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臨時工
重生1959:進山打獵,開局救下女知青 作者:鬆香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陳東在這忙得熱火朝天,吳家扔在水深火熱。
吳德貴因為盜竊公社被抓走,暫時還沒移送走。
按照規定,大隊有一定裁判權,有些問題可以內部消化,但超過一周還沒解決,那就必須移送了!
吳家的時間不多了。
連著三晚,吳全友徹夜未眠。
第四天淩晨,吳全友下定決心,主動找到保衛科,把吳德貴的罪過往自己身上攬。
說到底,我自己思想鬆懈,讓別人有了可乘之機,才釀成如此後果!
大不了,自己摘帽子!
要判兒子,先判他這個爹!
吳全友的負荊請罪,引起公社內部的重視。
不管咋樣,吳全友的功績在這擺著,最苦最難的開荒,是他身先士卒,所以最後能當上出納。
另一方麵,吳全友年紀不大,但輩分極高,威望自然不小。
現在正是團結人民的時候,不能激化矛盾。
公社內部分成兩派,爭論相當激烈,一麵讚成重判,一麵讚成手下留情。
一天後,投票結果被公示,吳全友由正式出納改為臨時出納,考察期六個月。
對於這個結果,陳東已經很滿意了。
他深知吳全友的影響力,壓根沒指望一次把他扳倒!
現在的吳全友從正式編變成了臨時工,考察期間,任何人都可以舉報。
任何一個舉報,都是致命打擊。
到了這時候,陳東才算微微放心。
他最擔心的就是吳家帶人搞事情,現在領頭的倒台了,安全感提升不少。
另外,政策的變動,讓陳東可以大展拳腳!
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吳家早已想好對策,哪會讓陳家這麽安穩……
熊肉的腥膻味越來越重,隔著雪堆都能聞到臭味。
別說吃,聞一口都能吐出來。
對此,陳東隻能默默歎了聲氣,到底還是晚了。
如果有鹽,就不至於浪費了。
心疼歸心疼,這些肉必須連夜處理掉,否則早晚會被人發現。
燒磚窯晝夜不停,泥磚一批接著一批。
幾天的時間,已經壘起了一麵牆,安全的住所讓陳東有些踏實。
而之前獵迴來的麂子被吃得差不多了,食物短缺的問題,又一次成了陳東的困擾。
迴到屋裏,陳東看著牆上抽抽巴巴的筋,這是當初從麂子身上抽下來的,現在水了三分之二。
以後能不能吃上飯,全靠它了!
鹿筋和牛筋的韌性都特別強,是做弓箭的好材料。
之所以選擇弓箭,主要是因為箭矢更好做,而且可以反複利用。
山上的煉鐵爐子,可以源源不斷地提供箭頭。
相比之下,比沙噴子更適合長距離射殺!
不過,這弓弦需要特殊處理,否則射程近,壽命短。
這其中至關重要的,就是生石灰。
可這年頭,連石灰也是稀罕物!
陳東扭頭看著大山,突然想起第一次和周晴上山,周晴一腳差點踩空。
印象裏,周晴踩的是一塊青白色的石頭。
當時陳東沒多想,現在想想,那石頭硬度低,顏色白,符合石灰岩的形態。
可形成石灰岩需要非常苛刻的條件,這山裏能有?
半信半疑間,陳東上了山。
按照記憶,找到周晴當初踩空的位置,掃開上麵的浮雪,露出一片青白色的片狀岩。
陳東輕輕一掰,石頭真碎了!
難以名狀的興奮湧到陳東心頭,這一切就好像老天安排好的一樣。
缺啥就給啥!
正好,這地方離山頂的煉鐵窯很近,陳東抱著幾塊大石頭,拔腿就往山上跑。
如果放在幾十年以後,燒製石灰不算什麽大事兒。
可這年頭工具落後,很普通的一件事都變得很棘手。
旁的不說,單說窯內溫度。
想燒出石灰岩,窯內的溫度至少到1000度,這種土窯根本禁不住這麽折騰。
思來想去,陳東拿出看家本事,挖地坑灶!
