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很中皇帝的心意了。
皇帝重新審視手上的文章,但皇帝並不覺得內容空泛,顯然大理寺卿的指責明顯有幾分偏頗。
華蓋殿內有些安靜。
皇帝有些舉棋不定了,幾位大學士明顯迴避,並且同氣連枝,問不出結果,其他人也不好問。
他思索片刻,「此人定為二甲第一吧。」
眾臣附議。
剩下的就是榜眼和探花之位了。
宋大學士趁著皇帝進一步發問之前,行禮道,「臣以為,三卷尚可,可點為榜眼。」
皇帝沒想到宋大學士在屬意此人的文章,並且如此直白地說出來,都不帶商量的口吻。皇帝把第三份卷子拿起來一看,馬上釋然了,這第三份卷子,其實是四篇文章中最為中規中矩的那篇。
宋大學士的想法是,狀元已經定為祝澤清了,最好能保住仲錦元或者劉光安的榜眼或探花位置,中規中矩的那篇自然是仲錦元,劉光安的試卷已經被刷下來了。
仲錦元或者劉光安跟宋大學士沒有直接的關係,但有種種關係牽連,所以他要保一人。
皇帝把文章看了看,隨後點點頭,「榜眼之位就定著第三卷 之人。」
其實除了狀元卷是絕對出類拔萃之外,剩下三卷都不能說特別優異,要把這份中規中矩的卷子定為榜眼卷,也不是不可以。
何況這份卷子還是宋大學士親自提出來的,以其他兩位學士沒有反對的情況看,這應該是內閣三位大臣之意。
皇帝顯然不會去駁宋大學士的顏麵,不過為了表示他不偏聽偏好,還是徵求了在場之人的意見。最後沒什麽人提反對意見,於是乎,仲錦元坐穩了榜眼之位。現在狀元卷、榜眼卷、二甲一名卷均已定下,剩下的一份不用再商量了,直接定為探花卷。
在眾大臣商議的時候,一眾進士已經在焦急地等待了。
四月十五殿試結束,四月十六、十七是殿試讀卷官閱卷日,四月十八就該是放榜日了。
按照以往的規矩來看,過了晌午,所有考生的排定名次就應該出來了,下午會放榜,因為第二天便是傳臚日。
到時候所有新科進士都要進宮朝拜天子,在朝拜之前需要作一些準備,主要是由國子監下發狀元服、進士服這些,考生要穿戴一新進宮。
若在傳臚日當天才準備的話,時間上會來不及,所以放榜隻能提前。
這天,一大早祝澤清就起床了,換上江一寧特意為他準備的新衣服,出門跟淩封錦會合,一同前往狀元樓。
今科進士全部聚集在狀元樓內等消息,一會兒報喜的時候,直接大家都知道了,算是一件約定俗成的事。
祝澤清一來,便成為了焦點,進士們紛紛圍到他周圍,說奉承話。
不出意外,祝澤清就是今年的狀元了,交好是便利而無一害的。
祝澤清表現謙遜,跟大家不緊不慢地交談著。
……
商量好之後,華蓋殿的眾殿試閱卷官就可以出來稍微休息一下了。簡單吃點兒喝點兒,又要返迴華蓋殿,在皇帝的監督下給殿試前十名的考卷開彌封,依次拆卷,房官要填榜,把前十名的空缺給補上,司禮官要製敕,同時還要寫傳臚帖子。下午放榜時,還要令順天府協助報喜,第二日新科進士進宮,甚至需要順天府尹親自作陪。
報喜時,需要將考生來日所配套之衣服下發,狀元服和進士服都是成衣,若穿著不合體,還得酌情改衣……殿試就是對朝廷相關職能衙門的考驗,各個環節都不能出紕漏。
吃過午飯,十四名殿試閱卷官迴到華蓋殿,接下來便是當著皇帝的麵,對前十名殿試考卷開封。其實五到十名具體是誰沒多少人關心,主要是看前四到底花落何家。本來殿試結束隻有等開彌封之後才知道前十名次,但因潛規則的存在,已有許多屆殿試未曾在考後才知道三甲排名。比如現在,祝澤清的狀元之位可以說在他參考的時候就基本已經定了下來,宋大學士舉薦的榜眼也是提前知道是誰,隻有第三和第四有些不確定。
在皇帝的監督下,考卷由房官打開彌封,從第十名開始,依次往上。
別的名次基本沒人在意,到了第四名,大家不由提起了精神。
房官開封時,大家都目不轉睛地看著,第四名是黃久林。
他是三年前的南州解元,說起來跟祝澤清還是同鄉。
考卷開彌封之後,上麵有考生的籍貫、姓名和三代履曆,三代履曆中特別要註明是否當官,而三代中有人因刑事案件下獄,那子孫連考科舉的資格都沒有。聽到第四名是黃久林,一眾大臣隻有南派的大臣臉色好看些,因為是自己人。
第四名,也就是殿試二甲第一名,隨著黃久林填榜結束,是第三名的考卷。第三名也不知道是誰,這是剩下來的一個位置,此人因為第四名的關係,算是撿了一個便宜。
「探花,涼州餘敬榮……」
北方城池的學子,這讓北派的大臣臉色好看了不少。
「榜眼,京城仲錦元……」榜眼是仲錦元,大家已經猜出來了。
「狀元,南州祝澤清……」這個位置算是內定,但卻是祝澤清憑實力拿到的。
到目前為止,今年的春闈結果已經明朗了。
狀元為祝澤清,算是皇帝的人,既不是南派北派,也不是京派。
