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好東西
重生1959:進山打獵,開局救下女知青 作者:鬆香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原材料的稀缺,讓陳東變得格外謹慎。
中碳鋼是他誤打誤撞搞出來的,下一次可能就沒這麽好運氣。
也就是說,在鍛造連弩這件事上,他的容錯率為零。
思來想去,陳東放棄鍛打,改為更複雜的鑄打。
鍛打的金屬器更加耐造,但每一步都要格外小心,哪怕偏倚半寸,所有都要推翻重來。
而鑄打則是先塑出模型,把鐵水灌到模具裏,最後再脫模。
以後用的3d打印技術,就是從這裏得到的靈感。
陳東罕見地麵露嚴肅,讓所有人都上樓,自己在工作台上慢慢來。
工作台前。
陳東盯著圖紙,迴頭取來一方黃泥,又在黃泥裏摻上一些鹽,增加其韌性。
弩最關鍵的部件是弩機,前麵連著弓弦和弓臂,下麵掛著扳機。
可以說,整套擊發配置都在其中。
陳東兩手盯著圖紙,兩手捧著泥團,先按圖紙的樣子塑出粗形,再用尺子量出每個細微的差距。
機殼比較好做,隻是一個長方形的盒子。
弩機中的核心是“牙”,是一個月牙形的掛鉤,剛性必須大,否則經受不住反複發射帶來的衝擊力。
另外,就是其中韌性彈簧。
彈簧韌性不夠,弩就非常容易卡殼。
陳東隻能用最細的木棍,在泥坯內部一點點雕刻。
隻是這一個結構,就耗費了陳東一整天的時間。
終於到了晚上,弩機的模型終於完成!
此時陳東才注意到,自己眼睛的酸脹,和燈光有很大的關係。
地下室幾乎沒什麽通風設施,用火把照明會加劇氧氣消耗,唯一能用的就是半截洋蠟。
而且,洋蠟也所剩不多了,要不是陳東做東西,平時也不舍得用。
這照明的事兒也得解決!
……
終於熬到第二天,陳東略帶忐忑,又滿心期待的拿出窯裏的泥坯。
因為加了鹽,所以黃泥坯子變得格外堅硬,這算是簡單的硬化處理。
現在隻盼著,坯子能抗住上千度的鋼水!
一切準備就緒,陳東把燒好的鋼水倒進模具。
“哢噠。”
泥坯表麵出現輕微的裂紋,陳東登時心頭一慌。
別說是他,就算是身經百戰的老師傅,也會有坯子開裂的時候。
最好的辦法就是放慢速度,間接減輕泥坯壓力。
小小一坩堝的鋼水,足足倒了半個小時。
而泥坯表麵已經布滿網狀裂紋……
等待!
這種等待讓陳東有一些心焦,眼皮都不敢眨,生怕下一秒就前功盡棄。
就這麽一直熬到下午,坯子表麵已徹底變涼。
陳東拿著錘子,小心翼翼的敲碎泥坯。
陳東隻覺得眼前閃過一抹藍光,再定睛一看,鋥光瓦亮的連弩正躺在一堆泥渣裏。
臥槽!
陳東滿眼驚駭,這比預期可要好太多了!
這藍色在光亮的反射下,呈現一種七彩狀,有一種不規則的美。
因為是一體澆鑄,各個零部件隻是沒有縫隙,每個位置都井然有序。
最讓他驚喜的是手感,單手拎著正合適,即便是舉起來瞄準,也不會覺得沉重。
陳東早就忍不住了,趕緊掛上製好的麅子筋,又拿來之前用樹枝做的箭。
“啪!”
陳東屏息凝神,朝著前方扣動扳機。
“哢!”
剛從箭道彈出的木箭竟淩空折斷!
陳東不由到抽一口涼氣,這是因為弓的力道太大,箭承受不了,才會從中間彎折!
那可是白楊木,硬度也是數一數二!
陳東立馬重新塑出一個箭矢模具。
60厘米長,箭鏃改為四角形,不但能增加箭的平衡力,還能提升殺傷力。
相比之下,做箭矢簡直太輕鬆了。
一上午的時間,燒出了四支成品。
陳東躲在地下室,把四支箭矢先後放進箭匣,隨即上弦瞄準。
“啪!”
破風聲淩空響起,箭矢紮向牆麵,泥磚瞬間土崩瓦解。
再湊上前一看,箭頭全根沒入,拔都拔不出來!
陳東連忙退後幾步,重新瞄準。、
“啪啪啪!”
三箭連發,極其絲滑!
這完全得益於弩箭的頂發裝置,上一根箭一旦發射,第二根箭自動滑進箭道。
從某種角度上說,這相當於自動裝填。
不得了啊!