地坑越小,保溫程度越好,陳東挖的地坑的直徑隻有二尺左右。
地坑裏生起火,石灰岩被砸成碎塊,再蓋上厚厚的黑土。
泥土本身具有透氣的作用,不用刻意留通氣孔,隻需塞進足夠的木炭,便萬事大吉。
這種方式類似悶烤,不需要明火,完全靠著熱力內循環,通過這種方式,能瓦解石灰岩內部結構。
轉天。
等陳東再上山的時候,火已經滅了。
陳東登時心頭一沉,該不會失敗了吧?
等他試探著挖開地坑,一股熱氣直往臉上撲。
熱氣散盡,一小撮白色粉末躺在焦炭當中。
陳東突然有一種失而複得的快感,雖然燒得不多,但總比沒有強!
陳東把生石灰藏好,準備下山的時候,正好和吳德貴碰個正著。
路很窄,隻容下一人通過,倆人像頂牛似的,誰都不讓半步。
“這次上山,準備偷點什麽啊?”
吳德貴咬牙切齒道:“你別太得意!”
“咱倆這個梁子結定了!”
陳東瞬間就樂了:“你爹用烏紗帽把你換出來的,還不夾尾巴做人?”
“我能舉報你第一次,就能有第二次,信不?”
吳德貴兩眼盯著陳東,從懷裏掏出嶄新的彈弓:“打幾隻兔子你就狂起來了?”
“我告訴你,你能幹的,我也能!”
“我這是合理合法,怕你舉報啊?”
陳東用一種憐憫的目光看向他和他的彈弓,吳德貴還以為他怕了,嘴角忍不住露出譏諷。
“還不滾開!”
陳東沒出聲,抬腿就往前撞。
吳德貴是上山,本來就重心靠後,陳東這麽一撞,順著山坡直接滾下去了。
一分鍾後,吳德貴終於停住了。
陳東慢悠悠的路過他身邊,冷眼瞥向滿臉是血的吳德貴,大步流星地下了山。
……
山下,篝火正旺。
陳東在火堆上架起大鐵鍋,填滿水以後又把石灰粉放進去。
這是個細活,火不能旺,否則就徹底煮爛。
鹿筋在沸水中漸漸軟化,萎縮的鹿筋漸漸舒緩。
趁著這個時間,陳東又砍來一些樺木。
嚴格來說,最適合做弓箭的是竹子,可北方哪有這東西,隻能用樺木暫時代替。
做弓箭本身不危險,可如果弓身韌性不夠,打獵的時候容易把小命丟了……
吳德貴因為盜竊公社被抓走,暫時還沒移送走。
按照規定,大隊有一定裁判權,有些問題可以內部消化,但超過一周還沒解決,那就必須移送了!
吳家的時間不多了。
連著三晚,吳全友徹夜未眠。
第四天淩晨,吳全友下定決心,主動找到保衛科,把吳德貴的罪過往自己身上攬。
說到底,我自己思想鬆懈,讓別人有了可乘之機,才釀成如此後果!
大不了,自己摘帽子!
要判兒子,先判他這個爹!
吳全友的負荊請罪,引起公社內部的重視。
不管咋樣,吳全友的功績在這擺著,最苦最難的開荒,是他身先士卒,所以最後能當上出納。
另一方麵,吳全友年紀不大,但輩分極高,威望自然不小。
現在正是團結人民的時候,不能激化矛盾。
公社內部分成兩派,爭論相當激烈,一麵讚成重判,一麵讚成手下留情。
一天後,投票結果被公示,吳全友由正式出納改為臨時出納,考察期六個月。
對於這個結果,陳東已經很滿意了。
他深知吳全友的影響力,壓根沒指望一次把他扳倒!
現在的吳全友從正式編變成了臨時工,考察期間,任何人都可以舉報。
任何一個舉報,都是致命打擊。
到了這時候,陳東才算微微放心。
他最擔心的就是吳家帶人搞事情,現在領頭的倒台了,安全感提升不少。
另外,政策的變動,讓陳東可以大展拳腳!
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吳家早已想好對策,哪會讓陳家這麽安穩……
熊肉的腥膻味越來越重,隔著雪堆都能聞到臭味。
別說吃,聞一口都能吐出來。
對此,陳東隻能默默歎了聲氣,到底還是晚了。
如果有鹽,就不至於浪費了。
心疼歸心疼,這些肉必須連夜處理掉,否則早晚會被人發現。
燒磚窯晝夜不停,泥磚一批接著一批。
幾天的時間,已經壘起了一麵牆,安全的住所讓陳東有些踏實。
而之前獵迴來的麂子被吃得差不多了,食物短缺的問題,又一次成了陳東的困擾。
迴到屋裏,陳東看著牆上抽抽巴巴的筋,這是當初從麂子身上抽下來的,現在水了三分之二。
以後能不能吃上飯,全靠它了!
