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姓又是一個妥妥的大姓,人口達四百多萬。
方姓相傳是炎帝的後裔,薑姓。
據傳說,黃帝和堯帝聯手打敗蚩尤後,堯帝的後代榆?有個兒子叫雷,被封在了方山,也就是現在的河南禹州,這一支就被稱作方雷氏。後來人多了,逐漸分為方氏和雷氏。
再就是出自姬姓。
周宣王執政時候,有個姬姓王族叫方叔,因為戰功赫赫,封在今天河南洛陽附近一塊地方。其後人紀念方叔功績,以方為姓。
另外還有其他姓氏改姓的,比如北宋時候為了避諱趙匡胤的匡,大名鼎鼎的匡衡後代,就有改姓方的。
這種情況還有不少,不一一敘述。
當然還有兄弟民族改姓的,也不多做介紹。接下來,還講述方姓的名人軼事,畢竟看故事,總比枯燥乏味的長篇大論來的舒服。
方姓名人非常多,還是隻能挑幾位出來鎮場子。
方姓最先派出場的,就是兩位神仙,方弼和方相。
這哥倆原本是商紂王大殿上左右站著的鎮殿將軍,由於商紂王荒淫無度,導致民怨沸騰。方弼和方相早就看不慣了,於是趁著周武王帶隊伐紂,便臨陣倒戈,立了大功。也正是由於哥倆的棄暗投明,被尊為門神。
雖說這哥倆在仙班屬於小公務員,地位略微嫌低一些。但是人家給每家每戶看門,離老百姓近呀,村官也是幹部。
姬方生活的時代,主要是周宣王時期。
周宣王的老爹周厲王,實行專利政策,引發了國人暴動。周厲王眼疾腳快,立馬跑到了今天的山西霍縣。
憤怒的國人圍住召公(也叫召穆公)府,要求交出太子姬靜。召公忍痛將自己親兒子替換姬靜,國人打死了召公的兒子,才算作罷。
隨後這段時間,由幾位大臣共同執政,叫共和。
過幾年傳來消息,周厲王客死異鄉,召公才把姬靜推向前台,就是周宣王。
周宣王剛上台,任勇賢明大臣,史稱宣王中興。被重用的大臣裏麵,其中就包括姬方叔。
姬方叔南征北戰,立下大功,就被封在了洛邑。這就是源自姬姓的方姓另一支的來曆。
生活在北宋末年的方瓊,親曆了平定本家方臘的事件。
方瓊走向仕途時,宋哲宗當政。和方瓊算是同學,也就是一塊考中進士的有宗澤,周同等人。算是一屆的吧,所以方瓊和宗澤周同以及周邦彥關係不錯,時常走動。
後來宋徽宗上位,這時候的北宋已經病入膏肓,外有遼國虎視眈眈,內有方臘宋江起義。絕對的外憂內患之下,宋徽宗還到樊樓泡妞,周邦彥跑去聽房。
而方瓊憂國憂民,建議朝廷招安宋江等小股起義軍,共同對付方臘。
事實也正如水滸傳中寫的那樣,政府軍主導,宋江等參與,平定了方臘起義。
所不同的是,宋江並沒有參與平定前麵的什麽王慶這些。就是在征方臘時候損失慘重,從此一蹶不振,也就下落不明了。
此戰武鬆也確實斷了一條胳膊,在杭州終老。不同的是活捉方臘的並非武鬆或者魯智深,而是後來鼎鼎大名,當時隻不過是一個小卒的韓世忠!
