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那祭賽國王千恩萬謝地辭別了唐僧師徒四人,他們對所獲得的寶物和降妖除魔的功績深感感激。然而,對於國王賞賜的金銀珠寶,他們分毫不取。相反,國王下令讓宮廷官員按照四位高僧平時穿著的衣物樣式,各自製作兩套,包括鞋子襪子各兩對,腰帶兩條,此外還準備了幹糧和炒製食品,更換了通關文牒,安排了盛大的皇家儀仗隊,並邀請文武百官、滿城百姓以及伏龍寺的僧人,熱烈歡送唐僧師徒四人出城。大約走了二十裏後,他們向國王辭別。接著,眾人又送行了二十裏後返迴。而伏龍寺的僧人則一直送行到五六十裏外仍不願離去。有些僧人甚至表示願意一同前往西天取經,或者留下來侍奉唐僧師徒。孫悟空見狀,心生一計,從身上拔出三四十根毫毛,吹口氣,念咒語道:“變!”頓時,這些毫毛變成了一群斑斕猛虎,擋住了前方的道路,咆哮著跳躍著。眾僧人大驚失色,嚇得不敢再向前行進。這時,孫悟空才引領師父騎馬離去。不多時,他們已經遠去。眾僧人放聲大哭,紛紛唿喊:“有恩有義的老爺啊!我們無緣跟隨你們,真是遺憾啊!”
且不說眾僧啼哭,隻說師徒四人踏上大路後,悟空便收迴了毫毛,一路向西行去。此時正值季節變換,冬天剛剛過去,春天已經到來,氣候溫暖宜人,非常適合趕路。走著走著,他們忽然看到前方出現了一座長長的山嶺,山頂上有一條小路。三藏勒住馬,仔細觀察著這條山路,隻見山嶺上布滿了荊棘和雜草,雖然還能看出有路,但四周都被荊棘覆蓋。唐僧不禁皺眉道:“徒弟們,這條路怎麽過得去呢?”悟空迴答道:“怎麽過不去?”接著又說:“師父,你看這路上荊棘遍布,隻有像蛇蟲那樣趴在地上爬行才能通過,如果我們要走過去,連腰都難以伸直,我怎麽騎馬呢?”八戒自信地說:“沒關係,讓我用鈀柴手把這些荊棘分開,別說騎馬了,就是抬轎子也能保證您安全通過。”三藏擔憂地說:“你雖然有力氣,但路途遙遠,這樣做會很耗費精力。而且不知道這條路有多遠,要花費多少時間和力氣啊!”悟空說道:“不用再商量了,讓我先去探探路再說。”
隻見孫悟空縱身一躍,跳到了半空中查看情況,一眼望去,無邊無際。真是:大地遼闊,天空高遠,煙霧繚繞,細雨紛飛。道路兩旁綠草如茵,漫山遍野綠樹成蔭。新葉茂密,花朵芬芳。遠遠望去,不知道盡頭在哪裏,近處一看,就像一片綠色的雲霧。草木茂盛,鬱鬱蔥蔥。風聲唿嘯,陽光燦爛。其中有鬆樹、柏樹、竹子,梅花、柳樹和桑樹。藤蔓纏繞著古樹,葛藤環繞著垂楊。盤旋交織,宛如床鋪。有些地方鮮花盛開,如同錦繡,無緣無故的花卉散發著遠方的香氣。人生在世,誰能避免遇到困難呢?哪裏見過西方的荊棘如此之長!
孫悟空觀察了很久,然後按下雲頭說:“師父,這個地方還很遠啊!”唐僧問道:“有多遠?”孫悟空迴答:“一望無際,似乎有千裏之遙。”唐僧大驚失色:“怎麽辦才好?”沙僧笑著說:“師父不要憂慮,我們可以學習燒荒的方法,放一把火,把荊棘燒掉,就可以過去了。”
八戒說道:“不要亂說!燒荒應該在十月左右,那時草木枯萎,才適合引火。現在正是草木茂盛的時候,怎麽能燒呢!”行者說:“就算能燒,也怕傷人啊。”唐僧著急地問:“這樣可怎麽過去呀?”八戒笑著說:“要想過去,還是得聽我的。”
這個呆子,捏起法訣,念動咒語,彎下腰,叫道:“變長!”他的身體立刻變得足有二十丈高。接著又把釘耙晃一晃,喊道:“變大!”那鈀柄也變成了三十丈長。然後他邁開大步,雙手舞動鈀子,將兩邊的荊棘用力推開:“師父,請跟我來吧!”唐僧見了非常高興,連忙催馬跟上。後麵沙僧挑著行李,行者也用金箍棒幫忙撥開荊棘。他們一整天都沒有停歇,走了一百多裏路,眼看天色已晚,終於看到一處空曠之地。在路上有一塊石碑,上麵刻著三個大字“荊棘嶺”,下麵還有兩行十四個小字“荊棘蓬攀八百裏,古來有路少人行”。
八戒見了,不禁笑道:“且待我老豬與他添上兩句:‘自今八戒能開破,直透西方路盡平!’”三藏欣然下馬,說道:“徒弟啊,真是辛苦你了!我們就在此歇息一晚,待明日天亮再繼續趕路吧。”八戒卻道:“師父莫要停留,趁著這晴朗的天色,我們興致正高,不如連夜趕路,早早離開此地!”那長老無奈,隻得依從八戒的建議。
八戒奮力向前,師徒們馬不停蹄,人不停手,又趕了一日一夜的路。此時,天色已晚,前方出現了一片茂密的樹林,林中有一座古廟。廟門緊閉,四周鬆柏挺立,桃花、梅花爭奇鬥豔。三藏下馬,與三個徒弟一同觀賞這美景。
隻見:
岩前古廟枕寒流,落目荒煙鎖廢丘。
白鶴叢中深歲月,綠蕪台下自春秋。
竹搖青佩疑聞語,鳥弄餘音似訴愁。
雞犬不通人跡少,閑花野蔓繞牆頭。
古老的廟宇坐落在山岩之前,寒冷的溪流從廟旁流過。落日的餘暉中,荒蕪的山丘籠罩在一片煙霧之中。白鶴在叢林中棲息,歲月在這裏靜靜流淌。綠蕪台下,春秋更迭,仿佛在訴說著無盡的故事。
微風拂過,竹林搖曳,發出清脆的聲響,仿佛有人在低語。鳥兒在枝頭鳴叫,聲音婉轉,似乎在訴說著心中的憂愁。這裏人跡罕至,雞犬之聲不聞,隻有閑花野蔓在牆頭肆意生長。
行者仔細觀察了一番周圍環境後說道:“這裏看起來兇險異常,不適合長時間停留。”沙僧卻不以為意地迴應道:“師兄你過於多疑了吧。像這樣荒無人煙的地方,既沒有兇猛的野獸也沒有詭異的妖怪禽類,有什麽好害怕的呢?”
