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唐僧師徒四人洗淨了身上的汙穢後,繼續踏上了遙遙的取經路,一路上光陰似箭,轉眼便到了炎熱的夏天。此時,路邊的石榴花像舒展的錦繡一樣綻放,荷葉也像青色的盤子一般盛開著。兩旁的綠楊樹裏隱藏著小乳燕,而過往的行人則用扇子乘涼。
師徒四人正在趕路時,突然看見前方出現一座城池。於是,唐僧連忙勒馬問道:“徒弟們,你們看這是哪裏啊?”孫悟空笑著迴答說:“師父,您竟然不認識字嗎?真不知道您是如何領取唐太宗的聖旨離開長安的!”唐僧不服氣地反駁道:“我從小出家做和尚,通讀千部佛經和萬種典籍,怎麽會不認識字呢?”孫悟空笑道:“既然師父認字,那為何您看到城頭上飄揚的杏黃旗上明明寫著三個大字,卻還要問這裏是什麽地方呢?”
三藏聽到孫悟空的話後,連忙喝止他說:“悟空啊,你可別在這裏胡言亂語了!那旗子被風一吹就搖搖晃晃的,就算上麵有字,我們離這麽遠怎麽可能看得清楚呢!”然而,孫悟空卻不依不饒地反駁道:“俺老孫偏偏就能看到!”八戒和沙僧在一旁幫腔道:“師父,您可千萬別聽大師兄瞎說。咱們現在離城都還看不清楚呢,哪能看清什麽旗號呀?”孫悟空得意地說:“你們這些肉眼凡胎自然看不到,我老孫可是火眼金睛,明明就是''朱紫國''三個字嘛!”三藏一聽,恍然大悟地說道:“原來如此,看來這裏應該是西方某個國家的都城吧。既然到了人家的地盤,那就去倒換一下通關文牒吧。”孫悟空信心滿滿地說:“不用多說了,跟我走吧。”
沒過多久,他們來到了城門下,下馬走過橋,進入了三重門內。眼前的景象讓眾人驚歎不已,真是一個繁華的皇州!隻見城門高大雄偉,城樓高聳入雲,城牆整齊排列著垛口。四周的水流環繞著城市,南北兩邊則是高山對峙。城內街道縱橫交錯,市場熱鬧非凡,各種貨物琳琅滿目,萬戶千家的生意興隆昌盛。這裏果真是個帝王之都,天府般的大京城。來自遙遠地方的船隻和車輛源源不斷地抵達,遠方的寶玉和絲綢也充盈於此。地勢險要的山巒連綿不絕,宮殿的牆壁與天空相連。三道關卡嚴密把守,萬古以來一直保持著太平盛世的景象。
師徒四人行走於大街之上,隻見這裏人物氣宇軒昂、衣著整齊端莊、言辭清晰明了,絲毫不遜色於大唐盛世。街道兩旁的商人正在忙碌地做著生意,突然看到豬八戒麵容醜陋、沙和尚臉色黝黑且身材高大、孫行者滿臉毛發額頭寬闊,便紛紛丟下手中的買賣前來觀看。唐三藏連忙說道:“大家不要惹出麻煩,低著頭走路!”豬八戒聽從師父的教誨,將長嘴巴揣在懷中,沙僧則不敢抬頭張望,隻有孫悟空四處張望,緊緊跟隨在唐僧身旁。有些懂事的人看了幾眼後便離開了,而一些無所事事的人和頑皮的孩子們卻哄笑起來,紛紛向他們投擲瓦片和磚頭,以此戲弄豬八戒。唐僧緊張得捏了一把冷汗,不停地叮囑不要鬧事,而那呆子則嚇得不敢抬起頭來。
沒過多久,師徒們轉過街角,忽然看見一堵門牆,上麵寫著“會同館”三個大字。唐僧對徒弟們說:“徒兒們,我們進入這個衙門吧。”孫悟空問道:“進去幹什麽?”
唐僧開口說道:“會同館可是天下間能夠相互交流、融會貫通的地方,我們在此地歇息應該不會有什麽問題。先到裏麵休息一下吧。等我麵見聖上,倒換了通關文牒之後,就立刻出城繼續趕路。”八戒聽後,猛地抽出嘴巴,把那些跟著看熱鬧的人們嚇得跌倒在地,足有好幾十個人。他走上前說:“師傅說得對。咱們趕緊進去躲起來,省得被這些煩人的家夥吵鬧不休。”於是一行人便走進了會同館裏。那些人方才慢慢地散開離去。
這時,隻見那會同館內有兩位大使,分別是正職和副職,他們正在廳堂上查點人力車夫,準備迎接官員。突然看見唐僧等人到來,兩人心中一驚,齊聲問道:“你們是誰?要到哪裏去?”唐僧合十迴答道:“貧僧乃是來自東方大唐皇帝麾下,奉命前往西天取經的使者。如今來到寶地,不敢私自過境,有關文需要倒換驗證才能放行,請暫且讓我們借用貴處稍作停留。”
那兩個館使聞得唐僧所言,趕忙屏退了左右,隨即整理衣冠,快步走到大廳迎接唐僧師徒。二人見禮後,吩咐下人打掃客房供他們休息,並安排齋飯。唐僧謝過兩位館使,兩人帶著眾人離開大廳。手下人請唐僧前往客房歇息,唐僧便起身跟隨。孫悟空卻麵露不滿地嘟囔著:“這些家夥真懶惰!為何不讓老孫在正廳休息呢?”唐僧解釋道:“此處不受大唐管轄,且與我國並無接壤,加之常有上級官員或過往客人來往,因此不便在此招待我們。”孫悟空聽罷,憤憤不平地說:“既然如此,我偏要讓他們好好招待!”
正當此時,有個負責後勤的人送來食物,隻見盤中擺放著白米、白麵、兩把青菜、四塊豆腐、兩個麵筋、一盤幹筍和一盤木耳。唐僧囑咐徒弟們收下,然後向這位負責人道謝。那人說道:“西房有潔淨的鍋灶和充足的柴火,你們可以自行烹飪。”唐僧接著問道:“請問國王現在是否在殿上?”
隻見那管事兒的人說道:“我們萬歲爺已經很久沒有上朝了,今天可是個黃道吉日啊,正好和文武百官商議出了一張皇榜呢。如果你想要倒換關文,就得趁現在趕緊過去,說不定還能趕得上。要是等到明天,那就不一定能辦得了啦,不知道還要等多久呢。”唐僧一聽,連忙對孫悟空說:“悟空,你們在這裏準備些齋飯吧,我得趕緊去驗證一下關文,然後迴來吃飯再趕路。”豬八戒急忙拿出袈裟和關文遞給唐僧。唐僧整理好衣服後便匆忙地進朝去了,但還是不忘叮囑他的徒弟們千萬不要出去惹事。
沒過多久,唐僧就來到了五鳳樓前。這裏的殿閣高聳入雲,樓閣雄偉壯觀,讓人不禁為之驚歎。唐僧一直走到端門外,請求奏事官幫他向天庭傳達自己的來意,希望能夠倒換關文。那黃門官果然來到了玉階前,啟奏道:“朝堂外有一個來自東土大唐的僧人,說是要前往西天的雷音寺拜佛求經,希望能夠倒換通關文牒,請陛下宣見。”國王聽了這話,高興地說道:“寡人因為生病已經很久沒有登基了,今天剛一上朝,就有高僧來到我國!”
國王即刻傳旨將唐僧宣至階下。三藏趕忙禮拜俯伏在地。國王又宣他上金殿賜坐,並命光祿寺置辦齋飯。三藏謝恩後,將通關文牒呈了上去。國王看完,十分歡喜地問道:“法師,你那大唐,曆經幾朝君主賢明?又有幾輩臣子賢良?至於唐王,因何身患重病卻又起死迴生,還派你遠涉山川求取真經?”