鹿筋和牛筋的韌性都特別強,是做弓箭的好材料。
之所以選擇弓箭,主要是因為箭矢更好做,而且可以反複利用。
山上的煉鐵爐子,可以源源不斷地提供箭頭。
相比之下,比沙噴子更適合長距離射殺!
不過,這弓弦需要特殊處理,否則射程近,壽命短。
這其中至關重要的,就是生石灰。
可這年頭,連石灰也是稀罕物!
陳東扭頭看著大山,突然想起第一次和周晴上山,周晴一腳差點踩空。
印象裏,周晴踩的是一塊青白色的石頭。
當時陳東沒多想,現在想想,那石頭硬度低,顏色白,符合石灰岩的形態。
可形成石灰岩需要非常苛刻的條件,這山裏能有?
半信半疑間,陳東上了山。
按照記憶,找到周晴當初踩空的位置,掃開上麵的浮雪,露出一片青白色的片狀岩。
陳東輕輕一掰,石頭真碎了!
難以名狀的興奮湧到陳東心頭,這一切就好像老天安排好的一樣。
缺啥就給啥!
正好,這地方離山頂的煉鐵窯很近,陳東抱著幾塊大石頭,拔腿就往山上跑。
如果放在幾十年以後,燒製石灰不算什麽大事兒。
可這年頭工具落後,很普通的一件事都變得很棘手。
旁的不說,單說窯內溫度。
想燒出石灰岩,窯內的溫度至少到1000度,這種土窯根本禁不住這麽折騰。
思來想去,陳東拿出看家本事,挖地坑灶!
地坑越小,保溫程度越好,陳東挖的地坑的直徑隻有二尺左右。
地坑裏生起火,石灰岩被砸成碎塊,再蓋上厚厚的黑土。
泥土本身具有透氣的作用,不用刻意留通氣孔,隻需塞進足夠的木炭,便萬事大吉。
這種方式類似悶烤,不需要明火,完全靠著熱力內循環,通過這種方式,能瓦解石灰岩內部結構。
轉天。
等陳東再上山的時候,火已經滅了。
陳東登時心頭一沉,該不會失敗了吧?
等他試探著挖開地坑,一股熱氣直往臉上撲。
熱氣散盡,一小撮白色粉末躺在焦炭當中。
陳東突然有一種失而複得的快感,雖然燒得不多,但總比沒有強!
陳東把生石灰藏好,準備下山的時候,正好和吳德貴碰個正著。
路很窄,隻容下一人通過,倆人像頂牛似的,誰都不讓半步。
“這次上山,準備偷點什麽啊?”
吳德貴咬牙切齒道:“你別太得意!”
“咱倆這個梁子結定了!”
陳東瞬間就樂了:“你爹用烏紗帽把你換出來的,還不夾尾巴做人?”
“我能舉報你第一次,就能有第二次,信不?”
吳德貴兩眼盯著陳東,從懷裏掏出嶄新的彈弓:“打幾隻兔子你就狂起來了?”
“我告訴你,你能幹的,我也能!”
“我這是合理合法,怕你舉報啊?”
陳東用一種憐憫的目光看向他和他的彈弓,吳德貴還以為他怕了,嘴角忍不住露出譏諷。
“還不滾開!”
陳東沒出聲,抬腿就往前撞。
吳德貴是上山,本來就重心靠後,陳東這麽一撞,順著山坡直接滾下去了。
一分鍾後,吳德貴終於停住了。
陳東慢悠悠的路過他身邊,冷眼瞥向滿臉是血的吳德貴,大步流星地下了山。
……
山下,篝火正旺。
陳東在火堆上架起大鐵鍋,填滿水以後又把石灰粉放進去。
這是個細活,火不能旺,否則就徹底煮爛。
鹿筋在沸水中漸漸軟化,萎縮的鹿筋漸漸舒緩。
趁著這個時間,陳東又砍來一些樺木。
嚴格來說,最適合做弓箭的是竹子,可北方哪有這東西,隻能用樺木暫時代替。
做弓箭本身不危險,可如果弓身韌性不夠,打獵的時候容易把小命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