話還沒說完,突然一陣陰森森的風刮過,寺廟大門後麵走出一個老者,頭上戴著角巾,身上穿著樸素的衣服,手裏拿著一根拐杖,腳下踩著芒鞋。在他身後緊跟著一個青麵獠牙、紅須赤身的鬼使,頭頂著一盤麵餅,恭敬地跪下並說道:“大聖,我是荊棘嶺的土地公。得知大聖您來到此地,由於條件有限無法好好招待,特意準備了一盤蒸餅,請大聖和各位享用。這個地方方圓八百裏都沒有人家,隻能請你們將就一下充充饑。”八戒聽到有食物,高興得立刻上前伸手去拿餅。然而,行者已經仔細觀察了很久,大喝一聲:“慢著!這家夥絕對不是什麽好人,不要無禮!你到底是什麽土地公,居然敢欺騙老孫!看我的金箍棒!”說著便舉起金箍棒要打向那老者。
那老者見他打來,身形一轉,化作一陣陰森的寒風,唿嘯一聲,將長老猛地攝起。長老的身體頓時飄飄蕩蕩,如同一片落葉般,不知被這股陰風攝去了何處。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大聖慌了神,他急忙四處尋找長老的下落,然而卻毫無蹤跡。八戒和沙僧也都麵麵相覷,神色驚慌,白馬更是受驚不已,獨自嘶鳴著。三兄弟連同白馬,恍恍惚惚地四處張望,遠遠望去,隻見高空中雲霧繚繞,卻沒有長老的絲毫蹤影。他們前後找尋了許久,依舊一無所獲。
卻說那老者和鬼使,將長老抬到了一座煙霞繚繞的石屋前,輕輕放下。老者與長老攜手相攙,說道:“聖僧不必害怕。我們並非惡人,乃是荊棘嶺的十八公。今夜風清月朗,特地邀請你來此會友談詩,以消遣情懷。”長老這才定下神來,睜眼仔細觀察四周。隻見這裏真是一處清幽的仙境:
周圍是茫茫的煙雲,籠罩著這片寧靜的地方,仿佛與世隔絕。石屋前是一片清清的池塘,水麵上倒映著明月和星空。池塘邊種滿了翠竹和鮮花,微風吹來,花香四溢。不時有仙鶴從翠岩上飛過,發出清脆的叫聲。青沼中傳來陣陣蛙鳴,更增添了幾分生機。這裏的景色比天台的丹灶還要美麗,仿佛是華嶽的明霞一般絢麗多彩。
老者接著說道:“這裏是我們的隱居之地,我們平日裏在此潔身修煉,種竹栽花,享受著寧靜的生活。今夜邀請你來,是想與你一起談詩論道,分享彼此的心得。”長老聽了,心中的恐懼漸漸消散,他感受到了老者的真誠和善意。於是,他與老者一同走進石屋,屋內布置簡潔而雅致,牆上掛著一幅幅精美的字畫。
眾人圍坐在一起,開始談論詩詞。長老博學多才,他的詩詞造詣讓眾人讚歎不已。老者也不甘示弱,他出口成章,妙語連珠。八戒和沙僧雖然不太懂詩詞,但也聽得津津有味。他們一邊品嚐著美酒佳肴,一邊欣賞著詩詞之美,不知不覺中,夜色漸深。
長老坐在那裏,心中感慨萬千。他想起了自己的取經之路,曆經千辛萬苦,終於來到了這裏。他感受到了這裏的寧靜和美好,也明白了修行的真諦。他決定在這裏停留一段時間,與老者等人一起探討佛法,共同修行。
朦朧的月光透過窗戶灑在地上,長老的思緒也漸漸飄遠。他沉浸在這寧靜的氛圍中,仿佛忘記了一切煩惱和疲憊。
三藏正專注地點看,漸漸感覺月色明亮,星光璀璨,隻聽見有人在交談。都說道:“十八公把聖僧請來了。”長老抬頭望去,隻見是三個老者:前一個身姿如霜,風采照人;第二個頭發烏黑,身姿婆娑;第三個內心謙遜,麵色黛青。他們各自的麵容和穿著都不相同,都前來向三藏行禮。長老迴禮道:“弟子有何德行,敢勞煩各位仙翁的厚愛?”十八公笑著說:“一直聽聞聖僧有道,我們等待已久,今日有幸得以一見。如果您不吝賜教,我們願意坐下暢談,也好領略禪機的真諦。”三藏躬身問道:“敢問各位仙翁的尊號?”十八公迴答道:“霜姿者號孤直公,綠鬢者號淩空子,虛心者號拂雲叟。我這拙號叫做勁節。”三藏又問:“四位仙翁的高壽是多少?”孤直公說道:
“我如今已曆經千年歲月,撐起天空的枝葉四季如春。香氣濃鬱的樹枝宛如龍蛇之狀,細碎的影子重重疊疊,如同霜雪覆蓋的身軀。自幼就堅韌剛強,能夠忍耐歲月的流逝,如今更是正直,喜歡修煉真道。烏鴉棲息,鳳凰留宿,我等並非平凡之輩,而是超凡脫俗,遠離塵世之人。”
淩空子麵帶微笑,緩緩說道:“吾已曆經千載風霜,傲然挺立。高幹靈枝,力量剛強。靜夜之中,有聲如雨滴般清脆;秋晴之日,蔭影似雲張般廣闊。盤根錯節,已得長生之訣;受命於天,更宜不老之方。留鶴化龍,非凡俗之輩可比;蒼蒼爽爽,近似仙鄉之境。”
拂雲叟亦微笑著說:“歲月悠悠,寒來暑往,我已虛度千秋。老景瀟然,清幽更甚。不與囂塵混雜,始終保持冷淡;飽經霜雪洗禮,自然風流倜儻。與七賢作伴,一同談道論理;和六逸為友,共同吟詩唱酬。戛玉敲金之聲,並非瑣碎之事;天然情性,與仙遊無異。”
勁節十八公笑著說:“我亦有約千年之久,蒼然貞秀,始終如一。堪憐雨露的滋潤之力,借得乾坤的造化之機。萬壑之間,風煙唯我最為茂盛;四季之中,灑落之情讓我獨疏。張開翠影,留住仙客;博弈調琴,講述道書。”
三藏連忙起身向他們道謝,說道:“四位仙翁,都享有如此長壽的年歲,尤其是勁節翁已經有一千多歲了啊。你們年紀雖大卻能得到大道,風采依舊清奇不凡,難道不是漢朝時期的‘四皓’嗎?”四個老人謙虛地迴答說:“承蒙誇獎,不敢當啊!我們並不是四皓,而是這深山中的‘四操’而已。請問聖僧,您今年貴庚多少呢?”三藏恭敬地合十鞠躬後迴答說:
“我在四十年前從母親的腹中出生,還沒有出生的時候命運就已經充滿災難。在逃生時落入水中隨波逐流,幸運的是遇到了金山才得以脫離本來的身軀。
修養性情、閱讀經文不敢有絲毫懈怠,誠心拜佛哪怕片刻也不敢耽誤。如今承蒙皇上派遣西行取經,在路上有幸遇見各位仙翁的關愛。”
四位老者都稱讚道:“聖僧自從出生以來,就信奉佛教,果真是從小修行,真正的有道高僧啊。我們有幸見到您的麵容,希望能得到您的教誨。請用禪法教導我們一些知識,足以慰藉我們的一生。”長老聽後,慷慨地迴答說:
“所謂的禪,就是安靜;而法則是用來超度的。隻有在安靜之中才能找到超度的方法,如果沒有領悟,就無法實現。領悟的關鍵在於洗淨心靈、消除雜念,超脫世俗和塵世的束縛。人生在世,人身難得,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出生更是難得,遇到正宗的佛法更是難得。如果能夠同時擁有這三個條件,那真是無比幸運。至德妙道,渺茫而難以捉摸,需要通過六種感官和六種意識來掃除障礙。菩提意味著不死不滅,沒有多餘或欠缺,包容一切空與色,超越聖人和凡人的界限。要追求真理,就必須了解元始鉗錘,領悟牟尼的手段。發揮象罔的精神,踏碎涅盤的境界。必須在覺悟中不斷覺悟,在領悟中不斷領悟,保持一點靈光的完整性並加以保護。釋放出熱烈的光芒照耀婆娑世界,讓佛法在世間自由顯現。到達最幽深微妙之處,更要堅守穩固,誰能度過玄關口呢?我原本修煉大覺禪,隻有有緣有誌向的人才能記得領悟。”