長老聽了國王的問話,欠身合掌答道:“貧僧來自的地方:三皇治理天下,五帝劃分人倫。堯舜登上帝位,大禹和商湯安定百姓。周成王分封諸侯,各自建立國家。各國倚強淩弱,紛紛稱君建國。邦國君主多達十八個,分封的疆土邊界布滿邊塵。後來形成了十二個國家,宇宙才安定下來。因為沒有車馬,各國又相互吞並。七雄爭霸,最終六國被秦國統一。上天降生了劉邦和項羽,他們各自心懷不仁。江山歸於漢朝,高祖劉邦製定了欽定的法律。漢朝又被司馬氏取代,晉朝之後天下又陷入紛亂。南北朝時期,宋、齊、梁、陳相繼建國。列祖列宗相繼傳承,大隋繼承了正統。隋煬帝楊廣賞花無道,使百姓遭受苦難。我朝君主姓李,國號為唐。唐高祖李淵駕崩後,當今皇上李世民即位。天下河清海晏,皇上大德寬仁。隻因長安城北有個怪水龍神,私自克扣甘雨,理應受到懲罰。他夜間托夢,告知唐王求救。唐王言明準他赦免,早早召見賢臣。將賢臣留在殿內,慢慢下棋消遣。當時正值正午,那賢臣在夢中斬殺了龍神。”
國王聽到這話,突然發出一聲痛苦的呻吟,然後開口詢問道:“法師啊,你所說的這位賢臣到底是來自哪個國家呢?”唐僧迴答說:“陛下,那位賢臣便是您朝堂之上的丞相大人,姓魏名徵。此人精通天文學、地理學和陰陽學等知識,是一個能夠安定國家、建立政權的重要人物。由於他夢中斬殺了涇河龍王,龍王便將此事告到地府,聲稱大王您曾經答應救它卻最終將其殺害,因此大王才會生病,身體狀況逐漸惡化。後來,魏徵又寫信一封,讓大王帶到地府,交給酆都城中的判官崔玨。不久之後,唐王去世,但在三天後又複活過來。這一切多虧了魏徵,因為崔判官修改了生死簿,給大王增加了二十年的壽命。如今大王想要舉辦一場水陸法會,所以特意派遣貧僧遠行,前往各個國家,拜見佛祖,取得真經,以超度眾生苦難,幫助他們往生西天極樂世界。”
聽完唐僧的解釋,國王再次發出痛苦的歎息聲,並感慨地說道:“貴國確實是一個強大的國家,君主英明,臣子賢能!相比之下,朕已經久病纏身許久,卻沒有任何一位臣子前來拯救。”
長老聽聞此言,不禁偷眼觀瞧,隻見那皇帝麵容枯黃,身體消瘦,精神萎靡,神色衰敗。長老正欲開口詢問,忽有光祿寺官員前來奏請唐僧進奉齋飯。國王傳下旨意,吩咐道:“在披香殿中,將朕的膳食一並擺下,與法師一同享用。”三藏謝恩之後,便與國王一同前往披香殿進膳,暫且不提。
卻說行者在會同館中,吩咐沙僧安排茶飯,並準備素菜。沙僧麵露難色,說道:“茶飯容易煮,隻是這蔬菜不好安排。”行者問道:“為何?”沙僧道:“此處油、鹽、醬、醋一應俱無。”行者道:“我這裏有幾文零錢,你讓八戒上街去買些迴來。”那呆子卻偷懶道:“我不敢去。我的嘴臉長得醜陋,恐怕會嚇到人,惹出禍端,師父會怪罪我的。”行者道:“我們公平交易,又不訛詐他,又不搶奪他,能有什麽禍事!”八戒道:“你剛才沒看到那獐頭鼠目的家夥嗎?他在這門前一露麵,就把十來個人嚇得摔倒在地;要是到了鬧市之中,還不知道會嚇死多少人呢!”
行者道:“你隻知悶頭趕路,可曾留意那鬧市叢中,都在賣些什麽東西?”八戒道:“師父隻教我低著頭走路,莫要惹禍,我實是不曾看見。”行者笑道:“那市上有酒店、米鋪、磨坊,還有綾羅雜貨,這些自不必說。更有那好茶房、麵店,大燒餅、大饃饃,飯店裏又有好湯飯、好椒料、好蔬菜,以及各種異品的糖糕、蒸酥、點心、卷子、油食、蜜食……數不勝數的好東西,我去買些來請你嚐嚐如何?”那呆子一聽,頓時口內生津,喉嚨裏“咕嚕咕嚕”地咽著唾沫,興奮地跳起來道:“哥哥!這次可真是勞煩你破費了,待下次我攢夠了錢,也一定請你迴席!”行者暗自好笑,轉頭對沙僧說:“沙僧,你好生煮飯,等我們去買些調和來。”沙僧心裏明白行者是在捉弄呆子,但也隻得順著他的話應承道:“你們快去快迴,記得多買些,讓大家都能吃飽。”那呆子趕忙撈起一個碗盞拿在手裏,興高采烈地跟著行者出門去了。這時,有兩個官人路過,問道:“長老,你們這是要去哪裏啊?”
行者道:“買調和。”那人連忙應道:“這條街往西去,轉過拐角的鼓樓,那鄭家雜貨店,各類貨品一應俱全,油、鹽、醬、醋、薑、椒、茶葉應有盡有,任憑您挑選購買。”
他二人於是攜手相攙,徑直往街西走去。一路上,行者經過了好幾處茶房和飯店,但他隻是看看,並沒有購買或進食的打算。八戒見狀,忍不住叫道:“師兄,我們就在這裏隨便買些用吧。”然而,行者原本就是在耍他,哪裏肯買,便說道:“賢弟,你可真是不懂經營之道!再往前走一走,我們去挑選大一些的店鋪購買食物。”
兩人一邊說著話,一邊又吸引了許多人跟隨在後麵,爭相觀看。不一會兒,他們就來到了鼓樓邊。隻見樓下人頭攢動,無數人喧鬧叫嚷,擠擠挨挨,把街道堵得水泄不通。八戒見狀,心中有些害怕,說道:“哥哥,我不想去了。那裏人太多了,吵吵嚷嚷的,恐怕是在捉拿和尚。而且我們又是麵生可疑之人,要是被抓了去,可怎麽辦才好?”行者卻不以為然地說:“胡說八道!和尚又沒有犯法,他們能拿我們怎麽樣?我們走過去,到鄭家店買些調和來就是了。”說完,行者便拉著八戒,繼續往人群中走去。
八戒嘟囔著:“罷了,罷了,罷了!我可不想惹禍上身。這要是一擠到人堆裏,把耳朵給擠掉了兩截,嚇得他們跌跌撞撞,萬一摔死幾個,我還得償命呢!”行者說道:“既然如此,那你就在這牆根下站著別動,等我過去買了迴來,給你買素麵燒餅吃。”那呆子便將碗盞遞給行者,把嘴貼在牆根上,背過臉去,一動不動地站著。
行者來到樓邊,果然看到人群擁擠不堪。他費了好大的勁才擠進人群,靠近皇榜仔細觀看。隻見那皇榜張貼在樓下,難怪有這麽多人爭相觀看。行者擠到近處,用火眼金睛仔細瞧了瞧,隻見榜上寫著:
朕乃西牛賀洲朱紫國國王,自登基以來,四方平定,百姓安居樂業。近來國事不順,朕身染重病,臥床不起,病情日益加重,難以痊愈。本國太醫院多次挑選良方,卻未能治愈朕的病症。今特此張榜,廣招天下賢士。無論來自北方、東方、中華還是外國,隻要精通醫藥之術,均可登上寶殿,為朕診治。若能使朕的病情稍有好轉,朕願將社稷平分,絕不食言。特此張榜,以示誠意。
覽畢,他滿心歡喜地說道:“古人雲:‘行動有三分財氣。’早知道就不在館中呆坐著了。既然如此,也不必去買什麽調和之物了,且把取經之事暫且忍耐一日,等老孫我做個醫生耍耍。”
說罷,好大聖便彎下腰,丟了手中的碗盞,拈起一撮土,往上輕輕一灑,口中念起咒語,施了個隱身法,然後輕輕地走上前去,揭下了那榜文。接著,他又朝著巽地上吸了口仙氣,輕輕吹去,隻見那陣旋風驟起。而他卻趁著這股旋風,迴身來到了八戒站立之處。隻見那呆子的嘴正掛在牆根上,整個人就像睡著了一般。行者並沒有驚動他,而是將榜文折好,輕輕地揣進了他的懷裏,然後拽轉腳步,先往會同館去了,暫且不提此事。
卻說那樓下眾人,見風起時,皆紛紛蒙頭閉眼。待風過時,驚覺皇榜已不翼而飛,眾人皆悚懼不已。那榜原本由十二個太監和十二個校尉在早朝時領出,才掛上不到三個時辰,竟被風吹去,校尉們戰戰兢兢地左右追尋。
忽然,眾人瞧見豬八戒懷中露出個紙邊兒來,便趕忙近前問道:“你可是揭了皇榜?”那呆子猛地抬頭,把嘴一咧,唬得那幾個校尉踉踉蹌蹌,跌倒在地。他轉身便要走,卻又被麵前幾個膽大的扯住,道:“你既已揭了招醫的皇榜,就該進朝醫治我萬歲,還欲往何處去?”那呆子此時才慌慌張張地說道:“你兒子才揭了皇榜!你孫子才會醫治!”校尉們又問道:“那你懷中揣的是何物?”呆子這才低頭看去,果然有一張字紙。他展開一看,不禁咬著牙罵道:“那猢猻害殺我也!”說罷,他恨得一聲,便要將皇榜扯破,幸好早被眾人架住。眾人道:“你莫不是想死?此乃當今國王出的榜文,誰敢扯壞?你既然將皇榜揭在懷中,想必必有醫國之手,還是快快隨我們進宮去吧!”
