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目光也注意到了人群中落寞的紀曉嵐。


    按照平常他怎麽也會說點話出來。


    可自從從戰場迴來後,從頭到尾一句話都沒有說過。


    今天這場朝會更是埋頭不語。


    從戰報上來看。


    這場戰役之所以失敗,明麵上是朝廷勝了, 可真的估算起賬單來,是他們輸了,輸的很徹底。


    大清這邊精銳死了十四萬,賊寇十六萬泥腿子死了十六萬。


    越算越覺得虧得慌。


    趙清廉此刻站出來發話了。


    “皇上,如今當務之急不是懲罰罪人,而是進一步鞏固統治,防止起義軍卷土重來。


    南方地區少了十四萬八旗精銳駐紮,這對於我大清的統治極其不利。”


    說話間,趙清廉還不忘瞥了一眼紀曉嵐。


    明確就在告訴對方,我大度,不忘你身上引髒水,不像你紀曉嵐每一次朝廷出了事,先是把髒水給引到自己身上,確定好責任人後再去解決事情。


    乾隆也看出來了趙清廉的用意,如今算是明白,這朝廷之上,到底還得是趙清廉和珅這樣的壞一點的人,貪一點的人才能夠辦成事,才會在朝廷每次危機之時,提出建議來,是真正為國家解決問題的。


    反觀紀曉嵐,為人心胸狹隘,死讀書,這次押送糧草這樣簡單的事情都辦不好一點。為了調查糧倉貪汙案,白白耽誤時間,誤了運糧差事。


    麵對趙清廉所述,乾隆點頭。


    既然木已成舟,它隻能想辦法補救了。


    這也正是他此刻深深感到為難的難題。


    “皇上,臣,有一想法。”


    “啟用漢八旗,進駐南方各省。”


    漢人是不服滿人將領的,南方啟用漢八旗的同時就意味著從頭到尾都得是漢人,中高級軍官也都得是。


    乾隆陷入深深的為難之中。


    朝堂上的文武臣們頓時炸開鍋,議論紛紛。


    “不可啊!


    我們滿人的天下,憑啥讓漢人去管理。”


    “養虎為患,養虎為患,到時候南方還不得被漢人給自治了。”


    “此法斷不可行。寧願少派遣兵力,也絕對不能夠讓漢人自管,這不是把刀遞到漢人手裏嗎。”


    朝堂之中的漢人並不敢開口說話和反駁什麽。


    隻因為雖然朝廷明麵上宣傳滿漢一家,可在重大決策和話題前,漢人說話壓根沒有份量。


    重要官職任命上, 也從來沒有漢人的份。


    這一次朝堂議論,但凡哪個漢人插話,很有可能會被皇上誤以為有謀反之心,自立之心。


    所以還是閉上嘴最好。


    一時之間朝堂上的情況是滿族官員滔滔不絕,陳名利害,一個口一個防備,一口一個漢人即將自立。


    尤其是對提出這個建議的趙清廉大肆攻擊。


    “那好,那就等著吧,等起義軍再一次卷土重來,蠶食掉南方各省的時候你們就改變想法了。”


    “皇上,退朝吧,您也累了。”


    乾隆確實累了,心累到無法唿吸,難題像滾雪球一般越來越大。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讓人的頭都要炸了。


    “退朝吧。”


    乾隆或許是真的累了,又或許實在沒想到接下來怎麽辦,擺了擺手,示意群臣退朝。


    不過在退朝的最後時間裏,還不忘下一道革職查辦紀曉嵐的旨意,並且押入大牢。


    沒辦法,不處罰不足以平那南京城死傷的將士。


    雖然目前他們還沒鬧事。


    但隻是時間問題。


    他是做皇帝的,不能隻顧一己私欲,紀曉嵐貽誤戰機,那他就該承擔懲罰。


    這一次,朝堂上出奇的安靜,沒人求情。


    大家都心知肚明。


    他們求情,那誰替南京城戰死的肚皮空空死去的十四萬將士求情呢?


