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姓的來源比較複雜,也很有意思。
最早有說法是上古時期的少昊帝,隻是這種傳說比較久遠,一說一聽就可以啦。
再就是前麵介紹過的五代十國吳越的國君不是叫錢鏐嗎,為了避諱他,有些劉姓就把卯和刀去掉,姓了金。所以有些地方,特別是在浙江一些地方還有活著姓金死後姓劉的傳統。
另外來自官職名稱,如執金吾、金紫光祿大夫等。特別是一些平民,原來並沒有姓,家族中出了個當官的之後,就以做的官為驕傲。
金姓起源最多的,還是兄弟民族。
比如在河南開封有一些宋代遷徙過來的猶太人,就有一部分姓金。您如果在開封遇到姓金的朋友,可以試著問問。
再就是當年的金國,也就是滅了北宋的那個。被成吉思汗剿滅後,很多人改了金姓。因為滿族和當時的契丹完顏氏一脈相承,所以後來很多滿族人改姓金。
另外朝鮮韓國那邊的金姓,就不清楚是不是由中國傳過去的了。當然啦,那時候朝鮮族也有許多改姓的,其中就有金姓。
最被認可的,則是漢武帝時候的金日(mi)磾(di),這讀音有點麻煩。
金日磾是匈奴人,還是太子級別的。
那時候匈奴被衛青霍去病等人打的招架不住,就有一波意誌不那麽堅定的,想要投降。哦,或者叫為了黎民蒼生免遭生靈塗炭,打算投降。
休屠王也就是金日磾的老爹,剛開始跟渾邪王商量好的一塊投降,結果休屠王中途反悔,倆人就打了起來,休屠王就這麽死在自己人手裏。
無處可去的金日磾母子,也隻能跟隨渾邪王來到長安,此時金日磾才十來歲。
稍微大些,朝廷安排金日磾在宮廷養馬,算是弼馬溫的職務吧。
讓金日磾進入漢武帝法眼,是一次賽馬。漢武帝看到這個外國小孩,不由得問問是誰?手下人把金日磾怎麽來的,誰的兒子告訴漢武帝。
漢武帝見金日磾養的馬膘肥體壯,比其他人養的都好,就對這個外來人員留意了。
巫蠱之禍後,馬何羅幾次想要刺殺漢武帝,但是已經是漢武帝身邊人的金日磾始終不離左右。身高馬大的金日磾,讓馬何羅沒敢輕易動手。
最後一次狠下心行刺,又是金日磾將馬何羅攔腰抱住,才讓漢武帝又躲過一劫。
金日磾的大兒子叫弄兒,深得漢武帝喜歡,閑暇之餘時常逗小家夥玩。金日磾覺得自己孩子弄兒有失體統,經常訓斥孩子。
等弄兒再大些,荷爾蒙爆棚的情況下,似乎有些管不住下半身,竟然敢在宮裏調戲宮女。金日磾二話不說,將親兒子宰了。
事後漢武帝非常憤怒,要治金日磾的罪。多虧幾個大臣求情才算作罷。不過自此以後,漢武帝對金日磾更加信任。
等漢武帝臨終,安排霍光、桑弘羊、上官桀和金日磾一起作為輔政大臣輔佐才八歲的漢昭帝。
除了救過一次漢武帝和殺親兒子之外,金日磾並沒有什麽轟轟烈烈的建樹。在政治、外交和經濟軍事等方麵,都乏善可陳。
批水滸和西廂出名的金聖歎,原本姓張。在明朝滅亡後,才改姓的金。
金聖歎因為領導當地人抗稅,被官府逮捕,眼看著就要殺頭。
其實金聖歎並沒有反抗清政府,也沒想過要抗皇糧。但是新任吳縣縣令任維初貪得無厭,給老百姓加的負擔太重。金聖歎帶領一幫人,到文廟聚集,打的旗號是祭奠順治皇帝。
沒打申請報告,沒經過政府允許就遊行示威,當然得抓人。就這麽著,作為領頭人之一的金聖歎被抓進大牢。
其實上頭也知道幾個文人成不了什麽氣候,這種情況按說可大可小。往小裏說,就是一幫人發發牢騷,責令縣裏加強思想教育,順帶罰倆款就完了。
但是要上升到政治高度,那就另當別論了。
恰好當時清政府才執政時間不長,想要煞一煞文人的傲骨,就把這幫人判了死刑。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哭廟案。
行刑這天,金聖歎的兩個孩子,大的兒子叫蓮子,小的女兒叫梨兒,看著將要永別的父親,肯定哭的淚人一樣。
老金幽默慣了的,雖然生離死別讓人心酸,但被綁在斷頭台上的金聖歎,依舊沒忘了幽默。
便喊兒子:‘’來,爹給你出個上聯。蓮子心內苦!‘’
蓮子隻顧著難過呢,哪有心情對對聯呀。哭哭啼啼的,也不搭話。
金聖歎微微搖頭,道:‘’罷了,我替你對吧。‘’略一沉思,道:‘’梨兒腹內酸!‘’
此情此景,圍觀者無不掩麵而泣。
劊子手舉起大刀,手起刀落,金聖歎人頭落地。
忽然劊子手發現金聖歎倆耳朵裏滾落兩個紙團,撿起來打開一看,一邊寫著個‘’好‘’,另一邊寫了個‘’疼‘’!