四位老者側耳傾聽,心中充滿了無邊的喜悅。他們一個個稽首皈依,躬身拜謝道:“聖僧乃是領悟禪機的根本啊!”拂雲叟說道:“禪雖然追求寧靜,法雖然強調度化,但更需要心性堅定、誠心誠意。縱使成為大覺真仙,最終也會坐於無生之道。我們所追求的玄妙,又與你們大不相同。”三藏問道:“道非常道,體用合一,為何會有不同呢?”拂雲叟笑著迴答:“我們生來就堅實無比,體用與你們自然不同。我們感恩天地賦予我們生命,承蒙雨露滋潤而生長。我們笑傲風霜,消磨日月。一片葉子也不凋零,千枝萬節都堅守節操。像你這樣執著於梵語,道原本就在中國,卻反而來西方求證。白白浪費了草鞋,卻不知道在尋找什麽。就如同石獅子被剜去了心肝,野狐被灌入了骨髓。忘卻根本去參禪,妄想求得佛果,都像我荊棘嶺上的葛藤謎語、蘿蓏渾言一樣。像你這樣的君子,如何能夠接引?這樣的修行規模,又如何能夠傳授?必須要審視自己的內心,在寧靜中找到自己的生活。就像沒有底的竹籃打水,無根的鐵樹開花。隻有在靈寶峰頭站穩腳跟,歸來時才能在高雅的會上登上龍華。”
三藏聽聞此言,趕忙叩頭拜謝。十八公用手將他攙扶起來,孤直公也伸手將他的身子扯起。淩空子則打了個哈哈,說道:“拂雲之言,分明是在泄露天機。聖僧請起吧,不可盡信。我們趁著這明亮的月色,原本也不是為了講論修持之事,隻是想吟詩自娛,逍遙自在,放縱一下胸懷罷了。”拂雲叟笑著指向石屋說道:“如果想要吟詩,不妨進入小庵喝杯茶,如何?”長老真的欠身行禮,向石屋前走去觀看。隻見門上有三個大字,乃是“木仙庵”。於是眾人一同進入,又重新敘了座次。忽然,隻見那赤身鬼使捧著一盤茯苓膏,將五盞香湯奉上。四位老者請唐僧先吃,三藏心中驚疑,不敢輕易食用。那四位老者卻一同享用起來,三藏這才吃了兩塊。眾人各自飲完香湯後,便收了起來。
三藏懷著好奇的心情,偷偷地窺視著四周。隻見眼前的景象玲瓏剔透,光彩奪目,宛如置身於月光之下。清澈的泉水從石頭旁邊潺潺流出,散發出陣陣清香,仿佛是從花叢中飄散而來。整個座位充滿了清虛雅致的氛圍,沒有絲毫的塵埃。
那長老看到如此仙境般的美景,心中不禁感到得意和愉悅,心情也變得開朗起來。他忍不住念了一句詩:“禪心似月迥無塵。”
勁節老笑著接口說道:
“詩歌的興致如同天空般清新,不斷更新。”
孤直公說:
“優美的句子隨意裁剪,仿佛能夠編織成錦繡。”
淩空子接著說:
“精妙的文章不用點綴,就已經是稀世珍寶。”
拂雲叟最後說:
“六朝時期的繁華已經洗淨,詩歌的四始重新刪除了繁瑣的部分,迴歸到雅頌的本源。”
三藏說道:“弟子方才一時失言,隨口胡談了幾個字,實在是所謂的‘班門弄斧’啊。方才聽聞列位仙人的言辭,清新飄逸,真是詩翁啊。”勁節老道:“聖僧不必再閑敘了。出家人應當有始有終。既然已經起了句,為何沒有結句呢?希望你能完成它。”三藏道:“弟子實在才疏學淺,無法完成,還煩請十八公來結句,使之成為一篇佳作。”勁節道:“你真是好心腸!你起的句,怎麽能不肯完成呢?如此吝嗇你的才華,可不是道理啊。”三藏無奈,隻得續上後兩句:
“半枕鬆風茶未熟,吟懷瀟灑滿腔春。”
十八公道:“好個‘吟懷瀟灑滿腔春’!此句意境優美,令人陶醉。”孤直公道:“勁節,你對詩味深有體會,不妨再作一篇。”十八公欣然應允,說道:“我以頂針字起句:春不榮華冬不枯,雲來霧往隻如無。”
淩空子接著說:“我也依前頂針二句:無風搖拽婆娑影,有客欣憐福壽圖。”
拂雲叟亦頂針道:“圖似西山堅節老,清如南國沒心夫。”
孤直公亦頂針道:“夫因側葉稱梁棟,台為橫柯作憲烏。”
眾人紛紛點頭稱讚,對他們的才華表示欽佩。此時,周圍的景色似乎也因為他們的詩句而更加美麗動人。微風吹過,樹葉沙沙作響,仿佛在為他們的詩歌伴奏。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形成一片片光斑,宛如詩中的意境一般美妙。
長老聽聞三藏吟誦的詩句,不禁讚歎不已,說道:“真是如陽春白雪般高雅,浩氣直衝雲霄啊!弟子才疏學淺,鬥膽再續兩句。”孤直公說道:“聖僧乃是有道之士,修養深厚之人。不必再相互聯句了,請賜教全篇,也好讓我們勉強應和。”
三藏無奈,隻得微笑著吟誦了一首律詩:
“杖錫西來拜法王,願求妙典遠傳揚。
金芝三秀詩壇瑞,寶樹千花蓮蕊香。
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立行藏。
修成玉像莊嚴體,極樂門前是道場。”
四老聽完之後,都極為讚揚。十八公說道:“老拙我無能,鬥膽越俎代庖,也勉強應和一首。”
隨即吟誦道:
“勁節孤高笑木王,靈椿不似我名揚。
山空百丈龍蛇影,泉泌千年琥珀香。
解與乾坤生氣概,喜因風雨化行藏。
衰殘自愧無仙骨,惟有苓膏結壽場。”
孤直公說道:“這首詩開頭很豪邁雄偉,中間兩句也很有力量,但結尾卻過於謙虛了。真是令人羨慕啊!我也來和一首吧。”
雲:
“霜姿常喜宿禽王,四絕堂前大器揚。
露重珠纓蒙翠蓋,風輕石齒碎寒香。
長廊夜靜吟聲細,古殿秋陰淡影藏。
元日迎春曾獻壽,老來寄傲在山場。”
淩空子捋著胡須笑著說:“好詩啊!好詩啊!真是應了那句‘月脅天心’,我這老頭子怎麽能夠附和呢?不過不能就這樣白白錯過,也要胡謅幾句才行。”他接著說道:
“梁棟之材近帝王,太清宮外有聲揚。
晴軒恍若來青氣,暗壁尋常度翠香。
壯節凜然千古秀,深根結矣九泉藏。
淩雲勢蓋婆娑影,不在群芳豔麗場。”
拂雲叟笑道:“三位公爺的詩作,真是高雅清淡,如同一幅展開的錦繡畫卷。我身體虛弱,腹中無才,但聽了三位公爺的教誨,如同撥開雲霧見青天,頓時豁然開朗。無奈之下,我也想湊個熱鬧,打上幾句油詩,還請三位不要笑話。”於是他念出一首詩來:
“淇澳園中樂聖王,渭川千畝任分揚。
翠筠不染湘娥淚,班籜堪傳漢史香。
霜葉自來顏不改,煙梢從此色何藏?