八戒大喝一聲說道:“你們這些人根本不知道事情真相啊。這皇榜並不是我揭下來的,而是我的大師兄孫悟空揭下的。他偷偷地把榜單藏在了我的懷裏,然後自己跑掉了。要是想知道這件事到底是怎麽迴事,我可以帶你們去找他。”眾人聽後紛紛喊道:“你在說些什麽胡話呢!放著眼前的鍾不打,反而要去打鑄造的鍾嗎?明明就是你現在揭了皇榜,還要讓我們去找別人?不行!我們必須拉你去麵見皇上!”那群人不由分說,開始對呆子又推又搡。而呆子則穩穩地站在原地,仿佛腳下生根一般,任由十幾個人使勁拉扯都紋絲不動。八戒憤怒地吼道:“你們這些人真是不知好歹!如果你們繼續這樣拉扯,萬一惹惱了我的脾氣,可別怪我不客氣!”
沒過多久,這場騷亂驚動了街上的行人,大家紛紛圍攏過來。其中有兩位年長的太監走上前來,仔細打量著八戒說道:“看你這奇特的長相和奇怪的嗓音,應該不是本地人吧,怎麽會如此蠻橫無理?”
八戒趕忙說道:“大人您有所不知啊!我們乃是從東土大唐而來,肩負著前往西天取經的重任呐!我的師父呢,那可是唐王的禦弟法師啊,剛才已經進宮麵聖去了,現在正忙著倒換通關文牒呢。而我和我的師兄則來到此處購買一些東西並進行調配,我看到下麵人潮湧動,實在不敢貿然下去,所以隻能在這裏等待。我的師兄他啊,本來看到了一張皇榜,於是就施展出一陣旋風將它給揭下了,然後偷偷地揣進了我的懷裏,自己先行離開了。”那個太監聽後連忙問道:“我之前見到一個麵色白淨且身材肥胖的和尚,徑直朝著朝堂大門走去,想必那個人就是你的師父吧?”
八戒連連點頭稱是:“沒錯,沒錯,那正是我師父。”太監又追問道:“那麽你的師兄跑到哪裏去了呀?”八戒迴答說:“我們一共有四個人一同前行。師父去辦理通關文牒了,而我還有另外兩位師兄弟以及所有的行李、馬匹都在會同館裏歇息著呢。師兄戲弄了我一番之後,他就先迴到館裏去了。”太監對身邊的校尉說:“不要拉扯他了。我們一起到會同館去看看,自然就能了解事情的真相了。”
八戒笑著說:“你們這兩位老人家倒是明白事理。”眾校尉聽後說道:“這和尚真是不知好歹!居然敢把公公叫做奶奶!”八戒笑道:“你們才不害臊呢!你們這些顛倒黑白的家夥!她們明明是兩位老太太,你們不叫她婆婆、奶奶,反而要叫她公公!”眾人連忙說道:“別貧嘴了!趕緊去找你師兄吧。”
此時,街道上已經聚集了不少人,嘈雜喧鬧聲此起彼伏,至少有三五百人之多。他們一起將唐僧抬到了館舍門前。八戒對眾人說道:“大家先停下來。我大師兄可不比我,你們不要跟他開玩笑。他可是一個嚴肅認真的人。你們見到他之後,一定要恭恭敬敬地行禮,尊稱他一聲‘孫老爺’,這樣他才會願意幫忙。否則的話,他一旦變臉,這件事情可就辦不成了。”眾太監和校尉紛紛表示:“如果你的師兄真有本事治好國王,他理應得到一半江山,我們當然應該向他下跪參拜。”
那些閑雜人等皆在門外吵吵嚷嚷地喧鬧著。八戒領著一群太監和校尉,徑直走進館內。隻聽到行者和沙僧正在客房裏談論那揭榜的事情,並互相嬉笑打鬧。八戒走上前去拉住行者,胡亂叫嚷道:“你這人怎麽這樣啊!騙我說要去買素麵、燒餅和饃饃給我吃,結果都是空口白話!還弄出一陣旋風來,把什麽皇榜偷偷藏進我的懷裏,讓我看起來很胖似的!我們還是不是好兄弟了!”行者笑著說道:“你這個呆子,一定是走錯路走到別的地方去了吧。我路過鼓樓的時候,買了些調料,急忙趕迴來找你卻沒見到,就先來這裏了。哪裏有什麽揭榜的事啊?”八戒說道:“現在有看榜的官員在這裏呢。”
話還沒說完,隻見那幾個太監和校尉朝著行者行禮道:“孫老爺,今天我們大王真是有幸,上天派遣老爺您降臨,想必您一定會大展宏圖,稍稍施展一下您的本領,就能治好我們大王的病,讓國家安定,社稷安穩。”
行者聽聞此言,頓時神色一正,雙手接過八戒手中的皇榜,然後對著眾人說道:“你們想必就是來看榜的官員吧?”隻見那些太監趕忙跪地叩頭,恭敬地迴答道:“我們乃是司禮監內臣。而這幾位則是錦衣校尉。”行者點了點頭,接著說道:“這張招醫榜,的確是我親手所揭,所以才讓我的師弟前來引薦。既然你們的大王身患疾病,常言說得好:‘藥不跟賣,病不討醫。’你們迴去讓那國王親自過來請我。我可是有著手到病除的本領。”
太監們聽到這裏,皆是麵露驚訝之色,心中暗暗思忖:這人好大的口氣啊!然而校尉卻說道:“敢如此口出狂言,想必定有過人之處。我們可以先在這裏等候,一部分人入朝稟報此事,另一部分人留在此處。”於是他們便分成兩撥人馬,其中四個太監和六個校尉沒有等待宣召,直接入朝,在台階下上奏道:“主公大喜啊!”此時,那國王正在與三藏用過餐後閑談,突然聽到這個消息,不禁好奇地問道:“喜從何來?”