有了這東西,陳東不但能光明正大地進山,還能震懾那些想搞事情的王八犢子!
陳東反複摩挲著鋼弩,盤算著下一步計劃。
襖子的料子不夠,照明的洋蠟也用光了。
東北晝長夜短,四點左右就黑天,全家躺在草甸子上沒事幹。
這個年代沒啥娛樂設施,躺著又睡不著,翻來覆去的烙餅,其實是很折磨人的。
時間久了,人就難免有些扭曲。
先解決蠟燭的事兒吧!
最簡單的蠟燭就是油脂,不過,這年頭吃的都不夠,用來照明實在太浪費了。
想了半天,陳東突然想到之前在亞馬遜的雨林用的辦法……
轉天。
陳東喊上周晴,各自背起籮筐,大步流星地往河邊走。
河邊一望無際,厚厚的積雪淹沒一切生機,偶有幾隻野鳥低空飛過,隻留下陣陣嚎鳴。
陳東緊了緊身上的籮筐,嗬出一口熱氣,四下觀察起來。
這種冰麵很厚,想打魚必須找水流相對平穩的位置。
很快,陳東找到河麵的低窪處,先掃去積雪,再用錘子鑿出巴掌大的冰窟窿。
冬釣的冰窟窿必須小,越小魚越往上搶,這才好釣。
至於釣魚的工具更簡單,連杆子都不需要,隻是把洋釘子彎成魚鉤形,再把麅子肉的邊角料掛在上麵。
整整一個冬天都沒人來釣魚,水裏的氧氣十分稀缺,魚在下麵憋得很難受。
如今陳東打開一個口子,附近的魚立馬感受到氧氣,一個個拚了命地往上擠。
這時候的魚還不好抓,必須先用碎肉遛一遛。
陳東一手拎著線,每次都是在魚快吃到的時候迅速上提。
反複幾次,魚明顯變得暴躁。
這次,陳東放開了讓它們咬!
鉤子再次落下,陳東隻覺得手上重量猛增。
沒有趁手的魚竿,必須速戰速決。
陳東靠著膀子上的寸勁兒,猛然拎起繩子,一條亂蹦的草魚被拎出水麵。
這時候的魚不用特意處理,扔在雪地裏,一會兒就涼透了。
陳東還是挺滿意,照這個速度,用不了多久就能大豐收!
隻不過,周晴很詫異,做洋蠟和釣魚有什麽關係?
中碳鋼是他誤打誤撞搞出來的,下一次可能就沒這麽好運氣。
也就是說,在鍛造連弩這件事上,他的容錯率為零。
思來想去,陳東放棄鍛打,改為更複雜的鑄打。
鍛打的金屬器更加耐造,但每一步都要格外小心,哪怕偏倚半寸,所有都要推翻重來。
而鑄打則是先塑出模型,把鐵水灌到模具裏,最後再脫模。
以後用的3d打印技術,就是從這裏得到的靈感。
陳東罕見地麵露嚴肅,讓所有人都上樓,自己在工作台上慢慢來。
工作台前。
陳東盯著圖紙,迴頭取來一方黃泥,又在黃泥裏摻上一些鹽,增加其韌性。
弩最關鍵的部件是弩機,前麵連著弓弦和弓臂,下麵掛著扳機。
可以說,整套擊發配置都在其中。
陳東兩手盯著圖紙,兩手捧著泥團,先按圖紙的樣子塑出粗形,再用尺子量出每個細微的差距。
機殼比較好做,隻是一個長方形的盒子。
弩機中的核心是“牙”,是一個月牙形的掛鉤,剛性必須大,否則經受不住反複發射帶來的衝擊力。
另外,就是其中韌性彈簧。
彈簧韌性不夠,弩就非常容易卡殼。
陳東隻能用最細的木棍,在泥坯內部一點點雕刻。
隻是這一個結構,就耗費了陳東一整天的時間。
終於到了晚上,弩機的模型終於完成!
此時陳東才注意到,自己眼睛的酸脹,和燈光有很大的關係。
地下室幾乎沒什麽通風設施,用火把照明會加劇氧氣消耗,唯一能用的就是半截洋蠟。
而且,洋蠟也所剩不多了,要不是陳東做東西,平時也不舍得用。
這照明的事兒也得解決!
……
終於熬到第二天,陳東略帶忐忑,又滿心期待的拿出窯裏的泥坯。
因為加了鹽,所以黃泥坯子變得格外堅硬,這算是簡單的硬化處理。
現在隻盼著,坯子能抗住上千度的鋼水!
