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東倒是不慌不忙,靜靜的聽吳全友說完,這才緩緩開口。


    “最新的政策,提倡隊員自給自足,不給公社添麻煩!”


    “這麽重要的精神思想,你一個出納不知道?你可是公社重要幹部啊!”


    吳全友登時哈哈大笑:“你胡說八道什麽呢?”


    “上級傳達的精神,我還不知道,你先知道了?”


    “不但損公肥私,你還敢當中造謠!”


    吳全友眉頭一皺:“你小子最近太狂了,我看應該換個地方說話!”


    陳東噗嗤一聲就笑了:“到底是我造謠還是你無知?”


    “大隊長。”


    陳東輕喚一聲,把矛頭對準生產隊長:“您又抓生產,又抓思想,您不會不知道吧?”


    “嗯……”


    大隊長站起來,清清嗓子:“沒錯,這是最新精神指示,還沒來得及傳達。”


    “要不,趁著人多,您現在讀讀?”


    大隊長有些尷尬的看著眾人。


    “根據上方指示,我們應當加強自我建設!”


    “完成自給自足,不做組織的拖油瓶!”


    ……


    他這麵一念完,吳全友瞪大眼睛,小聲道:“什麽時候的事兒?咋沒人通知我!”


    “就、就開大會之前,我剛收到的,也沒人通知我啊!”


    “那陳東怎麽知道的?你告訴他了?”


    “我告訴個屁!”大隊長愈發窘迫:“這搞得我好像思想鬆動一樣,連指示都不傳達!”


    “現在咋辦啊?”


    “我哪知道?”


    ……


    陳東看著台上尷尬的對話,嘴角忍不住露出笑意。


    自己可是帶著上輩子的記憶迴來的,1959年末,責任落到生產隊,各個大隊自給自足,貢獻自己的力量。


    如果不是知道這件事,陳東又怎麽敢把土窯放在門前?


    吳全友呆愣楞的眨眨眼,又看看台下,隻覺得自己有些滑稽。


    給陳東準備的帽子,就這麽被瓦解了?


    台下的人也看出了吳全友的窘迫,想笑又不敢笑。


    吳全友很清楚,從現在開始,隻要不影響公社勞動,自己可以蓋房子,節省下來的資源,為更偏遠的地方做貢獻!


    換句話說,即便是吃大鍋飯,但在今天也需要有自給自足的能力,否則就是拖油瓶!


    現場一片嘩然。


    半晌兒,陳東抬高嗓門,問道:“隊長!我是第一個響應政策的,也是第一個有勞動成果的。”


    “我記得,按照上麵的規定,應該有點什麽說法吧?”


    大隊長倍覺頭疼,現在的陳東好像換了個人。


    做事殺伐決斷不說,關鍵還懂政策,就像一個渾身是刺的刺蝟,硬是拿他確實沒辦法!


    大隊長戰術性咳嗽幾聲:“確實,率先做出表率的人,應該獲得標兵錦旗。”


    陳東的目的達到了,自然笑了起來:“那您看,什麽時候方便呢?”


    “就、就明天吧!”


    “好嘞!我們全家等您!”


    ……


    所謂的標兵錦旗,其實就是一尺見方的紅布上寫了四個大字,沒什麽稀奇的。


    別小瞧這塊布,誰見了都得客氣三分。


    別說普通老百姓,就算保衛科的人衝進來,也得恭恭敬敬說話。


    陳東很清楚,在這個年代,政治正確是最大的庇護。


    從某種角度上說,比槍炮更有用!


    隊長不可能說空話,第二天乖乖把錦旗送來,還不忘誇陳東幾句。


    在所有人驚駭的目光中,陳東接下沉甸甸的榮耀,轉頭把它掛在牆上。


    隊上的村民有點反應不過來,陳東先是光明正大的蓋房子,又成了隊上的標杆。


    怎麽想都覺得別扭,可事實就是如此!


    更讓他們難受的是,即便政策開放了,允許自己蓋房了,可自己沒那麽大本事!


    反而是陳東,簡直是如魚得水,這個政策就好像為他準備的一樣!


    晚上沒人的時候,周晴小聲的問陳東,既然條件放寬了,要不要把山頂的兩方土窯挪下來。


    不管是冶鐵還是燒炭,在家門口總歸是要方便一些。


    陳東連忙擺手,這個絕對不行。


    就算政策開放了,私自煉鐵也不是小事,一旦被查出來,會變得很棘手。


    順著這個話茬,陳東問她,前幾天為啥情緒低落。


    一提這事,周晴又不說話了。


    陳東隻能默默歎口氣,沒再繼續追問。


    為了加快進程,陳東連著壘起四座土窯,每座土窯的下方是相通的,進風和出風用的是同一個通道。


    這就在無形之中幫助陳東省去很多麻煩,隻需要守著一個爐子就可以。


    四個土窯一起工作,燒磚的速度明顯提升,每天至少能產出200塊。


    不過,凡事都有利有弊。


    由於天氣的原因,再加上高強度的燒製,導致土窯的使用壽命驟減,一天之內必開裂。


    陳東隻能不斷糊上新泥巴,保證爐子正常使用。


    趁著燒磚的時間,陳東帶著周晴重新進山。


    這次的工作就比較輕鬆,甭管是什麽草木鬆枝,一律全收到籮筐裏。


    周晴雖然不理解,但還是照做。


    下山的時候,倆人各自背著滿滿籮筐,妹妹早已把泥巴和好。


    陳東把撿來的草木鬆枝全部和進泥裏,這些看著不起眼的東西能很好填補泥巴的氣孔,更好地增加保暖。


    妹妹吃力的搬著磚頭,好像在玩一個巨型積木。


    陳東趕緊上去幫忙,把磚頭挨個碼放整齊,一層接著一層,中間縫隙用黃泥填滿。


    黑土製成的泥巴粘性和吸附性特別強,不需要任何工具,徒手就能抹的嚴絲合縫。


    一下午的時間,一麵牆已經有了雛形,雖然不足以遮擋風雪,當最起碼是一份成就。


    隻是這一麵矮矮的土牆,讓全家人對生活都充滿信心。


    有了這份動力,所有人的幹勁更足了,脫坯燒磚,開窯砌牆,竟然有一種流水線的感覺。


    房子的框架早已被碳化的木頭釘好,用磚頭壘出基本形狀,這就算是最基礎的防禦。


    一層磚頭一層泥,三五天的時間,磚瓦房已經能看出基本輪廓。


    也是在這時候,陳東突然發現,熊肉的膻味突然變重。


    以從前的經驗看,最多一個星期,這些熊肉就徹底不能吃了。


    肉類的儲存,成了陳東必須思考的問題。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是必備生存常識。


    陳東把蓋房子的事兒交代好,老太太和周晴隻需要把磚頭碼放好,剩下的交給他晚上迴來處理。


    而白天的時間,陳東必須上山,找到能讓肉類長期儲存的辦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1959:進山打獵,開局救下女知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鬆香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鬆香墨並收藏重生1959:進山打獵,開局救下女知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