真溜啊!
又過了幾天,李凡高親自設計並與兩個工程師反複討論的“武當山景區外圍光儲充一體微型虛擬電廠”的方案正式出爐。
他把方案遞交給郭成浩。郭成浩看了這個方案撫掌叫好:“李總工不愧為我們光伏公司的電力大師啊。這個方案既科學又先進,我非常滿意。”
楊玉珍對這個方案也大為讚賞,先前她還擔心李凡高過於年輕,沒有一定的經驗和技術積累。對由他主持這個項目心有疑慮,現在這種擔心終於煙消雲散了。
尤其是她看到這個方案在建設過程中,還在周邊加裝了道家的符文和一些道家的鐵質圖案,使各個分散的光伏場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對這個方案更加滿意了。
當然,這些方案隻是初步紙上談兵,具體的還要到現場勘察、測量尺寸、設備選型、安裝地點等等,才可形成最終的施工方案。
三天後,初步方案幾經修改,終於敲定。
李凡高帶著於二貴和一位姓張的工程師,以及8個基建部的施工人員啟程奔赴湖北武當山。
(大家如果對某一段描寫有建議,也可以參段評。操作方法是長按你想評的那一段話,就會出現菜單,選段評就可以了。)
喝了口茶,郭成浩又道:“青如道長光臨本公司,讓這裏蓬蓽生輝呀。武當山光伏發電項目的事已經在董事會通過了,下來就是實施的階段。這位李總工是我們公司最出色的電力工程師,這個項目我打算交給他去主持,想必定會令青如道長滿意。”
青如道長點點頭說道:“郭老板樂善好施,為武當山捐贈光伏發電整套設備,貧道在這裏要道聲感謝了。”她向郭成浩行了個稽首禮,然後又到道:“我們山上及周邊的建築物比較特殊,光伏發電的設計,恐怕要費點周章,下來之事就要麻煩郭老板和李總工了。”
直到此時,李凡高才明白郭成浩把自己留下來的原因。原來是集團公司捐贈了一批光伏發電設備給武當山,並且指派自己主持安裝的工作。
又聽了郭長說道:“青如道長,有沒有把武當山建築物的相關資料帶來?”
青如道長旁邊的楊玉珍從背包取出一疊資料遞給郭成浩,郭成浩順手把資料遞給李凡高道:“李總工,這些資料你拿迴去認真研究,計算好相關的材料和設備,一個星期後由你組建安裝團隊,到武當山建造一套完整的光伏發電設備。有沒有問題?”
李凡高接過資料,沒有當場翻開來看,而是先應答下來:“沒問題,我定會全力以赴。”表決心的言語和行為,在大學時已練得很熟,更不要說現在了。
“那好,你先去研究這些資料吧,有什麽事情多多與這位楊女士溝通,盡早拿出方案,確保不要錯漏。”
李凡高起身向青如道長告辭,轉身離開了董事長辦公室。
楊玉珍也跟著走了出來。兩人一起來到李凡高的辦公室。
楊玉珍不是一個出家的弟子,她在蘇省打理著是武當派的產業,這一次青如道長鹽州之行,就由她陪同。
其實李凡高心中很是疑惑,這武當山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按規定不允許在附近建造這種光伏發電項目,現在怎麽會有這個光伏發電項目在武當山落地呢?
