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日,晨光初露時分,城北農莊北麵的空地上已經站滿了青壯勞力,這些青壯除了一部分是農莊招募的之外,大部分的都是劉昭派人從周邊幾個村子招募來的,此時眾人正看著前方。


    隻見劉昭將粗麻布衣的袖子挽到手肘,握著丈量土地的竹尺大步流星走在最前頭,後麵二十名扛著鐵鍬的青壯緊跟其後,鐵器與地麵碰撞發出清脆的聲響。


    "在農莊院子的北麵這裏,劃出四十丈見方的空地,紡紗工坊與紡織工坊就在這裏背靠背而建,先將兩處工坊的位置標記下來。"


    劉昭一邊說著,一邊帶頭用竹尺點著長滿雜草的土坡,兩名提著石灰桶的青壯立刻沿著他劃出的白線傾倒。灰白的粉末在晨風中揚起細霧,將兩處未來工坊的輪廓勾勒分明。


    做好之後,劉昭分出一部分青壯,在農莊北麵繼續完善,按照自己畫出的圖紙,將紡紗工坊和紡織工坊的內部細節,包括大門、房間、水井等各個部分的具體位置,用石灰在地上標記出來,然後就開始挖溝打樁。


    這些事情自然有精通建造的工匠負責,隻是具體的木匠、瓦匠等工匠,暫時還沒有招募到位,畢竟第一步平整土地還沒做,現在招募也早了些。


    接著,劉昭帶人來到農莊東麵,在東麵不遠處恰好又一條並不算寬的溪流,平日裏附近的佃戶多來這邊取水澆地,劉昭四下看了一會兒,便叫來陳舉和劉耒囑咐道:"肥皂工坊要挨著溪流,方便取水,我看就設在農莊東麵吧,在這邊新砌十個磚灶,每個灶台間距至少五尺……"


    一旁的劉耒仔細記著劉昭的各種要求,以便接下來和瓦工、木工等工匠對接。


    轉眼到了日頭升到樹梢時,三百多名青壯已全部到位,在農莊北麵和東麵各司其職。


    北麵傳來此起彼伏的號子聲,百十個赤膊青壯正拽著石碾夯實、平整土地,東麵百多個青壯也在奮力忙碌著。陳舉帶著三個賬房先生穿梭在人群間,每丈夯實的土地便用朱砂在簿冊上畫個紅圈。


    "這邊平整土地的事情要抓緊,看進度再有幾天就能完事了,木匠、瓦匠要盡快招募,你今天就去一趟燕州城,不管價錢多貴,也要招募到足夠的人手。"


    劉昭抹了把額頭的汗珠,望著周圍火熱的場麵,對身旁的陳舉說著。


    “是,公子放心,我這就帶人進城。”


    當天下午時分,陳舉帶著幾個青壯來到燕州城東,這裏是城中手藝人等活的地方,陳舉剛一露麵,正被幾十個木匠團團圍住。粗布短打的漢子們舉著墨鬥、刨子擠到前頭,七嘴八舌地報價:"包工包料每丈梁木三百文!""俺們魯班門人隻要二百八十文!"


    "諸位!"


    陳舉情急之下跳上一旁裝工具的竹筐,大聲喊道:"我城北農莊要建三座四十丈見方的工坊,需梁木兩百根、椽子五千支,木匠按天算錢,包工不包料,每人每天一百二十文。願接活的按指印領定金,工錢日結!"


    這邊的一眾木匠頓時如潮水般向前湧動,陳舉很快就招募到四十多人。


    不遠處的瓦工棚下頓時炸開鍋,紛紛跑過來詢問,陳舉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後,最終定下了每人每天一百一十文的工價。


    旁邊,一群力工扛著扁擔也湊過來,被陳舉抬手攔住:"扛木料的力工每日三十文,管兩頓飽飯!"