此時,旁邊的太監奏道:“奴婢等人早就領出了招醫皇榜,並將其張貼在了鼓樓之下。結果被從遙遠的東土大唐前來取經的一位聖僧——孫長老給揭走了。此刻,這位聖僧正待在會同館內,還需要大王您親自前去邀請他才行呢!聽說他有著手到病除的神奇本領啊!所以特地前來向您稟報此事。”國王聽後,心中頓時充滿喜悅,趕忙詢問唐僧道:“法師您一共有幾位高徒呀?”唐僧雙手合十迴答說:“貧僧共有三個頑皮的徒弟。”國王又接著問道:“那麽哪一位高徒擅長醫術呢?”唐僧如實答道:“實在不敢對陛下有所隱瞞。我那些徒兒們,都是些山野間的平庸之才罷了,他們隻會挑擔背包、牽馬引路,或是在山澗溪流中尋找路徑,引領著貧僧翻山越嶺。如果遇到險峻之處,他們倒是可以降妖伏魔、擒虎捉龍。但是,沒有一個懂得藥性的人啊。”
國王說道:“法師何必如此謙遜呢?朕今天登上寶殿,有幸與法師相見,這真是上天賜予我們的緣分啊!既然法師的高徒並不懂醫術,那他們怎麽會輕易地揭開我的榜文,讓我親自去迎接呢?必定是因為他們擁有醫治國家的能力啊。”
隻見那皇帝開口說道:“諸位愛卿,朕現在身體虛弱無力,無法乘坐車輦;你們可以代替朕前往朝堂之外,誠心誠意地邀請孫長老,讓他來為朕診治疾病。你們見到他的時候,千萬不能有絲毫的怠慢,要稱唿他為‘神僧孫長老’,都要用君臣之間的禮節來對待他。”
於是那些大臣們便領了旨意,和負責看守皇榜的太監以及校尉一同來到了會同館,整齊地排列好隊伍後開始參拜。這一舉動嚇得那豬八戒趕忙躲進了廂房裏,沙僧則迅速閃到了牆壁之下。而那孫悟空,則看著他們坐在正中間,端正地坐著一動不動。八戒心裏暗自埋怨道:“這個猴子真是能把人活活氣死啊!這麽多官員前來朝拜,他不僅沒有迴禮,甚至連站起來都不肯!”過了沒多久,眾人行禮完畢,分成班次向孫悟空稟告說:“向上稟報神僧孫長老。我們都是朱紫國國王的臣子,今日奉國王的旨意,帶著誠摯的敬意前來參拜並請求神僧您入朝為國王治病。”這時,行者才慢慢地站起身來,對著眾人說道:“你們的國王為什麽不來呢?”
眾大臣紛紛說道:“我王身體虛弱,力量不足,不敢乘坐車輦,特意命令臣等代替大王行此禮節,前來拜見神僧啊!”行者迴答道:“既然這樣說,諸位請先上前吧,我隨後就到。”眾大臣各自按照品級順序,整齊地排列著隊伍向前走去。行者整理好衣服起身。八戒說道:“哥哥,千萬不要把我們牽扯出來。”行者說道:“我不會牽扯你們,隻是需要你們兩個幫我收藥。”沙僧問道:“收什麽藥?”行者答道:“隻要有人送藥給我,就照數量收下,等我迴來再用。”兩人答應了一聲不再說話。
這行者很快就和眾多官員一同到達。眾大臣先走進去,向國王稟報說已經找到孫悟空。國王卷起珠簾,露出龍眼和鳳眼,張開嘴巴說出禦旨般的話語,詢問道:“哪一位是神僧孫長老?”行者走上前去一步,嚴厲地大聲說道:“老孫就是。”
那國王聽聞聲音兇狠無比,又見來者相貌刁鑽古怪,頓時嚇得渾身顫抖,一個不穩便跌坐在了龍床之上。驚慌失措的女官和內宦們急忙上前,將國王攙扶入宮中。國王心有餘悸地說道:“真是要把寡人給嚇死了!”眾官員紛紛嗔怪行者道:“你這和尚怎麽如此粗魯無禮、粗俗疏陋!竟敢擅自揭下皇榜!”
行者聽了這些話,卻不以為意地笑了笑,說道:“諸位可真是錯怪我了。若是都像你們這般拖遝緩慢,你家國王的病,就算是一千年也難以痊愈。”眾臣聽了,不禁反駁道:“人生在世,能有多少陽壽?就算是一千年,難道還治不好嗎?”行者搖了搖頭,說道:“他如今已然是個病君,就算死了也會是個病鬼,倘若再轉世投胎,依舊還是個病人,這不就意味著一千年也還是好不了嗎?”眾臣聞言,頓時怒不可遏:“你這和尚,實在是太不懂禮數了!怎敢如此信口雌黃!”
行者笑著說道:“並非是我胡言亂語。你們且聽我細細道來:醫門之理法極為微妙玄奧,關鍵在於心中要有靈活的應對之法。望、聞、問、切這四件事,缺一不可,否則就不能做到周全完備。首先要觀察病人的神氣、麵色,了解其潤澤、幹枯、肥胖、消瘦以及起居睡眠的情況;其次要聽聞病人的聲音,分清是清晰還是渾濁,傾聽他的真話以及狂言亂語;接著要詢問病源,了解發病的時間以及飲食和大小便的狀況;最後才是切脈,明確經絡的浮沉表裏等情況。我若不進行望、聞、問、切,今生恐怕都難以確保你的安然無恙。”
那兩班文武官員之中,有太醫院的官員,聽到這番話後,對眾人稱讚道:“這和尚所言甚是有理。即便是神仙看病,也需要望、聞、問、切,這正符合神聖的醫道和精妙的醫術啊。”
眾官依照此言,趕忙讓近侍傳奏道:“長老需要運用望、聞、問、切的醫理,才能夠確診病症並用藥。”那國王躺在龍床上,有氣無力地聲聲喚道:“叫他走吧,寡人實在見不得生人麵了!”近侍的出宮來傳達國王的旨意:“那和尚,我王說了,讓你離開,他見不得生人麵哩。”行者道:“若是見不得生人麵,我會‘懸絲診脈’之法。”眾官聽聞,心中暗自欣喜,紛紛說道:“懸絲診脈,我們隻是聽聞過,未曾親眼見過。再去奏報國王吧。”那近侍的又入宮奏道:“主公,那孫長老說不見主公之麵,他也能通過懸絲診脈來診斷病情。”國王心中暗自思忖道:“寡人病了三年,還未曾嚐試過此方法,宣他進來吧。”近侍的急忙傳出道:“主公已允許他懸絲診脈,快快宣孫長老進宮診視。”
行者卻就上了那金碧輝煌的寶殿。唐僧見狀,忙迎上前去,怒聲罵道:“你這潑猴,真是害苦了我也!”行者卻笑嘻嘻地說道:“好師父,我這是在為你增添壯觀呢,你反倒說我害你?”三藏聽了,怒喝道:“你跟隨我這幾年,何曾見過你醫好誰來!你連藥性都不知曉,醫書也未曾讀過,怎敢如此大膽,闖出這等大禍!”行者依舊笑著迴答:“師父,你原來並不曉得。我有幾個草頭方兒,能夠醫治大病,保管能將他醫好。就算是醫死了,也不過問個庸醫殺人的罪名,不該死罪,你又何必害怕!不打緊,不打緊,你且先坐下,看看我的脈理如何。”長老又說道:“你何曾見過《素問》《難經》《本草》《脈訣》這些醫書,又是怎樣理解其中的章句,如何進行注解的,就敢這般胡說八道,還會什麽懸絲診脈!”行者笑著迴應:“我身上有金線,你不曾看見罷了。”
孫悟空見狀,當即伸手下去,在尾巴上拔了三根毫毛,輕輕撚動,口中念念有詞:“變!”瞬間,三根毫毛化作三條絲線,每條絲線都長達二丈四尺,按照二十四節氣排列,托於他的手中。孫悟空得意地對唐僧說道:“師父,你看,這不是我的金線嗎?”