皇帝重新審視手上的文章,但皇帝並不覺得內容空泛,顯然大理寺卿的指責明顯有幾分偏頗。
華蓋殿內有些安靜。
皇帝有些舉棋不定了,幾位大學士明顯迴避,並且同氣連枝,問不出結果,其他人也不好問。
他思索片刻,「此人定為二甲第一吧。」
眾臣附議。
剩下的就是榜眼和探花之位了。
宋大學士趁著皇帝進一步發問之前,行禮道,「臣以為,三卷尚可,可點為榜眼。」
皇帝沒想到宋大學士在屬意此人的文章,並且如此直白地說出來,都不帶商量的口吻。皇帝把第三份卷子拿起來一看,馬上釋然了,這第三份卷子,其實是四篇文章中最為中規中矩的那篇。
宋大學士的想法是,狀元已經定為祝澤清了,最好能保住仲錦元或者劉光安的榜眼或探花位置,中規中矩的那篇自然是仲錦元,劉光安的試卷已經被刷下來了。
仲錦元或者劉光安跟宋大學士沒有直接的關係,但有種種關係牽連,所以他要保一人。
皇帝把文章看了看,隨後點點頭,「榜眼之位就定著第三卷 之人。」
其實除了狀元卷是絕對出類拔萃之外,剩下三卷都不能說特別優異,要把這份中規中矩的卷子定為榜眼卷,也不是不可以。
何況這份卷子還是宋大學士親自提出來的,以其他兩位學士沒有反對的情況看,這應該是內閣三位大臣之意。
皇帝顯然不會去駁宋大學士的顏麵,不過為了表示他不偏聽偏好,還是徵求了在場之人的意見。最後沒什麽人提反對意見,於是乎,仲錦元坐穩了榜眼之位。現在狀元卷、榜眼卷、二甲一名卷均已定下,剩下的一份不用再商量了,直接定為探花卷。
在眾大臣商議的時候,一眾進士已經在焦急地等待了。
四月十五殿試結束,四月十六、十七是殿試讀卷官閱卷日,四月十八就該是放榜日了。
按照以往的規矩來看,過了晌午,所有考生的排定名次就應該出來了,下午會放榜,因為第二天便是傳臚日。
到時候所有新科進士都要進宮朝拜天子,在朝拜之前需要作一些準備,主要是由國子監下發狀元服、進士服這些,考生要穿戴一新進宮。
若在傳臚日當天才準備的話,時間上會來不及,所以放榜隻能提前。
這天,一大早祝澤清就起床了,換上江一寧特意為他準備的新衣服,出門跟淩封錦會合,一同前往狀元樓。
今科進士全部聚集在狀元樓內等消息,一會兒報喜的時候,直接大家都知道了,算是一件約定俗成的事。
祝澤清一來,便成為了焦點,進士們紛紛圍到他周圍,說奉承話。
不出意外,祝澤清就是今年的狀元了,交好是便利而無一害的。
祝澤清表現謙遜,跟大家不緊不慢地交談著。
……
商量好之後,華蓋殿的眾殿試閱卷官就可以出來稍微休息一下了。簡單吃點兒喝點兒,又要返迴華蓋殿,在皇帝的監督下給殿試前十名的考卷開彌封,依次拆卷,房官要填榜,把前十名的空缺給補上,司禮官要製敕,同時還要寫傳臚帖子。下午放榜時,還要令順天府協助報喜,第二日新科進士進宮,甚至需要順天府尹親自作陪。
報喜時,需要將考生來日所配套之衣服下發,狀元服和進士服都是成衣,若穿著不合體,還得酌情改衣……殿試就是對朝廷相關職能衙門的考驗,各個環節都不能出紕漏。
吃過午飯,十四名殿試閱卷官迴到華蓋殿,接下來便是當著皇帝的麵,對前十名殿試考卷開封。其實五到十名具體是誰沒多少人關心,主要是看前四到底花落何家。本來殿試結束隻有等開彌封之後才知道前十名次,但因潛規則的存在,已有許多屆殿試未曾在考後才知道三甲排名。比如現在,祝澤清的狀元之位可以說在他參考的時候就基本已經定了下來,宋大學士舉薦的榜眼也是提前知道是誰,隻有第三和第四有些不確定。
在皇帝的監督下,考卷由房官打開彌封,從第十名開始,依次往上。
別的名次基本沒人在意,到了第四名,大家不由提起了精神。
房官開封時,大家都目不轉睛地看著,第四名是黃久林。
他是三年前的南州解元,說起來跟祝澤清還是同鄉。
考卷開彌封之後,上麵有考生的籍貫、姓名和三代履曆,三代履曆中特別要註明是否當官,而三代中有人因刑事案件下獄,那子孫連考科舉的資格都沒有。聽到第四名是黃久林,一眾大臣隻有南派的大臣臉色好看些,因為是自己人。
第四名,也就是殿試二甲第一名,隨著黃久林填榜結束,是第三名的考卷。第三名也不知道是誰,這是剩下來的一個位置,此人因為第四名的關係,算是撿了一個便宜。
「探花,涼州餘敬榮……」
北方城池的學子,這讓北派的大臣臉色好看了不少。
「榜眼,京城仲錦元……」榜眼是仲錦元,大家已經猜出來了。
「狀元,南州祝澤清……」這個位置算是內定,但卻是祝澤清憑實力拿到的。
到目前為止,今年的春闈結果已經明朗了。
狀元為祝澤清,算是皇帝的人,既不是南派北派,也不是京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