    到死,他們肚子都是空的。


    也正是因為餓了三天才導致整個大軍戰鬥力大幅度衰減。


    隨著殿外駐守的士兵進來把紀曉嵐銬上鐐銬帶走,整個南京一役也正式宣告進入尾聲階段。


    ……


    一個月後,阿桂兆慧兩位將軍迴京了。


    有盛大的歡迎儀式,有鑼鼓喧天。


    朝廷對外宣稱的是打了打勝仗。


    以敵軍陣亡二十八萬,己方陣亡一萬的比例,宣告戰爭的勝利。


    熱鬧的歡迎儀式卻隻剩下熱鬧,乾隆皇帝從始至終沒有說過一句話,沒有見過阿桂一麵。


    朝廷官員一人也未出席,因為大家都知道這位將軍失寵了。


    和沒有利用價值的人維持關係沒有必要。


    況且阿桂本就是一個粗人,朝廷眾文官也很少和他打交道。


    世態炎涼,人事落寞,看的阿桂眼角不由得流淌出老淚。


    他明白如果不是朝廷為了臉麵,壓根連一場歡迎儀式都沒有,歸來的熱鬧場麵隻是做給天下人看的。


    曾經率領二十萬大軍的空前場麵與如今淒涼慘淡的迴歸,讓人不由得鼻子一酸。


    騎在馬上的阿桂雙腿夾的很緊,一直都在給馬肚子施加壓力,讓其馬蹄快些。


    落寞是他該得的,十四萬將士屍骨埋在了南京城,他無顏再見皇上。


    辭承在南京得時候就已經交給皇上了。


    一切都料理完了。


    也該是他這個糟老頭子迴家,在生命得最後歲月無所事事等待自然死亡的時候了。


    如果不是朝廷對外宣布這場南京之戰勝利,皇上和文武群臣是絕對會清算自個的。


    這算是一絲僥幸吧。


    迴到家裏,卸掉鎧甲,阿桂整個人仿佛被抽走了靈魂一般,躺在院落中的藤椅上。


    這次迴家,家裏一下子安靜下來了。


    門庭再也沒陌生人踏入。


    “老爺,上好的普洱茶,一克十兩銀子呢。”


    看著管家端過來的茶葉,阿桂點點頭。


    他已經躺在這藤椅上有兩個時辰,但身體卻一點不舒服的感覺都沒有。


    “嘿嘿,老爺。


    您這下麵躺著的可不是普通的藤椅,乃是百年老藤製作而成,一把售價得這個數。”


    管家伸出五根手指,意思是五千兩。


    其實阿桂算是看出來了。


    家中越來越富裕。


    家裏的妻子和小妾穿戴的都是上好的絲綢。


    一切用度,小至茶具,大至床榻門廳都換作了市麵上最好的。


    而他阿桂一向為官清廉,從不貪汙受賄,唯一的經濟來源就是家裏之前趙清廉幫忙給開的彩票店。


    正因為看到家中這副場景,他才沒有在迴來後詢問彩票的生意狀況,因為不用問,一定非常好。


    說到底,還是趙清廉對他一生幫助最大,有了彩票店,餘生也有經濟來源了,家裏人不至於拮據生活。


    心裏正感慨,感慨趙清廉的好時,也是說曹操,曹操到。


    府中下人來向藤椅上思緒複雜的阿桂稟報道,來了客人,姓趙,名清廉。


    聽到這個名字。


    原本藤椅上躺的安安穩穩的阿桂,噌的一下睜開雙眸,整個人從藤椅上跳開。


    忙讓下人收起覆於腿部的被子。


    藤椅什麽的也收了起來。


    讓人請客去後廳。


    備好上好的碧落春。


    他本人也去換上一身華服。


    自從從南京城戰場迴來之後,這麽些天了,少說也有快十天了,家裏是一個客人都沒有,人人敬而遠之,朝廷把他的大將軍職位也給革了。


    他一個啥都沒有的老人,終日窩在家裏無所事事。


    趙清廉沒有落井下石,見人下菜碟的把他家維持生計的彩票店收走,已屬大恩。


    沒想到還能夠不顧輿論過來他家裏。


    現在人人都害怕和他阿桂沾染上一丁點的關係。


    後庭。


    趙清廉左右徘徊。


    他此行過來阿桂府不是為了別的事,隻想旁敲側擊一下戰場的情況,尤其是不良人,白蓮教,還有明教的下落。


    麵對趙清廉的詢問,阿桂也是一五一十交代。


    這不良人,白蓮教,明教在戰場上的混亂交鋒過程中,逐漸落於下風,而後各自被手下殘兵護送離開,鑽入了深山老林之中。


    可以肯定一點的是。


    這白蓮教,不良人,和明教,三方勢力已經不在一起了。


    自從大戰過後,衝散了這三方勢力。


    而且基本已經消滅了他們的有生力量。


    所以短時間內根本無法再次匯集大規模的力量。


    聽罷這些,趙清廉心裏喃了一句,“還是得再資助啊。”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現如今說這些都沒用,朝廷也沒有能力去大規模搜捕產出餘孽,隻能希望當地官府能夠消滅吧。


    南方半壁江山如今也無兵可守。


    萬歲爺如今不光心疼折損的十四萬兵卒,更擔心的是南方半壁江山的動搖。


    這些我阿桂都知道,都是我阿桂對不起萬歲。


    唉……


    自我檢討完的阿桂長歎息一口。


    他很想見皇帝一麵,當麵賠罪。


    但卻沒有這個機會了。


    事到如今。


    他連一個朋友,一個說話的人都沒有了。


    想到這裏,阿桂抬眸看向趙清廉。


    “還好趙兄能夠來我府中一趟,不至於老夫滿朝無一朋友。”


    趙清廉話題來到南方半壁江山這個話題上。


    他想詢問關於阿桂的想法,南方半壁江山,皇上到底該怎麽辦?