替這位大儒感歎後,說點開心的吧。
那位放豪言開三十二場演唱會的,各位想必還記得。
早在兩百多年前,人家老金家就有人幹這事了。
說的是揚州八怪之首的金農的故事。
金農喜歡旅遊,但是家裏條件不允許,活人不能讓尿憋死,那就得想辦法搞錢旅遊。
於是金農組織了一幫民間藝術家,來個全國巡演。
這裏麵有專門抄寫的,有彈弦唱曲的,有替人寫信的,就是不知道有沒有敲鑼耍猴的。
就這麽著,金農帶著一幫人走南闖北,一邊賣藝賺錢,一邊遊山玩水,樂哉樂哉小船蕩悠悠的跑遍了大半個中國。
其實這玩意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中原大地上也隨處可見。
一般農閑時節,有耍猴的,有玩馬戲的,有說評書的,也有變魔術的,都跑農村鄉下。在娛樂匱乏的年代,也算是送文化下鄉吧。
金農可以說視金錢如糞土,屬於和錢不過夜的主。
不過到老了,金農可就有點慘。
他唯一的女兒遠嫁,竟然難產死了。跟著女兒生活的老伴要從天津迴杭州團聚,卻沒有路費。
金農以前就是靠著賣字畫為生,本來日子就過的捉襟見肘,這下突然需要一大筆開支,就得抓緊多創作,多賣錢。
求爺爺告奶奶的攢夠了老伴迴來的路費,還沒團聚幾天呢,鬱悶成疾的老伴就撒手人寰。
金農也心灰意冷,一個人孤獨終老,不久也死了。
金姓人口約三百多萬,也是大姓。
下一篇,說說老魏家的事,歡迎持續關注。
最早有說法是上古時期的少昊帝,隻是這種傳說比較久遠,一說一聽就可以啦。
再就是前麵介紹過的五代十國吳越的國君不是叫錢鏐嗎,為了避諱他,有些劉姓就把卯和刀去掉,姓了金。所以有些地方,特別是在浙江一些地方還有活著姓金死後姓劉的傳統。
另外來自官職名稱,如執金吾、金紫光祿大夫等。特別是一些平民,原來並沒有姓,家族中出了個當官的之後,就以做的官為驕傲。
金姓起源最多的,還是兄弟民族。
比如在河南開封有一些宋代遷徙過來的猶太人,就有一部分姓金。您如果在開封遇到姓金的朋友,可以試著問問。
再就是當年的金國,也就是滅了北宋的那個。被成吉思汗剿滅後,很多人改了金姓。因為滿族和當時的契丹完顏氏一脈相承,所以後來很多滿族人改姓金。
另外朝鮮韓國那邊的金姓,就不清楚是不是由中國傳過去的了。當然啦,那時候朝鮮族也有許多改姓的,其中就有金姓。
最被認可的,則是漢武帝時候的金日(mi)磾(di),這讀音有點麻煩。
金日磾是匈奴人,還是太子級別的。
那時候匈奴被衛青霍去病等人打的招架不住,就有一波意誌不那麽堅定的,想要投降。哦,或者叫為了黎民蒼生免遭生靈塗炭,打算投降。
休屠王也就是金日磾的老爹,剛開始跟渾邪王商量好的一塊投降,結果休屠王中途反悔,倆人就打了起來,休屠王就這麽死在自己人手裏。
無處可去的金日磾母子,也隻能跟隨渾邪王來到長安,此時金日磾才十來歲。
稍微大些,朝廷安排金日磾在宮廷養馬,算是弼馬溫的職務吧。
讓金日磾進入漢武帝法眼,是一次賽馬。漢武帝看到這個外國小孩,不由得問問是誰?手下人把金日磾怎麽來的,誰的兒子告訴漢武帝。
漢武帝見金日磾養的馬膘肥體壯,比其他人養的都好,就對這個外來人員留意了。
巫蠱之禍後,馬何羅幾次想要刺殺漢武帝,但是已經是漢武帝身邊人的金日磾始終不離左右。身高馬大的金日磾,讓馬何羅沒敢輕易動手。
最後一次狠下心行刺,又是金日磾將馬何羅攔腰抱住,才讓漢武帝又躲過一劫。
金日磾的大兒子叫弄兒,深得漢武帝喜歡,閑暇之餘時常逗小家夥玩。金日磾覺得自己孩子弄兒有失體統,經常訓斥孩子。