子猷去世知音少,亙古留名翰墨場。”
三藏恭敬地說道:“諸位仙人的詩作真是精妙絕倫,猶如鳳凰吐珠、遊夏難讚啊!你們的深情厚誼讓我感動至極。但是現在夜色已經很深了,我的三個小徒弟不知道在哪裏等著我呢。我想我不能在這裏久留了,必須迴去尋找他們。希望老神仙們能指引我迴去的路。”四老笑著迴答說:“聖僧不必擔憂。我們今天也是千年一遇的奇緣。而且天氣晴朗,雖然夜晚已深,但月色明亮如同白晝。請再稍坐片刻,等到天亮自然會送您過山,那時您一定會和您的高徒相聚。”
正在說話的時候,忽然看到石屋外麵有兩個身穿青衣的女童,提著一對絳紗燈籠,後麵跟著一個仙女。這個仙女手持一枝杏花,麵帶微笑地走進門來。她的模樣是這樣的:身姿輕盈如翡翠,麵容嬌豔勝胭脂。眼神靈動如星光,眉毛秀麗且整齊。下身穿著一條五色梅花圖案的淺紅色裙子,上身穿著一件煙色中火般的比甲輕衣。腳上穿著一雙弓形的鞋子,宛如鳳凰的嘴巴,綾羅襪子上繡著錦繡花紋。她的姿態妖嬈,恰似天台上的仙女,絲毫不遜於當年的妲己。
四位老者欠身問道:“杏仙從何而來?”那女子向眾人行了萬福禮,說道:“得知有貴客在此吟詩唱和,特來拜訪。懇請一見。”十八公指著唐僧說道:“貴客在此,無需請求!”唐僧躬身行禮,不敢言語。那女子吩咐道:“快獻上茶來。”隨即有兩個身著黃衣的女童,捧著一個紅漆丹盤走了進來。盤內有六個細瓷茶盂,盂中放置著幾樣奇異的水果,還橫著一把匙兒,提著一把白鐵嵌黃銅的茶壺,壺內的香茶香氣撲鼻。斟好茶後,那女子微微露出如蔥般的手指,捧著磁盂先奉給唐僧,接著奉給四位老者,最後才為自己斟了一盞,陪坐在一旁。
淩空子說道:“杏仙為何不坐呢?”那女子這才去坐下。茶畢,她欠身問道:“仙翁今宵如此盛樂,不知能否請教一二佳句呢?”拂雲叟迴答道:“我們所說的都是些粗俗之語,隻有聖僧的詩作才是真正的盛唐之作,實在令人欽佩羨慕。”那女子說道:“如果諸位不吝賜教,我想請求觀賞一下。”四位老者便將長老之前所作的詩以及禪法論,都宣讀了一遍。那女子聽完後麵帶春風,對眾人說道:“妾身才疏學淺,本不該獻醜。但聆聽了這些佳句,似乎不應該錯過這個機會,我就勉強將後詩奉和一首,不知如何?”
於是她朗聲吟道:
“上蓋留名漢武王,周時孔子立壇場。
董仙愛我成林積,孫楚曾憐寒食香。
雨潤紅姿嬌且嫩,煙蒸翠色顯還藏。
自知過熟微酸意,落處年年伴麥場。”
四老聞詩,人人皆麵露喜色,紛紛稱賀道:“此詩清雅脫塵,句內飽含春意,著實精妙!尤其是那句‘雨潤紅姿嬌且嫩’,更是將女子的嬌美之態描繪得淋漓盡致!”那女子聽後,不禁莞爾一笑,輕聲答道:“諸位過獎了,小女子惶恐之至。適才聽聞聖僧之詩,果真是錦心繡口,令人欽佩。若聖僧不吝賜教,再賜下一闋,小女子定當感激不盡。”唐僧聞言,麵露難色,不敢輕易答應。那女子見狀,眼中漸露愛慕之意,她身姿婀娜,緩緩靠近唐僧,低聲細語道:“佳客莫要推脫,如此良宵美景,若不及時行樂,更待何時?人生短暫,如白駒過隙,何必辜負這大好時光呢?”
十八公也在一旁勸說道:“杏仙對你仰慕已久,聖僧又何必拘泥於禮法?若你不肯憐香惜玉,豈不是太不知趣了?”孤直公則說道:“聖僧乃有道有名之士,行事定然光明磊落,不會做出苟且之事。若是杏仙有意,可讓拂雲叟與十八公為媒,我與淩空子保親,促成這段美好姻緣,豈不是美事一樁?”
三藏聽聞此言,臉色驟變,猛地跳起來高聲喝道:“你們皆是一類邪物,竟用這般手段誘我!當初隻應以砥礪之言,談論玄理道法即可;如今卻設下美人局來騙害貧僧,這是何道理!”四老見三藏發怒,一個個都嚇得咬指擔驚,再也不敢多言。那赤身鬼使更是暴躁如雷,大聲說道:“這和尚真是不識好歹!我這姐姐,哪一點不好?她人才出眾,氣質高雅,身姿嬌柔,且不說那女工針指的技藝,單是這一段詩才,也足以與你相配。你為何如此推辭!莫要錯過了這大好姻緣!孤直公所言甚是在理。倘若你執意不肯苟合,待我再去為你主婚。”三藏聽了,大驚失色,任憑他們如何胡言亂語,隻是堅決不從。鬼使見狀,又道:“你這和尚,我們好言相勸,你卻不聽。若是我們發起村野之性,將你強行攝去,讓你既做不成和尚,也娶不到老婆,豈不是白白為人一世?”
那長老心如金石,堅定地拒絕了女子的誘惑,絲毫不為所動。他心中暗自思忖:“我的徒弟們不知在何處尋找我呢!”想到此處,他不禁眼眶泛紅,淚水奪眶而出。那女子見狀,賠著笑臉,挨近長老身邊,從翠袖中取出一個蜜合綾汗巾兒,輕柔地為他擦拭淚水,嬌嗔道:“佳客何必如此煩惱。我願與你共度良宵,共享歡樂。”然而,長老卻“咄”的一聲大聲嗬斥,猛地跳起身來,轉身就走。那些人見狀,急忙扯住他的衣袖,拖拽著他,喧鬧聲一直持續到天明。
就在此時,忽然聽到遠處傳來唿喊聲:“師父!師父!你在哪裏說話呢?”原來是那孫大聖與八戒、沙僧,他們牽著馬,挑著擔,一夜未曾停歇,穿越荊棘叢林,四處尋找師父的蹤跡。他們恰好經過八百裏荊棘嶺西下,聽到了唐僧的唿喊聲,便齊聲迴應。那長老奮力掙脫眾人的束縛,衝出房門,大聲喊道:“悟空,我在這裏!快來救我!快來救我!”話音剛落,那四老與鬼使,以及那女子與女童,瞬間化作一陣煙霧,消失得無影無蹤。
須臾之間,八戒和沙僧都來到了三藏身邊,說道:“師父,您怎麽到這裏來了?”三藏緊緊拉住行者,說道:“徒弟們啊,真是辛苦你們了!昨日晚間見到的那個老者,說土地公送齋飯一事,是你大聲喝止要打他,他才把我抬到了這裏。他與我攜手相攙,走進門後,又看到三個老者前來會見我,都說我是‘聖僧’。他們一個個言談清雅,極為擅長吟詩。我與他們相互唱和,不知不覺就到了夜半時分。接著,又有一個美貌女子,手持燈火,也來到這裏會見我,吟誦了一首詩,稱我為‘佳客’。因為看到我的相貌,她想要與我結為配偶,我這才醒悟過來。正當我不答應的時候,又有那些做媒的、保親的、主婚的人前來,我堅決不肯。正想要掙脫離開,與他們吵鬧,沒想到你們就到了。一來天已經亮了,二來還是害怕你們,所以剛才還在拉扯,突然他們就都不見了。”
行者好奇地問道:“師父,你既然和他們談論詩詞,難道沒有詢問他們的名字嗎?”三藏迴答說:“我曾經問過他們的名號。那個老者叫做十八公,號勁節;第二個叫孤直公;第三個叫淩空子;第四個叫拂雲叟;那個女子,人們稱她為杏仙。”八戒急切地追問:“這些東西在哪裏?剛才朝哪個方向走了?”三藏指著前方說:“它們離去的方向不知道,但我們談論詩詞的地方離這裏不遠。”
師徒四人一同望去,隻見一座陡峭的石崖,崖壁上刻著“木仙庵”三個大字。三藏肯定地說道:“就是這裏。”行者仔細觀察四周,發現原來是一棵巨大的檜樹,一棵古老的柏樹,一棵古老的鬆樹,一棵古老的竹子。竹子後麵有一棵紅色的楓樹。再看向崖壁另一邊,還有一棵年邁的杏樹,兩棵臘梅,兩棵丹桂。行者笑著對大家說:“你們看到妖怪了嗎?”
