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在曆史上出現過好幾次,有時候容易搞混了。


    最早的魏國還是在上古時期,夏朝時候西北有隗國,其中有一支魏氏,慢慢發展成了魏國。隗(wei第三聲)在河南新密有個大隗鎮,搞不懂是不是和隗國有什麽關係。


    再就是商朝時候有魏國,周武王封的還有魏,而晉國晉獻公還封了魏,就這麽著,很多滅國後的族人,就以原封國為姓了。


    您各位還記得晉文公重耳流亡時候吧,跟班裏麵,就有個叫魏犨的。


    另外羋姓也有魏氏,比如跑秦國效力的魏冉,就出自羋姓。


    還有就是鮮卑族南遷成立北魏,倒閉後分裂成東西魏,再後來被北齊和北周滅國,其族人也多有以魏為姓的。


    魏國在曆史上出現的次數之多,可以說絕無僅有。


    除了上麵說過的,還有曹魏。咱也搞不懂,為啥都喜歡這個魏?


    其中最重要的一支,應該是晉國的這支。


    當時晉文公稱霸天下,六卿也叫六柱國功勞非常大。


    但是重耳死後,國君慢慢的被六柱國架空。後來韓趙魏三家聯合滅了智氏,又將晉國給瓜分,周王室不得不承認三家,也給封了諸侯。這一支,是源自姬姓的畢公高的後代,以畢萬為始祖。


    可別以為魏姓人口少,目前已經接近六百萬,絕對的大姓。


    最早見於記載的魏姓,就是魏犨。


    還是在重耳流亡時候,魏犨就一直跟著。


    輾轉來到楚國,楚成王不像有些財迷老摳,而是按照對待上卿的禮儀接待重耳。


    這天楚成王帶著重耳一塊打獵,發現了一個特殊的東西。那家夥箭射不透,刀砍不進,什麽金銀銅鐵的,都能被它當飯吃,甚至撒泡尿都能把鐵融化嘍。


    大家都不認識,隻有同樣跟著重耳流浪的趙衰知道。說這東西叫貘,渾身跟披著鐵甲差不多,刀劍根本傷不了它。這家夥骨頭裏麵沒有骨髓,可以做棒槌用。它的皮做褥子,能避瘟祛濕,絕對的好玩意。


    旁邊人問:‘’怎麽能抓住呢?‘’


    趙衰道:‘’貘渾身沒有弱點,隻有鼻孔處才能用鋼刺入。‘’


    一時間眾人都無語了。


    魏犨大叫一聲:‘’看我空手擒來!‘’


    說罷和貘纏鬥在一起。


    魏犨力氣大,跳起來跨在貘身上,倆胳膊抱著貘的腦袋。貘來迴翻滾,始終甩不掉魏犨。


    糾纏多時,貘已經沒了力氣,軟麵條般癱軟在地。魏犨手指頭扣著貘的鼻孔,牽著來到楚成王和重耳麵前。


    趙衰又道:‘’這東西隻能用火烤了,才能剝下來皮。‘’


    楚成王命令點火,確實如趙衰所說。


    不過這段記載,咱也搞不懂貘到底是啥玩意。大估計可能是鱷魚,因為在孤陋寡聞的我的印象中,也隻有鱷魚皮糙肉厚的刀槍不入。問題是鱷魚也不像記載裏說的嚼鐵如泥巴呀!


    哦,估計那時候確實有鱷魚,要不然湖北這個鄂哪來的?雖然此鄂非彼鱷,諧音還是有可能的嘛。


    魏犨魏武子的子孫,咱也不知道是幾世孫魏文侯,重用翟璜、吳起、樂洋以及西門豹等人,銳意進取,不忘初心,使魏國一舉進入大國行列。


    之後傳到魏惠王,覺得山西芮城不如大梁,就將都城遷往一馬平川的大梁城。這是除了夏朝之外,第一個將國都設在開封的君王,對中原城市特別是開封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魏惠王,後來也有人叫梁惠王,帶領魏國首先邁入戰國七雄。


    在這段時間,可以說是魏姓的高光時刻。如著名的信陵君魏無忌、孟子遊梁、竊符救趙等等精彩故事。


    之後魏姓似乎沉淪下來,直到三國出現了魏延魏文長。


    魏延的由子午穀出兵的計劃,可以說是一支奇兵,如果能奏效,無疑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反之,這麽冒險的事,其成功率注定不會高了。


    而諸葛亮一生用兵謹慎,輕易不會冒險。別看空城計被後人津津樂道,但那是沒辦法的辦法。也就是遇到了多疑的司馬懿,換作個愣頭青不問三七二十一的隻顧攻城,估計諸葛亮也笑不出來了。


    正是因為諸葛亮的謹慎和魏延想出奇招,這次沒能用上的計謀千百年來一直被很多人議論。


    唐朝時候,魏徵絕對是股肱重臣。


    魏徵的直言敢諫,李世民的虛心接受,成就了一段佳話。


    在隋唐演義中,魏徵是瓦崗寨結義兄弟的老大。


    離咱們比較近的,就是清代的魏源了。


    魏源才僅僅九歲時候,參加童生考試。考官端起茶杯喝水,看到茶杯上印著太極圖,忽然來了靈感,隨口吟出一句:‘’杯中含太極。‘’


    魏源家裏並不富裕,過來參加考試帶著幹糧,也就是倆饅頭。本來考官並不是出這麽個上聯來難為魏源,可是魏源想起來自己帶的這倆饅頭,隨口答曰:‘’腹內孕乾坤。‘’讓幾個考官都吃了一驚,覺得這孩子前途不可限量。


    後來魏源跟隨林則徐,參與禁煙運動,積極抗擊英國侵略,做出了一些成績。


    魏源根據林則徐手裏的資料,編寫了《海國圖誌》一書,對後來的洋務運動,具有非常大的現實意義。


    《海國圖誌》從地理、曆史各方麵對西方國家進行分析,指出別人的長處,發現自己的缺點,不能愚昧的認為外國的那些高科技東西就是奇技淫巧。


    魏源的思想在當時非常先進,正是他首先提出‘’師夷長技以製夷‘’的正確論述,為洋務運動夯實了理論基礎。後來的李鴻章、張之洞等人,都受到了魏源的影響,明白隻有國家強大,才能保家衛國。而強大的前提,隻能學習人家的先進技術,而不是抱殘守缺,狂妄自大。


    魏源的眼光開放,但可不是一味的崇洋媚外。我們現在看魏源,依然有很多值得學習之處。


    魏姓名人還有很多,這裏由於篇幅原因,隻能選一兩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查找一下。


    下一篇,聊聊陶姓,歡迎持續關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趣談百家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酒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酒趣並收藏趣談百家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