等弄兒再大些,荷爾蒙爆棚的情況下,似乎有些管不住下半身,竟然敢在宮裏調戲宮女。金日磾二話不說,將親兒子宰了。
事後漢武帝非常憤怒,要治金日磾的罪。多虧幾個大臣求情才算作罷。不過自此以後,漢武帝對金日磾更加信任。
等漢武帝臨終,安排霍光、桑弘羊、上官桀和金日磾一起作為輔政大臣輔佐才八歲的漢昭帝。
除了救過一次漢武帝和殺親兒子之外,金日磾並沒有什麽轟轟烈烈的建樹。在政治、外交和經濟軍事等方麵,都乏善可陳。
批水滸和西廂出名的金聖歎,原本姓張。在明朝滅亡後,才改姓的金。
金聖歎因為領導當地人抗稅,被官府逮捕,眼看著就要殺頭。
其實金聖歎並沒有反抗清政府,也沒想過要抗皇糧。但是新任吳縣縣令任維初貪得無厭,給老百姓加的負擔太重。金聖歎帶領一幫人,到文廟聚集,打的旗號是祭奠順治皇帝。
沒打申請報告,沒經過政府允許就遊行示威,當然得抓人。就這麽著,作為領頭人之一的金聖歎被抓進大牢。
其實上頭也知道幾個文人成不了什麽氣候,這種情況按說可大可小。往小裏說,就是一幫人發發牢騷,責令縣裏加強思想教育,順帶罰倆款就完了。
但是要上升到政治高度,那就另當別論了。
恰好當時清政府才執政時間不長,想要煞一煞文人的傲骨,就把這幫人判了死刑。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哭廟案。
行刑這天,金聖歎的兩個孩子,大的兒子叫蓮子,小的女兒叫梨兒,看著將要永別的父親,肯定哭的淚人一樣。
老金幽默慣了的,雖然生離死別讓人心酸,但被綁在斷頭台上的金聖歎,依舊沒忘了幽默。
便喊兒子:‘’來,爹給你出個上聯。蓮子心內苦!‘’
蓮子隻顧著難過呢,哪有心情對對聯呀。哭哭啼啼的,也不搭話。
金聖歎微微搖頭,道:‘’罷了,我替你對吧。‘’略一沉思,道:‘’梨兒腹內酸!‘’
此情此景,圍觀者無不掩麵而泣。
劊子手舉起大刀,手起刀落,金聖歎人頭落地。
忽然劊子手發現金聖歎倆耳朵裏滾落兩個紙團,撿起來打開一看,一邊寫著個‘’好‘’,另一邊寫了個‘’疼‘’!
替這位大儒感歎後,說點開心的吧。
那位放豪言開三十二場演唱會的,各位想必還記得。
早在兩百多年前,人家老金家就有人幹這事了。
說的是揚州八怪之首的金農的故事。
金農喜歡旅遊,但是家裏條件不允許,活人不能讓尿憋死,那就得想辦法搞錢旅遊。
於是金農組織了一幫民間藝術家,來個全國巡演。
這裏麵有專門抄寫的,有彈弦唱曲的,有替人寫信的,就是不知道有沒有敲鑼耍猴的。
就這麽著,金農帶著一幫人走南闖北,一邊賣藝賺錢,一邊遊山玩水,樂哉樂哉小船蕩悠悠的跑遍了大半個中國。
其實這玩意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中原大地上也隨處可見。
一般農閑時節,有耍猴的,有玩馬戲的,有說評書的,也有變魔術的,都跑農村鄉下。在娛樂匱乏的年代,也算是送文化下鄉吧。
金農可以說視金錢如糞土,屬於和錢不過夜的主。
不過到老了,金農可就有點慘。
他唯一的女兒遠嫁,竟然難產死了。跟著女兒生活的老伴要從天津迴杭州團聚,卻沒有路費。
金農以前就是靠著賣字畫為生,本來日子就過的捉襟見肘,這下突然需要一大筆開支,就得抓緊多創作,多賣錢。
求爺爺告奶奶的攢夠了老伴迴來的路費,還沒團聚幾天呢,鬱悶成疾的老伴就撒手人寰。
金農也心灰意冷,一個人孤獨終老,不久也死了。
金姓人口約三百多萬,也是大姓。
下一篇,說說老魏家的事,歡迎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