    “還能怎麽辦,漢八旗。”


    “為了攻克南京。


    我征集了雲南,福建,廣東,湖北,湖南等周圍各省兵力。


    全都拚了個精光。


    如何還有兵去駐守這些省份?


    皇上他不願意漢人駐守當地也沒有辦法。


    漢人數萬萬,我們滿人才多少?


    提防的了一天,提防不了一輩子。


    如果漢人真的想反,朝廷也是壓製不住的。”


    阿桂的一句話如同定海神針給了趙清廉一個踏實,他也明白,如今就是等,等到形勢不得不讓皇上做出決定。


    ……


    這個機會很快就來到了。


    因為各省駐軍的消失,雲南,湖北,福建,四川等南方各省,頻繁有聚眾鬧事,官府解決不了的案件出現。


    各地官府隻有衙役和捕快,加起來最多不過二三十人。


    而一個光是一個民風彪悍的村莊,村與村之間發生摩擦,加起來也是二三千人。


    用二三十人,去鎮壓威懾逮捕二三千人,怎麽都不現實。


    因為各省軍隊的丟失,導致的各省案件頻發,乾隆每天需要處理的奏折由原來的每天三百封,急劇增加至一千五百封,且每天還在呈上升趨勢。


    軍機處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老臣們,劉墉,耿秉忠 ,張銜,和珅,趙清廉五人也感覺到了頭疼。


    因為紀曉嵐被關押入大牢,導致清流一派的官員和貪派官員失衡,所以皇上提攜了刑部張銜,和大理寺的耿秉忠進駐軍機處,實現陰陽平衡。


    即便二人資曆不足,威望不夠,也還是入駐了。


    當然,這也預示著紀曉嵐將再無出頭之日,而皇帝的命令也是永久關押,算是對這位忠心耿耿的臣子,最後一絲憐憫。


    不是皇上要處理紀曉嵐,而是已經變成南京城下枯骨的十四萬將士要處理紀曉嵐。


    對於這一切,誰都無奈。


    即便能者如劉墉,也選擇了沉默,從始至終沒有在皇帝跟前要求開脫紀曉嵐。


    “各位大人,今天又增加了,足足二千封各地的折子,大家要加油啊。”


    身為首輔軍機大臣的和珅指著已經堆滿桌子的折子,搖搖頭。


    半個月,整整半個月時間,他都是淩晨才迴到家,已經好久沒有吃‘桃’了,因為沒有時間。


    “和大人,您有錢,宅子在正德街,距離紫荊城近,你想想我們,住在京城北街,那地方光是乘坐轎子過來,都需要半個時辰。”


    說此話的是剛剛入駐軍機的原先大理寺少卿耿秉忠。


    他和同僚張銜都屬於清流一派,不貪汙,不受賄,兩袖清風……所以沒錢買房,住在了地段便宜的京城北郊。


    因為最近連續處理上千份折子,加上家中距離遙遠,幹脆帶了蓋被睡在這軍機處。


    相對於大家的兢兢業業,身為軍機二號人物的趙清廉卻兩耳不聞窗外事,每天到點下班。不管折子多少,第二天再幹。


    如此不為皇上分憂的臣子,幾人還是頭一遭見。


    按道理來說趙清廉這種懶散的行為會受到皇帝的警告,消極怠工。


    可趙清廉卻一點不帶害怕的。


    因為他知道,對此感到疲勞的還有皇上呢。


    他們軍機處批複過的折子也有上萬封了吧,可發出去的,經萬歲爺手發往各地的,卻隻有區區不到千封,如此可見萬歲爺也正累著,甚至累到已經暫停了他自己的奏折批閱工作。


    就在這兩天了吧。


    萬歲爺,您也該下派漢八旗駐軍了,沒有駐軍威懾當地,每天的爛事絕對還會蹭蹭高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貪貪貪貪貪貪貪空大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番茄第一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番茄第一衰並收藏貪貪貪貪貪貪貪空大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