近侍宦官在一旁說道:“長老,先不要多說了,請隨我入宮為陛下診視病情吧。”孫悟空向唐僧告別後,便跟著近侍宦官進入宮中看病。
正所謂:心有秘方能治國,內藏妙訣注長生。
然而,這一去究竟能否看出病症,又會用什麽藥品來治療呢?欲知詳情,且聽下迴分解。
師徒四人正在趕路時,突然看見前方出現一座城池。於是,唐僧連忙勒馬問道:“徒弟們,你們看這是哪裏啊?”孫悟空笑著迴答說:“師父,您竟然不認識字嗎?真不知道您是如何領取唐太宗的聖旨離開長安的!”唐僧不服氣地反駁道:“我從小出家做和尚,通讀千部佛經和萬種典籍,怎麽會不認識字呢?”孫悟空笑道:“既然師父認字,那為何您看到城頭上飄揚的杏黃旗上明明寫著三個大字,卻還要問這裏是什麽地方呢?”
三藏聽到孫悟空的話後,連忙喝止他說:“悟空啊,你可別在這裏胡言亂語了!那旗子被風一吹就搖搖晃晃的,就算上麵有字,我們離這麽遠怎麽可能看得清楚呢!”然而,孫悟空卻不依不饒地反駁道:“俺老孫偏偏就能看到!”八戒和沙僧在一旁幫腔道:“師父,您可千萬別聽大師兄瞎說。咱們現在離城都還看不清楚呢,哪能看清什麽旗號呀?”孫悟空得意地說:“你們這些肉眼凡胎自然看不到,我老孫可是火眼金睛,明明就是''朱紫國''三個字嘛!”三藏一聽,恍然大悟地說道:“原來如此,看來這裏應該是西方某個國家的都城吧。既然到了人家的地盤,那就去倒換一下通關文牒吧。”孫悟空信心滿滿地說:“不用多說了,跟我走吧。”
沒過多久,他們來到了城門下,下馬走過橋,進入了三重門內。眼前的景象讓眾人驚歎不已,真是一個繁華的皇州!隻見城門高大雄偉,城樓高聳入雲,城牆整齊排列著垛口。四周的水流環繞著城市,南北兩邊則是高山對峙。城內街道縱橫交錯,市場熱鬧非凡,各種貨物琳琅滿目,萬戶千家的生意興隆昌盛。這裏果真是個帝王之都,天府般的大京城。來自遙遠地方的船隻和車輛源源不斷地抵達,遠方的寶玉和絲綢也充盈於此。地勢險要的山巒連綿不絕,宮殿的牆壁與天空相連。三道關卡嚴密把守,萬古以來一直保持著太平盛世的景象。
師徒四人行走於大街之上,隻見這裏人物氣宇軒昂、衣著整齊端莊、言辭清晰明了,絲毫不遜色於大唐盛世。街道兩旁的商人正在忙碌地做著生意,突然看到豬八戒麵容醜陋、沙和尚臉色黝黑且身材高大、孫行者滿臉毛發額頭寬闊,便紛紛丟下手中的買賣前來觀看。唐三藏連忙說道:“大家不要惹出麻煩,低著頭走路!”豬八戒聽從師父的教誨,將長嘴巴揣在懷中,沙僧則不敢抬頭張望,隻有孫悟空四處張望,緊緊跟隨在唐僧身旁。有些懂事的人看了幾眼後便離開了,而一些無所事事的人和頑皮的孩子們卻哄笑起來,紛紛向他們投擲瓦片和磚頭,以此戲弄豬八戒。唐僧緊張得捏了一把冷汗,不停地叮囑不要鬧事,而那呆子則嚇得不敢抬起頭來。
沒過多久,師徒們轉過街角,忽然看見一堵門牆,上麵寫著“會同館”三個大字。唐僧對徒弟們說:“徒兒們,我們進入這個衙門吧。”孫悟空問道:“進去幹什麽?”
唐僧開口說道:“會同館可是天下間能夠相互交流、融會貫通的地方,我們在此地歇息應該不會有什麽問題。先到裏麵休息一下吧。等我麵見聖上,倒換了通關文牒之後,就立刻出城繼續趕路。”八戒聽後,猛地抽出嘴巴,把那些跟著看熱鬧的人們嚇得跌倒在地,足有好幾十個人。他走上前說:“師傅說得對。咱們趕緊進去躲起來,省得被這些煩人的家夥吵鬧不休。”於是一行人便走進了會同館裏。那些人方才慢慢地散開離去。
這時,隻見那會同館內有兩位大使,分別是正職和副職,他們正在廳堂上查點人力車夫,準備迎接官員。突然看見唐僧等人到來,兩人心中一驚,齊聲問道:“你們是誰?要到哪裏去?”唐僧合十迴答道:“貧僧乃是來自東方大唐皇帝麾下,奉命前往西天取經的使者。如今來到寶地,不敢私自過境,有關文需要倒換驗證才能放行,請暫且讓我們借用貴處稍作停留。”
那兩個館使聞得唐僧所言,趕忙屏退了左右,隨即整理衣冠,快步走到大廳迎接唐僧師徒。二人見禮後,吩咐下人打掃客房供他們休息,並安排齋飯。唐僧謝過兩位館使,兩人帶著眾人離開大廳。手下人請唐僧前往客房歇息,唐僧便起身跟隨。孫悟空卻麵露不滿地嘟囔著:“這些家夥真懶惰!為何不讓老孫在正廳休息呢?”唐僧解釋道:“此處不受大唐管轄,且與我國並無接壤,加之常有上級官員或過往客人來往,因此不便在此招待我們。”孫悟空聽罷,憤憤不平地說:“既然如此,我偏要讓他們好好招待!”
正當此時,有個負責後勤的人送來食物,隻見盤中擺放著白米、白麵、兩把青菜、四塊豆腐、兩個麵筋、一盤幹筍和一盤木耳。唐僧囑咐徒弟們收下,然後向這位負責人道謝。那人說道:“西房有潔淨的鍋灶和充足的柴火,你們可以自行烹飪。”唐僧接著問道:“請問國王現在是否在殿上?”
隻見那管事兒的人說道:“我們萬歲爺已經很久沒有上朝了,今天可是個黃道吉日啊,正好和文武百官商議出了一張皇榜呢。如果你想要倒換關文,就得趁現在趕緊過去,說不定還能趕得上。要是等到明天,那就不一定能辦得了啦,不知道還要等多久呢。”唐僧一聽,連忙對孫悟空說:“悟空,你們在這裏準備些齋飯吧,我得趕緊去驗證一下關文,然後迴來吃飯再趕路。”豬八戒急忙拿出袈裟和關文遞給唐僧。唐僧整理好衣服後便匆忙地進朝去了,但還是不忘叮囑他的徒弟們千萬不要出去惹事。
沒過多久,唐僧就來到了五鳳樓前。這裏的殿閣高聳入雲,樓閣雄偉壯觀,讓人不禁為之驚歎。唐僧一直走到端門外,請求奏事官幫他向天庭傳達自己的來意,希望能夠倒換關文。那黃門官果然來到了玉階前,啟奏道:“朝堂外有一個來自東土大唐的僧人,說是要前往西天的雷音寺拜佛求經,希望能夠倒換通關文牒,請陛下宣見。”國王聽了這話,高興地說道:“寡人因為生病已經很久沒有登基了,今天剛一上朝,就有高僧來到我國!”
國王即刻傳旨將唐僧宣至階下。三藏趕忙禮拜俯伏在地。國王又宣他上金殿賜坐,並命光祿寺置辦齋飯。三藏謝恩後,將通關文牒呈了上去。國王看完,十分歡喜地問道:“法師,你那大唐,曆經幾朝君主賢明?又有幾輩臣子賢良?至於唐王,因何身患重病卻又起死迴生,還派你遠涉山川求取真經?”