八戒搖頭道:“不曾見過。”行者說道:“你有所不知,就是這幾株樹木在此成精了。”八戒疑惑地問道:“哥哥是如何得知成精的是這些樹呢?”行者迴答道:“那十八公乃是鬆樹,孤直公是柏樹,淩空子是檜樹,拂雲叟是竹竿,赤身鬼是楓樹,杏仙就是杏樹,而那女童則是丹桂和蠟梅。”八戒聽後,也不管好壞,舉起釘鈀一頓亂打,三五下長嘴連拱帶築,將兩顆蠟梅、丹桂、老杏和楓楊全都打倒在地,果然那樹根下都流淌著鮮血。
三藏趕忙走上前拉住八戒道:“悟能,不可傷害他們!他們雖然成了精怪,但並未傷害我們。我們還是趕緊找路離開吧。”行者卻說道:“師父不可憐惜他們。恐怕日後他們成了大怪,會為害不淺啊。”那呆子索性更加用力地一頓鈀,將鬆、柏、檜、竹一並全都打倒,這才請師父上馬,順著大路一同向西行去。
至於他們前方的路途究竟如何,且聽下迴分解。
且不說眾僧啼哭,隻說師徒四人踏上大路後,悟空便收迴了毫毛,一路向西行去。此時正值季節變換,冬天剛剛過去,春天已經到來,氣候溫暖宜人,非常適合趕路。走著走著,他們忽然看到前方出現了一座長長的山嶺,山頂上有一條小路。三藏勒住馬,仔細觀察著這條山路,隻見山嶺上布滿了荊棘和雜草,雖然還能看出有路,但四周都被荊棘覆蓋。唐僧不禁皺眉道:“徒弟們,這條路怎麽過得去呢?”悟空迴答道:“怎麽過不去?”接著又說:“師父,你看這路上荊棘遍布,隻有像蛇蟲那樣趴在地上爬行才能通過,如果我們要走過去,連腰都難以伸直,我怎麽騎馬呢?”八戒自信地說:“沒關係,讓我用鈀柴手把這些荊棘分開,別說騎馬了,就是抬轎子也能保證您安全通過。”三藏擔憂地說:“你雖然有力氣,但路途遙遠,這樣做會很耗費精力。而且不知道這條路有多遠,要花費多少時間和力氣啊!”悟空說道:“不用再商量了,讓我先去探探路再說。”
隻見孫悟空縱身一躍,跳到了半空中查看情況,一眼望去,無邊無際。真是:大地遼闊,天空高遠,煙霧繚繞,細雨紛飛。道路兩旁綠草如茵,漫山遍野綠樹成蔭。新葉茂密,花朵芬芳。遠遠望去,不知道盡頭在哪裏,近處一看,就像一片綠色的雲霧。草木茂盛,鬱鬱蔥蔥。風聲唿嘯,陽光燦爛。其中有鬆樹、柏樹、竹子,梅花、柳樹和桑樹。藤蔓纏繞著古樹,葛藤環繞著垂楊。盤旋交織,宛如床鋪。有些地方鮮花盛開,如同錦繡,無緣無故的花卉散發著遠方的香氣。人生在世,誰能避免遇到困難呢?哪裏見過西方的荊棘如此之長!
孫悟空觀察了很久,然後按下雲頭說:“師父,這個地方還很遠啊!”唐僧問道:“有多遠?”孫悟空迴答:“一望無際,似乎有千裏之遙。”唐僧大驚失色:“怎麽辦才好?”沙僧笑著說:“師父不要憂慮,我們可以學習燒荒的方法,放一把火,把荊棘燒掉,就可以過去了。”
八戒說道:“不要亂說!燒荒應該在十月左右,那時草木枯萎,才適合引火。現在正是草木茂盛的時候,怎麽能燒呢!”行者說:“就算能燒,也怕傷人啊。”唐僧著急地問:“這樣可怎麽過去呀?”八戒笑著說:“要想過去,還是得聽我的。”
這個呆子,捏起法訣,念動咒語,彎下腰,叫道:“變長!”他的身體立刻變得足有二十丈高。接著又把釘耙晃一晃,喊道:“變大!”那鈀柄也變成了三十丈長。然後他邁開大步,雙手舞動鈀子,將兩邊的荊棘用力推開:“師父,請跟我來吧!”唐僧見了非常高興,連忙催馬跟上。後麵沙僧挑著行李,行者也用金箍棒幫忙撥開荊棘。他們一整天都沒有停歇,走了一百多裏路,眼看天色已晚,終於看到一處空曠之地。在路上有一塊石碑,上麵刻著三個大字“荊棘嶺”,下麵還有兩行十四個小字“荊棘蓬攀八百裏,古來有路少人行”。
八戒見了,不禁笑道:“且待我老豬與他添上兩句:‘自今八戒能開破,直透西方路盡平!’”三藏欣然下馬,說道:“徒弟啊,真是辛苦你了!我們就在此歇息一晚,待明日天亮再繼續趕路吧。”八戒卻道:“師父莫要停留,趁著這晴朗的天色,我們興致正高,不如連夜趕路,早早離開此地!”那長老無奈,隻得依從八戒的建議。
八戒奮力向前,師徒們馬不停蹄,人不停手,又趕了一日一夜的路。此時,天色已晚,前方出現了一片茂密的樹林,林中有一座古廟。廟門緊閉,四周鬆柏挺立,桃花、梅花爭奇鬥豔。三藏下馬,與三個徒弟一同觀賞這美景。
隻見:
岩前古廟枕寒流,落目荒煙鎖廢丘。
白鶴叢中深歲月,綠蕪台下自春秋。
竹搖青佩疑聞語,鳥弄餘音似訴愁。
雞犬不通人跡少,閑花野蔓繞牆頭。
古老的廟宇坐落在山岩之前,寒冷的溪流從廟旁流過。落日的餘暉中,荒蕪的山丘籠罩在一片煙霧之中。白鶴在叢林中棲息,歲月在這裏靜靜流淌。綠蕪台下,春秋更迭,仿佛在訴說著無盡的故事。
微風拂過,竹林搖曳,發出清脆的聲響,仿佛有人在低語。鳥兒在枝頭鳴叫,聲音婉轉,似乎在訴說著心中的憂愁。這裏人跡罕至,雞犬之聲不聞,隻有閑花野蔓在牆頭肆意生長。
行者仔細觀察了一番周圍環境後說道:“這裏看起來兇險異常,不適合長時間停留。”沙僧卻不以為意地迴應道:“師兄你過於多疑了吧。像這樣荒無人煙的地方,既沒有兇猛的野獸也沒有詭異的妖怪禽類,有什麽好害怕的呢?”