    待到夕陽西沉時,陳舉在城門處雇下二十輛驢車,滿載著工具,以及臨時采購的木料、石灰、瓦片等材料,車隊還跟著四十多木匠、三十多瓦匠,以及三十多個專門幹重活的力工,浩浩蕩蕩駛出北城門,車轍在官道上壓出深深的溝痕,車廂裏新買的鋸子與鐵釘碰撞,叮當作響。


    隨著陳舉招募到大批工匠和人手,農莊北麵和東麵的施工進度快了不少,劉昭將這些工匠安排到位後,已經是兩天之後了。


    此時劉昭安排劉耒督促肥皂工坊繼續在農莊院子裏生產,命陳舉負責兩處施工的進度,自己則乘坐馬車來到燕州城中。


    南安堂大門口的銅鈴叮咚作響時,掌櫃郭奉節正在櫃台後撥弄算盤查賬,紫檀木櫃台上的青瓷香爐升起嫋嫋細煙,將"童叟無欺"的金漆匾額籠在薄霧裏。


    "郭掌櫃,好久不見啊。"


    劉昭拱手施禮,目光掃過堆滿棉包的貨架。三十斤裝的麻袋摞成小山,細白的棉絮從縫隙裏鑽出來,在斜射的陽光中飄浮。


    郭奉節聞聲急忙過來相迎,笑著說道:"劉公子登門,我這南安堂蓬蓽生輝,快請坐!"


    郭奉節將劉昭請入座位,上茶寒暄之後,劉昭指著貨架上的棉包,問道:“真是巧了,郭掌櫃進了這麽多的棉花?


    “是啊,幾天前劉家下了訂單,一共定了兩千七百石棉花,當然,這隻是第一批,後續劉家還要繼續訂購,想來應該是要大幹一場的。”


    劉昭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按照十斤棉三斤紗來計算,劉家定的兩千七百石棉花可以產出九萬七千多斤棉紗,織出將近三、四百匹棉布。


    此時一匹棉布差不多是長四十尺、寬二尺多,如此算下來,劉家此番的確是準備大幹了。


    郭奉節看著沉思的劉昭,隨口問道:“怎麽,劉公子也要采買棉花?”


    "每月三千石,後續看情況還會增加。"


    說著,劉昭又補充道:“棉花要長絨的優質棉,差一點的我都不會付銀子的。”


    “那是當然,我南安堂的貨,向來是物美價廉,質量上絕對沒問題!”


    有了大生意,郭奉節自然高興,隨即給出了每石四兩五錢銀子的價格,劉昭正要還價,卻看到櫃台西側的月洞門忽然轉出個鵝黃襦裙的姑娘,發間銀步搖隨著步伐輕顫,正是郭奉節的女兒郭文蒴。


    而郭文蒴捧著賬本的手指纖白如玉,目光在劉昭身上稍作停留,才開口說道:"爹,上月肅州來的棉花絨長九分,還剩八十包。"


    少女的聲音清越,指尖在賬冊某頁輕輕一點,劉昭看了一會兒不覺得有些失神,隨即自嘲的笑了笑,抱拳對郭奉節說道:“這批肅州的棉花就不錯,數量不足的,郭掌櫃請比照籌辦。至於價格嘛……”


    郭文蒴突然開口:"四兩二錢銀子一石,不過要先交押金三百兩,若遇陰雨延期交貨……"


    劉昭先是一愣,一旁的郭奉節已經出聲:“胡鬧!我與劉公子在談生意,你這丫頭不要多話。”


    “嗬嗬,劉公子莫怪,這是小女郭文蒴,家妻早逝,我又寵愛,就寵得這丫頭沒輕沒重的。”


    “好,就按照每石四兩二錢銀子的價錢算,郭姑娘的麵子,我還是要照顧的。”


    劉昭出售肥皂已經將近一個月了,現在每天可以出產十數萬塊肥皂,郭奉節都是照單全收,一天的純利都在七、八百兩銀子,現在扣除興建三處工坊所需的銀錢,劉昭手中還有九千多兩銀子的活錢。


    三千石棉花的總價一萬兩千六百兩銀子,雖然還差了一些,不過自己隻要先交三百兩的定金,後續等棉花陸續送來,再分批給錢即可。有了這個時間差,肥皂工坊穩定的收入自然可以彌補其中的差額。


    眼見劉昭爽快答應,郭奉節高興的拍手說道:“跟劉公子做生意就是痛快,尾款也不用著急,等棉花全部送來之後再說。”


    郭文蒴則是睜大雙眼看著劉昭,心中暗道:“這位公子,人還挺好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寒門大掌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仙軒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仙軒轅並收藏寒門大掌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