長老聽了國王的問話,欠身合掌答道:“貧僧來自的地方:三皇治理天下,五帝劃分人倫。堯舜登上帝位,大禹和商湯安定百姓。周成王分封諸侯,各自建立國家。各國倚強淩弱,紛紛稱君建國。邦國君主多達十八個,分封的疆土邊界布滿邊塵。後來形成了十二個國家,宇宙才安定下來。因為沒有車馬,各國又相互吞並。七雄爭霸,最終六國被秦國統一。上天降生了劉邦和項羽,他們各自心懷不仁。江山歸於漢朝,高祖劉邦製定了欽定的法律。漢朝又被司馬氏取代,晉朝之後天下又陷入紛亂。南北朝時期,宋、齊、梁、陳相繼建國。列祖列宗相繼傳承,大隋繼承了正統。隋煬帝楊廣賞花無道,使百姓遭受苦難。我朝君主姓李,國號為唐。唐高祖李淵駕崩後,當今皇上李世民即位。天下河清海晏,皇上大德寬仁。隻因長安城北有個怪水龍神,私自克扣甘雨,理應受到懲罰。他夜間托夢,告知唐王求救。唐王言明準他赦免,早早召見賢臣。將賢臣留在殿內,慢慢下棋消遣。當時正值正午,那賢臣在夢中斬殺了龍神。”
國王聽到這話,突然發出一聲痛苦的呻吟,然後開口詢問道:“法師啊,你所說的這位賢臣到底是來自哪個國家呢?”唐僧迴答說:“陛下,那位賢臣便是您朝堂之上的丞相大人,姓魏名徵。此人精通天文學、地理學和陰陽學等知識,是一個能夠安定國家、建立政權的重要人物。由於他夢中斬殺了涇河龍王,龍王便將此事告到地府,聲稱大王您曾經答應救它卻最終將其殺害,因此大王才會生病,身體狀況逐漸惡化。後來,魏徵又寫信一封,讓大王帶到地府,交給酆都城中的判官崔玨。不久之後,唐王去世,但在三天後又複活過來。這一切多虧了魏徵,因為崔判官修改了生死簿,給大王增加了二十年的壽命。如今大王想要舉辦一場水陸法會,所以特意派遣貧僧遠行,前往各個國家,拜見佛祖,取得真經,以超度眾生苦難,幫助他們往生西天極樂世界。”
聽完唐僧的解釋,國王再次發出痛苦的歎息聲,並感慨地說道:“貴國確實是一個強大的國家,君主英明,臣子賢能!相比之下,朕已經久病纏身許久,卻沒有任何一位臣子前來拯救。”
長老聽聞此言,不禁偷眼觀瞧,隻見那皇帝麵容枯黃,身體消瘦,精神萎靡,神色衰敗。長老正欲開口詢問,忽有光祿寺官員前來奏請唐僧進奉齋飯。國王傳下旨意,吩咐道:“在披香殿中,將朕的膳食一並擺下,與法師一同享用。”三藏謝恩之後,便與國王一同前往披香殿進膳,暫且不提。
卻說行者在會同館中,吩咐沙僧安排茶飯,並準備素菜。沙僧麵露難色,說道:“茶飯容易煮,隻是這蔬菜不好安排。”行者問道:“為何?”沙僧道:“此處油、鹽、醬、醋一應俱無。”行者道:“我這裏有幾文零錢,你讓八戒上街去買些迴來。”那呆子卻偷懶道:“我不敢去。我的嘴臉長得醜陋,恐怕會嚇到人,惹出禍端,師父會怪罪我的。”行者道:“我們公平交易,又不訛詐他,又不搶奪他,能有什麽禍事!”八戒道:“你剛才沒看到那獐頭鼠目的家夥嗎?他在這門前一露麵,就把十來個人嚇得摔倒在地;要是到了鬧市之中,還不知道會嚇死多少人呢!”
行者道:“你隻知悶頭趕路,可曾留意那鬧市叢中,都在賣些什麽東西?”八戒道:“師父隻教我低著頭走路,莫要惹禍,我實是不曾看見。”行者笑道:“那市上有酒店、米鋪、磨坊,還有綾羅雜貨,這些自不必說。更有那好茶房、麵店,大燒餅、大饃饃,飯店裏又有好湯飯、好椒料、好蔬菜,以及各種異品的糖糕、蒸酥、點心、卷子、油食、蜜食……數不勝數的好東西,我去買些來請你嚐嚐如何?”那呆子一聽,頓時口內生津,喉嚨裏“咕嚕咕嚕”地咽著唾沫,興奮地跳起來道:“哥哥!這次可真是勞煩你破費了,待下次我攢夠了錢,也一定請你迴席!”行者暗自好笑,轉頭對沙僧說:“沙僧,你好生煮飯,等我們去買些調和來。”沙僧心裏明白行者是在捉弄呆子,但也隻得順著他的話應承道:“你們快去快迴,記得多買些,讓大家都能吃飽。”那呆子趕忙撈起一個碗盞拿在手裏,興高采烈地跟著行者出門去了。這時,有兩個官人路過,問道:“長老,你們這是要去哪裏啊?”
行者道:“買調和。”那人連忙應道:“這條街往西去,轉過拐角的鼓樓,那鄭家雜貨店,各類貨品一應俱全,油、鹽、醬、醋、薑、椒、茶葉應有盡有,任憑您挑選購買。”
他二人於是攜手相攙,徑直往街西走去。一路上,行者經過了好幾處茶房和飯店,但他隻是看看,並沒有購買或進食的打算。八戒見狀,忍不住叫道:“師兄,我們就在這裏隨便買些用吧。”然而,行者原本就是在耍他,哪裏肯買,便說道:“賢弟,你可真是不懂經營之道!再往前走一走,我們去挑選大一些的店鋪購買食物。”
兩人一邊說著話,一邊又吸引了許多人跟隨在後麵,爭相觀看。不一會兒,他們就來到了鼓樓邊。隻見樓下人頭攢動,無數人喧鬧叫嚷,擠擠挨挨,把街道堵得水泄不通。八戒見狀,心中有些害怕,說道:“哥哥,我不想去了。那裏人太多了,吵吵嚷嚷的,恐怕是在捉拿和尚。而且我們又是麵生可疑之人,要是被抓了去,可怎麽辦才好?”行者卻不以為然地說:“胡說八道!和尚又沒有犯法,他們能拿我們怎麽樣?我們走過去,到鄭家店買些調和來就是了。”說完,行者便拉著八戒,繼續往人群中走去。
八戒嘟囔著:“罷了,罷了,罷了!我可不想惹禍上身。這要是一擠到人堆裏,把耳朵給擠掉了兩截,嚇得他們跌跌撞撞,萬一摔死幾個,我還得償命呢!”行者說道:“既然如此,那你就在這牆根下站著別動,等我過去買了迴來,給你買素麵燒餅吃。”那呆子便將碗盞遞給行者,把嘴貼在牆根上,背過臉去,一動不動地站著。
行者來到樓邊,果然看到人群擁擠不堪。他費了好大的勁才擠進人群,靠近皇榜仔細觀看。隻見那皇榜張貼在樓下,難怪有這麽多人爭相觀看。行者擠到近處,用火眼金睛仔細瞧了瞧,隻見榜上寫著:
朕乃西牛賀洲朱紫國國王,自登基以來,四方平定,百姓安居樂業。近來國事不順,朕身染重病,臥床不起,病情日益加重,難以痊愈。本國太醫院多次挑選良方,卻未能治愈朕的病症。今特此張榜,廣招天下賢士。無論來自北方、東方、中華還是外國,隻要精通醫藥之術,均可登上寶殿,為朕診治。若能使朕的病情稍有好轉,朕願將社稷平分,絕不食言。特此張榜,以示誠意。
覽畢,他滿心歡喜地說道:“古人雲:‘行動有三分財氣。’早知道就不在館中呆坐著了。既然如此,也不必去買什麽調和之物了,且把取經之事暫且忍耐一日,等老孫我做個醫生耍耍。”
說罷,好大聖便彎下腰,丟了手中的碗盞,拈起一撮土,往上輕輕一灑,口中念起咒語,施了個隱身法,然後輕輕地走上前去,揭下了那榜文。接著,他又朝著巽地上吸了口仙氣,輕輕吹去,隻見那陣旋風驟起。而他卻趁著這股旋風,迴身來到了八戒站立之處。隻見那呆子的嘴正掛在牆根上,整個人就像睡著了一般。行者並沒有驚動他,而是將榜文折好,輕輕地揣進了他的懷裏,然後拽轉腳步,先往會同館去了,暫且不提此事。
卻說那樓下眾人,見風起時,皆紛紛蒙頭閉眼。待風過時,驚覺皇榜已不翼而飛,眾人皆悚懼不已。那榜原本由十二個太監和十二個校尉在早朝時領出,才掛上不到三個時辰,竟被風吹去,校尉們戰戰兢兢地左右追尋。
忽然,眾人瞧見豬八戒懷中露出個紙邊兒來,便趕忙近前問道:“你可是揭了皇榜?”那呆子猛地抬頭,把嘴一咧,唬得那幾個校尉踉踉蹌蹌,跌倒在地。他轉身便要走,卻又被麵前幾個膽大的扯住,道:“你既已揭了招醫的皇榜,就該進朝醫治我萬歲,還欲往何處去?”那呆子此時才慌慌張張地說道:“你兒子才揭了皇榜!你孫子才會醫治!”校尉們又問道:“那你懷中揣的是何物?”呆子這才低頭看去,果然有一張字紙。他展開一看,不禁咬著牙罵道:“那猢猻害殺我也!”說罷,他恨得一聲,便要將皇榜扯破,幸好早被眾人架住。眾人道:“你莫不是想死?此乃當今國王出的榜文,誰敢扯壞?你既然將皇榜揭在懷中,想必必有醫國之手,還是快快隨我們進宮去吧!”