其實方臘也是窮苦人出身,當時應奉局朱勔借著花石綱的名義,大肆搜刮老百姓。方臘這些人眼看活不下去,隻能造反。
過去造反派都有個通用的套路,就是先用教會組織發動群眾。方臘也是靠著所謂的魔教,才走出了第一步。
但是他們這種草頭王,明顯不懂得水可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方臘強拉硬拽,時間不長竟然聚集了十幾萬人。
不過這種部隊的凝聚力戰鬥力都很有限,宋徽宗知道情況後,派出童貫等帶兵進剿,不久就抓了俘虜。至於宋江等人,起到的作用極其有限。
此時嶽飛自己嶄露頭角,方瓊既然和周同關係很好,也經常指點嶽飛,並將《武經七書》等多部兵書贈送給嶽飛。
需要說明的是,周同是嶽飛的義父而不是師父。就在嶽飛十六七歲時候,周同就病逝了。
平定方臘起義後,方瓊父親病死,母親重病,於是上表朝廷,迴老家湖北省通城縣丁憂。
方瓊閑不住啊,在家鄉開辦學校,窮苦人子弟一律免費,還有文科武科一塊招生,不久學生竟然達幾千人。
不久金兵大舉南侵,太原府危在旦夕,方瓊知道後,立馬招募鄉勇,開赴太原。
在太原附近小打小鬧了一陣,接到東京開封危急的消息,方瓊帶領眾人拚死殺出,直奔開封勤王。
但是主戰派如方瓊、宗澤、李綱等沒能拗過主和派。宋欽宗又是割地又是賠款,金兵退走後,馬上將幾個主戰派撤職。
但是賊心不死的金人,在靖康二年,也就是公元1127年再次進攻開封。
接到勤王的詔命,方瓊當即招募鄉勇六千多人,馬不停蹄的奔赴開封。
趕到許州時,路遇一隊金兵劫掠百姓,方瓊一馬當先殺入敵軍。
鄉勇們哪見過這種真刀真槍的玩命啊,見了血一個比一個跑的快。多虧了武館的一千多學生,跟著方瓊拚殺。金兵留下幾百屍體,趕緊溜了。那些鄉勇見打了勝仗,就陸續返迴。
上過戰場見過血後,年輕後生也就不那麽害怕了。經過一次次血與火的錘煉,方瓊帶的這隊人馬,自此再也沒人臨陣脫逃。
等到了開封外圍,金兵已經擄了徽欽二帝,搶劫一番跑路了。方瓊帶兵往北方追去。
過了黃河,看到一隊金兵紮營,方瓊安排說晚上劫營。
不曾想金兵也有聰明人,料到宋軍劫營,所以早有準備。
等方瓊帶隊衝進金營,就被金兵團團圍住。經過奮力廝殺,方瓊、徐福、李隱得以衝出重圍。而方瓊的兒子方琋,為了救父親,壯烈犧牲!
繼續向北追擊,到了河間地界,眼看著就要追上,方瓊考慮自己一部勢單力薄,和張叔夜約好,打算在金兵必經之地截擊,營救二帝。
又打聽到宗澤部也在附近,派人去聯絡。
按約定時間埋伏下來的方瓊部,眼看著金兵從跟前經過,而其他勤王部隊卻無影無蹤。
這時候衝下去,肯定寡不敵眾,無疑就是送死。
如果不管,裝作看不見,心中著實難安。
已經走到近前,金兵喝斥著徽欽二帝,嬉皮笑臉的調戲宮女嬪妃,讓方瓊瞬間血壓升高,再也忍耐不住!
要知道方瓊到底如何,留個懸念下迴再說。
方姓相傳是炎帝的後裔,薑姓。
據傳說,黃帝和堯帝聯手打敗蚩尤後,堯帝的後代榆?有個兒子叫雷,被封在了方山,也就是現在的河南禹州,這一支就被稱作方雷氏。後來人多了,逐漸分為方氏和雷氏。
再就是出自姬姓。
周宣王執政時候,有個姬姓王族叫方叔,因為戰功赫赫,封在今天河南洛陽附近一塊地方。其後人紀念方叔功績,以方為姓。
另外還有其他姓氏改姓的,比如北宋時候為了避諱趙匡胤的匡,大名鼎鼎的匡衡後代,就有改姓方的。
這種情況還有不少,不一一敘述。
當然還有兄弟民族改姓的,也不多做介紹。接下來,還講述方姓的名人軼事,畢竟看故事,總比枯燥乏味的長篇大論來的舒服。
方姓名人非常多,還是隻能挑幾位出來鎮場子。
方姓最先派出場的,就是兩位神仙,方弼和方相。
這哥倆原本是商紂王大殿上左右站著的鎮殿將軍,由於商紂王荒淫無度,導致民怨沸騰。方弼和方相早就看不慣了,於是趁著周武王帶隊伐紂,便臨陣倒戈,立了大功。也正是由於哥倆的棄暗投明,被尊為門神。
雖說這哥倆在仙班屬於小公務員,地位略微嫌低一些。但是人家給每家每戶看門,離老百姓近呀,村官也是幹部。
姬方生活的時代,主要是周宣王時期。
周宣王的老爹周厲王,實行專利政策,引發了國人暴動。周厲王眼疾腳快,立馬跑到了今天的山西霍縣。
憤怒的國人圍住召公(也叫召穆公)府,要求交出太子姬靜。召公忍痛將自己親兒子替換姬靜,國人打死了召公的兒子,才算作罷。
隨後這段時間,由幾位大臣共同執政,叫共和。
過幾年傳來消息,周厲王客死異鄉,召公才把姬靜推向前台,就是周宣王。
周宣王剛上台,任勇賢明大臣,史稱宣王中興。被重用的大臣裏麵,其中就包括姬方叔。
姬方叔南征北戰,立下大功,就被封在了洛邑。這就是源自姬姓的方姓另一支的來曆。
生活在北宋末年的方瓊,親曆了平定本家方臘的事件。
方瓊走向仕途時,宋哲宗當政。和方瓊算是同學,也就是一塊考中進士的有宗澤,周同等人。算是一屆的吧,所以方瓊和宗澤周同以及周邦彥關係不錯,時常走動。
後來宋徽宗上位,這時候的北宋已經病入膏肓,外有遼國虎視眈眈,內有方臘宋江起義。絕對的外憂內患之下,宋徽宗還到樊樓泡妞,周邦彥跑去聽房。
而方瓊憂國憂民,建議朝廷招安宋江等小股起義軍,共同對付方臘。
事實也正如水滸傳中寫的那樣,政府軍主導,宋江等參與,平定了方臘起義。
所不同的是,宋江並沒有參與平定前麵的什麽王慶這些。就是在征方臘時候損失慘重,從此一蹶不振,也就下落不明了。
此戰武鬆也確實斷了一條胳膊,在杭州終老。不同的是活捉方臘的並非武鬆或者魯智深,而是後來鼎鼎大名,當時隻不過是一個小卒的韓世忠!