話還沒說完,突然一陣陰森森的風刮過,寺廟大門後麵走出一個老者,頭上戴著角巾,身上穿著樸素的衣服,手裏拿著一根拐杖,腳下踩著芒鞋。在他身後緊跟著一個青麵獠牙、紅須赤身的鬼使,頭頂著一盤麵餅,恭敬地跪下並說道:“大聖,我是荊棘嶺的土地公。得知大聖您來到此地,由於條件有限無法好好招待,特意準備了一盤蒸餅,請大聖和各位享用。這個地方方圓八百裏都沒有人家,隻能請你們將就一下充充饑。”八戒聽到有食物,高興得立刻上前伸手去拿餅。然而,行者已經仔細觀察了很久,大喝一聲:“慢著!這家夥絕對不是什麽好人,不要無禮!你到底是什麽土地公,居然敢欺騙老孫!看我的金箍棒!”說著便舉起金箍棒要打向那老者。
那老者見他打來,身形一轉,化作一陣陰森的寒風,唿嘯一聲,將長老猛地攝起。長老的身體頓時飄飄蕩蕩,如同一片落葉般,不知被這股陰風攝去了何處。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大聖慌了神,他急忙四處尋找長老的下落,然而卻毫無蹤跡。八戒和沙僧也都麵麵相覷,神色驚慌,白馬更是受驚不已,獨自嘶鳴著。三兄弟連同白馬,恍恍惚惚地四處張望,遠遠望去,隻見高空中雲霧繚繞,卻沒有長老的絲毫蹤影。他們前後找尋了許久,依舊一無所獲。
卻說那老者和鬼使,將長老抬到了一座煙霞繚繞的石屋前,輕輕放下。老者與長老攜手相攙,說道:“聖僧不必害怕。我們並非惡人,乃是荊棘嶺的十八公。今夜風清月朗,特地邀請你來此會友談詩,以消遣情懷。”長老這才定下神來,睜眼仔細觀察四周。隻見這裏真是一處清幽的仙境:
周圍是茫茫的煙雲,籠罩著這片寧靜的地方,仿佛與世隔絕。石屋前是一片清清的池塘,水麵上倒映著明月和星空。池塘邊種滿了翠竹和鮮花,微風吹來,花香四溢。不時有仙鶴從翠岩上飛過,發出清脆的叫聲。青沼中傳來陣陣蛙鳴,更增添了幾分生機。這裏的景色比天台的丹灶還要美麗,仿佛是華嶽的明霞一般絢麗多彩。
老者接著說道:“這裏是我們的隱居之地,我們平日裏在此潔身修煉,種竹栽花,享受著寧靜的生活。今夜邀請你來,是想與你一起談詩論道,分享彼此的心得。”長老聽了,心中的恐懼漸漸消散,他感受到了老者的真誠和善意。於是,他與老者一同走進石屋,屋內布置簡潔而雅致,牆上掛著一幅幅精美的字畫。
眾人圍坐在一起,開始談論詩詞。長老博學多才,他的詩詞造詣讓眾人讚歎不已。老者也不甘示弱,他出口成章,妙語連珠。八戒和沙僧雖然不太懂詩詞,但也聽得津津有味。他們一邊品嚐著美酒佳肴,一邊欣賞著詩詞之美,不知不覺中,夜色漸深。
長老坐在那裏,心中感慨萬千。他想起了自己的取經之路,曆經千辛萬苦,終於來到了這裏。他感受到了這裏的寧靜和美好,也明白了修行的真諦。他決定在這裏停留一段時間,與老者等人一起探討佛法,共同修行。
朦朧的月光透過窗戶灑在地上,長老的思緒也漸漸飄遠。他沉浸在這寧靜的氛圍中,仿佛忘記了一切煩惱和疲憊。
三藏正專注地點看,漸漸感覺月色明亮,星光璀璨,隻聽見有人在交談。都說道:“十八公把聖僧請來了。”長老抬頭望去,隻見是三個老者:前一個身姿如霜,風采照人;第二個頭發烏黑,身姿婆娑;第三個內心謙遜,麵色黛青。他們各自的麵容和穿著都不相同,都前來向三藏行禮。長老迴禮道:“弟子有何德行,敢勞煩各位仙翁的厚愛?”十八公笑著說:“一直聽聞聖僧有道,我們等待已久,今日有幸得以一見。如果您不吝賜教,我們願意坐下暢談,也好領略禪機的真諦。”三藏躬身問道:“敢問各位仙翁的尊號?”十八公迴答道:“霜姿者號孤直公,綠鬢者號淩空子,虛心者號拂雲叟。我這拙號叫做勁節。”三藏又問:“四位仙翁的高壽是多少?”孤直公說道:
“我如今已曆經千年歲月,撐起天空的枝葉四季如春。香氣濃鬱的樹枝宛如龍蛇之狀,細碎的影子重重疊疊,如同霜雪覆蓋的身軀。自幼就堅韌剛強,能夠忍耐歲月的流逝,如今更是正直,喜歡修煉真道。烏鴉棲息,鳳凰留宿,我等並非平凡之輩,而是超凡脫俗,遠離塵世之人。”
淩空子麵帶微笑,緩緩說道:“吾已曆經千載風霜,傲然挺立。高幹靈枝,力量剛強。靜夜之中,有聲如雨滴般清脆;秋晴之日,蔭影似雲張般廣闊。盤根錯節,已得長生之訣;受命於天,更宜不老之方。留鶴化龍,非凡俗之輩可比;蒼蒼爽爽,近似仙鄉之境。”
拂雲叟亦微笑著說:“歲月悠悠,寒來暑往,我已虛度千秋。老景瀟然,清幽更甚。不與囂塵混雜,始終保持冷淡;飽經霜雪洗禮,自然風流倜儻。與七賢作伴,一同談道論理;和六逸為友,共同吟詩唱酬。戛玉敲金之聲,並非瑣碎之事;天然情性,與仙遊無異。”
勁節十八公笑著說:“我亦有約千年之久,蒼然貞秀,始終如一。堪憐雨露的滋潤之力,借得乾坤的造化之機。萬壑之間,風煙唯我最為茂盛;四季之中,灑落之情讓我獨疏。張開翠影,留住仙客;博弈調琴,講述道書。”
三藏連忙起身向他們道謝,說道:“四位仙翁,都享有如此長壽的年歲,尤其是勁節翁已經有一千多歲了啊。你們年紀雖大卻能得到大道,風采依舊清奇不凡,難道不是漢朝時期的‘四皓’嗎?”四個老人謙虛地迴答說:“承蒙誇獎,不敢當啊!我們並不是四皓,而是這深山中的‘四操’而已。請問聖僧,您今年貴庚多少呢?”三藏恭敬地合十鞠躬後迴答說:
“我在四十年前從母親的腹中出生,還沒有出生的時候命運就已經充滿災難。在逃生時落入水中隨波逐流,幸運的是遇到了金山才得以脫離本來的身軀。
修養性情、閱讀經文不敢有絲毫懈怠,誠心拜佛哪怕片刻也不敢耽誤。如今承蒙皇上派遣西行取經,在路上有幸遇見各位仙翁的關愛。”
四位老者都稱讚道:“聖僧自從出生以來,就信奉佛教,果真是從小修行,真正的有道高僧啊。我們有幸見到您的麵容,希望能得到您的教誨。請用禪法教導我們一些知識,足以慰藉我們的一生。”長老聽後,慷慨地迴答說:
“所謂的禪,就是安靜;而法則是用來超度的。隻有在安靜之中才能找到超度的方法,如果沒有領悟,就無法實現。領悟的關鍵在於洗淨心靈、消除雜念,超脫世俗和塵世的束縛。人生在世,人身難得,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出生更是難得,遇到正宗的佛法更是難得。如果能夠同時擁有這三個條件,那真是無比幸運。至德妙道,渺茫而難以捉摸,需要通過六種感官和六種意識來掃除障礙。菩提意味著不死不滅,沒有多餘或欠缺,包容一切空與色,超越聖人和凡人的界限。要追求真理,就必須了解元始鉗錘,領悟牟尼的手段。發揮象罔的精神,踏碎涅盤的境界。必須在覺悟中不斷覺悟,在領悟中不斷領悟,保持一點靈光的完整性並加以保護。釋放出熱烈的光芒照耀婆娑世界,讓佛法在世間自由顯現。到達最幽深微妙之處,更要堅守穩固,誰能度過玄關口呢?我原本修煉大覺禪,隻有有緣有誌向的人才能記得領悟。”
四位老者側耳傾聽,心中充滿了無邊的喜悅。他們一個個稽首皈依,躬身拜謝道:“聖僧乃是領悟禪機的根本啊!”拂雲叟說道:“禪雖然追求寧靜,法雖然強調度化,但更需要心性堅定、誠心誠意。縱使成為大覺真仙,最終也會坐於無生之道。我們所追求的玄妙,又與你們大不相同。”三藏問道:“道非常道,體用合一,為何會有不同呢?”拂雲叟笑著迴答:“我們生來就堅實無比,體用與你們自然不同。我們感恩天地賦予我們生命,承蒙雨露滋潤而生長。我們笑傲風霜,消磨日月。一片葉子也不凋零,千枝萬節都堅守節操。像你這樣執著於梵語,道原本就在中國,卻反而來西方求證。白白浪費了草鞋,卻不知道在尋找什麽。就如同石獅子被剜去了心肝,野狐被灌入了骨髓。忘卻根本去參禪,妄想求得佛果,都像我荊棘嶺上的葛藤謎語、蘿蓏渾言一樣。像你這樣的君子,如何能夠接引?這樣的修行規模,又如何能夠傳授?必須要審視自己的內心,在寧靜中找到自己的生活。就像沒有底的竹籃打水,無根的鐵樹開花。隻有在靈寶峰頭站穩腳跟,歸來時才能在高雅的會上登上龍華。”