八戒大喝一聲說道:“你們這些人根本不知道事情真相啊。這皇榜並不是我揭下來的,而是我的大師兄孫悟空揭下的。他偷偷地把榜單藏在了我的懷裏,然後自己跑掉了。要是想知道這件事到底是怎麽迴事,我可以帶你們去找他。”眾人聽後紛紛喊道:“你在說些什麽胡話呢!放著眼前的鍾不打,反而要去打鑄造的鍾嗎?明明就是你現在揭了皇榜,還要讓我們去找別人?不行!我們必須拉你去麵見皇上!”那群人不由分說,開始對呆子又推又搡。而呆子則穩穩地站在原地,仿佛腳下生根一般,任由十幾個人使勁拉扯都紋絲不動。八戒憤怒地吼道:“你們這些人真是不知好歹!如果你們繼續這樣拉扯,萬一惹惱了我的脾氣,可別怪我不客氣!”
沒過多久,這場騷亂驚動了街上的行人,大家紛紛圍攏過來。其中有兩位年長的太監走上前來,仔細打量著八戒說道:“看你這奇特的長相和奇怪的嗓音,應該不是本地人吧,怎麽會如此蠻橫無理?”
八戒趕忙說道:“大人您有所不知啊!我們乃是從東土大唐而來,肩負著前往西天取經的重任呐!我的師父呢,那可是唐王的禦弟法師啊,剛才已經進宮麵聖去了,現在正忙著倒換通關文牒呢。而我和我的師兄則來到此處購買一些東西並進行調配,我看到下麵人潮湧動,實在不敢貿然下去,所以隻能在這裏等待。我的師兄他啊,本來看到了一張皇榜,於是就施展出一陣旋風將它給揭下了,然後偷偷地揣進了我的懷裏,自己先行離開了。”那個太監聽後連忙問道:“我之前見到一個麵色白淨且身材肥胖的和尚,徑直朝著朝堂大門走去,想必那個人就是你的師父吧?”
八戒連連點頭稱是:“沒錯,沒錯,那正是我師父。”太監又追問道:“那麽你的師兄跑到哪裏去了呀?”八戒迴答說:“我們一共有四個人一同前行。師父去辦理通關文牒了,而我還有另外兩位師兄弟以及所有的行李、馬匹都在會同館裏歇息著呢。師兄戲弄了我一番之後,他就先迴到館裏去了。”太監對身邊的校尉說:“不要拉扯他了。我們一起到會同館去看看,自然就能了解事情的真相了。”
八戒笑著說:“你們這兩位老人家倒是明白事理。”眾校尉聽後說道:“這和尚真是不知好歹!居然敢把公公叫做奶奶!”八戒笑道:“你們才不害臊呢!你們這些顛倒黑白的家夥!她們明明是兩位老太太,你們不叫她婆婆、奶奶,反而要叫她公公!”眾人連忙說道:“別貧嘴了!趕緊去找你師兄吧。”
此時,街道上已經聚集了不少人,嘈雜喧鬧聲此起彼伏,至少有三五百人之多。他們一起將唐僧抬到了館舍門前。八戒對眾人說道:“大家先停下來。我大師兄可不比我,你們不要跟他開玩笑。他可是一個嚴肅認真的人。你們見到他之後,一定要恭恭敬敬地行禮,尊稱他一聲‘孫老爺’,這樣他才會願意幫忙。否則的話,他一旦變臉,這件事情可就辦不成了。”眾太監和校尉紛紛表示:“如果你的師兄真有本事治好國王,他理應得到一半江山,我們當然應該向他下跪參拜。”
那些閑雜人等皆在門外吵吵嚷嚷地喧鬧著。八戒領著一群太監和校尉,徑直走進館內。隻聽到行者和沙僧正在客房裏談論那揭榜的事情,並互相嬉笑打鬧。八戒走上前去拉住行者,胡亂叫嚷道:“你這人怎麽這樣啊!騙我說要去買素麵、燒餅和饃饃給我吃,結果都是空口白話!還弄出一陣旋風來,把什麽皇榜偷偷藏進我的懷裏,讓我看起來很胖似的!我們還是不是好兄弟了!”行者笑著說道:“你這個呆子,一定是走錯路走到別的地方去了吧。我路過鼓樓的時候,買了些調料,急忙趕迴來找你卻沒見到,就先來這裏了。哪裏有什麽揭榜的事啊?”八戒說道:“現在有看榜的官員在這裏呢。”
話還沒說完,隻見那幾個太監和校尉朝著行者行禮道:“孫老爺,今天我們大王真是有幸,上天派遣老爺您降臨,想必您一定會大展宏圖,稍稍施展一下您的本領,就能治好我們大王的病,讓國家安定,社稷安穩。”
行者聽聞此言,頓時神色一正,雙手接過八戒手中的皇榜,然後對著眾人說道:“你們想必就是來看榜的官員吧?”隻見那些太監趕忙跪地叩頭,恭敬地迴答道:“我們乃是司禮監內臣。而這幾位則是錦衣校尉。”行者點了點頭,接著說道:“這張招醫榜,的確是我親手所揭,所以才讓我的師弟前來引薦。既然你們的大王身患疾病,常言說得好:‘藥不跟賣,病不討醫。’你們迴去讓那國王親自過來請我。我可是有著手到病除的本領。”
太監們聽到這裏,皆是麵露驚訝之色,心中暗暗思忖:這人好大的口氣啊!然而校尉卻說道:“敢如此口出狂言,想必定有過人之處。我們可以先在這裏等候,一部分人入朝稟報此事,另一部分人留在此處。”於是他們便分成兩撥人馬,其中四個太監和六個校尉沒有等待宣召,直接入朝,在台階下上奏道:“主公大喜啊!”此時,那國王正在與三藏用過餐後閑談,突然聽到這個消息,不禁好奇地問道:“喜從何來?”