一切準備就緒,陳東把燒好的鋼水倒進模具。
“哢噠。”
泥坯表麵出現輕微的裂紋,陳東登時心頭一慌。
別說是他,就算是身經百戰的老師傅,也會有坯子開裂的時候。
最好的辦法就是放慢速度,間接減輕泥坯壓力。
小小一坩堝的鋼水,足足倒了半個小時。
而泥坯表麵已經布滿網狀裂紋……
等待!
這種等待讓陳東有一些心焦,眼皮都不敢眨,生怕下一秒就前功盡棄。
就這麽一直熬到下午,坯子表麵已徹底變涼。
陳東拿著錘子,小心翼翼的敲碎泥坯。
陳東隻覺得眼前閃過一抹藍光,再定睛一看,鋥光瓦亮的連弩正躺在一堆泥渣裏。
臥槽!
陳東滿眼驚駭,這比預期可要好太多了!
這藍色在光亮的反射下,呈現一種七彩狀,有一種不規則的美。
因為是一體澆鑄,各個零部件隻是沒有縫隙,每個位置都井然有序。
最讓他驚喜的是手感,單手拎著正合適,即便是舉起來瞄準,也不會覺得沉重。
陳東早就忍不住了,趕緊掛上製好的麅子筋,又拿來之前用樹枝做的箭。
“啪!”
陳東屏息凝神,朝著前方扣動扳機。
“哢!”
剛從箭道彈出的木箭竟淩空折斷!
陳東不由到抽一口涼氣,這是因為弓的力道太大,箭承受不了,才會從中間彎折!
那可是白楊木,硬度也是數一數二!
陳東立馬重新塑出一個箭矢模具。
60厘米長,箭鏃改為四角形,不但能增加箭的平衡力,還能提升殺傷力。
相比之下,做箭矢簡直太輕鬆了。
一上午的時間,燒出了四支成品。
陳東躲在地下室,把四支箭矢先後放進箭匣,隨即上弦瞄準。
“啪!”
破風聲淩空響起,箭矢紮向牆麵,泥磚瞬間土崩瓦解。
再湊上前一看,箭頭全根沒入,拔都拔不出來!
陳東連忙退後幾步,重新瞄準。、
“啪啪啪!”
三箭連發,極其絲滑!
這完全得益於弩箭的頂發裝置,上一根箭一旦發射,第二根箭自動滑進箭道。
從某種角度上說,這相當於自動裝填。
不得了啊!
有了這東西,陳東不但能光明正大地進山,還能震懾那些想搞事情的王八犢子!
陳東反複摩挲著鋼弩,盤算著下一步計劃。
襖子的料子不夠,照明的洋蠟也用光了。
東北晝長夜短,四點左右就黑天,全家躺在草甸子上沒事幹。
這個年代沒啥娛樂設施,躺著又睡不著,翻來覆去的烙餅,其實是很折磨人的。
時間久了,人就難免有些扭曲。
先解決蠟燭的事兒吧!
最簡單的蠟燭就是油脂,不過,這年頭吃的都不夠,用來照明實在太浪費了。
想了半天,陳東突然想到之前在亞馬遜的雨林用的辦法……
轉天。
陳東喊上周晴,各自背起籮筐,大步流星地往河邊走。
河邊一望無際,厚厚的積雪淹沒一切生機,偶有幾隻野鳥低空飛過,隻留下陣陣嚎鳴。
陳東緊了緊身上的籮筐,嗬出一口熱氣,四下觀察起來。
這種冰麵很厚,想打魚必須找水流相對平穩的位置。
很快,陳東找到河麵的低窪處,先掃去積雪,再用錘子鑿出巴掌大的冰窟窿。
冬釣的冰窟窿必須小,越小魚越往上搶,這才好釣。
至於釣魚的工具更簡單,連杆子都不需要,隻是把洋釘子彎成魚鉤形,再把麅子肉的邊角料掛在上麵。
整整一個冬天都沒人來釣魚,水裏的氧氣十分稀缺,魚在下麵憋得很難受。
如今陳東打開一個口子,附近的魚立馬感受到氧氣,一個個拚了命地往上擠。
這時候的魚還不好抓,必須先用碎肉遛一遛。
陳東一手拎著線,每次都是在魚快吃到的時候迅速上提。
反複幾次,魚明顯變得暴躁。
這次,陳東放開了讓它們咬!
鉤子再次落下,陳東隻覺得手上重量猛增。
沒有趁手的魚竿,必須速戰速決。
陳東靠著膀子上的寸勁兒,猛然拎起繩子,一條亂蹦的草魚被拎出水麵。
這時候的魚不用特意處理,扔在雪地裏,一會兒就涼透了。
陳東還是挺滿意,照這個速度,用不了多久就能大豐收!
隻不過,周晴很詫異,做洋蠟和釣魚有什麽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