三藏聽聞此言,趕忙叩頭拜謝。十八公用手將他攙扶起來,孤直公也伸手將他的身子扯起。淩空子則打了個哈哈,說道:“拂雲之言,分明是在泄露天機。聖僧請起吧,不可盡信。我們趁著這明亮的月色,原本也不是為了講論修持之事,隻是想吟詩自娛,逍遙自在,放縱一下胸懷罷了。”拂雲叟笑著指向石屋說道:“如果想要吟詩,不妨進入小庵喝杯茶,如何?”長老真的欠身行禮,向石屋前走去觀看。隻見門上有三個大字,乃是“木仙庵”。於是眾人一同進入,又重新敘了座次。忽然,隻見那赤身鬼使捧著一盤茯苓膏,將五盞香湯奉上。四位老者請唐僧先吃,三藏心中驚疑,不敢輕易食用。那四位老者卻一同享用起來,三藏這才吃了兩塊。眾人各自飲完香湯後,便收了起來。
三藏懷著好奇的心情,偷偷地窺視著四周。隻見眼前的景象玲瓏剔透,光彩奪目,宛如置身於月光之下。清澈的泉水從石頭旁邊潺潺流出,散發出陣陣清香,仿佛是從花叢中飄散而來。整個座位充滿了清虛雅致的氛圍,沒有絲毫的塵埃。
那長老看到如此仙境般的美景,心中不禁感到得意和愉悅,心情也變得開朗起來。他忍不住念了一句詩:“禪心似月迥無塵。”
勁節老笑著接口說道:
“詩歌的興致如同天空般清新,不斷更新。”
孤直公說:
“優美的句子隨意裁剪,仿佛能夠編織成錦繡。”
淩空子接著說:
“精妙的文章不用點綴,就已經是稀世珍寶。”
拂雲叟最後說:
“六朝時期的繁華已經洗淨,詩歌的四始重新刪除了繁瑣的部分,迴歸到雅頌的本源。”
三藏說道:“弟子方才一時失言,隨口胡談了幾個字,實在是所謂的‘班門弄斧’啊。方才聽聞列位仙人的言辭,清新飄逸,真是詩翁啊。”勁節老道:“聖僧不必再閑敘了。出家人應當有始有終。既然已經起了句,為何沒有結句呢?希望你能完成它。”三藏道:“弟子實在才疏學淺,無法完成,還煩請十八公來結句,使之成為一篇佳作。”勁節道:“你真是好心腸!你起的句,怎麽能不肯完成呢?如此吝嗇你的才華,可不是道理啊。”三藏無奈,隻得續上後兩句:
“半枕鬆風茶未熟,吟懷瀟灑滿腔春。”
十八公道:“好個‘吟懷瀟灑滿腔春’!此句意境優美,令人陶醉。”孤直公道:“勁節,你對詩味深有體會,不妨再作一篇。”十八公欣然應允,說道:“我以頂針字起句:春不榮華冬不枯,雲來霧往隻如無。”
淩空子接著說:“我也依前頂針二句:無風搖拽婆娑影,有客欣憐福壽圖。”
拂雲叟亦頂針道:“圖似西山堅節老,清如南國沒心夫。”
孤直公亦頂針道:“夫因側葉稱梁棟,台為橫柯作憲烏。”
眾人紛紛點頭稱讚,對他們的才華表示欽佩。此時,周圍的景色似乎也因為他們的詩句而更加美麗動人。微風吹過,樹葉沙沙作響,仿佛在為他們的詩歌伴奏。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形成一片片光斑,宛如詩中的意境一般美妙。
長老聽聞三藏吟誦的詩句,不禁讚歎不已,說道:“真是如陽春白雪般高雅,浩氣直衝雲霄啊!弟子才疏學淺,鬥膽再續兩句。”孤直公說道:“聖僧乃是有道之士,修養深厚之人。不必再相互聯句了,請賜教全篇,也好讓我們勉強應和。”
三藏無奈,隻得微笑著吟誦了一首律詩:
“杖錫西來拜法王,願求妙典遠傳揚。
金芝三秀詩壇瑞,寶樹千花蓮蕊香。
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立行藏。
修成玉像莊嚴體,極樂門前是道場。”
四老聽完之後,都極為讚揚。十八公說道:“老拙我無能,鬥膽越俎代庖,也勉強應和一首。”
隨即吟誦道:
“勁節孤高笑木王,靈椿不似我名揚。
山空百丈龍蛇影,泉泌千年琥珀香。
解與乾坤生氣概,喜因風雨化行藏。
衰殘自愧無仙骨,惟有苓膏結壽場。”
孤直公說道:“這首詩開頭很豪邁雄偉,中間兩句也很有力量,但結尾卻過於謙虛了。真是令人羨慕啊!我也來和一首吧。”
雲:
“霜姿常喜宿禽王,四絕堂前大器揚。
露重珠纓蒙翠蓋,風輕石齒碎寒香。
長廊夜靜吟聲細,古殿秋陰淡影藏。
元日迎春曾獻壽,老來寄傲在山場。”
淩空子捋著胡須笑著說:“好詩啊!好詩啊!真是應了那句‘月脅天心’,我這老頭子怎麽能夠附和呢?不過不能就這樣白白錯過,也要胡謅幾句才行。”他接著說道:
“梁棟之材近帝王,太清宮外有聲揚。
晴軒恍若來青氣,暗壁尋常度翠香。
壯節凜然千古秀,深根結矣九泉藏。
淩雲勢蓋婆娑影,不在群芳豔麗場。”
拂雲叟笑道:“三位公爺的詩作,真是高雅清淡,如同一幅展開的錦繡畫卷。我身體虛弱,腹中無才,但聽了三位公爺的教誨,如同撥開雲霧見青天,頓時豁然開朗。無奈之下,我也想湊個熱鬧,打上幾句油詩,還請三位不要笑話。”於是他念出一首詩來:
“淇澳園中樂聖王,渭川千畝任分揚。
翠筠不染湘娥淚,班籜堪傳漢史香。
霜葉自來顏不改,煙梢從此色何藏?
子猷去世知音少,亙古留名翰墨場。”
三藏恭敬地說道:“諸位仙人的詩作真是精妙絕倫,猶如鳳凰吐珠、遊夏難讚啊!你們的深情厚誼讓我感動至極。但是現在夜色已經很深了,我的三個小徒弟不知道在哪裏等著我呢。我想我不能在這裏久留了,必須迴去尋找他們。希望老神仙們能指引我迴去的路。”四老笑著迴答說:“聖僧不必擔憂。我們今天也是千年一遇的奇緣。而且天氣晴朗,雖然夜晚已深,但月色明亮如同白晝。請再稍坐片刻,等到天亮自然會送您過山,那時您一定會和您的高徒相聚。”
正在說話的時候,忽然看到石屋外麵有兩個身穿青衣的女童,提著一對絳紗燈籠,後麵跟著一個仙女。這個仙女手持一枝杏花,麵帶微笑地走進門來。她的模樣是這樣的:身姿輕盈如翡翠,麵容嬌豔勝胭脂。眼神靈動如星光,眉毛秀麗且整齊。下身穿著一條五色梅花圖案的淺紅色裙子,上身穿著一件煙色中火般的比甲輕衣。腳上穿著一雙弓形的鞋子,宛如鳳凰的嘴巴,綾羅襪子上繡著錦繡花紋。她的姿態妖嬈,恰似天台上的仙女,絲毫不遜於當年的妲己。
四位老者欠身問道:“杏仙從何而來?”那女子向眾人行了萬福禮,說道:“得知有貴客在此吟詩唱和,特來拜訪。懇請一見。”十八公指著唐僧說道:“貴客在此,無需請求!”唐僧躬身行禮,不敢言語。那女子吩咐道:“快獻上茶來。”隨即有兩個身著黃衣的女童,捧著一個紅漆丹盤走了進來。盤內有六個細瓷茶盂,盂中放置著幾樣奇異的水果,還橫著一把匙兒,提著一把白鐵嵌黃銅的茶壺,壺內的香茶香氣撲鼻。斟好茶後,那女子微微露出如蔥般的手指,捧著磁盂先奉給唐僧,接著奉給四位老者,最後才為自己斟了一盞,陪坐在一旁。
淩空子說道:“杏仙為何不坐呢?”那女子這才去坐下。茶畢,她欠身問道:“仙翁今宵如此盛樂,不知能否請教一二佳句呢?”拂雲叟迴答道:“我們所說的都是些粗俗之語,隻有聖僧的詩作才是真正的盛唐之作,實在令人欽佩羨慕。”那女子說道:“如果諸位不吝賜教,我想請求觀賞一下。”四位老者便將長老之前所作的詩以及禪法論,都宣讀了一遍。那女子聽完後麵帶春風,對眾人說道:“妾身才疏學淺,本不該獻醜。但聆聽了這些佳句,似乎不應該錯過這個機會,我就勉強將後詩奉和一首,不知如何?”