此時,旁邊的太監奏道:“奴婢等人早就領出了招醫皇榜,並將其張貼在了鼓樓之下。結果被從遙遠的東土大唐前來取經的一位聖僧——孫長老給揭走了。此刻,這位聖僧正待在會同館內,還需要大王您親自前去邀請他才行呢!聽說他有著手到病除的神奇本領啊!所以特地前來向您稟報此事。”國王聽後,心中頓時充滿喜悅,趕忙詢問唐僧道:“法師您一共有幾位高徒呀?”唐僧雙手合十迴答說:“貧僧共有三個頑皮的徒弟。”國王又接著問道:“那麽哪一位高徒擅長醫術呢?”唐僧如實答道:“實在不敢對陛下有所隱瞞。我那些徒兒們,都是些山野間的平庸之才罷了,他們隻會挑擔背包、牽馬引路,或是在山澗溪流中尋找路徑,引領著貧僧翻山越嶺。如果遇到險峻之處,他們倒是可以降妖伏魔、擒虎捉龍。但是,沒有一個懂得藥性的人啊。”
國王說道:“法師何必如此謙遜呢?朕今天登上寶殿,有幸與法師相見,這真是上天賜予我們的緣分啊!既然法師的高徒並不懂醫術,那他們怎麽會輕易地揭開我的榜文,讓我親自去迎接呢?必定是因為他們擁有醫治國家的能力啊。”
隻見那皇帝開口說道:“諸位愛卿,朕現在身體虛弱無力,無法乘坐車輦;你們可以代替朕前往朝堂之外,誠心誠意地邀請孫長老,讓他來為朕診治疾病。你們見到他的時候,千萬不能有絲毫的怠慢,要稱唿他為‘神僧孫長老’,都要用君臣之間的禮節來對待他。”
於是那些大臣們便領了旨意,和負責看守皇榜的太監以及校尉一同來到了會同館,整齊地排列好隊伍後開始參拜。這一舉動嚇得那豬八戒趕忙躲進了廂房裏,沙僧則迅速閃到了牆壁之下。而那孫悟空,則看著他們坐在正中間,端正地坐著一動不動。八戒心裏暗自埋怨道:“這個猴子真是能把人活活氣死啊!這麽多官員前來朝拜,他不僅沒有迴禮,甚至連站起來都不肯!”過了沒多久,眾人行禮完畢,分成班次向孫悟空稟告說:“向上稟報神僧孫長老。我們都是朱紫國國王的臣子,今日奉國王的旨意,帶著誠摯的敬意前來參拜並請求神僧您入朝為國王治病。”這時,行者才慢慢地站起身來,對著眾人說道:“你們的國王為什麽不來呢?”
眾大臣紛紛說道:“我王身體虛弱,力量不足,不敢乘坐車輦,特意命令臣等代替大王行此禮節,前來拜見神僧啊!”行者迴答道:“既然這樣說,諸位請先上前吧,我隨後就到。”眾大臣各自按照品級順序,整齊地排列著隊伍向前走去。行者整理好衣服起身。八戒說道:“哥哥,千萬不要把我們牽扯出來。”行者說道:“我不會牽扯你們,隻是需要你們兩個幫我收藥。”沙僧問道:“收什麽藥?”行者答道:“隻要有人送藥給我,就照數量收下,等我迴來再用。”兩人答應了一聲不再說話。
這行者很快就和眾多官員一同到達。眾大臣先走進去,向國王稟報說已經找到孫悟空。國王卷起珠簾,露出龍眼和鳳眼,張開嘴巴說出禦旨般的話語,詢問道:“哪一位是神僧孫長老?”行者走上前去一步,嚴厲地大聲說道:“老孫就是。”
那國王聽聞聲音兇狠無比,又見來者相貌刁鑽古怪,頓時嚇得渾身顫抖,一個不穩便跌坐在了龍床之上。驚慌失措的女官和內宦們急忙上前,將國王攙扶入宮中。國王心有餘悸地說道:“真是要把寡人給嚇死了!”眾官員紛紛嗔怪行者道:“你這和尚怎麽如此粗魯無禮、粗俗疏陋!竟敢擅自揭下皇榜!”
行者聽了這些話,卻不以為意地笑了笑,說道:“諸位可真是錯怪我了。若是都像你們這般拖遝緩慢,你家國王的病,就算是一千年也難以痊愈。”眾臣聽了,不禁反駁道:“人生在世,能有多少陽壽?就算是一千年,難道還治不好嗎?”行者搖了搖頭,說道:“他如今已然是個病君,就算死了也會是個病鬼,倘若再轉世投胎,依舊還是個病人,這不就意味著一千年也還是好不了嗎?”眾臣聞言,頓時怒不可遏:“你這和尚,實在是太不懂禮數了!怎敢如此信口雌黃!”
行者笑著說道:“並非是我胡言亂語。你們且聽我細細道來:醫門之理法極為微妙玄奧,關鍵在於心中要有靈活的應對之法。望、聞、問、切這四件事,缺一不可,否則就不能做到周全完備。首先要觀察病人的神氣、麵色,了解其潤澤、幹枯、肥胖、消瘦以及起居睡眠的情況;其次要聽聞病人的聲音,分清是清晰還是渾濁,傾聽他的真話以及狂言亂語;接著要詢問病源,了解發病的時間以及飲食和大小便的狀況;最後才是切脈,明確經絡的浮沉表裏等情況。我若不進行望、聞、問、切,今生恐怕都難以確保你的安然無恙。”
那兩班文武官員之中,有太醫院的官員,聽到這番話後,對眾人稱讚道:“這和尚所言甚是有理。即便是神仙看病,也需要望、聞、問、切,這正符合神聖的醫道和精妙的醫術啊。”
眾官依照此言,趕忙讓近侍傳奏道:“長老需要運用望、聞、問、切的醫理,才能夠確診病症並用藥。”那國王躺在龍床上,有氣無力地聲聲喚道:“叫他走吧,寡人實在見不得生人麵了!”近侍的出宮來傳達國王的旨意:“那和尚,我王說了,讓你離開,他見不得生人麵哩。”行者道:“若是見不得生人麵,我會‘懸絲診脈’之法。”眾官聽聞,心中暗自欣喜,紛紛說道:“懸絲診脈,我們隻是聽聞過,未曾親眼見過。再去奏報國王吧。”那近侍的又入宮奏道:“主公,那孫長老說不見主公之麵,他也能通過懸絲診脈來診斷病情。”國王心中暗自思忖道:“寡人病了三年,還未曾嚐試過此方法,宣他進來吧。”近侍的急忙傳出道:“主公已允許他懸絲診脈,快快宣孫長老進宮診視。”
行者卻就上了那金碧輝煌的寶殿。唐僧見狀,忙迎上前去,怒聲罵道:“你這潑猴,真是害苦了我也!”行者卻笑嘻嘻地說道:“好師父,我這是在為你增添壯觀呢,你反倒說我害你?”三藏聽了,怒喝道:“你跟隨我這幾年,何曾見過你醫好誰來!你連藥性都不知曉,醫書也未曾讀過,怎敢如此大膽,闖出這等大禍!”行者依舊笑著迴答:“師父,你原來並不曉得。我有幾個草頭方兒,能夠醫治大病,保管能將他醫好。就算是醫死了,也不過問個庸醫殺人的罪名,不該死罪,你又何必害怕!不打緊,不打緊,你且先坐下,看看我的脈理如何。”長老又說道:“你何曾見過《素問》《難經》《本草》《脈訣》這些醫書,又是怎樣理解其中的章句,如何進行注解的,就敢這般胡說八道,還會什麽懸絲診脈!”行者笑著迴應:“我身上有金線,你不曾看見罷了。”
孫悟空見狀,當即伸手下去,在尾巴上拔了三根毫毛,輕輕撚動,口中念念有詞:“變!”瞬間,三根毫毛化作三條絲線,每條絲線都長達二丈四尺,按照二十四節氣排列,托於他的手中。孫悟空得意地對唐僧說道:“師父,你看,這不是我的金線嗎?”
近侍宦官在一旁說道:“長老,先不要多說了,請隨我入宮為陛下診視病情吧。”孫悟空向唐僧告別後,便跟著近侍宦官進入宮中看病。
正所謂:心有秘方能治國,內藏妙訣注長生。
然而,這一去究竟能否看出病症,又會用什麽藥品來治療呢?欲知詳情,且聽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