其實方臘也是窮苦人出身,當時應奉局朱勔借著花石綱的名義,大肆搜刮老百姓。方臘這些人眼看活不下去,隻能造反。
過去造反派都有個通用的套路,就是先用教會組織發動群眾。方臘也是靠著所謂的魔教,才走出了第一步。
但是他們這種草頭王,明顯不懂得水可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方臘強拉硬拽,時間不長竟然聚集了十幾萬人。
不過這種部隊的凝聚力戰鬥力都很有限,宋徽宗知道情況後,派出童貫等帶兵進剿,不久就抓了俘虜。至於宋江等人,起到的作用極其有限。
此時嶽飛自己嶄露頭角,方瓊既然和周同關係很好,也經常指點嶽飛,並將《武經七書》等多部兵書贈送給嶽飛。
需要說明的是,周同是嶽飛的義父而不是師父。就在嶽飛十六七歲時候,周同就病逝了。
平定方臘起義後,方瓊父親病死,母親重病,於是上表朝廷,迴老家湖北省通城縣丁憂。
方瓊閑不住啊,在家鄉開辦學校,窮苦人子弟一律免費,還有文科武科一塊招生,不久學生竟然達幾千人。
不久金兵大舉南侵,太原府危在旦夕,方瓊知道後,立馬招募鄉勇,開赴太原。
在太原附近小打小鬧了一陣,接到東京開封危急的消息,方瓊帶領眾人拚死殺出,直奔開封勤王。
但是主戰派如方瓊、宗澤、李綱等沒能拗過主和派。宋欽宗又是割地又是賠款,金兵退走後,馬上將幾個主戰派撤職。
但是賊心不死的金人,在靖康二年,也就是公元1127年再次進攻開封。
接到勤王的詔命,方瓊當即招募鄉勇六千多人,馬不停蹄的奔赴開封。
趕到許州時,路遇一隊金兵劫掠百姓,方瓊一馬當先殺入敵軍。
鄉勇們哪見過這種真刀真槍的玩命啊,見了血一個比一個跑的快。多虧了武館的一千多學生,跟著方瓊拚殺。金兵留下幾百屍體,趕緊溜了。那些鄉勇見打了勝仗,就陸續返迴。
上過戰場見過血後,年輕後生也就不那麽害怕了。經過一次次血與火的錘煉,方瓊帶的這隊人馬,自此再也沒人臨陣脫逃。
等到了開封外圍,金兵已經擄了徽欽二帝,搶劫一番跑路了。方瓊帶兵往北方追去。
過了黃河,看到一隊金兵紮營,方瓊安排說晚上劫營。
不曾想金兵也有聰明人,料到宋軍劫營,所以早有準備。
等方瓊帶隊衝進金營,就被金兵團團圍住。經過奮力廝殺,方瓊、徐福、李隱得以衝出重圍。而方瓊的兒子方琋,為了救父親,壯烈犧牲!
繼續向北追擊,到了河間地界,眼看著就要追上,方瓊考慮自己一部勢單力薄,和張叔夜約好,打算在金兵必經之地截擊,營救二帝。
又打聽到宗澤部也在附近,派人去聯絡。
按約定時間埋伏下來的方瓊部,眼看著金兵從跟前經過,而其他勤王部隊卻無影無蹤。
這時候衝下去,肯定寡不敵眾,無疑就是送死。
如果不管,裝作看不見,心中著實難安。
已經走到近前,金兵喝斥著徽欽二帝,嬉皮笑臉的調戲宮女嬪妃,讓方瓊瞬間血壓升高,再也忍耐不住!
要知道方瓊到底如何,留個懸念下迴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