於是她朗聲吟道:
“上蓋留名漢武王,周時孔子立壇場。
董仙愛我成林積,孫楚曾憐寒食香。
雨潤紅姿嬌且嫩,煙蒸翠色顯還藏。
自知過熟微酸意,落處年年伴麥場。”
四老聞詩,人人皆麵露喜色,紛紛稱賀道:“此詩清雅脫塵,句內飽含春意,著實精妙!尤其是那句‘雨潤紅姿嬌且嫩’,更是將女子的嬌美之態描繪得淋漓盡致!”那女子聽後,不禁莞爾一笑,輕聲答道:“諸位過獎了,小女子惶恐之至。適才聽聞聖僧之詩,果真是錦心繡口,令人欽佩。若聖僧不吝賜教,再賜下一闋,小女子定當感激不盡。”唐僧聞言,麵露難色,不敢輕易答應。那女子見狀,眼中漸露愛慕之意,她身姿婀娜,緩緩靠近唐僧,低聲細語道:“佳客莫要推脫,如此良宵美景,若不及時行樂,更待何時?人生短暫,如白駒過隙,何必辜負這大好時光呢?”
十八公也在一旁勸說道:“杏仙對你仰慕已久,聖僧又何必拘泥於禮法?若你不肯憐香惜玉,豈不是太不知趣了?”孤直公則說道:“聖僧乃有道有名之士,行事定然光明磊落,不會做出苟且之事。若是杏仙有意,可讓拂雲叟與十八公為媒,我與淩空子保親,促成這段美好姻緣,豈不是美事一樁?”
三藏聽聞此言,臉色驟變,猛地跳起來高聲喝道:“你們皆是一類邪物,竟用這般手段誘我!當初隻應以砥礪之言,談論玄理道法即可;如今卻設下美人局來騙害貧僧,這是何道理!”四老見三藏發怒,一個個都嚇得咬指擔驚,再也不敢多言。那赤身鬼使更是暴躁如雷,大聲說道:“這和尚真是不識好歹!我這姐姐,哪一點不好?她人才出眾,氣質高雅,身姿嬌柔,且不說那女工針指的技藝,單是這一段詩才,也足以與你相配。你為何如此推辭!莫要錯過了這大好姻緣!孤直公所言甚是在理。倘若你執意不肯苟合,待我再去為你主婚。”三藏聽了,大驚失色,任憑他們如何胡言亂語,隻是堅決不從。鬼使見狀,又道:“你這和尚,我們好言相勸,你卻不聽。若是我們發起村野之性,將你強行攝去,讓你既做不成和尚,也娶不到老婆,豈不是白白為人一世?”
那長老心如金石,堅定地拒絕了女子的誘惑,絲毫不為所動。他心中暗自思忖:“我的徒弟們不知在何處尋找我呢!”想到此處,他不禁眼眶泛紅,淚水奪眶而出。那女子見狀,賠著笑臉,挨近長老身邊,從翠袖中取出一個蜜合綾汗巾兒,輕柔地為他擦拭淚水,嬌嗔道:“佳客何必如此煩惱。我願與你共度良宵,共享歡樂。”然而,長老卻“咄”的一聲大聲嗬斥,猛地跳起身來,轉身就走。那些人見狀,急忙扯住他的衣袖,拖拽著他,喧鬧聲一直持續到天明。
就在此時,忽然聽到遠處傳來唿喊聲:“師父!師父!你在哪裏說話呢?”原來是那孫大聖與八戒、沙僧,他們牽著馬,挑著擔,一夜未曾停歇,穿越荊棘叢林,四處尋找師父的蹤跡。他們恰好經過八百裏荊棘嶺西下,聽到了唐僧的唿喊聲,便齊聲迴應。那長老奮力掙脫眾人的束縛,衝出房門,大聲喊道:“悟空,我在這裏!快來救我!快來救我!”話音剛落,那四老與鬼使,以及那女子與女童,瞬間化作一陣煙霧,消失得無影無蹤。
須臾之間,八戒和沙僧都來到了三藏身邊,說道:“師父,您怎麽到這裏來了?”三藏緊緊拉住行者,說道:“徒弟們啊,真是辛苦你們了!昨日晚間見到的那個老者,說土地公送齋飯一事,是你大聲喝止要打他,他才把我抬到了這裏。他與我攜手相攙,走進門後,又看到三個老者前來會見我,都說我是‘聖僧’。他們一個個言談清雅,極為擅長吟詩。我與他們相互唱和,不知不覺就到了夜半時分。接著,又有一個美貌女子,手持燈火,也來到這裏會見我,吟誦了一首詩,稱我為‘佳客’。因為看到我的相貌,她想要與我結為配偶,我這才醒悟過來。正當我不答應的時候,又有那些做媒的、保親的、主婚的人前來,我堅決不肯。正想要掙脫離開,與他們吵鬧,沒想到你們就到了。一來天已經亮了,二來還是害怕你們,所以剛才還在拉扯,突然他們就都不見了。”
行者好奇地問道:“師父,你既然和他們談論詩詞,難道沒有詢問他們的名字嗎?”三藏迴答說:“我曾經問過他們的名號。那個老者叫做十八公,號勁節;第二個叫孤直公;第三個叫淩空子;第四個叫拂雲叟;那個女子,人們稱她為杏仙。”八戒急切地追問:“這些東西在哪裏?剛才朝哪個方向走了?”三藏指著前方說:“它們離去的方向不知道,但我們談論詩詞的地方離這裏不遠。”
師徒四人一同望去,隻見一座陡峭的石崖,崖壁上刻著“木仙庵”三個大字。三藏肯定地說道:“就是這裏。”行者仔細觀察四周,發現原來是一棵巨大的檜樹,一棵古老的柏樹,一棵古老的鬆樹,一棵古老的竹子。竹子後麵有一棵紅色的楓樹。再看向崖壁另一邊,還有一棵年邁的杏樹,兩棵臘梅,兩棵丹桂。行者笑著對大家說:“你們看到妖怪了嗎?”
八戒搖頭道:“不曾見過。”行者說道:“你有所不知,就是這幾株樹木在此成精了。”八戒疑惑地問道:“哥哥是如何得知成精的是這些樹呢?”行者迴答道:“那十八公乃是鬆樹,孤直公是柏樹,淩空子是檜樹,拂雲叟是竹竿,赤身鬼是楓樹,杏仙就是杏樹,而那女童則是丹桂和蠟梅。”八戒聽後,也不管好壞,舉起釘鈀一頓亂打,三五下長嘴連拱帶築,將兩顆蠟梅、丹桂、老杏和楓楊全都打倒在地,果然那樹根下都流淌著鮮血。
三藏趕忙走上前拉住八戒道:“悟能,不可傷害他們!他們雖然成了精怪,但並未傷害我們。我們還是趕緊找路離開吧。”行者卻說道:“師父不可憐惜他們。恐怕日後他們成了大怪,會為害不淺啊。”那呆子索性更加用力地一頓鈀,將鬆、柏、檜、竹一並全都打倒,這才請師父上馬,順著大路一同向西行去。
至於他們前方的路途究竟如何,且聽下迴分解。