當他打開手上的資料看了一遍,又聽楊玉珍的解說,才明白其中的道理。
原來,此次捐助的光伏發電係統,並不是在武當山上古建築群內進行建設,而是在武當山下的服務區內,是幾個公眾場所,員工宿舍,停車場、路燈等既有建築上加裝光伏發電係統。
這樣一來就解釋清楚了。
根據相關資料,李凡高知道,國家在1985年已經把武當山古建築群列入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到了2017年地方又出台了《武當山古建築群保護條例》,條例規定在保護區的範圍內嚴禁進行工程建設及相關作業。
東五能源集團捐贈的這一批光伏發電設備,是在景區外圍進行安裝。
李凡高一邊聽著楊玉珍的解釋,一邊翻閱著手頭上的資料,想起自己的畢業論文,一個計劃心中慢慢的形成。
景區外圍的員工宿舍、辦公場所、停車棚等建築物大約有建築麵積6000平米。他大約估算了一下,可安裝一兆瓦的光伏發電裝機容量,每年的發電量大約100萬度電。
這樣一來可以供應景區的辦公和生活使用,剩餘的電量可以儲存起來,用於新能源汽車的充電使用。
現在國家鼓勵群眾和單位購買新能源電動汽車,電動汽車已經越來越普及,景區的充電樁建設已勢在必行。
李凡高的畢業論文是有關微型虛擬電站的,他現在就計劃在武當山下建立一個“光-儲-充”一體的微型虛擬電站。
通過這個先進的微型虛擬電站,每年可以為2萬輛新能源汽車進行充電。
所謂的虛擬電廠是一種通過先進信息通信技術係統,實現分布式能源資源(der)的聚合和協調優化,以作為一個特殊電廠參與電力市場和電網運行的電源協調管理係統?。
虛擬電廠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實體發電廠,而是一種“智慧能源管理平台”,通過能源互聯網技術將分布式電源、儲能、電動汽車等零散資源整合起來,其核心在於“通信”和“聚合”。
這些都是李凡高讀書時學習的東西,對於武當山這個項目,其實簡單一句話就可總結:把一些分散的光伏發電電源集中起來,通過一個電腦係統進行控製,給新能源汽車、員工辦公、生活使用,用不完的電量就先儲存。
這樣一來,既解決了武當山景區的工作人員用電,也方便了外來新能源汽車充電使用,又為東五集團能源集團公司打出了優質的品牌。
隻不過這樣一來,投資的金額可不小,粗略估算要到1200到1500萬之間,也不知郭董事長會不會同意。
但若這件事做成了,就會交好武當派,以郭成浩的精明和魄力,估計定會讚同。
次日,李凡高在集團內的一份通信上看到一篇報道“武當山青如道長蒞臨東五能源集團參觀”,寫得花團錦簇,妙筆生花,其實核心就一句話,東五能源集團和武當山合作建設光伏發電項目。
然後又過了一天,就看見吳亦恆整天掛著個笑臉。
一打聽,原來鹽州附近鎮的幾個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順利的推進了,那些混混都消失不見,連滄海集團公司的人也不見了蹤影。
直到此時,李凡高才徹底明白郭成浩這一招的精妙。
他通過捐贈一批光伏發電設備給武當山,然後邀請青如道長和武當山負責蘇省產業的代理人楊玉珍,一同到集團公司商談,又大張旗鼓地對外宣傳。
滄海集團那牛天明一看這架勢,立即撤迴暗地裏使陰招的人。
郭成浩這一招叫扯虎皮拉大旗,既避免了與滄海集團的正麵衝突,又交好武當派,玩的可真溜啊!
又過了幾天,李凡高親自設計並與兩個工程師反複討論的“武當山景區外圍光儲充一體微型虛擬電廠”的方案正式出爐。
他把方案遞交給郭成浩。郭成浩看了這個方案撫掌叫好:“李總工不愧為我們光伏公司的電力大師啊。這個方案既科學又先進,我非常滿意。”
楊玉珍對這個方案也大為讚賞,先前她還擔心李凡高過於年輕,沒有一定的經驗和技術積累。對由他主持這個項目心有疑慮,現在這種擔心終於煙消雲散了。
尤其是她看到這個方案在建設過程中,還在周邊加裝了道家的符文和一些道家的鐵質圖案,使各個分散的光伏場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對這個方案更加滿意了。
當然,這些方案隻是初步紙上談兵,具體的還要到現場勘察、測量尺寸、設備選型、安裝地點等等,才可形成最終的施工方案。
三天後,初步方案幾經修改,終於敲定。
李凡高帶著於二貴和一位姓張的工程師,以及8個基建部的施工人員啟程奔赴湖北武當山。
(大家如果對某一段描寫有建議,也可以參段評。操作方法是長按你想評的那一段話,就會出現菜單,選段評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